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技术专业

康复技术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技术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康复技术专业

康复技术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内容

近几年,康复医学发展迅速,为相关学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教学方面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专业素水平与素质,各学校和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大康、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 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1.1明确培养目标 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单位为康复或者有关的机构,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其职责主要是进行心理治疗、康复工程、言语治疗、物理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提高其身体功能,缩短康复时间。在培养人才时目标应当是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医学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化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运用传统及现代的康复治疗操作技能,适应能力良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可以在各类各级的保健机构与康复医疗机构担任康复治疗工作的人才。

1.2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学校和教师应致力于高级康复治疗人才从培养,要求学生一专多能,在设置课堂体系与教学内容时,要以各种康复训练方法与康复治疗技能为中心,同时也要为专业教学打好基础,加强临床医学知识与医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具体而言,在设置课程时,除了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课程外,还要安排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心理学、药理学、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等职业基础课,针灸推拿治疗学、针灸推拿基础学、临床康复学、运动疗法学、言语治疗学、作业疗法学、康复评定学等职业技能课,社会康复学、营养与保健等职业选修课,公选课以及职业技能培训。

1.3教学大纲与教材的改革,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还没有编制统一的教材,所以学校可根据该专业的人才标准、培养目标、岗位任务等明确教学要求与内容,制定教学大纲,并且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编写实验指导丛书与专业教材,实现素质、能力和知识的育。

2 合理优化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就是为了选出最适合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过程中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关键就是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紧密结合职业认证、职业技能与学历教育三个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PBL教学法、临床情景模拟教学法和病案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该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要遵循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原则,紧密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校应当以实训室为开展专业课教学的主要场所,认真修改真实康复医学病案,使其可作为标准化教学病案使用。教师在病案展示环节中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可以快速融入临床情境,向其讲授理论知识,并在临床情境中进行模拟,教师组织学生扮演患者或医护人员,展示出整个康复治疗过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且提高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例如通过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展开教学。康复医学不同于其他医学学科,学生除了要对传统医学知识加以了解,还要掌握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实时动态与发展情况。因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搜索和下载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还要对传统的考试方法与考核制度加以改革,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除了笔试外,还要引入角色扮演、并按分析、口试等综合考核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积极开展教学实践

首先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将实践性充分体现出来,着重培养学生能力,增加实践课时,增大其与理论课的比例。其次要在校内实验基地上加大投入。不仅要设立传统康复疗法实验室、理疗实验室、康复工程实验室、言语治疗实验室、作业疗法实验室与运动疗法实验室,还要配备电脑腰牵引床、电脑颈牵引仪、言语训练卡片、康复心理测试系列、简易上肢功能评价器、各种助行器和拐杖、肘关节牵引椅、胸背部矫正运动器、多电动理疗床、下肢康复训练器、髋关节旋转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椅、成套哑铃、上肢协调功能练习器、手指肌力训练、康复用电动跑台、平衡训练踏板系列、模拟作业工具、认知图形插板、作业训练器、腕部功能训练器、手指阶梯和升降式OT桌等康复实验设备,确保学生有效展开校内实训。最后要加强建设校外实习与见习基地。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教育目标,良好的职业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当积极、主动地和市内或者省内的康复医疗机构相联系,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创造条件供学生进行校外实习与见习,使其可以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锻炼。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应当加强教学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多个方面入手,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力平,刘畅格,徐冬青,等.运动康复治疗技术模拟临床实践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43-145.

康复技术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三级递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康复医学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其在医学领域中地位不断提高。湘潭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积极开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改探索,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素质教育贯穿全程的高职教育理念,构建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1.“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建立

依据“政府主导、医院参与,学院主动服务、互惠互利”的原则,搭建决策、组织协调、专业实施三层次组织构架,构建校院合作日常运行机制、对话协作机制、“产学培”合作机制、运行驱动机制四大运行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当”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1)搭建“政、行、院、校”合作发展平台

(2)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校院合作组织构架

(3)“政、行、院、校”共建“校中院”“院中校”的实习实训基地

“政、行、院、校”四方合作,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创建“产学培结合”实训基地模式。模拟医院真实工作环境,参照医院管理运行模式,学院内建成了集医疗、教学、社会培训与服务于一体的康复实训基地,初步形成“校中院”格局;学院先后与湘潭市中心医院、一医院、广东工伤康复中心等15家医院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能够满足实施真实工作项目和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初步形成“院中校”格局。专业核心课程的现场教学比例达到50%,项目开出率100%,设备技术含量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实践基地实现全天候开放,进一步满足学生基础实验实训、专业项目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协岗实训、临床准岗实习五个层次的实训需求。每年与湘潭市卫生局联席召开医院实习管理工作会议,形成了与医疗行政系统结合的有效管理机制。

2.“职业化三级递进”培养模式的实现

“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创新点是:在院校专业共建的基础上,为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职业化的需求,遵循职业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将职业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三者并重,按照“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熟练”三个阶段,对学生实施逐级的职业化教育,实现高职学生从“生手到熟练到职业化”的转变。具体内容是:

第一阶段(第一学年):为职业认知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入学教育、通识能力教育。组织学生到临床医院的典型职业环境进行职业体验,通过专职教师、临床导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接触康复职业群,了解康复工作程序、康复工作对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意识,明确努力方向,为职业认同阶段的角色转变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第二学年):为职业认同阶段。将实训基地作为医疗行业行为规范教育和康复技术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通过“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学”,突出康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医疗行业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进入职业角色,规划职业生涯。通过源于康复治疗项目,融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规范的优质核心课程的开发及实施,训练学生对康复治疗师的职业核心技术能力;安排学生以康复治疗师的身份接受具体工作任务,在医院兼职教师指导下,从事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工作,积累初步的临床经验。通过职业认同阶段教育,让学生树立职业价值观,培养优良医德和掌握康复技能,为职业熟练阶段打下坚实的能力和素质基础。

第三阶段(第三学年):为职业熟练阶段。开展为期10个月的“校院双主体指导管理”的准岗实习教育,在临床康复治疗师的带教下,跟班运转,参加医院康复科的工作,医院与学院双方对学生共同进行管理与考核,实习监管部门按照相应的要求给予综合考核,通过职业熟练阶段教育,使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方面达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职业化要求,真正做到“能力、素质双本位”成才,为学生进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1.工学结合得到有效推进

“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就业市场对职业化人才的需求,建立在学校医院合作基础之上的,校院双方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了校院双赢。

2.学生职业化程度大大提高

“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既考虑了职业化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又考虑了个性化需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自觉成长为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的职业人。近年来,毕业生的“双证率”均达99%以上,学生在省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3.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毕业生以基础扎实、技能熟练、适应能力强、职业素质良好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98%。60%的毕业生工作一年后就成为行业骨干,如2006级、2007级学生现分别担任了康复科主任。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本专业于2012年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李华.不同专业康复医学课教学方法.中国康复,2000,15(3):183.

[2]纪树荣.康复治疗师的培养及资格认定之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2):66-67.

康复技术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康复技术专业;课堂信息量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而实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被逐渐广泛采用。笔者所在学校自2001年就建立了第一间多媒体教室,开始展开并研究多媒体教学。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本人结合多年从事的康复技术专业教学经验谈一谈多媒体教学在本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就如何上本专业好多媒体教学课提出几点建议:

一、媒体教学在康复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处于主动的人机对话的学习状态,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康复技术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很多知识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学生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愿望。如在讲授假肢和矫形器的相关内容前给学生播放一些残疾人在使用假肢和矫形器前后的生活照片和录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这些康复工程器具对于残疾人生活的重要影响,就能激发学生对这些器具的好奇心,激发其急于了解这些器具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经常穿插一些测试题,以评价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可以避免传统简单的提问、回答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可以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情感和学习动力的评价方式。如让学生亲自操作鼠标来作答,对回答的对错让计算机给与其奖励和惩罚,如回答正确出现盛开的鲜花、笑脸或动听的音乐;回答错误出现凋落的花朵、哭脸或生气的声音,这种亲身的参与和人机对话的学习状态可大大地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深刻记忆。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生动、直观,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康复技术专业教学中,学生反映的最大的问题在于专业理论比较生涩、难懂,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效果就较差。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这是因为多媒体教学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不仅能提供给学生文字信息,还能提供更多的图片信息、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这些信息比文字更形象、更生动,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如在讲授运动学的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体运动的三维动画,比以往拿着运动解剖图谱讲解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各种康复治疗用具的结构特点、各种康复治疗技术的实际操作、康复医学病历的结构和类型等内容,课本上的图片非常少,如果只是用语言描述是非常枯燥抽象的,而如果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图片和视频录像,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接受。

那如何获得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资料呢?其实并不难。很多图片和视频录像互联网上可以共享,教师可以直接搜索下载使用;另外,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我们可以把临床工作中的实景拍摄下来,充实到我们的教学资源中,如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比较特殊的病例病人、实际技术操作、康复工程用具的制作过程等等,能使学生对实际工作情况有较深入的了解;还可以应用扫描仪、数码相机,将很多书籍杂志上的图片、文字资料复制下来,作为课件内容给学生放大演示。应用多媒体来组织教学,可以很容易地操控这些教学资源,轻轻地动动鼠标,就可以让枯燥的文字信息形象生动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康复技术专业的教材编写还不太完善,内容不够充实、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总是要想办法增加课堂信息量,补充最新的前沿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是粉笔加黑板加大量的补充材料加老师的口述讲解,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条件下,费时费力却只能传授给学生十分有限的信息。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带给学生海量的信息。一张普通的CD数据盘可以存储约700MB的信息,一张DVD光盘存储量可以达到4.7GB,移动硬盘的存储量则更大。有了这些,教师再也不用拿着课本和一大摞厚厚的材料上课了,一张光盘就能囊获所有所需的内容,而且还可以附带大量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如果能同时连接互联网,那所能接触的信息量则是无法计算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接触到康复技术专业最前沿的信息,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而且,操作简单易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站,很多学生家里也拥有上网的电脑。如果我们能将书本知识制作成生动有趣、内容详实的多媒体课件,放在学校网站上,学生放假在家里就可以登陆网站,浏览课件,并进行在线学习和测验。这样的学习效果要比单纯看书好很多。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有助于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也能更好地进行教学研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康复医学相关网站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等,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实习和毕业学生的再充电。

(五)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对教师也有很大的帮助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康复教研室全体教师合作的结果,它集中了科室全体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可以起到以老带新,相互交流的作用。老师们利用先进的备课工具进行备课,可以大大提高备课效率和教案水平,而且教案还可以永久保存,方便了教案的再利用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还可以减少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创造性劳动上,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内容的讲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根据教学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意见并修改补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使教学活动更加规范有序。

二、关于在康复技术专业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笔者通过多年康复技术专业多媒体教学,深刻体会到只有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下几点建议供各位业内同仁参考:

1.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在课件编制与多媒体教学中,留一些能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的机会,将知识的学习和知识创造性运用到实际中去,启发学生去感知、理解和应用,重视学生创造素质方面的培养。如讲授康复医学病历书写时,必须给学生动手书写的机会,否则教出的学生只会说不会写,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这一过程,如利用网络搜索所需信息、参与课件制作等。这样,不但可以解决教师的时间不足问题,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培养与发展。

2.课件内容的表现形式应力求美观大方,屏幕内容可视性强。多媒体涉及动画、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的感染力,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愉,促成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但如果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效果,形成堆砌、华而不实,甚至插入一些与表现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图片,使学生只顾看新奇而忘记所要表现的实质问题,分散注意力,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无须过于复杂、华丽,简洁、实用就好。笔者认为Office软件中自带的Powerpoint就是一个简单易学,操作方便的软件,用其制作课件足以满足教学需要。

3.多媒体教学要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原则,要根据每节课的情况合理选择,防止逢课必用,为使用而使用,做表面文章。如各种康复治疗技术的操作必须安排实验课,让学生练习操作,而不能只停留在看操作录像和图片上,否则只能使学生会说不会做,是不能满足将来工作需要的。另外,不要把多媒体当成电子黑板,把要讲的内容提纲展现在大屏幕上,然后坐在计算机前面点点鼠标,把以前的黑板加粉笔变成了电脑加鼠标,由照本宣科变成了照屏宣科;也不要图方便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按一个键,让课件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的“流水课”,使学生象是在看电影,达不到教学目标,是不足取的。

4.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要总坐在计算机前动鼠标,尤其是讲授康复治疗技术时,需要给学生做大量的演示动作,并鼓励学生模仿,所以应该面向学生,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表现和表情有所反应,时刻注意调动课堂气氛,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要时还可以适当板书,以方便学生记笔记和课后复习。

康复技术专业范文第4篇

1 对象

抽取我院2009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二年级高职学生110名,均为通过高考录取进入我院就读的。年龄18~21岁,男性6人,其余均为女性。按照自然班级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8人,对照组52人。两组的授课课程均选取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运动治疗技术》和《疾病康复技术》两门课程,其中《运动治疗技术》教学时间每门课程均为4学时/周,18周。

2 方法

2.1对照组教学方法。按照传统的授课方法进行授课。即提前安排学生预习,随后根据临床的工作过程导入新课,导入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学生分组练习,最后教师总结。课后要求复习,留置作业。

2.2实验组教学方法。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的思想安排教学。

2.2.1分组:在《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抽签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在《疾病康复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固定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时充分注意到小组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异。分组后各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并明确其组长的职责:负责领取实训时的相关资料、负责和教师之间的联系、负责小组内的计划和决策、负责小组内成员的任务安排、负责小组内的效果评价、负责协调小组成员的关系等。

2.2.2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实施计划单、资讯单、多媒体教学课件、实训设备的准备、实训器具的放置、实训设备的调试等。

2.2.3布置任务:教师在上课前根据本次上课的情景布置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重点说明任务完成的关键和标准。各组组长根据工作任务安排护士、医师、治疗师、患者、家属、记录员等角色,全体成员利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网络资源、专业书籍等资料,查询本次课程所需的相关知识,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进行临床治疗的情景设置,提出治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填写资讯单。

2.2.4授课方法的选取:根据每个授课情景的不同,可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①案例教学法:选取临床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典型病例,教师结合案例,巧妙地设置悬念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②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案例中的护士、治疗师、医师、患者、家属等角色,模拟临床康复治疗过程,在治疗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能力;③模拟教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定不同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模拟患者的摆放和治疗师的手法治疗,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其操作规范。④项目教学法:教师组织学生讲一个完整的治疗过程划分成几个小的子项目,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2.2.5效果的评价:根据每次课程授课结束的学生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形成本次课程的日常评价;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本门课程的终期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按照日常评价占30%,终期评价占70%的比例形成学生的最终评价。每次评价时评价人员均不得少于3人,取其平均值作为评价的分值。评价结束后将评价分值划分为三个等级:优秀100~80分、合格60~80分、不合格

2.2.6统计学方法:运用SPS19.0对测试结果进行秩和检验。

3 结果(见表1)

表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技能测试分值比较(110人)

4 结论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明显得出,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的思想安排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5 讨论

行动导向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它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其基本特征体现在“完整的行动模式”和“手脑并用”两方面[2]。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的脑、手共同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团结协作能力。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主持人与协调者。教师通过设计开发合适的学习情境,用“完整的行动模式”替代了按照外部规定完成给定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通过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独立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从多种可能的行动方式中选择自己的方式,而且在行动前能对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预测,通过有计划的行动,有意识、有目标地去影响行动的结果。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解决了目前困扰职业教育的难题:其一是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和难度,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3];解决了由单纯的教室授课与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工作过程的转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解决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单纯的由教师单一的灌输为学生全程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目前,行动导向教学研究在工学类、财经类等专业的职业教学中开展较多,但是在医学技术类各个专业中研究很少,特别是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教学中还处于初步的研究。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缩短在校学生与临床工作者之间的要求差距,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基于这种思想,笔者将行动导向教学大胆的应用于康复治疗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运动治疗技术》和《疾病康复技术》中,以期能探索行动导向教学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其教学效果。

康复医学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以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康复医学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康复医学中最主要的核心内容是康复治疗,其相对应的康复治疗技术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到2011年末全国已经有100余家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此专业。经过调研,发现绝大多数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均叫欠缺,其职业能力和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均较差,为此急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现状。《运动治疗技术》和《疾病康复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的两门核心主干课程。这两门课程的共同特点均是专业实践性强,专业表现性好,能代表康复治疗技术的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因此,笔者选择这两门课程作为行动导向教学的研究对象,并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尝试。

在实验组的授课中,我们坚持以行动导向教学为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运用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小组评价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在对照组的授课中,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也就是采取提前安排学生预习,随后根据临床的工作过程导入新课,导入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学生分组练习,最后教师总结。课后要求复习,留置作业。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和思路进行教学中明显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的兴趣不浓,实践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发挥。但是在实验组的授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综合训练中均能积极参与,使其学习成绩得到了明天的提高,充分说明这种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值得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中使用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建尔等.我国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年 第11期

[2]赵志群.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职教论坛,2008年第10期.

康复技术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康复治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161-02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学科,与保健、预防、临床并称四大医学学科。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是对康复医学临床需求的重要补充,其培养模式主要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因此,有必要对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性研究。

1 构建“三横两纵”康复治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本院以康复基础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康复临床医学为三条横线,以传统康复医学、现代康复医学为两条纵线,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实用技术为要点,建立起“三横两纵”的课程建设和技能训练模式[1]。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包括康复评定、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等[2]。依据核心课程搭建本专业的课程结构,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接近1∶1。教学内容涵盖了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语言治疗师ST等应掌握的内容。

2 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应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强化职业能力,改革培养模式[3]。强化康复治疗职业能力培养,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病种及其特点,制订出一套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特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技术技能紧缺型、应用型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计划。同时,本院根据康复治疗师考试的要求,结合专业特色,制定完善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理论及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增设了神经康复和肌肉骨骼康复课程,加强学生对康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

3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临床见习、实习是康复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4]。本院推行“实训-见习-实习”一贯式教学模式,贯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利用教学模拟医院实行课堂教学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即“院校结合”,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专业技术实习、实训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实践性阶段,因此本校为学生选择有康复科二级甲等以上资质的医院作为实习单位,为学生的综合实习、职业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带教教师,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最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及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整合当地各医院的医疗优势,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全面的实践[5]。

4 培养“学历”与“职业资格”双证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与国外康复专业人员相比,我国康复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配备有中国传统康复医疗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康复治疗;二是提倡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师(士)。学生主要学习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治疗技能,掌握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加强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训练,在校期间取得“高级按摩师”资格证书,成为康复领域的技能性复合型人才。

5 毕业考核模式与康复治疗师考试模式接轨

为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特色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校在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中结合专业资格考试——康复治疗师(士)资格考试所涉及的内容,考核紧紧围绕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训练方法以及相关医学基础知识[6]。在课程设置中康复评定、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临床医学概要、临床康复学、针灸治疗技术、推拿治疗技术等是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符合康复治疗师考试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顺利地通过康复治疗师资格考核,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符合社会需求。

6 构建“可持续性”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起“教学-实习-就业”式的产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通过网络和毕业后培训,延伸学生教育时限,进行毕业后技术技能培训,实现一次入学,终生学习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及创业能力。

7 小结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2年8月转发了原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7]。高职高专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康复医学临床需求的重要补充,其培养周期短,可以较快填补我国康复治疗人员的空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康复医学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既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又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8]。因此,结合当前社会对康复技术技能型人材的需求,注重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研究特色突出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就业竞争力,并把这些理念渗透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实训中,建立完善的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从事康复医疗服务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毅,于景龙.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2(36):175-176.

[2] 蓝巍.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2005,23(15):109-110.

[3] 胡鸿雁.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研究[J].管理观察,2010,12(36):171.

[4] 周立峰,付青兰,李海舟.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60):72-73.

[5] 吴小平.对康复医学专业医师学历教育的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9(22):98-99.

[6] 尹宪明,吕俊峰,蔡小红,等.高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设置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1):1036-1037.

[7] 吴弦光.康复医学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