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慢性病的防控

慢性病的防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慢性病的防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慢性病的防控范文第1篇

王陇德说,慢性病快速上升原因是:第一,群众合理营养的意识不强,具备的知识不足。城市居民进食高热量的食物过多,比如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合适的每天植物油的摄入量只是25克,而调查显示北京居民每天植物油的摄入量是83克。100克植物油的热量为899千卡,而100克猪肉的热量才有395千卡。专家作过测算,如果每天多吃5克的植物油不被消耗的话,十年以后体重就多长10公斤。过多的热量造成肥胖,肥胖正是导致慢性病最主要的因素。第二,政府引导不够。

王陇德说,经济水平发展以后,政府给群众以正确的健康知识引导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现在不及时开展正确的干预,就会步一些国家的后尘。如我国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是3∶1,如果不正确引导,这些超重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将会发展为肥胖。现在一些国际药厂把目光瞄准中国,他们认为中国将来糖尿病的发生率肯定要超过西方,而糖尿病的很多并发症严重影响健康,可以致残。据调查,现在我国15-64岁的劳动人口中,慢性病的发生率已经达到52%,死亡已经占了30%。这将会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损失。因此,控制慢性病是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

我国政府已注意到慢性病迅速上升的趋势。1994年卫生部把原来的防疫司更名为疾病控制司。防疫司主要工作是防控传染病,疾病控制司的工作还要加上对慢性病的防控。“九五”和“十五”期间,卫生部分别制定了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防治规划,开展了一系列干预项目,特别是在一些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干预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合理营养并不必然需要收入的提高和增加,两者并不平行。营养知识非常重要。“我曾在农村访问一个农户家,这家养着鸡,但是孩子的母亲把鸡蛋拿到市场上去卖了,给孩子买点巧克力和糖果回来,而没让孩子吃鸡蛋。”王陇德说:“现在农村广泛缺乏维生素A,但胡萝卜到处都是,我们的妈妈不知道让孩子去吃胡萝卜,只要吃了胡萝卜,而且膳食里有足够的脂肪,就不会缺维生素A。”

王陇德说,我国目前缺乏营养师,为此,卫生部正在起草有关营养师的一些管理制度和要求,今后一些集体供餐单位都应具备营养师。但是,营养师主要是做具体的营养指导工作,而全国合理营养原则的宣传要靠营养专家来制定,要靠大众媒体广泛宣传。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并存。一方面,居民膳食质量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和居民贫血患病率下降。另一方面,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地区儿童营养不良仍然比较严重。城市居民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农村地区婴儿哺食添加不合理。另外,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问题,政府在部分贫困地区已经实施了一些项目。像维生素A胶囊的补充,卫生部从1999-2001年和联合国儿基会一起在青海、宁夏、甘肃、贵州、新疆、实施了一些维生素A的补充项目。维生素A的缺乏可以影响免疫力,甚至可以影响儿童的生命安全,这个项目的实施,每年使7万儿童的生命得以挽救,另外7万儿童减少失明。铁缺乏,在中国也是一个严重问题,我们和全球营养联盟正在实施一个覆盖14个省份的铁强化酱油项目。

慢性病的防控范文第2篇

云南省宣威市中医医院外二科,云南宣威6554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提出并发症防治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治愈率为97.5%,死亡率2.5%;40例患者中血肿复发率为7.5%,颅内积气发生率5%,继发颅内血肿发生率5%,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5%。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但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为此需采取积极的预防对策,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并发症;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2.14+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5-0107-02

慢性硬膜下血肿即颅内出血在硬脑膜下腔集聚至少3个星期,表现为头痛、颅内高压等,其发生率在颅内血肿患者中占10%[1],常发病于老年人群中。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常见的治疗手段为钻孔引流术,该方法操作简单,疗效明确,但术后易出现脑脊液漏、颅内积气等多种并发症,不仅加剧患者痛苦,而且不利于预后[2]。为此分析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在62~84岁,平均年龄(70.6±1.4)岁;有明确外伤史33例,伴有糖尿病6例,伴有高血压13例;临床表现:头痛或头晕24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11例,昏迷1例,偏瘫3例,精神及行为异常13例,单侧肢体麻木12例。

1.2方法本组4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颅脑CT检查,提示血肿都发生在硬膜下腔,检出双侧血肿14例,单侧血肿26例;脑中线移位超过1cm(包括1cm)者22例,移位不足1cm者18例;不均匀混杂密度13例,一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钻孔引流手术治疗,局部麻醉,常规消毒铺巾, CT提示均一密度患者,行单孔引流;不均匀混杂密度患者,行2点对穿引流。根据颅脑CT检查结果确定钻孔位置:血肿最厚处,距离血肿后缘2厘米处,钻孔直达硬脑膜,硬膜用电凝常规止血,骨缘用骨蜡止血,硬膜呈十字形切开,慢慢进行减压操作,放置8号导管,且尽可能把尿管放到血肿前缘部位,促进排气。留置引流管,将其稳定固定,随后逐层缝合头皮。术后留置引流管3d,术后1星期拆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延迟引流管拔除、拆线时间。术后当天给予患者补液(至少2000ml)、生理盐水(至少1000ml)输注处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3疗效判定[3]①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头颅 CT 示血肿腔残液量<30ml)、好转(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头颅 CT示 血肿腔残液量>30ml,而<60ml)、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抽出血肿不足 10ml或死亡)。②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2结果

2.140例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本组40例患者中治愈39例,治愈率97.5%,其中一期治愈37例(92.5%),二期治愈2例(5%);死亡1例,死亡率2.5%,死于继发心力衰竭。

2.240例患者并发症统计本组40例患者中血肿复发3例,占7.5%,并发脑脊液漏1例,占2.5%,并发颅内积气2例,占5%,并发继发颅内血肿2例,占5%,并发颅内感染1例,占2.5%,并发癫痫2例,占5%。

3讨论

3.1慢性硬膜下血肿成因及治疗对策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发生在硬脑膜和蛛网膜间的出血,多数人认为与Mittenzweig静脉撕裂伤相关,随后相关研究表明硬膜下损伤出血、静脉窦等也可能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且与颅内压降低、脑萎缩、凝血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慢性硬膜下血肿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4]。本组40例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关键在于清除血肿,临床治疗有效方式以手术为主,手术指征为:①患者出现高颅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或大脑半球受压等症状及体征;②颅脑CT检查提示硬膜下血肿厚度(双侧或单侧)在10mm以上,单侧血肿引发的中线移位在10mm以上[5]。随着微创技术、CT技术的深入研发和利用,微创钻孔引流术因其操作简单、治愈率高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受患者年龄、操作技术等影响,术后可能出现血肿复发、颅内积气、继发颅内血肿等诸多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

3.2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3.2.1血肿复发本组血肿复发发生率为7.5%,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存在脑萎缩,钻孔引流术后大脑出现膨起困难,而血肿包膜比较坚硬且厚,致使硬膜下腔难以有效闭合,血肿腔内血凝块没有完全清除,从而导致血肿复发。防治对策:①钻孔引流术中必须彻底冲洗硬膜下腔,彻底清除血肿腔内血凝块,同时冲洗时动作轻柔且准确,严格控制冲洗速度,保护被膜免受损伤。②术后及时给予患者止血剂治疗,尤其是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及时输血,且延长止血剂应用时间。③术后给予患者等渗液或生理盐水输注等处理,促进脑复张,有利于血肿腔快速闭合。④若患者出现血肿复发并发症,要行二次钻孔冲洗引流术,从原切口入路切开原骨孔行冲洗引流治疗[6]。

3.2.2颅内积气本组颅内积气发生率为5%,主要是因为钻孔引流术后患者颅内压降低,而受压脑组织还没有恢复,导致空气进入血肿腔,加上术中引流管留置不当、排气不畅等,从而引发颅内积气并发症。若颅内积气量不多,可通过调整患者及引流管位置排出气体,同时拔管后2个星期内可自行吸收。若颅内积气量较多,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则需头颅CT复查后行再次引流术。预防对策:①于血肿最厚处钻孔,切开硬脑膜后及时置管且用棉片明胶海绵阻塞骨孔,同时用等量盐水充填血肿腔,头皮缝合完整。更换引流袋时先夹闭引流管。②二孔引流。一孔位于血肿最低位,以引流血肿,另一孔位于血肿高位,用于排气。

3.2.3脑脊液漏本组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5%,主要表现为术后引流量在150~300ml之间,与脑脊液类似。主要由引流管放置时损伤蛛网膜引起。为此手术操作时保护好蛛网膜,术后5d便可拔出引流管,避免引发颅内感染。

3.2.4继发性颅内血肿本组继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为5%,均为硬膜外血肿,主要原因包括:①清除血肿时速度过快,受颅内压骤降、硬脑膜塌陷影响,造成硬脑膜和颅骨间小血管撕裂;②手术操作失误,人为造成硬脑膜剥离出血。防治对策:①彻底止血,颅骨钻孔直径约1.5cm,同时骨蜡止血时规范操作,以免造成硬脑膜剥离。②严格控制术中硬膜下血肿引流速度,避免颅内压骤降引发颅内出血。同时血肿清除后给予缓慢降压处理。③根据手术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引流管(软硬度、直径适宜)[7]。

综上所述,钻孔引流术疗效确切,是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受手术操作不当、患者年龄等影响,术后可能出现血肿复发、颅内积气等并发症,为此需提高手术操作技术,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肖德勇,郑广顺,栾晓祖,等.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及手术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34):124-125.

[2]刘序斌.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J].北方药学,2013(07):131-132,74.

[3] 马军,张建国,马慧荣,等.微创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88 例[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21(4):294 .

[4]White M,Mathieson C S,Campbell E.Treatment of chronic subdural haerma -tomas -a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mini-craniectomy versus burrhole drainage [J].British 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10(3):356-358.

[5]梁宇迪,邓景阳,曾志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医学创新,2014(04):122-124.

[6]张丰进,谭天林,付顺强,等.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J].西南军医,2010(05):921-922.

慢性病的防控范文第3篇

复旦大学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按2014年中国人均GDP为46 531元人民币计算,每年因慢性病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4834亿元人民币(不包括就医费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慢性病的医疗负担将会快速加重。虽然慢性病的发病受不可变因素、行为危险因素和社会危险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学界公认,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以及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中心认为,慢性病防治可针对病情发生、发展和恶化的不同阶段,采取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三级预防模式。其中,病因预防为一级预防,三早预防为二级预防,临床预防为三级预防。

我国对慢性病快速发展的势头向来缺乏重视,亟待各级政府从宏观层面加强引导,将各类慢性病及其病种的预测与治理纳入各地政府工作规划,形成卫生工作常态。通过定期、前瞻、量化预测,把握影响规律,找准针对病种的主要干预措施,针对性落实三级预防措施,积极应对慢性病的挑战。

要切实加强慢性病防治措施,首要条件是人力、财力、物力的基本保障。以慢性病高血压防治为例,中心对全国10个省的168所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发现,高血压防治工作质量达标率仅为49.2%,工作数量总体完成率仅为43.8%。人、财、物基本保障无法到位,成为制约各地高血压防治工作的主要瓶颈。

中心经过测算提出,做好高血压防治,尤其是社区基层的综合防治工作,全国地级和县级疾病防治机构共需配置3958人,需要在现有人力基础上增加22.2%;工作经费需9亿元,需追加投入4.6亿元;仪器设备需要12.6亿元,还需追加投入9.1亿元。中心认为,在现有基础上,满足上述人、财、物投入要求,对于有效防治高血压这一人类的“头号杀手”,是必要的,也是政府应该承担的。

慢性病的防控范文第4篇

关键词: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以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肿瘤等为首的慢性疾病成为当危及生命的首要问题。开展有效的慢性病防控迫在眉睫[1]。由于基层医务人员慢病防控知识老化,没有规范的管理标准,以致慢病防控效果不佳,现迫切需要找出一条适合基层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模式[2]。中心自2013年开始对基层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下设6各社区卫生服务站。

1.2方法 对医务人员岗位职责进行分工调整,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档案书写、慢性病规范管理标准的培训,每月督导、考核、纳入绩效工资等规范化管理。1年后采用规范化管理前后自身对照,对建立档案数、档案真实性、档案合格率、慢性病管理人数、规范管理率、控制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3质量控制 制定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书写规范,明确慢病管理标准(参照北京市社区慢性病管理手册2011版),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督导、考核并纳入绩效管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按照《北京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基本经费和人力资源配置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标准,每个人工作量为6h/d×250d/年×60min/15min=6000服务当量,医生超负荷工作,药剂人员年满负荷工作,护理人员明显工作量不足,管理后护理人员加入了建立和完善居民建档、免费测血压、健康咨询指导、协助药房工作等工作,1年后医生、药剂人员工作压力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明显提高,见表1。

2.2健康档案建档率、真实性、完整性有了明显提高 2012年建档人数为347人,2013年建档人数为1047人,建档人数增加了201%;真实性由72%(20671)提高到92.80%(33278);合格率由12.63 %(3603)提高到41.74 %(14969)。

2.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规范管理人数、控制人数比较 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规范管理人数、控制人数较前有明显改善,慢病管理人数增加了2941人,规范管理率由61%,提高到72%,慢性病控制率由65%提高到70%。其中高血压管理人数:规范前2094人,规范后4392人。规范管理人数:规范前1341人,规范后3083人。控制人数:规范前889人,规范后2186人;糖尿病管理人数:规范前895人,规范后1538人。规范管理人数:规范前503人,规范后1187人。控制人数:规范前311人,规范后806人。

3 讨论

3.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等为首的慢性疾病成为当前医疗卫生的首要问题,开展有效的慢性病防控迫在眉睫,基层社区开展慢性病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的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减少慢性病产生的危害。

3.2对基层社区现有人员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基层人员紧张问题,暂时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3]。

3.3建立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标准[4],在基层社区简单易行,很大方面提高了慢性病管理水平,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

3.4基层社区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首先检验结果未与医生工作站对接,还不能共享检验结果;其次就是医生工作站慢病管理系统不能自动审核将不规范的档案自动清洗出来。还有全区信息化平台还未完善,全区医疗机构之间不能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王增武,张林峰.社区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措施的执行情况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7:461-465.

[2]齐运鑫 .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现状对策[J].首都医药,2012,2:40-42.

慢性病的防控范文第5篇

2016年,移动医疗依旧热度不减。

不同的是,更多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慢性病医疗健康管理领域。

8月27日,在由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创业黑马集团承办、《支点》杂志社协办的第30期“光谷・青桐汇”移动医疗专场上,从事慢性病管理的迈德同信(武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德科技”),引发投资人热议。

讲述人 迈德科技综合部经理唐甜

项目概况

迈德科技2011年成立,注册资金1200万元,是位于武汉光谷生物城的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定位于做慢性疾病防控和管理的产业生态建设者。慢性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当前慢性病患者高达2.6亿人。

最初,迈德科技是一个面向基层医生和患者的在线医学教育产品和信息服务互联网平台。一方面,收录糖尿病、甲状腺、肾病、肿瘤等慢性病领域权威专家的临床经验和案例;另一方面,集聚慢性病领域的权威专家,以线上授课的方式,培训基层医生和患者在慢性病领域的专业知识。主要产品有医师助手、空中课堂等慢性病教育软件,以及多种慢性病治疗和防控书籍,医生和患者主要通过付费方式购买。

目前,在慢性病移动医学教育的基础上,公司为基层医生和患者用户提供慢性病防治相关的实体产品。因为基层医生在管理患者的过程中,可发展患者购买迈德科技的快消品和医疗器械;而患者也可自行在线上或线下购买产品。快消产品主要有低糖卫士、清吟卫士、足浴灯等,大部分是自主研发。医疗器械除了基层医疗健康管理一体机是自主研发外,其他都是的世界500强企业产品。迈德科技有12项专利、13项软著、13项注册商标。

未来,公司还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基层医生为患者开的处方,患者浏览的医学知识及购买的产品,都会有大数据积累。这样就能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为他们提供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总的来说,迈德科技通过权威专家吸引种子医生,种子医生吸引优质患者,优质患者再影响患者圈,从而实现销售慢性病防治产品和医疗器械的目的。

市场情况

2016年上半年,迈德科技医生用户29316人,患者用户389286人,营业收入1617.18万元。其中,实体产品销售占营业收入的30%以上。这说明,医患教育直接推动了实体产品销售。今年预计营业收入可突破5000万元,实体产品销售可占营业收入的50%。

融资需求

迈德科技已经过了两轮融资,第一轮融资金额为1408万元,第二轮融资金额为1780万元。第三轮融资需求为3000万元,出让10%股权。

投资人点评

需要把C端生意做成更多B端生意

陶天宇 创业黑马投资学院投资人关系经理

迈德科技的技术含量很高,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研发的产品很有价值。虽然现在慢性病管理的产品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国外产品。在中国的医疗创业项目里,具有专利技术的临床药物产品,是比较宝贵的资源。

迈德科技所选的路径也很好。主要通过线上和医生的导流,带动线下快消品和医疗器械的销售,后期还会做一些慢性病系统化管理的增值服务,前景非常不错。不过,在导流吸引患者用户方面,还要有更多的途径,如何把C端的生意做成更多B端的生意,比如和医院、健康公益组织等渠道进行合作,就能吸引更多患者用户。

还得加大自主研发力度

陈磊明 天使汇武汉首席代表

迈德科技最大的优势在于点抓得非常好,慢性病确实是移动医疗的重点。但是,迈德科技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产品其实并不多,大多数产品是商生产的。迈德科技的产品做得还不错,只是毛利率很低。慢性病这么大的市场,迈德科技去年全年的营业收入也就1000多万元,其实并不算多。从这点来看,迈德科技的3000万元融资,估值有点过高。

如果所有产品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那么迈德科技被复制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因为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技术能形成行业壁垒。而且,当产品足够好,再去做运营和推广,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迈德科技还得在自主研发产品上多下些功夫。

对患者的黏性有待增强

吴芹芹 深圳追梦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

和其他疾病一样,慢性病的诊疗也分为诊前、诊中和诊后。从慢性病患者的角度来说,迈德科技主要涉及的是诊后的管理环节。

慢性病的管理周期很长,大部分患者能够久病成医。社会上有很多提供健康知识的平台,所以迈德科技对患者的黏性不够强,发展得也不够好。再加上很多慢性病管理方面的知识,在电视、视频里也能看到。所以,迈德科技针对慢性病患者的教育,并不足以让他们产生很强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