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生活常规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影响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实效性的主要问题
首先,重视力度小。在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坚持教育与保育有机结合的原则。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幼儿园、家长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均对保育常规管理工作存在片面认识,比较重视教育,而忽视保育,一些幼儿教师也不够重视保育工作,导致教保割裂。其次,幼儿园保育员来源差,配置不够合理,很多幼儿园的保育员并不在正规编制内,大多是招聘而来的,他们的年龄范围在20岁到50岁之间,可谓是参差不齐,而且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在上岗之前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有的幼儿园保育员数量不足,严重影响保育常规管理的实效性。再次,缺乏激励奖惩机制。由于大多数保育员是临时招聘而来的,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工作的奖惩管理与业绩考评方面的制度不完善,导致他们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不愿主动思考和改进工作方法,只是被动消极地完成任务。而且部分幼儿园的保育员待遇较低,导致人员变动较大,队伍不稳定。最后,保育常规管理工作质量无法保证,保育工作比较片面。大部分幼儿园保育员只是负责各种卫生清洁工作,诸如清洗幼儿生活用品、打扫班级卫生和清扫室外环境等,并没有参与或配合教育活动,而且他们很少参与学习和培训,无法接触新的保育理念和技巧,只是凭借个人感觉与经验去工作。
1.树立正确的保育观
近年来,随着健康理念的逐步转变,人们对幼儿的健康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除身体之外,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这才是科学的幼儿保育管理理念。所以,为提升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应突破保育观念的禁锢,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在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活动中,不仅需安排与护理幼儿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还应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生活环境,关注其情绪需要和心理状况,从而提升幼儿的整体生活质量,促进他们身心协调、全面发展。同时,在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中,应将教育和保育有机结合的原则真正贯彻和落实下来,保育作为幼儿园的基本工作,保育幼儿不仅是保育员的责任,幼儿教师也有这方面的义务,需关注教育活动中的保育因素,而保育员除做好日常保育工作之外,应极力配合教育活动的开展。
2.把握保育人才质量
加强对保育员队伍的建设,是提升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关键,也是现阶段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幼儿园应严把保育人才质量关,在招聘时应提升岗位要求。做好保育员业务水平鉴定工作,一方面符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对实现素质教育与提升幼儿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从任职资格、鉴定工作与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幼儿园保育员的人才质量。另外,需以提高幼儿园保育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幼教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现代幼儿保育工作要求、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主要内容,系统、全面地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鉴定工作,严格要求持证上岗,并实施晋升制度,不断提升保育员的对外建设。
3.加强学习强化培训
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工作看似琐碎、普通,其实极具科学性,要想提升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质量水平,应制定各项保育工作细则,明确规范保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因此,幼儿园需严格规范幼儿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各项保育工作,以国家制定的各种标准、办法、条例和规程为依据,从教育活动配合、卫生清洁、幼儿生活管理、职业道德与保育观念等多个方面,制定详细的保育工作准则,并明确相应的操作要求,促使保育工作形成有序、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在评价中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加强学习、强化培训,幼儿园在开展保育员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中,应强化他们对幼儿教育、身心特点和社会发展以及应急处理等知识的学习,真正掌握幼儿保育常规管理工作的方法,运用新的保育观念,掌握培养幼儿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技巧。
4.保育员需参与科研
在传统的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工作中,保育员主要负责幼儿的日常生活,工作比较片面,特别是在配合幼儿教师教育活动方面,仅仅局限于安全保护与准备各种玩具或教具,几乎不正面参与教育活动,包括方案设计、具体实施和教育评价等。因此,为提升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与有效性,应鼓励保育员积极参与各种保育科研活动,以完成日常基本工作为前提,树立正确的科研意识,着重寻求保育活动中的教育知识,善于发现与分析问题,然后努力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并对保育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勤于归纳管理经验,做好工作笔记。同时,幼儿园保育员应将个人对教育理念和观点的理解与认识、工作经验和成败以及与幼儿在一起时的烦恼和快乐等做详细记录,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分类整理;也可围绕某一保育主题进行讨论,逐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一、一日活动中的语言交流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也时时刻刻存在着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每个人都与其外部发生种种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话”。对话是人类的重要语言活动形式,是人的生存方式。人与自然、社会、历史文化、自我之间建立起平等真诚的对话,才能不断充实自我,丰富自我,改善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话理论在教育中得到普遍的重视,是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的结果。“教育作为一种经验的传递系统,是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交往活动而实现的”。教学是一种有组织的交往、沟通现象,而对话是基本的交往沟通方式。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对话理论倡导的是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教师、幼儿、文本这三者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对话、沟通和交往。
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
二、一日活动中的常规教育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通过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体育活动等幼儿园的常规活动来进行开展。这些不同类别的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是不同的,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特别的意义。了解幼儿园常规活动的各项内容和特点,对幼儿加强常规教育,提高一日活动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到:“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由此可以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加强对幼儿各方面的常规培养对于一日活动有序开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俗语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这里所指的“规矩”、“方圆”,则是良好行为规范的泛指。幼儿入园以后,一日活动的安排与家庭不同,它有时间的限制,有场所的规定,有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幼儿的一日活动带有明显的目的性、组织性和协调性。这些活动的安排对于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的管理是一日活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小班为例,小班的生活常规管理可以从生活常规管理的原则、生活常规管理的内容、生活常规管理的方法三方面来进行。遵循的原则有:切合幼儿的能力、拟定明确的工作步骤、给予充分时间和重复练习的机会、提供适当而充足的设备、给予赞赏和鼓励、持之以恒。内容从幼儿的来园活动、盥洗、饮食、午睡、离园等几个环节做出具体的常规管理。管理的方法有:示范、模仿法;文学作品的妙用;在游戏中学习;红五星的作用;个别教育运用到生活常规管理中。与生活常规管理不同的是,小班的教育常规管理从教学活动的管理、游戏活动的管理、对班级环境的管理、家园活动的管理、对其它活动的管理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综上所述,常规教育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紧相连,密不可分。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的各项活动中,时时刻刻都需要幼儿的常规管理。在进行自主性游戏时,建筑区的幼儿对于积木之间时常会发生不愉快,会出现你争我抢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应该仔细的询问幼儿事情的前因后果,倾听幼儿的解释,师幼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重点引导幼儿能学会掌控自己的行为,自己合理的解决问题。
三、一日活动中的道德教育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活动贯穿于语言、健康、艺术、科学、社会五大领域之中。促进幼儿的各方面完善发展,为以后的生活打好基础。在一日活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21世纪是知识经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身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我,应充分做好准备,提升自我技能,并且多多接触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教学的书籍,借鉴先贤的经验和心得,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后,教师精力的不及,无法顾及每一位幼儿,为其考虑周全。大多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教师作为班主任,事物繁多,可能无法面面俱到。特别教师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可能会照顾不及。这种情况也是常有的,这样的话,我们就需要及时调整心态,保持愉悦的心情,对幼儿给予更多的耐心和鼓励,引导他们积极的学习。
最后,幼儿的不用功可能是最大的挑战。作为教师,如何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并且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才是解决之关键。即使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渗透着道德的教育。
一、“爱心”―3常规管理的首要条件
幼儿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他们需要一个和家里一样充满爱的环境,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接受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为展开每日教学活动打下基础。得到了老师的“爱”,就会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也就会更加认真,从而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
㈠关注每一个孩子,大爱无疆
对于刚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环境的小班孩子来说, 适时的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拉拉手和孩子们说说悄悄话,会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和孩子一起游戏,不时地交流眼神等,都会让他们感到班级的温暖、老师的关爱。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或许并不完全是这样,老师经常关注的往往是那些聪明伶俐或者经常惹事的孩子,往往忽视了班级中的一些不怎么吱声的、性格内向的乖小孩。成长在同一个教室里,看着老师每天都在照顾其他小朋友就会感到一些失落,久而久之,他们与老师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对事事就变得无所谓起来。在建立常规的过程中,这些孩子渐渐地就会表现出一些拖沓、随意的行为。所以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关爱班级中每一个孩子,做到不偏爱,哪怕有再多的工作要做,也不能忘记和班上的每一个孩子交流、沟通,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爱他的。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情感需要,给予孩子帮助,只有我们用心去接纳每一个孩子,孩子才会以同样的真心给予我们回报。
㈡关注每个细节,让爱更完美
老师是班级的掌舵人,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是否丰富多彩和掌舵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需要关注每个细节, 班级里细微问题的处理方法也关系到整个集体,让我们的爱更完美。在集体活动中,我们用心地去多跟孩子交流,让孩子们感受你的爱,让孩子能够多听、多交流、多实践,逐步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将自己的内心与孩子们融合在一起。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内容,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爱需要奉献,教师的爱是无私的奉献,"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这个班级管理准则,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还得不断用心探索。
二、“童心”――常规管理的有效手段
小班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与陌生的同伴,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教师生活在一起。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教师要用儿童的眼光观察儿童;用儿童的心理理解儿童;用儿童的情趣陶冶儿童。
㈠借助儿歌、故事等内容进行常规管理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主动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的促进作用;而消极被动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的效率,起反向的阻碍作用。也就是说,愉快的情绪往往容易使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并愿意遵守规则,效果较好。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在常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为孩子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运用孩子感兴趣的形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儿歌以短小精悍、通俗易懂、郎朗上口的特点深受孩子的喜爱,在进行常规管理时,我们就可以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和孩子一起来做一做、念一念,帮助孩子掌握、记忆。例如,对于入园不久的孩子们来说,有时会出现赖床、迟到,或者要爸爸妈妈抱进园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小乖乖,会早起,上学早,自己走,老师夸,爸妈爱。因为儿歌郎朗上口,孩子很容易就能记住,并且他们会很愿意边念儿歌边照着儿歌里的内容做,从而逐步改善孩子的一些言行。在孩子喝水、吃点心插队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儿歌:小乖乖,会排队,等一等,让一让,你文明,我文明,大家乐。小孩子们一下子就有秩序起来了。其次,生动有趣的故事又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我们可以结合常规管理的内容,创编出相应的故事情节,引导孩子按故事情景来做,这种方式既符合小班孩子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又将取得意想不到教学效果。例如,为了让孩子有序地整理玩具和改善部分孩子只丢不拣的现象,我们设计了“玩具回家”这个故事,让孩子们知道原来每一种积木都有自己的家,它们不喜欢住在别人家里,爸爸妈妈找不到宝宝会着急。通过几次的练习活动,大家都能把相同的积木归放在一起,见到地上的积木会捡起来,还会说:“我送你回家吧。”有了这种郎朗上口的儿歌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我们不用刻板地进行说教,这些规则就会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脑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无论是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生活游戏活动的进行,一切都会变得井然有序、活而不乱。熟练掌握儿歌后,孩子们还会相互监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系列规范的行为习惯,为将来的人文素养、整体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㈡借助标记,帮助孩子遵守常规
我们希望给孩子一个自主的空间、一个开放式的空间,玩具、物品等的摆放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动手。可是在各项活动开展后,我们发现物品摆放得乱七八糟:积木放到那里去了、油画棒放到这里来了。面对这种场景,我们会感叹怎么办才好?其实,孩子的年龄较小,记忆力相对没有成人好,他们需要老师给一些暗示、提醒来帮助他们很好地管理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班级,我们为何不利用标记呢? 在班级环境创设中恰当地使用标记,将标记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简单易懂的标记能够帮助孩子找到物品摆放的地方,也能够帮助孩子了解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 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各种标记的设计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更注重细节。
㈢创设情景游戏,在情景中练习常规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赋教育于游戏之中。有效地将游戏和班级常规联系起来,收益颇丰。例如,在小班初期,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座位,并且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座位,我们创设了“小兔子回家”的游戏情景,每个孩子都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我还制作了简单的头饰,“小兔子们出去玩咯”――孩子们离开自己的座位;“天黑了,小兔子们赶紧回家去吧”――孩子们个个集中精神,用自己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家”。在这样一个情景化的过程中,孩子能够保持积极、愉快的心情来练习常规,非常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为此还延伸出“小兔子找物品”,帮助幼儿认识有自己标记的物品。再如,一日活动中的集体整队,我们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又快又好地将队伍排好,每个孩子都是一节车厢,孩子们对这个比喻特别感兴趣,看看前头的“车厢”是谁,后面的“车厢”是谁,很快就能记住自己的位置。在户外做操结束后,老师的一句“小火车向前开”,孩子们就能迅速将火车搭好,快又齐。因此,借助情景游戏,我们的常规建立得有序又不乏乐趣。
㈣利用音乐游戏,巧妙地串联常规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因此,在常规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与音乐语言完美地结合,以至于在教学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很快地传递给幼儿正确的信息,让幼儿很快就能理解老师所表达的意思。
记得小班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的哭闹情绪比较强烈,这个时候,只要我们弹一首好听的曲子,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安静下来,静静地欣赏这美妙的音乐,哭闹情绪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因此,我们平时都以音乐来提醒孩子们什么时候下课了,什么时候要上课了,什么时候是休息时间。孩子们通过美妙的音乐提醒,都能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可见,音乐的魅力是无穷大的,它在我们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
三、“恒心”――常规管理的监督者
持之以恒,是指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有一贯的要求,定下的规则,不随意更改,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不打折扣,不随心所欲,也不半途而废,始终如一,坚持到底。当一种常规刚刚建立时,需要每天坚持,以达到巩固。当一种常规已经巩固时,在执行时也要每次提醒幼儿做到。幼儿园的常规不是教师用来压制、控制幼儿的手段,而是塑造幼儿完善人格的积极措施。因此,在进行常规教育时,教师一定要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幼儿身心健康出发,不惜付出耐心和恒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好效果。
例如,在每周的国旗下讲话时,会评选上一周的“文明班级”。偶尔也会拿不到“文明班级”的小红旗,孩子们是有点沮丧的。这时就需要老师耐心地和孩子提出班级里哪里做得不好,所以没评上,鼓励孩子们要保持良好的“一日常规”。因此,常规管理方面,我们需要有“恒心”,有了这个监督者,我们的班级将会井然有序。
四、“合心”――常规管理的助力
任何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不可以代替。教师在日常管理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共同探讨和家长一起科学教育孩子。可见,一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家长积极、主动的配合至关重要。因为家长是幼儿园与社会联系的桥梁,我们需要争取每一位家长的配合。这学期刚开学,我班的艺艺小朋友,一时还没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天天哭闹,而且一哭就会呕吐。她妈妈舍不得孩子,于是打电话来请假。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放学后,马上到她家进行家访,和家长沟通如何让孩子尽快度过这个入园适应期。我们还把近期的工作安排向家长做了简单的讲述,特别是在孩子刚入园时的哭闹方面,我们希望家长能够适当放手,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同时,我们也通过“家校路路通”等形式,向家长传送一些相关的育儿知识等内容,当时家长就非常感谢我们,对我们的工作也o予了很大的支持。所以,良好的常规管理,离不开家园合力。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常规培养 教育方法
小班幼儿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的高低。常规是指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时候不可以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感。对小班幼儿而言,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特别是从小抓起,从幼儿的生活常规抓起。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我认为,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下是我在带小班的过程中的体会。
一、注重爱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教师的爱不仅是这些,还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如我班顾北辰小朋友,脾气很怪,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他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都不愿意,而且不说话。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耐心地帮助他,并把他在幼儿园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在组织活动时特别注意他,经常关心他,睡觉时帮他脱衣服、盖被子,起床时帮他穿衣服。渐渐地,他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性格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他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注重培养幼儿学习常规的方法
1.运用贴切的比喻,促进教学常规管理。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班幼儿控制力很差,思维的发展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因此,幼儿理解能力往往是很直接、很表面、具体形象的。在引导幼儿坐姿上,我就采取了很贴切的比喻,如:坐好了就说成是小脚关门了,小手粘上胶水了。形象的比喻幼儿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做到。
在对全班幼儿的分组上,通常小中大班用数字1、2、3组等代替,这种分组的方法用在小班很难,幼儿不能理解。我就采取水果分组法对幼儿进行分组。因为水果是幼儿平常生活中常见的,又是幼儿喜欢的物品,所以,用水果把幼儿分成了香蕉宝宝、苹果宝宝、菠萝宝宝、西瓜宝宝等,并在幼儿的桌子上贴上水果标记,这样幼儿一看见自己的标记,就知道自己是什么组的,也便于教师有序的管理。
在美术活动中,常规管理显得更重要,尤其是拿放蜡笔盒和放美术作品的常规习惯。我就把水彩笔比喻成笔娃娃,蜡笔盒比喻成娃娃的床,美工袋比喻成绘画作品的家。在第一节美术活动中,先教幼儿认识水彩笔盒,告诉幼儿笔娃娃在睡觉,拿出笔娃娃时,要用劲取出。由于水彩笔的颜色较多,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颜色。开始时,教师提供可以是红、绿两种,然后逐渐增加到3种色彩,最后用一段时间增加到12种。幼儿画好作品后,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标记,把作品放回家。这样便于教师管理,幼儿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常规习惯。
2.运用情景式的教学常规管理。
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对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容易接受,并且接受很快,反之,幼儿就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影响教学常规,甚至出现混乱的教学次序。
我在教学中就利用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尽量采用情景式的教学。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开汽车”的形式开始,让幼儿学说“Riding in my car”,采用图片、情境表演等,让幼儿学习单词。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与小朋友的互动中,生动有趣地学习了知识,教师活而不乱地进行着教学常规管理。
三、注重家园配合,巩固发展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形成良好、稳定的常规。
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
总之,只要老师做有心人,平时加强检查,坚持不懈,幼儿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常规就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隋新云.培养幼儿常规习惯的初探[期刊论文].内江科技,2009(2).
[2]伍海虹.加强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惯的培养[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9(16).
关键词:轻声教育;常规培养;探究
一、轻声教育在常规培养中的必要性
幼儿年龄较小,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正不断迅速发展,说话的音量也逐渐增大,以至于许多幼师很难控制大班幼儿的说话音量,这对良好班级常规的建立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幼师需要从小班开始就对幼儿进行轻声教育,用适合幼儿倾听的、亲和的声音进行教学和常规管理,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养成认真听、轻声说的良好习惯,还能为班级良好常规的建立提供有利条件。
二、p声教学,由内而外
(一)调整态度,语气恰当
无论幼师多么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但在管理一群性格淘气又顽皮的幼儿时,总会出现气急败坏而又不知所措的情况。大多数幼师在这种情况下会提高嗓门,用命令式的口吻进行强化教育,这样的语气比较生硬,容易惊吓到幼儿。虽然从表面上看幼儿都变得听话了,但他们内心却是特别反抗的,长此以往,幼儿会越来越讨厌和反感这样的教育态度,以至于他们只有老师在身边的时候暂时遵守纪律,等老师一走开就开始大吵大闹。那么,作为幼师,我们要在幼儿调皮或是犯错的时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马上批评或是大声教育他们,这样只会让他们感到害怕,而根本无法真正理解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自己应该怎么做。虽然我们并不能保证幼儿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至少用温和的语气及亲切的态度跟他们轻声说,能够让幼儿以轻松的心情接受我们的教导,并慢慢认识到犯错了,并不是大声批评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二)榜样效应,促进幼儿轻声细语
1.以幼师为榜样,以身作则
幼儿说话的声音很大程度上受幼师的影响,如果幼师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说话声音大,久而久之会使幼儿养成大声说话的习惯,而幼师若轻声细语地跟幼儿说话,那幼儿的声音也会随之变小。但许多时候幼儿都比较吵闹,而幼师为了让幼儿听清楚自己说的话,而经常扯着嗓子大声喊,幼儿也就随之增大自己说话的声音,此时教师又不由得高嗓门试图把他们的声音压下去,如此反复进行,幼儿也就习惯了大声说话。因而幼师在任何教学情况下都要做出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学会轻声细语地进行管理和教学。
2.以家长为榜样,潜移默化
除了幼儿园,幼儿的行为习惯大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许多幼儿的家长平时说话声音比较大,无论是送幼儿上学还是接他们放学,在幼儿园里面都能听到他们热闹的交谈声。幼儿模仿能力强,如若他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也是这样跟他们说话,幼儿也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大声说话。那么这就需要幼师在平时的家长会上与家长轻声教育理念方面的交谈,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活动促进这一教育理念的宣传,如进行“听听谁的声音最温柔”的亲子活动,并请家长在家也为幼儿创造轻声细语说话的环境。
三、运用有效策略进行轻声教学
(一)有效转移
幼儿一抓住吵闹的机会声音便会炸开锅,而这也是他们的天性和特点,因而幼师需要在孩子们沸腾的时候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而不是大声地制止。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抓住幼儿的心理特征,利用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事物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比如说钢琴或是音乐小游戏之类的,这样带来的效果就大大不同了。
(二)个别教育
无论是小班还是大班教学,班级里总会有个别或是几个喜欢大喊大叫且很难管理的小朋友,针对他们的大嗓门,幼师应对其进行单独教育。平时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这样的幼儿进行交流和对话,耐心且轻声地告诉他们应怎样与别人说话,不要动不动就大声喊叫,不然不仅会影响到其他小伙伴,还很容易把嗓子喊哑。当然,幼师也可以与他们进行轻声说话方面的练习,并和他们约定如果能够一直保持轻声说话的声音,就单独奖励小红花给他们,并在班级上进行公开表扬和夸奖。
(三)环境会说话
幼师所创设的积极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幼儿个体的主动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有利于他们形成轻声说话习惯的教育环境。其次,还可以创设“小朋友的好习惯”评比活动,每周评选出三名轻声说话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或者不定期举行“说悄悄话”的游戏活动,给予幼儿足够的轻声交流空间。
总而言之,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幼师在常规培养中要想铸就方圆,就需要对幼儿做到严而不厉,爱而不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