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物库房管理制度

文物库房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物库房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物库房管理制度

文物库房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组织领导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一条、第八条:“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明确“守土有责”、“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村(居)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切实加强各文物保护点安全管理工作,要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2、层层建立文物保护机构,全面推行文物安全责任制,确定各村(居)负责人和各文物单位及使用单位负责人为文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在本区域范围内实行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安全岗位责任制,建立保卫组织,配备足够的专职保卫人员负责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对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定期进行研究、部署、检查,确保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3、各村(居)、各文物单位及使用单位要建立文物安全保护组织,落实保护人员,并落实文物安全保护责任制。

责任目标

1、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法》及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树立全民文物保护知识,树立全民热爱文物、珍惜文物的观念,形成“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使文物保护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2、建立健全文物安全检查巡查、隐患整改、保养维护记录等制度,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开展全面细致的日常巡查,每年不少于两次的大巡查。发现隐患责令使用单位或个人及时整改,建立完备的不可移动文物档案和安全保护巡查记录。一旦发生文物消防或者其他安全事故,要立即报警,同时启动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健全各项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门卫、值班、岗位制度,文物安全管理制度,文物库房管理制度,m物库房管理人员制度,文物出入库登记制度,消防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工作检查、考核及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文物安全保卫人员培训制度,文物安全检查及事故隐患整改制度,重大案件、灾害事故、重大隐患报告制度,紧急情况及节假日工作预案,法人、分管领导、保卫机构安全责任制,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保持文物单位24小时值班巡逻和交接班制度。

4、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积极向上争取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经费,并上报当地政府将文物安全保护经费纳入每年财政预算;按《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确定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保护单位的风险等级,建立技术防范系统,设立防护区;文物库房“三铁一器”数量、质量达标,功能完善,未达到防护级别的展厅不得展出珍贵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保护单位报警装置与110联网,消防通道畅通,消防设施完备完好。

文物库房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博物馆; 文物库房; 管理工作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见证物,对人们认识自然、认识历史、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发展现代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藏品也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一座博物馆拥有与其定位相符的丰富而精美的藏品,既可提升博物馆的地位,又可最大限度地实现藏品的自身价值。本文试就藏品库房现代管理方面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

1 争取资金,改善库房的条件

从库房来说,短期内需增加资金投入,用于购置软硬件,如专业软件系统、服务器、扫描仪等。另外,要增加藏品的数量必须从经费入手,加大征集文物经费的投入。从藏品研究方面看,资金也很有限,加上一些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偏低,无法深入研究藏品的文化内涵,使许多藏品搁置在库房内无人研究,产生一种馆里无藏品可研究的错觉,造成藏品资源人为的浪费。从保存环境看,由于经费不足,除一级藏品外,许多文物的保存环境还达不到要求。首先是文物库房的面积不足,与国际通行的惯例每平方米保存10件(套)文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其次是库房设施陈旧,缺乏应有的恒温、恒湿和通风条件,就连必要的除湿设备也没有。而我馆位于南方地区,常年处在高温潮湿这种环境下的库房,对文物保护极为不利。比如青铜器会产生有害锈;书画和纺织品易生虫、脆化、褪色、霉变;漆木器出现干裂以至变形等现象。所以,要实行现代管理,就必须争取资金,彻底改善库房条件,增加设施,否则现代管理就无从谈起。

2 博物馆文物库房必须完善文物安全保卫机构及职责

《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第5-6条规定,中央直属、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博物馆和藏品较多的地、市博物馆应当设立保卫处、科;其他地方博物馆应设保卫股或专职保卫干部。博物馆保卫干部和警卫人员(含技术安全设备管理人员和巡逻人员)总数应占全馆职工人数的10%;百人以下的或地点分散的博物馆可超过10%的比例。所配备的保卫干部和警卫人员,必须保证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符合要求。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确保重点”的方针,各级民族博物馆应当确定本馆的重点要害部位,切实加强安全防范工作。这里所说的“重点要害部位”是指文物存放部位,如库房、展厅、修复室等;容易发生火灾部位,如化验室、配电室等;机要部位,如人事档案室、控制室、文献资料室等。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以“安全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由馆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防火安全组织,全面负责全馆的消防安全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防盗措施,展厅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值勤时,必须忠于职守不得擅离岗位,要做好开馆前和闭馆后的文物检查及清场工作,认真填写安全检查记录或交接班登记;切实加强闭馆期间的警卫巡逻和干部职工值班制度。

3 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保障藏品的安全

2008年5月,国家文物局已启用“文物安全与行政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类文物案件的及时上报、登记和汇总,实现即时查询和统计,实现对各类文物被盗、被毁等信息的及时反馈。利用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切实加强藏品安全保管工作。博物馆正慢慢引进电子、机械、物理、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先进技术,用于藏品安全保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也应该密切关注各学科最新技术的发展,以便把最新的技术应用到博物馆安全保管中来,将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比如:藏品库房进出要借助门磁开关、密码技术或指纹识别技术,在运输中的藏品可以利用卫星定位(GPS)技术建立藏品离位报警跟踪系统,随时跟踪离位藏品。防止文物在运输中遗失那样的情况发生。

4 加强火灾预防,消除火灾隐患

4.1 新建博物馆的建筑,除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外,还必须做到,钢屋架结构应喷涂防火涂料,以增强耐火性能,吊顶装修应采用轻钢龙骨等非燃烧材料。

4.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针对博物馆实际,排出馆内重点要害部位,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要经常进行消防知识教育,禁止人员吸烟。严格实行动火审批制度。

4.3 电器安装方面。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严禁使用碘钨灯等高热灯具,任何灯具的布置都应避开可燃物。灯尾线应套耐高温材料的套管进行保护,日光灯的镇流器不充许安装在可燃物件上,更不得安装在吊顶内,须做好散热防火处理。电线穿过金属或木质部位,要套防火隔热绝缘套管,电线的负荷量应控制在70%~80%,各低压线路要安装分路保险,熔丝容量按实际额定电流的1.5倍计算,线束直径不大于2厘米,所有电器线路、设备应有正式电工负责安装。

4.4 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及疏散要求。博物馆应设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内部装修材料均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成。各展区应作有效的防火分隔。同时,博物馆作为人员聚集场所,其安全疏散出口不得少于两个,并须设置符合要求的疏散指示标志及火灾事故应急照明装置。

4.5 报警及灭火装备。博物馆应设高灵敏度的感烟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国家、省市级的应安装固定的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一般博物馆则必须设置足够的便携式灭火器即可。同时,博物馆亦应安装室内、外消防给水设备。

4.6 着重文物库房管理。文物库的消防管理除执行《仓库防火管理规则》外,还须做到以下几点:存放文物的柜、箱、架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库房门窗应严密;可燃材料的包装物不准同文物一起进入库房;在库房内严禁进行文物修补作业和包装操作;装有干燥机的库房,须有专人负责,以确保安全。

5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

博物馆除了重视藏品的保护、藏品资料系统的建立和维护外,还要重视人才的培养。高素质的藏品管理人才,包括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开拓创新意识、工作责任心等各个方面。目前在职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不等,使用现代管理设备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员工文化素质一般偏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较慢。因此,对这部分员工要进行培训。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接受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由于他们年纪较轻,参加工作的时间相对较短,受社会的教育少,工作责任心爱岗敬业方面比起年纪偏大的职工来相对偏弱,藏品管理的经验方面也略显不足。因此,对于这部分人除了在爱岗敬业和工作责任心方面加强教育外,还要提高他们对新增的信息网络系统的操作技术和维护管理的能力,保证网络系统和各种现代设备的安全维护及正常运行。

6 进行文物的定期检查

陈列中文物除建立必要的文物单据、帐目、档案进行管理外,还必须建立全面定期检查文物制度。定期检查制度不同于展厅每天或每月一次进行的文物检查,而是要根据文物交接清单全面清点陈列文物,必须每件清对和记录,做到物和帐相符合。定期检查制度的时间以半年一次为宜,最长不超过一年。

文物库房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1准新善本的整理与收集

准新善本无论如何都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认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过程,所以在整理收集过程中要把握好标准、确定好方向、明确好方式。

1.1明确准新善本的收藏标准参照善本和准善本的概念,准新善本标准的制定,应该遵循5个“价值”原则。

1.1.1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对近现当代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环境记录丰富,对未来文献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1.2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从印刷、装帧、材料等形式,到选题、策划、编撰之内容,都能够体现近、现、当代高超技术水平和高超艺术完美标准。

1.1.3有特殊的版本价值近现当代同选题图书很多,不同的出版单位、不同的编撰者,不同的表达形式构成不同的版本。收藏时以手稿、初印、原创、精美的好版本作为重点。

1.1.4有一定的文物价值近、现、当代,书籍如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一些好的出版物、好的重大选题,印数极少。收藏时要考虑纸质的优劣、墨迹的好坏、印刷的质量、装帧的风格,以在未来具有文物考古价值为重点。

1.1.5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学术著作一般印数不多,名家的著述、精校的版本并有独到见解的版本更为少见。这类的写本、稿本、过录本、批校本等学术价值一般较高,要特别关注。

1.2把握准新善本的收集方向当前,新善本还是一个没被广泛认知的概念,准新善本的提出则可能更显超前。所以我们在收集整理准新善本的时候,更应该明确范围,把握方向,否则,可能无所遵从。

1.2.1以突出地域性为主吉林省作为州国曾经的“国都”,东北抗联的主要活动区域,应该有大量的具有文物史料价值的图书和文献资料,而且还有很强的地域性,应该作为收集整理的重点。这方面辽宁已走在我们的前面,2007年,辽宁省图书馆进行了一次古籍整理,10万余册古籍中,有图书馆原藏的,没经过整理的,也有原来整理完的复本;还有一部分是接收来的,其中一大部分是接收了长春洲国皇宫、长春伪中央银行等的藏书[2]。善本文献得到保护值得庆幸,但对于吉林省文物、图书保护管理部门,着实是一件憾事。

1.2.2把建国前的出版物作为重点根据吉林省博物院的藏书情况,我们应该重新制定新善本的入藏标准,在着重收集整理民国版本的同时,也应该把建国前的出版物如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早期著作版本、早期报刊及各种初印本、其他重要版本纳入其中。

1.2.3严格挑选新书采购的版本当代社会,新闻出版业发展迅猛,出版物产量很大,各种门类、各种版本、各种装帧设计、各种印刷介质、各种印刷方式,让人眼花缭乱、无从选择。所以在购买当代图书时,要选择好的版本、好的出版社,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也应该保证版本的质量。

2准新善本的保护和利用

准新善本不易引起人们的认可,保护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不及早入手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笔者以为,准新善本的保护时间越早越好,标准越高越好。

2.1保护和修复

2.1.1纳入古籍保护范围对院资料室的图书报刊摸清家底,进行全面清理、重新编著目录,并将准新善本纳入古籍保护范围,如有必要,一些新善本可以纳入文物库房保管。

2.1.2改善图书存放的环境纸质图书对存放环境要求相对较高。博物院即将迁入新馆舍,在图书库房环境卫生的要求上对此要有考虑。必要的恒温恒湿装置,必要的除尘设备,必要的防光防虫手段,必要的箱、柜、袋等密封或多层密封装具,是古籍善本保护基本的保障。

2.1.3做些可逆性的修复书刊损坏后要本着“抢救为主、治病为辅和整旧如旧”的原则及时进行修补,装订线断了应立即重新装订,封面脱落的应修补增添副页,加盖封面等并保持原状过程可逆。

2.1.4完善库房管理和人员出入库制度为了方便使用,图书资料室一直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其管理一直遵循图书室的管理办法。准新善本分类管理后,应该制定如文物库房一样的管理制度和人员出入库以及严格的借阅制度,确保准新善本万无一失。此外,在院应急方案的基础上,制订善本库房应急办法。

2.2准新善本的再生和利用整理、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是文物博物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整理保护是为社会文明的延续,科学研究是对本民族过去总结,而开发和利用则是对民族文化的发扬和光大。文献和古籍善本除却本身文物价值外,更多的价值应该通过阅读和使用得以实现。

2.2.1适度开放,服务特殊对象和研究“古籍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载体,要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传承,势必要到古籍中挖掘材料,因此,古籍的利用才是归宿。”[3]据了解,我国博物院善本旧籍对外开放及借阅是很平常的业务。此举对于海内外中国版本目录学术研究之提升帮助极大。国立故宫博物院于1960年成立了图书馆,目的之一,就是作为各界人士申请借阅院藏善本旧籍的场所。目前,虽已不再开放提阅,但读者因研究考证,必须参阅原件时,仍可提出申请,其提借手续非常简便。上海博物馆建立的馆内敏求图书馆,将清末、民国,甚至宋元明时期的古籍图书对本馆科研人员开放,对外也只有简便的手续就可借阅,方便大家进行学术研究。这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2.2.2立项影印,整理再版,扩大馆藏影响基于文物保护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有实用价值的善本可以通过影印出版、微缩重制、数字化处理等方式,让古籍善本、新善本、准新善本以及有价值的古旧文献再生,既是一种现代化的保护手段,也扩展了博物馆的功能,扩大了馆藏的影响。

文物库房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太阳炙烤着大地,河北梨乡魏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和麦茬的味道。又是放榜的季节,薛家祠堂再次迸发出荣光。按照风俗,那些接到榜单的孩子,会在家长的引领下,一一向祠堂里供奉的老祖先送衣还愿。

薛家祠堂正中悬挂着两幅画像,画中人物身着朝服气宇轩昂,男人叫薛(音“攀”),明朝九年进士,官至两淮督运使,他是薛家乃至魏县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正午的阳光穿过窗棂投射在祠堂里,74岁的薛智和一帮薛氏后人神色颓然地立在那里。

“我们的字画还能追回来吗?”这是薛智及其他薛氏后人现在最为关心的问题。

他们追问的这些字画是先祖薛遗物,共208幅,作品集名为《实践》,记载了薛为官期间的种种场景,包括薛为绩溪县令期间,当地群众为他建“去思碑、去思亭”等事件,还有外省府官员、名士赠送的贺章文字等作品。薛字画是薛家祠堂的灵魂,逢新年或村里唱戏时,薛家人都要隆重地在祠堂里挂出字画供后人瞻仰,那些吉光片羽是这个家族的无上荣耀。

薛氏后人已经4年没见到这些字画了。字画都流到了一位名叫崔爱民的人手中,崔爱民得到字画时,正值他任县文化馆馆长兼文保所所长期间。

“他是公家的人,所以俺信他”

当初保管这些字画的是薛第20代传人薛家凤。如今老人已经过世,薛家凤的儿媳闫爱美一说到字画,眼泪便漱漱掉下来。

据闫爱美讲述,公公薛家凤一直仔细地珍藏着这些字画。1999年薛家祠堂和字画等被定为文保单位后,老人怕一层箱子不够保险,还让正服兵役的孙子从部队弄回一个大皮箱,字画被套了两层。

2003年8月的一天,时任魏县文化馆馆长兼文保所所长的崔爱民拎着酒菜来到薛家,给薛家凤和这些字画拍照。

2004年春节过后,闫爱美又接到崔爱民打来的电话,询问这些字画,闫说,字画放在县城里的薛付新家,薛付新拿它们去做喷绘复制了。

“崔爱民给我说,快跟薛付新要回来吧,到时候怕薛付新不还了。拿回来先放到文化馆,那里有储藏室、有保险柜,人偷不走,老鼠咬不了,还有摄像头,安全得很。你们保存得好,对国家有贡献,到时还有奖励,还可以成为县里文保所的管理员。”闫爱美说。

听到这话,闫爱美心动了,赶紧跑到县里和崔爱民见面。闫爱美说,崔爱民亲自把她和嫂子康新凤送到了薛付新家门口,还交代说,不要给薛付新说这件事,怕他知道了不给。

在薛付新家,闫爱美说:“孩子爷爷身体不好,要看这些画。”薛付新一听,以为老爷子不行了,想在临终前看看,赶紧拿出了这些字画。闫爱美抱着这些字画来到文化馆,把它们交给了崔爱民。交接过程中没有留下任何字据。

“他是公家的人,所以俺信他。他还指着屋里头说,你看,里头都是文物,丢不了。”闫爱美说。

2004年魏县举办梨花节,闫爱美问这些字画,崔说,放心,丢不了。这年秋天,魏县举办文物展,按惯例,崔爱民让闫爱美去扭秧歌助兴,闫去了。一些薛家的人问她,“怎么没见我们老祖宗那些字画?”闫爱美问崔爱民,崔说好好存着呢,展览结束后,崔爱民还把闫爱美单独叫到文化馆的院子里。

“他给我800块钱,还有一张荣誉证书,说这钱是老人保管文物的好处费。”闫爱美回忆说。

这张证书是邯郸市文物局颁发的2003年度先进文物保管员荣誉证书,证书上的名字是“岳爱美”。闫爱美说自己一天学没上过,除了会照大样画自己的名字外,不认识其他字。

拿到证书的闫爱美心里挺美。她说,她还以为家里有人会因此吃上公家饭,直到后来一件事击碎了这个梦想。

“祖先的宝贝要被卖掉”

2005年的一天,西薛村和岳家庄正在召开村委会会议。

“咱家祖先的字画让人给卖啦!”年近八旬的薛振河突然闯进会议室,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在场所有的人脸都绿了。会议的议题转为如何追讨这批字画。

薛氏后人薛振河平时在村里收一些碑片之类的古董,和县里一些倒古董的人颇为相熟。这天,薛振河在县城同一个搞古董的人吃酒,那人对薛振河说,薛家的字画让崔爱民给卖掉了。薛振河不大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人说,“千真万确,崔爱民和我,还有另外两人一同上的北京。”

那人对薛振河讲,前不久,崔爱民邀他们三人同去北京,想找个中介把这批字画卖了,中介的人看了,当场就开出30万元的价格,崔说“再考虑考虑”。就卷了字画悄悄回邯郸,这让其他人觉得,“这批字画肯定不止这个价!”

打这以后,薛家族长薛勤玉等“管事的人”就开始追寻这批字画的下落。他们向县文化馆打听,文化馆的人说,薛家的字画根本没有登记入账。

“我们只好打电话给崔爱民。起初,在电话里,崔爱民说他在邯郸,或者是外出旅游了,照顾老娘啦,绕着不和我们见面。后来我们说,你是不是把字画卖了?他说:‘这是我买的画。’后来又不断打电话,他才答应出来见见面。”薛勤玉说。

薛家人记得,那次见面的地点一开始约在魏县医院门口,后来,崔爱民要求换地点。崔还带来了一个朋友,十余薛氏后人与他们在一处二层楼顶相见,双方商谈得并不顺利,崔爱民态度强硬,“你承认卖我算了,不承认咱法庭上见。”

这次见面后,薛家人再拨打崔爱民的电话,已无法接通。

见面回来,闫爱美就病倒了,家族里虽然没有人责怪她,她却感到无形的压力,脑子一片空白,连输了八天液。她拿出当初崔爱民给的800元,塞给薛家人当路费,请他们要回这些字画。

3年时间里,薛家人想过各种办法――去县公安局报案;向县检察院举报;他们在崔爱民家楼下蹲守,可就不见崔的踪影,后来听人说他去了北京。薛家人上上下下跑细了腿,到头来只是“干着急”。

在西薛村和岳家庄这两个薛氏后人占绝大多数的村庄,祖先字画成了人们的街谈巷议,每一个走进薛祠堂的人都感到心头有一种别样的沉重。

珍贵的历史资料

如今的薛家祠和薛墓地等处仍矗立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碑牌,薛氏后人说,碑牌上的字迹正出自时任县文化馆馆长、县文保所所长崔爱民之手。一份盖有魏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印章的《魏县西薛村、薛祠等古迹文物保护项目书》明确表示,薛所遗留字画属于文保项目之一。

1999年底,魏县院堡乡西薛村、薛祠等古迹被批准为县文保单位后,在薛祠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方圆十几个村的薜氏后人齐聚家庙,盛况空前。村民们留下的影像资料显示,时任魏县文化局副局长的魏洪斌、县文保所所长崔爱民、县方志办主任王学贵作为“县领导”参加了庆祝大会,崔爱民亦在大会上讲话。

魏洪斌和王学贵对《新世纪周刊》证实了此事。

正是在这次大会后,王学贵第一次见到了这批字画。作为《魏县志》的主要编撰者之一,王学贵搞了20多年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对薛及其族人的历史了然于胸,但他还是惊讶于眼前的字画。

“太精美了,底蕴非常丰富。这套民间藏品的史料价值在魏县乃至我省都是绝无仅有,相对于那些碑刻,明中期的字画完好保存至今更属难得。”王学贵赞叹道。

随后,王学贵对薛家人说,为了更好地保护如此珍贵的遗存,建议该家族成立一个保护委员会。薛家采纳了建议,成立了以薛智为主任的7人保护委员会。

林振峰是魏县文物保护大队的教导员,崔爱民带字画上北京时,林也是陪同者之一。据林振峰回忆,那时他还不在文物保护大队,有一天崔爱民找到他,说要拿一些字画上北京找专家定级,林等人陪崔到了北京,他们先找到故宫博物院的一位专家,专家看了字画说是珍贵文物。“我问他这些字画哪来的,他说是自己的收藏,能不能找人卖掉一些,找到一个中介,人家立马开出了30万元的价钱,说可以先付一半,崔爱民带着字画回了邯郸。后来我才知道,那些字画是薛遗物。”

多年从事文物鉴定的省文物局陈姓退休专家曾见过这批字画的喷绘复制品,“要我给这批字画的真品定级,我会定二级以上,一级也不为过。如此珍贵的历史资料究竟去了哪里?公安机关应该加紧追查。《文博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准则》里明确规定,文物工作者不得收藏买卖文物。”这位专家说。

“崔所长”与字画“失踪”了两年

在魏县文化馆,也见不到崔爱民了,工作人员说,崔有两年左右的时间没上班,“最近几天有时来一下”。

文化馆的上级是魏县文化体育旅游局,该局一位知情人说,早在2004年底,崔爱民就被免掉县文化馆馆长和文保所所长职务。起因并不是因为这些字画,而是涉及到一笔款项,在此之前,邯郸市文物局曾下拨给魏县文保所一笔文保专项资金,该款项下拨一年后,文保所的账面上并未显现这笔资金,县文化局派人核查,崔爱民旋即被免职。崔在馆长任上两年有余。

“很奇怪,崔爱民两年没有上班,工资却照发不误。”文化体育旅游局另一位工作人员说,局里的人常为此议论纷纷。他说,2005年崔爱民与薜氏后人字画纠纷浮出水面后,薛氏后人经常到崔家门前蹲守,后来听说崔去了北京画家村。

6月19日早,记者拨通了崔爱民妻子的手机,和崔爱民有过短暂的交流。

“请你说说你和薛氏后人字画纠纷一事?”

“我是花800元从那个女的手里买的。”

“你给她留过字据吗?”

“没有,她给我写过一个条。”

“那上面怎么说?”

“写的是薛字画款多少钱。”

“可村里人说闫爱美是文盲,不认识字的。”

“那怎么就能说她是文盲呢?”

“你是文物工作人员,照规定是不能从事文物买卖的?”

“你从哪里查到的?我没有看到这样的条款,民间的收藏流通是允许的。”

当问到这批字画的去向时,崔爱民便称听不到,电话断了,再次拨通,已无人接听。

文保机构的公信力

薜家祖传字画的流失为民间收藏敲响了警钟,当地文化工作者认为,作为家族的共有物品,保存方式亟待改进,保存者如果动这些字画应该有家族其他成员许可。

千年古县魏县虽然文脉源远流长,但流传给后世子孙的历史遗迹并不多。在魏县文保所,如今有定级的馆藏文物仅5件。

薛家字画的去向成为魏县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人们期待着此事最终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令人稍感安慰的消息是,6月23日,崔爱民被魏县公安局刑事拘留。

文化局一位工作人员说,文物偏少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以前由于文物管理人员数量少或不受重视等原因,文物管库和登记都是由一人承担,如此一来,缺乏监督,容易留下管理漏洞。

崔爱民和薛氏后人的字画纠纷也因为其文保所长的身份而饱受争议。是崔爱民和闫爱美之间有私下买卖,还是闫爱美将薛字画交由文保所馆藏?无论如何,这些珍贵字画最终没有进入文保所馆藏,而是进入了时任文保所所长崔爱民的私人收藏,这无疑对文保机构的公信力是一大侵蚀。

魏县文化局一位工作人员说,按规定,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建立馆藏文物的接收、鉴定、登记,编目和档案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出入库、注销和统计制度,保养、修复和复制制度。但如果制度不健全或一人全管,也会留下真空,此前文保所内一尊珍贵主席像也去向不明。

对薛家来说,这已不是第一次损失先人遗物。先前,薛家曾有一道圣旨交由县文保所馆藏,后来这圣旨离奇消失。“我们去文保所问管事的人,他说让火给烧掉了。”薛付新说。

“作为专业文保人员,应该深知其历史文化价值,岂是一句烧掉了就能说得过去?”这位文化局的工作人员说,局里已经从薜氏字画事件中吸取了教训,加强了库房管理和登记工作。

文物库房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字:奇美乐器馆;乐器典藏;收集工作;藏品管理;应用音乐学

前言

博物馆作为记录和收藏人类文化发展及环境变化的机构,对其定义纷繁众多。但总体而言,都具有收藏、展示、教育、研究的功能属性。而随着文博事业的全面提升,私立博物馆也愈发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种类,它的出现是文博事业发展多样形式的体现。在台湾地区.由实业家许文龙先生于1992年创办的奇美博物馆则是该类别的一个典型,在台湾私立博物馆中负有盛名。

奇美博物馆由奇美实业公司创立。其组织结构分为典藏组、展示组、维修组、公共服务组等部门。旗下成立了“财团法人台南市奇美文化基金会”及“财团法人奇美博物馆基金会”。前者主要用于慈善事业;后者则负责博物馆当前的经营管理。在资金来源方面,由奇美实业公司每年拨款。在藏品来源方面,馆中藏品由“财团法人奇美博物馆基金会”借自“财团法人台南市奇美文化基金会”。可见私立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与国立博物馆的差异之处。再者,博物馆典藏工作(包括藏品收集、管理、维护)的完整性标志着博物馆典藏系统的建立。在这其中,显然藏品成为了所有工作开展的前提及核心。因此对于藏品收集工作的研究及问题的分析是促进博物馆发展的重要之处。

因而。文章将奇美博物馆之乐器馆作为研究对象。以乐器典藏为研究方向。运用参与观察法、访谈法等方式,从藏品收集原则、标准、鉴定、渠道等方面着重对乐器收集工作展开调查研究,并以其馆藏重点乐器――提琴的采购、管理为例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对其典藏工作的基本认识。并对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问题提出思考。

一、藏品收集

在典藏工作中,藏品收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首先,博物馆作为文物和标本的收藏机构,必须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作为基础,再者,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藏品的积累,其各项业务工作受藏品的制约,藏品是其发挥社会职能的物质基础。此外,对于博物馆地位、水平及规模的评价时,通常以藏品的质量、数量以及研究使用的情况作为衡量标准。因此,文童对典藏工作的研究着重于藏品的收集工作,从收集原则、标准、鉴定、渠道等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一)收集原则

博物馆的收集工作,需根据本馆的性质和方向,遵循一定的原则收藏藏品。它不但可避免博物馆被其他目的滥用,同时也能使收集工作免于工作人员自身好恶的干扰。透过收集原则,博物馆的收藏意义才能建立并且受到保护(Pearce,1990)。此外,收藏原则应同时考虑获物品是否具有收藏的必要性。不只是出于购买价格的考虑,也包括其文化价值和收藏意义。而透过奇美对于提琴的收集可以探究其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发展潜质。在对奇美音乐馆调查访谈过程中。作者发现两位受访者(许富吉、杜建宏)表述的共同点――对于提琴的收集主要着眼于它的潜在发展价值,即升值空间。虽然博物馆以公益慈善事业为目标,并非一心寻求其经济价值。但从长远来看,所收集的小提琴是否具有历史性的收藏意义和独特性成为其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2.延展性。在访谈过程中,对于提琴收集杜建宏先生谈到“向上发展,向下延伸”。其中暗含纵向轴线与横向轴线的接合与延展。纵向主要表现于时代和家族角度,在收集过程中对提琴的收藏体现在对各时期的空白填充,逐步完善其时间轴。家族方面,向上对其祖代进行探源,向下对其后代研究发展。横向角度则体现在对不同人物的同时代友人、同学的作品进行收集。从而展现了收集方向的延展性。

3.传承性。在奇美博物馆所收集的提琴中,除了着名的提琴“三大家族”外,还有一部分提琴收藏由Gogliano(Napoli)、Guadagnini(Turin)两大家族组成。其收藏意义主要体现在其提琴的世代传承性。在提琴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不间断传承至家族第六代的情况是极其少见的。世代的传承随时可能由于后代兴趣的缺失、外流、不可控力等因素所阻断造成断层或遗失。而一些制琴师为了传承的需要,将制琴技艺传授至自己学生,使技艺得以保存。但亦因此,家族传承性便消弭丧失。

4.广泛性及影响力。从此部分出发,即是对提琴“三大家族”的全面收集:Stradivari、Amati、Guarneri。不论是制琴的技艺、效果,还是对提琴音乐发展的前瞻性、指导性,以及提琴系统的完整性都是毋庸置疑。

(二)收集标准

在博物馆援引专业学科和博物馆学研究,找出并评鉴博物馆物件的博物馆性之后,接下来就是决定是否收藏此物件(schubertova,1979)。而收集物件不能靠意外或感情决定,应有系统、有意识地纳入博物馆的收藏之列(Stransky,1971)。由此可见,藏品的收集需要遵循其客观原则标准,尽量避免收集者主观意识影响。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由于其收集工作的方式和内容各有特点,需要从本馆的性质和任务出发完成此项工作。奇美乐器收集标准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开创性。在提琴收藏领域中,该把提琴所蕴含的文化含义是否具有开创性是衡量提琴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是否是该制琴家制作的第一把琴?该琴的所有人是否是首位赴大陆开办制琴学校的人物?该把提琴是否确立了提琴制作的标准模式?等等。上述的标准虽然对象可能是琴本身,亦或是琴的所有者,但都不约而同地显示了此把提琴或提琴所有者的创始意义,从而产生话题性。

2.故事性。对于所收藏的琴,奇美在对每把琴的介绍中都需要述写关于它的故事。在历史的传承变迁中,它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有哪些着名的制琴家或演奏家拥有过他?在哪场音乐会中使用过它?在这种种问题中,将提琴的特征和变化串联成历史,从而形成对该把提琴历史概况的认识及了解,丰富人们对于提琴的想象。并从名称、来源、经历、地点、时代、质地、特征、保存状况等角度详实记录。

3.琴体的完整性。即指随着历史的演变,提琴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或战争,或迁徙。在此过程中因而也存在被损坏、损毁或遗失的可能。但基于收藏工作或策展工作的展开介绍、详尽记录以及故事性叙述的需求,需要完整琴体的存在和直观感受形成整体而全面的概貌。相反的,若提琴只存有制琴者的姓名而缺乏琴体的存在,也将导致对其认识的不完整性。

4.年代范围。奇美博物馆提琴工作室主要收集1550-1950年间的提琴。因此,它是在搜集提琴三大家族和具有传承性的两大家族的基础上,对不同年代还有所缺失的提琴进行填补,最终形成完整的年代表。

(三)收集鉴定

在了解收集原则和标准的基础上,鉴定工作旨在为文物的收集和入藏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在制定文物收集计划之初,需要根据一定的鉴定知识,对馆藏品的缺环、陈列计划、科学研究的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解,较为全面地掌握所要征集物品的时代、基本特点等,使藏品收集计划切实可行。而鉴定工作的对象也不单反映在对藏品的鉴定上,亦包含对于藏品所有者的鉴定。

奇美乐器馆的乐器收集鉴定团队以该馆各部门负责人与国外专家组成。前者包括许富吉先生与钟岱廷先生。其中,许先生主要负责古乐器、自动乐器、古兵器的采买及收藏,钟先生负责提琴部分的鉴定与采购。国外专家则由拍卖地当地博物馆专家组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理解为博物馆之间的相互合作。

以提琴的收集鉴定为例,奇美博物馆提琴工作室的鉴定过程主要从三方面分析和展开,即提琴书籍所组成的辨识系统、琴商及鉴定专家。

所述的辨识系统指馆方将当前已出版的提琴书籍收集后,通过扫描方式录入电脑而形成的数据库。其中包含不同时代、地区提琴的外部特征(琴头、琴身、成色等)。在获得备选阶段的提琴照片后,将其具体信息录入数据库,根据系统提供的特征对照提琴照片进行初步比对,从年代、琴头、琴身等方面分辨提琴的真实性。在完成对提琴的初步鉴定后。与琴商联系协商,请其将所欲购买的提琴带至奇美博物馆,再次确认初步鉴定过程中的存疑问题(如漆色、音质等),并对依然不明之处向业内专家请教。但在这鉴定过程中,有三个因素需要鉴定者审慎进行:

1.由于奇美提琴工作坊的初步鉴定建立于由提琴书籍组成的系统之上,因此对于书的选择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在访谈过程中。杜建宏先生谈到书籍的构成是“只要关于提琴的书就会收集”。随即笔者提出疑问:面对如此庞大的书本数量,不可避免地存在内容的出入和差异。那幺在此情况下,采取哪一种观点作为评判的标准?如若在时代、地点或所有人经历方面存在偏差时,除了询问该领域的专家(作者除外)外,亦将藉助其他书籍对于该问题的介绍,了解何种情况居多,从而将其视为可信赖的标准。除非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大多数观点的错误性,否则以多数结论为准。

2.对于琴商的选择反映在信用和专业性两方面。奇美目前合作的19家琴商遍布于英国、法国、意大利、挪威、美国等地。信用作为主观意识层面的问题,对琴商的信用评估主要是通过相关第三方(其它琴商)询问具体情况,包含欲合作的琴商与其它机构是否存在纠纷?信用如何?此外,也可通过在交易过程中对琴商专业知识程度的了解和判断来确定是否展开后续合作。

3.与鉴定专家的合作,馆方会根据所要收集提琴的所属地区选择相同国籍的专家进行鉴定。而对于专家的选择标准,主要从是否出版过相关书籍?专业领域内是否具有相当知名度?是否具有信用度?等方面进行判断。当前奇美所合作的鉴定专家如Eric、Blot,C.Beare、Warran.J、Raffan,Vatelo等遍布各地。

而访谈期间许富吉先生提出一个观点――利用专家,但不被专家所利用。主要指在价格方面需做到谨慎冷静地评估,根据馆方需求,适当地采纳专家建议,而不一味听从专家的说法,以免造成馆方自身的经济损失。而随着接触的深入,逐渐与采办专家建立信任时,“利用”也将逐步降低。

(四)收集渠道

确定了收集原则、标准及鉴定方式后,便开始藏品收集的实际活动――藏品的扩充,反映在其收集方式和收藏渠道。而奇美乐器馆的乐器收藏渠道由六部分组成,分别为商人、私人收藏家、拍卖所、后代、民间捐赠、寄展。根据每部分的属性及藏品的所有权,大致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别。

1.收购(包含商人、私人收藏家、拍卖所以及商人、私人收藏家、音乐人的子孙后代):之所以把此四类划归于收购的类别,皆因其是在自愿出售的原则上,以经济手段的方式收集属于个人、商家或机构所有的文物。而提琴的收集主要来源于与琴商的交易。杜建宏先生谈到奇美的提琴极少从拍卖所收集而来。一方面出于对拍卖所提琴品质的不认可(普遍认为在提琴交易行业内,由于琴商之间消息流通的灵活性,优质提琴被收购速度相当之}央。拍卖会上展示的提琴往往是无法被业内市场所消化的)。另一方面拍卖会上的提琴无法获得实际检测的机会,主要体现在对于音质的优劣无法进行现场的判别,从而可能造成所拍提琴并不符合收藏标准。再者,价格因素。拍卖所提供的藏品在拍卖过程中,其价格包含税费地不断叠加,最终成交的金额可能远高于其实际价值。如此情况与收集原则的价格认定也是相悖的。

2.社会捐赠:指人们以自愿的方式将具有收藏价值的藏品捐赠至奇美博物馆。此收集渠道更多运用除提琴以外的文物收集。捐赠品主要来源于私人收藏、艺术家的个人作品或机关团体。此种方式显然可以促进社会文化资源的集中,带给社会大众更多的文化体验,但也存在问题和隐忧。如社会捐赠虽然遵循了自愿捐赠的原则,但捐赠者的后代亦存在反悔的可能性,从而造成对藏品所有权的争议,产生矛盾纠纷。男外由于华人社会人情往来的生态环境,因此不免存在因捐赠行为,出现捐赠者向博物馆寻求回馈的心态。因此,对于私人捐赠,一方面要办理好财产转移的法律手续,一方面也要通过适当方式(如荣誉证书、奖金)予以表彰。对收藏品在入藏时要详细记录信息,或制作复制品或摄影,以供留念。

3.寄展。即指博物馆仅拥有藏品的展出权,不包含藏品的所有权。

以上收集类别中,不论是提琴收藏还是除提琴以外的文物收藏皆以收购方式为主,其中又以商家、私人收藏家与拍卖所三者为主,且三者比例不分伯仲。

二、藏品管理

将藏品收集入博物馆后。面对庞大的藏品量需要开展其管理工作,而健全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是博物馆事业发展成熟的表现,也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标志之一。藏品管理的步骤主要分为藏品定名定级、藏品登账、藏品分类、藏品编目与建档、藏品库房管理、藏品统计六大部分。其中所有工作看似不同,但皆是围绕藏品分类展开。可见科学的分类对于藏品的妥善管理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奇美乐器馆是否具有藏品分类系统问题的探讨,在访谈过程中,许富吉先生认为并无对藏品的细致分类,仅是展出前根据策展主题对藏品进行甄别挑选。换句话说,在笔者看来,展出前的简单划分从一定意义上仅为“拣选”而非“分类”。杜建宏先生则表示提琴收藏拥有其网上数位系统。因此,作者通过查询奇美博物馆乐器数位典藏系统,对其形式、内容、特征进行观察,发现其乐器典藏信息如图1所示。

从图1右侧的文字信息中可以看到,对于乐器的介绍主要包含其中文名称、英文名称、作者中文姓名、作者原文姓名、地区、年代、典藏编号。但对于其材质结构、演奏方式、演奏特点等方面并未涉及。如此一来,不免显得过于简略,对于乐器而言最根本的演奏方式或特点却不得而知。

而对奇美乐器馆数位典藏系统的观察来看(见图2),其主要问题在于分类的混乱无规律性。具体表现在其分类来按照地区、时代、属性等角度进行详细区分。而分类应是从对事物的概括出发,研究并确定它的固有特性,以及与其它事务之间的联系。所以在分类中应以藏品自身规律为基础,揭示藏品的内在联系。但显然奇美乐器馆对其乐器藏品的分类只是简单的汇总。并未按各收藏品的属性特征进行归纳。更不必谈不同乐器之间的潜在联系。因此,观者也就无法确切了解乐器的归属类别并获得系统认识,仅可对每一乐器个体的表层信息获取初步了解。因此,从当前情况来看,奇美乐器馆的分类系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成立。

而相比于乐器馆古乐器、民族乐器的分类,提琴部分的分类则表现得更为规范。其中提琴部分以十年为单位制成提琴年表进行展示、分类、整理。除了包括对年代内所收藏小提琴的介绍外。也涵盖该年代其它提琴记事、西方音乐发展及世界大事。可使观者对该把小提琴认识的同时,对同时代历史环境亦获得大致了解。但另一方面也展现其分类角度过于单一,仅仅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或许提琴家族或传承陛也可作为一种分类方式进行区分。

通过上述分析,奇美乐器馆当前并未形成专业的乐器分类系统。而作为一个拥有庞大收藏品的基地,若想更为有效地对其文物进行管理,使其社会价值或收藏价值最大化。乐器分类系统的科学化、专业化将成为当前奇美人亟待完善之处。

三、问题与思考

通过上述对奇美乐器馆典藏工作的描述及分析。对其面貌特征应有了大致认识。而典藏工作中的些许方面亦需要注意及完善:

1.在藏品收集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鉴定工作,充实资料书籍,更新检测数据。由众多提琴书籍所建立的数据库是提琴鉴定的首要参照,其准确性是判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书作为鉴定的变量因素、庞大的数量以及作者的主观性。不可避免的存在出入和差异。因此对提琴客观标准的认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由于知识的不断挖掘和深入研究,新的认识和认定方法势必不断涌现。因而,也就需要不断地更新现有知识。从而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展开。

2.将乐器典藏系统分类专业化。正如上文所述,奇美乐器馆的藏品管理工作虽对藏品的信息进行了收集及登记,但无具体的区分标准,对其属性特征的划分较为模糊,专业分类系统并未形成。而于博物馆而言,是否具有科学的分类系统是其高效管理藏品工作的前提。因此该馆在分类系统工作部分有待完善。

3.在多次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发现乐器展示厅陈设较为混乱的现象。展区或以年代为主,或以乐器属性、地区为主,略显杂乱。而陈列是博物馆从事社会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实物性和直观性。因此对于如何进行陈列展示是博物馆策展方需要不断思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