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纺织品出口现状

纺织品出口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纺织品出口现状

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配额制度;纺织品贸易;贸易摩擦;竞争秩序

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秩序现状

(一)纺织品服装进出口额、进出口量

1994年至2012年,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一直是纺织品服装,也是我国贸易顺差最大的商品,多年来外汇收入的大部分来源是纺织品服装。在产品结构上,由于以往的贸易限制集中于服装等制成品,取消配额后,服装及纺织制成品进口增长快于纺织原料,制成品在全部进口中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进口结构以化纤制品、纺织制成品为主。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总值趋势为逐年上涨,2002至2012这十年间走势相对平稳;自2009年开始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增速,年均增长率接近20%以上。

由表1可见,主要有三个原因导致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快速增长:第一,配额释放效应。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成员方一直有意拖延ATC一体化进程,把一些最敏感的涉嫌配额流到过渡期最后。因此,配额取消后中国对外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了“井喷”。第二,配额投机因素。中国纺织配额的价格一直较高,一些从事纺织品服装贸易的进出口商给予配额利润的诱惑。第三,国际贸易政策不断调整。一开始我国对出口纺织品服装贸易采取征收较低关税的措施,而后又提高关税,最后被迫取消。贸易政策的不断调整,使得进口商和出口商提早出货、抢运出口的现象非常普遍。

(二)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地区结构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盟15国、美国、日本、香港和俄罗斯市场,2012年对这五大市场出口985.39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60.9%,而集中对美欧市场的大量出口纺织品服装,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加之我国对非法出口的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大量非法贸易现象频发,既影响了我国的贸易统计,又会导致进口国的抵制。

(三)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方式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方式在90年代时期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隔壁江山。随着中国服装纺织产品工艺方面技术的提升,世界上先进的无梭化纺织机器的普及,有能力生产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面料,且生产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在贸易方式上也越来越多的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在纺织服装贸易方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以2012年的数据来看,一般贸易所完成的出口金额在所有贸易方式所完成的贸易金额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70%,而出口金额在整个总额中占到85.20%。同时,加工贸易所完成的出口金额仅占出口金额不到25%的份额。

(四)产品结构进口以纺织品为主,而出口则以纺织品服装为主

进口结构以化纤制品、纺织制成品为主。与美国总体进口结构相比,进口中国纺织产品具有服装和棉制品比重小、制成品比重大的特点。与进口结构相比,出口结构以服装制品、面料为主。超过60%的出口额由出口服装成衣创下,其中,超过五成的出口额由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完成。

(五)纺织品服装的贸易摩擦不断

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服装纺织产品出口的顺差设置了许多出口障碍。

二、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秩序的因素分析

(一)新产品研发能力弱,国际营销能力低

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将向高科技、高文化、功能多样化、安全方向发展,而逐步淘汰那些高污染低俗的产品。即使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技术取得了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在产品设计与品牌建设方面,中国企业的差距更大。与此同时,大部分企业一味追求效益,大量贴牌和模仿国外产品,致使服装纺织产业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出口贸易结构失衡。大量低档无特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导致他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逆差,引起贸易摩擦。

(二)成本在出口价格中占比高,利润率低

目前,我国服装纺织行业的盈利能力不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我国恰好有丰富的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产业最有优势。但劳动生产率低的主要表现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相差不大,也就是产品的附加值低。由于纺织品服装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进一步使得贸易条件恶化,更是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而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也会对服装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的波动产生影响。

(三)容易产生贸易摩擦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被废止,贸易摩擦仍然不断出现,主要是美欧等国家对中国出口纺织品进行限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国际贸易中政治起到主要作用。第二、全球贸易的保护主义盛行。第三、我国的服装纺织产品市场过剩,服装纺织企业非合作博弈。

(四)长期与市场脱节

由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以加工贸易为主,并不直接与终端市场接触。长期以来,都是由国外客户做产业链的营销部分,掌握着市场以及产品行销的关键。我国很多服装纺织企业也因此成为了这些国外商家的廉价加工地,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而并不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判断,更不能在市场变动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三、提高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

(一)纺织品贸易协会方面

1. 改善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秩序,加强行业自律

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容易产生贸易摩擦,规范出口经营秩序,促使企业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避免因国内外市场的大幅波动而使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从根本上遏制低价出口的恶性竞争行为,减少贸易摩擦。

2. 强化服务职能,推进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交流

关于国际纺织方面,为企业提供好的公共信息服务,以便于企业加强对国际纺织品动态的了解,积极转变企业出口战略。由于企业自身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商会要针对国际市场业务的要求,积极向企业提供完善的有利信息,建立良好的材料供应循环体系,保持企业长远利润。

(二)纺织品服装贸易企业方面

1. 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综上,对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问题的分析和贸易摩擦现象的频发,我国政府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出台有力措施,具体如下:

第一,树立创新理念,改善模仿、单调的出口体系。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应为产品创新打下坚实基础,着重改善技术设备,加大培养专业技术高的人才。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带动产品持续发展,提高产品出口水平,拓展产品多样化、特色化的功能,满足日益多样化、小批量的市场需求。第二,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着眼可持续发展。我国出口企业要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尽量多出口附加值高、加工程度高的服装纺织品,减少粗加工、附加值小的产品,这样不仅会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利润,也会给企业带来长久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出口企业要着眼于自主创新,出口有特色、多样化的产品,大力推进自主品牌的出口,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档次低的现象,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第三,提高产品的环保效益。随着目前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更加注重产品的环保效益,个性化、健康的消费理念在人们心中潜移默化,人们购买欲望更加倾向于功能型、环保型的产品。因此,企业应以此为切入点,使用环保和对人们身体无害的材质进行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大力开发环保产品,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 加强企业联合,提高自身能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服装纺织业的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出口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使得我国产品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并且,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区域经济联盟的威胁,使我国服装纺织产品出口受到很大影响。

3. 完善政策体系,理性合法经营

我国的一些企业缺乏法律理念,只顾眼前利益,这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贸易摩擦现象的主要原因。出口企业不惜一切代价,只顾眼前利益,想尽办法逃避法律和政策的制裁,缺乏理性合法经营理念,以较低价格在国际市场中取胜,以致出现贸易摩擦的势头仍然大量出口,最后不仅给出口企业带来严重损失,贸易摩擦现象也频频发生。这种行为是不能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出现的,政府加强监管和行业组织的协调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更要靠企业自身的自觉行动,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理性合法经营,深入了解WTO规则,减少贸易摩擦,维护我国合法权益。

(三)政府和社会的应对之策

我国面临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这些问题和挑战,政府应第一时间出善出口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极促进产业升级,树立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安全生产、环保生产,并且,加强法律建设,监督企业生产,对出口条件加以限制,防止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第二,加强企业人员职业能力,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完善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

总之,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要统筹规划、多方配合、协调一致,共同遵守和运用WTO规则,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主动预防和应对纺织品服装的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 张蕴岭.世界市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纺织品 出口 机遇 挑战

近年来,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在增长,拉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由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已经影响到进口国的制造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顺差过大,所以贸易摩擦也在逐渐增加,给纺织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国内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都在逐渐上升,人民币升值已成事实,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又多以低端、廉价商品为主,所以纺织品出口贸易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仍然具有比较优势,纺织业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造出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世界市场上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一、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纺织品出口贸易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纺织品贸易格局。由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已经对进口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纺织品贸易逐渐成为贸易摩擦的焦点。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利用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和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劳动壁垒”等各种非关税壁垒、反倾销和区域性贸易联盟体制等多种贸易保护手段来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促进纺织业的发展,在贸易摩擦中逐渐掌握了相关规则,为我国的纺织行业争取正当权益。

二、我国进一步扩大纺织品出口的意义

纺织品出口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它可以拉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而且纺织业与我国的“三农”关系密切,扩大了棉花等相关农作物的种植,有利于农民增收,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首先,纺织品出口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我国幅员辽阔,农业区广布,可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而且人力充足,原材料的价格相对比较低廉。而且,纺织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开始,纺织产品就是我国的特色产品,纺织工业成熟。同时,由于我国目前进出口贸易格局仍然是处在变革当中,纺织产品以其低廉的价格和较好的品质,在世界市场上有非常大的竞争力。

2、对外依存度较高

由于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比较优势,而且纺织品出口贸易是我国传统的优势对外产业,纺织行业也都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加大出口,这让我国的纺织品贸易对外依存度比较高,所以受世界市场的影响也比较大,一些比较小的厂子很难应对国际市场的大幅变动,无法应对其他国家在贸易规则上的变动和限制,经常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3、提供众多就业机会

纺织品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所以也就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这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也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拉动了国内一定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4、与“三农”关系极为密切

纺织品贸易与我国的农业联系很密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作物种植的格局和规模,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的发展水平,也就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机遇

当前,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世界经济复苏、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各国联系更加密切,国际格局和国际分工也处在不断的调整和变革中,纺织品行业要争取更好的外部环境,扩大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总额和盈利。

1、为纺织品服装出口争取较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政府对纺织品出口进行规范管理是纠正市场失灵的具体体现。要为纺织品服装出口争取更好的外部环境。在世界市场当中,要加强与各国协商的能力,对各国的对外贸易条款加强了解,进行适当的规避。在对外贸易中,要注意互惠互利,过低的价格不只会影响进口国的制造业,也不利于本国纺织品行业的盈利。所以,要加强和各国商业组织的协商能力,为我国的纺织品服装争取更好的外部环境。

2、为纺织品服装出口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

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主,尤其美国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最大国家,近年来的中美贸易中,我国的顺差在逐渐增加,贸易摩擦也在逐渐加大。所以,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要寻求更多的合作国,增加贸易机会。

四、纺织品出口面临的挑战

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在面临的机遇面前,也遇到来自世界各国和国际市场的挑战。目前, 随着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经济发展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保护国内市场, 但又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原则和规定, 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措施不断减少, 代之而起的是隐蔽性更强、灵活性更大、限制进口作用更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主要体现在: 规定苛刻复杂的技术标准, 颁布越来越复杂的技术规定, 加强检验程序和检验手续, 提高环境和生态标准等等。

1、出口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1)发达进口国采取各种措施完善保护机制

A.频繁运用反倾销

由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对进口国的制造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国家开始频繁运用反倾销策略,指责我国纺织业“恶意抢占他国市场份额”。从纺织层面上来说,他们这样认为是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且在进口国零售市场上的份额增长较快,已对进口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甚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下降,我国纺织业将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焦点。

B.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强冲击

除了世贸组织规定下的限制措施外,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利用技术壁垒这一更加隐蔽的措施来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纺织品行业的两类技术壁垒主要是:纺织品从生产到报废的全过程都要符合环境指标;纺织品不得影响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这两类技术壁垒表面上从环保和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但无形中却被欧美国家加入了过高的指标,成为了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坚固壁垒。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转移效应,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带来新的困难。区域集团制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对集团内成员进行倾斜,保护集团成员的贸易发展,区域集团内部还需要进行利益的协调,规则制定上也要考虑多国的利益,这给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带来了新的困难。

(3)亚洲等国纺织服装业兴起

近年来亚洲国家纺织服装兴起,出口增长迅速,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国家的低成本优势让这些国家的出口发展迅速,比如印度的纺织品出口增长迅猛,印度国内农业发达,人口众多,具有纺织品出口的巨大优势,成为我国强劲的竞争对手。这就要求我国要进一步发挥优势,创造出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2、国内环境不容乐观

长久以来, 我国大部分服装通常为低附加值产品, 以低价取胜, 赢取市场份额。纺织业发展的国内环境不容乐观,比较优势下降,竞争优势不突出,不利于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壮大。

我国服装出口中自主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 虽然是世界第一大服装出口国, 但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的微薄利润, 而在产品销售中占大头的品牌和销售利润则大部分被国外企业赚走。第四,人民币升值已成事实,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外资的引进,也让纺织品的价格上升,价格优势不复存在。

五、进一步扩大纺织品出口的对策

针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首先,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着重提高轻纺产品的质量、档次,提高轻纺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这样可以增加产品的出口。第二,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品牌效应是巨大的,纺织业只有创造出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打响知名度,创造出自己的产品。第三,积极推进纺织企业国际化经营。纺织业应该利用国外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进行产业化经营,减少产品的运输成本和公司的管理成本,在国外投资建厂,直接进行销售,减少中间环节。第四,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国外市场仍然使我们需要依赖的重要部分,所以要加强国家交流合作,我国的纺织企业与发达国家比较在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多开展纺织企业特别是进出口纺织企业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活动,扩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交易渠道,提高国际竞争意识。提高对国家市场的应对能力。第五,提高行业人力资源素质。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要培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才能进行产品的革新,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另一方面, 国内服装企业在自身营销体系中存在很多缺陷, 管理和运作体系不够完善, 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海霞,《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研究》,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第3期。

2、黄灿艺,《我国纺织服装业该如何应对国际市场规则变化》,中国纤检,2010年11月。

3、解全明,《浅谈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理论界,2009年7月。

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第3篇

摘 要 后配额时代,纺织品的国际贸易进入了自由贸易期。在全球纺织品自由贸易的大环境下,中国纺织业遇到了更加严峻的考验。本文通过分析“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面对的新情况、存在的问题,在后危机的背景下提出应对“后配额时代”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后配额时代 “双边监控”体系 技术性壁垒 贸易预警机制

2005年1月1日,垄断全球纺织品贸易40年之久的纺织品服装配额终于“寿终正寝”,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正式回归到国际自由贸易体系中。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取消使得全球纺织品服装生产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中国纺织行业将凭借较强的国际比较优势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但纺织品配额的取消绝不意味着世界纺织品全面进入自由贸易时代,全球纺织品市场格局也不会因此产生根本性与革命性的变化。

一、现阶段中国纺织业发展趋势分析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状况,特别注重研究2005年后的数据来简要分析我国纺织业现状。在后配额时期,我国纺织业表现的显著特点就是出口增长势头迅猛。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218.249.10.82/

参看图1,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增长势头,甚至在配额制度取消之前,我国的纺织业就实现了出口额的逐年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218.249.10.82/

通过计算平均值,得出2001年到2008年的这8年间,纺织品出口额平均增速达到18.44%,远高于世界纺织品出口平均增速8.32%。但表2中清楚地显示了,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自2003年以来逐年回落,而05、06年的过度增长正是取消配额后,中国纺织品出口迅速飙升,出口形成“井喷”之势的体现,但是在07年降为18.9%,08年受金融危机冲击直降至8.18%。

短暂的大规模出口并没有给我国纺织业带来持续上升的产值,相反,在某种意义上,我国纺织品竞争力已显现出向下的趋势。尤其是08年,在遭遇了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率几乎跌至了21世纪以来的最低点,与01年增长水平相当。从我国纺织业自身特点来分析,导致我国纺织品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

(一)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逐步消失

据美国WERNER国际纺织权威统计所报告,07年中国沿海地区纺织品劳动力价格为0.85美元/小时,内陆地区为0.55美元/小时,仍具有很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由于长期高强度使用廉价劳动力,使得劳动力红利逐步消失,劳动力供应相对减少,劳动力边际成本持续上升,限制了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二)原材料进口依赖性强

中国是纺织品原材料生产大国,但可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纺织天然原料存在资源供给瓶颈,加上中国纺织品加工能力庞大,每年须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棉花和化纤原料。相比之下,同为纺织品出口国的印度是棉花的净出口国,巴基斯坦和土耳其净进口额也比中国低得多。因此,近年来国际市场棉花油价格的上涨,给中国纺织品生产造成很大压力。

(三)纺织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弱

配额制的取消固然给出口企业带来机遇,但一旦出现有力的外来竞争者、国际市场萎缩或金融危机等状况,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这说明我国纺织业应对市场变化风险的能力很弱。即使是在华东产区的江浙地带――这里的纺织业具有高度的集群效应,在面对市场的不景气时,也不能自保。

二、解读后配额时代

后配额时代的世界纺织市场呈现出于以往不同的新形势、新特点,唯有正确分析并把握这些特点,才能准确评价中国纺织业在这个新时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后配额时代带来的机遇

配额体制的瓦解也打开了发达国家因配额限制而受到保护的纺织品市场,大量增加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在发达国家市场的贸易机会。受到来自发达国家纺织企业高端产品的压力,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市场也变得进一步开放。配额制的取消推进了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扩大了纺织品贸易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在配额取消后,各纺织品供应国突然释放的生产能力加剧了市场的争夺。市场的优胜劣汰使得过去靠配额的庇护得以生存的企业将被淘汰,而中小生产企业也引来了重组的机遇。

(二)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市场面临的挑战

后配额时代,出口与进口之间的矛盾造成全球纺织品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这一点在欧美发达国家表现的尤为突出。“中国”、“双边监控”体系、反倾销调查、生态标准技术壁垒和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等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在配额取消后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新型贸易保护措施。我国加入WTO时做出的让步――与欧美等国家(地区)签署的纺织品“特保”条款也成为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入的最主要措施。上述这些都是我国纺织品在后配额时期受到的挑战,如不能顺利克服,就会阻碍我国纺织企业的发展壮大,进而对我国整体经济造成影响。

三、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业面临严峻挑战的原因分析

进入“后配额时代”后,国际上一些人士认为,中国是配额取消后的最大受益者。而从近年来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情况和受到的挑战中可以看出,中国纺织品出口并没有维持大幅度的出口增长。从配额取消中的到得实惠也不足以抵消国际市场变动所造成的冲击,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低价竞争模式

一直以来,我国的纺织品制造企业单纯追求扩大市场分额,过分注重数量增长,而使纺织品出口价格被压得过低。据统计显示,纺织出口大省江苏省大多数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数量都连年翻番,而单价却大幅下跌。低价抢滩欧美市场,给当地市场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冲击下,中国纺织品的低价优势将必然被看作是倾销的嫌疑。

(二)自主品牌缺位

目前,纺织品行业的利润分配呈“两头大中间小”的趋势。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纺织品生产与出口国,但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等中间环节的微薄利润,在产品原料和销售等大部分利润则几乎都被国外企业赚走。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微薄”的3%-5%;这些纺织品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我国纺织品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在整个利益链中,中国纺织品制造商只有10%的利润。

(三)过度依靠国际市场

目前中国纺织品每年的产量中国内只能消化35%,65%都要在国际市场寻找出路。在去年的金融危机的打击下,闽粤、江浙等地的很多小型纺织企业纷纷倒闭、停产。其根本原因不是上升的原材料价格遏制了生产能力,也不完全是工人的工资水平上涨,罪魁祸首是骤降的国外订单数量。

(四)频发的贸易摩擦和恶化的贸易环境

近二十年来,由于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让许多国家暗怀戒心。在各国面临的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全球化时代,当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想在世界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时,必然会遭遇与其他国家企业的冲突。

(五)发达国家过度保护

发达国家的纺织品制造在世界范围已不再具比较优势,但它们能在本国具有优势的高科技产品等领域获得补偿,从而与发展中国家实现优势互补。但发达国家对其纺织业的过度保护激化了其与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出口国的利益矛盾。反倾销方面,国外调查机构在计算出口产品倾销幅度时,用所选择的替代国产品的正常价值作为出口国产品的正常价值,常导致不存在倾销的产品被认为存在倾销。

四、中国纺织品应对后配额时代挑战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增强中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应对后配额时代的挑战。

(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

1.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现代纺织业的发展,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进行产业升级,而现代纺织企业的一大发展趋势是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所谓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组织形态,它既有产业属性又有区域属性。同时,它的微观构成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强调一定地域内企业之间的联系,包括产业基地、产业链、特定空间竞争力集聚、各类支撑服务体系4方面要素。

2.开发自主品牌

在后配额时代,还应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不是单纯以数量增长的途径发展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具体讲,就是要从技术和设计两方面提升产品附加值。企业还应加强品牌研发和推广能力,特别是有资金实力的大企业,一方面可以在国外适宜地设厂,实施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全球供应链;另一方面,可以探索介入国外营销网络,开发自有品牌,获取品牌及批零利润。

(二)加强国际间的协商合作,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应让世界各国认识到,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受益者不仅是中国企业,还包括为数众多的外资纺织服装企业、国际买家及消费者。同时,中国国内巨大的纺织品消费市场也为各国纺织品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和纺织品的出口,通过与贸易国的协作是可以达到共赢的。

做到这一点,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充分利用WTO协商机制加强与国外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间对话,加强双方沟通理解,开展合作交流。通过客观事实澄清“中国”的错误观点,争取与印度、印尼等国建立合作互利关系,为我国纺织业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三)建立预警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应对贸易壁垒

首先,要密切关注我国纺织企业重点出口地区情况,及时了解国外贸易壁垒的出台及政策动向,建立一套有效的预警机制。一方面及时预警、限制出口量大、价低、质劣的出口纺织品;另一方面及时通报国际纺织品出口市场形势,避免盲目出口,规避出口风险。

其次,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纺织企业出口经营秩序,杜绝恶性竞争。对重点敏感出口纺织品要做好出口价格、国家和地区的监测工作;对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运用科学手段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个别企业竞价销售、扰乱出口秩序等恶性竞争,建立必要的惩罚制度,保障出口秩序的正常化。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面临着有利的机遇,同时也意味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我国纺织业应在这个新时代里,利用自身优势和基础把握住机遇;同时,用全球化的视野分析看待我们自身的缺点,探究原因,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我国纺织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取得更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黎友焕.后配额时代的广东纺织业.广东社会科学.2006(1).

[2]金伟杰.对中国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分析.新西部.2008(4).

[3]陈钢.中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分析.商场现代化.2009(总第565期).

[4]严斌,赵银德.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6(总第456期).

[5]刘晶晶.关于中国纺织品出口低价的探讨.经贸观察.2009(01).

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第4篇

纺织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纺织品服装一直是全国首位的出口商品,其出口金额不仅占到出口总值的1/5,而且是我国外贸顺差的第一大来源,这样的巨额顺差成为我国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业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目前我国在纺织、服装、化纤行业工作的人员超过800万,随着入世对我国纺织业带来的发展契机,将会更多地吸收我国的劳动力。而我国的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生产国和贸易国,我国是影响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球纺织服装业的贸易额约为每年3200亿美元,中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额约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额的1/4。

随着中国加入WTO,一直困扰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配额问题将得到解决。然而,取消纺织品及服装进口的配额限制,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也是双面的。一方面,取消配额将会实现纺织品服装的自由贸易。多年来受被动配额困扰而不能大幅度增加出口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将得以释放。另一方面,取消配额将会对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形式产生极大的影响。以前的纺织品贸易是在配额庇护之下的“不公平”贸易,现行的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据配额划分的。我国对欧盟、美国等设限国家的纺织服装出口,也主要由配额决定。一旦取消配额限制,势必导致市场格局的变化。取消配额之后,纺织品市场实现了自由贸易,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当前纺织品出口压力现状分析

2.1屡遭倾销投诉,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巨大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遭遇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中国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抵制,根据一份来自WTO的年度报告表明:200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间,在全球149项反倾销案中,中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了27项调查,占世界总数18.12%。其中纺织品反倾销案件日趋增加,特别是2002年以来,中国纺织品在全球遭受到的各种贸易壁垒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主要采取价格策略,即以低价作为进入市场的方法,将开拓国际市场的希望寄托在低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价格优势上。这种做法不仅造成国外对我国纺织品产品的质量产生质疑,而且使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指控。由于反倾销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且反倾销措施可以延续5年之久,又可以在5年到期后经过复审继续维持,因此,若我国出口的纺织品产品被征税后,可以维持10-20年之久,等于被永久地排除在进口国之外。

2.2绿色贸易壁垒削弱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

绿色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一种形式,是指那些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平衡等目的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发达国家利用其比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明显得经济与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环保产品,并逐步形成环保壁垒。

近年来国际上纺织品的生产环境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那些针对产品的环境法规、技术标准对纺织品、服装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因为纺织行业是高污染行业,产品生产中的印花、染色及后整理等工艺所涉及的污染问题和成品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些国家为此出台了标准不一、行时不同的针对产品的环境要求,对国际纺织品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由于我国纺织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纺织品达不到国际纺织品环保标准,在日益强化的环保要求下,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受到严重挑战。

3.3成本优势减小,技术设备落后,产品竞争力下降

我国纺织品竞争优势长期集中在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廉方面,然而近年来一方面由于棉花价格持续上扬与进口面料增加而使劳动力成本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职工工资收入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较低,使劳动力充明显上升,我国纺织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弱化。而我国棉纺织业先进设备拥有量低,自动络筒机仅有30%,而发达国家是百分之百;各种无梭织机占10%,不但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40%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由于设备技术落后,我国不但缺乏开发新产品能力,而且难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不利于提高我国纺织品竞争能力。

3.4其他发展中国家纺织业的兴起加剧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的压力

就纺织品档次而言,世界市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发达国家所占据的高档纺织品市场,二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所占据的中档纺织品市场,三是发展中国家所占据的低档纺织品市场。很显然,我国处于第三层次。就竞争力而言,部分发展中国家以其更低廉的成本与更接近欧美市场的优势与我国竞争低档纺织品市场,虽然未影响我国的世界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和生产国地位,但已经夺走了相当数量的市场份额。东南亚、南美、南亚、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都有着传统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历史,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他们享受比我国优惠的政策,劳动成本比我国低,一直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同时,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受到东欧、土耳其的蚕食,由于他们具有费用低、交货期短、距离近、关税低的优势,挤占了一些我国的传统市场;欧盟的纺织品服装自由化策略也有利于欧洲区域的贸易自由化。因此,尽管我们是全球纺织品第一出口大国,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正在一步步缩小,利润空间也一步步被打压。

参考文献:

[1]尹翔硕:《加入WTO后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小华:《欧美“设限”影响中国纺织品贸易》.[J].《中国市场》2005.47.

[3]许瑞超:《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1.

[4]陈世清,程小旭:《我国纺织品贸易障碍及对策研究》.[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1.3.

纺织品出口现状范文第5篇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退税调整过程

随着经济和外贸发展,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经历了不断的调整,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也不断在调整中。1985年4月1日起实行出口产品退税政策。1994年1月我国建立了以新的增值税、消费税制度为基础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1995年7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0%。1996年12月退税率继续下调至6%。1998年起为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增加出口退税以鼓励出口国家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1%。1999年1月上调至13%,7月再次上调,至15%。2001年7月棉纱、棉布、棉制品出口退税率由15%上调至17%。2005年1月国务院调整中央和地方出口退税分担比例。2006年9月国家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2007年7月1日我国再次大规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与2006年以纺织品调整为主不同的是,这次调整的范围扩大到了服装和部分纺织原料上。其中,服装、鞋帽、箱包产品大类由13%的出口退税率下调至11%,粘胶纤维的出口退税率调整幅度较大,从11%下调至5%。

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一)1993年~2003年退税政策调整对纺织品出口影响。隆国强对退税政策做了效应分析后得出结论,出口退税作为一项调节和促进出口的政策措施来说,起到了扩大出口规模的作用,并由此来增加外汇收入和国民经济的增长。他得出,退税率上调1%,会使出口增长1.09%,GDP增加0.5586%,税收收入增加0.887%。后来的学者大都采用了隆国强的方法,如苏定东、刘军、牛锐、阎坤分别建立了相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模拟出口退税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得出的结果基本类似。

董皓、陈飞翔基于滞后一期的时间序列数据,量化了退税政策的出口鼓励效应,得出退税支出增加1%将刺激本年度出口增长0.453%。同时,产品的加工程度越深,技术含量越高,退税对其的出口鼓励效果就越显著。同时,出口退税政策还可以成为政府刺激落后地区发展、吸引外资的重要措施。

万莹利用1985年~2003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出口退税与外贸出口和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出口退税对中国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激励效应不亚于直接财政投资。

可见,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出口退税政策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上,学者们较为一致地认为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鼓励效应,并由此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针对此阶段政策调整对纺织业影响的研究文献较少,但从以下纺织品出口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退税率的上调对纺织品出口增长的激励作用。从纺织品出口来看,1994年实行增值税后,实行17%的全额退税,期间纺织品服装出口年均递增17.74%;1996年~1998年国家退税率下调,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纺织品服装出口年均递增3.2%;1999年~2002年退税率上调,期间纺织品服装出口年均递增12.75%。

(二)2004年、2005年退税政策调整对纺织品出口结构的影响。2004年起开始的出口退税调整是以调整地方负担不均衡,优化产品出口结构为目的。

陆薇以2000年和2004年、2005年的纺织品出口结构为样本,对纺织品出口结构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显示,税率下调后,出口结构有所改变,但总体格局变动不大。我国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方面出口比重还需加大。同时,从纺织品角度看对抑制贸易顺差作用不大,纺织品退税率还有下调空间。另外,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中初级加工产品的比重逐步下降,深加工产品比重逐步上升,说明退税政策调整对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陈军才通过干预模型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的各项出口数据,研究本次出口退税调整对不同贸易方式和不同性质企业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本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对进料加工贸易的影响程度超过了一般贸易,对进料加工贸易和来料加工贸易的影响程度超过了对出料加工贸易,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幅度远大于国有企业。

刘书兰认为,新出口退税政策改革短期内会导致出口额下降,但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的转变,理顺国内出口秩序,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同时用非汇率的手段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减少贸易摩擦,缓解中央财政压力。

吴凤娇认为,13%的退税率仍处在较高水平,现行出口退税制度在提升纺织行业竞争力、减轻就业压力的同时,也给国内经济和纺织行业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纺织品这种低技术含量产品的退税率过高,不仅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还造成了纺织品内需与外需增长不平衡的现状;另一方面,优惠的出口退税政策造成了国民收益的减少及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同时,还导致严重的纺织品出口骗税。因此,她建议进一步降低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完善出口退税法律规定,建立出口退税奖励机制,促进纺织行业向集约型方向转变。

总的来说,各学者对这一阶段的政策调整的作用认识较为一致,此次调整对我国出口纺织品内部结构的优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深加工的比重有一定的上升,但从纺织品角度看对抑制贸易顺差作用不大,并且国内产业结构总体格局变动不大。要实现纺织品行业向集约型方向的转变,出口退税的税率制定、法律规范以及奖励机制等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三)2006年9月出口退税率下调对纺织企业的影响。此次调整之后,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已下降到了平均只有11%,调整范围包括棉纺行业、化纤行业、丝绸行业、毛纺行业、针织行业及部分非织造行业等10多个纺织主要子行业。

虽然2006年我国纺织服装业遭遇人民币升值、原料成本居高不下、出口退税下调、他国贸易限制措施不断等重重压力,但整体出口形势依旧保持稳定增长,可见我国纺织业出口有着强大的内在惯性,这种惯性不易受到外在压力的冲击。

具体到企业而言,外部、内部的变化其实已经对企业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2005年国内主要纺织子行业平均净利率在2%~5%左右,纺织全行业平均净利率仅为3.48%。出口退税率的进一步下调,使纺织品出口企业成本上升问题的困扰进一步加深。2006年1~10月除棉纺行业、丝绸行业平均净利率略有上升之外,其他纺织行业净利率均有所下降。

朱宇通过抽样调查和博弈模型研究出口退税措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商品结构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出口退税已经成为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外贸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因此而削弱了其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据此研究结果,他指出针对不同产品采取不同的退税标准:对一些发展层次较低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应采取尽量低的出口退税率标准,以促使这些行业的企业提高自主创新和产品升级的内在动力,提高产品档次,避免低价格的恶性竞争;而对于已经获得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则应提高出口退税率,避免国际重复征税,保护产品国际竞争力。

从国内纺织行业发展的大背景看,今后中国纺织品生产将难以在规模上继续形成大的突破,后期将逐渐以淡化总量、注重质量为发展方向。从纺织行业发展历程看,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是国内纺织行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2007年退税政策调整对纺织业的影响。2007年7月1日起我国再次大规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目的是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的社会可持续发展。

退税政策原意是鼓励企业出口,但在这些年的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利用退税空间竞相压价。在目前纺织业平均利润不足百分之五的情况下,出口退税的再次下调,使得那些利润在百分之三以下的纺织品企业,要面临亏损的严重后果。但与此同时,也从深层次促使了行业再一次洗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结果。长远来看,在阵痛之后,或许是纺织业一次自我提升的难得机遇。

三、纺织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对于众多以出口为主的纺织企业来说,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无疑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国家近几次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客观上是一个调整与提高的机会,也起到逼迫企业减少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寻找新利润点的作用。抓好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创新,这是每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1、摒弃原有生产经营模式,寻找新的利润点,这是许多纺织品服装企业应对下调的出口退税政策时必须做出的抉择。

2、集中精力,加强企业的管理,同时不断提高自主研发的水平,坚持创立自有品牌出口。

3、从外贸向内贸转移,坚持国内、国际两条腿发展的思路。在努力减少外贸成本的同时,为进入国内市场做准备。

4、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将本地产业慢慢向一些劳动力成本更低廉、关税政策优惠的国家转移,这也符合国家“走出去”的政策。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