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管理模式

城市管理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管理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管理模式

城市管理模式范文第1篇

中国城管模式一定是最早萌生于中国文化不仅深厚而且仍然存活在民心之中的地方,这个地方应该是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仍然藕断丝连的中小城市(亦或是县城),当位于民营资本和自由市场经济活跃的南中国,宣城就是这样的地方。

宣城模式的特征是以文化人,以人为本、社会共治、政府守责。

一、以文化人。文化是社会发展之基因,是生命价值之所在,是城市社会之空气。文化,是文化之于民,闻于民声,见于民行,成于民德,定于社规,并在所有的活动领域形成绚烂多彩的物件,在每个人生记忆中形成斑斓多姿的痕迹。宣城的中国文化基因没有遗失核心片段,还没有本质上的变异,更没有异化为西方文化基因,这些基因使市民能够对城市生活的需求形成共识,对城市家园拥有融于山水、和于人生、巧于天工的理念。对城市化中城市管理的方向形成坚定的选择,对种种疑难问题形成富有创造力的方案。共同的文化基因使官民、官商、民商之间乐于沟通、乐于变革、乐于规范和被规范,从而使城市文化成为城市管理模式的营养皿。

二、以人为本。管理者以市民的需求为本来确立管理的目标---满足居民发展中的需求。人的需求与设施供给的矛盾,是中国城市管理现代化的根本矛盾,而其复杂性又在于不同人群之间需求存在很大差异。这对矛盾不仅表现为设施供给数量难以满足需求,还表现在设施种类和水平难以满足多元化和多层次的需求。宣城管理者不仅满足国外游客的高端需求,而且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如就近买早点、买菜、买零食,这样的需求可能在别的城市被视为低端需求,而宣城把他看做中国传统形式的需求,大众的需求,基本的需求,多元的需求,同样想方设法给予满足,划地方,提供便利设施,让卖者低成本经营,让买者少支付铺面费。这样的需求还有自行车、摩托车的停放处,羊肉串的摊位等等,都各就其位,各得其所。

三、社会共治。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是政府,生产者是私人和第三部门,生产者带来的外部性生产者要出力治理,政府提供服务并负责监管,公私之间职责分明。市容卫生、信息收集等专业服务,悉数委托承包商提供服务,这就有利于打破原来政府承揽这些业务时受制于条块分割、专业分离,以及政府间碍于情面等问题了。由服务生产者承担社会协同治理的职责,符合承包商的利益,也维护了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城市管理模式范文第2篇

一、烟台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动因

近些年来,烟台每年都要在市区进行运动性、突击性、阶段性的城乡环境整治活动,集中解决一批环境脏乱差问题,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但是,这种整治活动只注重了“治标”未达到“治本”的效果,未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管理模式。

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管理面扩大和群众关注度的提升,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城市管理需求,亟需建立全方位、全天候和精确、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

2013年9月,在学习考察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烟台市提出将工作重心全面转向精细化管理,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并于2013年12月在市区范围内全面启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活动。

二、烟台市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成效

烟台市实施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通过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规范化的管理标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常态化的管理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创新,实现了城市管理模式的“五个转变”:

(一)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

烟台市制定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标准》手册,将城市精细化管理所涉及的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城市排水、公共广场、城市供热、供水、燃气管理以及城市防汛、清雪防滑等15大类78个方面工作进行细化,分别确定管理目标、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和考核计分办法等。同时,将精细化管理范畴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扩展到公用事业、窗口服务、应急管理等全面的城市管理领域,每项管理工作都制定详细的管理标准,以便于对照检查考核。

(二)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

烟台制定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标准》将城市管理每个小项进行细化,责任到站、所、人,量化考核指标。如,道路保洁工作,明确提出定量指标,实行两班作业,人均保洁面积不大于5000平方米,每天保洁时间不少于16小时,每日机械清扫2次,洒水2次,每周高压冲洗1次;道路养护工作,要求实行分区式网格化管理,组建至少5个精细化养护小组,每天巡查修复2次以上,确保主干路路面完好率98.5%,次干路完好率98%,街巷完好率90%以上;市政设施管理工作,要求井盖丢损、更换1小时内完成,检查井维修2.5小时完成,责任内污水外溢3.5小时处理完成。

(三)由指令管理向实时管理转变

烟台市将网络信息技术逐步应用到城市管理各领域,快速发现、及时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如,宫家岛水厂控制中心、城市供热、供气以及环卫作业、市政养管行业都建立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远程控制技术,对集中供热、供水和环卫作业、养护作业车辆进行GPS定位、远程控制和实时动态监控。芝罘区为执法队员配备了200余部执法通,以专线方式接入数字城管专网,实现移动执法。牟平区完成视频监控系统与OA自动化办公用户、数字环卫系统的整体对接,大大提高了指挥的实时性和调度的准确性。

(四)由常规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

1.加强常规管理,抓好面上的整治

持续抓好市区环境综合整治,2014年以来,烟台市区已清理卫生死角800余处,新设置垃圾桶1200多个,维修路面11余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草花近300万株,清理各类占道经营或流动摊点3.1万余处,整治广告牌匾1300处,清理野广告10万余处,城市环境面貌进一步改观。

2.强化难点管理,抓好点上创新

针对占道经营问题,烟台市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全面推行城管执法划线定位管理模式,对便民摊点、各类亭棚、沿街农贸市场出入口等统一划线管理,定点、定时、定位经营。截止到2014年底,烟台市已对市区456处便民摊亭、78处依店经营、36处摊点群、55处农贸市场出入口进行统一划线管理,有效规范了摊点的经营行为。

(五)由系统管理向全民管理转变

烟台市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组织义务植树、义务捡拾山体垃圾活动、建立第三方监督考核机制等多种方式,积极倡导社会共治、全民共管,发挥社会功能,提高管理效能。如,芝罘区、莱山区全面实行管理体制下放,将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事项全部下放到各街道、园区,明确管理职责,建立考评体系,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芝罘区、莱山区在环卫保洁领域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城郊居民区和公厕管护、垃圾清运进行外包和市场化运作,真正实现“管干分离”。芝罘区经区委常委会研究,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区委书记任主任,区长任常务副主任,31个部门和13个街道园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调度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城市管理工作。

三、烟台市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经验

(一)坚持问题导向

烟台市实施的城市管理精细化,是针对城市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而开展的。多年来,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烟台市城市管理工作大多依靠的是“以人管事、以人管人”管理思路,采用运动式、机械式、游击式的管理模式,没有形成依法、依规、以制度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而通过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类城市管理难题,并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二)坚持示范带动

烟台市实施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是采取“以点带面、总结经验、面上推动工作”而开展的。从2013年底开始,烟台市组织所辖区城管部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治活动,逐个领域排查,逐个项目整改,逐条道路整治,逐个问题解决。待每项整治工作结束后,立即转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到整治一项、巩固一项,整治一片、巩固一片。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个单位准备2~3个精细化管理的样板,以点带面,全面带动提升城市管理质量。

(三)强化制度建设

烟台市从抓行业规范管理出发,加强制度建设,以确保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烟台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市区化粪池建设和管理办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实施办法》、《市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城镇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市、区(县)两级城市管理事权划分和管理职责,并以此作为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基础载体,要求各级城管部门严格执行行业管理规定,不断创新管理思路,改进管理模式,推动“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模式转变,形成依法管理、按规矩办事的长效机制。

(四)强化督导考核

烟台市围绕“抓长远、抓长效、抓长久”的目标,坚持日常督导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原则,强化督导检查,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制定科学完善的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坚持每月对各区进行检查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落实奖惩措施。同时,建立由市城管局牵头成立城管执法、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境艺术5个专门督导组,对相关工作进行日常督导考核,建立全覆盖、无缝隙,多层级、多途径的督导检查网络。

四、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应把握的原则

(一)构建高效管理体制

1.明确主体

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一项涉及城市管理模式的系统改革,必须明确实施的责任主体。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应由城市城管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由其具体负责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

2.健全机构

城市所辖各区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实施,严格落实相关部门管理责任,抓好辖区内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

(二)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1.明确职责

进一步明确城市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职责,排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市级与区级、单位与单位之间范围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形成合力

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共同巡查、联合执法、案件移交、资料共享、互为见证等城市管理协同机制,形成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强大合力。

(三)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1.管理常态,机制长效

在城市管理中,要变突击整治为常态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满足技术指标评价为提高公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以精细化的标准进行城市管理,层层健全和落实管理责任,固化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2.强化精细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在抓好建章立制、集中整治等工作的同时,要着力解决当前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不细、作业不精等现象,按照“日常管理细、发现问题准、整改落实快、质量标准高”的要求,精心打造“洁绿亮美”城市环境,建立健全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

(四)营造广泛参与氛围

1.搞好宣传引导

在城市管理中,要大力弘扬“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理念,引导广大市民增强文明意识,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市民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

2.发挥媒体作用

城市管理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06702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许多城市中都修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它们为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维持城市的正常运作、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等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的面积迅速扩大,每天产生的污水量已经很难再由早期修建起来的污水处理厂所承担。再者由于早期的污水处理厂在长期使用中,已经积累了一系列问题,这也相对加重了城市污水处理的能力。总的来说,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局面下解决好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已经成为相关部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市政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加强对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对传统污水处理厂的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隐含的问题和弊端所在,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外,城市管理部门也要提升自身的办事效率,杜绝腐败,真正做到城市的健康良性发展。

2主要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由于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的污水处理厂的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模式也由单一发展为多种,从目前来,主要的模式分为以下4种。

2.1DBB模式

DBB 模式(Design, Bid and Build Pattern)包含设计、采购和建造3个步骤的工作。该模式较为传统,其一般的过程是污水处理厂项目设计完成后,开始进行项目的公开招标,招标结束后再进行具体的施工。

2.2EPC模式

EPC模式(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 Pattern)包含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承包3个步骤的工作。施工承包中又包含了若干个子项目,一般是受业主托付的企业按照既有合约,对相关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承包项目。

2.3PMC模式

PMC模式(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 Pattern),即项目管理承包模式。在该模式下对项目进行承包的企业按照与业主达成的合同,对工程项目的开展从事管理工作,帮助业主完成项目。就承包企业管理的内容来说,要在事先签订的合同中达成。

2.4BOT模式

BOT模式(Build, Operation, Transfer Pattern),即建造、运行、移交模式。该模式是一种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模式,将与项目相关联的投资、施工、运行都结合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方便了项目的开展和其内部各阶段之间的衔接。

3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的主要途径3.1审批相关的可行性报告书

在正式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之前,首先要进行项目可行性报告书的审批工作。该报告书主要是依照上级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而来,在具体开展时,由负责的企业法人、业主等开展委托或者招标等工作,从而取得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资质。

根据项目的级别,可行性报告书的审批部门也不同。那些大型或者中型的项目报告书审批由与之具有从属层级的上级部门进行审批,并提出意见;小型的项目则可以直接由项目本身的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以获得合法的施工资质。

3.2审批相关的项目建议书

项目相关建议书审批的部门也要根据项目的级别进行区分。一般来说,那些大型和中型的项目,在经过受委托的咨询和设计部门审定后,会交由项目所在地的发改委进行审核。进行审批时,也要根据项目投资的资金不同进行区分和评定。比如,项目资金如果超过了限定额度,则项目首先要经过省级部门的初审,然后再保送国家发改委进行再审。如果项目金额特别重大,则需要上报国务院进行处理。

3.3审批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城市污水厂如果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则不仅不能够对污水进行及时处理,还将可能对其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对此,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开展前,必须要进行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前,项目负责的部门和单位要实事求是地对项目可能涉及到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评估,并以之为依据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这项工作结束后,再到环保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只有审批通过合格时,才能够开展项目。

4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具体组织与管理模式4.1三方责任制管理制度

三方责任制管理制度中的三方指的是政府、设计和施工单位三方。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管理中,会经常实施这种管理制度。通过三方责任制管理制度,可以实现在建设单位对己方工程负担责任的前提下受到其他部门的监管,从而提升项目的总体质量。

4.2工程指挥部

工程指挥部的作用在于,能够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中的生产职能和建设职能的有效区分,这对于大、中型项目来说效果更为明显。在项目中,工程指挥部承担着采购、项目设计和进度管理等任务。当项目工程竣工后,项目再由工程指挥部交给专门的管理机构展开运营。至此,整个项目方可告一段落。

4.3代建制

代建制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组织的管理模式中的一项新型制度。在该制度下,地方政府会挑选具有代建资质的公司作为项目建设时期的法人,以对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工作进行管理和组织,政府在其中并非发挥行政方面的权力,双方之间由合同来进行约束。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做好对代建公司的监察工作,以确保最终的项目质量。通过代建制度,项目中的主要环节实现了相互节制和分离,从而从制度上避免了的发生。

5结语

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地考察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模式要随着体制的改革一同发展,不断创新。并依托三方责任管理制等措施,切实增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作效率和治理水平,在工作中建立起监督和责任机制,杜绝腐败现象的出现。随着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模式探讨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市发展必将步入良性的正轨之中,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将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朱建辉. 浅谈项目管理模式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旬刊, 2007(10):323~324.

[2]王小艺, 蒋耘玮, 魏伟,等. 城市污水处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4, 41(1):71~74.

城市管理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社区管理;网格化;公民社会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 海南省教育厅2013年科研项目“海南省公民社会建设的探索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JSK2013-63。

[作者简介]陈晖阳(1971–) 女,海南儋州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前沿问题、城市社区管理、民主政治、基层民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研究。

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是我国自己根据自身目前社区现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形成的一种社区管理模式的革命和创新。网格化管理就是把服务居民的工作任务分解到社区网格当中,把社区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为若干网格,将辖区的民政、计生、就业、社保公共服务场所、物业管理机构、社区民间组织、居民楼院、商务楼宇、市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社会事务全部归类于各个网格。每个网格都由专人负责,网格责任人包揽多项工作,做到“定格、定人、定任务”。 “城市的日趋庞杂是现代城市管理必须面对的难题。城市网格化管理可以说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种简化技术。城市网格化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城管、治安、社保、环保、绿化、环卫、工商、社区建设等诸多方面, 网格化的管理与服务系统可以围绕上述职能部门的各种管理问题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电子地图管理空间。发生在这些网格内的各类问题, 诸如公共设施受损、违章建筑、占道经营、小广告、油烟扰民、社会救助、低保投诉、卫生投诉、劳动纠纷、污水漫溢、无证行医、突发事件等, 均有各自特定的数字代码标注在相应的电子单元网格中, 只需监督员报告或用手机拍摄现场图片, 发送给监督中心立案, 并转指挥中心网格查找, 即能在中心大屏幕上找到事情的名称、现状、位置及处理归属等信息, 从而保证这些问题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得到协调和处理。”[1] 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也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系统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使社区服务人员对网格内每家每户的信息都心中有数,而这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的高素质和能力。归结起来一句话:网格化、服务化、责任化(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我国的网格化管理实践应用比相关理论研究要出现的早,例如“2003年底,北京东城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课题组,新课题组进行了深入调查,运用‘数字城市’理论和信息论、系统论、协同论等思想和方法,并借助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结合北京东城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构想’”[2]。按照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作用和功能,可以把这样一种模式归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化被动为主动。即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管理手段数字化。这种数字化主要是表现在管理手段、方法、评估等硬件上;三是管理机制的科学与封闭,这种封闭是指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封闭循环,是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并作出定量分析与评估,以便做出必要的应对措施。社区网格化管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建立起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社区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城市网格化管理对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快速互动非常有利,因为“现有城市管理主体主要限于政府职能部门, 群众参与程度极其有限, 而且效果甚微。在这种情形下, 政府纵有千只手, 也难理城中万端事。因此, 不仅政府部门总有四处救火、疲于奔命的苦衷, 而且老百姓也有一串串投诉没门路、解决无期限􀀁的烦恼。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开通后, 社区群干、居民反映身边问题, 不再受信息渠道不畅的阻碍; 政府职能部门也能够随时查处问题, 免去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管理服务缺位的困扰。各地试行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实践表明, 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有利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实现政府与居民零距离互动, 形成老百姓与政府共同管理城市的新局面。它被认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和开明举措, 极大地提升了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和老百姓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3] 以属地化、社会化、信息化为前提,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积极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体系。使整个社区辖区内的资源达到共享、各种信息平台能够联动。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努力在基层建立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服务机制。并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采集、监督、反馈、督办系统,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渠道畅通、反馈及时,节约、集约管理成本,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从海南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有两个问题存在:

首先,海南省目前包括有海口市(其中含琼山区、龙华区、秀英区、美兰区四个市辖区)、三亚市两个地级市、儋州市、五指山市 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东方市、三沙市等七个县级市、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临高县等四个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等六个自治县;基层设置183个镇、21个乡、18个街道。由于海南在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的构建体系当中还没有真正动起来,因此,对于海南各市县辖区内所有公共用地范围内例如街道、胡同、园林绿化、封闭小区、房屋土地、广场、公用设施、单位、道路交通、空地、市容环境、厂区和平房院落等区域总面积、街道、社区及其它设施等数量还没有统计出精准的数据。因为城市单元网格化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性是要通过野外调查全面各区城市部件的分布和现状情况,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的。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根据海南省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海南的农业发达,适合于走小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海南地处北纬03°20′- 20°18′,省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3.8℃。岛内这个独特的热带资源使海南经济呈现出可以发展的橡胶、油棕、椰子、杜仲萝木、胡椒、红壳松、咖啡、沉香等热带作物、热带高效农业和野生植物。因此海南农业经济增长的比重在37.2%,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岛内的农业、农场分布很广超过了城市百分比。而且小城镇社区作为一个介于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之间的过渡状态,对于海南岛这样一个特殊经济特区来讲是非常必要的。小城镇社区是基层政府加强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具体落实点的一类特殊社区,要做好小城镇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非常不容易,因为在其他城市的小城镇社区服务当中已经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近几年来,小城镇社区服务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小城镇社区资金缺乏,很多社区服务项目无法正常运行,即使能够开展的项目也都浮于表面无法深入满足居民所需;二是小城镇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出现偏差,综合素质滞后于社会需求。一方面小城镇社区依附于镇政府,社区工作人员由镇政府选拔,社区工作人员视为政府行政人员,实行固定的坐班制,被动地等待居民上门寻求服务,办事态度冷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对社区服务质量要求提高的同时需求也在不断多样化。小城镇社区由于地缘劣势,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显然不能满足现今的需求;三是小城镇社区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总体科技水平偏低,在开展社区服务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四是小城镇社区内各类服务组织稀少,在提供社区各类服务时小城镇社区缺乏合作团体,力量薄弱。”[4]目前在海南小城镇社区发展中遇到了一下几个问题:一是费用紧缺。这项活动是通过运用综合的服务信息平台以达到高效社区服务的,因此要使海南社区进行网格状的细分,这些工作需要巨额资金的保障,但这笔巨额费用对于小城镇来说不是那么容易筹措的;二是人手不够。海南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的运行,是基于大量详实的信息收集、整理、综合工作,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财力,同时也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力投入,而且由于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高度的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操作人员不仅工作量大,需要更多年富力强的年轻人,还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懂计算机使用、操作、分析、综合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因此随之而来的大量招募、选拔、培训大量高素质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三是硬件设施不到位。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运行的核心是先进的社区管理系统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社区事务得以综合、分析、共享、利用和服务。但目前海南社区工的办公软件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处理保存,信息查询、引用由于办公设备的等级低、老化严重,使得信息再利用程度很低。此外,“网格组织元素方面。社区内各类组织作为社区网格化服务 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城镇社区内各类居民团体、民间自治组织稀少,造成了社区网格化“三维一体式”服务模型的不健全。此外,小城镇社区内组织分散,社区资源整合度低,也无法为模式提供必要的网格组织元素。居民情方面。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产生于人际关系相对冷漠的城市社区,忽略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城镇社区独具的居民情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小城镇社区在“社区网格化服务”发展中遇到的困境突出表现为基于城市社区设计的模式水土不服。”[5]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推进,小城镇社区的居民流动性弱。居民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彼此之间冷漠、孤立、互不关心的状态。但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是个宝”。 通过社区工作可以激发居民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让大家彼此有个照顾、帮助和沟通感情。充分利用居民的凝聚力,打造“互助式” 的网格化服务。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不仅对于社区的居民生活服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社区的治安管理也有着与以往不同的居民安全保障效果。“网格化城区管理联动机制是在巡警、城管大队、街道环卫署等部门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基础上形成的, 各执法、管理部门联合互动、齐抓共管的现代化市容环境管理新体系。“网格化”城区管理联动机制主要依据‘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依法管理、规范运作、快速反应’的原则, 将地区各网格内的巡警、城管、环卫、城管协管人员之间的联系、协作、支持等内容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巡察人员在网格内进行日常巡察过程中, 对涉及治安、交通、市容、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皆有宣传、教育、批评、帮助的义务, 对违法违章的现象负有举报、举证的责任。同时, 进一步加强各‘网格’之间的横向联系, 互通有无, 相互支援, 达到信息资源、执法力量共享的目的。在上海的各区中, 已经广泛开展了“网格化”城区管理机制。”[6]

从本质上来讲, 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是一种社会责任区划分的对应。先把责任的主体予以确认,接着划分不同类型的网格,再根据网格划分所面向的功能主体的不同分类。通过片区责任的划分,之后层层落实,服务到门。使城市社区大量的公共事务诸如卫生、治安、计生等日益繁杂、繁重。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管理数字化、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对接,因此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即将社区进行分割和细化更小的社区就成为一种新趋势,以便使社区管理重心下移和前移到窗口,实现“一站式服务”。

参考文献:

[1] 阎耀军.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 城市问题. 2006(2),76-77.

[2]北京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简介.数字城市广场,/dcity800,2009一12一25

[3]同注释[1] 第78页.

[4] 徐佳丽、李振华.小城镇特色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的初探[J].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1994-2012: 63.

城市管理模式范文第5篇

0引言

早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其影响下,中国出口受阻,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消费指数大幅下滑,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更加严峻。为此,国家提出了“4万亿拉动内需战略”,其大型交通工程成为重中之重。特大型交通工程一般具有工期长、投资大、建设环境复杂、难度大、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要求高等特点,且事关民生和城市形象,对发展地区经济、国家经济战略意义大。特大型交通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在工程建设中的难点,而工程建设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质量与进度。本文试图从政府引导、人才支持、科技创新、细节管理等方面阐述特大型交通工程的管理创新模式。

1一般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一般交通工程的建设管理模式为“设计-招标-建造”模式,项目管理公司在项目的施工阶段进行管理,协调业主与施工方的关系。该方法的优点是管理简便,存在的问题是,对待大型项目仅仅是项目公司的力量难以推动工程进展。且该类项目公司中一般人才较少,重视协调组织,淡化科技创新。另一种常见的建设管理模式为代建式,代建单位作为业主的现场,为业主提供服务,该模式对于业主来说,其很难对工程细节有较好把握,特别是在面对科技含量高的特大型工程时,往往不适用。为此,本文根据特大型交通工程特点,简述了几种有针对性的建设管理模式。

2特大型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2.1政府主导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完善的上海,政府已渐渐脱离出“运动员”的角色,行使起“教练员”或“裁判员”的职能。特大型交通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难度大、投资大、工期长、影响大等特点,若全部由市场、企业来运作,容易造成工程质量、安全等问题。应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作用,利用政府主导,调控资源、资金和人员,科学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保障项目经济、社会功能的发挥;利用市场机制高效配置资源、控制价格、降低风险。为此,在这些投资过百亿、周期过百年的特大型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应充分发挥政府这一有形的“手”的作用,参与到工程的建设和监管中,有效调控资源、资金和人员,主要包含如下方式:(1)政府全程监控项目运作。特大型交通工程投资大、工期长、经济社会效益大。这类交通工程项目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改善目前交通现状,提高区域通达性。为此,政府须全程参与,尤其是在前期规划和后期监理方面,要发挥政府优势,通过规划设计论证,充分了解把握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奠定项目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可行性。自开始起,工程应开展一系列相关研究,涉及结构、交通、地震、气象、港口、航道、河口、工程地质和城市规划诸方面,从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角度多方论证,保障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工程项目中,政府作为业主,全方位掌控项目前期、设计、施工、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竣工验收、运行管理,实现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项目建设的质量。严格工程资金的控制和管理,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上,具体细化设置财务管理重点工作业务流程,监管并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全部用于工程建设,防止工程建设资金的流失和挪用,以使投入的建设资金发挥最大的效能。(2)政府与企业合署办公。政府作为建设管理主体之一,可自上而下地协调工程进度与各职能部门的衔接,有效整合各类组织资源,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类跨部门的矛盾与问题,促成全员协同工作,有序推进工程建设进程。工程建设启动后,政府通过与企业组织合置办公模式,在平衡社会利益和项目投资效益的基础上,有效参与特大交通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因此,针对特大型工程的特点,应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履行“研究决策重大问题、统筹协调重大事项、督促保证节点目标”的职责,加强指挥和决策。指挥部下可设办公室与项目公司合署办公,主要职能是建立并实施工程建设的投融资体系和行为,为工程建设筹措必要的建设资金;严格工程资金的控制和管理,使投入的建设资金发挥最大的效能。(3)政府资金保障工程建设。首先,政府的有效参与为交通工程的启动提供了资金保障;再次,有效控制投资和合理确定交通工程造价,建立严密的资金监管体系,引进第三方监管机构,确保建设资金的安全性、及时性和效率性,防止投资资金不到位、资金挪用、资金拖欠、资金超预算等现象。

2.2建设精英的集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人要如此,城市亦如此,特大型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同样如此。特大型工程的顺利开工与建设,离不开一个高效的建设与管理团队。众所周知,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级人力资源正成为企业、城市、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不仅仅在精神上自认为自己是物的主宰,人在与自然的抗争中确实展现了自己的力量。人可以战胜自然,可以创造物品,人力可以转化为物力。生产中,人的因素不断地取代了物的因素,人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最宝贵、最活跃的资源。人力资源是由一个一个具有正常智力和正常体力的人而汇成的抽象集合。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与其它资源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共享性、可测量性、可开发性和独立存在性,以及需要管理和有效配置等特性。为建成精品交通工程,应以“最先进的理念、最成功的经验、最优化的方案、最成熟的工艺管理”为主要内涵,将掌握的先进的知识、技术、信息有机地引入和揉进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细部、细节和细胞,而这一切取决于优秀人才和以优秀人才组成的优秀的建设团队的加入。具体方法如下:(1)聘请专家参与技术决策。专家顾问组是项目建设的智囊团,具有谋划思路、拓宽视野、总结成果、保证质量等作用。在特大型交通工程建设中成立专家顾问组,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给予理论支持、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同时,参与重大技术方案的论证、重大施工方案的审查以及重大技术问题的处理,确保工程建设的优质、安全。(2)汇聚优秀公司负责施工。在许多城市建设中,存在着本地企业垄断的现象,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不过关等问题。特大型交通工程项目影响大、意义深远,工程质量尤为重要,应避免“自家亲”现象的发生,采用全球公开招投标方式。通过国内外公开招投标方式,围绕“汇聚国内最强阵容,打造品牌工程”的目标,在工程施工单位、技术咨询、设备配备等环节招标中,实事求是,创新思维,以吸纳最优参建力量为引导,优中选优,构建一个集国际、国内、市内最强的工作团队,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施工建设与管理队伍,无疑有利于大型工程的顺利建设,减少工程施工风险。

2.3科技创新的体制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时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是企业自主创新,无疑也是特大型工程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具体如下:(1)提高科研投入与构建政产学研结合并举。国际上通常采用科研试验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科研试验经费的金额、使用结构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创新能力与活力,是企业生存并不断发展的根本。项目从可行性论证开始,科技研发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开辟多元化的科研试验经费筹集渠道,这主要包括:一是自有资金投入,这部分占绝大部分的比重;二是申请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的资助;三是申请国家有关科研计划立项目,获得资金支持。通过多方面着力,有力地保证了科研试验经费的投入。立足工程建设实际,针对建设过程中的难题,以施工和设计单件为主体,横向联合科研院校,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达到了充分借助外脑、提高技术力量、提高科研试验投入效率等预期效果。政产学研一体化是生产(企业)、学习(高校)、研究(研究所)一体化合作的新形式,是将“科学家与工程师”结为一体的模式,让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应用的主体。科研成果只有进行有效转化,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贡献率。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有效推动特大型工程项目建设进程。(2)加强成果及时应用转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科研攻关形成科研成果,并将这些成果应用于建设,有效地保障了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2.4细节管理的重视特大交通工程建设中,应从细节入手,全方位、多层次动态监控工程进程,努力做到“安全第一、质量创优、稳步推进、好上加好”。(1)细节成就完善。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特大型工程项目的成功更要如此。为有效确保工程质量,努力按照精品工程的要求,整体推进工程建设的各项管理,确保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处于严格受控状态,做到项目管理科学、制度健全、职责分明、质量管理成效明显。以工程质量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防治和消除质量通病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以争创一流工程、建设世纪精品工程为目标,激励和促进整个工程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2)争创行业标准。特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困难大、技术要求高,在没有即定的规范和标准可以参照时,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以高标准、严要求为原则,争创具有国际水准的施工和建设标准。(3)保安全,建精品。质量和安全是重大工程建设的生命线,是投资过百亿、设计运行逾百年的重大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以最先进的理念、最成功的经验、最优化的方案、最成熟的工艺管理为内涵,建成精品工程。具体措施有: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加强安全管理责任体制建设,来促进安全保障体系正常运行;重视专项施工方案管理,以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以强化项经部安全基础管理。(4)以建精品为导向。建设质安管理体系,分层明职管理。在工程建设之初,应明确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安全操作规程,建立以项目公司牵头的、覆盖工程建设各层次的质安管理体系和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并随工程的进展不断扩充完善。规范工地试验室管理、注重过程质量验收。对各单位工地试验室的建立、管理、人员等提出明确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自身所承担的工程需要,按照公路乙级试验室的要求,配置试验设备和试验人员,并对所有的设备按属地化的原则全部重新校验,在通过政府质监站的检查验收后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