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4—0054—01
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由于没有深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经验的指导,为课改而课改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新课改下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自主变成自流。不少教师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课堂生成,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畏首畏脚和被弱化的现象,重视学生的“主体”,忽视教师的“主导”。化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己提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也由学生自己挑,这是一种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2.教学时“表面热闹”。 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学必须最大程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的机会。在有的教师的课堂中,学生忙这忙那,教室里乱哄哄,活动目的性差,活动后无体验和反思,应该说这是一种无效的、无价值的活动。热闹的“多言堂”,频繁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教学活动,使得不少课堂“形”聚“神”却散。
3.探究学习时泛化探究。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性学习。不少课堂生活化情境泛滥,化学实验操作活动充斥着整个课堂。诚然,适度的化学实验操作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设置适当的生活化情景,赋予知识鲜活的背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过度地依赖实验操作会造成学生缺乏思考,阻碍课堂化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解决策略
1.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对于化学这样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自然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创设一些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新课标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一堂课既要落实知识点,又要讲究教学方式,引导探究,还要注重情感体验,单方面地突出一头都是不完善的,将会造成学生知识获得与能力形成上的偏差,是低效的。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堂 教师话语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一、引言
教师话语(teacher talk,即TT)也为称为教师式语言,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内对学习者所说的话语。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语言输入和教学媒介,教师话语对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研究二语课堂教学的一个理想途径。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话语一直是国外语言学家多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Dulay曾指出:“Teaching a second language means creating for students a part or all their new language environment. The entire responsibility for creating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falls on the teacher who is teaching a language that is not used in the community.”可见教师话语对课堂内学习者成功的产出起着很大的作用。Steven Walsh在1999年举办的第33届国际英语教师协会年会上,作了题为“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Teacher talk and learner output”的发言。他认为外语课堂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的最大不同在于:语言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教学的媒介。Nunan指出教师话语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条件。Johnson指出教师主要通过他们使用语言的方式来控制课堂上发生的一切。Hakansson则指出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我国是一个单一的语言社会,大学英语课堂是大部分学生使用英语的唯一场所。作为向学生传达信息与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师话语显得尤其重要。研究教师话语能够为研究课堂教学提供平台,从而帮助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问题
1.课堂教师话语过多。
国内的英语教学多年来一直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话语在课堂教学中占有绝对的优势。王银泉发现,在中国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往往占用了70%甚至是90%的课堂时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使得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赵晓红在对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表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主要还是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基础上展开。在教师话语较多的课堂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课堂很枯燥。
2.教师的课堂提问形式单一。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基本而重要的环节,是一种典型的教师话语,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迫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强化”,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胡青球等在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四位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所作的调查表明,展示性问题占提问总量的68%。很多教师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回答,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但当学生不会回答问题时,教师为了不打破教学计划,往往急于替学生给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失去了自己表达的机会,认为教师最终会提供正确答案,从而认为自己进一步的思考已没有必要,最终会对教师的提问失去兴趣。
3.教师自身口语能力有限。
我国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没有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生活过,缺少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交流的机会,因此说出来的英语难免会不地道。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以使用汉语为主,也有些教师使用汉语式的英语。这些都对学生习得英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三、解决策略
1.减少教师话语量,转变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角色。
我国教育学家曾多次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思想。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二语习得课堂上,学习者所获得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较少,不利于语言习得。英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先驱Corder指出:“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教师话语除了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外,还应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应用学的语言知识参与交际,让学生会使用他们正在学的语言。一个好的教师会尽量延长学生话语时间,而尽可能缩短教师话语时间。
2.提高提问技巧,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语言是一个过程,问―答是一种积极的交流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熟练掌握提问技巧,从而充分发挥教师话语的作用。Brock建议应该培养教师增加参考性问题的数量,这可促使学生提供句子更长、句法更复杂的答案,从而促进语言习得。Steven Walsh建议:教师应认识教师话语对课堂交际的重要性,封闭式的问答应尽量少用。教师提问后要增加“等待时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不应代替其表达思想,而应改变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将交流进行下去。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应给学生提供积极反馈,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3.根据“输入”理论调整话语,提高教师自身口语水平。
Krashen的“输入”理论认为:人们只有获得可理解的输入信息,才能习得外语。可理解的输入信息,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现在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大量接触“i+1”,学习者便会在理解信息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习得新的语言知识。根据这个理论,教师话语应该略高于学生的现有语言水平,使学生尽可能获得可理解的教师话语的输入。在二语习得课堂上,学习者输入的主要来源是教师话语,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另外,还要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师话语。
四、结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是当前各高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目标: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这一目标来看,教师话语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输入更是重要。教师话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话语输入,充分发挥教师话语在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的作用,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水平,增强学生走向社会后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Brock C.The effect of referential question on ESL classroom discourse[J].TESOL Quarterly,1986:20.
[2]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112.
[3]Dulay,H.et al.Language Two[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1-10.
[4]Krashen,S.D.P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82:9-32.
[5]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Inc,1991:189.
[6]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6):22-27.
[7]王银泉.第33届国际英语教师协会(IATEFL)年会侧记[J].外语界,1999,(2):54-55.
[8]王银泉.教学方法和非语言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48-4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
由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上还存在一些单一、文化程度不显著、互动作用失衡等问题,这就要求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及时的改革,从而增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解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具体内容包括了:建设现代动态教学观念、增加教师职业敏感度、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层次性、增加课堂师生互动的时间、不断加强师生日常的交涉频率,从而使师生之间可以有跟多的了解,发掘其共同的兴趣,以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分析
1.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形式单调、学生之间的互动较频繁而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革新,有许多不同的教学方式出现,而每个教学方式的出现都不是单纯的出现,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些时代特征和教育背景。一部教育文献中曾指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它体现了老师、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双向性和互动性,把老师、学生之间以互动的形式进行沟通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发现,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较为频繁,而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较少,老师与学生个体的交流较少而对学生以分组的群体交流较多,例如,在课堂课后问题上,老师经常对让学生分组来讨论,这时会出现一些学生不主动参与讨论,而有些是两个人进行讨论,最后老师会让一个组出一个学生作为代表来回答问题。这就明显的表明了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均衡,这就不符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2小学语文课题教学内容较偏、情谊互动少,认知互动多,缺少行动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人际关系是课堂互动的一种形式。在现代化教学模式中采取的是多样化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这就需要有足够深的情谊互动和师生之间的认知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行为动作上的互动,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就缺少了情谊互动和师生之间的认知度,更没有行动上的互动。例如,老师在讲《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对其内容只是简单的说了一遍,对其生字、词也没有进行板书解释,也没有跟学生一起读课文或领读,这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老师授课内容较偏,没有任何的情谊互动与行动上的互动,学生就会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质疑,而没有得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所以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互动是跟关键的。
1.3小学语文教学互动深度不够、多为浅层次的互动
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互动只是表层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深入的互动,这样使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无法给形成浓烈的学习环境,使师生之间缺少思维碰撞的时刻。例如,老师在讲课时,会时不时的根据课本知识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只是问学生是不是或对不对,没有让学生具体深入的回答,这就使师生之间没有存在深入的互动,只是表层的互动。这对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带来了不良影响。
1.4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作用失衡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辅助地位,这就形成了老师的一种强势作用,使学生不能大胆的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让学生在思想上就形成了一种弱势的情况,这就形成了一种课堂互动失衡。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解决互动问题的策略
2.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形成现代化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要形成师生关系的紧密联系,努力提高师生课堂互动的深度与频率,把日常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带到小学课堂中,把学生当做中心来进行互动。例如,给学生起一个英文名字,使学生在另一个名字中感受自己的不同,把这些昵称亲密化,给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一个交流互动的桥梁,使师生双方能产生一些心灵上的互动。
2.2在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建立有序变通、形成动态生成性的教学过程
随着小学课堂的互动的不断变化,其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课堂内容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不是一定的死模式,教师可以灵活的掌握教学方式,对提出的问题要多元化,具有启发性,对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讨论,以此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在讲《坐井观天》时,老师对要做出一个井状的模型,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然后在让学生说出在井模型里面看到的与在外面看到的有什么区别。这样就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能体现动态教学模式。
2.3建立生活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促进师生课堂互动交流
随着小学语文课堂知识的丰富多彩,在课堂中形成的话题越来越多,这就给师生之间的互动带来了方便,让学生的思路可以更顺畅的打开,以便在互动时激起学习的氛围。老师在授课时要多把生活中的知识带给学生分享,例如,社会中一些关于小学生的新闻,对一些相关资料进行及时的收集整理,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某一方面进行关注,让其自己进行信息的收集,使学生自己成为课堂信息的传播者。这样可以增加课堂互动交流的话题,增进师生之间课堂互动的热情。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复杂化的的过程,需要在课堂中需要与学生进行频繁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分析问题上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个性;积极参与; 共同发展; EEPO有效教学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MS-EEPO education uni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s and solving strategy exploration
Liu Xin
【Abstract】EEPO effective education reform, the student’s main body status was mentioned hitherto unknown height.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no longer regarded as a purely static process of giving and receiving, but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tween students and students interact, mutual influence, mutual cooperation learning dynamic interaction. Unit combination for learning is the current classroom instruction reform is an important issue, but als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 of a specific embodiment, about teacher s teaching ability and teaching level, for students of personality, students’ cre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d the curren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EEPO effective unit combination for learning problems, and th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 a few active exploration.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existing problem; strategy; cooperative learning; students; active participation; joint development; EEPO effective teaching
在EEPO有效教育教学改革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合作学习的动态互动过程。单元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一种具体体现,关乎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关乎学生个性,学生创造精神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但单元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说它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有理论层面的,也有实践层面的。对于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当前农村EEPO有效教育教学改革中学生单元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1 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3)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4)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5)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
(6)流于形式,忽视实质。 老师对单元组合作学习的实质理解不够,对合作学习的目的、动机、运用范围和过程没有认真的分析,认为一堂课中没有合作学习就不能体现EEPO有效教育课改的精神,因此,随意的分小组,讨论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的学习有合作学习之名,却无合作学习之实,理解只是流于形式罢了。
(7)互动过多,缺乏目的。个别教师认为,为了体现EEPO有效教育课改的理念,误认为一堂课中合作学习越多越好,片面的夸大了合作学习的作用,殊不知,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方式。它缺乏了目的性,也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
(8)目标不明,缺乏引导。合作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有序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满活力。但在目前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多的突出学生“自主”,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结果缺乏方向性适得其反。
2 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有些教师至今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数学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教师只有认真学习EEPO有效教育教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而且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提供了帮助。在前不久我上的一节公开课上,内容是中心对称图形,我组织了一个小组活动让他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角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的力量设计一副他们喜爱图案,并给这副图案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在进行作品交流时我看到了一副意义非常的图案,我叫了他们组的发言人说说设计意图,当他们的发言人站起来时,让我吃惊的是发言人是个平时不爱数学的学生,可是很爱绘画。他胸有成竹,颇具教育意义发言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也得到了在座老师的掌声,我同时也没忘给了他激励,看到他脸上得意的笑容我就知到他将会喜欢上数学,并学得很好。当这一章书学完了,进行了测验,他的成绩排到了全班的中上水平,他对数学也开始产生了兴趣。我想他的数学成绩会越来越好。“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我想这一切都得益于EEPO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小组活动。它让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它让有特长的学生,学得快的学生得到了表现的机会,并在老师与同学的激励下产生了能动的作用,找到了学好数学的方法。
(3)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差生的学习情绪,差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积极进入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这时我会在课堂上组织2~3次的小组活动,让他们说一说,动一下,交流一下想法,不再让他们感觉数学课只是听老师说,然后就做练习这种枯燥单一的摸式,有时我会操纵小组让小组代表上讲台说说他门组的想法与做法,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学起来更有效。有时我会让他们把他门的困惑说出来,让他去主动发现问题,让师生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师生的思想得到交流,让数学课不在枯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4)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作学习的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5)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学会搜集资料;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讨论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 共同发展;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
(6)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成功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借助对问题的探究,互相追诘,智慧在撞击中产生睿智的火花。这种活动在教师居高临下“满堂灌”的课堂是难以出现的,只有在民主、平等、友爱的和谐氛围中才能孵化繁衍出来。因此,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如何,是单元组合作学习成效的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例如在学习“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一节内容时,笔者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原来已经学过了幂的运算法则(在正整数指数范围内),现在指数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体整数,那么,原来所学的幂的运算法则现在是否还成立呢?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争论、辨析,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知识上相互补充,思维方法上相互启发,情绪上相互感染,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种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学生会不断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效果就会较好。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交往,建立起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气氛。在教学互动中,尤其应十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切不可随意挫伤,既要对自满者有所抑制,又要对自卑者有所激励;尤其应善于调控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教师有了亲善、热情、平和、幽默的态度和情绪,才会引起学生满意、愉快、喜悦、崇敬的态度和情绪;尤其应谨记韩愈在《师说》中关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哲理,虚心向学生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水平、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得到升华。所有这些,都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
(7)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合作空间。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蹴即就的验证。当教师把“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抛掷给学生,就如把学生投置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但在茫然四顾之际又必须加强联系找到救生之路。此即为学生扩大了合作学习的空间和互动需求。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板卡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样处理教材,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使学生体验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这就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8)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合作途径。学生合作学习受性别、性格、空间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性别相同,空间位置较近的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互动,互补型性格的学生之间也较易发生互动。适当遵循互动规律,有利于建立积极适宜的互动学习。低年级学生由于组织能力、自控能力较低,宜于多设计同桌间、前后桌之间的两人或四人合作学习活动。如:设计协作操作学具活动,产生行为调整;设计角色游戏,一方当小老师出题、提意见,一方做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安排互说思考过程,理解不同思维方式;让同桌两人一起发言;做完练习允许互相看看,互相对照。这些做法有利于学生个体间发生互动,了解他人学习方式,模仿他人行为,增进彼此感情,提供互相借鉴的机会。高年级学生适宜多设计四人—八人组学习活动,增大互动的人际空间。在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时,要兼顾到组与组之间的影响,教师对小组的影响,小组对成员个人影响,以此开发多种互动渠道。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物理 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尽管已经有了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但教科书只能单向传递信息,不具有交互性,无法根据学生的现场反应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只有把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把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达到新的课程目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一、树立“整体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和谐
把教学设计看做整体,意味着教学过程的设计将“围绕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的系统。只有从整体的角度,深入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及其关系,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二、树立“问题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
物理教学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问题是物理教学的中心。问题解决是认知的核心――物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认知领域,问题解决中蕴涵丰富的知识,因此教师的问题意识是影响教学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实现课堂教学设计深层追问转型与突破的契机。
三、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1.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即学习需要分析,这是教学设计模式中首先要进行的内容,它是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态(教学问题的起始状态)水平与期望达到的学习状态(教学问题的终态)水平之间的差距分析。期望达到的学习状态主要是由教学大纲和学习内容所决定的。教师通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大纲进行分析,以明确某一知识点的学习任务,即学生学什么。
2.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材内容的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就是要明确教师教什么、所教内容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这部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知识教学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以及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如实验条件、课件、习题)等进行分析。
3.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特征分析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新内容之前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这些经验和经历将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甚至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学习迁移现象。学生特征分析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现有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在教学设计中要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不仅要了解学生具有哪些影响学生学习的一般因素,具有哪些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初始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分析学生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将会怎样地去认识新的知识和对新内容的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些学生能适应,哪些学生不能适应,学生“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等。
4.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要解决教什么(或学什么)、达到什么水平的问题,它是在学习任务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基础上,分析教材内容中的学习结构与学生原有的学习结构之间的差距,提出教学过程中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它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也为教学的组织、教学的评价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来制定,突出综合性。
5.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体现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即同一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依照新课程理念、依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
6.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要解决怎么教、如何学的问题。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组成部分,并明确各组成部分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安排恰当的顺序进行组织。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至少应包括导入、新课和结尾三个环节。一般情况下教学策略的设计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7.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现代教学辅助媒体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活力。教学媒体可分为五类
(1)非视觉投影媒体:包括印刷材料、黑板、挂图、模型、实物、实验器材
(2)投影视觉媒体:幻灯机、投影器等;
(3)听觉媒体:录音机、收音机等;
(4)视听媒体:电影放映机、电视机、录像机等;
(5)综合媒体操作:计算机教学系统及相应的教学软件等。
教学媒体的选择,需依据学校现有的设施条件,将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机结合来设计,所选的媒体要能有效实现相应的教学事件和教学目标。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模型、投影、视频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8.课堂教学评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