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市场经济 发展策略 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不断的增强和持续的发展,城市规划问题是当先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城市发展的策略有很多,其中重要的决策就是“国家推进城镇化条件已经日益成熟,要合理的实施城镇化战略”。在全新实施策略的引导下,已经逐渐建设出符合我国国情和城镇协调发展的小康城镇。在大城市的发展带动下,发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和建设相结合,加强城市整体发展的合理化和完整化。
一、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随着农村人口的迁入,城市的各项基础建设已经无法满足因人口增多带来的需求。政府针对这一问题也采取了措施,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改善Y金流向。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逐渐淘汰落后的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有限的空间渐渐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人的需求。在这种前提下,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将是人民面临的又一考验。城市空间结构的最大利用化是未来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有限的空间内发展出无尽的公共资源是首要任务,优化现有的城市产业机构,来推动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的根本意义就是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相结合,在规划建设中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作用,全满建设城市产业机构,带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二)在规划下缓解城区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多,城区压力也随之增大。城市规划在保证新开发城区具有一切城市必要的城市需求下,来提高整体城市经济发展,同时也快速的促进城市的发展能力,是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大得到快速的突破。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城市规划起着重要作用。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发展,国家的面貌取决于所有城市的共同发展。在共同发展前提下,城市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展开。城市间竞争对比的条件就是城市环境的面貌、整体城市形象和生态基础的建设。在市场经济的作用前提下,想要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就要使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在行政手段的使用过程中保障社会的公共利益。利益多元化对城市化建设起到了平衡作用,适应市场的城市规划建设体系给城市发展建设带来巨大的效益。在效益前提下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划管理制度提供了便利。
二、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重心转向公共资源配置和发放
人口的增加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压力作用下,合理的安排资源和分配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土地资源短缺的前提下,做好合理的土地资源分尤为关键。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对城市规划起到关键作用,调查当地人民的贫困状况,给贫困的人提供帮助,在整体发展水平平衡的前提下共同达成城市规划的目标。其次,还可以扩大城市的规模效益,在投资建设中,弄清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对各方面利益关系进行优化和调整,统一的情况下共同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完整统一的方式促进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城市规划策略的实施对城市全面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民生建设表现的极为重要。城市规划的核心就是统筹兼顾,加强城市发展,和增强民生建设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城市发展不单单是指城市内的发展,整体村镇的全面建设也包括在内,村镇与城市的共同发展才能凸显城市规划的意义。城市规划还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构建动态城市,实施评估调整体系。在城市规划不同的阶段进行完整的评估,找出城市规划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在评估指标系统的监督下,解决漏洞引发的问题。在可持续发展观点实施的过程中,城市属于不稳定改善建筑的状态,这时城市规划对城市规划评估起到了动态调节的作用。在调节作用下,城市规划得到更好的实施。其次,城市规划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让群众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三)统筹兼顾,实现整体计划
在城市规划中,本着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的规划指导理念,在城市各个建设环节得以突破。在对土地和空间资源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进行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慢慢稳定经济的增长,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也可以构建有特色的经济产业链条,在实施建设经济产业链条过程中,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要合理的结合。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在建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行政手段来制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规定,争取建设一个和谐的经济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中逐渐扩大产业结构的模式,大力开发以旅游为特色的的国际旅游业,使其逐渐走上更专业的道路,为人们带来自己的特色与特点。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城市发展的全面性。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的发展道路,坚持以群众为根本出发点,想民众所想,办民众所需,在群众满意的前提下进行发展和建设。其次还要构建完整的建设体系,针对各个方面各个时期进行评估检测,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给予改正。城市规划建设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在国际中的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要从城市规划抓起,只有城市规划体现城市发展观,才能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体现的方面广泛,甚至和城市每个节发展细节都息息相关,只有加强城市规划,才能更好的完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国平.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J].城市发展研究,1998,(03).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念;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自然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6.03.041
园林景观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平和应用价值也在不断提高。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1现状分析
目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是影响其最终效果和美观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具体来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①没有认识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不清楚设计和构建城市园林景观的目的,所以,也就无法在设计中体现出相应的设计目标,进而影响城市园林景观的价值。这是当前很多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分析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意图,必然会影响其设计的可行性。②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不够。城市园林景观承担着改善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任务,因此,必须要切实加强对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当前,很多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存在明显的“重外观、轻生态”的问题。很多设计人员认为,只要把园林设计好看即可,只要它能够满足人们对美观性的要求就达到了设计目的。其实,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这样的设计不仅会影响城市园林的景观应用价值,还会缩短园林景观的使用寿命。③不重视地域文化同样也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如果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没有融入地域文化,就会影响城市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进而降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
2设计重点
2.1注重整体的协调性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基本前提是将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的一部分,让它更好地融入到整个城市中。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具体来说,要想完成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就必须做到以下3点:①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必须足够了解整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样才能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②在开展具体的设计工作之前,应该调查周围群众对城市园林景观的需求和期许,给予设计人员一些参考意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设计的协调性;③在具体工作中,要合理把控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表现手法,用最准确的表现手法设计城市园林景观。
2.2注重自然规律
为了更好地提升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效果,应高度关注自然发展规律。在设计过程中,如果能够科学地利用自然规律,就能够较好地提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价值。这对于整个城市的环境发展和优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对自然规律的重视度来说,主要是要考虑整个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生态价值的实现。只有其生态价值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才能为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提出的要求。
2.3充分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
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要使用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可持续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对于各种可再生资源,当前可供选择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并在相关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和极高的价值,值得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推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景观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要从设计环节入手,采用各种有助于展现园林景观价值的方式,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宁维晶.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探究[J].北京农业,2015(03):30.
[2]赵兴明.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06):163-164.
[3]袁纪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J].吉林农业,2015(12):125.
关键词: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城市环境
我国国民经济近些年发展迅猛。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也是少有的几个保持高速增长的国家。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变得更加重要。城市作为人们生活的载体,如何解决它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同时,大量的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也给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级大城市带来了方方面面的挑战。另外,那些正在兴起的中小城市。更需要借鉴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总结来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基于以上的思想,本文从分析城市发展中带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人手,以生态经济学为基础。讨论分析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现状与原因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还更多地依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这就意味着要大量的消耗能源和资源。同时。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大,也吸引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这也进一步加大能源与资源的消耗量。资源需求的增加和过度开采,直接导致能源危机、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退化,并进一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启动离不开各种方式的投入。怎样的投入、多大的投入才是最经济的投入,这就需要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来证明。
城市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还包括大气、水、土壤的污染问题,地下水资源问题,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人口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态问题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目前城市的发展,也会成为将来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引起城市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能源过度利用
这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经济增长的很大部分靠的就是能源的耗费。中国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已经严重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一些拥有相对丰富资源的城市,这一状况尤为严重。众所周知,能源与资源的消耗不仅仅是单纯的能源问题,它涉及更多的是生态环境问题。大量的能源与资源的开采是不是会超出环境的承载范围。开采过程中会不会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能源与资源在使用后会带来什么样的环境污染与破坏,这些都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来污染、破坏。又会制约城市的发展。
(二)人口不断膨胀
城市吸引了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的激增引发了诸如就业、居住、城市交通问题以及其他由于贫富差距过大产生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加剧了地下水位下降、温室气体增加、城市污染等生态环境的恶化。
(三)政府的环境政策体系不健全
首先,政府对城市发展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预见性不强。即对重大问题的政策调控和干预能力不强。处罚和监管力度不够。其次。在对大众的环保意识培养上,没有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及相应的引导。人们过于追逐物质利益。环保意识却相当淡薄。
二、生态经济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经济的出现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从而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局面的出现成为可能。并进一步为解决城市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带来解决的途径和希望。
(一)生态经济的内涵与意义
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中较权威的定义是著名生态经济学家Robert Costanza给出的:生态经济学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阐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也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许多最紧迫的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酸雨、全球变暖、物种灭绝、财富分布)。生态经济学的目的就是要拓展这些交叉领域,将现代经典环境经济学和受生态学影响的学科都纳入其子学科之列,同时也鼓励用新方法来考虑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联系。
生态经济融合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具体形式。包括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循环经济。其实质和核心就是生态经济。王松霈曾提出。生态与经济协调理论是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并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他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三个基本理论范畴: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其中生态经济系统是载体。生态经济平衡是动力,生态经济效益是目的。
(二)与生态经济相结合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1、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或取缔城市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部门或行业。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减小第一产业比重,稳步发展第二产业。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促使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建立健全的政策环境体系。首先要建立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及时的应对机制,规范整个经济发展环境并加大监管力度。在法律上规定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范围与强度。给定城市发展需要遵守的生态与经济的政策体系。不应只看重经济的发展而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不应因噎废食放弃经济的发展。而应该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应加大宣传并全面普及,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
3、加强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创新研究,更高效地利用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代替不可再生的短缺能源。能源问题是城市发展的大问题,解决好能源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另外。选择合适的清洁能源对缓解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城市周围促进生态农业,城市市区推广生态社区。在城市周边,建立绿色农业示范区,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收益,同时可以把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促进小城镇建设,缓解大城市各方面的压力。与生态旅游结合,建设生态景点、度假旅游、农产品加工整个产业链,带动城市周边地区的迅速发展。建成农业旅游“卫星城”。社区的环境就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环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优化社区,使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人们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自觉维护这个环境。这样的社区逐步扩大就会带动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进步。
关键词: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推进教育创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2003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中启动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简称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就此成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部号召各高等学校要“根据要求,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尽快启动本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和行动起来,掀起了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而在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师资队伍建设自然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课题和重点工程。
一、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精品课程内涵建设目标,所谓精品课程应该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Www.133229.cOm教育部在国家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中,明确把师资队伍建设列为首要指标,强调要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并明确指出“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培育和扩大一批优秀教学骨干队伍,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显然,师资队伍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精品课程实现的首要的前提条件。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完成精品课程建设任务,达到预期目标,真正实现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
二、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
课程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基础。而一门课程之所以名冠“精品”,是主讲该门课程的教师群体长期致力于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结果,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标志与智慧结晶。要保证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最为紧迫的是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依靠师资队伍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才能保证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管理方面有所作为,并可持续性地处于先进水平。而实际上,精品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良性平台,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多层次、多内涵的要求。对于课
程负责人,要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突显引领方向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培育完善、协调配合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并保证有充足时间掌控统揽课程建设全局;对于主讲教师,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对于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要求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教师队伍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
和学缘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尤其对于中青年教师,要求有科学
合理的培养计划,并取得实际效果;担当课程建设的师资队伍整体,要求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以教学研究活动和学术研究推动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三、我院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初步探索
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自2004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与智慧,筚路蓝缕,坚持不懈,在临床检验诊断学、生物科学学科领域,实现多门类体系精品课程建设,体现了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孵化培育出多门市级、省级直至国家级精品课程,如临床血液学、临床免疫学检验(市级),临床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省级),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国家级)等。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始终牢牢抓住师资队伍建设的主线,专注于课程内涵建设,在建成精品课程的同时,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为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保障,奠定了基础。具体做法有:
1、选好带头人,完善责任制
精品课程负责人或带头人是指在该门课程领域具有高度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能够带领、指导和组织课程组人员开展课程建设和研究,并取得现实成果的专家。好的课程带头人应该有能力带领课程组成员共同搞好课程建设,同时具有较高凝聚力,领导能力强,能把握本课程学科的最新发展前沿,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有突出教学成果。
课程带头人是课程建设的领头雁,对于课程优势的形成、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了实施教学强院、课程强院、人才强院策略,我院始终把培养、造就优秀的课程带头人队伍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十分注重课程带头人的选拔,把真正具有带头能力或具有带头人潜质的教授确定为精品课程带头人。学院制定了《课程带头人选拔条例》,明确规定课程带头人的条件与职责。课程带头人的一般条件有:1)学术造诣深、理论基础雄厚、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科研成果卓著;2)治学态度严谨,尤其能起到设计、组织和指导课程建设的作用;3)有较强的教学管理和组织领导能力;4)学术民主,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学院对每门课程遴选本校编制内、具有教授职称的专职教师担任课程带头人,且要求近3年主讲该门课程不少于2轮。保证课程带头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精品课程建设。同时,学院采取措施,千方百计提高课程带头人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2、改善队伍结构,注重知识交叉
所谓精品课程,是因为有优秀教师的参与才可以称为精品课程。纯粹的、不依赖好的教师的精品课程是不存在的[1]。教师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推进现代教学的主导者,承担着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的构成方面,在组织分工上,要考虑教学梯队组成的合理性;在年龄结构上,符合增长型结构,以学术带头人为龙头,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在学历结构上,要求整体学历高;在知识结构上,要求知识的互补性[2]。
历年来,学院坚持采用引进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方式,改善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的学历和学缘结构。现已引进多名留学回国博士作为各门课程的带头人、主讲教师或特聘教授,师资队伍不断壮大,课程的国际化水平也有了提高。积极吸收外校毕业生补充师资,把好进口关,力避近亲繁殖,打破知识固化。师资队伍中学科背景多元化,涉及诸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临床检验诊断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知识的交叉、互补与融合,有利于多学科知识结构的建立及本学科的横向延伸发展,有利于队伍在合理性结构的基础上发挥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精神,完成课程建设。
3、制订前瞻性计划,实现个性化培养
教师素养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效果。其中,青年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更是关系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3]。多年来,学院十分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委以重任,给青年教师提供空间搭建舞台,形成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热爱教学与科研的青年师资梯队。学院坚持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与特长,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使青年教师各有专长,教师中有在专业英语方面取得很大发展的,有在教学方面独挡一面的,也有在科研方面迅速冒尖的,使他们成长为本学科的中坚力量。注重青年教师在学历方面的培养,鼓励和推荐中青年教师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全部青年教师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注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全方位培养,通过以老带新、集体备课、督导听课、观摩教学和技能比赛等制度和方式,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树立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必须为教学服务的观念,反思教学中的现象和规律,开阔视野,为创建精品课程奠定基础。树立开放式教师培训观念,制定计划,创造条件,安排青年教师以业务培训或访问学者的方式赴国内外大院名校进修深造,通过实践锻炼和联合培养,使年轻教师最先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先进技术,迅速成长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骨干力量。
4、提倡教学科研融合,培养创新型队伍
当今时代新知识不断涌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师只有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才能跟踪科技前沿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在科技创新中获取的知识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之中,运用科技创新思维指导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学院坚持提倡教学与科研融合,教学与科研并重,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通过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制度杠杆,让教师把握好投身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最佳平衡点。学院营建良好的科研平台,让每位教师都顺利加入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小组之中;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凝练了与学科建设及课程建设相关的科研方向;支持教师申报各类课题,从事科学研究,使教学活动与科学研究两相促进、相得益彰。目前每位教师具有自己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充足的科研经费,使得每位教师在积极投身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卸下了无力兼顾科研的现实性后顾之忧,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精品课程建设。同时,科学研究反过来也可以更加充实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研究型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5、依托教学与学科平台,加强交流与合作
学院着力通过构筑学科平台、承担学术课题、教改课题、主办国际性与全国性会议,来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院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同时也开阔教师眼界,及时了解学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并使他们有机会结识某一领域的大师和专家,建立学术联系。近几年,学院的科研业绩、教改成果屡创新高;学院已经陆续建成重中之重重点学科,若干重点实验室、学科性研究所,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省部级教学团队、创新团队等称号;学院已经连续三年主办三届国际线粒体生物医学学术会议,取得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学院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组织、学术团体,并积极发挥作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议,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方面的研讨会议,注意借鉴一流大学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加强与各精品课程建设团队的合作和联系,推进本门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提高。
四、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1、建章立制,以课程建设带动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
精品课程建设给师资队伍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有利于集聚优秀教师资源形成和谐、富于向心力、互补互动的教学、学术团队,有利于吸引更多、更合适的高层次人才的加盟,有利于形成人才优质引进、优质培养的良性运作。因此,应该从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要求出发,充分尊重师资队伍价值追求、理想目标,充分重视师资个体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贡献度,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合理配置、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团队建设与教学建设相结合、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相统一”的原则,完善激励制度,完善考核监督制度,提高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通过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的规范建设、能力建设和文化建设,开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2、树立共同体意识,实现课程与师资的共同成长
精品课程的创建和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课程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与付出。课程组全体成员树立一种荣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课程带头人树立共同体意识,能在对课程建设重点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与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提高课程建设质量,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课程组主干教师树立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在教师专业的多样化、学缘结构的多样化、教学风格的多样化基础上,实现积极高效的效能整合。精品课程的建成与发展过程,也是师资队伍进步、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3、注重基础与实践的结合,造就双师型师资队伍
随着以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为标志的“组学”时代的来临,新技术、新思维被不断引入医学领域,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医学检验、生物科学类专业,必须要顺应以组学技术和转化医学为先导观念的当代医学人才培养要求,实现造就复合型人才的总目标[4]。同样的,作为医学检验、生物科学领域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应该走顺应组学技术和转化医学理念的新路,塑造“双师型”教学人才,注重教师的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的结合,强调医理工多方向的融合。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一直实施的“院系合一”教育管理模式,很好地对教学资源、师资队伍进行了重组利用,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完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骨干教师都成为了“双师型”教学人才,为成功申报精品课程储备了优质的师资资源。这一师资知识结构的优化模式,对于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伟廉.高等学校课程研究导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1
[2]徐亮等.关于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8(6):1084-1085
[3]芮继刚.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
(12):67-68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用探讨
1. 前言
很多煤炭城市一直采用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应转变思路方法,采用对资源最有效利用和对环境进行保护的循环经济模式,从而实现煤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1 解决煤炭城市资源环境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煤炭工业是一种能源原材料工业,在生产运输中会产生较大的污染,通常会破坏及影响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之间产生突出矛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有效解决资源型城市中高能耗、高排污产业的环境治理。随着大规模开发资源,使资源消耗加速,恶化了生态环境,也使社会负担增大。因煤炭资源长时间高强度开采,煤炭城市生态环境已受到严重破坏。无序开发矿产资源已引发一些地质灾害,进而产生污染环境、水土流失及破坏植被等问题,逐渐成为对城市形象和招商引资产生不良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解决煤炭城市刚性和单一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有效途径
众观城市发展史,很多城市都是基于优越区位和商品集散地并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发展起来的,自我调节发展机制比较健全。而煤炭城市属于特殊类型城市,主要是伴随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生产实现经济发展,具有较为稳固的发展基础,并持续较长时间,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垄断。煤炭开发通常历经四个阶段:前期开发需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区域经济中,资源开发地区是支柱产业,随着逐渐开发资源而逐步形成城市;增产期不断提高产量,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生产成本,因扩大生产规模而降低,发展主导产业对煤炭城市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资源开发稳产期产量保持较高水平,但因开发资源程度更深。增大的开发难度增加了生产成本。持续快速增长的城市经济应兼顾主导产业和选择替代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实现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衰退期不断降低产量,大幅增加成本,煤炭产业迅速萎缩,依赖煤炭及资源替代产业发展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并不断分化表现出不同态势。一是因工业发展过度依赖煤炭,煤炭逐渐枯竭而影响工业发展及城市经济;二是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产生的优势,城市经济不再受到资源约束主导,城市经济活力换发,并逐渐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产业转型成功可实现健康持续发展,资源开发特点对于煤炭城市的经济转型具有决定性作用。
2.3 循环经济实现煤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区域经济社会活动中,城市作为核心,其发展关键在于可持续发展。煤炭城市普遍具有较大规模人口,因此进行城市移民,可行做法就地安置人员并实现经济转型。在计划经济时代煤炭资源是优势,但随时间推移其优势地位逐渐丧失,而成为城市包袱,并产生一系列问题。因此,煤炭城市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最适合的方法。它基于对物质的循环利用,倡导经济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经济发展以保护环境为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煤炭城市对产业体系重新构建,改变单一资源产业主导的局面。在实施循环经济模式下,也利于环保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有效缓解失业产生的社会问题。
3. 循环经济模式在煤炭城市发展中重要作用
循环经济主要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结合线性经济的高消耗、低排放,融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废弃物的经济,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煤炭城市循环经济不只是循环利用废弃物,改进某环节,而是按照循环经济原则将煤炭整个生产环节生态化,产生最少污染物,实现废物资源化,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发展循环经济,煤炭城市应确定主要任务及解决问题,可在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有效解决。
3.1 煤炭企业内部层面
该层次属微观循环经济,应以煤炭开采加工业企业为龙头,开发综合一体化,使煤炭产业链得到延伸,不仅开采煤炭资源,也统筹规划开发利用与煤共伴生的其它资源及废弃物。利用系统间相互交换产品或废物,构建煤炭企业生产链,最佳配置企业内资源、有效利用废物、降低环境污染,进而提高企业效益。
3.2 企业之间层面
该层次属中观层次循环经济,根据工业生态和循环经济理念,将新的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在矿区。园区内将企业生产副产品或废物作为投入或原材料利用变换废物、清洁生产等手段用于另一企业,实现多级利用能量及物质闭路循环。采取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对生态工业进行发展,基于园区企业、区域资源及能源循环,最有效利用区域或企业群资源,明显降低废物排量。在企业或产业间使资源形成循环系统,相互耦合企业或产业,实现最大化利用物质能量和最小化排放废物,进而提高矿区效益及资源利用率。
3.3 煤炭企业与社会之间层面
该层次属宏观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在煤炭企业和社会之间与煤炭城市实际相符,煤炭矿区通常都具有较长开采时间,也具有比较丰富的废物资源,煤炭企业只依靠自己难以实现循环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可政府组织实施,发展城市循环经济及生态工业园区,使产业链得到延长,以促进城市及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建立煤电建材联营的循环经济,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循环经济闭路体系,进而获得高于单个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多数地方在循环经济模式的实施中还停留在企业层面,也就是对资源在企业节约及综合利用中进行要求和督促,在企业内小循环,而忽视区域和社会层面特别是区域层面。在循环经济中企业作为主体,应将其作为发展重点,但因单个企业只有有限条件,达不到较高的投入,难以取得明显成效。所以,在对循环经济推进中不仅要重视企业层面,还要重视推进区域层面,才能推进循环经济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亚菲.城市化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影响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3.10
[2] 袁晓玲,方莹,张宝山.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以关中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8
[3] 丁洪建.基于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城市经济区划分[J],城市发展研究,2014.5
[4] 张建新.沿海城市围海造地的综合效应分析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3.7
[5] 何军.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