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孩子早恋心理咨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生;早恋;辅导策略
近年来,早恋已成为初中生的实际问题,由于初中生年龄偏小,正处在青春发育期,青春期是一个人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的关键时期,是一个充满依赖性与独立性、幼稚性与自觉性矛盾斗争的复杂时期。她们大多天真、单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信息源源不断地传入,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思想也更加开放,这为现代教育提出了一个更新、更棘手的课题---早恋。初中生由于对恋爱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充分的心理准备,早恋中的波折往往成为心理问题的应激源,因此如何引导初中生正确对待早恋,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是青春期教育的关键,分析初中生的恋爱心理特征,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加强新时期初中生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解决好初中生“早恋”问题。
一、分析初中生早恋心理的成因
初中生早恋心理的成因,是自身因素、家庭和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自身因素的影响
初中生身心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之中,同时也处于尖锐矛盾期,在这个时期早恋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影响,现在生活富裕、营养好,加上吃了含有激素的食品或快餐,使如今的孩子普遍早熟。“性加速现象”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助推剂”。性成熟的前倾或性成熟的加速现象已成为事实,因为初中阶段性心理方面是正值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他们既要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又缺乏自控能力。加上外界的刺激的诱导,以及初中生道德观念相对薄弱,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娱乐场所的增多,方便了初中生学习之余的单独交往。如电话、电脑的普及,加上网吧等娱乐场所诱惑,扰乱了校园的平静。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启蒙读物”。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区,“影印作用”即是父母对孩子最初最深远的影响,早恋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1)有部分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只注重学业成绩。平时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笔者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使子女出现过重的压力,情感的失衡,促使他们希望有一个理解自己、安慰自己、能与之交谈的知心朋友,而此时男性的果敢、刚毅与女性的温柔、细腻的互补性使异性同学充当着这一角色的理想对象,引起了早恋。
(2)残缺的家庭教育造成亲子关系冷淡。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忙忽视这个阶段子女的需求,以及对孩子的教育;只拿钱去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往往这种孩子早熟,有钱就容易引起人的爱羡,并成为别有用心者利用的对象。有的父母自身人格有缺陷,或心理不健康,双方情感不和谐,甚至父母离异、判刑的,这种孩子就得不到家庭温暖容易寻求感情补偿。
(3)受长期的封建观念束缚而导致错误的家教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把说成是低级下流的事,当孩子提及此事时,家长不是闭口不谈就是大声斥责,给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反而引发了孩子“早恋”的心理。但当孩子有了“早恋”的行为时,家长不是耐心的去疏导,轻则严加制止,重则给予惩罚,甚至严厉禁止孩子正常的异往,至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用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的话说,这叫“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也就是说外界压力越大,就越发诱发早恋。给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极大的心理伤害,也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学校教育失衡
长期以来,学校过分强调学习成绩,机械地要求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却漠视对他们进行青春期心理和性的健康教育。不仅如此,学校也无法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来调节他们内在情感的需要,造成他们旺盛的精力无法得到及时转移。于是,一次美丽的邂逅、一声温馨的招呼、一首动听的好歌,都能撩动他们蠢蠢欲动的心弦,少男少女们发生“早恋”,也就不足为奇了。
4.社会大众传媒的冲击
社会环境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决定因素。大众传媒冲击着初中生的心灵,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多以谈情说爱为内容,如:婚外恋、第三者等,对于电视伴随其成长的这代初中生来说,他们模仿力很强,再加上社会对学生早恋的渲染,描写学生早恋的作品、影视节目纷纷出台,对早恋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荧屏中的“调味品”成了早恋的“催化剂”;还有社会上不良书报杂志、低级趣味的影视录像等使青少年误入歧途;黄色网站污染和刺激初中生纯洁的心灵,对初中生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文化传媒是影响初中生早恋的主要途径。这些书籍、报刊、网络通讯的性质、品位、内容、导向,直接关系到初中生早恋的心理健康。
二、初中生早恋问题的辅导策略
有学者提出早恋现象既属于情感教育范畴,又属于人际关系指导和性心理教育的范畴。对此,针对目前初中生早恋原因的调查分析,笔者提出了三条辅导策略,分别是学校、班主任以及家长的辅导对策。
1、学校方面的辅导对策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中心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学校环境的好坏对他们的影响非同小可。因此,一个有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学校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学校对预防学生早恋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的青春期卫生教育
让学生明白“早恋”对处于求学阶段的他们有一定的危害,如:分析一些因“早恋”而误入歧途的案例供学生参考;定期对学生进行“早恋”的危害性的主题教育等。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处理好与异性之间的关系。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高峰,喜爱活动,精力充沛。学校应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开设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设法把初中生的兴奋中心和充沛的精力集中到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去,有意识地转移对异性的过分关注。要让学生具有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说我们不能回避传媒的冲击,但可以组织学生对热门话题进行讨论或组织辩论赛。目的是要净化初中生成长的环境,杜绝不健康书刊流入学校。
(3)开设心理咨询门诊
有计划地进行青春期性知识、性道德教育,解决学生的诸多烦恼。学校应布置青春期教育展室,定时对学生开放;定期邀请医学专家为学生讲解有关性知识,让学生正确认识性的有关问题,打破神秘感和好奇心;避免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使他们在男女交往中自尊、自爱的道德品质。
(4)开展多方位心理宣传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编辑心理小报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橱窗;利用网络优势,开设网上心理宣传;学校广播室应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节目;向家长和社区分发心理健康小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5)齐抓共管启蒙教育、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
针对初中生“早恋”不愿让家长知道的普遍心理,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讲青春期发育以及青少年身心卫生的有关知识,争取家长的配合;对于家长的文化水平的差异,作为学校要适时指导家庭教育,建立家校信息平台,开办青春期性知识家长讲座,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及需求,及时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并协助学校和教师做好孩子的工作,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同时,增强学生家庭的责任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懂得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另外,还可请医学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学者等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使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通过学校、教师和家长相互协作,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正确而又全面的爱情启蒙教育,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如何处理感情,为什么“准备爱情”等,设立一种理想的人格化的目标,去引导学生追求人的完美化,树立学生崇高的爱情观念,使心理与生理发育同步。
2、班主任的辅导策略
班主任要十分重视青春期学生的教育,要掌握教育的主动权,把工作做在前面。通过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中去。一旦发现学生早恋要及时找他(她)个别谈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如有学者说“教育本是脑力活,巧用情智才成功”。
(1)要采取正面说理.启发诱导的方法,指出早恋的危害。教育学生学会宣泄和转移。所谓宣泄,就是把自己的苦恼告诉自己最信赖的人,一吐为快,或把火发在日记上,以此来减轻心理压力。所谓转移,就是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多关心点国家大事,多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放到集体当中去交更多的朋友,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最好采取类比的方法,“兴发于此,意归于彼”,让学生主动把早恋心理转移、升华到学习等健康活动中去。
(2)对于坠入爱河较深的学生,要恩威并用,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用支持疗法给予适当的理解,同时要以校规校纪、道德、法律不允许,经济不能自立相警告,特别指出这样下去往往会失身或失足,造成终身遗憾。
(3)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相互配合,要劝告家长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采取打骂等过激行为。谈话之后,要注意观察,给学生思考判断、决策分手与否的时间,准备下次该怎么谈,不要急于求成去解决问题。
另外,班主任做具体工作时,男女生应该区别对待。如女生的心理复杂,更为敏感,需要细心引导。而男生则更需要老师能像朋友一样以诚相待,以心相交。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各种言行和情感。教师和家长应使学生理解:他们之所以要对早恋学生进行教育,绝非由于视早恋为罪恶,而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让学生体会教师和家长是理解、关心和爱护他们的,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幸福着想的。
3、家长的辅导策略
作为家长要以疏导的方式解决这种问题,尊重青少年的感情,不要以家长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早恋对青少年是正常的,家长不必把它看成大逆不道的滔天大罪。高压会带来严重后果,家长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早恋子女进行疏导。
(1)尊重子女。如果家长们能尊重子女,珍视他们的感情,并和他们一起审视这种感情,共同探讨初中生恋爱值不值,这样会比强制干涉的效果好。
(2)换位思考。如果家长能进行换位思考,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观点和思路去分析面临的情境,会发现家长也有他们不足的地方。
(3)民主家教。做父母的一定要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这样家长就能知道他们真实的想法。而且这对于培养孩子开朗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科学指导。可以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一次,看看谈恋爱对学习是否有影响,让孩子权衡一下学习和谈恋爱哪个重要,但最好不要直接干预,应该给他们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
有研究表明,青春期恋爱是影响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学校要开展性教育和心理咨询,引导她们正确处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生理欲望和心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使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提高各方面素质。及时帮助初中生排除青春期困惑,对预防因青春期困惑引起的精神疾病,避免不幸事件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议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当务之急;建议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建议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协调亲子关系,去理解子女的心理需求;建议初中生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开拓交友范围。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有益于文明态度的形成和珍惜两性同学间的友情,正确认识自身身体变化,建立正确的异往途径。
参考文献:
[1]董萍华.初中生早恋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2]满洁.浅谈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01
[3]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4页
[4]洪嘉禾著.性的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第214页
[5]李丹编著.学校心理卫生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64页
[6]彭建飞,冯周卓主编.班主任心育艺术(M),湖南人民出版社,第三版2004.
[7]熊川武,江玲著.理解教育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
【关键词】职校生,早恋,调查,预防与疏导
有人对青春期的早恋现象作了这样的比喻:80年代属于“星星之火”;90年代有“燎原之势”;21世纪的今天,有点儿“汹涌澎湃”。早恋现象的升温,困惑着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谓早恋,指青少年中间过早地发生或者发展着的恋爱现象,判断是否早恋的依据大致有两点:一是生活自主的程度;二是恋爱的年龄与决定最低婚龄相差的程度。农村职校的学生年龄大致在十五至十八周岁之间,生活基本依赖父母。因而在男女学生之间发生的这种恋爱现象也就是所谓的早恋现象。
1.农村职校生早恋现象
本人于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度,对本校学生中的早恋现象进行过走访调查。调查发现,刚入校的新生与老生中都存在着较严重的早恋现象。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类:
1.1 热恋型。有的新生在初中已开始恋爱,来到职校,如果双方同时读同一职校的话,他们会在新的环境里继续谱写他们的恋曲;如果双方不在同一个地方的,特别是女方读职校,男方不读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星期一至星期五双方只能经受相思之苦,而周末则成了牛郎织女相会之日,有甚者周末则是同居日。而有的新生,初来乍到,认识的人不多,可用手机上网摇一摇,附近的人就出来了,无聊的双方很快就对上了眼,开始了他们的所谓的恋情。老生中,原先恋着的继续升温,暗地里周末开房同居者不在少数;而有的则是经过某一方千辛万苦的追求,终于苦尽甘来,也进入所谓的恋爱阶段。
1.2 单相思型。这类现象基本上都发生在性格内向或胆小的学生之中。某个男生或女生,偶而邂逅相遇,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无意中被对方捕捉到后,爱便在心中萌发了,但这类学生羞于启齿,宁愿躲在暗处注视和关注他或她,而对方浑然不觉。这类单恋现象大多发生在不同班级,不同届,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被爱的和所爱的双方不一定相识。但单恋的一方却倍受着相思的折磨。
1.3 失恋型。此型新老生均有。不管新或老,一旦失恋都难以承受,很容易走极端。如一女生,进校后不久加入街舞队,没几天,疯狂地喜欢上街舞队里一男生。男生对她本没什么感觉,可因女生过于主动,最后男生接受追求,两人正式交往。可一个月后,男生实在接受不了女生的性格,无奈之下提出分手。而此时的女生一听分手,当晚失去理智,先是大喊大叫,然后是半夜想跳楼自杀。
2.农村职校生早恋的危害
2.1 荒废学业。
但凡开始恋爱的学生,大多学习都不是很认真,特别是女方读职校,男方提前务工的,能坚持完成学业的机率很少。男方没了约束,他们往往受不了,也不愿意承受这种两地相思的煎熬。他们很快会同居,最后,女方只能放弃学业。而在校恋爱的,也不会好好读,也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上总是勇于做南郭先生。
2.2 影响班级管理。
恋爱现象严重的班级,管理起来很麻烦,因为早恋的学生自控能力不高。他们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经常迟到、请假、缺课。有甚者跟班主任玩失踪。这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曾有一女生,在校外交了一男友。有一天晚上,两人想去约会。女生向班主任请假,班主任因没征得家长的同意,不批假,女生出不了校门。在门口等的男友一听班主任不批假,怒火中烧,骗过门卫直冲女生班教室。他怒气冲冲地站在下班老师面前,从裤子下拉出一把长刀,质问老师是不是她不批假。当时,教室里的学生都傻了眼。老师冷静地说她不是班主任,不是她批假。男的一听老师这么一说,犹豫了一下。女生趁机拉他出去,然后跑了。之后一个星期都不见人,后来还是报警后,警察帮忙找着的。
2.3 引发犯罪。
早恋不仅仅能导致违纪现象频频发生,还会诱发犯罪行为。失恋型的学生不仅有轻生的念头,而且有的班级男生之间为某一个女生,曾出现过大打出手的现象;有的甚至会产生仇视情绪,并产生报复的行为。如有一男生,与女友分手没几天,发现女方又有了新男友。一天傍晚,三人在江边偶遇,不知怎的,男生与女生现任男友起了冲突,一怒之下,男生拿出了刀子,对方没有防备,一刀下去,对方花季年龄嘎然而止,而男生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3.农村职校生早恋的原因
3.1 青春期性心理发展。
职校生年龄大多是15-18岁,他们从疏远异性的性疏远期进入接近异性狂热期。“半大人”的他们随着性的成熟,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吸引力,彼此愿意接近而且感到愉快。他们有的在内心深处编织着具有浪漫色彩的梦,想像着自己理想的意中人,而有的则把恋爱的愿望付诸行动,进入浪漫恋爱期。
3.2 性教育残缺和滞后。
我国长期爱封建观念的束缚,不少人认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会助长他们的性尝试。为了保持孩子的“纯结性”,有些家长杜绝他们对性知识的任何接触。而学校对性知识的教育则是很少。学生无法从正面渠道了解性知识,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只能从书刊、网络等渠道认识。学生似懂非懂的年龄,对性知识了解得一知半解,在冒险精神支配下,勇于偷吃禁果。
3.3 父母关爱的缺失。
农村职校学生大部分家长都外出务工,家里要么只有爷爷奶奶,要么只有和自己一样大小的兄弟姐妹,他们成为留守一族,一年里也只有春节或暑假时见到父母,家庭教育对他们来说往往是空的。如此环境下生活的学生,他们缺失了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温暖。而这一时期的学生,独立意识增强,有些困惑不解的心理、生理问题无法向父母请教,极希望有一个理解自己,安慰自己,能与自己倾心交谈的知心朋友。这时男生的果敢、刚毅与女生的温柔、细腻的互补性使异性同学成为充当这一角色的理想对象。随着感情的交流,以友谊为开始的异性朋友逐步发展为“恋人”。而当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时,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表现。他们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默许,有的干上火,可结果差不多。
3.4 职校教育缺乏动力。
进入职校,学生压力为零。虽说现在实行素质教育,可对农村职校来说,在师资和设备紧缺之时,素质教育没有起多大作用。学校开展的常规教学,大多对学生来说一点兴趣都没有。单调的职校生活时间一长,他们失落、空虚、无聊的情绪就应云而生。对生活、未来本来就没目标,现在更是雪上加霜。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和网络、影视、文化非正常的影响下,早恋就如影随形。
4.农村职校早恋的预防与疏导
4.1 教师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罗素说过:“一切无知都是令人遗憾的,但是对性这样的事无知,则是严重的危险。”我们有必要利用讲座,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可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知识教育,又可对学生进行青春期交往指导。团体心理辅导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自己,消除性神秘感和性困惑。当他们受到不良刺激而诱发某种需要时,没恋爱的学生知道那是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他们懂得去拒绝,学会自己教育和控制自己。而对那些正在恋爱的学生,学会自制,学会如何尊重对方,尽可能避免性关系的发生,就算发生,也会采用保护措施,避免大的伤害。
4.2 父母增进对孩子的精神关怀。
家长要知道孩子缺少爱和家庭温暖会导致早恋的发生。外出打工的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多打电话,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所需所想,给他们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尊重孩子的认知,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让他们减少早恋的欲望。当发现他们早恋时,家长不应打骂孩子,也不应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与学校保持意见一致,配合老师移情地理解孩子,让老师根据孩子的情况,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学生,让孩子从早恋中转移出来。
4.3 借助榜样的正能量,挖掘学习动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时候,我们中很多人都是听着张海迪姐姐的故事长大的。现在从媒体上能看到很多东西,我们可以利用好的东西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找到榜样,感受到榜样的正能量,并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本人曾尝试让学生在周末空闲时观赏一些心理电影。为了使感动能延续,每看完一场电影,让他们在小范围里相互讨论,交流一下看法,有时还让她们以墙报的形式展现观后感。除了看电影以外,本人还让她们看湖南卫视的《变形记》。视觉上的触动,慢慢地朝气出现在她们的脸上,学习有了动力,很多人开始了自主求知。
4.4 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充沛的精力引导到实用的、正当的、高尚的兴趣和知识的探求上,从而激发他们对自己学业的兴趣和经验的积累。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可适当运用“异性效应”。如家电专业的男学生,周末可上街维修家电,服装专业女学生可同时开展缝补活动。除了开展有专业特点的活动以外,诸如创业小尝试、敬老院照顾老人、帮企业发传单搞创收、植树造林等等,也可尝试。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人员参加。经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加男女同学接近的机会,有利于消除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的神秘感,使男女之间能保持正常的友谊;还有利打发学生的空余时间,同时增加社会经验,使之成为预防和克服学生早恋的有效手段。
自习课说话,这几乎是哪个学校都难免的现象,通常情况下,也不至于让谁在教室里呆不下去。然而,心理咨询中却发现,时常有学生因为自习课有人说话而不能正常学习,想换班,甚至想退学。经过心理咨询,都发现难以忍受自习课有人说话不过是一个托词,都另有心理上的情结或障碍。那么,现在这个女孩怕同学说话的背后,是不是也有什么情结呢?
心理咨询会话证明,女孩果真也有心理上的情结。咨询会话之后,女孩不再怕男生说话,不再怕干扰,能够在教室学习了。女孩的问题得到解决,家长和老师却奇怪了,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经过一次心理咨询问题就解决了呢?
说来也并不神秘,下面便是我与女孩会话的大致情形。
交流中,女孩基本上是重复了家长介绍的情况。但是,其中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顺藤摸瓜,我们一起找到了女孩的心结所在。
女孩说:“我前面是两个男生,他们总说一些难听的话。”
“哪些难听的话,可以说给马老师听听吗?”
“我说不出口,都是他们从小说里从网上学来的,太难听了,都是一些脏话 ”
“都是些什么内容呢?”
“都是关于男女之间的事情……我越不想听干扰就越大……”
“你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对男孩子说的话,与其说自己不想听,不如说想听不敢听。可以这样说吗?”
女孩有点不好意思:“差不多,是这样。所以,越不想听就越干扰我,我心里就越乱、越烦,就越学不进去。所以,我进教室就受不了了。”
从上面的对话,已经初步发现了女孩的心结所在。但是,还需要印证。于是,我们谈起了中学校园里的早恋以及男女同学交往问题。
女孩说:“我后面的女生就在早恋,经常和那个男生出去散步。我总是躲着他们,我认为学生不该那样,不该那样做,不该那样想……”
我问道:“你自己有过初恋了吗?或者说偷偷地喜欢过一个男孩子吗?”
女孩敏感地一个劲儿摇头:“不,不!我从来不想那个,我讨厌那个。宿舍里有时候同学们说起男女同学之间的事情,我就非常讨厌。大家说我,你就不想这些事吗?我就说,我不想,我不想,学生怎能想这样的事情?大家就说我不正常。这怎么不正常?当学生的就该学习,还能想那样的事情吗?”
女孩的谈话印证了我的推断。为了进一步印证,我们又进行了意象对话。
所谓意象对话,就是用想象中的意象进行交流,来实现心理诊断和治疗。人们想象中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这种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就是所谓的意象。意象可以反应人的意识中或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意象对话,就像两个人用象征的语言进行交流。意象对话的操作,就是双方闭上眼睛,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求询者进入想象的情境,然后双方通过意象进行交流。
意象对话中,女孩在一个房间里先看到了床,感到很害怕,在我的引导下才敢躺在床上休息。又看到足球,也想躲开,我引导她去用手摸摸,才不再躲避。随后,在院子里看到了一口井,我引导她想象自己在打水,但是打上来的水很脏。在我的努力引导下,从井里打上来的水终于变干净了,她洗洗手,感觉很清爽。后来,在院子里看到了鲜花,在我的引导下,慢慢地才有蝴蝶飞来,落在了花丛上……
很明显,女孩的意象中有很鲜明的性的色彩。特别是水井及里面的脏水,都印证了女孩的心结,与其对性心理的排斥心态密切相关。我的引导都是为了帮助女孩在无形中逐渐接纳自己的性心理。但是,这一层我没有说明,只告诉女孩,没有什么严重的心理障碍,更不是什么精神病。
那么,女孩为什么总是盯住说话声不放,而成了一个心理问题呢?
综合上面的情况,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搅乱了女孩心灵的,不是外面的说话声,而是她自己内心的性心理。这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女孩,对性心理有着很强的排斥态度,但是,到了青春期性心理又是一股不可压抑的力量。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自习课上,男孩子关于男女之情的谈话,强烈地吸引了她。但是,她内心强烈地排斥,不能坦然接受。于是,出现了内心>中突:一面是很想听,一面是觉得不能听。正如幼儿用张开五指的小手挡住双眼看东西一样,一面很想看,一面又不好意思看。这种内心的冲突,让女孩盯住教室里的说话声而摆脱不掉了。
于是,我建议说“对同学的说话声不再排斥,不再对抗,而应采取接纳的态度。其中包括他们说的关于男女之间的事情……”
“不行,不好!那样的事情不好!”女孩大声地反对。
女孩这种强烈的反对态度,正是“病根”所在。这进一步证实女孩问题的症结,就是对性心理的排斥心态。由于这种心态十分强烈,看来需要就此作细致深入的交流。于是,我们就青春期的性心理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女孩终于逐渐认识到青春期的性心理是心灵成长的必然,男女同学的相互吸引是人之常情,不仅没有什么肮脏,而且是青春时节必经的纯美的感情历程。
关键词:中等职业;女生;素质;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月1日
我院虽然是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三年制和五年制中职生仍占在校人数一半以上。他们主要由三类学生组成,一类是农村贫困家庭希望能较快学到一门技术的学生;一类是城市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但又缺乏正确教育方式的学生;还有一类是外出打工后由于各种原因又返校的学生,生源五花八门。有人诙谐地称职业院校是“垃圾收购站”,这也显示了职业院校学生素质之差,管理难度之大。我院由于医学护理、学前教育等专业人数最多,所以女生占全院学生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学院基本成了女子学校。而这些女生,除了和其他男生一样,具备中职学生的共性不足之外,如思想素质低下、文化功底较差、厌学情绪严重、心理素质不良、行为规范失调等,她们还由于女性自身的心理、生理的特殊性而产生了一些特有的问题。因此,加大女生教育力度,优化女生管理策略,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教育内容要富有针对性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级新生进校时,校园环境卫生要干净、整洁,从宣传栏、板报到教学楼上的条幅、挂图等都要充满文化气息;接待新生要热情、周到、细心,让她们感到师生的关怀和温暖,感受到校园温馨、优美,一开始就爱上学校,更快适应新环境,迅速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进校后就要进行强化教育,通过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教育等方式,培养她们入学开始就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
2、在学生面临就业前,针对她们紧张、烦躁的心理进行疏导。教她们如何制作毕业简历和求职书,在应聘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等等;也可以请一些在此方面取得成功的学姐“现身说法”,回校讲述她们的成功经验。
3、实行分类指导。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分门别类,因材施教,就像农民知道土地何时施肥、何时除草、何时浇水一样。例如,对待贫困学生、独生子女、单亲子女、留守学生等,应该根据她们不同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进行施教、谈心、管理。
4、要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位名人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行为习惯决定命运。进校伊始,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要相互合作,帮助她们慢慢改掉原来的一些坏习惯。例如,在讲到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个人习惯》这一节时,笔者让全班同学2~5个人组成一组,写出自己的3~5个坏习惯,并承诺用多长时间改掉,然后互签协议,并注明如何惩罚、如何改掉、如何奖励等。就这样自我约束、相互监督,试验了一个月,同学们的行为有所改善,相信坚持下去会有更大的成效。
二、教育过程要突出主体性
1、多成立一些学生社团组织,鼓励她们积极加入,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除了学生会、团委、校卫队等常规社团组织外,还可成立巾帼志愿队、女生协会、姐妹帮扶队等具有女生特色的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可以指导她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让她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获得自信。
2、成立专门的女生管理委员会。主要由各年级、各班综合素质较高,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女生干部担任负责人。也可以吸收一部分敬业爱生、家庭负担轻,学生们愿意接近的老师加入,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各种活动。例如,针对学生喜欢上网的习惯,建立QQ群,互相讨论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如何与异性得体交往,如何穿着打扮,如何使自己因为可爱而美丽,如何懂得女生生理知识和进行自我保护等。通过这些讨论和活动,使学生懂得自尊自爱。
3、利用“异性相吸”的原理。组织各方面表现优秀、女生们喜欢的男生,通过演讲、讨论、座谈等形式,站在男生的角度,使她们明白男孩子们喜欢的是那些干净整洁、勤俭文明、热心助人、诚信待人、独立自主的女生,而不是浓妆艳抹、依靠父母的寄生虫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女生文明高雅起来,明白女性美的内涵,学会自立、自强。
三、教育活动要力求多样性
1、中职生课业负担并不重,有大量课余时间,应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比如,开展适合各类专业、各种性格、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文体活动,如各种球类活动、周末放映一些适合学生的好电影或碟片,举办唱歌、舞蹈、书法、戏曲、乐器兴趣小组,开展课外十字绣比赛、网页制作、FLASH动画比赛、打字比赛等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特长,找到生活和学习的自信。一个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迫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自卑者往往有着超乎常人几倍的自尊需要。”可见,发掘中职女生的闪光点,可以提高她们的自信心,使她们调整好心态,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2、开设女生生理、心理健康课或定期进行专题讲座。把专题讲座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利用电视、多媒体等学生感兴趣的手段,对他们进行生理发育、身体护理、心理健康、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使她们能把内在美与外在美完美结合。
3、定期进行心理测试、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女生心理倾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负责人要由具备心理学知识、心理辅导与治疗知识的教师担任。可以采取网络聊天、讨论、单独咨询、集体咨询、发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此外,要宣传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破除那种认为去咨询室就是有“心理问题”的看法,从而正确对待和参与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室要在工作时间随时开放,避免师生之间接触机会太少。
四、教育方法要注重创新性
1、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重视对她们的赏识。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生活条件差,而是怕丢面子。其实,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样,就是渴望得到赏识。中国有句古语叫“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绝对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其实,很多中职女生在初中时受到歧视和责骂,她们需要赏识。因此,对他们要多安慰和关怀,注意“艺术性”、“爱”字当头,有时“糖衣药片”还是需要的,做到良药不苦口。
男孩与同班的一个女孩从高二开始互有好感,出现“早恋”现象。班主任几次劝说无效,学校考虑到高三的特殊时期,出于以儆效尤的目的,对他俩的问题作出了警告处分的决定,并且把布告贴到了学校的公告栏。不仅如此,高三每个班的班主任还在班级内作了“广告宣传”,目的是杜绝此类现象在高三再次发生,让本班学生能全身心投入最后冲刺阶段的学习。善良的老师希望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灿烂的前途。应该说,出发点是美好的,但是处理后是否就一帆风顺了呢?这个男孩因为此事情绪上出现了很大的波动,最明显的是成绩下滑很快,情绪萎靡。家长、老师急了,不就是不让谈吗?难道恋爱比前途还重要吗?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做心理教师十几年,我知道男女学生所谓的“早恋”现象在中学非常普遍,每个学期德育处处理“早恋问题”的学生为数不少,情感问题也是学生来心理咨询室求助的主要问题之一。所以我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带着理解和同情的心情跟男孩开始交流的。可能孩子太需要有人给他精神上的支持了,所以过了一会儿,我从孩子的眼睛中看到了变化:来的时候孩子的心情很复杂,一是尽管不是很愿意,但良好的素养让孩子还是接受班主任的建议来了;二是心情确实很糟糕、颓废,但内心还是期望得到他人的帮助,所以一开始带着抗拒和应付的心态开始交流,但慢慢地孩子敞开了心扉。看看下面的交流片段,我们是否可以从中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男孩:本来老师说要对我们进行处分的时候,心情还没有这样郁闷,当时想处分就处分吧,也不光我们俩因为这样的事情受处分,学校里这样的情况多着呢,同学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而看不起我的。班主任确认恋爱的同学只是少数,还有更多的是老师不知道的,我们是运气不好(边说边露出无奈的笑容)。
老师:嗯,我同意你的想法,学校确实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既然你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为什么我觉得你的心情还是很糟糕呢?
男孩:是我不能接受学校的做法,把处分我们的布告四处张贴,更过分的是还把布告发到我们高三各个班级,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受处分了。另外,我父母本来不知道这事,觉得我在学校成绩不错,表现应该挺好的。现在德育处还通知了我父母,你说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老师你知道吗?我们俩在进入高三之前就商量好了,把学习放在首位,我想考个好一点的大学,我们很努力的。学习上有什么问题互相帮忙,我们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为什么学校一定要弄得这个样子呢?除了让我们出丑外,其他人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男孩:父母不希望我因为这事受到处分,到处托关系,为了避免我俩继续交往,天天来学校接我回家。眼看高考越来越近了,心里觉得又急又烦。我们这样做难道错了吗?为什么会招来那么多的指责和批评?
老师:是的,我听班主任说你的成绩,尤其是语文特别优秀。事实证明你俩之间的约定是有效的,学校在处理这件事情时确实没有很好考虑你们的想法……我眼中孩子们的“早恋”
孩子们进入了青春期,异性间的相互吸引是不可避免的身心需要和社会现实。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都习惯用“早恋”这个词语来形容,但事实上,孩子的表现和恋爱对于他们的意义却可能各不相同。
1 玩乐型:这些孩子是带着玩的心态过早地涉人情感,而且这种情感还带有物质上的诱惑。尤其女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多,同时和几个男孩保持着交往的状态,每月的消费多得让人乍舌。女孩几乎天天要买一堆精致的面包、奶茶;隔三差五想办法外出到饭店吃饭;拿着男孩的饭卡在校园内随意消费等。这种类型的孩子虽然不多,但是在学校里的表现非常突出。物质化的动机导致这份情感必定无果而终,抹黑了自己的形象并给对方造成伤害。
2 缺失型:这些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往往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不健全的家庭,内心非常渴望异性的关爱,性格也往往很偏执。当有心仪的异性出现时,就想牢牢抓住不肯放弃,占有的欲望非常强烈。一旦对方出现退缩或者变心的行为,就会作出当场下跪、割腕等过激的行为。殊不知这样的行为把对方吓得更加想逃离。如果这段情感就此结束还能让人安心,最让成人担心的是,孩子的偏激行为可能造成的一系列无法挽回的恶果。
3 面子型: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在他们看来,没有异性朋友是一件特别丢脸的事情,所以在中学时期谈恋爱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有些男孩就想方设法去吸引异性同学的注意,甚至大有“愈挫愈勇”之势。用这样的劲头去做事,恋爱成功几乎是必然的。但往往这时孩子又会表现得很迷惘,“我到底喜欢对方的什么?”自己也回答不出这个问题。只是想抓住却不知道为何要抓住,为了一时的面子往往劳心劳神地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4 挽救型:还有这样一些可爱的孩子,自身非常优秀,又是班级的学生干部,老师和家长觉得很不可思议,她怎么会和一个成绩倒数、经常违纪的男孩“早恋”了。严令禁止之下,两人的交往继续,只是从地上转到地下。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呢?
女孩:男孩本质很好,很仗义,虽然脾气不好,经常有违纪行为,成绩也不好,但我不希望他就这样下去,想帮帮他。而且我说什么他都会听的(说实话,当时女孩平静、诚恳的神情打动了我,多善良的一个孩子啊)。
男孩:她什么都好,我成绩不好她帮我补课;我性格不好,容易和同学起争执,她会劝我。我知道家长、老师都不会同意的,我爸还因为这个打我,但我不会放弃的(一脸的执着,让我知道现在说任何劝阻的话都可能是无用功)。
确实,女孩说什么男孩都听,家长和老师的唠叨往往不如女孩的一句话。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能否简单粗暴地去否定他们所有的行为?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5 理智型:就像开头案例中提到的那个男孩一样,当萌动的青春情感悄悄降临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拒绝。但在面临情感和未来的选择时,这些孩子会很理智地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且在思考后作出他们认为很理想的方案。我们可以冷静地说他们“应该全身心投入学习,挥泪斩情丝”之类的话,但说完之后我们或许也要暗暗地为这些孩子鼓掌――面对人生的转折点时,他们做得很好。但“多情总被无情伤”,孩子的美好情感往往被我们成人一厢情愿的做法无情地伤害。如何面对孩子的“早恋”
面对孩子诸多类型的“早恋”,我们该怎么做?学校一张处分布告,老师、家长的苦口婆心或者劈头盖脸的一通打骂可以解决问题吗?歌德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青春期的异往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美国心理学家沙利文有过这样的陈述:“个体若是在进入青春期之前没有学会与同交往,在进入青春期之后没有学会与异交往,那么这个个体在20岁之后可能发展成为自恋型人格。”可见在青春期好好学习如何与异性相处,将有益于个体一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对于异往,一味采取“堵”的对策不是把孩子往畸形发展的路上推吗?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似熟非熟,敏感而又好奇,所以面对这几种类型的“早恋”我们先要理清思路,需要做的第一个工作是树立对待“早恋”的共同态度:不反对。不支持。先理解,后引导。每一步工作都要小心翼翼,尤其是引导,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思路。
面对玩乐型的孩子。我们不能脱口就说他的“价值观是错误的、扭曲的”,“家庭教育有问题”等诸如此类的指责。要知道犯错误是儿童和青少年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孩子的出发点是不对,但只要我们有计划地,又貌似“有意无意地”利用聊天、心理活动课、主题班会等形式,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氛围,相信孩子慢慢会改变自身的做法。
面对缺失型的孩子,他们的内心缺乏安全感,依赖性也很强,或者说他们对自己和对方的认识很片面,生活的关注点很狭窄。我们要去引导孩子发现自身的优势,学会关心自己,重新树立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重心。
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两个同班孩子。男孩说:“我现在要烦死了,我一点也不喜欢她,她为什么老是要缠着我,我已经好几次明确告诉她我不喜欢她,怎么她就没有一点自尊呢,害得我看见她就要躲。”女孩说:“我很痛苦,他为什么不喜欢我?我已经很烦了,父母不支持我学音乐的理想,老说我不切实际。而他原来对我很好的,为什么现在又要去喜欢别人呢?难道我对他不好吗?我都给他下跪了,为什么他看见我就要躲?老师,为什么我一件事情也做不好?”在女孩看来,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都不如意,所以走进咨询室。我之前听过女孩唱歌,声音非常不错,那时候脸上洋溢的自信现在已经消失无踪。另外女孩是借读生,学习成绩不好,所以这是个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孩子。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尝试,首先让孩子明白“沙抓得越紧掉得越多”,告诉她合理表达喜欢之情的方式。其次,通过友善而非教导式的交流,让孩子意识到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秀的异性人人都欣赏,要赢得他人更多的肯定和爱慕,必须先武装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而不是通过恳求、下跪这样一些方式获得。最后,肯定弦子能坚持自己的梦想,但鼓励孩子学会用更现实、宽阔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梦想,让孩子学会心怀梦想走在现实的学习道路上。
面对面子型的孩子。别急着指责,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个时期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认为别人有的自己也一定要有,“女朋友”也是如此。试着像朋友一样与他交流,让他学会如何全面看待异性的优缺点,同时适时地告诉他,遇到不同类型的异性同学如何交往。慢慢地孩子会产生这样的迷惘:“为什么要恋爱,我最想要的是什么?”当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时,说明信任已经建立。
曾遇到这样一个孩子,抱着专家说的一句话作为信条:“男孩一定要有女朋友,否则会有心理问题。”这句话可能没有错,但说得不严谨,没有说明适用的年龄段。但孩子不会判断,所以把很多精力都放在追女孩子上。在此过程中,因为他对我的信任,遇到感情问题就会走进咨询室。有时因为喜欢的女孩不钟情于他表现得很伤感,有时因女孩喜欢他而表现得很兴奋。这些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要陪伴他,在他伤感和兴奋的时候告诉他应该做的事是什么。慢慢地,孩子变得成熟。有一天,他平静地告诉我,他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女孩有很多原先没看到的缺点,在慢慢疏远,希望不要伤害她。此时,我的内心非常欣慰。陪着孩子走了一段,现在可以放心地让他自己走了。
面对挽救型的孩子,相信我们早被善良而纯真的心所打动,我们好像没有坚强的理由去反对,但要委婉地告诉他们不赞成他们交往是出于什么立场,还要寻找合适的机会像朋友一样分别告诉他们,学会担负责任,学会自我保护等信息,我想这些比批评更有意义。
面对理智型的孩子,就如开篇提到的那个男孩,当周围充满指责的眼神时,他本来平静的内心被搅成浑水,孩子很彷徨,他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他不能承受他人给他的诸多压力。我们考虑过他需要什么吗?不是批评、处分,也不是父母的眼泪,这些只能让他觉得生命有很多不能承受之重,他只需要我们耐心地倾听和鼓励,让孩子平复心情,和风细雨地度过人生的转折期。
理智型的孩子在作出恋爱的决定前,内心往往很挣扎。曾经有一个孩子,在高考前夕突然意识到自己喜欢上了一个女孩,他拼命地告诉自己这样做不对,努力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但是内心的渴望像火一样煎熬着他,课上的很多时间都被这个想法占据了。理智告诉自己不应该表白,但是又控制不住地想表达。冲动与压抑并行着、考验着他。于是出现了撕考卷、在宣泄墙猛捶拳头等一连串的行为。用孩子的话说“在教室里再也待不下去了”。不能对班主任说,要说的话肯定是挨一顿臭骂;不能对母亲说,说了她肯定要担心;只能到咨询室来问我:“老师,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