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博物馆文物保护

博物馆文物保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博物馆文物保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博物馆文物保护

博物馆文物保护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博物馆 文物保护 管理研究

博物馆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对于博物馆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应当寻求正确科学的方法,从而为博物馆参观者提供高质量的文物展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职能。文物是历代人类发展的文化瑰宝,博物馆作为文物存储与展示的载体,有义务向大众传播文物中所蕴含的重要历史意义、文化价值等。作为文物管理者,需要合理的完善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规范,寻求更好的方法。

1 现阶段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国的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制度还不完善,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就决定了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弊端。文物是民族的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工作者肩负着管理文物保护文物的重要使命,但由于管理以及保护技术方面的问题,加之受文物质地、工艺、完残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文物并不能达到预期的保护效果,管理中还是存在相应风险的。

1.1 法律法规强制力不足

虽然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体系来保护文物,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博物馆管理人员欠缺法律意识,没有系统学习过文物保护知识,只能凭借口耳相传和工作经验,在工作中有时并不能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对文物做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这就造成了博物馆文物保护人员违规操作的行为,同时也缺乏系统的管理意识,出现博物馆内文物存在损坏的不良情况。

1.2 文物受损问题原因多重

博物馆作为一个展示文物的载体,它的主要职责是向人们传达出文物所具有的价值,一方面由于博物馆的管理保护工作存在弊端;另一方面由于地区气候差异、温湿度波动、存放环境是否洁净、存放空间气体是否有利等外界因素都会影响到博物馆内文物的保存状态,温湿度波动幅度较大是导致文物损坏严重的重要原因,但二者此消彼长,人工调控难度较大,再加上气候条件逐年变化,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很难说什么样的条件最适宜文物存放,只能因地制宜地相对改变某些不利因素;最后一方面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存在操作不当的问题,但有时即使操作得当还是存在文物损坏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避免。

1.3 对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

人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利用好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对文物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博物馆的文物保护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加强人员管理,如果对于人员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形成管理疏漏,对文物保护造成损害。博物馆需要不定期进行文物保护与管理培训,提高人员的管理素养和管理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正确操作文物工作,提高保护力度。

1.4 博物馆的建设力度有待完善

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对于博物馆的建设力度也在增强,但是由于我国的博物馆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虽然增强了投资金额,但是仍然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现今还有很多博物馆馆内设施比较简陋,格局不利于长期发展,内部功能不完善,因而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工作上应该有一个整体规划。

2 针对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改善的相应措施

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需要不断的完善,在社会发展中,需要不断的提高博物馆的管理力度与水平,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为观众提供越来越好的展示教育。针对以上的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措施。

2.1 完善博物馆室内环境条件

为了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成效,需要完善博物馆室内环境条件。博物馆室内环境是决定文物存放状态的重要因素,管理者需要实时监控博物馆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为文物创造合适的存放条件,从而保证文物可以得到妥善的对待。博物馆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对于博物馆的环境要求也不同,因而需要因地制宜,确定最适合的环境条件。

2.2 做好博物馆内每件文物的详细情况

文物的详细信息是保护和管理的基础,在进行文物管理之前需要全面、准确的记录文物的详细情况,这样才可以对文物有很好的保护。信息的记录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使用大数据手段,将不同文物的详细信息储存在网络媒体中,同时建立博物馆之间的网络连线,共享文物保护信息,这对于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文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2.3 制定完善的文物保护方案

文物保护工作需要有计划性的完成,在保护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制定有效且完善的文物保护方案,认真的研究不同文物的不同性质,针对不同的文物特点合理的安排文物保护方案。完善的文物保护方案决定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未来方向,奠定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对于文物保护与管理人员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2.4 强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博物馆工作人员是文物保护的核心,管理层人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强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提高员工技术素养。技术人才是文物保护的重点,保护工作人员的技术决定了文物保护水平,文物管理人员要要多留意观察文物的细微变化,注意感知文物存放环境的变化,平时还要多学习文物管理的先进知识和理念,做好知识储备。

3 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向

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文物保护会趋向于社会化,科学化,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是建立在技术发展的大前提之下的,只有不断的提高科技水平才能够更好的保护文物。我国正处于技术革新的重要阶段,真正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才能够确保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 结语

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是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需要认识到我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并不断的改进,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同时要学会用先进的技术完善文物保护工作,以达到文物保护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张静婷.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要点探析[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4,(1):233-233,234.

博物馆文物保护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博物馆;管理;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386-01

引言

文物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是类社会在社会发展各个阶段智慧的结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价值。如何做好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步减少,如传统的民间习俗、手工艺以及游戏等,丰富的民间文化蕴含着民族文化,是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见证。有效的保护文物资源,就必须提高人民对文物的认识和了解,使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提高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文物,是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之重点。

二、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1、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遭受建设性大破坏。在热衷关注经济发展、改善生活条件和崇尚现代建筑的今天,许多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或地段、世界文化遗产等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遭到了无情的破坏,甚至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轰然倒塌,永远消失。如贵州会址周围历史建筑全部被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千年古城墙被毁;浙江舟山市冠以“旧城改造、发展现代经济”的名目,大肆拆毁定海古城历史街区,致使国家文化遗产遭受不可弥补的损失。此外,文物古迹的环境遭破坏也比比皆是,星星点点的文物湮没在高大的现代建筑群中,让人很难感到它的价值所在。我国原有古代存留下来的城池约五千座,这些经历百年、千年沧桑的古城、古镇、古村落曾经拥有的古城墙、古城门、古城楼、古建筑数量之多、形式之丰富令世界为之震撼,而如今这一切在今人肤浅、缺乏文化素养的现代化建设中,在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内就被破坏、拆毁了。导致这种种令人痛心疾首现象出现的根源就在于有些政府官员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的政绩心理,就在于政府容忍开发商无知、反文化的掠夺式的开发。

2、重建、恢复历史古迹以及“仿古”、“复古”之风盛行。当前在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保护方面明显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热衷于对古迹遗址的修复和重建,而忽视了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实物遗存的保护,从而降低了文化遗产的价值,杭州雷峰塔的重建就是一例,这也怨不得阮仪三们要大声疾呼“假古迹不要再建了”。因此,任何随意地、不分界限地进行“复古”、“仿古”,都是不负责任的,是对历史的讹传。对“已经不存在的东西,已被损坏,或早已湮没的建筑或构筑物”重新建造或按所谓的原样恢复,即使符合部分历史记载,但用现代的材料、工艺及施工方法再掺以现代人理解臆想的东西,建成的充其量称之为名胜,但决不是历史古迹,不具有文物价值。

3、保护的观念尚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知识的缺乏以及思想观念上的文化差异,我国上至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下到商家企业、平民百姓,或从发展地方经济、旅游事业,或从保护的方式方法,或从个人喜好等不同侧面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轻视乃至不屑的状况,使得保护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4、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我国目前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都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或法规予以规范,均散见于各类不同层次法律法规及通知规定之中,且存在多头管理的状况,以至于职责不明或存在管理上的缺失。

三、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犯罪的手段也越来越具有隐蔽性与技术性,如何做好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需要政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借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效率。

1、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博物馆的文物都是极其珍贵的具有一定历史性和不可再生的物品,保护难度大,必须加大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因而,国家应从政策上支持文物保护工作,提供财力支持。由于文物保护的对促进地方经济收益效果不明显,地方政府对文物的历史性、文化性以及艺术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文物保护资金困难。而实际上文物保护的作用,对社会的贡献意义重大,一方面能有效的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文物保护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带动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因此,现阶段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文物保护制度建设。在博物馆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文物管理保护制度,尤其是文物的提取与交接制度,文物的提取必须根据文物管理相关制度进行,签订正式文物出库依据,凳记清楚名称、编号、文物的年代、完整度以及归还日期等各个细节,并且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博物馆领导签字审批文件作为提取依据。交接双方必须当面清点,检查作好交接管理、保护工作,确保文物万无一失。

3、文物保护管理要向智能化、全民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加强了对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也正向人性化、全民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首先,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要以人为本,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在依赖于科技的同时,还离不开大量技术人员的支持,因此,文物保护不可忽视技术员的重要作用,是文物保护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次,文物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要注重博物馆的公众形象,文物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众,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参与保护社会氛围,充分体现社会力量,使现代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管理呈全民化的方向发展。最后,科学的进步与高科技的使用,博物馆文物管理与保护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博物馆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实现文物保护的全面监控,提高文物管理与保护标准。

4、加强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第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培养。因为我们提到过,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不管你在哪个职能部门,都肩负着看守国家文物的职责,防止失窃。要防止失窃事件的发生,仅仅依靠硬件设施是不够的,更何况任何硬件设施都不可能是万无一失的。所以我们一定在选工作人员的时候,一定要挑选一些身体素质较高的、年龄上偏向年轻的人员。并且应该优先选择退伍军人。并且要求大家在工作期间也要不断强化自己的身体素质。

第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养。笔者所谈的业务素质,就是指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应该十分清楚地知道文物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保护才能保存得更完善、更持久。比如,博物馆的温度设置,文物的清洁等都需要怎样特殊的方式,作为工作人员一定要了如指掌。

第三,提高工作人员精神素质的培养。其实这个是容易被忽视但是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真正地热爱在博物馆的工作,这种工作可能枯燥,可能难熬,可能没有太多聊天时间,但是只有我们真的喜欢,才会不遗余力。?

另外也要注重加强全民素质的培养。之所以要特别提出这个问题,其实是因为笔者觉得如果所有人都懂得文物的珍贵,都来保护的话,即使是没有高科技设施的保护,没有工作人员的看护,也不会出现失窃的现象。全民素质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采取一些方式来提高全民对文物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戴丽娟,丁极枭.对地县级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

博物馆文物保护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博物馆 文物保护 发展 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壮大,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同时,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信息化技术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给人类生产、企业经营与管理带来了集约化发展的思路,拓宽了人们的信息空间,能够确保信息高效、快捷的传输与共享。而且数字化的应用,更让博物馆文物保护迸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博物馆文物保护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也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不仅是文物研究的重要举措,更加是文物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更好发展的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对现阶段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的信息化技术发展及其应用进行分析,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的作用。

一、博物馆文物保护信息化发展

一提到博物馆,人们脑海中往往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物,博物馆作为一个珍贵历史、珍贵文化的储藏中心,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历史性与人文性。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博物馆管理及文物保护也迎来了新的变革。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虚拟化博物馆的探索。比如1994年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就建立了多媒体的馆藏数据库,并不断探索和完善多媒体的藏品查阅系统软件,对千余件藏品资料进行开放共享,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图片或者动态展示,让社会大众利用互联网技术就可以便捷的进入到博物馆官方网站,对所需藏品进行查找、信息搜集和关注。

我国台湾习惯性的称文物藏品的信息化为“数位典藏”,而且在已有较为成熟的数位博物馆的基础上,应用元数据对现有藏品进行构架和资料整理,并能够快捷的检索信息,对馆藏品位置的描述、对馆藏品类管理及藏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而在我国内地,故宫博物馆创新的对馆藏品的信息化进行了探索,并于上世纪90年代初对文物照片进行整理,构建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随后陆续开设了摄影资料数据中心,实现了藏品影像信息的信息化处理和数字加工。21世纪以后,我国的博物馆开始全面进入信息化时期,国内各大博物馆利用信息技术及Server等模式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官网及藏品数据库,但是由于信息数据庞杂,网站访问用户超过一定限额时,极易造成网站及客户端运行卡顿,或可能出现系统崩溃,不利于网站后期升级与维护,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藏品信息检索需求。近几年,博物馆文物保护信息数据库技术不断创新,很多博物馆开始利用Browser/Server模式部署软件,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网站运行效率,提高了信息浏览速度,该技术也被逐步应用到其他行业中。由于各个图书馆网站构架及信息存储的差异性,博物馆之间的信息共享出现了局限,针对该问题,泰国相关研究人对网站进行了合理的改革,通过本体映射技术为用户尝试探索博物馆藏品信息检索的个性化和智能化,但还没有真正应用到实际的博物馆文物检索及保护中。

二、信息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1.博物馆的虚拟化文物保护措施

博物馆的虚拟化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虚拟实景,即让参观者结合互联网及3D技术对实体博物院进行在线游览,能够较为全面和真实的展现博物馆的实境情况;另外一个是虚拟的虚境,比如利用计算机复原软件及系统合成的阿旁宫建筑,是对历史场景及情景的生动再现。例如,我国故宫与他国一同研发的数字故宫就是利用了三维激光扫描手段,全面的将故宫的整体风貌、建筑结构及内部的馆藏文物的各个细节信息进行了综合、全面、系统、精准的搜集并处理,并形成了一整套的集古建筑与古文化于一体的数字化模型及配套的数据库,逼真的再现了故宫的宏伟庞大及艺术文化感,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充分感受到了当时的辉煌与荣耀。博物馆还可以通过虚拟化对文物的发展进行演绎,让人们了解到其发展的历程,从思想上让人们形成对其保护的意识,从而让人们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予以重视。从思想上让人们对文物予以重视,是对其进行保护的做好方法,更是对文物进行保护的根本方法。

2.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

构件藏品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对于文物的统一管理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而这其中必然要对藏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应用,其主要是讲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录入,通过对其进行数据库的构建。该系统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可以衍生研究、文物保护,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展览辅助。将此系统纳入到文物保护中一方面能够对其进行更好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其保护予以统一化管理。运用该系统可以通过B/S方式对藏品进行部署,通过系统自身的管理模块、检索模块、影像管理模块、智能监控模块等等内容形成系统化的管理。同时,运用该系统还能够为不同部门人员设置相应的权限,比如普通馆员、保管员等层次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对于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尽职尽责进行相应的监管,更加需要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操作技能,能够通过系统对文物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对其管理形成体系化建设。

3.应用导航讲解技术促进文物保护

为了更好的向游客介绍图书馆内各文物的情况,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博物馆工作人员不可能为每一位游客开展人工讲解,此时就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导航讲解技术,提高服务的个性化。在博物馆的入口处设置多语言的语音导航器,游客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合适的语言,利用数字导航技术,在不同展厅进行游览时,就能够根据游客的位置,进行相应的导航解说,大大降低了人工讲解成本及压力,有效促进了博物馆文物工作的信息化。其既能够为人们的浏览提供方便,更加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时展在博物馆中留下的痕迹,能够让人们对于博物馆的发展产生一个新的认识。同时,在导航讲解设备上进行监控安装,还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予以监控,能够有效防范文物的丢失或者损坏,对于文物的保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运用导航技术对文物进行保护可以说是一种跨时代的文物保护措施,其将人们的游玩需求和文物保护融为一体,并做到了简洁明快、高速快效,真正做到了多功能式的文物保护措施。

结语: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让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得到了来自信息技术的支持,让博物馆能够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保护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只有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信息化技术有效结合,才能够让我国的历史得到流传,才能够让自身获得更进一步的提升,才能够让博物馆的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张宇轩. 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 黑龙江史志,2015,11:300-301.

[2]宋才发. 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职能及规范探讨[J]. 贵州民族研究,2012,02:34-41.

[3]汪曦曦. 数字化博物馆的数据库运用及发展――以山东博物馆文物数据库为例[J]. 青年记者,2012,32:87-88

[4]李忻悦. 信息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的发展与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5,04:77-78

[5]谢沫华,陈大元. 民族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现状、需求及对策研究[J]. 文化遗产,2015,02:22-29

博物馆文物保护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安全保护;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202-01

文物是人类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人类科学文化不断发展的见证,所以做好保护工作是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原因。文化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历史参考价值,而且还具有不可再生性,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如:人为因素和自然的环境中,许多文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破坏,其文化遗产的影响 扮演一个角色。这是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的需要共同做文物保护,博物馆的工作,使文物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简介

云阳历史悠久,保留遗存丰富,三峡工程的启动使这些文物得以大量发掘,出土文物数以万计,博物馆的陈列择其重要器物展出,根据不同内容分类采用最先进的陈列技法进行陈列,使展览更有吸引力、感召力,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云阳县博物馆,建筑总面积6021.9平方米,使用面积3447平方米,内部装修展陈投入1300万元。包括三大功能分区――游客接待中心、基本陈列“a忍流芳”与专题陈列“三峡移民”。

二、博物馆文物面临的安全问题

1.文物安全意识淡薄。目前,面临着保护工作的博物馆的主要障碍是有关文物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基层保护工作并没有提到关注的博物馆,文物只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位。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这是蔑视博物馆的保护工作,无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甚至认为资金使用的文物保护是一种浪费。

2.博物馆突发事件危害文物安全。文物博物馆安全往往受到威胁的紧急情况,危机和灾难,重大诚信危机。首先,这一事件造成的灾难危机,包括事故,灾害和重大治安事件,危及文物博物馆安全。当火灾是最常见的安全隐患文化博物馆事故灾难。从长,防火和耐火等级博物馆的一般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比较低,消防救援大困难的情况下,最终危及文物安全。而部分原因是一些博物馆的收藏本身是易燃品。其次,这一事件造成的信用危机,主要是指由于导致不满,参观者服务或误传质量的日常服务过程中的博物馆,从而引起服务纠纷,也可能是由于媒体的报道不实,事实,其他垃圾博物馆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间接危及文物博物馆安全。

三、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的措施

1.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加大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力度。对于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的保护工作。在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政府不仅要给予大力支持,在政策上,而且还增加文物的博物馆经费的保障,以保护文物的保护工作进展顺利。首先,提高所需要的博物馆保护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博物馆的库房条件,从而有效防止文物因造成损坏的存储位置的问题,延长文物的保存时间,以提供保护对于博物馆的保护工作。其次,应加强对博物馆文物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了专门的文物信息管理系统,为不同类别的遗产,而且还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以避免应用软件带来的风险优化的硬件设施升级,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和适宜性博物馆文物信息系统,提高文物保护的水平。

2.完善博物馆文物保护制度 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为文物的保证。首先,提高博物馆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一步岗位责任制一步的安全性,明确责任和相关人员的义务,所以文物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增强安全意识和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将文物安全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严格按照系统,并检查了博物馆的保护工作,真的很不错的防空。

3.做好博物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要做好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博物馆必须做紧急处理,以确保文物的安全。首先,危机造成的紧急救灾,博物馆应建立和完善预防和治疗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应急演练。当灾难发生紧急情况时,要清除事件的严重程度,按照应急预案,协调的全部责任,劳动分工明确,统一指挥,接触良好,疏散,报警,救援等应急相应级别操作,高效处置突发事件。其次,以备急用博物馆面临造成治疗的信誉危机,首先必须给咨询Q&A,使之迅速满意的服务,使突发事件得到较好的控制,减轻突发事件的扩散程度。此外,馆内的态度,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公众,以避免各种无端猜疑公开的,以维持博物馆的良好形象。为防止信贷危机造成的文物博物馆的安全构成威胁。

四、结语

总之,博物馆的保护工作要做,首先是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文物安全意识,政府也应该明白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投入资金,人力等方面,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相关设施,提高保护的相关制度文物,除了最重要的是做博物馆应急处置工作,既有效地保护文物博物馆的安全性,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博物馆文物保护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博事业;文物保护;文化传承

吉林市地处东北腹地,位于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环山亲水,颇具形胜。明朝女真乌拉部在这里建立为“乌拉国”的政权。明万历四十一年,吉林归属努尔哈赤统治,成为后金领地。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吉林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独特历史风貌。1994年吉林市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与甲级开放城市和全国32个特大城市之一。

一、城市发展需要文博事业兴旺推动历史繁荣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指标的攀升,它更体现在深厚的城市文化。没有文化人城市是可怜的,没有历史人城市更是可悲的。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事业的影响下,吉林市先后进行了三次吉林地区大范围的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的全面普查[1],搜集及整理了大量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文物、地方性文物、民族性文物,为日后的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吉林市拥有博物馆见表一:

实践证明,历史文化的传承需要在良性的经济发展中进行。吉林市政府在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同时,着眼未来,打造城市文化建设,先后恢复了代表吉林历史沿革的阿什哈达摩崖博物馆,兴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满族文化博物馆,以增强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并从1999年开始陆续四次对陨石馆进行展览的整体改造工程,进行高科技的全面提升,以求人们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感受世界之最——吉林陨石的风貌,采用声、光、电三维立体式科技体现陨石雨降落及脱离轨道到达地面溅起的烟云腾空而起所产生的真实效果。

同时,更多的外地观众可以通过吉林市的博物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从明清造船工业的发展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从茹毛饮血的旧石器时代到孔子博大而精深的儒家思想,从天外来客吉林陨石到物华天宝、从清朝“长白祭祖”的历史到满族的“萨满文化”,从明清时期的“船厂”到民国时的旧火车站,从牛子厚与京剧艺术的发祥地到皇族金意庵的书法艺术,从经历过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的吉林浪木艺术到变废为宝的现代易拉罐艺术,这些文明代表着每一时期吉林市的发展壮大,见证了吉林市伟大的时代巨变。这不仅仅是城市的历史,更是一代一代吉林百姓的文化。

二、城市发展需要文物保护利用推究历史积淀

(一)遗址类文物

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楼大厦几乎每天都在拔地而起,面对着一座座历史的丰碑,文博人员最为忧虑的就是文物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现代化的建设怎样与历史的文明相生而不排斥。当然这些需要政府与文物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林文庙、龙潭山山城、阿什哈达摩崖石刻、桦甸苏密城城址、西团山文化遗址、帽儿山古墓群和完颜希尹家族墓地等7处,占全省的1/4[2]。以上这些遗址都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保护与利用。

阿什哈达摩崖是明代两摩崖文字碑,刻于断崖绝壁上,距水面高约10米,摩崖碑文证明吉林市是明朝造船运粮基地,对经营黑龙江流域和开发东北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吉林市在历史上又称“船厂”。2012年吉林市文化产业又推出了一个重点项目——吉林水师营博物馆,其展厅分为两层,馆内陈列由吉林水师营的兴起、吉林古城的兴建、康熙东巡检阅吉林水师营等六个部分;还通过实物、图片、景观复原、雕塑、视频等手段直观地展示了吉林水师营的兴衰历史[3]。

遗址类文物的有效保护,丰富了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扩大了我市在国内外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了城市历史文化的作用。

(二)馆藏文物

吉林市博物馆目前拥有上万件文物藏品,包括:陶器、石器、瓷器、铜器、书画、杂项等。自1995年后,吉林市博物馆先后组织人员多次到西团山、冒儿山及吉林周边地区进行考古挖掘工作,搜集并整理了本地区文物万余件,均为新石器时代吉林地区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工具。冥器的大量发掘,有利于研究吉林地区历史文化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三)社会文物

俗话说“圣世收藏”,随着近几年文物市场的繁荣,老百姓对文物的收藏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经常有老百姓带着各色物件到博物馆鉴定,有时博物馆会根据物件的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合理收购,以丰富馆藏,为博物馆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珍贵历史文物。可以说,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社会文物的收纳也极大的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为博物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普查文物

近几年,吉林市博物馆多次组织人员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经过不间断的多次走访、下基层、上山下乡等形势的搜集、考察、挖掘、整理、建档,收集整理了定级珍贵文物近1000件,更加丰富了馆藏,为研究吉林市历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从而加深了吉林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城市发展需要文化传承记忆推进历史再现

历史是一种文化传承。当下的城市发展,处处能引起文化传承的记忆,那么这记忆就不单是怀旧,还有深浅不同、境况各异的人生感悟,无疑显得弥足珍贵。很显然,这不仅能使吉林市固有的文化习俗传承有序,而且也符合东北江城发展的战略规划。与这个城市一起,怀念过去的岁月,感受文化与民俗的传承,这就是历史传承记忆。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

老字号的记忆保护是传承地方文化,保存城市记忆的最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再现吉林市文化传承记忆最佳方式。吉林市现存的有代表性的老字号[4]见表二。

“非遗”的记忆传承就是如何延续过去文化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归根到底是对传承制度、传承环境和传承人的保护。如何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培育文化传承新生力量,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吉林市文化局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全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推荐名单向社会公示[5];2009年12月26日吉林市政府正式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大类106项。这再现了吉林市城市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文化展览活动

吉林市博物馆每年不定期组织各类书画、瓷器、科普文化等展览活动。有效地采取引纳民间文物,展现吉林地区精品。如2012年6月22日 “松江墨韵”吉林市首届书画名家精品展在吉林市博物馆举行。这次文化展览再现了吉林地区名人名家书画作品,如清代“吉林三杰”、“吉林四老”的作品,“清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铁保的作品。期间,举办了作品研讨、书画交易等活动,并出版了《“松江墨韵”吉林市首届书画名家精品集》。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发展离不开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城市发展又带来了文物保护利用、文化传承记忆乃至博物馆事业的繁荣兴旺。探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以城市发展底蕴去理解其历史文化积淀,以文化名城去引纳社会及招商引资,以强市富市这一载体去加快城市整体经济文化建设,因此其结论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离不开历史,城市的历史文化也同样成就了城市的健康有序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洋,马健.吉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几个相关问题[J].博物馆研究,2009(2).

[2]吉林经济信息快讯网http://218.62.26.202:9993/ ReaMarkArticle.aspx?PSubjectId=654&Id=21119.

[3]吉林水师营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N].江城日报.2012.06.16.04.

[4]吉林市档案信息网0:http:///meili07/ show.asp?id=18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