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护理诊断及措施

康复护理诊断及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康复护理诊断及措施

康复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作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4-0090-02

doi:10.14033/ki.cfmr.2015.24.049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急危重症,临床发生率与病死率高,它主要是因为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骤然降低,并引发心肌急性缺血[1]。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患者会有非常强烈的疼痛感、濒死感,症状缓解后,还会有强烈的焦虑感出现。总之,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对患者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都具有不良影响的疾病,会大幅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探讨如何积极有效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治疗康复,就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2]。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2010中华医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经心肌酶和心电图等检查后确诊,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与恶性病变者,且所有患者神智清醒正常,对本研究完全之情,自愿参与。按照随机分类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早期康复护理组,每组30例,分组后常规护理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8~79岁,平均(63.8±4.4)岁。早期康复护理组中男

17例,女13例,年龄49~75岁,平均(63.5±4.7)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以及男女构成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予以完全相同的监护与治疗方案,然后根据分组,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例如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治疗予以辅助等。对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主要的方法内容如下:前3天,必须让患者严格的卧床,并对患者的饮食、更衣等日常事务予以辅助,帮助患者适当的进行卧床被动肢体活动,2次/d,每次活动时间10 min。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早期康复运动对其病情的益处,获得患者的配合。第4~5天,指导患者卧床进行上半身活动,做缓慢的深呼吸,2次/d,每次活动时间

3 min;每天可在有医护人员监护的情况下坐起3次,可坐着进食、洗漱、看书等,每次保持坐位20~30 min。第6~7天,患者可以自由坐起,并可以进行床边坐位活动,2次/d,每次10 min。第8~10天,患者可在有医护人员监护的情况下进行走动,但最好不要离床太远,2次/d,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每次走动5~10 min。

第11~12天,患者可在室内进行自由活动,2次/d,每次20 min。

第13~14天,可在有医护人员监护的情况下,让患者进行室外活动。

在早期康复护理的过程当中,必须对患者加以严密的监护,如果出现了下面的情况,必须要立即停止活动,或在以后的活动中降低活动强度:(1)心率达到或超过120次/min;(2)收缩压下降20 mm Hg或上升30 mm Hg;(3)心电图S-T段抬高2 mm或压低1 mm以及严重心律失常;(4)患者自觉疲劳过度,或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3]。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与护理过程当中,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例如心绞痛、尿潴留、心悸、头晕、胸闷等,统计发生率。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分组临床护理与观察后发现,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的心绞痛等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13.33%,发作次数共计7次,不良症状发生率36.7%。常规护理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23.33%,发作次数共计12次,不良症状发生率56.67%。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早期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不良症状发生率对比 例(%)

组别 心绞痛 其他不良症状

早期康复护理组(n=30) 4(13.33) 11(36.67)

常规护理组(n=30) 7(23.33) 17(56.67)

字2值 4.52 4.48

P值

同时,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分后发现,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比常规护理组更轻。早期康复护理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45.2±2.8)分,常规护理组为(48.6±3.2)分,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P

3 讨论

如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探讨如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临床护理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成为了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5]。

在常规护理模式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卧床休养,这会使一些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6]。如果患者出现这些不良的心理情绪,就会导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致使患者体内血液的儿茶酚胺浓度增加,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提升,钙离子内流加大,使患者心脏受承受的负担加大,这极有可能导致患者最终出现室颤以及心脏破裂等危险出现[7]。如果患者在发病后,长时间的卧床,减少了与外界的接触,活动量降低,就会使患者逐渐产生无力感以及抑郁、焦虑等情绪,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危害[8]。早期康复护理可以让患者尽早的开始运动锻炼,使患者尽早离床,减少患者可能会产生的抑郁、焦虑等情绪,使患者不会觉得自己与社会脱轨,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治疗与康复[9]。另一方面,早期的活动,还能够预防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例如四肢乏力、腹胀、尿潴留、便秘等[10]。

本文的临床研究结果证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巩固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患者心绞痛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高春红,胡晓琳.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4,12(7):591-593.

[2]卜庆锋,刘杰,李法祥.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95-1496.

[3]张依群.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对医护满意度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4):466-468.

[4]李凤琴.急性心肌梗死64例康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4(18):181-182.

[5]关鹤,杨旭,李敏,等.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9(23):12-13.

[6]孙文悦,孙云乔.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分级活动的康复护理探讨[J].吉林医学,2013,29(4):783-784.

[7]赵爱虹.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6):219-220.

[8]刘艳丽.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3,42(2):307-308.

[9]李艳敏,牛敬雪.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武警医学,2013,24(4):340-342.

康复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急性脑出血;心理;并发症

急性脑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均造成严重的威胁[1]。患者多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并发症也较多,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降 低[2]。本研究探讨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出血诊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并均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其中干预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64.3±5.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46 h,平均(27.5±6.2)h。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4.6±5.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5~48 h,平均(27.8±6.4)h。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急性期: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要保持患者良好的,可将床头抬高15°~30°,翻身1次/2 h,肢体保持在功能位,防止关节脱位的发生;指导患者家属对患侧肢体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营养性或废用性肌肉萎缩的发生。指导家属活动患者的关节,以促进患侧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防止出现关节挛缩,本着由近至远、幅度由小至大的原则进行[4]。②恢复期:由于急性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危重,患者清醒后会出现焦虑、恐惧、绝望的心理情绪,导致情绪低落,难以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向患者讲解病情,并告诉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后,病情是可以明显好转的,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指导患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包括翻身、上举、床上桥式运动等,10 min/次,2次/d。指导并鼓励患者尽可能的自己做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比如坐起、洗漱、进食、入厕以及穿脱衣服等,有效的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5]。

1.3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况:分别在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的焦虑与抑郁状况,得分越高,焦虑与抑郁情况越严重。②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并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以P

2 结果

2.1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SAS、SD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并发症发生明显降低(16.67%VS 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发生急性脑出血后,患者对突然发生的肢体功能障碍难以接受,导致情绪低落,难以配合治疗和护理,甚至拒绝治疗,对治疗效果以及后期的康复均造成严重的影响[6-7]。研究显示[8],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SAS、SD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参考文献:

[1]华莎,冯娟.脑出血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护理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9):572-573.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29(6):378-379.

[3]林敏,邹少娜.小量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12):1442-1444.

[4]张朝霞,陈玉丰,曾国华等.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21):1908-1909.

[5]林义清,苏建红,叶小香.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出血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J].当代护士,2014,21(6):41-43.

[6]尹小燕.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7(3):29-30.

康复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神经内科;早期康复护理程序;可行性;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神经内科疾病具有病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发病迅速等临床特征,其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类型是脑梗死和脑出血。神经内科疾病导致患者脑组织软化坏死、缺氧、缺血以及血流中断,严重者还会造成失语、偏瘫等后遗症。本次临床实验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程序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5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50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6.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标准,且经过头颅CT和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合并症方面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并依据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计划实施临床护理,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实验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程序,即在神经内科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个性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计划,强调患者的护理配合,加强术后的健康教育。依据神经内科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方法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评估。

1.3 资料收集方法 两组患者均同意接受观察、体检、交谈等方法进行资料收集,依据护理部制定的一级护理标准对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估。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完成后,由医护人员与专业康复人员共同对患者实施首次评估,结果评估的依据包括:患者一般情况、PES公式符合情况、临床诊断规范、患者状况的符合情况以及临床资料的完整性等。主要评估项目包括诊断质量和资料质量两个方面。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计数资料,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P

2 结 果

2.1 诊断质量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诊断规范的准确率和资料系统的完整性较为相近,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 整体护理质量 实验组共有23例患者总体护理质量评分在170分以上,约占92%,170分以下患者2例,约占8%;对照组共有21例患者总体护理质量评分在170分以上,约占84%。170分以下患者4例,约占16%。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 论

对于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来说,在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的同时,还应将护理的关键点放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及后遗症的恢复护理上。护理人员应加强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生命体征检测。由于大部分神经内科疾病发病都较为发病,且中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前没有典型的临床征兆,起病较急,所以患者通常缺乏必要的心理转变。患者常常是在睡眠过程中或是安静休息时发病,加之发生疾病后,患者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丧失部分自主生活能力,因而难免会出现情绪上的巨大变化,表现出悲观、急躁、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进而对疾病的治疗造成不利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绝望情绪。针对患者的这一状况,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一定的心理护理,以同情、热情、真诚的情绪对待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和理解,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1]。

早期康复护理会对神经内科患者的预后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临床治疗后应保持4周以上的床休息,复发患者保持2个月左右卧床休息,主要原因在于,过早活动会加大再出血的可能性,同时要避免下床大小便,防止发生无法挽回的后果。医学研究结果认为,卧床会导致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处于压迫状态,进而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降低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因此,术后应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避免发生褥疮。使用棉圈或气圈将骨隆突处垫高,避免长时间受压,指导患者正确的排便方法,注意便秘的预防,并鼓励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对于已经发生大便秘结的患者,不能使用灌肠治疗,可适量使用缓泻剂,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包括水果和蔬菜等,且饮食要保证规律性,忌烟酒,不能过饱[2]。

由于神经内科疾病通常难于恢复或病程较长,因而可以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回家继续修养,并加强患者的出院指导,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对患部实施科学有效的按摩和动运,防止发生肢体功能和智力障碍、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后遗症,同时要保持清醒的稳定[3]。由于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发病年龄较为特殊,且病情较长、发病突然,因而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全面的病情评估,以此作为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案制定的依据[4]。在患者护理计划实施过程中,要随着病情的变化,对护理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通过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对临床治疗效果起到巩固作用,并有效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有效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护理人员也应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用同情心和爱心为患者提供服务,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并注意临床护理经验的总结[5]。

参考文献

[1] 韩桂凤.脑血管意外早期康复护理的体会[J].海南医学,2009,20(01):214-215.

[2] 陈晓玲.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06):1067-1068.

[3] 石宝华.早期综合康复对神经内科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6):36-37.

康复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生活质量;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对人类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还会给社会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有报道表明,积极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正确的健康指导可使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预后,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缓解患者的痛苦,促进生活质量提高。本研究对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收到的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且均经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确诊。将13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65),对照组男39例,女27例,年龄38~70岁,平均(58.1±8.5)岁,初发患者45例,再发21例,心肌梗死部位:前间壁34例,下壁32例,基础疾病:糖尿病9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18例,心律失常4例,心源性休克3例,心衰1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24例,占36.37%。观察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38~71岁,平均(59.8±9.1)岁,初发患者42例,再发23例,心肌梗死部位:前间壁35例,下壁30例,基础疾病:糖尿病11例,冠心病6例,高血压14例,心律失常6例,心源性休克2例,心衰2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27例,占41.54%。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中排除有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排除有认知功能障碍及沟通交流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饮食指导、按医嘱服药、心电监测。血压监测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第1~3天,绝对卧床休息,辅助患者进行各项日常事务,包括饮食、更衣等,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进行被动活动上肢关节,帮助患者按摩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患者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应对患者详细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生理,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及预后等,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或缓解不良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对早期康复运动的优点有深入了解,讲解早期康复运动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以达到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的目的。第4~5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坐起训练,但避免时间过长,进行深呼吸,部分生活自理,进食、洗漱、看书等活动均可坐着进行,具体的时间及次数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第6~7天,患者可在床边坐着休息;第8~10天,患者可适当走动,下床前要静卧30min,活动时要在床位附近范围,每天2次,走动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可进行梳头、床边大小便等活动;第11~12天,患者可进行室内或走廊散步活动第13~14天,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监护的情况下,可进行缓慢等楼梯、院外散步等室外活动。在各项活动中一定要配备急救药品及抢救器材,并有专门的护士指导,如出现心悸、呼吸困难、胸痛、面色苍白或患者自觉疲劳时应停止运动。此外,在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心电图等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护,如出现异常则需要将活动立刻停止。

1.3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价

生活质量用SF-36调查表评价,量表共包括8个维度: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分数为0~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即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反之,生活质量越差。护理满意度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将患者对护理满意的程度分为三个等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x100%为满意度的计算公式。

1.4统计学处理

整理数据后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用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a=0.05,P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与护理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再梗死、焦虑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8%(25/66),观察组为20.00%(13/6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P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以持久性的胸骨疼痛、心率衰竭、心律失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因此有起病迅速、发展快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急性心肌梗死所产生的心肌受损及与之伴随产生的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可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功能的紊乱,包括焦虑、情绪性格改变等,因此,作为一种身心疾病,在药物治疗之外,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使患者能重返社会。

康复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肢体功能;生活质量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6.07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limb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Methods A total of 230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were divided by admission number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1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limb function recover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nursing,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 score and Fuel-Meyer score (P>0.05). After nur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DL score as (65.24±10.15) points and Fuel-Meyer score as (24.20±3.25) points,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49.80±11.24) and (13.36±2.90)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Limb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脑卒中是由于患者脑血管循环发生障碍并导致大脑半球或脑干出现持续性的局灶缺损, 临床上主要以偏瘫作为主要表现, 而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则被临床实践证实为最有效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致残率的方法之一[1, 2]。为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并改善生活质量, 本院对2014年

9月~2016年7月接诊的230例脑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 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7月肀驹褐瘟频2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住院号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115例。入组患者均满足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中风的诊断标准》[3], 且获得影像学资料支持。试验组患者中男65例, 女50例;年龄50~70岁, 平均年龄(60.5±8.5)岁;病程1~6个月, 平均病程(3.5±1.2)个月;脑卒中原因:脑梗死83例, 脑出血32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60例, 女55例;年龄50~73岁, 平均年龄(60.8±8.4)岁;病程1~7个月, 平均病程(3.4±1.3)个月;

脑卒中原因:脑梗死80例, 脑出血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脑卒中原因等一般资料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 按照Brunnstrom 评定法要求评价患者功能障碍等级, 然后分阶段的实施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4], 具体如下。

1. 2. 1 心理干预 脑卒中患者发病急骤, 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抑郁等), 护理人员要通过交流和沟通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了解康复训练的整个流程以及护理措施, 提高其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1. 2. 2 康复训练[5] 康复训练措施包括传统康复训练方式以现代康复训练方式两种, 而患者治疗过程中则采取二者相结合的康复训练模式。其中传统康复训练模式以推拿和针灸为主, 其中针灸有助于改善患者体内气血, 疏通筋络, 而推拿则按照先轻后重、先浅后深的方法进行, 2次/d, 20 min/次。现代康复训练模式则分阶段进行。卧床期康复护理则主要是指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引导其反复进行重复运动, 以此来增加其肢体耐力, 同时要定时协助患者改变卧床方式, 减少对肢体的压迫, 预防肢体发生痉挛。离床期康复护理则主要指协助患者进行30~40°的卧位训练, 每隔3天将斜卧位增加10°直至患者可以坐起。在训练时, 护理人员要密切^察患者一般状况, 对出现不适的患者要立即停止训练。对于无不适的患者可指导其通过轮椅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在步行期的康复训练中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先挪动健肢, 待双臂平稳后再挪动患肢。

1. 2. 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6] 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评级情况以及病情恢复情况给予患者行走、进食、更衣等方面的训练, 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鼓励患者使用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行为的锻炼。

1. 3 观察指标 分别采用Fuel-Meyer评分和简化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和ADL, 两者满分均为100分, 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ADL评分和Fuel-Meyer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试验组ADL评分为(65.24± 10.15)分, Fuel-Meyer评分为(24.20±3.25)分, 高于对照组的(49.80±11.24)、(13.36±2.90)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多起病急, 是在各种原因作用下造成脑动脉闭塞、狭窄或者破裂出血而引发的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致残率和死亡率都较高[7]。以往在给予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常规护理措施, 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效果, 但是并不令人满意。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致残率, 帮助患者重新恢复正常生活;同时通过心理辅导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与疾病作斗争[8-11]。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 能够促进患者中枢神经的可塑性, 使受损的组织和器官得以修复, 通过建立侧支循环来增加病灶区的血供, 使脑细胞功能进行重组和代偿。康复训练还能够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如肌肉萎缩、肩手综合征等发生, 提高治疗效果[12-15]。

综上所述,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早期康复护理, 有助于提高患者肢体功能,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道华, 殷立青, 衣永尚.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中医学报, 2011, 26(2) :214-215.

[2] 陈雪美, 夏程美.中风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及护理.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8):1265-1166.

[3] 张小梅, 阎霞.脑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5):286.

[4] 骆雪琴, 陈春芹, 朱云芳. 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和抑郁症状影响的研究.辽宁中医杂志, 2014, 41(7): 1484-1486.

[5] 秦永利.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护理体会.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 32(1):75.

[6] 官华芳.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基层医学论坛, 2014(36):4961-4962.

[7] 许凤莲, 叶兰芬.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吉林医学, 2013, 34(1):163-164.

[8] 区晓鸣, 陈丽华.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8):187-188.

[9] 陈兰英.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安徽医学, 2012, 33(8):1082-1084.

[10] 程蕊琼.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全科护理, 2010, 8(19):1737-1738.

[11] 周晓娟, 侯亚红, 赵岳. 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19): 6-8.

[12] 陈晨.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5):702-704.

[13] 宋沛君.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22(29):77-78.

[14] 汤春玲, 范咏梅.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健康研究, 2014(5):58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