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腔医学发展

口腔医学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腔医学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口腔医学发展

口腔医学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外;教学理念;资源;口腔;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66-02

很多高校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更加注重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的运用。对于一些新开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校来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新的教学理念,使用优势教学资源进行人才的培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让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以后,能够在实践方面有更多的提升,以满足市场需要。

一、研究背景

1.社会的发展对口腔技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以后就会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口腔在国外一直被认为是重点医学项目,但是我国这方面的认识起步比较晚。口腔医学不仅仅关系到患者的健康,还关系到患者的美观,因此美容观念日益增长的今天,人们对于口腔医学美容也有了新的需求。由于我国材料学、设备、制作工艺的快速发展,每一个医疗卫生机构的口腔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这样对于口腔从业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市场对口腔技师人才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让口腔医学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根据笔者对某省口腔机构的现状调查发现,到2010年为止,该省的医疗机构已经超过了10000家,如果按照一个机构一名牙科医生的水准计算,大约需要10000名牙科医生。另外,作者对义齿制作企业进行调查中发现,按照国家药监局2005年制作的岗位职责说明要求中可以看到,我国在近两年内所需要的口腔技师人员还在不断地增长,当前很多齿科制作企业以及口腔用品制造企业都没有经历过比较正规的专业性教育,工作人员基本都是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就业,这样制作出来的义齿质量不高,根本不能满足临床医师及病人的需要,因此在当前材料、电子仪器以及化学的飞速发展的情况下,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让口腔医学技术得到进步[1]。

3.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现状。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在培养的模式方面相对滞后,根据2014年的市场调研可以看到,很多高职校对该专业定位不清晰,在课程体系上依然沿用口腔医学的教学体系,导致学生所学与就业岗位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对专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都不高。此外,由于口腔医学技术是一个小专业,不仅培养学生的规模比较小,而且学生的数量也不多,因此,不管是从哪一方面讲都不能适应当前阶段社会对口腔技师人才的需要。

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理念创新

1.树立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革新口腔医学技术的教育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门技术类专业,它与口腔医学专业有着本质不同。目前国内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最高学历是大专或本科,目前开设有口腔医学技术类本科的学院全国仅有1~2家。据文献调查及我校10余年办学经历来看,该专业由于学生就业在工厂,专业满意度不高,且学生继续升学或深造的机会很少,势必让学生看不到自己发展的希望。因此,这个行业的流动性很大,很难留住人才,企业常常处于人才紧缺的状态。作为高职学院,树立“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我们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而不能仅局限于实践操作,这样将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同时,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三年高职学习,不仅是学习一门技能,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学习各种自己所需的知识将成为一种常态。目前,许多高职学院都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生产线上的螺丝钉,而忽略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将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没有价值感和幸福感。因此,在口腔医学技术课程体系中加入通识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极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的,具备口腔医学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口腔修复高端技术和手段进行各种口腔修复体的制作,适应口腔医学技术(工艺技术)岗位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专长和良好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改革。以往的课程设置与口腔医学很像,理论知识较多,忽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人文素养课程开设较少,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口腔技师制作义齿,本身是创造美的行业。建议除了开设专业课程外,增设《口腔工艺美术》、《美术鉴赏》,还可以选修《大学生礼仪》《国学》等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再次,着力打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外很多学校强调从做中学、从学中做以及边做边创的教学理念,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核心,让学生的实践和理论有效地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构建起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让人才的发展更加符合自己的特点。另外还要包含比较系统的、专业的能力训练评价体系,以此保障专业技能人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需求[2]。将沿海发达地区技术一流的义齿制作公司进入校园,实行校企深度合作,打造校企共育人才的目标。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学到一流的工艺技术,同时,企业通过参与对人才的培养,对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和人才质量等方面有较好保障。企业的兼职教师也弥补了该专业教师工艺制作技术的不足,校企双赢,共同培养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校方还可以派优秀的教师带领学生每年去国外参观学习,由此掌握国外先进的口腔工艺技术,让学生对自己的所学有个全面的认识,通过参观、学习或比赛锻炼学生的制作水平,以此对我国口腔医学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让世界资源得以共享,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2.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实现学校专业教学的高起点。先进教学资源的引进能够让国外的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被我国所运用,国外的医学技术课程已经有多年的发展经验,因此各个高校可以再认真总结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大胆地加以借鉴和合理化的运用,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本比较突出,也处于一直领先的位置上,因此高校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可以培养骨干教师赴日本学习,对当地的齿科制作企业进行现场的考查。除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以外,还要把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到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过程中,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口腔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方面建立中日学习班和中德学习班主要从以下几部分进行研究和分析:

首先,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加以完善和整合。很多繁杂的内容并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因此需要在立足我国国情与社会情况的基础上,展开对医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定位,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也对口腔医学技术有更加准确的定位。

其次,引进国外教材和教具,对国内一些旧知识以及落后水平的教材与此剔除。对国内口腔技术教材加以革新,删除一些陈旧的技术知识学习,通过对国外的对比和考查,感受国外先进齿科材料公司的口腔修复技术教学教材的超前性、规范性以及全面性,不但有一般性口腔修复学知识的理论性基础,还有关于修复口腔技术方面的操作技巧以及各个流程和步骤,以此最大化地反映出世界领先的口腔工艺科技。引进这样的教材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引用教材中的创新思想以及色彩图片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因此在这方面,需要我国的各个高校大胆突破常规,用国外先进的齿科材料口腔修复技术作为基础,改变以往教材过于陈旧,和过于空洞的现象,以此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的教材。

3.中外合作以及校企合作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运用。高校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需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将义齿加工企业引入校园,形成校企深度融合,使我们的师资和学生培养更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在国内外选择一些比较有名气的齿科材料公司,和学校展开合作,让学生通过见习的方式进入企业中工作,企业也可以指派一些资深的专家学者进入学校对学生们进行指导,更可以培训教师的教学,示范性授课的这种形式可以让学校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全新的课堂形式,企业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技巧以及精湛的操作技能也能让学生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初步的认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见习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化的管理,通过专业的技术学习和完善的考核机制,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另外,还要有产学结合以及互惠互利的教学模式。口腔医学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实习的单位主要是义齿公司或者口腔技工所。从企业聘请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学队伍,对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进行指导,学院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进行产品研发或教材开发,同时参与实训学生管理,实现校企真正意义的双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引进国外教学理念和资源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本专业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校内实训、师资培养等方面向国外学习的思路。当前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的匮乏,也让各大高校开始重视这一专业的发展和完善,通过本文的叙述,希望对高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同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口腔医学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学科交叉;教学改革

学科交叉发展的新常态下,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是实现学科自身发展解决重大问题的必然选择[1]。随着这些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在口腔临床医学和口腔工艺技术领域中应用,一方面显著改变了口腔医学的面貌,引起口腔医学革命性巨变与发展;另一方面对口腔医疗从业者的专业能力要求更广。由于当前院校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以致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前沿不掌握、专业背景不清晰、岗位适应不灵活、知识结构不适宜的问题,学生的能力体系明显不能满足职业发展的节奏和要求。如何协调口腔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与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协调发展业已成为实现学生个人价值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不可规避的技术瓶颈。

一、学科交叉融合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门类间壁垒日益消融、不同学科间的融合,口腔医疗行业技术不断更新与进步,多门类科学的交叉融合为口腔医学深入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口腔医学的跨学科发展主要体现在与数学、电子学、信息学、材料学、机械工程学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此背景下催生出一系列口腔医学新技术。以融合口腔医学与数学、电子学以及信息学形成的跨学科领域———数字化口腔医学为例,该领域以数字化影像技术、口内3D图像采集技术、CAD/CAM、3D牙齿打印等近年广泛应用的口腔医学领域的新技术为代表[2],对口腔医疗的模式和手段提供了革命性的改变,以致中华口腔医学会在2015年举办的第17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CDS2015)上采用“数字化口腔医学”为主题。无独有偶,随着口腔医学与其他门类学科的深入的融合渗透,各种理论研究、技术发展与临床应用实践已经成为业界研究与实验的热点,并形成许多发展快、应用广的新交叉学科,涌现出一批先进的诊疗技术,带动相关产业的迅猛开发、极大地推动口腔医学科研和教学的发展,成为引导口腔医学发展的有力推手和导航员。

二、学科交叉融合对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挑战

交叉学科的迅猛发展,对科研、教育、经济和生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当前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和促进,学科和专业发展的诉求得不到及时反馈和有力支持[3],导致作为高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的本科院校对于交叉学科的教育体制改革和研究机制建立处于缺失和滞后。具体对于口腔医学本科教育领域,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一)口腔医学专业就业率长期徘徊不前

口腔医学专业是一门十分重视临床操作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学科发展前沿的专业视野、解决临床问题的专业素养,职业涉及领域的实践能力都要求更高的专业标准和资格设置。如图1所示:根据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专业指导中心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部分专业就业率区间分布》可以看出,就业率始终在80%左右徘徊,虽然在2007年开始有所回升,但是始终处于区间等级A等以下。我国的高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但是社会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社会的职业分工产生了显著变化,如果执拗于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只能从事口腔医生,无异于固步自封画地为牢。而提高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就业率,必须从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做起。

(二)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指高等院校毕业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统一而产生的人才的供求矛盾。具体在口腔医学领域表现为:社会上增加了许多口腔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的职业,本科生就业方向也发生的显著分化。分析湖北科技学院口腔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可知,经过五年的本科学习最后从事医生职业的不过半数,且整体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反而是与机械电子密切相关的医疗器械领域、与材料科学领域密切相关的牙体材料领域、与化工行业密切联系的牙膏牙具领域的就业率逐年攀高。随着口腔医学相关的交叉学科领域的职业成为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新的职业对于人才的标准提出新的标准,要求本科毕业生具有更加宽广的专业视界。这种要求需要高校对口腔专业的本科教育模式做出相应的变革,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和灵活性。

三、学科交叉背景下如何做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

口腔医学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的一级学科,要实现健康长足的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探索一条适应学科交叉发展,具有口腔医学特色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思路。

(一)结合社会需求,及时修订培养目标

我国口腔医学交叉学科发展迅猛,但教育模式转变的滞后性导致相应的院校培养目标未能及时修订,尚未建立涵盖基础学科、技术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三足鼎立的交叉学科体系。教育模式建立在学科分类的基础之上,教学拘囿于专业限制,科研局限于学科壁垒,院系学科间缺乏融合合作,未能形成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大多为知识背景单一的“专才”,不能应对学科交叉趋势下的就业环境多元化环境,最终表现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4]。现有培养目标制约了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的引进和推广,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增加相关交叉学科的内容,一方面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范式的融合,整合学科资源,应对口腔医学领域的复杂问题,提升口腔医学的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拓宽学科内涵与外延,促进学生在今后的继续教育中重视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知识,实现口腔医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口腔医学人才。

(二)打破专业壁垒,合理调整课程组合

调整课程组合首先要做到教学内容重心下移,增加基础课比重,延展基础课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专业视界;口腔医学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点学科和基础学科,必然与其他医学学科、工学学科广泛进行交叉渗透;摆脱传统的专业化观念束缚,将以往的纵向深入型思想向横向宽广型思想转变,积极寻求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耦合点,开展跨学科、多背景的研究,充分利用交叉学科对象整合、概念移植、理论渗透、方法互补、功能融合等特点,设置与口腔医学相交叉学科的相关内容,适应学科高度综合发展的趋势。此外,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修订中,应该突出学科应用性和沟通性,尽快更新与完善课程中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摒弃呆板单一的封闭性结构,增添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的专题课程;在口腔医学统编教材中增录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的相关内容,关注诸如数字打印、记忆金属等新兴、高新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三)积极探索交叉学科,实现教研一体化

交叉学科领域多涉及前沿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具有发展猛、更新快、不可预知的特性,因此对于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和长期实践的过程[5]。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交叉学科内容对教师专业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老科学转换融合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必须及时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拓宽自身专业视角;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积极探索,尽快尽多的消化相关知识;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交叉学科相关内容的积极性,以期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参与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积极申请相关科研项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杨雪超,赵世勇.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内容及形式探讨[J].高教学刊,2016,7(4):47-48.

[2]王根顺,汤方霄.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教学研究,2011,34(1):16-20.

口腔医学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口腔设备学; 口腔医学本科; 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医学各分支学科之间,以及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产生了大量新兴的医学边缘学科。口腔设备学是近10年口腔医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密切结合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口腔科的日常临床工作主要以诊断与治疗为主,口腔科诊疗工作与口腔仪器设备密不可分,然而,口腔仪器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一名口腔大夫对就诊患者治疗效果评价必不可少的法宝,因而,口腔仪器设备的基本使用常识和日常维护保养常识,对于每一位口腔大夫来说是应该掌握的;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口腔医疗仪器的设备,已经大量地引用了激光、超声波、微电子仪器等等高端医疗信息科技技术[1],使临床口腔大夫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同时,也对临床大夫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所以,开设口腔设备学这门课程在目前口腔医学专科教育中是十分必要。

1口腔设备学概述

1.1口腔设备学的内涵及研究内容 口腔设备学是近10年来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医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密切结合,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口腔医学新兴学科,是在总结口腔医学设备的产生、发展、使用,维护保养以及管理等基础上,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口腔医疗设备的运行过程和发展趋势的基本规律的学科,是由不同学科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如管理学、材料学和口腔医学等。口腔设备学主要研究的内容有:口腔仪器设备的产生和发展等规律;口腔仪器设备的常用有仪器的基本功能、仪器的结构原理、常用的基本操作、日常的维护保养、一般故障及其排除方法等;还有口腔仪器设备的管理,比如仪器装备的电子管理、应用信息管理、维修保养管理等等[2];此外,口腔医疗仪器安装的布局设计与实施、对整体标准环境的要求、口腔临床治疗要求的与临床操作标准姿势等也是归纳到其研究内容之一。

1.2口腔设备学的发展 口腔设备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口腔医学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也是口腔医学当中具有自身学术价值和理论水平的一门新兴的基础医学学科。其发展除与口腔医学临床学科的发展相关外,还有其他学科如理工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生物力学、口腔技工工艺学、社会学、经济学、口腔生物工程学、医院管理等,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具有理、工、医学相互交叉的鲜明特色。在当今世界,已有相当数量具有口腔医学、理工学和工程学等专业知识的人才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3]。

2口腔设备学课程的作用

2.1口腔设备学课程在口腔医学本科专业中开设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口腔医生,在临床的诊治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仪器设备,其设备规范性使用方法以及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直接关系到仪器的正常运行、使用寿命和门诊业务的正常开展,影响着临床的医疗效果,因而口腔医生在设备维护保养及使用过程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4]。未来的口腔医生都来自于口腔专业的学生,所以在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中开设口腔设备学课程是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的需要。目前,口腔本科教育的课程计化中,缺少口腔设备操作的教学内容,因而,口腔专业的本科生在实习期间由于缺乏设备的基本相关知识,亦不了解操作常规,使用设备时容易引起医疗事故或者设备事故。为了更好地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本科教育当中,只有系统地让学生们系统地学习口腔设备的使用知识、正确使用以及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才能顺利开展临床工作,为毕业后成为合格的口腔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掌握口腔设备基本原理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口腔科新型先进设备越来越多,医疗系统部门所购置的设备一般要由口腔医生来做选择,因而,口腔医生需要具有口腔设备学的基本知识,才能不负众望,挑选到适合本院的使用、性能优良的设备,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医疗质量[3], 减少患者的负担。医疗设备用于诊治患者,其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3],决定口腔设备性能的因素除了设备的质量以外, 还与日常的保养及规范性操作等有着密切关系。若在治疗过程中,口腔设备出现小故障, 这会给临床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如果在本科教育中,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对口腔仪器设备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在以后进入临床的诊疗工作过程中遇到常见的小故障,就能够自己动手维修保养,排除故障,提高诊疗效果。另外,我们培养的医学口腔本科生当中,有大部分学生是面向基层医院, 那里缺乏专职、专业的维修工作人员, 所以,针对口腔专业的本科教育来讲,口腔设备学课程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让学生再本科阶段,及已基本掌握维修保养的方法,是临床的诊疗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在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中,开展口腔设备学课程,让学生学习口腔设备学后,了解口腔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常规、维护保养知识和简单的维修, 可以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顺利开展诊疗工作。我校从2005年就开始对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开设了《口腔设备学》课程,自从开设口腔设备学这门课程以来,普遍得到了学生、教师一致赞同以及相关教学部门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孙雪梅,杨俊玉,徐德平.在口腔医学专科教育中开设口腔设备学课程的探讨[J].职业教育,2007,25(17):131.

[2]口腔设备学等新兴学科及其文献归类探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5.

[3]成宏.个体口腔诊所的管理体会[J].口腔医学.2003,23(05): 320.

口腔医学发展范文第4篇

1.口腔急诊科医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口腔急诊大多以口腔外科和牙体牙髓急症患者为主。因此急诊科医师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和临床技能,在专科医院中的急诊科往往由口内、口外医生组成。面对口腔各种急症,要求每位急诊科医师具有全科临床诊疗技能。合格的口腔急诊科医师,不仅要具有口腔医学各专业的临床技能,而且还需要急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比如,严重外伤可能涉及到休克的抢救、心电图及除颤仪等的使用。所以,口腔急诊科医师要具有多学科的临床技能,才能担当口腔急诊科的重任。口腔急诊医学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学科,就要有自己的医学体系和范畴,它既要有全身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的共性,也要有口腔急诊医学所具有的个性,因此它应来源于急诊医学和口腔临床各学科。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支,口腔急诊医学也是口腔临床医学的分支和组成部分。

2.口腔急诊医学与其关联学科

急诊医学与口腔急诊医学: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急诊医学系,中山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还建立起来本硕博教育体系。急诊医学的发展给了我们启示,口腔急诊医学也会顺应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应运而生。口腔急诊医学也应是全身急诊医学的一部分。颌面部外伤常常伴有创伤性休克和出血性休克,严重的颌面部感染常常伴有中毒性休克和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改变。它们的急救与急诊医学具有共性。同时口腔急症还常常涉及到心脏疾病、肾病、糖尿病、高血压、出血性疾病等。口腔外科急症:口腔急诊与口腔外科关系密切,口腔急诊科每天都要处理创伤、感染、疼痛、出血等疾病的患者。因此,口腔外科是口腔急诊医学和急诊科的重要内容。口腔内科急症:牙体牙髓病急症是急诊科的主要内容。急性牙髓炎是口腔急诊科就诊最多的急症。另外,急性根尖周炎、牙体劈裂等也是急诊科的常见病。口腔黏膜病急症:口腔急诊科也常接诊口腔黏膜病急症,如口腔黏膜溃疡、血泡、带状疱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口角炎、鹅口疮等。口腔修复急症:如冠折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固位钉(或纤维桩)光固化树脂暂时修复、冠桥脱落复位粘固等。牙外伤急诊就诊率很高,特别是前牙,损伤后严重影响美观,患者常常要求即刻治疗和修复,临时修复也能使他们感到满意。口腔急诊涉及面很宽,口腔急诊医学做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独立出来,与其它口腔临床学科并列,有利于急诊医学的发展。将口腔医学各学科中具有“急性”特征的部分抽出来,与全身医学和急诊医学相结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口腔急诊医学体系[2]。

口腔急诊医学教育体制的建设

口腔急诊医学不仅要面向口腔医学五年制学生,还应培养口腔急诊医学的高层次人才,如培养相应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口腔急诊医学的诞生是社会需求和医学及口腔医学临床综合学科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它不但有益于人类社会和造福于人类,同时也有利于临床口腔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口腔急诊医学教育应纳入口腔医学五年制常规教学内容,以五年教育为主全面实施口腔急诊医学教育,它有利于全面培养和提高五年制口腔医学人才素质。要编写和选择好口腔急诊医学教科书,各口腔院系应建立和完善口腔急诊科及教师队伍的培养,即口腔急诊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教师的口腔急诊医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口腔急诊科可由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正畸科的医师组成,通过在急诊科的临床实践和培训,让这些医生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多学科临床技能的急诊科医师,并成为本科生口腔急诊医学教学的主力。同时应向国家教育部门申请批准口腔急诊医学专业,使口腔急诊医学专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口腔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建立口腔急诊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口腔临床综合素质人才是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为口腔医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综合医院和基层社区医院工作创造条件。为了口腔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可以让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内科热爱口腔急诊医学并能够研究和发展口腔急诊医学的专家教授做硕士、博士生导师,组成培养口腔急诊医学博士、硕士的梯队教师队伍。为口腔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口腔急诊医学教学人员,同时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口腔急诊医学医务人员。口腔医学院系有必要将口腔急诊医学教育纳入议事日程上来,为口腔急诊医学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

口腔急诊医学的研究和发展

口腔急诊医学的诞生和发展有待于口腔医学同仁的认识、努力和支持。在未来的几年里渴望口腔急诊医学的兴起,口腔界的各级领导可以考虑为口腔急诊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如下环境和条件。

1.口腔急诊医学专栏的开设国内有多家口腔医学杂志,有条件和有稿源的杂志可以考虑开设口腔急诊医学专栏。为口腔急诊医学的普及、交流和提高提供场所。为口腔急诊医学的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提供园地。

2.口腔急诊专业学组建立的必要性口腔急诊医学涉及到很多口腔外科和牙体牙髓科疾病。这两个学科的专业委员会应设立口腔急诊医学学组,条件成熟时,有必要建立综口腔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开展口腔急诊医学学术交流活动,发展口腔急诊医学事业。

口腔医学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大专生;面向基层;就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25-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医学毕业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医学毕业生都倾向于去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因此,经济发达城市的医疗卫生行业日趋饱和,医学人才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与经济及保健意识密切相关的口腔医学更是人才济济,口腔医学毕业生的竞争更激烈,就业形势也更严峻,但基层医疗单位普遍缺乏口腔医生[1]。目前,我国面向基层的口腔医学专科层次的教育普遍存在教育时间短、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综合素质较差等特点。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大专生一直处于就业难的境地。社会上普遍对大专生不看好,长期下去,这将严重影响学校声誉及招生质量。一方面用人单位感叹招不到满意甚至招不到毕业生,另一方面毕业生抱怨工作不好找或有业不愿低就。这种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和医疗机构招不到人并存的情况,意味着口腔医学大专生就业难问题突出体现在自身就业能力或就业观念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因此,提高大专生就业能力是解决当前口腔医学大专生就业难的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

一、口腔医学大专生基层就业现状

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口腔医学大专生以在城市机构工作为主,在乡镇、农村等基层医疗单位工作较少。一是,与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有关。城市的各种级别的医院或诊所较多,设备及材料也较先进,口腔医学毕业生拥有和选择的机会也较多。而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偏少,特别是口腔医疗机构,有的医疗机构甚至没有配置口腔科,或只配置了五官科,病人看口腔疾病只能去五官科或眼耳鼻喉疾病也找口腔科医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基层医疗机构对全科医生的需要,有的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口腔医生还需要进修眼耳鼻喉甚至皮肤科。这些情况也导致了很多口腔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镇或农村等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很多乡镇卫生院招不到或留不住口腔医生。国家虽然出台很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但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响应国家号召的不多。二是,口腔医学毕业生在权衡收入情况、自身发展、生活环境及以后子女教育等方面后,大多愿意留在城市工作。长期以来,地区经济及医疗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导致了基层口腔医疗机构设备较差、技术较落后、工资待遇偏低、生活条件较差、发展平台不足等,这些使基层口腔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流失严重[2]。

二、口腔医学大专生就业能力现状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其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对自身潜能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自己就业目标和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本领。它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和灵活性,涉及能力本身,包括态度、个性等可变化的核心技能群[3]。口腔医学大专生虽然学习自觉性和职业适应能力发展较好,但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规划性等核心就业能力仍需要不断地培养和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能力不强。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口腔医学专科大都是三年制,教育时间短,在实践技能、专业素质等方面普遍存在教育针对性不强、操作能力培养不够等问题,但就业单位最看重的就是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许多单位在招聘中将实践操作能力看得比学习成绩还重要。

2.人际沟通能力较差。顺畅的医患沟通是完成口腔医疗操作的基本保障,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口腔医生必备的执业能力,也是用人单位考核口腔毕业生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口腔疾病治疗方案的确定和实施需要通过医患沟通来实现,并且需要患者的配合,因此,流畅而有效的沟通是确保治疗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医生的沟通能力是和医疗水平一样重要的技能,但现在的口腔医学大专生因为在校时间短、课业任务重等,普遍都只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他们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不懂换位思考和尊重他人。因此,在医疗工作中就会出现沟通不畅的现象,甚至会引发医患矛盾。

3.科研及创新能力欠缺。近年来,虽然医学生科研能力有所提高,但是目前专科学校对医学大专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比较滞后,有的甚至缺失。口腔医学大专生科研水平普遍较低,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科研。科研设计、论文写作等科研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对缺乏,导致在以后的工作中科研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这不仅不利于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工作单位的发展。

三、口腔医学大专生面向基层就业能力培养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对高校及其培养对象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就是看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因此,医学类高校要充分响应这一评价模式,在认识和把握口腔医学专业教育规律和职业发展的社会需求的关系中,提高口腔医学大专生的基层口腔医疗岗位的职业能力。

1.提高专业技能。口腔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每位口腔医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临床技能。基层口腔诊疗单位一般没有分科或分科不细,需要的多是口腔全科医生,这对专业技能水平要求更高。口腔医学大专生不仅要刻苦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多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临床应用为目的,突出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

2.提高综合素质。当前,诸多口腔医疗卫生机构把技能操作能力作为选择人才的主要标准,也同时对计算机水平和外语水平、组织领导能力及自我发展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要注重对口腔医学大专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ISAS、PBL、TBL、角色模拟等,把知识点划分为工作中会遇到的任务或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沟通、自学、实践创新和分析解决问题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树立服务意识。利用每年9月20日的“爱牙日”组织学生到社区、乡镇或农村开展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和健康普查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开展支医、支教活动,并进行当地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培养学生吃苦精神和服务意识,使之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做到学以致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提高口腔医学大专生口腔岗位工作技能,也可提高他们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识。口腔医学大专生走进基层,了解疾苦,传播知识,不仅会受到群众的欢迎,也会让其有成就感和职业自豪感。

总之,面向基层的就业能力建设要融入大专层次口腔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尤其对当前就业能力明显不足的方面应采取积极措施,切实提高口腔医学大专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社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之符合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岗位需求,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口腔医学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凌琳,于海洋,叶玲,等.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本科生精英培养模式探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31(1):104-106.

[2]黎祺,孙雪梅,朱亚利.基于基层医疗岗位需求的口腔医学职业能力分析和教学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4):10-12.

[3]马军成.论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44-45.

Introduction to Stomatology College Students for Grass-Roots Employment Ability Training

LI Yong, WANG Chun-feng,ZHAO Guang-ye,LIU Yi-long,YI Jian-guo*

(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Hunan University of Medicine,Huaihua,Hunan 418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