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文物保护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物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发展各个阶段智慧的结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现代博物馆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现代博物馆在对文物的保护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代博物馆在对文物保护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进而开辟文物保护、管理的新途径。
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步减少,如传统的民间习俗、手工艺以及游戏等,丰富的民间文化蕴含着民族文化,是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见证。有效的保护文物资源,就必须提高人民对文物的认识和了解,使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提高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文物,是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之重点。
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缺乏具有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文物保护及管理队伍。由于基层文物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相对复杂,文化程度各不相同,业务素质也存在着差异,因此造成文物工作人员对文物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及判断的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其次,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文物管理专业知识及相关培训,造成目前不能满足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发展。所以,要尽可能地将文物管理及保护工作中的不规范性、不科学性及不完善性等问题加以改善,在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学习的同时,还应对其专业知识及技术进行灌输。
(二)工作环境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基层文物管理机构的办公条件简陋,没有必要的经费保证,没有畅通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甚至没有相对安全的库藏条件和安全预防设施。文物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排除,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管理体制及制度不够健全。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及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基层文物管理机构所承担的任务较为繁多。例如文物保护管理所、考古所、研究室、钻探公司、博物馆的职能及任务等全部在基层文物机构的工作范围之内。导致基层文物管理机构不仅要负责行政管理,还要负责业务工作,人员的安排上显得过于紧张,使文物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四)经费短缺。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基层文物管理工作的经费一般由地方政府财政投入,而在注重抓经济建设的形势下,许多地方政府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尽如人意,文物保护经费仅仅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工资,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甚至连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基层文物工作的一大难题。由于经费短缺,许多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保护措施不能落实,有的只能任其损坏,甚至遗失;许多建立起来的业余保护组织人员经费难以落实,挫伤了业余保护人员的积极性,业余保护组织形同虚设,不利于文物的有效保护;许多民间流散的文物不能及时回收,许多有价值的文物不能及时调查上报或保护,造成文物的流失。这是基层文物工作者最痛心、最无奈的事情。
(五)开发与保护工作失调。对于文物保护单位而言,开发利用作为文物价值的重要内容,对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在日常文物的管理工作中,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经济建设目标的影响,造成文物开发与经济建设产生矛盾,文物法规很难得以实施。文物保护工作也很难得以落实。
三、现代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趋势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犯罪的手段也越来越具有隐蔽性与技术性,如何做好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需要政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借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效率。
(一)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博物馆的文物都是极其珍贵的具有一定历史性和不可再生的物品,保护难度大,必须加大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因而,国家应从政策上支持文物保护工作,提供财力支持。由于文物保护的对促进地方经济收益效果不明显,地方政府对文物的历史性、文化性以及艺术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文物保护资金困难。而实际上文物保护的作用,对社会的贡献意义重大,一方面能有效的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文物保护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带动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因此,现阶段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二)加强文物保护制度建设。在博物馆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文物管理保护制度,尤其是文物的提取与交接制度,文物的提取必须根据文物管理相关制度进行,签订正式文物出库依据,凳记清楚名称、编号、文物的年代、完整度以及归还日期等各个细节,并且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博物馆领导签字审批文件作为提取依据。交接双方必须当面清点,检查作好交接管理、保护工作,确保文物万无一失。
关键词:文件保护;新形势;问题;策略
最近几年,文物保护事业在国家政策的监督下正逐渐的踏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这是文化保护领域的一个好形式。与固有的文物保护工作相比,当今的文物保护工作,无论是保护技术还是保护思想都吸收了全新的科学技术及观点。在进行文物保护的工作过程中,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当今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
1.公众缺乏对文物的保护思想
文物代表了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民族之所以可以在世界民族中处于不败的地位,首先是我们的民族精神鼓励我们不害怕强权,敢于斗争,逐步的迈向今天的繁荣,我们需要保护好文物,从而给后人提供学习的榜样。让人心寒的是,当今大众对国家文物的保护意识较为欠缺,即使找到文物也不合理的对其进行保护,比如把古碑作为垒墙,更严重的甚至因为自身的利益而破坏文物,损坏保护措施。引起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国家对找到文物者的奖励方法还不够具体完善,使得大众不愿意对其加以保护;二是国家未建立法律法规来宣传文物的保护。
2.保护与开发的不和谐
保护文物的核心价值是文物保护的宗旨,只有关注文物的保护才能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倡导经济的快速进步,常常不注重很多别的方面,文物保护也时常被我们忽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张贴广告、古墙被涂鸦等各种各样的新闻,可见政府对文物保护的忽视;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经济的进步,大面积的征地建楼盘、建立商场,因此把古宅古屋进行拆迁,而还把这种行为称作“破旧立新”。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在保护及开发之间寻找衔接点,不能顾此失彼。
二、新时期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方法
1.增强群众的文物保护思想
针对群众目前对文物保护思想较为欠缺这一问题,我们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唤醒并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首先是要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从法律的层面上向群众普及文物保护的价值。宣传工作不应只注重普法,教育民众,更应该把实际实例作为指引,比如给群众讲授案例,既能起到鼓励或震慑的作用还能实现比法律条文更加的生动;另外是要建立人人保护文物的社会环境,增强大家的自律意识。这一点要充分使用文化遗产日,以这个为出发点实行各种活动的开展,比如文物展示、讲座及文艺演出,在大家娱乐的同时给大家普及保护文物的思想,并把这些活动通过网络等相关媒体进一步的扩大宣讲。
2.由轻利用重保护向利用保护并重转化
文物保护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工程,并不是政府的某一个机构可以掌控及管理的,这需要上级的关注及下级的协作配合才能实现。我们不能很好的开展文物的保护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我们落后的保护思想,我国以往是轻利用重保护,这引起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这不但是执法者的问题,更是很多百姓的疑惑。因为不了解保护的核心意义所在。所以,我们在经济利益面前十分渺小,需给它让道。许多文物保护人员的认识误区是片面的理解文物保护的含义,总认为保护是职责,而利用是别的机构掌管的事情。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保护是为了进一步的利用,文物得以全面保存是用好文物的基础,恢复其固有的面貌。既然我们以往轻利用而重保护,那么我们现在应加强对文物利用的关注度,让其给社会提供价值,然而不能过度的进行利用,否则会达到相反的效果。总而言之,利用与保护应是互为目的、互为手段的。只有从思想上转变认识,才能更好的实现对文物的保护。
3.深入贯彻实施“五纳入”
我们都知道,社会的最终保障是法律,在文物保护领域作为其他方法的后盾,首先应具备健全的文物保护法规法律。只有具备合理的法律,中央根据文化保护提出的“五纳入”才能不仅仅作为会议精神的传达,而具备执行能力。我们应完全遵守“五纳入”的要求,从本质上注重对文物的保护,“五纳入”根本上来说是在各级政府的各种议程中融入文物保护工作,提醒管理人员文物保护与别的建设价值是一样的。
4.注重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自身建设
文物保护工作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是人民群众对文物的保护,包括保护已发现的文物并提交给文物机构,这是文物保护的一个关键内容;但更关键的一方面是要对已开发的各种文物进行保护,这是文物工作人员的本职工作。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具备保护文物的技术及专业知识,如果不能培养一批高技能、高水平的工作人员,那么文物保护仅仅是纸上谈兵。要构建这样一支队伍,一要吸收人才;二要增强内部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吸收人才就是要给予所有人透明、公平的竞争平台,完善用人机制;同等状况同等待遇,完善分配体系。注重内部人员的自身构建,先要尽全力的供给良好的学习机会,投入一定的财力、人力及物力,从而增强业务水平,从中择优担任关键职务;还要注重文物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及职业道德意识,时刻把文物保护作为核心,主动执法,不徇私枉法。
三、结语
文物是全社会共同具备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不能再生的,我们对其有保护的职责。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阶段,文物保护工作还面临着很多难题,其他方面也是苦难重重,然而我们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更应看到发展的时机,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突破陈规,勇敢探索。文物保护的每个阶段都有新问题,我们要把利用与保护结合,综合使用法律手段及其他手段,相信文物保护工作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任璐. 刍议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对立统一[J]. 青春岁月. 2015(23).
[2] 安静. 浅谈如何打造文物保护标准体系[J]. 才智. 2015(03).
[3] 袁方. 我国古建筑文物保护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 科技展望. 2015(18).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
文物是人类社会遗留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做好其保护和传承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按照《文物保护法》,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把文物保护纳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体制改革等,并建立健全文物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从而更好地开展文物保护、抢救、利用、管理等各项工作。
二、加快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文物的保护、抢救、开发、利用、管理等工作离不开人才,有力支撑和促进着文物事业的发展。因此,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然而,目前我市人才队伍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许多文物工作者缺乏专业知识,素质不高,和自身所应承担的工作任务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如何做才能提高文物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思想好、作风好、业务精的队伍呢?首先,文物管理所要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创造和提供学习培训锻炼的机会,通过管理干部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相结合、在职培训和岗前培训相结合、送出去和迎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文物工作者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其次,文物管理所要严把入门关,引进一些专业知识强、业务水平高的人才,解决现有文物工作者缺乏的问题;再次,主动协助政府组建培养一批业余文物保护队伍,以解决文物工作难以向基层延伸,而文物保护工作又必须落实到基层的矛盾。
三、多方筹措资金,加强文物的保护、开发与修复
文物保护和维修需要大量资金,资金不足是影响和阻碍我县文物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了保证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利用多种途径筹措资金,建立多元格局的资金投入机制。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将文物保护经费切实纳入到各级财政预算中,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并做到逐年递加;二是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调动社会力量,从企业、个人多方面引进、筹集文物保护资金,以更好地开发与维修文物;三是积极探索提高文物管理单位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尝试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转让一部分使用权、经营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的保护与合理开发。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文物保护的良好环境
文物保护工作人人有责,不仅需要文物管理部门和文物工作者参与,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与参与。为了加强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文物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认识到文物的重要性,提高保护意识。具体做法:一是文物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利“文化遗产日”“文物保护宣传周”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单、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图片展览、设立咨询台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或举办各类展示、展览、讲座、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文物保护法》及文物保护的意义,让广大人民真正了解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去;二是要利用现代科技,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各种形式宣传报道文物保护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三是积极推进优秀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知识进学校、进课堂工作,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这些工作的开展,缩小了民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使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到了文物保护的工作当中,营造了文物保护的良好环境。
五、突出重点,加强文物安全防范和普查工作
文物管理部门应全面做好文物普查、登记、征集等工作,以有效保护文物。除了收藏于文物管理所、博物馆之外,许多文物都散落在民间,为了掌握文物的分布,做好文物安全防范工作,文物管理所、博物馆不仅要做好自身安全防范、登记工作,也要深入偏远地区,克服野外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对全市辖区内文物分布情况做较详细的了解和准确的统计,以有效保护散落于民间的文物。这不仅能使我市原有的文物资料得到充实,规范文物档案,还极大地巩固了文物保护成果。
六、妥善处理好三种关系,促进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物保护;旅游;关系
濮阳市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这片土地有着仓颉造字、晋文公退避三舍、柳下惠坐怀不乱等历史佳话,春秋时期诸侯会盟、晋楚"城濮之战"、齐魏"马陵之战"、宋辽"澶渊之盟"等历史遗迹。这种文物丰富、文化古老的特点,决定了濮阳市要重视开发以历史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文物优势,发展文物古迹旅游,推动濮阳市旅游事业的发展。然而,旅游业的发展和文物保护工作既有统一,又有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良性发展,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一、发展旅游可促进文物保护
(一)发展旅游能够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由于国家财力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费用根本不够,致使许多文物因经费问题而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发展旅游可为旅游区带来经济效益,旅游区就可以从经济收益中提出一部分用于文物保护。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濮阳市各级政府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在经费投入方面连年有所增加,同时经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全市每年投入文物保护和文物景区开发的民间资金也有明显增长。
(二)发展旅游可以增强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
旅游的发展使大量的文物古迹直接面对旅游者,人们在游玩的同时获得丰富的人文知识,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这样一来既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文物的这些社会效益可使人们懂得蕴含在文物之中的文化价值,认识到文物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增强文物意识,使全社会都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依法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2]
(三)发展旅游,可以让政府部门更加重视文物保护
一方面,由于文物古迹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为了充分利用它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政府和旅游部门一定会重视起来文物的保护工作,以便使其完好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文物是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样。因此文物一旦遭受破坏,就会降低文物所在旅游点的吸引力,影响其经济效益。为了使文物能永久保存下来,长期为旅游所用,政府和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文物保护。
二、发展旅游对文物保护有一定负作用
(一)短视行为导致文物被破坏
一些旅游部门缺乏长远眼光,急功近利,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对文物古迹采取掠夺性开发的方式,超负荷地接待旅游者,结果加快了文物古迹的老化、破坏乃至毁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任意改造文物,造成文物被破坏
一些旅游部门为了提高文物古迹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使其长期为旅游服务,在发展旅游的同时,确实对文物采取了一些维修与保护措施。但由于一味的降低维修成本,致使所雇用的维修人员文物专业素质较低,不懂得文物的维修与保护应尽量使其维持原样、符合其历史时代特点,而对文物古迹进行随心所欲的改造,将其弄成一个四不像,名为保护,实为破坏,造成不可逆的损失。[3]
(三)旅游业的发展,使文物遭到破坏
车、船等交通工具排出的废气严重污染了旅游区的空气,旅游基础设施中排出的废水、废渣以及船舶泄出的油污等严重污染了旅游区的水源,这些被污染的水和空气对文物古迹有着强烈的腐蚀作用。众多的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份,使文物古迹受到浸蚀,特别是在洞窟、古墓、地下室等古迹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旅游者的踩踏、攀登、抚摸等行为可严重损坏文物,凡游客所到之处,都存在着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涂的现象,更有甚者,竟然用敲砸等手段盗取文物古迹的部件,此等野蛮行径,严重地破坏了文物古迹。
三、正确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关系的措施
(一)做好文物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文物保护不仅是文物管理部门的职责,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如果不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了解文物法,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文物部门的管理工作就会举步维艰。因此,首先要做好文物保护法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的危机感和保护文物的责任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向各级领导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及文物旅游景区宣传,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法的严肃性和文物保护对旅游事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自觉遵守文物保护法规。只有如此,文物部门才能顺利依法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依法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加强文博队伍建设,坚决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树立文物执法的权威。培养一支精干的干部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文物管理工作的效率,以适应文物旅游不断扩大的需要。其次,要建立公安、工商、规划、城管、文物等各关职能单位统一行动的机制,加大对文物旅游景区的治理力度,树立文物部门执法的权威。
(三)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
文物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十分脆弱,损毁一处就少一处,而且损失了就永远无法弥补。经历漫长岁月的“洗礼”,能残留至今的文物已弥足珍贵,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永远保护好这些文物。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要保护好现存的文物资源。其次要保护好文物的存在环境。文物资源的存续也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是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城市都在大张旗鼓的搞建设。古寺庙、古迹周围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这些现象将来可能会与文物保护产生冲突和矛盾。因此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文物资源的不可替代性,给文物资源留下一定的空间,使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并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4]
总之,发展旅游与保护文物二者相互依托、相互承载。文博部门应当加强旅游意识,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为发展旅游创造条件;旅游部门也应当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确定的文物古迹工作方针,尊重文物古迹工作的客观规律,彼此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保护文物古迹与发展旅游的关系,使保护文物古迹和发展旅游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新.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06)
[2]程子建,钟笑寒.文物保护与旅游产业化:不完全合同理论[J].旅游学刊,2007(06)
一、进一步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
充分认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文物既是历史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强化文物保护意识,坚持文物工作方针。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破坏,无法弥补。各级要站在对国家、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承担起文物保护的责任。
二、进一步贯彻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制度
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区文物部门要认真编制区文物事业发展计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文物事业发展计划要在明确文物工作总体目标的同时,分别对文物维修项目,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文物库房、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工作,制定具体的目标和措施。
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在编制和调整城乡建设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作为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财政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和“逐级配套”的原则,把文物保护管理经费纳入区、乡财政预算,除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用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调查、勘探、建档等办公经费外,还要安排相应数额的抢救性文物维修保护经费,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
将文物保护纳入体制建设。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区文广新局是全区文物保护工作的主管单位,要对文物保护工作依法实施管理,监督和指导,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各自的文物保护职责。各乡镇要确定专人负责文物保护工作,落实工作经费,乡镇文化站、村民委员会要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的文物保护工作。
将文物保护纳入领导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文物工作的领导,成立阳市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由区政府主管副区长任主任、区政府办分线副主任、区文广新局局长任副主任,文化、国土、建设、规划、财政、发改、公安、农业、水利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建立文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文物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的落实措施,统一协调文物保护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做好地下文物勘查工作。区文物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力量对我区地下文物进行全面勘查。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石刻等不可移动文物认真调查并向社会公布,对其管理和保护提出明确的意见并组织实施。
坚持对建设工程项目区域进行文物调查勘探制度。凡大、中型基本建设工程或地下文物丰富地段需动土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取得项目选址意见书后,由区文物主管部门对工程征地范围进行详细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确认无文物埋藏或按规定清理发掘后,方可办理规划、用地等审批手续。所需费用应根据《文物保护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列入建设工程预算。
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包括建房、葬坟、取土、开渠、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特殊需要的,必须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并在批准前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未经批准,在国家级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它建设的,必须无条件拆除,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建设单位或个人负责,如对文物造成损坏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切实保护好施工过程中的出土文物。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或其它文物,应立即保护好现场,报告文物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由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哄抢、私分、藏匿出土文物。如因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需要调整或顺延建设工程工期的,建设单位要积极配合和支持。
四、进一步加强文物事业的各项基础工作
做好全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建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制度,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各相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所承担的文物保护的职责,维护文物保护管理秩序。
建立和健全文物安全巡查制度,区文物主管部门要建立不可移动文物安全巡查制度,定期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各乡镇要对管辖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通过建立完善层级文物巡查机制,有效防止并及时制止破坏文物的事件发生。
进一步加强库藏文物安全工作。区文物主管部门要采取向上争取项目,政府财政支持,单位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启动文物库房建设,改善库藏文物的保管条件,提高技术防护水平,保证文物安全,要建立健全文物的接收、鉴定、登记、编目和档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