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长廊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校园文化 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
教育学原理指出:“儿童是在同周围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交往过程中认识世界的,认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才能、性格、理想和信念都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境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个性和才能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说明了好的环境可激发人的内在潜能,使人进取奋进,尤其是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它需要担负起育人的责任,通过校园环境体现出育人的精神,可见校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一、对校园环境文化的理解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是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而校园环境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环境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师生们每天很早就来到校园,当他们回家的时候接近傍晚,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的每个角落为他们编织美好的梦想提供着素材。所以我认为校园环境建设特别重要,我们应该重视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让环境处处育人。
二、校园环境设计理念
首先明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是一种大智慧》这本书中说:“教育就是生长,其本质是人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孩子做人,培养“人”比培养“才”更加重要。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一个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所以,教育决不仅仅是某一种技术,而应当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大智慧”。那么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校园环境体现教育的精神。校园环境需要把教育的精神贯穿始终,寓教育精神于环境之中。我在设计学校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了“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主题空间环境为主营造育人之境,每个空间环境之间又互相贯通,彼此产生联系,组成一个整体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校园环境设计实施
㈠综合教学区设计
1.教学区:走廊墙壁设计,一楼名家诗词欣赏,二楼名人百传,让学生追寻名人成长奋斗的足迹,三楼墙壁设计民族文化瑰宝,让学生感知民族文化。四楼古人名言警句,让名言警句成为学生成才路上的指路灯。教室设计:每个班级门口设有班风特色展示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教室黑板正上方国旗两边是八字的校风,体现庄重肃穆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室后墙是班级展示版。
2.办公区设计。办公室体现严谨、庄重、每个办公室的墙壁上都配有教工展示板,内容有师德师风展示及才艺展示、诠释了广大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领悟。
3.实验区设计。机器人实验室、综合实践室、自然实验室设计合理规范,使学生在这里逐步接触各方面的科技知识及综合知识培养了他们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4.立意深远的长廊设计。
(1)德育长廊。一楼有长幅画卷《百子图》再现可爱的孩子们的童真、童心、童趣,美德少年榜美德少年的动人形象,二楼主题是师德师语,由木雕竹简韩愈的《师说》和教师对教育的感悟。楼梯部分是《清明上河图》《陋室铭》、我爱家乡图片等等。三楼道德讲堂,背景是以清明上河图为内容的背景墙,墙上悬挂竹简老子的道德经,后面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文字的浮雕字,让学生认识儒学中华传统美德。四楼是竹简《道德经》。
(2)外语长廊。外语长廊,墙面上是外语活动图片展,西走廊拐角处是外语角外语书吧构成,同学们课间可以到这里交流外语,长廊向北延伸至室外长廊配有漂亮的欧式椅子,供同学们看书休憩。
(3)科技长廊。三楼楼梯至西走廊为科技长廊,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科学宫,门口由绿色植物构成,一进门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地球仪模型,墙壁上挂着图片有科学家、科学发明等等。北面是一个的指南舵。同学们在这里感受科学的奥秘。
㈡多姿多彩的多功能活动区设计
一楼读书世界长廊,长廊两侧的墙上中外文学名著及小学生必读书目介绍,爱心书吧。二楼体育世界长廊有各种体育项目介绍、奥运冠军事迹展板、还有学生及教师的体育活动照片。三楼美术天地长廊展示着同学们创作的作品。四楼音乐时空长廊。
各功能活动室设计:
阅览室:体现“雅、馨、静”,给人清洁畅快之感;墙面是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毛笔等装饰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享受学习的愉悦和获取知识的快乐。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国画教室环境设计优雅,合唱教室,以流动的音符为背景,阶梯式台阶设计。古筝教室古色古风。舞蹈教室:舞蹈教室宽敞明亮、以“让舞蹈艺术注入每颗心灵”为主题,红木的地板、落地的衣柜、玻璃排镜、固定的把杆等。会议厅布置庄严、简洁、大方。
一、发现美的校园
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正如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具有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的功能,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学校整体规划校园环境,赋予其丰富的美学元素,大到学校的整体布局、楼宇设计、绿化美化,小到教室桌椅的选配、雕塑标牌的制作、活动园地、展示场所的设计等,无不透出美的内涵,以此营建校园“美术场”,让校园环境发挥以美育人的功能。
静态“美术场”,让每一个细节都说话
校园环境的整体色调和造型搭配具有强烈的审美意味,发挥着审美陶冶功能。学校地处西湖风景区,具有丰富的天然美育资源。学校注重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一致,以审美为核心,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精心设计和规划校园。从主体建筑物和不同功能性场地,到每一种植物的色彩;从大环境的造型变化到小环境的匠心独运,营造优美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感觉、感知、感受中,形成对美的构图、色彩、节奏、造型的认识。
校园的主体建筑——教学楼采用了杭州市的主色调——灰色,再添加黄色、红色、橙色、绿色等鲜艳明快的色彩,赋予校园儿童气息;教学楼和教室内外的墙壁、操场周围的墙体,都成为审美教育的场所,墙体的材料选用和色彩搭配等追求活泼明快,并由师生精选主题和内容,共同完成了墙体彩绘,还布置上学生作品。
普通课室的桌椅等环境布置,考虑教学需要,统一配备,窗户和墙面则成为师生发挥美的创意的平台。在保证透光的基础上,各班采用绘画、粘贴、喷刷等多种形式,将窗户装点得美丽多姿;专用教室则根据不同学科的需要,赋予不同的审美趣味。音乐教室的凳子采用多种色彩上漆,体现音乐的无限律动之美;美术教室则采用鲜艳的色彩并设计成多功能桌椅,电脑房的桌子印上学校标志;操场上的羊角球更是五颜六色。校园整体色调体现出和谐性和趣味性,这些设计细节活泼、生动,深受学生喜爱。
对于校园内的小物件,如垃圾房、垃圾桶,校园里的凳子、椅子,教室的窗帘等,学校发动学生结合美术课学习进行创意设计,选定后由学校进行加工和制作。如此,赋予这些小物件童趣和生动的美感。
营造校园“美术场”,除了墙体以外,还要考虑到地面资源的利用,这是学校开展审美教育的又一个创意点。在方便使用的基础上,学校采用彩绘、地贴等形式装点地面,让孩子走在校园便格外开心。
数字技术,让“美术场”静中有动
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如电子屏、电子相框、课室内的电视机等,为校园文化带来了更多的呈现方式。其生动的视觉效果和强大的容量,带给学生直观的美学冲击。
例如,电子屏作为一种功耗低,大型实时动态展示信息的工具,可以显示计算机生成的动态图文和画面。学校在校门口安装了电子屏,作为学校的欢迎牌和对外宣传窗。根据电脑设定文字和图片内容,并循环播放。每天,学生一走进校门,便可看到学校的欢迎辞,阅读到学校的最新信息。
而电子相框,又称数码相框,是一款能够不借助电脑即可在LED面板上显示数码照片的电子产品。可用电脑将需要的图片、照片导入电子相框进行播放,同时配以声音,具有良好的视听效果。学校在每个班级的门口都配有一个电子相框,利用设备的功能,或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或配合美术欣赏课展示作品。每个班级可根据本班实际需要,自主安排播放内容。
电视机更是视听效果俱佳的播放器,配以电脑操作的电视屏,还具有互动功能,学生可以自主点击操作,寻找喜欢的内容进行观看和学习。
美是教育的重要精神元素,美育的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塑造人,提升人的境界。校园是学生生活与成长的空间,以审美为核心的校园环境创设,注重审美教育与生活环境的融合,为学生营建了富有儿童气息的“美术场”。校园“美术场”吸引着学生以“美”的视角来关注校园,享受美的校园环境,学生在不断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开始孕育美的品质与人生。
二、享受美的校园生活
校园环境的建设,可谓让学生的审美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美术场”为学校提供了审美教育的良好场域。而审美教育离不开美的体验与实践,学生只有在美的感受、体验与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为创造美的生活奠定基础。为此,学校创设多种活动载体,以美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体验与实践美的平台,将“美术场”变为学生美的“实践场”,引领学生享受美好的校园生活。
美术“主场”:放大学科美
美术学科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如果把课堂比作是美术学习的小环境的话,那么校园就是美术学习的大环境。学生身处优美的校园,不仅会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并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的热情。校园美的营造,为美术学科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
例如,美术科组以100位画家的生平与作品为主题,展开教学。教师收集中外美术史上及现代100位著名画家,将其生平及代表作品制作成PPT,在校园电视机上循环播放。学生可以通过点击触屏上的链接,展开学习;课堂教学中,不同年级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年龄特点,有选择性地介绍和讲解;教师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画家的事迹。
美丽如画的校园本身就是一部立体教科书。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或从校园大环境的造型和色彩中理解构图之美,或从小环境中小物件的精致构图中体会细节之美;或在走廊上欣赏同学的作品,实现同伴学习,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而美术教室本身的色彩运用和功能设计就富于美的元素,学生身处满溢美的环境中,专心学习,不断感受美的熏陶。
美术学科教学与校园环境的自然融合,有效提高了学科教学效果,更促进了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艺术“专场”:催生活动美
美与生活息息相关,沸腾的校园生活蕴涵着无限美的能量。学校开辟了艺术“专场”,搭建多种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美、体验美、创造美,不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主题展示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展示。主题内容丰富,如民族服装、生活用品等,也可是学生围绕一个主题的创作展览,如宣传画、绘本、美术作品等。例如,中秋节后,月饼盒一般都会被丢弃,这些月饼盒大多制作精美,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和设计理念。学校倡议学生以自己的眼光搜集月饼盒,拿回学校经学生评选后进行展示。这样,既能让学生从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和美术设计之精巧,又能教育学生懂得废物利用,学会勤俭节约。
学校利用校园场地开辟了美术长廊,并做了场地规划,包括绘画作品展示区、画家介绍区、工艺制作陈列区等。长廊定期更换展示作品,或是学生的获奖作品和优秀美术作业,或是学生外出旅行的摄影作品,充分展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阐释;教师更是美的创造者,长廊中美术课教师的个人作品,或是教学中的示范作品,或是教师的教学成果等,吸引了不少学生驻足欣赏和点评。
学校定期为学生开画展。个人画展为一些坚持美术创作,并小有成就的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学校将作者介绍,特长内容及其成果形成文字和图片,制作成展板,并根据作品内容和呈现方式精心布局。风格各异、创意新颖的作品吸引了学生纷至沓来,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美的感受,还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参与美术学习和创作。
在美的环境中,学生获得了审美愉悦。学校进一步鼓励学生把看到的,接触到的,学习到的美,通过评议表达出来。如作品为什么优秀,哪些作品存在不足,哪些作品值得学习,哪些地方尚需改进,等等。让学生轻松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与评议,提高学生欣赏和鉴赏美的水平。
学校还邀请专家来校讲座或教学,使学生通过看与听、展与学等方式,进一步感受美、理解美,提高审美素养。
多姿多彩的活动,在校园中形成了宽松的审美环境。活动不仅让学生不断感受美,更激发了学生创造美的激情与动力。更重要的是,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实现了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我来学校”到“我爱学校”,从“喜欢校园”到“喜欢学习”,从“愿意学习”到“我愿努力”的转变。学生在校园里愉悦成长,有效提高了审美感知和道德认知能力。
三、共创美的生活乐园
校园“美术场”为学生营建了美好的校园环境,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勇于实践,在活动中不断展示美、创造美,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审美教育的开展,将校园中的你、我、他号召在一起,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我”与校园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师生传递“和美”关系
美的校园环境影响着学生对美的感受,与校园环境融合的美术学习,教给学生创造美的方法,艺术活动更赋予学生丰富的情感。师生以作品来传情达意,在校园中不断传递“和美”关系。
“我们用相机记录着您的每一个瞬间,因为您的每一个瞬间在我们心中永远是那么美丽,愿您永远幸福、美丽。”
——西湖小学大队委
这是在教师节“留住美丽的瞬间”活动中,老师们收获的一个惊喜。学校大队委发动队员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偷偷拍摄了老师们工作时的一个个美丽瞬间。教师节这天,拍摄的照片被布置在横幅上,展示在校园内。学生们还开展了“最美好的祝福”活动,自己设计并制作了幸福卡,同学们一起用心写下最美好的祝愿,在教师节时送给老师。这种情感的交流,不仅让学生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也让学生感受到完成美术创作的成就感。
老师们也用心记录下孩子们的成长足迹。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到了美术知识,也创作了不少作品。学期末,美术老师将平时积累的孩子们的作品制作成月历送给学生,内容有同学们平时课堂上的照片,还有美术作品。开学时,班主任则会为每位同学制作一张爱心卡,写下新学期的祝愿;一年级新生入校,老师和同学们还一起印小手印,制作成卡片,表达“手手相连”的美好愿景。
诸如此类的活动,让师生产生了融洽相处、心心相通的愉悦感,更激励了师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断发现美、积累美的印记,传递“和美”师生关系,共享美好的校园生活。
你我共创最美校园
为了了解学生眼中的学校,也为了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建设校园,学校开展了“理想校园设计”活动。学校4-6年级的524名同学参加了此次意见征集活动。其中,有192位同学对学校现有的色彩、设计表示满意,332位同学对部分场所的色彩和内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例如,学生提出可以增加教学楼墙壁的色彩,用彩绘的画法,描绘同学们喜欢的画面;在二楼、三楼、四楼的走廊地面上,增加既能看又能玩的绘图;可以在校园里增加设计美观的凳子或椅子,方便大家休息;变换走廊灯的式样,配合走廊顶的图案等。这些建议从儿童自己的视角出发,体现了孩子的意愿。学校根据这些建议重新做了调整,使校园更加人性化,赋予校园更多儿童(下转第69页)(上接第33页)气息。
学生的踊跃建言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也提升了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这样的活动,实现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融合。学生的建言献策,表达了希望校园更加美好的愿景,这正是学生将校园视为生活家园的最好表达。
一、赏美丽环境,悦美好心情。
在绿树掩映中,一幢黄绿相间的美丽建筑跃然眼前,这就是“竹园幼儿园”。校园中自然环境优雅,长廊与山坡环绕、竹林与小径相间,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了美丽庭院。校园中人文环境浓郁,楼梯旁的竹文化长廊、阳台里的绘本展示、各专用活动室的布置无不在向我们参观者讲述这“竹园”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竹文化气息。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大厅门口的家长告示栏和楼梯旁的竹文化长廊。其中告示栏的展示特别富有童趣:花边形的边框、鲜艳的色彩、丰富的特色介绍不仅向家长全方位展示了园内信息与动态,而其整个设计非常符合幼儿园的特点。在楼梯旁,她们将象征幼儿园的竹子与园本特色活动结合进行展示,参观者走完楼梯的过程也就浏览了竹园幼儿园的发展历程。总之,置身于“竹园”的美丽环境,让人赏心悦目。
二、玩丰富材料,享无限乐趣。
走进竹园幼儿园的每一个班级,里面丰富的材料就展现在我们眼前。游戏材料以区域的形式分类呈现。每个班级游戏区域的设置也非常有特点,有的以小镇为主题命名,有的以航空港的形式开展,有的以幼儿喜欢的动画角色命名,总之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统一的游戏主题。看里面的游戏材料,有幼儿搜集的生活物品、有购买的现成玩具,有教师制作的精美家俱菜肴,还有提供了很多工具材料与半成品,满足幼儿多种活动的需要,孩子们玩得乐在其中。我走进了开展航空港游戏的一个班级,深深地被孩子们的游戏吸引,不知不觉也进入了角色。一进去,“安检员”就拿着检测器在我身上来回扫动,最后终于对我安全放行。接着进去是行李寄放处。包裹员让我把包交给他们,他们放在秤上称了下简单打包一下,然后放进了行李车。接下来我又被邀请到机场餐厅喝了一杯饮料,这时广播里响起:“请第二批乘客到服务台换登机牌”。这时服务员赶紧提醒我去“问讯处”拿登机牌登记。经过几个环节我终于坐上了“竹园机场”的航班。空姐推着小车给我递食品和饮料,空中男服务生给我弟图书和杂志。很快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下飞机后,我被导游接去参观鸟巢和水立方(看电视介绍片),一次愉快的旅程结束。我想到我们自己的幼儿园地处无锡空港产业园区,硕放机场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玩的游戏就是我们身边的生活,我想把这个游戏带回我们幼儿园,让我们的孩子也来享受这个游戏的乐趣。
三、观精彩活动,学教学策略。
竹园幼儿园的两位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两个教学活动。一个是小班美术《我和点点做游戏》,另一个是小班绘本《这是一只蜗牛吗?》这两个活动无论是教具的设计、材料的运用、流程的安排上都无不显示出教师精妙的教学智慧。第一个美术活动当幼儿在操作纸上印完彩点,老师将第一层纸掀开,一个个小动物像变魔术似的出现在纸上。第二个活动当老师把绘本图书一页页翻开,小蜗牛的尾巴也神奇地发生了变化,一会儿是蜻蜓的尾巴、一会儿是青蛙的舌头、一会儿又变成老鼠的尾巴……我不禁为老师的精巧设计赞叹。回去后我想把第一个教学活动“搬”回我们幼儿园,让我们那里的老师也来感受、分享竹园老师的智慧。
四、听特色介绍,悟内涵理念。
但由于以下原因我们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
1.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
2.许多家庭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学生家庭藏书都很不足,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也不多。
3.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阅读认识观。不是积极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作业试卷。
4.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大多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
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学校阅读特色,创建书香校园文化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营造读书氛围,让书香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
学习应该与书香为伴,师生应该与经典为伍。学生在校园里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也都应该有文化的熏染。通过校园墙体的改造,在教学楼、办公室、教室、走廊等墙壁上进行精心的布置和修饰,以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1.1 打造墙体文化。致力打造校园墙体文化:(1)在教学楼走廊、楼梯墙上及连廊的石柱上统一装饰140余块题写有名人名言的条幅,内容主要是激励学生爱读书的、爱国、勤奋学习、树立理想、热爱科学等。(2)石桌文化——在校园景观区设立8张石桌,为学生提供另一个阅读场所。(3)艺术长廊——欣赏名家书画、张贴学生优秀习作书画等作品。(4)文学长廊——介绍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到现代文学中与课本有关的名著名作及文学家故事,引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5)学科长廊——介绍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知识,拓宽阅读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这样,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举目见人文,放眼品经典,在浓浓的书香气氛中感受文化的浸润。
1.2 建设班级"书香"文化。以班级为单位努力打造 "书香文化"班级,调动师生共同参与,兼顾共性与个性。我们要求每班教室的国旗、班训、信息栏等都有固定的位置,在保持全校整体共性的同时,各班师生共同设计出风格各异的墙体文化。
二、整合阅读资源,让书香浸润学生生命的每一段时间
2.1 开设语文阅读指导课,加强阅读指导。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老师们利用材料,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等等,引导学生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初步掌握读书的方法。同时,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组织阅读公开课观摩教学,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法,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
2.2.加强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着力做好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装备建设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安排学生每两周到图书馆借书阅览一次,每周向班级图书角借书一至二次,教师每学期向学生提供不少于5本的必读书目。各班开展了"存二读百"活动,使班级每学期图书角存书都达到200多册。丰富的书源,为学生增加了精神食粮。
三、完善阅读体系,让书香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3.1 倡导教师带头阅读,实现师生共进。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教师每人每年购置5本图书,订阅2份报刊(其中必有一份是教育杂志)。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举办"语文课外阅读讲座",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通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读书节等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3.2 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有计划地开展古诗文考级活动,举办"读书节"、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于杭州转塘镇,山脚之下,青山绿水,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著名建筑师王澍的成名之作,以新潮与创意取胜。
刚进校区,我便被栖息在树上的一只白色大鸟吸引,细细端详,竟是一只白鹭。惊讶之余,我放眼望去,喧嚣繁华的市镇中,象山校区竟是一片宁静旷远的去处。校园不似近年落成的新校区,保持着质朴而谦逊的本色,瓦片古旧,与青山绿水以及大片的土地融合,简单自然,又带着时光与空间感,是一种说不出的舒服与惬意。
这儿的教学楼别具一格,它们有着宽大的走廊,有似在传统旧式橱窗中相识的窗户以及连绵不断的步行小道。它的楼宇并不局限于钢筋混凝土,而是朴素的砖墙石墙和少见的夯土墙,间杂着水边的木作与钢结构的结合。它们随自然而变,生趣盎然,在这个小范围中坐山穿水,聚落无序中透着智慧与创意。如此,让人感觉这个美丽的校园并不局限于一个理想的授业解惑的场所,也是一处难得的文化旅游景观。
校区很多建筑显得拘谨,让人感觉挤挤地挨在一起,可再向前走,却又出现大片的空地、大片的鱼塘和有农人耕种的土地。山耸水环,是诗意迷蒙的风景。质朴本真的阡陌田园在本应书卷气的大学校园中存在,让人驻足沉思,有谁能说,土地就应该为建筑让路,而这些人为的建筑,要比自然与生态更重要呢?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让房屋为山水让路,让人为的建筑与自然山水和谐共存,这大概也是设计者最注重的理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