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治理理论

城市治理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治理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治理理论

城市治理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制度;管理创新;建议措施

引 言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伴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计划经济下的规划管理模式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对现行的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等进行彻底的结构性调整和创新。

1 城市化进程现状

伴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城市化迅速发展,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物化结果。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确定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指出:“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这些案例和论述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期待。2008年底,我国城镇人口为6.07亿人,城市化水平为45.68%,比解放初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95个百分点。不断崛起的城市群落,日益繁荣的城市经济,加速改善的城市生活变化,中国城市化60年间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向前。

2 新城市时代城市规划制度与管理创新

2.1 在科技创新上突破

科技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引领一切创新活动的龙头。在科技创新上要着力抓好“五个一批”工程:首先,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促进高端技术在能源化工领域的运用。其次,攻克一批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第三,培育一批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共性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第四,应用一批新技术,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第五,推广一批服务农村发展的适用技术,促进新农村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远程教育,通过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

2.2 在产业创新上突破

要紧紧围绕现代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面向未来的战略产业。要围绕“三大目标”,发展“四大经济”,着力打造“五大经济园区”,做强以能源化工为龙头的第二产业。要紧紧抓住畜牧业、林果业、杂豆业、蔬菜业、花卉业等优势产业,做优第一产业。要加速推进金融、物流、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发展,做大第三产业。要围绕能源化工产业,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服务业以及新型能源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要建立产业基地集群,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产业品牌,使经济园区成为全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参与国内外高新技术竞争与合作的前沿阵地。

2.3 在建设规划创新上突破

要围绕建设全国乃至世界精品城市的要求,大气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搞好百万人城市规划,按照跨越式发展,建设能够完全支撑起以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能化产业、高新技术和人才密集的国际知名能源化工基地;以建设沙漠森林公园城市为标志,展现城在林中、湖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诗情画意的时念,建成山川秀美的生态人居城市;建设既体现历史文化内涵,又表现时代气息、现代文明特征的,达到二者高度融合的新型一流、文化文明、绿色宜居城市。推行法定图则制度,对指定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控制和引导规定。

2.4 在城市管理体制创新上突破

在交通管理体制上,将公路、铁路、城市公交、邮政等方面的管理协调职能,纳入一个整体,赋予物流产业方面的宏观管理和协调,以及制定整体运输政策,实行大交通管理。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在制定公共交通产业发展政策时,重点实施中小巴减量淘汰政策,逐步将中小巴迁出中心区,同时提高公交大巴标准,所有新投运力或更新车,必须具备大容量、绿色环保型,建立与现代经济活动相协调、相适应的公交系统。在区划和街道管理体制上,将现行城区发展规模划分为若干管理区,实行管理区首长负责制。进行街道区划调整,建立市、区、街三级管理执法网络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在环卫体制上,以管干分开,环卫作业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为目标,推动市容环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以整治市容市貌为重点,对清除乱贴乱画和捡拾“白色污染”委托保洁公司清理,推进市场化运作;推进“门前五包”(包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责任制,制定《门前五包管理办法》、《建筑物立面保洁管理办法》、《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办法》、《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环卫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在公用事业体制上,成立市公用事业局,统筹供水、供热、供气、排污等项公共服务,制定紧急抢修和重大事故防治处置预案,并提供优质、高效、及时的服务。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天然气入户和集中供热等公用事业项目建设。

在土地制度上,着力调控土地资源,建立起土地收购、整理、储备、拍卖等一整套经营管理制度经营城市土地。对原属村组及企业、单位等拥有城区范围内的土地通过产权置换、项目置换及赎买等政策市政府统一调配使用,对城郊村组土地分别按照中长期发展整体规划要求从严控制,严厉打击借开发之名囤积、炒卖土地行为。对近年来城郊及公路沿线土地进行清理整治。

2.5 在思想观念的创新上突破

思想观念的创新至关重要,只有思想观念的创新,才能摒弃落后的思维方式,形成新思路、找到新方法、建起新机制、树立新形象。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把思想观念的创新渗透于工作、学习、生活和一切社会事务中,使创新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要有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的危机感,大力倡导勇于开拓、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魄力,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始终保持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敢于竞争,勇攀高峰。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还需要培训和确立市民的创新意识,使创新意识成为市民思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倡导创新的精神,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创新行动之中,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创新、参与创新、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创新的浓厚氛围。要把提高全体市民素质工作放在突出而重要的地位,在全体市民中普及创新知识和理念,提高市民的创新能力。要不断将创新实践和成果进行宣传、传播,使建设创新型城市活动变成每一个市民的自觉行动,成为推动城市不断进行新的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要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精品,构建与其他创新互动的创新文化体系。

3 建管并重,推进城市建设有序化

城市管理是维护城市建设成果、促进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的水平,是推进城市建设有序化的有效保证。如今的城市管理,已不仅仅是对城市设施和社会秩序的简单维护,而是提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大渡口在城市管理上狠下工夫,传统工矿贸易区“脏、乱、差”的城市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变。

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各类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理顺管理体系和职权职责,注重源头管理,建立各项长效机制,使城市管理由制约型向服务型、经验型向制度型、突击型向经常型转变。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城市实行“数字化”管理,率先开展控规三维仿真系统应用工作,城市管理精确度更高,效率明显提升。

4 结束语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要通过科学的理论探讨,大胆的实践创新,综合分析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理念,并运用当今世界先进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建设、规划出一个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规划管理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建军.论新城市时代城市规划制度与管理创新[J].规划师.2004(03):77~79.

[2]林常青.城市规划管理自动化系统模块化开发思路初探――以珠海市为例[J].规划师.2000(05):35~37.

城市治理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建档案管理涉及土地、房产、交通、人防、园林、环保、水利、气象、地质、地震等各专业档案的形成、管理、归属流向和开发利用,国家有关部门应考虑结合政府部门职能转换、机构精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积极探索城建档案管理方面的完善法治、创新机制和理顺体制的新路。

一、现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体制的特征

1、机会和优势

(1)城建档案的力量源泉来自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更好的开展城建档案工作提供各种力量保障;

(2)城市化建设的日新月异为城建档案馆的建设、扩展、改建提供物质保证;

(3)城建档案馆的效益型道路由市场经济体制来确立,为城建档案工作提供效益平台;

(4)信息化的快速更新为城建档案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5)城建档案馆通过图、情、档一体化的发展,在担负城建信息中心任务上有了新的经验借鉴和理论基础;

(6)城建档案体系的逐渐完善,其档案工作经验的积累,能进一步发展城建档案馆,起到互利作用。

2、威胁和问题

(1)档案意识薄弱影响城建档案工作者积极性;

(2)城建档案馆由于很少普及群众公共意识,使其自身社会形象淡薄;

(3)档案管理资金渠道狭窄及档案保证金的取消,使城建档案经费来源减少,加大了档案馆接档困难;

(4)城建档案法律规范还未完善,又为城建档案馆增加了依法治档的难度;

(5)档案馆藏结构不齐全、不合理、少特色和馆藏质量的弊端直接影响到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6)档案管理队伍素质不高使城建档案管理的发展缺乏应有活力。

二、改进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1、观念先行,增强城建档案管理人员“三种意识”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更要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增强公共意识、服务意识和现代化意识。这三种意识相互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共意识涉及城建档案馆的服务范围,新时期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应突破只为城建部门、档案形成单位服务的局限,转向为社会公众服务;服务意识关系到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要求城建档案管理人员要把自己看成是服务者而非公务人员,真心诚意地为城市建设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而现代化意识则关乎城建档案管理人员为公众服务的手段和效率问题,只有借助现代化手段,才能不断满足公众利用档案信息的求快、求准、求新心理。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应牢记自己的宗旨,不断增强公共服务意识,使城建档案工作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平台。

2、夯实基础,抓好馆藏资源建设

城建档案馆是以城市为单位,按照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建立起来的,集中统一管理本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载体的历史记录,是城市建设专业档案馆,不同于主要按全宗接收同级党政机关单位档案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综合档案馆。其馆藏建设的关键点为树立国家档案资源观念,明确馆藏范围、抓住馆藏重点、突出馆藏特色。具体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城市勘测、规划资料,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普查及详查成果,各种测量及地下管线图,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规划材料等;城市基础设施建筑工程资料,包括道路、桥涵、供(排)水、燃气、供热、照明、城市园林绿化、风景名胜等;城市交通、电力、邮电,包括铁路站点、厂房,民用机场建设材料,公共交通设施工程及线网布置,电源、电网建设,邮政、通讯网络及网点建设等;城市民用、工业建筑工程,包括居住工程及行政办公、旅游、文娱、教育、商业服务、大中型工厂、粮食副食加工工业建筑等各种社会单位的建设、位置材料;城市建设系统科研、设计材料。在明确了自己的接收范围后,城建档案馆还应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馆藏重点,这一重点一般包括:重点工程档案、地下工程档案、声像档案、环保档案、村镇建设档案、历史档案等。

3、确保安全,实施全面系统的防护策略

档案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导致整个安全体系的崩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此,城建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必须从整体出发,着重于体系建设,通过对所有相关因素的分析梳理,建立起系统、高效的档案安全防护体系。其一,在防护对象上,既要着力保护档案实体的安全,又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和档案文件生存环境的安全;既要维护传统载体档案的安全,又要维护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其二,在防护主体上,要全面发动,全员防御。无论档案文件的形成者、管理者还是利用者,都必须提升安全意识,赋予安全责任,明确保密义务,所有相关主体通过“各司其责、各守其则”的联防互守来确保档案文件的安全。其三,在防护环节上,要对档案文件的生命全程实现“不间断”防护。通过各种措施来严密监控档案文件形成、存储、处理、传输与利用过程,实现自文件至档案的一体化防护。其四,在防护手段上,要综合运用技术、管理和法规等手段,建立起综合性的安全防护体系。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的应用只是档案安全防护的手段之一,而安全风险的评估、安全策略的确立、安全措施的组织实施、安全标准及安全制度的制订等,同样是档案安全防护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网络安全案件通过加强管理即可避免。因此,档案信息安全必须技术、管理和法规并重,从系统设计、人员管理、制度规范、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护。其五,在防护策略上,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一手抓防范,一手抓治理,在积极实施主动性防御的基础上,对由于历史原因或不可抗力而造成的受损档案、濒危档案开展抢救性的保护与修复。

总之:我国城建档案工作源自建设事业发展,服务于建设事业发展,离不开建设事业管理体制;建设事业得益于城建档案工作发展,交融于城建档案工作发展,同样离不开城建档案工作发展;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城建档案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城建档案工作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城建档案工作机构,稳定城建档案工作队伍,充实城建档案工作专业技术力量,努力提高城建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水平,积极为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对我国建设事业的极大贡献,也是对我国档案事业的极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丁华东,窦晓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实践成就[J]. 档案学通讯. 2003(01)

[2] 孟晓华.档案管理体制研究[J]. 档案学通讯. 2003(01)

[3] 高永青.中国档案管理体制批判及重构[J]. 档案管理. 2005(06)

城市治理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质量工程学 课程设计 实践案例

质量工程学是面向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波动对产品质量性能的影响,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具――控制图和质量稳健设计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1],[2]。课程设计是与理论教学配套的实践环节之一。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实操性锻炼,采用制造企业或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数据,要求学生完成某方面的实际设计内容,包括统计过程控制、试验设计等内容。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锻炼,学生加深对本课程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同时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为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其基本原理并得到很好的实际应用,下面分别从课程设计理论和实践案例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1.课程设计理论

在完成《质量工程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选定生产或服务过程进行一次实操性锻炼。设计采用选择的项目所采集的数据,要求学生完成三大方面的实际设计内容:(1)对项目某一质量特性选择合适的控制图,并利用Minitab软件生成控制分析用图;(2)并用一定的方法分析过程、改进过程;(3)对改进后的过程采集新数据,更新控制图直至过程为受控状态,绘制控制用控制图。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锻炼,让学生加深对本课程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同时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质量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较好地掌握质量工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能灵活应用本课程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课程设计,实现如下目标:(1)了解和掌握SPC理论和方法,理解对一个给定的过程消除异常因素的方法;(2)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团队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质量工程理论知识和方法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有更深入的感性认识。

课程设计过程按分组的方式进行,由指导教师向学生发放有关的课程设计背景资料,并向学生讲述课程设计的方法、步骤和要求,设计过程采取课堂集中辅导,分散设计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按四个人为一组,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协作、充分讨论、相互启发的基础上形成设计方案,课程设计结束要求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书,必要时可要求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课程设计方案演示和答辩,评出若干优秀设计成果。

2.课程设计实践案例

下面给出实际中的具体案例,说明如何选取合适的控制图对网速进行监控,并实施改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以其资源能够共享、信息交流迅速与便捷工作与生活方式的优点,快速地进入日常生活中。但随着联入互联网的组织与个人的不断增多,网速成为大众生活中被关注的话题。以郑州航院东校区区域内联通网速为质量特性值进行监控,该质量特性值的数据能够通过软件方便地得到,且影响网速的原因有很多,诸如:双绞线的传输速率高低,电脑的硬件性能等,也可以通过适当改进提高网速,如更换质量更好的双绞线等。因此,该项目具有可控性、可操作性和可改性。网络这一质量特性值为计量型数据,可以应用均值―极差控制图对过程加以控制,查找原因与改进过程,并制成控制用控制图,用来监控网速的稳定性。

以网络瞬时速度为质量特性,由于事先不能确定网速的具体范围,因此不再设置规格限。具体过程如下:(1)准备器材:一台PC机,一个秒表计时器,笔记本与签字笔;(2)从小组成员中选定两位成员分工进行数据采集与记录,具体方法如下:①一名小组成员负责记录,另一名小组成员负责读取数据与计时;②每隔30秒时间,进行一次集中抽样,连续读取5个数值;③如此进行30次,记录下相应数据;(3)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至Minitab软件中,数据情况如下表:

由于小组选择对网速这一计量值数据进行测定,根据输入的数据及数据分组情况对该质量特性值作均值―极差(Xbar-R)控制图,如图1所示:

结果分析:由图可知该过程的极差控制图的中心线为829,控制上下限分别为1753,0。在图中可清晰地看到第17个点超出控制上限,对其当时所处的状态进行分析可知:该点出现的原因是同寝室的使用联通网络的电脑有两台断开了网络。将该异常点剔除掉,重新生成控制图,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第10个点超出控制上限,控制图报警。分析过程发现异常原因是电脑几款运行软件运行不稳定。将该异常点剔除掉,重新生成控制图,如图3:

由图3可知该过程处于统计过程控制状态。

根据对前面异常原因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如下:(1)要确保过程处于稳态情况下,将已断开网络两台电脑重新接入网络;(2)保持本台电脑运行软件的稳定运行。图3确定的控制图延长之后可以用作监控改进后的生产过程的控制用控制图。

3.课程设计方案的选取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首先要选取合适的质量特性值作为监控对象。一般针对计量性数据可以选择计量性控制图。当样本容量小于10时,可以选择均值―极差控制图;当n样本容量比较大时,选择均值―标准差控制图;当样本容量为单值时,可以选择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如果监控的对象为计数型数据,比如产品的不合格品率或缺陷数,则可以选择计数性控制图。当质量特性值服从二项分布时,可以选择不合格品率控制图或不合格品数控制图;当质量特性值服从泊松分布时,可以选择缺陷数控制图或单位缺陷数控制图。例如要对学生投篮的准确率进行监控,可以选择使用不合格品率控制图或不合格品数控制图。如果对电脑的开机速度进行监控,则可以选择均值―极差控制图或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本文从课程设计理论、实践案例及课程设计方案的选取三方面阐述如何提高质量工程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增强学习技能。

参考文献:

城市治理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内涝治理;排水系统;管网;绿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随着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新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农业人口不断的向城市转移,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在突降暴雨时,由于排水管网系统的不完善、直径小、管道堵塞等原因,城市内涝已成为许多新老城市的通病。例如2012年北京的“7.21”特大暴雨事件,城市内涝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内涝形成的原因,提出在城市建设中治理内涝的相关措施。

2.城市内涝形成的原因

2.1城市内涝形成的历史原因

城市内涝形成的历史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城市快速化的进程造成的,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城乡结构出现了量化的转移,在扩大了城市格局的时候,忽视了城市基础建设的固态管理,在一般性雨季,就容易出现城市内涝情况,更不用说在雨季甚至是汛期了。

2.2城市内涝形成的规划原因

城市规划的不合理,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成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的注重速度建设,忽视了基础市政配套工程的建设,尤其是对排污管网建设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部分新建城区只能靠民用排污渠甚至是明渠进行雨水排放,这样势必导致城市在雨季造成严重的内涝。城市排污管网系统,一般情况下都是将生活用水和其它来水分网排污的,但是有的地区把两个体系融为一体进行管理,造成了生活用水管网长时间、大量的有其它生产、工业垃圾充斥其中,而一旦到了主汛期,瞬间来水增大的话,容易出现管网阻塞,让原本顺畅的排污管网崩溃,根本满足不了正常的雨水排污需求。

2.3城市内涝形成的管理原因

管理不善,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因素。一般情况下,排污管网必须定期进行疏通,这样既有利于正常的排污,也有利于对一些老旧管网的更新和改造,使其最大化的在汛期来临的时候发挥作用。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管网的使用部门,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忽视了对这方面的管控,间接的造成了不必要的城市内涝情况出现。

另外,城市的排污管网是属于基础市政工程,任何人和任何单位在管网敷设面进行施工的时候必须报请相关的市政单位备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个环节几乎不存在,电信、供暖、餐饮甚至是一些个人肆意在排污管网敷设面违规进行取土、架空等操作,这样给排污管网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来水激增,轻则出现测漏、塌陷等事故,重则出现局部性塌方和地陷等严重影响人们群众生产、生活的情况,而这一阶段的排污管网中断,更将城市内涝情况变得更复杂、更难以处理。

3.城市内涝的影响

城市一旦发生内涝,无论是给市政基础设施还是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造成的损失也是严重的。首先,城市内涝将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日常正常出行,一旦出现内涝,原有的桥梁涵洞基本上就完全不能通行了,因此,常规的公共交通出行工具严重受阻,而个人交通工具里,基本上小型机动车也没办法通行,能使用的交通工具也只有自行车,更多的路段只能靠步行,所以,一旦出现城市内涝,城市的交通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另外,城市内涝一旦形成,给城区低洼地区的居民群众带来的严重的生命财产威胁,处于低洼地区的居民建筑,多以老旧建筑为主,一旦内涝严重,势必有大量来水冲击这些地区,而这些老旧建筑在积水的浸泡下,极易出现坍塌等状况,进而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另外,城市内涝由于是突然来水增大,对一些例如火车站、地铁站、等基础公共设施带来的影响也是较大的,处理不当的话,容易造成群体伤害。

4.城市内涝的治理措施

4.1对于历史遗留的问题进行整改

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首先要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对于市政排污管网而言,很多老旧城区在规划初期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即便是考虑到这个因素了,也因为对城市快速化建设的估计不足,对排污管网的规划远达不到正常的需求。所以,必须把这些设计老旧的市政排污管网进行重新梳理,该整改的整改,该重新敷设的重新敷设。

另外,要加大对城市低洼地区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大改造资金投入力度,从地上到地下,两个层面同时下手,这样也能改变一旦出现城市内涝后给这些地区带来的积水压力。

4.2 对于新建城市管网进行合理规划

对于新建城区的管网建设工作,要合理的布局、统筹化施工,无论是城区内规划的是住宅建筑还是工业用建筑,必须把排污管网等基础性市政工程的建设放在首位,任何情况下不得忽视市政基础建设的施工。对于擅自变更或者改变城市排污管网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其相关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另外,在新建城市管网中,要引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力争把管网中的污水做到“污”、“水”分离排放,这样既能环节正常的排污管网的排水压力,也便于市政管理部门对管网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同时,也能对来水进行科学化处理,力争能达到第二水源的作用,经过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标准的可以投入饮用水渠道,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的可以投入工业用水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地的用水压力,使其“变废为宝”。

4.3 增加城市绿化以增加城市对雨水的自我吸收能力

在建筑工程设计初期或市政工程建设期间,要强制性的要求有一定的绿化工程作为主要配套工程参与整个施工,因为这些绿植,在雨季的一般雨量情况下,基本上可以达到自我吸收能力最大化,即便是瞬间大量来水的时候,也能对雨水的冲击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从而减缓城市内涝的严重程度。对于这种绿化工程,不要仅以突出美观度的角度来考虑,首选的要素就是植被的吸水效果,一旦选择不当,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往往是出现事倍功半的局面。

4.4 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

政府职能部门,尤其是市政工程监管部门,要下大力度加强对整个排水系统的日常定期维护工作,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段,要加大巡检密度。要树立“居安思危”的责任意识,确保整个城市排水系统“平日正常运转,雨季无险情、汛期无内涝”。另外,也要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应急预案,一旦瞬间来水增大,出现了城市内涝情况,必须按照处置预案上的相关措施及时处理,力争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雨季特别是汛期的防汛知识宣传工作,敦促一些人员密集区、地址低洼地区在雨季来临之前增加一些防汛、防涝的沙袋、沙包等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5.结束语

城市内涝问题,是一个关乎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问题,其中近几年以来,随着城市扩张的不断加速导致的基础市政工程缺失占据了主要的原因,这就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市政基础工程,尤其是排污管网工程的改造力度,进而让城市建设更加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段丽瑶、解以扬、陈靖、赵玉洁、任雨. 基于城市内涝仿真模型的天津风暴潮灾害评估[J],《应用气象学报》2014年 第3期:354-359;

[2]. 刘剑. 城市强排系统应对城市内涝的改进设计[J],《山西建筑》2014年 第14期:157-158;

城市治理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是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效益的主体和经营管理的重点。进入21 世纪, 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招标投标法律法规, 逐步规范了我国建筑承包市场, 水利水电施工项目承包竞争更加激烈, 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施工企业的竞争演变为施工成本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 加强项目施工成本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成本是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确保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抓工程质量的同时, 必须严抓施工成本管理, 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施工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阶段

施工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合同工程质量、合同工期的前提下,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 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活动, 主要通过技术( 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 、经济( 如核算) 和管理( 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活动达到预定的目标, 实现盈利的目的。

施工成本管理在时间上覆盖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 要求采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手段, 将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每一项活动的成本置于实施控制之中 。

1.1 投标阶段的施工成本管理。

依据工程量清单的相关规定, 企业根据施工现场情况,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按照企业的施工技术、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率水平, 确定人工、机械效率、材料消耗量和管理费用水平, 根据市场竞争形势, 确定合理的利润水平, 确定投标报价。

1.2 施工准备阶段的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中标后, 项目经理部根据项目预算成本编制出项目责任预算, 也就是项目成本控制。一是根据图纸和技术资料对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程序、工艺组织形式、机械设备的选型、人力资源调配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二是在对当地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工程机械定额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详细确定劳动力、机械运行及材料供应定额, 三是按照专业工种、劳务队和作业班组的分工, 确定专业工种、劳务队和作业班组控制成本, 为以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

1.3 施工阶段的项目成本管理。

施工阶段成本管理内容包括材料费控制、人工费控制、施工机械费控制、非生产费用控制。

1.4 项目结算阶段的项目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按照图纸要求竣工并经业主验收后, 进入项目结算阶段, 直到该工程项目的所有款项收回结束。在结算之前, 项目财务人员要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检验后的项目直接成本并与项目预算成本对比, 以发现是否存在中标价( 预算) 外需要业主签认的费用, 如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场地狭窄而发生的材料倒运费、设计变更等导致的费用增加等。

2 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施工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成本。笔者认为,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 应通过采用以下措施来达到控制项目施工成本的目的。

2.1 建立健全施工成本控制体系

为确保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 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施工成本控制体系, 包括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 设计成本管理流程和运行程序, 明确各级各岗的成本职责和考核办法, 使全体员工明白自己的成本目标和责任, 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

2.2 推行成本核算

从人、财、物的配置入手, 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条件, 结合行业统一定额, 制定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成本核算定额, 逐级进行部分成本核算和全部成本核算管理; 建立、健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 加强对成本核算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水平, 使其自觉维护企业利益。

2.3 实施工程项目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

实施内部经营承包制, 就是在施工企业内部职工或项目部中以承包合同的形式, 确定中标工程的施工经营管理者的责权利关系, 促使经营管理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内部承包的基本原则是: “包死基数, 确保上缴, 超收多留, 欠收自补”, 工资与效益完全挂钩。这样, 可以使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 而且可操作性强, 易于管理。采取承包制, 在具体操作上必须切实抓好合同内容确定、承包基数测定、承包经营者选聘等环节的工作; 承包基数的测定比较复杂, 应以定额、中标单价为基础进行测算, 这是通过承包制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

2.4 严格过程控制

从人、财、物的有效组合和使用全过程中下功夫, 严格过程控制, 加强成本管理。比如, 对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人员、机械设备的配备, 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 机构要精简直接, 人员要精干高效, 设备要充分有效利用; 对材料消耗、配件的更换及施工工序控制, 都要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这样, 既可以避免或减少不可预见因素对施工的干扰,也能使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在影响工程成本构成因素中的比例降低, 从而有效控制成本, 提高效益。过程控制要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 这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组织水平有很大关系。

2.5 推广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 降低成本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 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是减少施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 要加强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试验、质检、机械制造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的力量, 实施技术攻关, 大胆尝试,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 并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小创造、小发明纳入本单位的奖励序列, 鼓励技术改造和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同时, 要学习同行业施工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践应用经验。通过技术创新和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2.6 优化施工方案, 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要高度重视施工方案的优化, 挖掘内部潜力、开源节流、降低物耗, 减少非生产性开支; 合理配置项目机械设备, 增强机构设备的有效运营, 实现投入产出的最佳结合。

2.7 重视工程索赔

要搞好项目的成本控制, 除采取现代化管理方法外, 工程索赔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索赔时, 要针对合同里明确规定的索赔条款, 成立由熟悉合同、懂经营管理的人员组成的索赔小组进行处理。在施工过程中, 注重原始记录和监理签证手续的完善, 详细收集整理与索赔项目有关的各种资料, 编制完成并按规定时限报送正式索赔文件; 理出索赔的重点, 加大索赔的力度, 转变思路, 讲究策略, 做好沟通和谈判工作。

3 结束语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不是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但在水利水电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显得愈来愈重要, 对于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来说, 这是必须将其摆在重要位置的大问题。施工企业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 降低施工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