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经济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关键词:基础设施投资,城市经济增长,劳动力投入,C-D生产函数
一、引言
经济发展离不开全方位和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唯有具备了充分的基础设施投资才能形成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社会资本,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提高个行业的产出水平。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这个规律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它指引着经济学家和政府研究制定符合该规律要求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微观调节政策。新疆地处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但新疆的经济发展却要落后于西部的有些地区,不过新疆有其自身的优势,新疆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分布稀疏、人口较少,因此不仅需要研究基础设施对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样需要对新疆这个特例进行专门研究。多年来新疆享受了中央政府和自治区政府的财政和种种行政支持城市经济增长,但新疆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基础设施投资对新疆经济增长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国内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此进行了计量分析,因为各自分析角度的不同、统计口径的差别和其它方面的原因,结果都不尽相同。本文使用狭义基础设施的数据,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计量。
二、文献回顾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逐渐意识到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开始加强对基础设施与经济长关系的研究。钱家骏、毛立本(1981)开创性地在我国经济论界引入了“基础结构”这个概念,认为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贡献难以量化致使人们对它不够重视,应将基础设施作为一独立研究对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我国基础设施的滞后对经济增长的“瓶颈”制日益严重,与此同时经济理论界着重研究了基础设施对经济长瓶颈制约生成的原因及对策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具体内容有: 1.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刘永进(2009)指出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经济高速增往往与基础产业瓶颈约束结伴而行,最终导致经济增长难以继,被迫进行调整,认为形成基础设施“瓶颈”的原因主要是,基础设施自身来讲是需求压力与生产能力的经济技术障碍,体制来看是比价关系与发展战略的深层掣肘,是政府机制与场机制的“青黄不接”。张望(2006)阐述20 世纪 80 年代初政府提出实施优发展基础设施战略,20 世纪 90 年中期基础设施投资局面未根本改变的现实时,指出我国基础设施相对不足的根本原在于其市场化进程滞后于整个经济包括加工工业的市场化进程。2.基础设施与其他产业的演进。陈国辉,李湛(2006)认为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有紧密联系,提出了对不同历史期投资结构合理性的判断方法。赵坚(2004)通过对社会间接投资与直接产活动的数量关系的建模分析以及二者之间结构效率的定描述,认为发展基础设施可加快经济增长,并提出了发展我基础设施的思路。3.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张钰亭,刘得旭,王 敏(2007)论证基础设施是区域经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李伯溪、刘德顺(2005)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水的区域差异,认为对区域收入差异影响较大的基础设施是那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和影响劳动者的区域和企业选址的基础施类型。此外城市经济增长,我国学者还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投的资金筹措和融资、基础设施产业政府管制、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等众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理论基础
1.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
(1)基本特征
基础性。基础设施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其他生产部门进行活动的基础性条件。二是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构成了其他部门产品和服务的成本。
自然垄断性。自然垄断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具有大量的沉淀资本。每类基础设施用以输送能源、材料、信息或人口等的网络建设和维护费用巨大,是基础设施服务总成本的主要部分。二是规模经济性。即使用同一网络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服务比对不同用户分设不同的网络更为经济节省。基础设施自然垄断的存在意味着在现有的需求水平上,随着服务提供量的增加,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递减。
(2)效益特性
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益特性与一般工商业项目有着以下不同之处:
第一,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政府行为,政府投资是以社会效益为出发点,绝大多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经济收益,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效益。
第二,间接效益大于直接效益。基础设施的作用是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而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带来的不是基础设施的直接效益。
第三,长期效益重于短期效益。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考虑其在比较长的时期内所能发挥的效益,另一方面是有些城市基础设施的真正效益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2.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
(1)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当今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几乎都是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条件是具备充足、可靠的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调整基础设施发展不足的结构,大量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尽管如此,基础设施的总体建设水平依然滞后,大大影响了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和城市的发展扩张。
(2)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微观经济主体活动的基础
第一,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基础设施服务成本的降低将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和增加收入。当某地区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时,生产要素的成本和交易费用将会降低。
第二,施一开始出现就具备的职能之一。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即使城市居民在生活上得到实惠,也使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获得推动力。
(3)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产生聚集效益的决定因素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和生产力空间载体,聚集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科学技术城市经济增长,而成为一定区域内社会各要素的聚集体。这种聚集体产生巨大的城市聚集效益和广泛的城市辐射力。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的动态计量经济分析方法,首先对指标进行取对数,以消除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之后对数据进行单整检验,再对模型进行协整检验,即对数据进行回归后所得的残差进行ADF检验;在检验是否平稳之后用一级两步法检验,通过对新疆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数据一系列计量分析得到结论。
(二)经济模型的设定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按照巴罗的模型,如果一地区人均产出的增长可以被看作是劳动力投人增长和技术步共同作用的结果,技术进步是广义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看作是资金投入增长。根据假设条件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本文进行分析。C—D生产函数使用的假设有三个:1.生产中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2.资本和劳动可以相互替代。3.资本和劳动均存在边际收益递减,不变,递减。事实上,现在的经济学家经常研究含有多个投入要素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譬如,把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的投入加进去,就可以用来研究资源经济学或者可持续发展问题了。
经济系统本身是个复杂的系统,经济增长也是个纷繁复杂的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投入(人均产出)。为了考察新疆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借鉴C—D生产函数,以新疆1990年以来的经济数据为依托。建立如下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模型,以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Y = F(K,L,A) =A(t)(1)
其中:Y代表产出(即GDP),K、L分别代表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投入,A(t)主要包括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资源配置、体制变革、政策法规、管理决策以及随机因素。本文将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综合在全要素生产率中反映。、为2个正(>0
LnYt=lnAt+ lnKt+lnLt(2)
+=1(3)
LnYt=lnAt+lnKt+(1-)lnLt(4)
(三)数据处理和指标测算
1. 产出指标(Y)。一般选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该指标可以直接从官方统计取得。1990~2009年新疆GDP基础数据取自《新疆统计年鉴》(2010)。
2. 全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K)。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电力、电信、自来水、卫生设施与排污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管道、煤气、公路、灌溉工程及交通部门。本文采用许多学者在研究中惯用的方法,基础设施由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这几部分,数据来自于《新疆统计年鉴》(2010)。
3. 全疆城市劳动投入指标(L)。劳动力投人选取的是新疆省就业人员数。历年劳动力投入数据来自于《新疆统计年鉴》(2010)。
五、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计量处理
1. 平稳性检验
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多采用时间序列的回归分析,为避免出现伪回归题,在建立计量模型前我们先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使用较为常用的ADF法来检验数据是否具有单位根,根据A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本文使用Eviews6.0,自动确定滞后阶数。结果如下表:
表1:平稳性检验
变量
ADF统计值
5%临界值
检验形式(C,T,P)
p值
平稳性
lnGDP
-2.403526
-3.759743
(0,0,0)
0.3631
不平稳
lnGDP
-4.183726
-3.733200
(0,0,1)
0.0232
平稳
lnK
-2.257323
-3.733200
(0,0,0)
0.4305
不平稳
lnK
-4.602617
-3.710482
(0,0,1)
0.0103
平稳
lnL
-2.257323
-3.733200
(0,0,0)
0.4305
不平稳
lnL
-4.262138
-3.690814
(0,0,1)
0.0177
平稳
由表可知:各变量均经过一阶差分后,都可以通过5%水平的检验。由于原假设是非平稳,如果ADF值小于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说明一阶差分是平稳的,即可以认为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
2. 协整性检验
由于上述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根据协整理论,它们可能存在某种稳定的线性组合。本文采用EG两步法检验各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见表所示:
表2:EG两步法回归结果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735483
0.118778
14.61111
0.0000
LNB
0.549687
0.040151
13.69062
0.0000
R-squared
0.912380
F-statistic
187.4332
由图表可知,P值和F值都很显著,方程拟合的很好。然后再对残差进行ADF检验,看残差是否平稳,如果残差平稳就说明Y和K存在协整。(若et为平稳的,则Y和K是协整的,反之,则不是协整的。因为若Y和K不是协整的城市经济增长,则它们的任一线性组合都是非平稳的,因此残差et将是非平稳的。换言之,对残差序列et是否具有平稳行的检验,也就是对Y和K是否存在协整的检验。)
表3:对随机误差项进行ADF检验
变量
ADF统计值
5%临界值
检验形式(C,T,P)
p值
平稳性
resid
-4.532203
-3.710482
(C,T,1)
0.0116
平稳
表4:EG两步法协整检验结果
序列lnGDP、lnK、lnL
特征值
迹统计量
5%临界值
零假设协整个数
0.471175
20.90783
20.26184
None*
0.408118
9.440071
9.164546
At most 1
(*表示拒绝在5%显著水平下的原假设)
检验表明在5%的水平上至多存在有一个协整关系向量,在Eviews6.0中,给出了标准化的长期静态模型:
Lngdpt=1.735483+0.549687lnKt+ 0.450313lnLt
其中= 0.549687= 0.450313
根据以上系数,可以计算出影响新疆经济增长各要素的贡献份额,具体结果如下:
表5:各因素对GDP增长的影响及贡献率
变量
年平均增长
对GDP增长的贡献额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GDP
0.165256
0.165256
100%
劳动投入K
0.017817
0.139928297
13.99%
基础设施L
0.23718
0.389105091
38.91%
全要素增长
—
0.470966613
47.10%
(二)实证分析结果
通过估计生产函数模型,以及计算出的各个生产要素的贡献率,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新疆经济增长的各个要素中,劳动的贡献率最小,占了13.99%而基础设施的贡献率比较大,全要素增长(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综合在全要素生产率中反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因为新疆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7%,而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0.05%,新疆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特别是第二产业投入比重较大,这与新疆的实际情况是基本相符的。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基础设施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此将全要素的影响作为一个随基础设施的变动而变动的一个变量。
2. 新疆经济增长中的基础设施的贡献率为38.91%,从数据上看,其对GDP年平均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占到了近2/5,但比起我国的平均水平还是有一段差距(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6%)。像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刘伦武在对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中得出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相同规模下)是本文测算数据的100多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疆省经济水平较全国的经济水平偏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以资源消耗型的外延式方式为主的,新疆也是如此。新疆基础设施规模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能够高效率的推动经济增长。
3.全要素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47.10%,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不仅是探求经济增长源泉的主要工具城市经济增长,而且是确定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方法。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反映了新疆省经济增长中的制度、技术进步、政策、对外贸易环境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该值较大,说明新疆省的经济增制度、技术相对落后、政策、技术人员大量外流、劳动力的素质及生产手段的技术水平有较好的发展,但这只是一个相对值,它包括除本文的两个变量之外的所有因素,里面可能会存在负面也就是说相反的影响,因此不是很精确,不过本文现在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研究,其他因为就没有做很细的研究,不过作为西部城市的新疆应加大对经济增制度、技术投入、政策、劳动力的素质及生产手段的技术水平的投资。
六、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由以上的实证分析结果及对新疆基础设施的现状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1. 1990~2009年新疆基础设施(狭义基础设施)对新疆城市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在肯定经济发展已取得的巨大业绩的同时,也说明新疆经济增长对基础设施的依赖性。但是基础设施由于投资滞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议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与税收体系、提高消费者信心、广开门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
2. 基础设施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疆城市经济增长已凸现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因此在确保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应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立法进程。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法律的约束,因此加强这一方面的立法是培育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3. 从劳动力的投入来看新疆城市经济发展,由于经济增长是粗放型增长方式,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美国有一组统计资料表明:在过去长达57年的时间里,物质资源投资增加4.5倍,利润增加3.6倍;而人力资源增加3.6倍,利润却增加了17.6倍。这说明,对劳动力投资的回报率比对物质资源的投资回报率高很多。因为物质资源实际上是保值资源,它只能依靠自身的消耗来转移价值;而劳动力资源是升值资源,它可以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创造价值城市经济增长,应该加强人员的技术培训,进而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政策建议
从长远来看,新疆要提高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必须尽快提高新疆地区基础设施的规模,不仅是数量上,更主要的是从质量上,增强我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后劲,由于新疆情况的特殊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普遍滞后,已成为制约新疆经济进一步腾飞和城市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从根本上讲,主要是由于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体制造成的。还需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对新疆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与方向。
1.合理化收费 ,实行“以城养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之所以拮据,与相应的税费标准定得太低,造成入不敷出有很大关系。因此,首先要实行合理化收费,最终实现“以城养城”。具体措施可考虑:(1) 适当提高城市建设维护税。(2) 将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的一部分按一定比例固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可改善投资环境,使土地增值。
2.证券化集资,拓宽资金渠道。以证券化手段为城市开发融通资金,把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与手段应用于城市建设之中,是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常用的融资手段,可采取发行工程债券、开发公司债券、政府债券等直接融资手段拓宽资金渠道。
3.企业化经营,走向市场调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基础设施部门被视为福利部门,按照事业单位来管理城市经济增长,其结果是严重挫伤了这些部门的积极性,也助长了一些垄断性行业的不正之风“吃、拿、卡、要”十分盛行。将这些部门推向市场,并有计划地允许其他投资者特别是民间投资者进入,以适当的管理规则来规范其行为,一切按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办事,实行优质优价、社会监督,则必然会提高企业自主经营的积极性,改善服务质量。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的公交、公园等部门的改革就取得了一定效果,不仅吸引了大批民间投资者,提高了公交等部门的效率,而且大大改善了城市公交落后局面,使经营者正逐步走向以质促销、多劳多得的良性循环。但在其他如电力、供水、电信等方面改革力度还较小。
4. 社会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社会化管理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化管理符合经济效率原则,可最优化配置与使用资源,杜绝重复建设、零星建设和建而不用、用而不全等现象发生,使有限的财力、物力发挥最大的效用,这是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一条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刘伦武.《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统计观察, 2005(1).
[2]张望.《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VAR方法对福州市的实证分析》[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3).
[3]《新疆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4]《乌鲁木齐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5]张钰亭,刘得旭,王敏.《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措施研究》[J]. 科技信息,2007(30).
关键词:经济定位;都市圈;产业经济;南京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5-0137-02
一、南京经济定位的都市圈视角分析
南京都市圈包括了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的全部行政区域和淮安市的盱眙县、金湖县和巢湖市的市区、和县、含山县。总面积达到44 058平方千米。都市圈中,十一个县市的经济情况如下:
1.经济发展速度居都市圈第二位。由各省市统计年鉴可知,2001―2007年,南京在南京都市圈中GDP增速排名第二,仅次于马鞍山。但与排名第一的马鞍山市差距较大,高达105%,与第三名芜湖市差距仅不到20%。南京在都市圈中的经济首位度并不突出,特别是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要远缓于安徽马鞍山市,同时,与紧随其后的县市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并未拉开明显的差距。
2.经济总量居都市圈第一位。各省市统计年鉴表明,南京市2007年GDP占南京都市圈十大县市经济总量的43%。这说明南京市在都市圈经济总量中牢牢占据第一名的位置,与第二名扬州市的17%、第三名镇江市的16%拉开一定距离。
二、南京经济定位的内部发展视角分析
1.总体经济现状。2009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08年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 775亿元,增长12.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651.8亿元,增长19.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 154.2亿元,增长15.3%。”[1]
2.所有制经济现状。2008南京市统计年鉴所示,2007年南京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中,内资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贡献率为59%,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比重41%,达237 137 898万元。2008杭州市统计年鉴显示杭州市2007年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生产总值为26 471 831万元,较南京少210 666 067万元,其产值占总产值的31.7%,较南京低约10个百分点;但南京内资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则较杭州低10个百分点,但从产值上看,南京规模以上内资经济产值比杭州高284 635 842万元。可见南京的工业实力要高于杭州。南京目前的经济增长也主要依靠工业拉动。此外,杭州的股份制企业(含股份合作企业0.4%)的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为56.1%,南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产值比重仅占29%。从所有制类型上看,采用现代南京企业制度的企业比重较杭州少,但从产值上看,却高于杭州。同时,南京的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贡献率为9%。2008年南京拥有国有控股企业178个,占工业总产值的37%。说明南京的国有经济对南京经济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3.产业经济现状。2009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南京2008年“软件产业实现软件销售收入471亿元,同比增长30%。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关停淘汰小化工企业141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1]
由此可见,南京正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调整的力度比较有限。规模以上的化工产业仍然在南京工业总产值占有较大比重。2008南京市统计年鉴显示,2007年南京制造业中,生产总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的7大产业中,就有4个是对环境危险系数高的化工产业。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9.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占8.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3.9%。
三、城市经济定位现存问题
1.南京都市圈的联动作用未体现。缺乏一个综合的行政机构来规划、协调南京都市圈的整体经济布局与发展,南京都市圈的经济发展仍然以单体城市,或省域经济的模式发展,未见1+1>2的经济联动效用。
2.南京经济发展的首位度不明显。目前的南京经济定位中没有体现南京在南京都市圈中首位城市的特点,不仅南京在江苏省内经济中与苏州、常州等市的差异化规划不明显,而且没有把南京放在南京都市圈的整体经济环境中进行合理统筹规划。
3.南京产业经济结构需要重大调整。南京都市圈的工业经济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南京市作为南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重化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仍很高。在江苏省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撤离高污染工业,这将有利于南京未来五年中的工业结构调整。但南京应该在整个江苏的经济结构调整中,找准自身的经济定位。南京要把建设国际性的一流城市作为目标,在南京都市圈,江苏省各个主要城市中提高经济首位度。撤离污染型化工产业是关键的一步,同时,南京要发展清洁性的循环经济产业,并在都市圈中与其他城市联动发展,发挥都市圈的整体经济优势。
4.南京都市圈经济缺乏统一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所以缺乏统一的整体发展规划。由于南京都市圈横跨江苏、安徽两省,所以在统计数据上,很难做到比较口径的一致,在了解南京都市圈的经济发展现状时,存在很多困难,影响了研究的客观性。同时,也缺乏像“十一五”规划这样的发展规划报告,南京都市圈在行政管辖、发展规划、实际发展中均存在分散化,缺乏统一领导与目标的问题。这也使南京在都市圈中的作用很难得到发挥,都市圈的资源难以实现最优配置和整合,综合经济实力未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5.南京城市特色经济发展未受重视。南京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规划依然以工业为主导,对传统工业仍然有很大依赖性。新能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等新兴产业的定位特色不明显,缺乏针对南京都市圈的统筹规划,也为与常州、苏州等周边城市形成差异化的经济发展优势。
四、南京城市未来经济定位
1.总部经济:打造长三角总部经济第二极。“截至2007年年底,已有来自15个国家或地区的81家世界500强企业进入南京,投资设立了141个项目、分公司和代表机构。共兴办外资项目105个、分公司17个、代表机构19个,其中,以美国和日本企业数量居多,包括摩托罗拉、福特汽车、东芝、夏普、三菱等一批行业巨头。除制造业之外,纽约人寿保险、美国丹麦马士基等一批金融、保险、物流领域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也加快了在南京投资发展的速度。在2007年新落户南京的11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中,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有5个,比重占到45.5%。” [2]
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南京的速度正在加快。但事实上,世界五百强在宁的大部分投资流向仍然是进入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虽然在增加,但多以生产业为主。目前仅有极少数的世界五百强将其中国总部设在南京。可以说,南京目前的总部经济仍然未成气候。
南京与上海相比,拥有更低廉的成本优势,同时南京市是一座拥有深厚的人文积淀的城市,南京应积极利用现有的成本优势,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专业化的服务向上海看齐,同时,南京应建构城市软实力,以六朝古都、江南文化的风韵,“博爱”之都的市民风貌体现南京的文化优势。南京都市圈在南京总部经济发展中,应该做好协调分工,做好南京总部经济的辐射区域,通过统一的规划和优惠政策引导,为总部经济的落户提供便利。同时,南京都市圈应发挥其重工业的发展优势,吸引同类企业总部落户南京。
2.循环经济:发展清洁型的产业中心城市。工业是目前推动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南京的工业产业类型以重化工业为主,由前文数据可知,高污染的重化工行业比重依然过高。
短期来看,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依然要依靠重化工业带动,但南京应该积极优化重化工业结构,目前关闭小型高污染化工工厂的做法值得提倡,但力度仍然不够。南京短期内应在保持重工业生产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重化工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长远来看,南京应发展循环型工业,力争把南京建设成循环型的生态城市:重化工业的发展要做好区位规划,积极利用南京都市圈的整体资源,做好统筹安排,部分产值较低的重化工业要向南京郊县和都市圈的其他二、三线市县转移。南京主城区应发展可循环的环境友好型经济,大胆发展低碳经济、无烟经济,争做中国第一个循环型生态城市。
3.文化经济:繁荣东方文化创意产业之都。南京的第三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仍未有突出表现。尽管在南京都市圈的主要城市中,南京第三产业的比重最高,但与南京第二产业的贡献未拉开差距,更不能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相比。
南京应该借鉴英国的发展经验,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主打影视娱乐、动漫、出版、设计、广告等文化创意产业。
韩国的韩流经济发展经验对南京的借鉴意义是巨大的。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是东方文化、汉文化的集大成之都,南京应积极定位文化经济,把南京发展成东方文化之都,学习韩国由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模式,积极与世界先进文化产业城市联手合作,并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政策投入,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包装、营销、推广,把南京的东方文化色彩发掘出来,推广开来,把南京建设成东方的文化创遗产业之都和东方文化大都会。
4.服务经济:建设3+1服务业中心枢纽城。(1)建设3大中心城。1)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南京要在上海世界金融中心城市的定位下,规划好金融业发展方向,依靠成本优势、区位优势和与周边城市的联动效用,在短期内发展成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城,长期来看,南京可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城。2)商贸服务中心城。南京要发展总部经济,就必须优先发展商贸服务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同步,打造世界级的商贸服务中心城,通过相比于上海低成本、高产出的商贸服务优势,吸引更多世界五百强公司落户南京。3)信息科技服务中心城。发展信息科技服务不仅是总部经济发展的必需,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南京要依靠高校、研究机构的雄厚人才储备,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留住人才,加大人心科技服务业的规划、发展。力争把南京打造成中国东部的信息科技服务中心城。(2)建设长三角现代物流枢纽城。南京应该利用南京都市圈重工业的发展优势和深厚根基,大力发展服务于重工业的现代物流产业。同时,南京要发挥滨江滨海城市的区位优势,打造长江中下游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并与上海航运业形成差异化经营格局,把南京发展成长江中下游物流中转、仓储、交易、出口的中心枢纽城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一个城市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街道上的景观,它的尺度,两侧建筑物的体量与风格,色彩各异的广告和标牌,独具特色的绿化、小品、设施,穿梭来往的车流、漫步的行人…这些情景往往成为这座城市景观的代表。例如在我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名城北京,拥有优美的城市空间形态和道路景观,北京的长安街两旁雄伟的天安城楼好具有老北京街市生活特色的胡同成为北京所特有的景观。因此,城市道路是城市建筑景观的依托、是城市人文景观展现的舞台,是人们观赏城市景观的通道。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景观是在城市道路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构筑物、绿化、等组成的各种物理形态。
作为城市景观一部分的城市道路景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定义:首先,“城市道路景观”不是单纯的道路空间的扩展、眺望,也不是对道路两旁建筑物的评价,而是在道路环境扩展中,景观构成要素之间以及和周边环境的整体之间的组织关系的艺术,是存在于一定领域中的问题。第二,观看“道路景观”的人不仅仅是从外部客观地观望评价,而是能否将自己融入景观中而有所感受。第三,“道路景观”是自然和人类事物交织而成的某种空间。因此自然要素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车行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中的车行道路主要有连接城区和郊区的高速路、市区内的快速路等。这种道路上汽车得以高速行驶,其景观特性应符合安全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可管理性等。其景观特点是由于路段较长且路幅较宽,道路两侧通常具有完整的绿化;为保障安全有非常醒目的交通标志和信号系统:由于观赏者主要在车中,两侧建筑物一般较简洁,强调轮廓线和节奏感,偶尔一些大型雕塑或标志物的出现将起到丰富景观的作用。除此之外,不同的车行道路在景观设计上还有不同的侧重点。
1 郊区车行道路
郊区车行道路一般用于连接城市与近郊或其它城市,如高速路与轨道交通。
道路形式的设计。由于速度的要求道路线型设计多为直线或平缓曲线,不易产生特色,而往往通过道路空间的设计来体现变化与差异,如利用两侧自然风景、建筑、绿化来加强视觉效果,创造出借景、对景以达到步移景换的趣味;通过建筑物或树木的高度与道路宽度比例的变化创造不同的空间感受。
道路设施的景观设计。高速路上的道路设施主要是指为汽车行驶服务的设备及标志。它们包括:划线、信号等、指路牌、隔离装置、跨线桥、候车厅、加油站等,这些设施的设计要与道路整体环境相协调。交通标志的设计要形象化、标准化、突出直观性、并根据道路环境特色加以个性化色彩,高速路上还经常设有警察造型,以提醒驾驶员。
绿化设计。高速路的绿化设计应考虑衰减噪声、避免视线遮挡;绿化类型的选择可根据道路两旁的的建筑景观来定,若景观较好,宜选用草坪、低矮的灌木或树冠较小、树干较高的树种;对于较为宽阔的道路,可在其两侧或中间设置绿化隔离带,调整空间尺度;此外,树种的配置还应精心选择、巧妙的配合,使道路在不同季节里展现不同的景观。
2.市区车行道路
市区车行道路(快速路)受城市用地的限制,城市中的快速路常常表现为高架与立交的型式,其道路景观设计与一般道路极为不同。
道路形式的设计。由于快速路是在市区内,其高度、宽度、尺度设计应对城市传统景观加以充分考虑,以降低快速路对于传统景观及周边环境的割裂,尤其是快速路产高度要加以控制以避免对传统建筑立面所讲求的比例关系造成破坏,必要时可采用地面式或拉开与建筑高度产差距。
道路设施的设计。快速路上的道路设施包括快速路照明设施、标志广告牌、信息显示牌、护栏、隔音板等。这些设施的设计不应仅仅是道路功能补充与完善,还要注重它在视觉效果上对快速路美化与修饰功能,更要避免自身对景观的消极影响。
绿化设计。快速路的立交桥和匝道会产生大量的“失落空间”,这些空间为快速路的绿化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契机。绿化铺作的几何构图配以相应的乔木、灌木栽植与快速路自身的线型交织在一起,会形成在大尺度上的景观的合谐。但也应该注意这种绿化不应仅仅是一种视觉需要,仅仅是对于“失落空间”的填充,还应注意其可达性,使其成为人游憩的场所,从而使“失落空间”转化为“积极空间”。高速路自身也可以进行绿化,将支撑立柱以及护栏、隔板加以绿化,使其成为一条绿色的纽带,会将快速路巨大的体量化为无形。
三、步行道路景观设计
步行道路的出现给城市带来了很多生机,其景观特性为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可识别性、可适应性、可观赏性、亲切性、公平性、可读性、可管理性等。其景观设计在考虑上述几种情况之外,应格外强调个性化、人性化、趣味、亲切性的特征,要充分注重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与环境各方面的要求。步行道路在城市中主要有商业步行街、滨水步道等。
1 步行商业街
道路形式。通过街道空间形式来体现步行商业街的景观个性。如德国布莱梅古商业街狭窄而弯曲的街道形式,构成了其特有的景观形象。
地面铺装设计。步行道路的地面铺装要平坦,尽量减少高差变化,地面不得己由高差变化时,应做明显的标志,如采用醒目的颜色;根据不同气候条件选择不同性能的铺装材料,如南方炎热多雨,应选用吸水性强、表面粗糙的材料,在雨季起防滑作用,而北方寒冷地区应选择吸水性差表面粗糙且坚硬的材料,防滑防冻、不易损坏。铺装材料材质的选择、色彩的设计能够强化商业街的景观形象。
设施设计。步行道的设施设置要考虑在其中人群的多种使用需求,如停车场、自行车停车位、电话亭、自动提款机、垃圾桶、道路指示牌、导游图、座凳等,这些设施的设计应依据使用方便、造型别致、尺度亲切、布局合理、无障碍使用的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中商业街多是有传统历史的,其设施设计也应充分体现文脉精神。
绿化设计。为了能够反映商业步行街的繁华特点,不宜采用高大的树木,而且种植密度要适中,不影响两旁的建筑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展现其商业氛围。在供行人休息、停留的小广场或道路局部放大处种植一些遮蔽树,这对夏季较为炎热的城市能够起到较好的降温作用。
2 滨水步道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自然环境,是最具活力的地方,能够充分展现城市优美景观,也是城市重要生态廊道,因此城市滨水步道的景观设计己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道路形式道路线型应充分沿河就势,线性公园绿地、林荫道、步道均可构成滨水步道形式,在适当的地方还可以放大成广场、地标等进行重点处理。
建筑物的形式。滨水步道的建筑物一般布置在远离水面道路的一侧,并且可以采用独立间隔的开敞布置,使城市内部空间与水上空间能相互沟通;在横断面上,建筑要与滨水步道宽度及水面相协调。
绿化设计。是滨水步道的重要景观元素,但由于其担负着重要生态效应,滨水步道的绿化与一般道路绿化截然不同。其绿化植物的选择应以培育地方性的耐水性植物或水生植物为主;绿化设计应结合防护设施、堤岸形式等因素塑造有机的道路景观,植物的搭配应尽量符合水滨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在水滨生态敏感区引入天然植被要素,比如在合适地区植树造林恢复自然林地,在河口和河流分合处创建湿地等。
四、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景观环境成为人们广泛使用和关注的焦点,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和城市形象。道路景观除了与道路设计,还需要与城市规划、路侧建筑建设、道路市政管理的配合,才能共同营造和保持美好的景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
在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都是为了建设出适宜人类居住和工作的环境。如果仅有建筑设计,那么这个城市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一个完整的城市还要包括它的景观与环境。因此景观设计在在城市规划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的研究,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对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在城市规划确定城市的规模和性质之后,景观设计就要反映城市的性质。城市规划是为了对城市和城市周围的环境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休憩和交通环境。
(一)城市规划的目的与意义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主要是对城市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对各个区域的划分,来满足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需求,并指导城市景观设计的进行。城市规划就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根据城市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状况,在满足国家制定的各项标准的情况下,所制定出来的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与计划。
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经过人为地设计对自然景观加以保护和改造而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注重这个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二)城市规划的研究方向
城市规划是通过对空间的调整,运用各种设计手段建立起的一种新的关系,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城市规划几乎涵盖了城市研究的各个方面,也为城市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实践平台。城市规划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科学的手段创造出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其次就是因地制宜,因为不同的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及文化背景,所以通过这些独特的特点来打造出独具内涵的城市;最后就是要注重城市可持续性的发展,一座城市的建立是要一直流传下去的,因此可持续性发展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构成了城市的美。但是城市的美,不仅仅是指城市中的一个个美丽的公园和一些优美的公共建筑,而是整个城市乃至每一个细部都是美的。因此景观设计除了要满足使用的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符合美学标准。把一个个美的画面组合成一个崭新的城市景观。原有的城市景观也不应该忽略,自然的水域或者山丘,应该在原有的景观之上进行景观设计,而不是一味的去破坏。
(一)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景观设计是人们发展的产物,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来创造合理的景观空间,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安全高效的居住环境,体现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宗旨。
景观从一开始的视觉美的效应,到现在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反应,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生态系统,也作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一种反映,不同的景观有着不同的含义。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景观设计主要从人的感受及要求出发,利用人的行为和活动等规律,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居住、休憩环境。
(二)城市景观要素
城市景观的要素主要是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等
路;在一个城市中有各种道路,主干道、次干道、快速路等,一条一条的道路组成了这个城市的道路网,道路的主要特性是连续性和方向性。
区;是一个城市中较大的范围;一个城市是由几个不同的区组成的,比如居住区、商业区等,不同的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但是有的时候它们的性质也会有混合的部分。
边缘,是指一个区与另一个区的边界交汇处,有的区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过渡到另一个区,有的时候自然水域和山丘也可以作为区与区的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让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标志有大有小,比如天津之眼就是天津的地标性建筑物,再就是一些小的标志,比如喷泉、雕塑小品等。标志是形成城市图像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
中心点;可以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中心点主要是指人们活动的中心,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空间中各种景观小品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像的形成能力。
三、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城市规划包含着城市景观,在上文中对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内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城市景观不仅仅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还是城市规划在城市的l展过程中要实现的一个目标。
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两者都要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景观设计进行了指导以及限制,景观设计则是城市规划的具体体现和实施。景观设计对城市的整体乃至细部都要进行合理的设计,不仅仅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还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之前,应该先对城市的整体形态和格局进行把控,优秀的景观设计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因此,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整体的布局的设计,而景观设计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城市规划是对整个城市的规划,而景观设计是对城市的细部进行优化,它通过各种景观的布置以及对人的心理的把控,来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一个健康、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四、总结
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城市规划引导着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有反应了城市的性质与规模。优秀的景观塑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其中还包括在城市规划的时候指定的计划与目标,市民的参与,以及设计者的精心设计。因此,在实际的实施中必须把握好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的关系,提高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水平,创造出一个健康舒适、环境优美的城市居住环境。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人口问题和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生态状况日趋恶化,一个城市究竟该如何规划与设计,才能在这深情的土地上更好地成长,并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土地环境意识来维护我们国土的生态安全,使得我们在繁荣、便捷的现代城市生活中既能享受到诗情画意的大自然亲切的,又免于遭受自然灾难或各种严重的污染侵害。
一、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
1、城市景观设计需要坚持人本原则
城市是人们聚居的地方,自然环境是城市设计的环境基础,但是城市空间中的人与人的交流则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人,城市的景观设计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说城市的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此,要充分的考虑到该地区人们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再制定城市景观的设计方案,这样就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在公共设施的景观设计中,需要满足人的视觉观赏位置的需要,座椅的摆放需要考虑到私密空间的需要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经过考察之后才能进行设计,以满足“以人为本”的城市景观设计原则。
2、植物配植的生态性原则
具体来说应做到:
1)城市各区绿色植物配植要与城市绿地系统相匹配,与城市及周边植物景观形成整体的动态稳定的绿地生态体系。2)模拟地带性群落的结构特征,遵守“生态位”原则,建立适宜的复层群落结构,利用不同物种生态位的分异,采用耐荫性的个体大小、叶型、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等方面差异较大的植物,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互惠共生,以乔木为骨架的乔、灌、草的复合群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3)新品种的引进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为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依据。在与本土化植物互惠公生的前提下,形成生物的多样性。4)不仅从植物系统本身出发,还应考虑人类可亲近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如鸟类等。5)植物配植中,要满足人类对自然界其它要素如阳光、空气等的需求。6)植物在满足其“生态位”原则的基础上,还应从植物的景观、美感、寓意、韵律等方面考虑以期达到生态、科学、美学的高度和谐,与城市景观及形态、美学相融合。
3、城市景观设计需要与环境协调发展
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需要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考虑,保持其整体风格的统一性,在设计时需要尽量的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于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尽量避免盲目抄袭其他城市设计的方案,要具有独创性,要协调城市居民与环境之间的良好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改善居民生活,使得城市的景观设计技能具有美学功效,又能够与环境和谐发展。
二、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景观的设计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上文中简单的论述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我国的景观设计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按照原则进行,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实际的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本文就简单的论述。
1、城市景观设计失去原有本色
城市景观的设计需要在保持城市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够既体现城市设计的美感,又能够感受城市设计的文化内涵,但是在设计时经常出现对传统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传统民宅被拆除,城市古树被移除等现象经常发生,这样就会使得城市的景观设计变得平庸,失去了地方特色。
2、城市景观设计时忽视对软质景观的设计
在城市景观绿化设计中,很多城市主要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对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上,往往忽视了绿地林荫这样类型的软质景观的设计,使得绿地草皮、花卉林木等这样的景观在整个城市景观设计中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这一问题需要在今后的设计中引起注意。
3、设计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城市景观设计中经常存在其他的问题,例如景观的设计太过奢侈,忽视了本体的自然性能和实用价值;有时景观的设计过于激进,为了增加绿化面积,盲目的引进名贵树种,事前未经考察,很可能会造成树种成活率低的情况发生,既浪费了金钱,又给城市的景观设计带来困难;一些景观设计的“崇洋”现象严重,使得很多欧式建筑的出现,这样不能够体现出城市本身的特色,忽视了城市景观设计本身的意义。
三、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的策略
1、城市景观设计和城市历史文化相结合
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和城市本身的文化历史相结合,既突出城市的现代化特征,又要使得城市本身的文化底蕴充分的展现,为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需要将城市本身的古建筑等文化景观融入其中。在选择景观时,需要和城市的古建筑相协调,选择和城市文化景观相适宜的现代景观进行设计,这样既不突兀,又能体现和谐美。
2、加强城市绿化空间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中,绿化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尽量的保留城市绿地原有的自然特征,对于城市河岸的带状公园以及道路两边的整体绿化带在设计中也需要尽量保留,建立起城市的绿色廊道,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在城市景观绿化设计中,还要积极地推广屋顶绿化设计,以利于城市环境的调节,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例如杭州钱塘新城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坚持生态、感性、生活、旅游以及内涵的设计理念,坚持设计的高效节约和人与自然共生,在生态设计中,将空间绿化作为重点,如进行城市堤外生态绿洲的规划建设,利用河流的动力,促成堤外生态绿洲的形成,打破了防洪堤生硬的线条,将钱江的灵气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夹岸水系的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增加宜人性。同时在设计时还设计了外侧快速车流走廊、中间城市生活走廊以及沿江风景休闲走廊三条平行走廊,便于更好的欣赏钱江的风景。
3、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完美搭配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设计中需要合理的运用这两种景观,实现一种协调设计的局面。例如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花岗岩作为主料,砌成石凳共人们休憩,周围则添加诸如绿地草皮或者花卉林木的软质景观加以协调,在刚硬中展现出一点柔和美。在设计中需要将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进行完美搭配,凸显城市景观设计的和谐美。
结束语
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繁多而密集,让国民们切身感觉到城市的日新月异。很多城市从雄伟气派的概念出发,热烈追求一些标志性建筑、景观大道、大型广场等庞大纪念性排场效果的设计,而这些往往只能使得城市交通变得更为复杂,而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状况的改善并无益处。所以,面对未来城市化趋势和城市问题,我们有必要从观念、规划的方法论以及城市规划设计与发展的战略上进行思考,建设生态安全、健康愉悦而又可持续的现代城市十年间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建筑、城市景观设计量都是国际上任何国家无法企及的。
参考文献:
[1]俞珠峰,王立杰,简论城市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关系[J],中国林业,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