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慢性病管理

老年慢性病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慢性病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慢性病管理

老年慢性病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社区护理;慢性病管理;老年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对社区1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其中男87例,女93例,年龄55~85岁,平均(673±53)岁。所有慢性病患者中高血压108例,脑血管后遗症42例,糖尿病30例。脑血管病康复评估采用Barthel氏指数评分,糖尿病控制率采用1999年WHO标准,高血压控制率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评估。

12 护理管理方法

121 慢性病宣教 在社区内针对不同的慢性病进行专题讲座,宣讲健康知识,提高保健意识,同时在社区内举办义诊活动,开设免费咨询,发送健康宣传册。通过不同形式的慢性病宣教,纠正患者不规律用药、不爱吃药、不出现症状不吃药的不良用药习惯。

122 心理疏导 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会对治疗产生厌烦,以及对疾病治疗产生悲观心理,长期的治疗经济开销,也增加了思想负担,从而抵制治疗,血压升高,加重病情。为此社区护理人员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增加对患者的关心,避免患者情绪波动,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还要让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消除患者消极心理,避免情绪波动。

123 日常护理 日常生活中应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加强患者遵从医嘱和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生活方式和节奏,保持充足睡眠,安排正常的生活起居,避免熬夜和劳累,并且适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同时,让社区患者认识到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心态对治疗慢性病的积极作用,且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坚持服药治疗和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尤其是对血压、血糖、血脂的监测[2]。

124 饮食指导护理 针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评估,使患者了解到不良饮食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从而纠正不良的膳食结构,并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进行指导护理。控制每日摄盐量,每日盐量摄入不超过6 g,少食高脂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增加微量元素膳食,每日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进餐量和次数,戒烟戒酒。

125 适量锻炼身体 社区护理人员建议患者每天坚持适度锻炼,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增强体质,有助于患者慢性疾病的康复。制定运动项目和运动量,以有氧运动为佳,如慢跑、打球、骑自行车等,建议每天运动1次,每次30 min~1 h,每周运动5~7次,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以患者感觉合适为宜,运动注意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

126 加强随访 在社区内,加强对随访患者每周进行血压血脂血糖检测。检测前,通知患者携带病历本、用药情况本以及医保卡;检测后,针对患者检测情况,对比上次检测随访情况,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并叮嘱患者及时复诊、用药、监测,随访检查患者健康情况。对不能到随访检测社区点的患者,社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上门服务。

13 统计学方法 采样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用x±s表示,采样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采样χ2检验。

2 结果

对本文观察的1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为期半年护理管理,患者对自身慢性病知识有所了解,健康康复情况效果较好,同时社区医院管理更好的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用药情况。本文研究中,护理管理半年的高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控制情况、脑血管病康复评估明显比护理管理前效果好,详见表1。

社区护理是一种长期连续的护理模式,本文通过对社区慢性病老年患者进行管理,加强对社区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谐医患关系,通过各项社区护理措施,增加患者心理上的认可度和亲密度,通过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效果非常明显[3]。本文研究中,社区护理管理半年后,其高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控制情况、脑血管病康复,明显比管理前效果显著。

本文研究中,高血压患者占慢性病患者的60%,成为护理重点病症。通过社区慢性病管理后,让患者了解高血压,以及如何预防高血压所引起的并发症;积极引导患者采取乐观的心理接受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和节奏,加强坚持服药治疗和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合理调整饮食习惯,每日低盐低脂低糖;每日坚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每周定期到院随访,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检测。高血压控制率在社区护理控制前为4537%,社区护理控制后位7870%,说明社区慢性病管理对老年患者具有指导性意义。

综上所述,社区慢性病管理对老年患者行慢性病宣教、心理疏导、日常护理、饮食指导护理、适量锻炼身体、加强随访,能够有效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提高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巩玉秀,郑秀霞,姚岚社区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3.

老年慢性病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常规护理;效果

近些年来,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由于此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且需终身接受治疗,因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身体健康[1]。因此,注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意义重大。现为了解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56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某社区的11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健康组。常规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66岁~78岁,平均年龄(66.8±6.9)岁;病程2年~12年,平均(8.9±1.3)年。健康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66岁~78岁,平均年龄(66.8±6.9)岁;病程2年~12年,平均(8.9±1.3)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1.2方法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日常护理,即日常护理、用药护理,且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健康组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具体内容为:①健康随访: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确定随访的主要目的、内容、形式及次数。随访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掌握其对疾病的知识掌握程度,并为其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②饮食指导:慢性病患者应多吃新鲜的蔬果,尤其是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物等应尽量少吃;控制脂肪与盐的摄入量,戒烟限酒。③运动指导:引导患者参与体育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健身操等。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项目、时间及频率等。④心理干预: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从而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避免负性情绪的刺激。1.3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干预后的疾病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定期回院复查)、膳食结构优良率(合理饮食)等[2]。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健康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膳食结构优良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由于慢性疾病无法彻底治愈,需接受终身治疗,因而,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即可回家休养。但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回家后往往会懈怠,不遵医嘱用药,饮食方面过于随意,如此一来则无法达到疾病控制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导致病情加剧[3]。因此,强化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的护理,显得尤为关键。而健康管理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护理模式,其通过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展开健康宣教,如饮食、用药、运动等,以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度与依从性,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4]。在本研究中,实施健康管理的健康组患者,护理后的疾病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以及膳食结构优良率均高于采用常规日常护理的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予以健康管理,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55-57.

[2]陈冬雅,钟雪花.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实施健康管理模式后的改善情况评价[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8):192-194.

[3]彭柳媚,胡于俊,周子英.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0):1549-1551.

老年慢性病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年肺心病;病情观察;护理

Abstract:Through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are summarized, to emphasize that only strengthen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observation analysis, strengthening the life, spirit, diet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the patient guidance and effective nursing care,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to promote the role.

Key words: Senile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Observation; Nursing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机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心病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慢性病,临床病死率高。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肺心病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现介绍如下:

1 病情观察

1.1呼吸的观察 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及困难程度。肺心病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等都会出现不同的变化,以夜间为甚。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多为深而慢,呼气时间延长;间质性肺纤维化者,呼吸多为浅而快;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窘迫、紧张、大汗淋漓等情况,甚至可出现潮式呼吸及呼吸暂停。

1.2神志及精神状态观察 当患者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时,患者呼吸变弱,呈嗜睡状态。如果呼吸深大且嗜睡为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患者表现为呼吸浅而快,精神兴奋、瞻望等;如发现患者出现记忆力及判断力下降、头痛、嗜睡或烦躁、神志恍惚、夜间失眠兴奋等,则为肺性脑病的先兆。

1.3皮肤黏膜的观察 皮肤黏膜发绀的程度反映缺氧情况,在口唇、指甲及耳廓表现较为明显。皮肤潮红、温暖、湿润通常为高碳酸血症的表现。皮肤苍白、发绀、湿冷则为休克征象。

1.4用药的观察 对于用了镇静剂、催眠药等的患者应注意观察用药后是否有抑制呼吸和咳嗽反射的情况;对于应用了利尿剂的患者,除了应观察患者的尿量外,还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而加重的缺氧现象发生;对使用洋地黄的患者,应用药之前仔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遵医嘱准确用药,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的毒性反应,对于洋地黄中毒的患者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对于使用扩管药物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肺心病属于慢性疾病,患者长期被疾病困扰和折磨,再加上自理能力日渐变差,在心理上容易出现悲观、恐惧、烦躁、自卑等情绪,还有的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觉得对家庭对亲人是一种拖累,如若家里人有烦躁或对其照顾不周的现象存在时,患者极容易会产生厌世和抵触治疗的情绪,不加以疏导往往小则可以影响患者的病情,大则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应加强和患者的主动沟通,态度应热情和蔼,取得患者的信赖和亲近,和患者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多患者抱以同情的态度,多听患者的倾诉,了解他们主要的心理不良情绪并对症进行疏导,同时,给患者传递积极乐观的正能量,使其能够在客观上正视自己的疾病,建立长期和病魔战争的必胜信心。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告知家属在患者面前应注意的言语及行为,让家属也能积极的参与到患者的治疗护理中来,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爱和支持,进一步加强治疗的信心。

2.2饮食护理 肺心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应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由于排便困难加重呼吸困难。尽量少使用含糖量过高的食物,以免引起痰液增多和痰液粘稠。对于出现水肿、腹水或尿少的患者,应限制其钠盐的摄入量。同时还应鼓励患者少食多餐,进餐前后进行温水漱口以增进食欲,要保证热量供应,增加机体营养的摄入,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2.3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医嘱进行用药,要熟悉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如需静脉给药,液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不能随意调节滴速,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还应注意利尿剂尽可能的白天给药,以免增加患者夜间频繁起床而影响睡眠质量,加重心脏负担。

2.4保持呼吸通畅的护理 治疗肺心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具体方法包括: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帮助患者翻身拍背,进行引流,促进痰液排出;对于痰液粘稠咳出困难的患者,应给予祛痰药或超声雾化吸入等方法稀释痰液;对于痰多,粘稠不易咳出,有痰堵的患者,应进行吸痰处理,对于呼吸窘迫严重出现生命危险的患者在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2.5健康宣教 向患者介绍本病的一些相关知识,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使患者能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减少反复发作的次数。告知患者居室要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还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室内无烟尘。平时要多注意天气变化,要及时增减衣物,尽量避免感冒的发生。同时,在病情缓解期,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不同的锻炼方法,如散步、太极拳、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一旦出现体温上升,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剧烈、水肿明显或是发现患者表情淡漠、精神烦躁、口唇紫绀严重时应立即就诊。

肺心病是老年呼吸系统的常见病,随着肺功能的损害加剧而进一步严重,但经积极的治疗和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1]黄丽萍.慢性肺心病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4):329-330.

老年慢性病管理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93-02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它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心灵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降低不愉快的程度。随着社会发展及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病人日益增多。由于老年病人生理机能老化,自理能力减弱,加上病痛的长期折磨等,使这部分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理及心理不适,影响治疗效果。每个人要达到舒适过程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用任何仪器来测量,这就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2012年起将舒适护理运用到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治疗护理中,使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减轻了不适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104例,男64例,女40例;年龄50岁~92岁,平均66岁;1年内反复住院2次以上者23例,反复住院3次者12例,反复感染住院4次以上者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E2]评估两组病人焦虑度,

2舒适护理

2.1环境舒适护理

创造一个良好的诊疗环境,各类物品摆放整齐。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良好,光线柔和,地面干燥防滑。调节合适的温度、湿度,湿度保持在50%~60%,以增加病人的舒适感。进行治疗前完成晨间护理等工作,避免灰尘飞扬。另外可根据病人的需求,放轻音乐或调好适当的电视节目,并将遥控器置于病人便于取放的地方。为病人准备报纸、杂志及健康教育宣传册,使其了解相关健康教育的知识。

2.2 心理舒适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病人,由于长期受疾病的反复折磨和医疗费用的压力,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其中抑郁和焦虑发生率较高。高龄病人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治疗时间较长,疗效较差,更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每次巡视都应主动与病人交谈,耐心倾听并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积极帮助病人解决身心问题。有学者调查表明,心理舒适需求中服务态度始终是病人的首选。护理人员微笑的服务、关切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能让病人感到温暖、亲切,有利于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早日康复;另外,仪表、姿态也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各项护理操作应做到稳、准、轻,尽量减少碰击声,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发现意外保持冷静,切忌惊惶失措,大声呼叫,以免产生消极暗示,增加病人恐慌。

2.3 生理舒适

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病人常因咳嗽、咳痰、胸闷、气短产生极度不适,甚至难以忍受,此时可以给病人低流量持续吸氧,协助其采取舒适卧位,轻叩后背,帮助其排痰。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病人一般自理能力下降,护士要注意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亲切询问,主动帮助解决问题。协助病人进餐、饮水、方便等。在病人精神较好的情况下,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随时提醒病人注意保暖,谨防感冒。

2.4饮食舒适护理

护士要关心病人在住院期间的饮食,了解病人对饮食的喜好,提供细软、易消化等符合老年人特点的饮食。并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讲解有关的营养知识,告诉病人饮食多元化的方法。对合并其他慢性病的老年病人,在饮食上要结合病人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调整。如病人伴有糖尿病,则应避免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主食以米、糖类为宜。

2.5健康教育 护士要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支气管炎的病因、发病规律和防治知识告知患者,让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促进和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如介绍该病相关知识、

用药原则和预防措施, 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让患者明确治疗的目的,争取患者能配合医护工作,以提高治疗效果。

2.6输液的舒适护理 因老人的心肺功能低下,因此对其输液要求较为严格,特别是要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如输液速度过快过多,因前负荷在短时间内骤然增加,会导致急性肺水肿,心衰发生,加重病情。所以护士要严格掌握用药速度,宜以30 ~ 40 滴/ m i n 速度滴入。同时要加强巡视,有异常情况即停药并通知医生处理。为了避免多次穿剌,可给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

2.8给予社会支持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因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反复住院,昂贵的医疗开支,常常抱怨、自责。社会支持是对老年慢性病最有潜力的资源之一。因此,应定期召开工休会,让病人及家属之间互相认识、互相交流,营造一个互相鼓励、支持、轻松的交流氛围。同时,对家属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让家属能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心理、经济支持,使病人感受到自己仍是一个整体的人、社会的人,满足爱与归属的需求。

3结果

3.1 两组病人焦虑程度比较

3.2 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满意率达到 98.12%,对照组满意率为82.16%。

老年慢性病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舒利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12011)08(b)-08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由慢性肺部疾病演变而成。以慢性进展性的不完全可逆性的气道阻塞为特征,呈进行性发展,主要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引起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患者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患病率和死亡率高,积极的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3年,COPD全球倡议(GOLD)指出,Ⅲ~Ⅳ级COPD或者有症状和病情反复加重的患者应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以减轻症状。笔者收集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60例,采用舒利迭(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2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Ⅲ,男73例,女47例;年龄43-76岁,平均(55.3~8.2)岁。入选标准:①根据病史、体检、胸片、肺功能等检查,临床分期为稳定期,严重程度为Ⅲ~Ⅳ级;②既往无支气管哮喘病史,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③6个月内未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2周内未应用抗生素;④实验前停用短、长效支气管扩张剂48 h;⑤自愿接受试验。排除标准:①正在使用B受体阻滞剂者;②患有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肺结核、气胸、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及精神异常;③有β(sub)2(/sub)受体激动剂过敏史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1-75岁,平均(60.31~12.42)岁;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50-72岁,平均(59.27~11.6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嘱咐患者戒烟,保持持续低流量吸氧,辅以祛痰,给予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镇静、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口服茶碱缓释片0.1g/次,2次g/d,加用盐酸氨溴索30 mg/次,3次g/d。对病情严重的患者酌情使用抗生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吸入舒利迭,1吸/次,2次g/d,每次吸毕清水漱口。疗程为6个月。在治疗期间要少量多餐,进食富有营养的食物增强抵抗力,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热量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为主,补充微量元素和水,少吃产气食品,预防肠内积气和便秘。

1.3疗效评定标准

①肺功能:两组均进行肺功能测试,检测1 s用力呼气量(FEVl)、FEVI占预计值百分比(FEVI%)和1 s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百分比(FEVl/FVC)。②6 rain步行试验(6一MWD):按照ATS(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指南目于治疗前后测定6 min步行试验距离。③Zuug抑郁量表评分:患者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于治疗前后自评;以我国常用上限为界,SDS标准分>50分为合并有抑郁情绪。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本文120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及Zung抑郁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抑郁量表评分、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

2.3不良反应

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有3例出现口干、咽部不适,加强漱口后逐渐缓解。3讨论

半数COPD患者存在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COPD患者往往存在呼吸道慢性炎症,伴随肺通气、换气障碍,长期处于缺氧状态,急性加重期多合并呼吸道感染,在使缺氧更为明显的同时,还可直接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使内源性溶栓因子活性降低,形成血栓M。治疗COPD主要采用支气管扩张剂。短期使用可使症状得到缓解,长期规律使用可预防和减轻症状。舒利迭是长效高选择性吸人性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与β(sub)2(/sub)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的混合剂,其中沙美特罗可激活糖皮质激素受体,加快与丙酸氟替卡松的结合速度,进入细胞核与靶基因起作用,提高丙酸氟替卡松的抗炎作用。丙酸氟替卡松在抗炎的同时还能增加β(sub)2(/sub)受体的合成和转录,进而预防气道重塑,持续吸人β(sub)2(/sub)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可减轻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痉挛,增加纤毛运动,减少降低炎症介质释放。同时还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液体渗出,降低过敏原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性,充分发挥丙酸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