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艺考设计

美术艺考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艺考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艺考设计

美术艺考设计范文第1篇

考试时间

色彩

2014年12月6日下午14:00-17:00

素描

2014年12月7日上午09:00-12:00

速写

美术艺考设计范文第2篇

一、考试性质和目的

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一考试是上海市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考试对考生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进行评定,为高校选拔适合专业培养的考生提供基本依据。

二、考查要求

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考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审美与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

三、考试科目和分值

素描、色彩和速写科目均为必考科目,专业总成绩满分为450分,其中,素描150分,速写150分,色彩150分。

四、各科目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素描

1。考试内容:

人物头像、石膏像、静物

2。考试要求:

(1)构图完整,*比例准确

(2)结构严谨,明暗层次合理

(3)塑造充分,体积感强

(4)形象生动,富有艺术表现力

3。考试用具和材料:

(1)试卷纸为四开画纸(考场提供)

(2)绘画工具为铅笔或炭笔(考生自备)

4。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速写

1。考试内容:

人物、场景

2。考试要求:

(1)构图完整,组合合理

(2)结构、比例准确

(3)形体、动态协调

(4)用笔生动,富有艺术表现力

3。考试用具和材料:

(1)试卷纸为四开画纸(考场提供)

(2)绘画工具为铅笔或炭笔(考生自备)

4。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40分钟

(三)色彩

1。考试内容:

静物、风景

2。考试要求:

(1)构图完整,造型准确

(2)色调明确,注重色彩关系的对比与统一

(3)强调色彩塑造能力

(4)用笔生动,富有艺术表现力

3。考试用具和材料:

(1)试卷纸为四开画纸(考场提供)

(2)绘画工具材料为水彩、水粉等(考生自备)

4。考试时间:

美术艺考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创新;理解

前言:

工艺美术设计师,应该具备一种设计观念。在工艺美术领域,主要是针对工艺品的造型和装饰花纹,而最终设计成的图样将成为图案。在进行图案设计时,要求工艺美术设计师一定要熟悉相应的工艺知识、材料知识、生产流程及环节,并要全面了解当下的市场状况以及消费需求[1]。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多经济、实用、美观的作品,并满足现代社会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一件工艺品的完成过程中,效果图、制作图的出炉或者样品和模型的完成,只是整个过程的一道工序,最终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处在最后环节的人民群众。

一、艺术思维开展的革新思维的评价

首先,通过革新艺术思维,可以有效的将实际功效以及审美等因素结合起来。现代社会中,应该给予思想文化的新方向更多的关注,只有全面了解思想文化的走向,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培养自己全新的思想观念,进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对艺术设计进行创新,正在实现艺术的创新[2]。其次,实现艺术思维革新的一个关键性要素,就是艺术设计师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具备革新的意识和思维[3]。同时,设计师在开展工作时,还要学会积累相关的行业内容,并结合创新思维,有效提升自己的内在的素质。

二、工艺美术设计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艺美术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美术设计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优秀经验和知识进行创新,全面提高其知识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实现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新功能。此外,从艺术发展角度分析,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只有实现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其具备时代性、抽象性以及民族性。首先,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效仿,它更倾向于表现工艺美术设计师的一种领悟境界,使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更具时代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趣味倾向和审美观念发生变化,这也使得人们的观念、审美以及文化感悟都更加多样化[4]。为迎合人们的这种变化,工艺美术设计师者提高艺术品位,并在艺术作品当中融入了更多具有时代感的创造性元素,具有灵动性、欣赏性。其次,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中,更加偏向表现为主的抽象风格,其作品没有过多的雕饰和装扮,主要以简洁和抽象为主要特征。最后,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民族化特征,主要表现在设计师把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民族艺术和审美风格,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展现出来。研究得知,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应该以时代性为主,抽象性为辅。充分利用形象创新思维,提高工艺美术的功能,使其创造更大的价值,进而有效增强创新的活力。

三、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具有双重性

由于工艺美术设计作品的作用意义不同,因此,工艺美术作品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部分工艺美术设计师认为,自己所设计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所表达的艺术个性,但在市场上却备受冷待。反之,有些工艺美术设计师完成的平凡作品,却能成为市场的畅销作品[5]。调查分析,其原因归根于工艺美术设计的双重性:一、来自工艺美术设计师的艺术个性,二、来自其使用者的审美个性。若设计过程中只考虑一方面的个性,就很难满足双方要求,因此,工艺美术设计师要学会从两者的共性文化因素当中,找到一个支点来协调双方,进而满足人们对工艺美术作品的多元化、多样化需求[6]。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时代的演变,人们对工艺美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也应该在继承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同时,进行可持续的艺术创新和升华,使工艺美术作品可以具备新的功能。而从艺术发展方面来看,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只有实现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其具备时代性、抽象性以及民族性。因此,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师只有全面了解现代审美观念及其对作品所产生的影响,才能充分结合现代人们的趣味倾向和审美观念,有效提高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艺术品位,进而真正实现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时代性。

作者:艾超 单位:济南市房屋建设综合开发集团

参考文献

[1]曾芸.浅析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中国包装工业,2013(18)

[2]朱宁.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艺海,2015(5)

[3]陆君玖.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工艺美术,2012(3)

[4]王薪茜.基于工艺美术历史归宿再思考现代设计对传统手工艺的追溯[J].中国包装工业,2015(22).

美术艺考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美术;艺术设计;教学;思考

高校的美术及艺术设计教学(以下简称“美艺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传统,体现了其专业教学的特殊性,概括起来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述结合,范画展示、分析,技法示范,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通过教师单独指导下的学生实际动手训练,进一步掌握本课程的创作思路、技术规范要求和基本技能。这种方法经过几十年的长期实践,证明是美术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大多数高等院校美术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

但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格局的变化,特别是在校生人数的快速增长,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新兴的美术门类也快速兴起和壮大,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传统的美艺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存在的问题反映在以下几点:其一,传统的美艺教学方式适应于学生人数较少的情况,一般一个教学班以10至15人为宜,人数超过25人,在教学组织、单独辅导、教学质量掌控等方面教师都显得力不从心;其二,各门专业课之间相对独立,缺少必要的衔接口径,许多情况下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悟出其中脉络;其三,课程授课过程缺少必要的实践加以印证,特别是从艺术设计教学来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会教师所传授的一些知识,学生出来基本上是“纸上谈兵”,对设计的实现方式或施工工艺不甚了解或知之甚少,也难以成为优秀的设计人才。

基于以上因素,笔者认为传统的美艺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要在以往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质量监控、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从政策上引导教师强化实践环节的培养等方式,重新构筑美艺教学的课程构架体系、教学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管理体系,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高校美术教育的要求。基于以上观点,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一、课堂教学组织问题

课堂教学的组织涉及到任课教师按照该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备课、教学资料与范画收集、教案编写、教学课件制作、教参书目确定、课堂教学讲述与示范、专业课作业的深浅程度确定以及课堂上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专业辅导、考核方式等一系列问题。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目标、当展现状与趋势和应该掌握的基本技法和专业知识,而教学组织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保障。

在以往教学组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技法的培养,而忽视该专业理论课相关知识的传授,造成学生对该专业发展历史与现状、专业知识与内容不甚了解,对专业技法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故教师应当充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特别是对该专业的历史及当今发展现状、表现技法流派等详加讲述,笔者认为理论教学时数不应少于该课程总学时数的1/3或1/4。在教学课件制作环节中,应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特别是专业拓展知识的介绍,使之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专业课的考核手段上应当全面反映学生本课程的学习状况。以往的专业课考试或考查,往往就本课程教师所留给学生的作业成绩加上学生上课出勤情况来综合打分,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的状况。这也是普遍存在的艺术类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不重视的原因之一,这种方式的延续,对学生今后在专业上的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导向,我们所培养的人最多也就是个“匠”,很难成为“家”,更难成为“大师”。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应当对考核方式进行适当改革,每门专业课的成绩除了课堂作业和考勤的分值之外,还应当对理论学习的情况进行考核、打分,最终评定综合成绩。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问题

传统的美艺教学方式过于重视课堂教学的讲授与技法培养,忽略了学生体验所学知识的过程,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不多,而且在艺术设计专业许多内容如果没有实践环节,就书本而书本,往往会增加授课的难度。例如“室内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在课堂上讲授和在现场讲授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面对实物有的放矢地讲,学生亲临现场,眼观各种材料与施工工艺,学得快,记得深,如果再通过自己动手参与施工,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实践课程的深入落实,特别是校企合作(针对美术教育和艺术设计专业则是学校与中小学、设计事务所、设计公司的合作)、工学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难点与焦点,如何将实践课程落实到实处,形成相对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也是许多院校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往我们的做法是学院和专业教师负责对外联系实习单位,由教师带队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从学生的实习效果看,因长期在校内课堂学习,到实习单位后存在着所学知识与现实不适应,动手能力差,对工艺了解不够,觉得原来在学校学的东西都用不上等问题。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反映了我们的教育方式与手段的落后。解决此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增加学生通过实践印证所学知识的机会,加大实践课程比例,改革现行教学管理模式,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机制,做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仅仅是单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习基地问题,从广义上理解应该是学校与行业或用人单位双方围绕培养什么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从而就人才培养与实现方式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这个过程应该是全程的、全方位的、校企互动的。学校教师不能仅仅在课堂教课,而且也要深入企业,参与实践教学,企业技术人员也不能只负责来本企业学生的实践知识传授,也应当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本行业的前沿发展动态和其他专业知识。

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形式上,不应该拘泥于单一的模式,而应该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达到最佳效果。从目前可以套用的模式上看,我们不妨借鉴一下高职教育所创新出的教育模式,从中获得启发,如“分段学习”(理论与实践分成教学单元相互穿插更替)、“教学车间”(将企业引入校园,建立实习车间,一方面生产,一方面教学)、“弹性安排”(企业根据季节性生产任务和订单情况安排实践)。还有不少形式,校企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或自主制定。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会使学生学到的理论能够及时在一线得到印证,会使学生将在实践中看到的问题带回课堂进一步通过学习加以解决,极大地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师根据实践情况及时更新知识,丰富课堂授课内容,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使学生毕业时能够更加顺利地踏入社会,也易为社会接受。

三、师资队伍的培养锻炼问题

教师是教学一线的生产者,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最直接地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为此,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师德风尚好、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是每一所学校办学的努力方向。

从近年来各高校的情况看,除了传统的艺术院校或师范院校外,大部分院校的美术学和艺术设计专业都是最近几年新办专业,历史长的不过10年,短的也就3-4年。在创办的过程中,师资的来源主要是高校艺术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应届本科或研究生层次的毕业生,通过教学实践,这部分教师已经成为该专业教学的骨干力量。但客观地说,因受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限制和高校教育的相对封闭,许多教师也是理论知识多,实践经验少:形成了教美术教育的教师只是就绘画技法进行传授,而缺少中小学美术教法知识与实践,面对新形势时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和教法的改革,存在着不适应;教艺术设计的教师对日新月异的新市场、新材料、新设计风格与新工艺了解不多,造成了学校与社会的脱节。

提高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的做法就是:一方面采用将教师送出去进修、引进校外知名教师和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等方法活跃学术交流,形成开门办学,为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知识水平和科研打造良好平台。另一方面引导、鼓励教师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加强实践锻炼。对于美术与艺术设计专业来讲,用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充实课堂教学,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所以应当在政策上、时间上、激励机制上给教师一定的空间,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一个在社会上有知名度的教师,也会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同时,对提高学校的办学声誉也是有益的。

师资队伍培养锻炼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努力为教师参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在政策上鼓励教师参与各种专业展览与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设计比赛。通过这些活动,使教师从中得到锻炼,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体现自己专业能力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亦可为学校争得荣誉。

四、教学方式的探讨

当前艺术课程的课堂授课方法是建立在文理科教学基本模式上的,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此种方法对于大多数学科是适用的,但对于美艺学科,则缺少氛围渲染和身教示范的内容。美艺教学不是靠说出来的,而主要是靠示范做出来的。虽然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也通过示范来进行技法传授,但不够系统和全面。因此,如何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充分掌握技法和技巧,并对专业有较全面的理解,笔者认为最好的做法就是实行导师工作室制。

导师工作室制就是以副教授或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为主,配备一定数量的讲师和助教协助,硬件上为导师提供较为宽松的教学与创作场地及设备,按不同专业建立以高级职称教师命名的工作室群,每个导师的工作室可以由2-4间教室组成,导师在自己的工作室进行创作和教学。学生在相对一定时期内按教学计划规定的所学专业课程到教师工作室,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任务。学习期间工作室全天对学生开放,淡化学生的年级差别,各个年级都可以在工作室学习与创作,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观摩借鉴,教师在对具体年级的学生授课时,其他年级的学生也可以旁听,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

导师工作室的优点是:第一,方便年轻教师尽快熟悉教学环境。年轻教师工作在导师的教学与工作圈子里,导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年轻教师产生影响,使年轻教师尽快地学习导师的教学与专业经验,促其尽快成长。第二,导师工作室制可以形成教师之间在专业与教学方面的竞争,如果条件许可,学生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针对一门必修课程或不同的选修课程选择教师听课,促使教师在教学方面进步与提高。第三,不同年级的学生相对地在一起上课,可以使低年级的学生直观地了解今后所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第四,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工作室制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艺术学习环境,符合艺术教学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美术艺考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审美特征

引言

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更能让人赏心悦目的大众化、实用性艺术,它在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善的同时还要满足其审美需求,现今社会的多样化、多元化,价值观的差异直接引导了不同了审美观。环境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其审美特征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一方面,设计理念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引导性的作用,良好的理念可有效地促使设计师改进环境艺术设计的观念,在提升人们审美水平陶冶情操的同时还能增强其环保意识,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审美是环境艺术设计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审美特征的生命力在依靠科技手段的同时还应紧贴文化的背景,因此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还应注重审美的品质水平。本文主要针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与其审美特征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参考。

1影响传统设计理念和审美特征的主要原因

1.1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都决定了中国人的审美特点,中国人习惯把环境设计理念与大自然相结合。在布局设计中追求自然美,把建筑和大自然中的山水和植物巧妙合理的结合到一起,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中根据自然因素设计出大自然中的景色,再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把自然美和人工美融为一体,创造出人与自然相结合的艺术体。人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温和,更容易贴近大自然。

1.2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制约

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一也对环境设计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古代,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大部分依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农民希望大自然风调雨顺满足人们的愿望,来收获更多的生产。在环境观念中,人们更多的希望将自己和大自然理想地结合在一起,享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一切。当人们以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一定能够战胜一切的时候,工业生产所带来的一系列污染问题使人们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在工业先进的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开始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从消极慢慢地转向创造自然。

1.3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环境设计理念和艺术特征是受多方面的原因影响的,除了以上因素外,社会制度和文化对其一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大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它的美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去创造,而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美。中国园林的美一也是如此,并不是在复制大自然的美,而是将自然内在的精神表现出来。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

2.1环境设计的人性化理念

古代,由于科学技术落后,环境设计要么为神效力,要么为君权服务。工业时代,人们围绕着机器生活,城市公园也成为收费场所,市民难以享受自然美。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生活方式和环境意识也随之变革,互联网使家庭办公成为现实,人口老龄化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居住环境,进入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时代。因此,对于人性化设计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过去简单的城市绿化或人机工程的功能性上,而应认识人本身的社会需求、生理需求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包括尊重人的生活习俗,尊重地方文化和历史,尊重土地与自然的历史,而不仅仅是设计师个人的“审美理想”。

2.2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6届会议上通过了第2313号决议“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提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五项原则:制定生态保护战略、建立生态基础设施、重建居民生活标准、把自然融入城市并且保护历史文化。 1999年北京召开了UIA大会,通过《北京宣言》 ,明确提出了“人类生存质量及自然的人文环境的全面优化”的科学观念。环境设计生态理念,其内涵是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是整体多样、有机结合的环境观。目标是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并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气候、阳光、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人与自然协调、舒适、良好的物质环境,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3环境规划需要多方参与

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社会活动,需要建筑、雕塑、规划、环境设计各行业人员共同完成。如何组织多学科的协作,成为环境设计实际操作的难点。不久前日本水户艺术馆采用一人主持多方参与的方式,其间涉及的业主意向和财力,使用者的意愿等诸多因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尽管不够完善,但这种做法的进步性表现在:改变了过去那种建筑师、规划师各行其是,留下的地方就由环境设计师来装点的做法。

3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思考

3.1风格美

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之中都蕴含着设计师的审美思想与审美观念,因此每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都富有其自身独特的风格。环境艺术设计中风格个性化的审美特征要求设计师们重视人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融合,针对不同的环境背景设计出别具一格的环境艺术作品。例如,在城市化的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北京、青岛、西安等城市是我国境内富有典型特色的城市代表,而巴黎、威尼斯、罗马、雅典等则是欧美城市之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代表,其各自的风格都以浓厚的自然风情与人文内涵作为铺垫,从此可看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主要建立于人类历史背景、文化风俗的基础之上。

3.2动态美

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来源于人类日常的生活环境,因此环境艺术一直处于运动的状态之中,而并非孤立静止的,设计师则需要根据特定环境与人群的生活特征、审美心理来进行符合动态审美的艺术设计。由于受到审美角度与审美观念的制约,环境艺术设计动态美的审美特征在主观以及客观之中都会有着不同的表现:首先,随着空间与时间的逐渐变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审美看法;其次,即便处于相同的空间、时间与地点之中,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艺术作品也会有着一定程度上差异的审美观念;再者,同一个人若通过不同角度来观赏同一件艺术作品也会有着不同的审美效果。

3.3和谐美

新时代的背景之下,现代环境艺术的设计无法脱离整体的意识,设计素材之间的和谐关系是艺术设计表现力的重要保证之一。无论是一个大城市还是一个小型的艺术馆,其环境术的设计都需要建立在实现整体和谐美的基础之上,尽量避免混乱无章、差异冲突艺术设计作品的出现。

结语

总而言之,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现方式并非从形式上过多借鉴国际流行风格或是运用数字化的高科技手段,而是从根本上考虑在特定时代的条件下,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及其审美特征的相互补充与相互融合。因此,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将自身观念与大众的立场、时代的特色相互结合,尽量以大众的审美观念来界定自身的设计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再设计与润色,如此才能进一步地促进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周长亮.环境艺术设计之审美取向―以建筑科技为设计基础,以艺术创意为表现形式[J].

艺术与设计,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