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专业建设

计算机专业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专业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专业建设

计算机专业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专业 改革

中职学校主要培养的是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初、中级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切身感受到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将自己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想法归纳如下: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设置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设置上,应有长期的、战略性的眼光,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构,朝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按社会行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情况设置相关实用的专业。

(1)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以计算机应用和程序设计为主,增加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课程,加强基本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

(2)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具国际互联网知识和网络规划基础。

(3)中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学生有较高的程序设计能力,从事计算机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形图像等多媒体应用设计。

(4)培养中级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维护和操作技术人员,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如:机械、建筑、电子等),完成各种设计图纸和输入输出,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设计,广告的创意和设计。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要求

中职计算机教育对不同的学校、不同专业的要求是有差异的,应以本校专业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会正确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掌握Dos、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2)完成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其升级版本的流行软件的安装、配置、调试和使用,能判断检测、排查计算机的常见硬件和软件的故障。

(3)应用本专业的应用软件进行设计、制作和应用,具有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

三、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职学校通过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和它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弄懂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配置,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排版系统、数据库基础等,掌握其基本操作及Windows环境下的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等常用应用软件(例如在学习Windows时应由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进行边实践边学习,又如在讲解Word软件时,首先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房,使每位学生都面对Word软件的界面)。涉及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同时具备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职业教育是培养与此适应的社会技术人才。

中职学生除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简单程序设计和一般操作外,缺乏最新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法,特别是新的计算机软件和专业化、行业化软件的应用技能的培养,主要原因是实践时间偏少,实验设备档次较差,教师的实验指导方法不足等。实践课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必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

四、计算机授课考核方法及实验课室的要求

(1)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传授方式。

(2)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考核方法。

(3)中职计算机实验室的要求。

五、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但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比较紧缺,他们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时间去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由于学校缺少对他们必要的培训,很少向他们提供与外界的接触机会,教师对自己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没有进行不断更新和提高,对计算机新知识、新软件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这将无法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所以,要求教师思想敏锐,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提高业务水平。学校要组织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新知识、新软件。

加强对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教师应备基本操作能力,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完成应用软件的一般设计和制作。教师应在计算机上备课,出试卷,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在多媒体教室对学生进行授课。

学校每年可以组织一定的人力和财力,鼓励和指导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课的开发和研究,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或合作开发,组织教师编写和制作多媒体形式的教案、教材和各种CAI软件,对业务出色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学术气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因此,学校应该注意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进行教师教学储备,以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总之,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注重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保证专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同时专业要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能够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招生就业市场、职业环境的剧烈变化。学生培养必须走专门化道路,要有一技之长,同时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择业面和为其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锋.浅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广西教育.2008年第3期

[2]常春宇.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2期

[3]李淑晓.探究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J].职业.2010年02期

[4]徐晓云.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探讨[J].经济师.2010年01期

计算机专业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高;计算机专业;发展建设;心理问题

随着IT产业的蓬勃发展,计算机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当今社会,在追求高学历、高文凭的社会大环境下,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经适应不了时代的变化,改革应势在必行。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和硬件条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鉴于以上所述实际情况,现将自己的想法归纳如下:

一、目前现状

由于计划生育,每年参加中考学生的数目也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小孩读高中。过去是一流二流上高中,三流四流读职高,五流六流读技校。现在基本上是五流六流也读职高,造成我们技校生源短缺,学生素质低下的后果。我校领导为了解决学校的生存问题,经教育部门的批准,允许我校开始招收中职高考生。经过多年的教学,据本人观察,我发现了一些中职高考生在心理上存在某些问题,也找到了解决此问题的方法,现和大家探讨。

1.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进入中职高考班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分数较低,或者达不到普通高中最低分数线的学生。因此,他们的心理要比同龄的其他学生更为复杂、心理脆弱,思想不能集中,所以其心理问题主要反映在学习上表现出厌学情绪,学习上无计划、无目标,根据个人情绪高兴时三分钟的学习热度,不高兴时根本不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在情感上容易产生怯懦、冷漠和消极态度;在个性上有依赖心理,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遇到困难期待别人给予帮助和呵护,容易对人和事物产生强烈的依赖;在人际关系上会产生猜疑心理和逆反心理,有猜疑心理的学生总是以不信任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从而导致师生之间产生隔阂,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总是对好的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坏的方面持认同态度,大喝其彩。对老师的思想教育采取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等。

2.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首先,学校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定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歌唱比赛、书法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比赛活动容易给学生带来自信,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风景秀丽的景点去徒步旅行,这样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看电影,多看一些教育片和爱国片,使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要成才须先成人和心怀感恩之情的道理。利用寒暑假时间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企业去实习,这样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可以从实践中汲取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当然要进行一些特别活动时,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进步时给予的奖励。

其次,教师要因教材施教,正确引导。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时,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一视同仁地进行真诚的交流。当学生犯错时,要耐心开导和说服,千万不能讽刺和责骂。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允许他们为自己申辩。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变化,当他们有进步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要时刻注意他们的情感,并满足他们正常的情感需求。

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经常开班会、座谈会、辨论会、主题讲座、影视评论等方法。给他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并且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计算机课程的设置

由于我校中职高考班第三年才参加高考,应在每一学期进行计算机方面课程的设置,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安排为:

第一学期,进行中英文打字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英文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180个以上,汉字要求每分钟60以上,加强训练Windows操作和办公软件Office应用的操作,推荐学生参加全国办公自动化方面技能证书的考核。

第二学期,进行平面广告制作的学习,使其能独立完成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平面广告的创意和设计。推荐学生参加全国平面广告技能证书的考核。

第三学期进行网页制作的学习,使其能设计出满足用户要求的各种网页。推荐学生参加全国网页制作技能证书的考核。

第四学期进行动漫制作的学习,使学生能独立完成长达10分钟以上的动画短片。推荐学生参加全国动漫制作技能证书的考核。

第五和第六学期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总复习,经常出复习题给学生做,并详细讲解复习题的内容。每星期进行测验,每月进行月考,使其学生能尽快的适应考试,从而能够顺利地通过高考。

三、加强计算机师资建设

学校不要强求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方面样样都会,先保证每位专业教师都精通一门专业课。因为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较多,不可能所有计算机课程教师都精通。教师可以自行选择和学校统筹安排相应的计算机课程,在此前提下再涉足其他专业课,达到培养出某些计算机专业课的骨干教师。学校应该多派教师们外出听课和参观考察的学习机会,吸收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经验。并且给每一位教师都有参加全国培训的机会,使他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出更多更好的学生来。

四、增加硬件的建设

计算机专业建设范文第3篇

一、深入实际,树立理念――专业文化的形成基础

虽然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客观地说已经不如前些年,部分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发展前景不明朗,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才饱和,学生就业存在很大困难或者岗位不合适。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定位计算机专业,深化改革,才能保证计算机专业的顺利发展。我们知道,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就是适用性和良好的技术应用性,当前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计算机人才,我们就能针对需求培养人才。大部分计算机专业学生走入社会后,从事的行业是绘图、制作网页、设计广告等,这些对计算机专业知识要求并不是很高,那么关键在哪里呢?关键在于人才的创新意识,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人才数量不少,但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多。

同时还应当注意到,由于职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普通高中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很多职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并不精通,无法直接满足社会需求,很难就业。从这个角度讲,职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现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因此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范围很广泛,比如可以从事广告制作、影视编辑、办公文秘等,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为机关、企业、培养从事计算机设备、网络维护和管理、机房维护和管理以及计算机销售、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人员。

二、加强实践,培养技能――专业文化的作用核心

计算机技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单纯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缺少实际训练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将课堂转移到社会上,职业高中可以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人才培养基地,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培养对口人才。举例来说,电脑销售公司可以与计算机维护专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企业网管可以和网络维护与应用专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等。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这样既能给学生提供实际训练的条件,又达到了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在工作中,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针对市场需求,职高可以选择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综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着重知识实践以及应用。模块可以设置四个,分别为:基础技能、职业技能、拓展、训导,基础知识只需要达到够用的程度即可,基础技能要具有独立性,各个学科之间知识尽量不要重合。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来说,国家和省市每年都会举行多种形式的计算机竞赛,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好的学习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竞赛,并和来自其他地区、院校的学生展开竞争。再者,职业资格考试也是展现学生能力的良好途径,一般职业高中学生必须取得五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才能顺利毕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有力的督促。学生可以将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作为目标,督促自己努力学习,以此证明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如果学生能力突出,学校还可以鼓励他们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例如广东番禺职业高中经常在校内组织计算机竞赛,2009级学生戴某在广州图形图像处理竞赛中拔得头筹;2010级张某和陈某两位学生获得了图形图像处理模块竞赛第四名的好成绩。

三、完善制度,强化规范――专业文化的制度保证

学校要出台诸如《学生日常准则》、《违纪处分准则》等文件,严格规范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让学生不仅懂得如何学习,更要懂得如何为人处世。计算机实验室是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经常用到的,学校要在实验室张贴《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准则》、《计算机实验室维护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即使学生走入了社会,也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文化看似与计算机学习无直接关系,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工作素养。

计算机专业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市场

一、问题提出

对计算机人才的市场需求出现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另一方面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我校近3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达92%以上,然而,就业对口率方面的数据就不是很理想,一般都在30%以下,如今年所担任班主任的一个班级,就业对口率平均只有17%。

二、影响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陈旧。

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采用“2+1”模式,公共课和专业课程共计28门,公共课8门,专业课20门,其中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与维修、计算机原理,VB、数据库、图形图像处理、网络技术等。学生什么都学,对于本身基础就不太好中职学生来说,在两年内学习这么多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面面俱到,面面都学不到。

(二)专业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我校计算机教研组一共16人,其中计算机专业师范毕业7人,其余都为其他物理、汽车、数学专业的教师转行教计算机,教师教学业务和专业技术水平不突出,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另外我校教研组的每位教师周课时数10节以上,有50%以上的计算机教师还兼职其他部门相关工作,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科研,因此科研水平不高。更重要的是,近几年计算机科组的教师都是在办公室、机房两点一线,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缺乏IT行业经验。

(三)学生专业实训得不到保障。

技能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生命线,加强专业实训是提高技能水平唯一途经。我校目前有5个机房,共250台计算机,其中计算机1室设备陈旧,基本闲置,计算机4室、5室使用8年,使用计算机课50%课时只能在多媒体上理论课,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少,教学过程难以突出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以致在毕业应聘对口岗位时得不到企业的认同而错失就业机会或者在工作当中因专业基础技能薄弱而影响工作效率,无法胜任对口岗位的相关工作。

从当前市场需求来看,伴随着数码设备走入普通家庭, 大众对视频处理、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 企业更加注重对外宣传、塑造企业文化, 对多媒体制作人才需求也在增加。同时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共享, 各类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近年来, 国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 使网络应用人才供不应求……由此可见当前计算机人才不是不需要, 而是严重紧缺。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解决措施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要想走向稳定与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确定技能教学体系、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技能教学体系。

1. 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考虑到当前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的现状,要培养计算机软件的“白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让学生学会具体的应用、维护、组网和简单设计是完全做得到的,因此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定位到面向基层岗位,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一技之长”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

2. 职业岗位能力及技能教学体系的确定。

专业建设的新思路: 社会调查岗位群专业模块课程设置, 即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 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 逐步使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1)职生职业岗位群的调查分析。通过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 了解到较适宜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有以下这些:

(2)专业技能培养方向的确定。从上表职业岗位群中可看出,我校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市场场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以下几个培养方向:办公自动化及计算机维护方向: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多媒体技术方向:培养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制作、音视频系统开发和应用、网络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运营等工作的人,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网络广告设计的人才;硬件方向:培养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人员,培养负责维护公司硬件与配备计算机网络、根据需求设计网络方案、与网络供应商配合维护和监控公司局域网,保证其正常运行的人才;网页制作方向:培养从事网页设计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具有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网页设计师。

(二)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知识点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以模块化,项目化的形式进行开发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的校本教材。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种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1. 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化课程设置”思想的提出。

计算机职业教育著名品牌北大青鸟APTECH 针对中职学校教育特点,开发了适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职业培训课程,它充分运用“以项目为导向”的先进职业教育方法, 课程的学习紧密围绕 “项目”开展, 并且项目的设计和选择注意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着重传授学生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术知识、操作技能, 使学生了解工作的相关流程, 能够让学生走出校门就顺利进入职场。就这个意义上说,“课程设置方向化”势在必行。

2.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由于计算机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广,而中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2到3 年,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的安排课程呢?

(1)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化”培养。除了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传统文化等文化课外, “素质化”还应包括“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 比如多媒体技术方向,其课程还应包括书法、计算机美术基础等。这些课程本专业必备的“艺术素养”, 加设“专业修养课”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首要环节。

(2)课程设置体现工作项目实践化。“工作项目实践”重在“综合实践”, 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项目从而逐步掌握课程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自学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课程,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手段。

(3)课程内容必须强调应用性。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工人,是应用型人才,中职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要以项目(或模块)为单位, 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例如“中小型企业网络搭建”模块,可以某种局域网为项目,通过讲授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学生理解网络传输协议;掌握在不同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各种线材的设计、安装及铺设的原则与方法;学会分析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如何配置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选用与安装;了解网络管理、资源分配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使学生具备网络组建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三)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精心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教师根据自身特长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对教师自身而言是教学专业生命的延续,对学校专业而言是教师专业质量增值的途径。另外,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不断加强学习,紧跟计算机专业形势的发展变化,专业教师要有求“新”的精神, 努力掌握新技术,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落伍。让教学内容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2. 关注市场动态,使教学活动更加适应就业需要。

学校应该组织计算机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参加职业实践,了解劳动市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情况,增加职业经验,从而及时调整在校的专业教学目标和改革教学方法。同时要设法聘请校外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实训教师队伍,这也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加强计算机实践课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者掌握的应用技能越强,它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而这种应用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训练基础之上。中职计算机实践课教学的加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 加强上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的质量对计算机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教学中应突出实践环节,实践内容要认真选取, 减少验证性的实验, 增加设计性的实验, 使教学相对独立,形成体系, 集中反映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典型方法和基本技术,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校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是1∶1,通过各种聚道加大机房建设投入,使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为7∶3。

2. 开展技能竞赛。

为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岗位及突出学生的岗位技能特长培养,我校实际可开展文字录入比赛,网页制作比赛,办公软件操作,微机组装与维护,FLASH动画制作,平面广告设计等各项比赛,通过学校初赛选出优秀作品及优秀学生参加江门市每年组织中职学校技能竞赛以及全国中职文明风采比赛,以各级各项竞赛为平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突出职业岗位培养的针对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平台上发展进步,对专业特长技能的形成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3. 拓展技能训练场所。

要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面向职业岗位参与实践。学校可以把技能训练场所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 面向职业岗位实践比如说可安排学生兼职学校各部门一些文字处理工作,可将学生分配至飞扬,电脑城,照相馆、广告设计公司等进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零距离”工作岗位锻炼,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知识的认识,增强行业知识的渗透,拓宽知识视野,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劳动态度、服务意识、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恩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唐政洲.凉山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4).

[2]沈斌.谈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中的知识技能结构[J].论坛,2011,(5).

计算机专业建设范文第5篇

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项目。示范校建设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项目验收后进入后示范时期,如何提升内涵建设,将阶段性建设成果转化为综合实力是后示范的关键。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扶持力度逐年加大,职校为祖国培养了很多具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示范性职业学校事业发展较快,办学条件好,改革意识强,运行机制灵活,与市场贴近度高,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专业特色性强,工学结合紧密,引领地方职业学校发展。同时因学校高速发展,需要专业引领性强,适应职业岗位需要,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建立职业技能导向教学模式的新教学环境,这给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信息时代是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时代,日新月异的计算机专业如何适应潮流,如何打造了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提升专业教学水平是后示范建设的重点,也是职业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院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一)计算机专业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与更新与社会有差距

教师职称结构中初级职称占大多数且专业的分布也不均衡,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大多是公共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师,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欠缺,专业建设推进缓慢,专业课教师所占比例过低。

(二)驻校专任教师与外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教学差异性大,难以保障高水平教学质量

驻校专任教师理论教学、课堂组织能力较强,但专业实践能力不高,专业技能理论性强,操作性低,与企业现运行模式脱节。外聘兼职教师一般熟悉专业生产实际,有高效操作技能,但教育理论与专业理论知识,课堂组织能力不足。

(三)教师教学教研任务多

大部分教师周课时量达到16-20节以上,在承担教学的同时,还要承担招生和学生管理任务,绝大多数年轻教师担任着班主任职务,在上班工作时间基本难以有空余时间补充业务知识与技能水平。校内培训与活动常因各种原因冲突常致效果不佳或流于形式。

二、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一)科学合理构架专业师资队伍梯队

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学校要建立优秀教师发展规划,发挥名师效应,推进“青蓝工程”。加强“名师工程”建设,发挥省、市骨干教师、专业技能能手的作用。以专业建设为导向,以精品优质课程建设为指引,对属同一知识模块的2-3门课程组织由名师和骨干带领团队教师组建课程团队,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团队精神培育为核心,以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为两翼,形成团队成员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科学合理的学术梯队是师资建设的前提,梯队建设不完整、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科专业。在梯队建设中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年轻教师通常有干劲足,团队意识强,肯干敢于创新的特性,他们从课堂直接到讲台,也有着显著的缺乏教学经验,教学理论与方式运用不适当的共性。学校要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制定培养方案、配备导师,实施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全过程培养。要充分发挥老教师在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工作中的传、帮、带作用,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增强青年教师的基础知识学习和教学能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化培养。在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实效,尤其是导师制的实施应配备同类型绩效考核制度,以各类校内竞赛、组内教研等多形式方式对师徒效果进行常规性检验。也可以利用工作碎片时间多开展小型以提高为目的的非竞赛式集中展示,如展示课、汇报课、达标课和公开课,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搭设进一步提高和展示才华的舞台,使导师与青年教师的互动学习,将整体效果落到实处。

(二)深化职称改革,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

建立一支业务精湛、教学能力强的计算机教师队伍学校还应做到努力引进专业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填补教学实力。另外要加大对原有在职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关心与教师切身利益挂钩的教师职务评审、聘任和聘后管理制度。充分利用教师职务评聘这一政策杠杆,实行教师职务评聘分离,择优聘任,能上能下的机制,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在教师评聘工作的评审中,要彻底改变论资排辈现象,引入和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考核制度。同时关注教师职称评聘条件,为教师提升职称评聘创造条件,提高职称晋升比率。如在学校教研工作中注重指导教师开展各类课题研究,教学工作中在抓好日常听评课、校内竞赛的同时关注周边各类竞赛信息,鼓励教师带赛,通过带赛提升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

(三)强化计算机教师在职进修,提升培训效果

现代职业教育特点是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技能培训方式改革。这需要职业学校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开发或选用能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课程或教材,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用得上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这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创新教学方法。近年来网络高速发展,单单购物:从电商、微商到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已融合到人民基础生活中,由此可见计算机专业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专业教师需要通过多形式多内容培训从而达到提升个人教学能力,达到教学效果的高度。国示范学校教学管理规范,注重教师日常提升与培训,在后示范建设教师培训中应继续强化校本培训,开拓教学视野,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校内教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通过示范课、研究课、互听互评和外出听课的方式,加大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和应用,增强教研实效。树立大局意识,加强教师间的学术切磋,营造学校团结、互助的精神,增强教师整体合力,同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可加大力度着力补足。

1.理论深造

考察学力支持教师参加除院系、专业之间交流外,多参加同类型学校之间的交流;参加高校与政府、企事业间的交流;参加国际交流等。根据不同学科,组织名师培养人选到知名高校学习进修深造,赴省内外考察学习交流,提升理论素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继续教育,提升学历水平,对在职研究生学习在工作时间、工作量化上予以考核认定。使教师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适应新的专业领域的需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技能提升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

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采取顶岗置换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可通过国培、省培、自培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可利用国赛、省赛培养教师操作技能,以赛促教,提升专业实践水平。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建设的难度在于技能学习会因各种时间、空间、导师等多项制约导致难以充分实现。这需要我们具备更完善的教师培训、竞赛制度,在保障教师培训、竞赛正常进行下,对参加培训和比赛的教师返校后的经验宣讲与研讨可采用分享课或研讨课的形式将先进理论传播落实到位。也可每年开展教师技能大比武活动,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对专业硬性规定要求每位专业教师熟练掌握1-2门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对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教师予以补助及奖励。这些硬性条件的设立将有助于教师更主动地投入实践技能提升学习中。

3.搭建校企互学互融平台

共创双赢学校应以校为单位根据专业加强与社会团体、职业协会、职业产业集团、大型企业联系,搭建校企互学互融平台。注重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互融互通,注重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机衔接与融通,专业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更新技能,就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其在课堂上的执教,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称之为纸上谈兵。要使教师及时跟进科技进步的步伐,可以采取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或作技术指导员,或作生产实习学员,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能。分期分批从企业聘请优秀员工来校讲学,使企业员工在讲学过程中不断提升理论知识,管理技能,从而实现校企互利互赢。建设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等担任专兼职教师。一则带来最新职业操作技能,提升各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水平,使在职教师通过与企业专家的沟通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使双师型教师不仅停留在技能证上,而是实实在在地动手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二则通过企业专家将校内实训室建设与校外实训基地有机结合,使校内实训室紧跟企业生产环境。

4.抓师德,树团队,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加大优秀师德典型宣传力度,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老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集体是教育的工具”,教学团队是教师间缄默知识转化的纽带,是提升师德教风的有效途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团队灵魂,提炼团队精神,依靠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和先进的团队文化提升团队教师职业道德,提高团队带头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达到团队整体提升的效果。学校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并积极引导老师乐观面对生活和工作,提升职业幸福指数。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