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的发展史

能源的发展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的发展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源的发展史

能源的发展史范文第1篇

能源现状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挑战

一、四川省能源现状

(一)四川常规能源供需状况

近年来,四川省常规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常规能源生产从2005年的8301.07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11691.29万吨标准煤;常规能源消费从2005年的9073.07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15013.97万吨标准煤(表1及图形所示)。根据《四川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预测,到2015年,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28636万吨标准煤,而现有能源生产能力不到总需求量的1/2。由此可见,能源消耗存在着逐年递增的趋势,四川能源生产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能源供需存在的缺口越来越大。因此,如何保证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供给,将是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四川常规能源结构状况

以2010年为例,四川能源生产结构为煤炭61.20%,石油0.18%,天然气26.64%,水、核电11.98%,而能源消费结构则为煤炭61.72%,石油14.52%,天然气15.53%,水电9.33%。2010年,石油消费缺口最大,天然气有结余。(下图是以煤炭为例)

从煤炭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图表可以看出,消费结构有超过生产结构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四川统计年鉴2010可知,四川省能源生产、消费均以煤炭为主,煤炭供给略等于需求,天然气供给满足需求,水电略有剩余,而石油供给不能满足消费需求,供需缺口最大。因此,要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四川必须走出一条节能环保、持续健康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道路。

二、四川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现状及优势

(一)四川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资源禀赋

四川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产业已初具规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1、四川核能

我省发展核电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健全的装备制造的核工业专业配套队伍;拥有规模大、能力强、水平高的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川化机核能公司、德阳二重、长钢、宜宾核燃料厂、长城特殊钢厂、四川化工机械厂等核电设备制造体系。生产的发电机组、蒸汽发生器、汽轮机等设备参与了岭澳核电站的建设,充分证明我省核能技术已经达到成套设备的制造体系水平。中国核动力研究所、西南电力设计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掌握的核心技术已经具备自主研发和设计“第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

2、四川太阳能

我省攀枝花市地处我国西部安宁河、雅砻江、金沙江河谷地区,全年睛天日数多,辐射强,年均日照时间约在2300-2700小时,年辐射量属四川太阳能辐射的高值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攀西地区太阳能可开发资源量达70万吨~80万吨标准煤。四川是多晶硅产能、产量大省。目前,四川巨星集团、通威集团、新光硅业、东汽公司、峨眉半导体材料厂、乐山电力、四川投资公司、岷江水电、天威保变等 10多家企业已经形成万吨硅材料生产能力。乐山市,在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四川已规划了成(都)——乐(山)——绵(阳)硅产业带。四川大学掌握碲化镉太阳能制造整套技术。四川省已经建成46座无电乡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kw。

3、四川风能

我国小型风力发电机发电开发应用发展比较快,小型风电技术已商品化,风力发电已初步形成产业。四川省总体上属于贫风区,但是局部地区较集中,初步规划开发的七个风场,主要分布在甘、阿、攀、凉地区的三口河谷,风电总装机容量约达 210万 KW ,力争 2020年建成 100万 KW。代表性风场有:德昌—安宁河谷风电场、丹巴—大渡河谷风电场、茂县—岷江河谷风电场。四川试图开发省内风力资源,装机容量5万千瓦,总投资5亿元,项目选址凉山州德昌县麻栗乡。东汽与德国Repower公司签订了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转让合同,生产MD70和MD77风力发电机组。

4、四川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畜禽粪便、城市垃圾热能、野生或栽培的能源植物如粉葛、麻疯树、小桐子等。攀西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攀枝花市和凉山州、南充市等都是集中生产地;中石油西南分公司、中粮集团生物能源公司都是四川省生物质能发展好的企业。目前,四川开发利用比较成熟的是林木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四川大学等单位利用小铜子树种子提取生物柴油等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初步实现产业化。第一台由机械化生产的玻璃钢沼气池在四川成功面世。四川每年生产薪材约1189.03万吨、秸秆4212.24万吨,人畜粪便量3148.53万吨、沼气约10亿m3。

5、地热能

四川地下热水资源丰富,全省发现温泉(群)354处,地下热水钻孔114个,地热能开发有广阔的前景。地热能开发用途广泛,可用于发电、供暖、制冷、医疗、种植、养殖。川西高原(德格—巴塘—乡城地热带、甘孜—理塘地热带和炉霍—康定地热带)和四川盆地生产地热能的集中地。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地热能开发公司对我省地热能开发有很好的带头作用。总体上,四川盆地地热能开发潜力可观,地热面积136000km2,总储热量6246480×1012kj。加大地热能的开发对我省发电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不可再生性导致以煤、石油为代表的一次性能源的供应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目前,四川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较低,2010年仅为全国人均消费水平2.42吨标准煤的77%。如何改变单一的能源结构形式,促进能源多元化发展,解决能源巨大的供需缺口,更好地减轻我国将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排二氧化碳的压力,已成为我国关注的重点。由此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拥有无限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经济和环境需求

新能源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产业链长。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产业链上的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提升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四川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省内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能源的供求危机,客观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并为社会创造出了新的就业岗位。新能源的发展对环保的贡献是长期的。核能发电不排放二氧化碳、硫化物、氮氧化物等废气,发展核电有利于保护环境;大力推广使用沼气,不但环保,而且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发展新能源产业,可以大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或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具有极为显著的环境效益。

三、四川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对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能源法规、政策体系有待完善。还没有形成支持新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和经济激励机制。目前,尽管人们对于新能源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规模效益没有得到大家的共识,但是只重视开发,没有关注消费。我省急需一套完善的市场保障机制,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其次,新能源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新能源人才严重匮乏,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缺口。我省没有现成的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乏。产业链尚不成熟,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的开发,难以满足整个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制约了产业前进的步伐。

四、结语

按照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及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的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以清洁能源生产代替传统能源,走低碳化经济发展道路,正在成为国际共识和潮流。从四川缺油、少煤、水力资源丰富及具备发展核能的优势等特点来看,根据四川的能源结构特点,大力发展的核能、生物质能、风能,对缓解能源短缺矛盾、优化能源结构和改善环境条件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王朝全,曾婷.新能源产业:四川的机遇、挑战与战略对策[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

[2]杨岐李杰.四川发展核电的可行性分析[J].核动力工程,2003,(04).

[3]陈明道,蔡国印,陈卓,陈果.南阳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实践与探索[J].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 2011.

[4]杜心远,何荣华.四川省新能源发展战略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7,(35).

[5]李秀娟.我国新能源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6]四川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的发展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能源审计 节能 对策

能源审计是指能源审计单位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核查和分析评价。能源审计是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能源科学管理和服务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是国家对用能单位的能源消耗进行监督、考核的基础。规范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是推动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于从源头控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开展能效及产品对标工作,推动企业节能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推进和保障地区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一、能源审计发展背景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严峻的能源形势与沉重的能源费用负担,迫使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积极寻求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由此产生了一种“要把能源像管理钞票一样管理起来的认识,对能源使用的合理性要进行审计的思想”各种能量分析方法和能源经济方法,如企业能量平衡分析、热诊断、净能分析方法和能源经济分析、能量价值分析、能源系统工程等应运而生,在美国,借鉴于财务审计原理而进行能源审计的方法,即是在此背景下首先诞生出来的。

能源审计在我国已经历经20多年,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企业对开展企业能源审计工作有了一定的认知和认识。2005年,国家为了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促进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全国开展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并印发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明确要求千家企业要开展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大规模地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始于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期间针对“千家企业的能源审计”,同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了《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审核指南》和《企业节能规划审核指南》等文件,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也组织了多次能源审计培训,能源审计专业技术人才的队伍逐步壮大,能源审计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能源审计开展现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2009年由自治区经信委下达了第一批强制能源审计的通知,同时为进一步促进自治区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机构,建立规范有序的节能服务体系,为工业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等工作搭建有效的技术服务咨询平台,在自治区行政辖区内面向工业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等节能技术业务且符合一定条件的节能服务机构实行统一备案审核管理。从此企业能源审计在政府节能主管部门的倡导下,于“十一五”期间逐渐开展了起来。截至到2014年,由新疆自治区经信委备案管理的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已有45家。

为继续推动和加强能源审计,提高能源审计的有效性,2012年新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同自治区质监局决定启动和开展自治区“十二五”期间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工作,经审核第一批5家能源审计机构,并由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新疆)承担能源审计评审工作。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企业能源审计现面临问题及解决对策

1、目前企业能源审计自愿性差,大多以政府强制性能源审计为主。

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实施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很大,同时须聘请一些相关行业的技术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所需经费没有来源;另外在现场审计当中第三方检测机构要对,如锅炉等耗能较大的设备进行节能检测,需要支付的费用在五、六万甚至十几万以上。而一些中小企业的资金有限,如若领导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强,对开展能源审计会造成很大的阻力。除此之外,根据能源审计报告的结论,对企业耗能工艺或设备提出改进或更换的建议,但企业用于用能改进的投入往往较大,并且回收期长,能源审计的实施在短期内难以取得成效,若节能技改项目或节能设备投资成本过高,多数企业会选择放弃节能技改。

为鼓励企业进行自愿性能源审计,可以参照其他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做法,运用经济手段,加强经济鼓励以及对企业能源审计的引导,将政府的财税优惠政策和节能改造专项资金、银行的优惠贷款等与企业能源审计结合起来 [1] 。鼓励企业通过能源审计挖掘节能潜力,申报国家和自治区节能量奖励资金项目,由此获得专项节能改造的资金支持和补贴。这样既可以提高企业能源审计的积极性,也加强能源审计工作实施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结合企业能源合同管理,促使企业分享节能所获得的成效和收益。

2、缺少能源审计所需基础性数据

现场能源审计离不开对能源计量数据的收集以及验证。能源的计量与统计是编制能源审计报告的基础,现阶段大多企业能源计量意识薄弱,缺少专门的能源管理机构和能源计量管理人员,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全,配备率和完好率都达不到相应的标准要求,导致企业部分能源的消耗无法计量,有关的能源贮存、使用和管理信息不全面,存在估算和分摊现象,生产管理部门之间也未形成有效的能源信息共享体系,内部的能源信息共享性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源审计报告中数据的准确性。一些企业,经过专业培训的能源计量人员的流动或是工作交接不当,更是导致能源计量和统计数据的不完整;同时致使能源计量记录工作断档。

另外,生产上的能源计量和财务统计数据相脱离,长期以来,能源审计从未与财务管理人员的考核联系在一起,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中,一般将原材料、动力的主要能源,如原煤、电力、柴油和汽油作核算,对余热余能回收后转换再利用的能源又用于生产时,并未计入成本,使得成本分析中的能源成本升降金额并不能完全反应真实情况。

为提供节能减排所需真实可靠的能源计量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于2012年底搭建起“全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信息平台” ,其水、煤、天然气、蒸汽、电、热等67个采集点能源数据实现了与平台的远程联网实时监测。企业配备带有通讯接口的能源计量器具,将数据上传至该平台,即可实现在线能源审计,解决了长久以来一些企业能源计量数据报表信息统计不全,伪造数据等问题,从而可实现在线能源审计。

3、能源审计队伍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在新疆自治区开展能源审计的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虽经过备案管理后,通过调查发现,能源审计队伍中大多获得了工学学士学位,还有少数人员是研究生学历,配有1-2名与审计、会计专业相关的专业人员,工作年限通常在五年以上。然而,学历与工作内容却存在不匹配现象,至于各类能源审计人员所拥有的证书是否可以判断一名审计人员是否具备能源审计专业素质,尚未有明确标准。因此,审计人员从入行开始,就难以衡量其业务素质水平。

为建立系统的能源审计人员管理机制,规范能源审计队伍行为。笔者建议国家应规范能源审计师的准入要求,并对其工作职责、责任义务、业务范畴做出统一界定。逐步将能源审计师发展成为一种职业资格,制定权威机构完成能源审计是考试教材编制,组织考试、资格认证证书颁发、继续教育等系列工作。同时建立第三方能源审计师制度,只有能源审计师出具的报告才能获得权威部门的认可,并对审计报告附有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三方审计机构获取了相应的资质后,须每年进行备案登记管理。通过对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的监督管理,能够加强从业队伍法律约束,更能切实发挥在企业节能降耗增效的作用。

结语

笔者认为,通过政府、企业和能源审计节能技术服务机构三方的切实改进和踏实工作,企业能源审计一定会实现良性发展,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推进。

参考文献:

能源的发展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发展;因素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361-02

1 引言

据世界能源理事会预测,在2050年为了满足环境保护和对能源的需求,全球能源至少由煤、气、油、生物质、太阳能及风能等8种能源组成,每一种能源的比例都不会超过30%。因此,电力的生产实现了多元化能源结构。分布式能源是一种全新的电力系统,它能使千百万的用户拥有自己的发电设施,这使得他们既是电力的消费者也是电力的生产者。这对电力的配送方式产生了新的要求,既要建立双向的、智能化的电力系统,又要实现电力系统的并网。

2 发展分布式能源的迫切性

2.1调整结构的战略需要

现在我国电力生产以燃煤为主,清洁、优质的能源比重很低,燃料结构急待调整。改变能源转换技能,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的关键。而随着能源技术的转换,经济结构、产业和其增长方式也将随之改变。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能源结构矛盾,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

2.2原油进口的依赖成为能源安全的隐患

自2008年以来,我国石油的进口的份额已占全国石油的总量的50%以上,而我国进口石油有80%都是要途经马六甲海峡,只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就是控制了中国石油的生命线,就有可能随时威胁到中国石油的安全。现在,中国已经和缅甸,哈沙克斯坦,俄罗斯相继建设了原油输送管道,初步形成了西南、西北、东北和海上4大原油进口的战略格局,实现了能源供应的多元化方向。有效的缓解了对海上进口原油的依赖性,并加强了对周边各国的影响力。

2.3天然气的快速发展为分布式能源带来希望

上个世纪90年代前中期,我国的天然气发展速度较慢,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加深,对清洁型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天然气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据统计,2008年的全国天然气生产总量为760.8亿m3,比上年增长了9.9%。2011年11月24日,中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成功接通到广东,主干线全长6811km,是中国在海外的最大的天然气项目。截止到2011年11月24日为止,我国已累计接输土库曼斯坦天然气175亿方,是我国天然气同期进口总量的50%以上。日前,中、土两国又签订了天然气的增供协议,每年天然气的供给量将达到650亿方。

2.4页岩气又将提供新的气源

页岩气是指赋存与页岩中的非常规气,是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资源。在已勘探确定了的中国主要盆地和地区中页岩气资源量约为15万亿~30万亿m3,与美国28.3万亿m3大致相当,经济价值巨大。在2012年中国石油大会上由国家能源局制定的《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并将。规划中明确提出正在确定页岩气独立的矿种地位,鼓励各种资本进其领域进行开发、生产。我国在2015年页岩气产量将达到65亿m3,到2020年争取达到800亿m3。如果能够达到这个数字,将有效的改善能源环境,增加天然气的供给量,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5煤层气的开发将大幅提高

煤层气俗称瓦斯,是指存在于煤层中,其主要成分是CH4(甲烷),与煤炭伴生,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属非常规天然气,热值是通用煤的2~5倍。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而且燃烧后很洁净,几乎不产生任何废气,是上好的工业、化工、发电和居民生活燃料。我国的煤层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在我国已发现的煤层气储存量占全球第三。国家能源局在编制的《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到2030年,我国煤层气产量有望达到900亿方。从节能效果来看,900亿方煤层气产量与1个新的亿吨级原煤产量、1.5个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和1个大庆油田的原油当量旗鼓相当。而且其燃烧所产生的污染只有煤炭1/800,石油的1/40。这对于环保减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分布式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

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专家都在积极推广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分布式能源系统提高天然气的利用率,把大量的矿井瓦斯、石油伴生气、焦化煤气、垃圾填埋和城市污水沼气及可燃性废弃加以利用起来,加以节约和保持可持续性发展。但是分布式能源的应用与地域条件、资源的可获得性、环境要求、各种技术的可行性、市场条件等密切相关。其主要因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1技术因素

分布式能源系统所需要的技术含量非常广泛,即有发电机组,又有并网设施和输配电网的运行,以及电网的可靠、安全及稳定的标准等。分布式能源系统并网存在以下几种限制:

(1)电网的技术条件:如市电网的故障率,农场电网的电压等限制。使用该技术会导致电网的故障率上升,这就限制了该系统尤其是热电联产机组的并网。而且并网还意味着电压的升高。这些都需要对电网进行改造并提出新的要求。

(2)精确的计量和控制方式:以目前的计量和控制方式还不能满足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现有电网的设计程序:现在电网是根据电流由集中式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端而制定的。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并网则是电流的双向流动,所以要修改现有的电网设计程序。

(4)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以目前的设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远离电网的分布式系统的建设。为了并网,分布式能源开发商必须要和电力公司或者电网公司签订相应的技术条款,但是其技术中的很多问题(如电网改造、电网容量、并网电压、线路的保护等)容易引起争议,而且其线路延伸和电网的改造,各方需要承担的责任都加大了开发商的成本,从而影响其经济性。

(5)安全问题:该系统的并网可能引发其它想不到的操作。如,一条线路的故障可能导致其它线路产生断路。

3.2政策与机制因素

政府的支持是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关键,政府职能部门的态度决定了分布式能源的成败。虽然我国现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政策是相对较好的消息,而且前国务院总理同志先后两次批示过要重视分布式能源技术,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还亲自视察过示范工程。但是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政策,也没有进行推广和试点工作。

3.3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是指分布式能源技术本身的市场结构和其经济特性。前者是指市场参与者的规模和数量大小、竞争的力度、交易及定价机制、进入市场条件等。后者指的是设备和运行成本,以及燃料、产品合同和融资等。现在许多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开发商、运营商是很多新成立的中小企业,在技术、能力和经验方面不及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同时也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旦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大批量上马,电力市场的开放,将导致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燃料的成本将占到70~80%),而电价本身却得不到上扬,有可能还会下降的情况下,更增加了开发商的困难,使得公司亏损,进而停止该项目。

4 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激励措施

首先是要建立透明的、开放的、规范的电力市场,让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有一个公平的平台,只有一个公平、公正的体制才能让更多的开发商和运营商能够放心进入到电力市场。在分布式能源系统还在不断的技术成熟的同时,相关的鼓励政策、设计规范和并网标准等都要不断的完善与更新。再者,对于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审批程序进行优化,对于分布式能源的项目提前规划,改善分布式能源的并网条件等都将让分布式能源技术在我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能源的发展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二氧化碳,纯电动车,政策

中图分类号:TU8;TU7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42-01

一、前言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引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是欧美日这些国家,他们起步比我们要早很多,而且它们各有侧重。比如美国侧重解决石油依赖,保证石油安全,日本是既保证能源安全,又重视提高他们产业的竞争力。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已经成为欧洲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早期主要以生物质燃料、天然气以及氢燃料为主,本世纪初曾经提出到2020年23%的石油替代目标。近期,欧洲则对电动汽车给予高度关注。例如德国2009年下半年电动汽车计划,高度重视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发展,以纯电为重点,分别提出了2012年、2016年、2020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目标。在技术路线的选择方面,欧洲、美国、日本有些类似的经历,在早期这些国家主要是替代燃料为主,譬如说欧洲发展生物质燃料,美国也曾经大力提倡发展生物质燃料替代燃油。但近期都转向电动汽车路线,尤其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把发展电动汽车,短期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已经成为欧洲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早期主要以生物质燃料、天然气以及氢燃料为主,本世纪初曾经提出到2020年23%的石油替代目标。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要与能源结构调整相结合

新能源汽车的节能、二氧化碳减排效果不能仅从新能源汽车本身使用的环节来看,还得看上游能源的结构,也就是说要从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我们也做过测算,分成几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来考虑,相对于传统的汽油车,在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下,纯电动汽车节能是有效果的,要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但在减排方面,二氧化碳排放目前还略高于内燃机汽车。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在积极发展纯电动汽车?原因就是上游的能源结构趋势是可变的,比如我国就在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的比重,核电、风能、太阳能、水电的比重越高,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效果就会越好,即使依靠现在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如果未来采用IGCC、超超临界等发电技术之后,发电效率大概能够提高40%,下游用电来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它的减排效果就能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

总结起来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的火力发电技术还在进步,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也在进一步改善,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次能源向电能转换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会逐步减少,这样,新能源汽车的减排效果会逐渐地体现出来。

针对节能减排效果来说,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着眼于长期应该将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无论是提升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还是大规模普及混合动力汽车与其他类型的节能汽车,所能够带来的耗油和排放减少最终都将遇到瓶颈制约。因此从长远来看,纯电动汽车才是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纯电动汽车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最高,普及起来比混合动力汽车困难得多,短期内尚不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因此,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中,混合动力汽车仍将会是汽车工业走向低碳之路的重要过渡。

四、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取向

我国汽车产业确立了“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方向,重点突破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近期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逐步提高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计划超过100万辆,但是占总体汽车保有量的比重还是小的。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希望超过500万辆。

在发展方式上也存在不小的争论。我们是走自主创新的路线还是走国际合作的路线?是先要市场还是先要技术?如何给小型低速电动车进行定位?在山东一些地方,小型低速电动车已经发展起来,价格不算贵,3到6万元,用的是铅酸蓄电池,市场的接受度很高,买的人较多。但根据发改委的观点,第一,这肯定不算新能源汽车;第二,这用的是低技术,速度也低,达不到现在乘用车的速度。现在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价格太高没有生存能力,即使国家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发放补贴,但是买的人寥寥无几。

在政策支持上,我国主要是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进行补贴,也选了很多试点城市,未来还是延续“三纵”“三横”路线,加大关键技术投入和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要建立基于燃料消耗量的奖惩机制,以前是对单车的,以后要针对生产企业,这对企业应该是个非常强的激励政策。

五、结束语

动汽车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废气排出比燃油汽车减少92%―98%。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通过建立跨部委发展协调机制,避免目前多头管理、整车、电池、能源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同时,明确电动汽车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配套细则,更好地引导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建立和完善电池研发、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系统,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其运营;适当给予电动汽车租赁运营企业电池补贴,加速电动汽车的市场推广;建立报废电池管理系统,由国家提供补助电池回收费用,将整个运行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相信,采取了以上措施并且攻克了技术壁垒,解决了成本的问题,达到环境效益和电能效益的双赢,纯电动车在未来会成为新兴的独秀。

参考文献

[1]赵英.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及问题[J]. 中国科技投资, 2010,(05).

能源的发展史范文第5篇

关键词:能源消耗型城市;经济发展结构;转型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针对能源消耗型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能源消耗型城市的转型及跨越式发展将直接影响到这类城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根据能源消耗型城市经济特点,本文对能源消耗型城市的转型跨越式发展方向、重点以及方式等进行了简要论述。

1 能源消耗型城市的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问题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能源消耗型城市在传统能源开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体系在能源不断消耗下也正向着日渐衰落的趋势发展。而能源消耗型城市传统经济结构使得能源消耗型城市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能源消耗型城市必须加快自身经济结构的转型与跨越式发展。改变传统能源经济结构,以生态经济为中心开展经济结构的改革与转变,进而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稳定目标。

2 能源消耗型城市的转型跨越式发展分析

2.1 深刻认识能源消耗经济现状,为现代能源消耗型城市转型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针对现代能源消耗型城市经济发展趋势,我国能源消耗型城市必须认识到能源消耗型城市经济特点。针对 能源消耗式城市的经济特点进行经济转型,以此为促进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城市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针对能源消耗型城市能源开采日渐枯竭、经济日渐衰落的趋势,能源消耗型城市必须加快经济转型脚步。针对能源消耗型城市特点进行跨越式经济发展,以此为现代能源消耗型城市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能源消耗型城市应对自身特点进行分析、对能源开采趋势进行分析,以能源经济发展趋势为基础科学地制定经济转型策略。以此为基础促进能源消耗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了解能源消耗型城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能源消耗型城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在现代能源小型城市的发展中,能源开采、开发与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使得城市宜居水平受到了影响,进而影响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而招商引资工作直接影响到城市就业、城市经济发展。通过对能源消耗型城市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能源消耗型城市的生态环境普遍不好。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而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破坏造成了城市粉尘、城市旱涝等诸多问题的产生。加上能源开采的日渐枯竭,现代能源消耗型城市必须认识到能源消耗型城市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城市发展理念以及城市发展环境的分析中认识到能源消耗型城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以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促进能源消耗型城市经济结构的改革与转变,进而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

2.3 深入了解能源消耗型城市的地域特点,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目标

在现代能源消耗型城市的建设以及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中可以看出,能源消耗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是现代能源消耗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的关键。现代能源消耗型城市应从自身地域特点与生态环境特点的分析入手,以旅游资源开发为基础调动能源消耗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战略的开展。以煤炭能源消耗型城市为例,经济转型应从自身地域特点入手。针对地域所在地的气候特点、人文景观等开发旅游资源。同时,以旅游资源促进综合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开发城市特有资源、实现能源消耗型城市的转型跨越式发展。以乡村游、植被种植与保护、特色资源开发为切入点,使能源消耗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进行改变,进而实现能源消耗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2.4 加快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能源消耗型城市的转型跨越式发展

能源消耗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工作。受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能源消耗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这样的经济结构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极易受到冲进,进而影响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能源消耗型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与跨越式发展应从基础工作入手。以能源消耗企业的上下游经济为切入点,调动能源消耗型城市的经济活力。为现代能源消耗型城市经济转型与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通过能源消耗经济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使能源消耗型城市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进而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河津市为例,其原有矿产资源为原煤、焦炭、电、铝等能源开采与消耗性加工方式。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河津市目前加快了产品深加工的转型,以焦化企业转型生产化工产品,铝产品也是不再是原来单一的氧化铝和电解铝产品,而转型铝产品深加工等方式,实现了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5 以高新科技企业的引进为基础,促进能源消耗型城市的转型跨越发展

针对能源消耗型城市经济结构特点,现代能源消耗型城市的转型跨越式发展应将高新科技作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主导方向进行引导。结合能源消耗型城市生态环境特点以及自身劣势引入对环境要求较低的经济体系以及经济因素,以此为现代能源消耗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奠定基础。针对高新科技对环境要求较低的特点,能源消耗型城市应从高新科技企业的引进入手。以政策扶持、政策优惠等方式进行招商引资。以此为基础促进能源消耗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转型与跨越式发展。利用高新企业特点促进能源消耗型城市的转型,以高新企业实现能源消耗型城市科技含量的增长,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科技技术的运用。

3 注重城市服务工作水平的提升,促进能源消耗型城市的转型跨越发展

在现代能源消耗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中,城市服务工作水平的提升对城市经济转型有着重要的影响。能源消耗型城市的转型更多的依赖于招商引资以及高新科技企业落户,而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对这类企业的落户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能源消耗型城市应注重自身招商引资以及政府机构服务工作水平的提升。以服务工作为基础促进能源消耗型城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促进能源消耗型城市的转型跨越式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能源消耗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在能源开采不断推进的今天经济发展趋势不容乐观。针对能源开采日渐枯竭的现状,能源消耗型城市应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针对能源消耗型城市的地域特点以及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与高新科技产业,以此为基础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在这一过程中,以城市自身特点为基础、结合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与策略,利用城市优势以及国家政策导向进行能源消耗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为我国社会稳定、和谐社会构建、能源消耗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