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公共管理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公众参与和公众满意在城市管理中的体现
二十世纪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纪,不仅发达国家实现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也大大加快。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知识经济的崛起,全球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城市数字化、城市社区化、城市个性化、城市共生化等系列变革,以人为本,依法治市,民主化管理,个性化管理,柔性化管理等现代城市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应运而生(谭善勇. 城市管理概论[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6-9)。
城市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对“管理”的理解转变为由政府、企业、市场或公共组织、私营组织、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城市治理过程,建立起具有整体性和源头性的城市管理模式,形成了包括整合发展,参与式治理,企业化政府,公共战略等在内的新的城市管理主体思想(尤建新. 现代城市管理学[M]. 武汉: 武汉出版社, 2003. P13-16.)。在关注城市管理理论层面研究的同时,各国在实践层面也采取了各项措施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现代城市管理显现出以下四大特征: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和科学性;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张波、刘江涛. 城市管理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18-19.)。在这基础上,公众参与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过程性因素,而公众满意则成为检验政府管理绩效,指导管理目标的制定与修订的重要结果性因素。
1、公众满意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城市管理的目标是指城市管理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它是城市管理的方向和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科学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117-143.)。城市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一是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朱铁臻. 现代城市管理:21世纪管理学的重课题[J].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1).);二是提高城市的经济力和竞争力;三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四是城市居民的参与受益;五是提高城市自身的包容性;六是城市的可居住性(livability)和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诸大建. 管理城市发展: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P78.)。但也应当认识到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空间、经济与社会结构,因此各城市的具体管理目标也会有所不同。
尽管城市差异较大,各城市的管理目标也不完全一致,但城市管理必须尊重城市主体――公众的基本和长远要求,尊重科学的价值取向与民主的精神,城市管理的最终目标即为使城市公众的现时及未来满意度的最大化。
2、公众参与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城市管理需要多元治理主体。传统的城市管理是政府的权力,政府被默认为城市管理的唯一合法性主体,可以调动大量的资源,利用行政指令、政策对城市的经济、社会事务进行管理。传统城市管理显现出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差、公共管理成本过高、管理效率低下、不能对外界变化做出灵敏反应、官僚作风严重等弊端。随着信息化、民主化浪潮的迅猛推进,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职能的转变,从本质上要求政府组织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官僚制集权管理的方式,按照公营部门的目标和服务的性质、类型,建立起多元分权结构的组织体系,实现公营部门自身存在的价值。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间的相互关系需要城市政府进行管制,不同的组织体系能够提供的资源是不同的。城市政权的体系需要建立在一个相互利益的基础上,即一个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同时多元组织体系必然要求多元管理主体的存在。因此,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的城市管理必然要求政府积极培养参与城市管理的多元化主体。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过程和机制为标志的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应运而生并被付诸实践(陈迅, 尤建新. 新公共管理对中国城市管理的现实意义[J].国行政理,2003, (02).)。
在多元主体管理模式中,公众是城市管理主体中的基础细胞,它们的参与使城市管理的机制从被动外推转化为内生参与,它不仅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重要动力,更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及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3、在城市管理中应更多关注公众参与及公众满意
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的公众参与尚未形成常态的、制度化的、可持续的机制,解决公众参与的迫切问题就是要规范参与程序,完善操作性层面的制度,使公众的参与避免流于形式(祝新桂.试论城市管理理念的转变与创新――以济南城市建设为例[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7, (S1).)。公众不仅要参与城市建设的决策,更要在城市建设实施、控制、监督的整个过程中发挥作用。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城市管理的社区化建设,即大力推进社区自治(黄伟, 刘学政. 公共管理社会化与公共服务市场化――美国“政府再造”对珠海市城市管理制度创新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 2002, (06).)。
目前基于公众满意度的政府绩效评估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已有众多学者开始研究公众满意度的测评模型与指标体系(郑彦卿. 以公众满意为导向的公共部门服务评价[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1);吴建南,黄加伟,张萌.构建公共部门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的实证分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03); 盛明科,刘贵忠. 政府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与方法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 2006, (06).)。尽管我国城市管理中也开始关注到人本化和柔性化的管理,但大多数城市目前还停留在刚性化管理阶段,缺少人文关怀,因此也不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粗暴执法事件。强调“以人为本”是城市管理的核心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无论是城市管理体制变革还是城市管理实践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公众满意。
二、某城市新区公众参与和公众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分析
2007年8月,笔者率研究组针对我国某沿海城市新区的城市管理现状及其市民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该调查主要针对本地和外来单身劳动力以及城市家庭,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共回收有效样本528个,占发放问卷总数的88%。调查内容包括了城市社会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及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程度及公众满意程度。
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出该城市新区的城市管理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市管理服务的提供与民众的需要有一定差距,民众对个别行政部门的满意程度不高;二是民众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不足,公众参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1.公众满意程度方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该城市新区近年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30%,但制约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广大民众也非常关心。居民文化素质过低成为民众普遍认为的影响城市新区发展的首要不利因素,其次是流动人口过多、公共设施不健全和社会保障不到位(图3-1,本文中见P28页),而这些都是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
在城市新区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与工业发展、城市新区道路交通等硬件设施建设、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相比,社区建设速度明显过慢;与经济投资建设规模相比,社区服务建设投入相对过小;与经济建设受城市新区政府关注程度相比,社区管理相对不受重视。从问卷分析结果来看,近40%的居民认为目前城市新区物业管理水平一般,认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甚至比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人要多(图3-2,本文中见P29页)。
随着人口的逐年增加,城市新区居民对社区的公共产品需求量日益扩大。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居民不仅仅需要社区提供绿地和休憩场所等公共基础设施,还迫切需要增加文娱活动设施以及提供社区服务网络等公共产品(图3-3,本文中见P30页)。
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还显示,城市新区居民对文化设施的需求比较大,但其许多方面都还未得到满足,集中体现在对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文化艺术设施和博物馆等的需求(图3-4,本文中见P30页)。
最能体现城市管理中公众满意的是政府服务的水平和效率。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多项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的提问。分析结果可以概括为:公众对城市新区政府管理的硬件设施及工作制度方面比较满意,对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方面较不满意;公众对大部分政府部门意见不大,但对个别敏感部门意见较大。
针对政府办事效率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近一半的民众认为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全部或大部较优,有26%的人认为找政府办事存在一定困难(图3-5,本文中见P30页)。
对民众认为管理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排序,最突出的是认为手续过于复杂;其次是部门职责不清,互相推诿;再次是工作人员不热情。这表明城市管理机构需要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工作人员的素养(图3-6,本文中见P31页)。
对于“您认为办事效率及服务水平最差的是哪几个部门(没有不满意的此题可不回答)”这一提问,528名受访者中有73人回答了该问题,占总数的13.8%,所占比例并不高(图3-7,本文中见P31页)。民众对公安局的不满意程度最高。笔者认为可能是由公安部门需要为政府执法的特殊职责决定的,民众在与公安部门接触的时候很容易带有畏惧及不满情绪,还有在该部门办理业务的民众较多,而且委托公安部门办理的业务对民众都比较重要,办理过程中容易引起群众不满。但在这种不利情况下,更需要公安部门的工作态度和亲民意识的加强。民众不满意程度第二高的部门是工商及税务部门。城市新区的企业多,业务量大是一个基本情况,工商及税务部门的地位非常重要,如果工作不好直接影响城市新区对企业的吸引能力;民众不满意排第三位的是各垄断行业部门,这些部门虽不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但其工作水平好坏大大影响民众对政府管理能力的信任,迫切需要政府加强对其工作的监管和督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一般来讲比较容易引起社会不满,但在调查中仅有5人表示了不满,说明其工作还是比较得力,民众满意程度较高,在与该部门工作人员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小商业经营者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以疏导为主,处罚为辅,从而化解了许多城市管理执法中的矛盾及冲突。可见,管理部门自身职责尽管是影响公众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但管理水平高低,是否真正体现了公众满意度工作导向才是决定性因素。
2.公众参与程度方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城市管理是一个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要想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使其朝着更有利于民众利益的方向发展,就必须提高民众参与程度。就目前来看,只有部分民众已经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政府公共管理的决策和执行中了(图3-8、图3-9,本文中见P32页),其中参与到城市建设开发的比例比较高,而参与方式还是通过新闻媒体与填写问卷等,通过网络的参与比例不足10%。
对于“城市新区管理政策有无及时重大的调整”这一提问,3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有且比较及时”,但有27%的人表示公开不够,不清楚;还有9%的人表示一直以来差不多,没有改进(图3-10,本文中见P33页)。而对于“民众认为当地政府公共事务决策是否足够透明”这一提问,结果也显示有1/4的民众认为对公共事务公开的不够也不及时(图3-11,本文中见P33页)。
总的来说,该城市新区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还属于较低层次的参与,表现为公众参与管理的普遍性不足、制度缺失、效果不佳等方面。调查分析结果显示,73.3%的民众都表示,政府要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必须让公众广泛参与,对于公众参与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通过社区征求居民代表意见,方案公示,举行听证会,举办展览及网上征求等。
三、城市管理中如何体现公众参与和达到公众满意
在城市管理中体现公众参与和达到公众满意应该强化两大方面,一方面是要强化以“以人为本”为宗旨的公众满意导向管理,而另一方面则是要强化以“公众参与”为方式的主体多元化管理。
1.以“以人为本”为宗旨的公众满意导向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为宗旨,是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在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应当“以人民满意为导向”,要服务于“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目标(李杰义. 论面向公众满意的中国城市管理集成党的建设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整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08).)。
明确“以人为本”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应该建立起“以公众满意为导向”的现代城市管理模式(尤建新, 陈强. 以公众满意为导向的城市管理模式研究[J]. 公共管理学报, 2004, (02).)。城市政府实施城市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不断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对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该城市新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也体现了我国城市管理的共性问题,即公众对城市管理存在三个方面的不满意:一是对个别政府管理机构的意见很大,政府执政模式还没有完全向服务型政府转化,为公众服务的意识还没有取代以权力为核心的官僚模式;二是对城市文化、城市环境等不尽满意,这反映出了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重建轻管”和“重硬轻软”的倾向,因此需要政府在城市建设中注重以质量取代数量,以城市环境整体协调发展取代单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可持续性与包容性的城市管理目标取代以经济效益和GDP增长为核心的城市管理取向;第三是管理水平提高落后于经济发展及物质建设,随着民主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民众对知情权和参与权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短短几十年内形成的管理经验和模式远远落后于管理需求的发展速度。
建立以公众满意为导向的城市管理模式,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各级城市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可以促使各级城市管理部门不仅向上级负责,还要对全体公众负责;二是制订城市管理部门的公众服务标准,通过“服务承诺”建立起公众与政府机构及管理部门之间的信任感和良好关系,从而重新树立公众对于城市管理部门做好工作的愿望和信心;三是开展以公众满意为导向的城市管理绩效测评,保证城市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能够尽量地符合公众偏好,督促城市管理机构改善工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以“公众参与”为方式的主体多元化管理
主体多元化管理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城市多元主体通过参与影响公共决策,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过程。城市各主体作为相对自主的力量参与到公共决策中,可以发挥其参与城市公共事务和约束政府权力的作用(王志锋. 新时期我国城市管理模式创新取向及路径选择[J]. 经济体制改革, 2005, (06).)。强调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是要综合运用国家机制与政府组织、市场机制与营利组织、社会机制与公众组织三套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的城市管理工具,构建一种全民参与的现代城市管理体制,其中公众参与是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成本;进度;质量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more and more,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a broad, involve subject range large topic,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uccess or not directly affect the whole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cost and schedul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schedule, quality and so on several factors is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own point of view.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st; Progress;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具有组成多样化,影响因素多变的特性。而施工管理的目标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高效益的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尽可能地以最小的投入,建成使建设方满意的合格产品,并使自己获得合理的回报。作为施工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通过加强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获得更高的利益。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自身的特性,其施工管理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施工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手段来实现的,而各种管理手段又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如施工质量差而导致返工,从而造成人工、材料、机械的二次支出,施工成本的增加及工期的拖延等。下面从以下几点来谈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
一 施工成本控制施
施工成本管理应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直至项目竣工结算完成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成本控制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随时及时反馈,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标准,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措施,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现象。施工成本控制可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按动态控制原理对实际施工成本的发生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合同文件和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的目标,进度报告和工程变更与索赔资料是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动态资料。成本控制的程序体现了动态跟踪控制的原理。成本控制报告可单独编制,也可以根据需要与进度、质量、安全和其他进展报告结合,提出综合进度报告。
(1)按照计划成本目标值来控制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采购前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多种符合条件的材料,并从价格、质量、发货速度和数量等多方面进行比较,选择价廉物美的产品,并认真做好材料、设备进场数量和质量的检查、验收与保管。
(2)要控制材料的利用效率和消耗,如任务单管理、限额领料、验工报告审核等。同时要做好不可预见成本风险的分析和预控,包括编制相应的应急措施等。
(3)控制由工程变更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效率影响和消耗量增加,并做好由工程变更造成的工期延长的索赔。
(4)加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和控制能力,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
(5)承包人必须有一套健全的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和费用的结算支付进行审核、审批,使其成为施工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6)施工过程中采用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如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
二 施工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是一种物质生产活动,因此,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五大方面,即“人、材料、机械、技术、环境”,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就是要对五个质量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
1人的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取决于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而工作质量取决于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参与建设的人员的技术水平、文化修养、心理行为、职业道德、身体条件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人作为控制的对象,要避免产生失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发挥“人是第一因素”的主导作用。首先,要有合格的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工作具有专业交叉渗透、覆盖面宽的特点,施工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一定的法律、经济、行政管理的知识和经验,更需要具备丰富的工程时间经验和遇到突发实践的应急经验。而施工企业也要想办法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提高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能够因人、因事、因环境、因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法,使之与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协调,从而使管理工作真正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其次,要有合格和技术过硬的现场施工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是工程建设的管理者,而施工人员是工程建设的建设者,施工人员的技术条件、职业道德、文化修养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好坏。施工企业要保证施工操作人员做到持证上岗,做好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强化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
2材料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是由各种建筑材料、辅助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构成的实体,这些构成物本身的质量及其质量控制工作,对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筑材料到达现场后,应按国家规范的要求对到场的材料和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并且正确合理的使用,建立管理台帐,做好收、发、储、运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不得使用无出厂证明和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等,并防止因运输路途的保管不正确而出现质量问题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许多材料只有制造单位的有关资料,还不能确定其是否适用的,必须进行试验。施工企业应填写好建筑材料报验单,详细说明材料来源、产地、材料规格、用途以及施工承包商的试验情况。还要说明材料预计到货日期。上述材料报验单应连同材料出厂质量保证书和材料自检试验报告,一并送监理审核。
3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因而,必须对工程项目设备和施工机械设备的购置、检查验收、安装质量加以控制,确保工程项目质量。
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应根据设备的施工适用性、技术先进、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保证施工质量的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如疏浚工程应根据地质条件、疏浚面积、深度等因素,分别选择抓斗式、链斗式、吸扬式等不同形式的挖泥船。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可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和已确定的机械设备形式,来选定具体的机械。如堆石坝施工所采用的振动碾,其性能参数主要是压实功能和生产能力,在已选定牵引式振动碾的情况下,应选择能够在规定的铺筑厚度下,振动碾压6~8遍以后,就能使填筑坝料的密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振动碾。
4施工方法或工艺的质量控制
施工方案合理与否、施工方法和工艺先进与否,均会对施工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在施工实践中,由于施工方案考虑得不周、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迟缓, 质量下降,增加投资等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经济、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确保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且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对施工方法的控制,可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施工方案应随工程的进展而不断细化和深化;其次在施工方案选择时,对主要的施工项目要事先拟订几个可行的方案,找出主要矛盾,明确各方案的优缺点,通过反复论证和比较,选出最佳方案;另外对主要项目的关键部位和难度较大的项目,如新工艺、大跨度、高大结构部位等,制定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的方法。
5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
环境因素的控制,主要有技术环境、施工管理环境及自然环境。技术环境因素包括施工所用的规程、规范、设计图纸及质量评定标准。施工管理环境因素包括质量保证体系、三检制、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签证制度、质量奖惩制度等。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温度等。这些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尤其是某些环境因素更是如此。因此,加强环境控制,改进作业条件,把握好技术环境,辅以必要措施,是控制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
三 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三大控制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工程进度失控,必然导致人力、物力的增加,甚至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拖延工期后赶进度,建设的直接费用将会增加,工程质量也容易出现问题。在关键时刻(如截流、下闸蓄水)赶不上工期,错过有利的施工机会,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如果工期大幅度拖延,工程不能按期投产受益,这种损失将是巨大的,直接影响工程的投资效益。延误工期固然会导致经济损失,盲目地、不协调地加快工程进度,同样也是片面的,也会增加大量的非生产性支出。工程建设各部位的施工进度统一步调,与资金投入、设备供应、材料供应以及移民征地等方面协调一致,并适应现场气候、水文、气象等自然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因此,进度控制就是以周密、合理的进度计划为指导,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调整与控制。
进度控制的主要文件有合同文件、进度计划、现场的管理性文件(如现场指令)等。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就应拟订确实可行的进度计划,施工期间应严格按照合同文件和进度计划进行施工,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可把整个施工过程分为若干个施工阶段,逐阶段加以控制,从而保证总工期按期或提前实现;按分包单位分解,确定各分标的阶段性进度目标,严格审核各分包单位的进度计划,各分包单位协调作业,保证工期的顺利完成;按专业工种分解,确定不同专业或不同工种相互之间的交接日期,为了下一道工序按时作业、保证工程进度,应不在本工序造成延误。工序的管理是项目各项管理的基础,通过掌握各道工序的完成质量及时间,能够控制各分部工程的进度计划。按工程工期及进度目标,将施工总进度分解成逐年、逐季、逐月进度计划,短期进度计划是长期进度计划的具体落实与保证。
四 结束语:
综合来说,施工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多方面, 虽然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在思想上给予充分的认识,不断加强领导,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制,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才能保障水利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勒思东,陈文会.水利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水利科技,2004,(3).
一般情况下,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是其中影响非常关键的因素。其技术的要领一般是利用工程机器设备把水能演变为电能。而进行施工技术所需的机器设备涵盖了水机电设备、水电站引水系统等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引水系统将水库中的水资源引入到厂房中,在水轮发电机电组的作用之下,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最后把这些电能经过变压器的转化,通过变电站以及相关的输电线路,把电能输送到电网中。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本文结合宣威市达开水电站实例,具体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宣威市达开水电站处于云南省宣威市东部的革香河下游地段,属于革香河梯级规划中的第三级水电站,上游与已建成发电的黄鹰洞水电站相衔接。达开水电站为混合式开发,电站所在的革香河为区内最低排汇基准面,坝型为黏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27.3m。水库正常蓄水位1592.5m,相应库容534.44×104m3,装机容量60MW,确保出力9.1MW,年平均发电量2.5517×108kW•h。另外,宣威市达开水电站的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等别为Ⅲ,其主要建筑物有黏土心墙堆石坝、溢洪道、引水隧洞、调压井等等相关的内容,因此对于宣威市达开水电站的施工技术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操作。
2.1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当前水利建筑工程技术中应用非常普遍,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个是混凝土预应力拉锚,另外一种是预应力岩锚。该技术不仅可以运用在工程总体结构的加固和日常维护上,同时在一些全新修建的工程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优势。在具体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运用预应力锚固技术,通常是利用其传输预应力的作用来减少和缓解施工区域的受力荷载,避免发生损坏,裂缝等其他一些不利情形,然后再利用GPS技术,能够按照项目的设计标准,实现对锚固施工的区域方向以及深度等方面的良好把握,其目的在于向建筑结构以及基岩增加预压应力,这可以有效地提高一些受力条件,加强结构稳固性的作用。在具体设计预应力锚固的阶段中,应该还要需要强调:不同水利水电工程的坝型有一定的程度的区别,因此相对于施工强度以及稳定性的标准也存在差异,所以导致其强度的分析方法也大有不同。为了保障基础结构施工的合理安全性,同时与上部结构相吻合,能够根据上部结构的规格,类型以及具体的设计标准等方面的内容,来选择对应的规定、标准。同时预应力锚固的施工角度,对于锚固的荷载、锚杆的数量也存在较大的干扰。所以,必须要全面系统的考量锚固施工的要求同具体施工场地条件来选取角度。
2.2坝体填筑技术
通常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对于坝体的填筑工作最重点的方面是坝面的流程化作业。从宣威市达开水电站的实际地区以及地质情况看,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种手段不但会充分的考量坝体的最大面积,同时还能确保大型机器设备可以安全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操作。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将大型机器设备的施工条件作为主要的标准和要求,将宽度尽量扩大,以期确保可以充分的满足大型机器设备的作业。对于坝体的浇筑,必须从实际的施工环境以及条件入手,按照填筑条件,地区气候等不同方面的条件,来明确坝体填筑的具体程序。因为在一些特殊的季节进行施工过程中,必须全面控制作业时间,最大程度地降低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管理措施
从宣威市达开水电站的实际施工条件和环境来看,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手段。
3.1施工质量的监督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安排专门的技术人才进行勘察,并对测量的结果逐步进行检查,从而确保项目开展过程的安全可靠性。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的标准以及设计具体要求,从施工人员自身的水平入手,从中找到一些安全隐患和漏洞,进而制定详细可靠的治理方法。对于施工的建筑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同时建筑原材料应该具备质量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等相关的内容。一旦发现任何不合格品,一律不能进入施工现场。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的落实与执行技术责任制,在明确一道工序质量合格之后,在管理人员以及工程监理工程师协同检验之后,才能够再开展下道工序的施工工作,如果验收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的话,都需要返工重新施工或整改处理,直到符合相关的验收标准和要求。
3.2施工进度的监督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实践施工过程中,应该要严格的按照工程项目的具体工期规划,从水利工程项目的技术条件、施工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预期安排和制定详细的施工工期计划。另外,按期对施工的进度以及结果进行考核,对比已经制定的规划安排,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和情况,需要及时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有效地解决它,同时按照实际的工程进度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安排。
3.3施工费用成本的监督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总体的成本费用必然非常庞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人力资源以及物资资源等方面着手分析。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所有牵涉工程的物资采购,都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市场价格,对比不同的商家报价,从中选择综合实力较强,质量可靠,价格实惠的商家进行合作。另外,在物资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不同施工程序以及施工人员的需求,科学合理安排严格的标准和要求,防止出现严重的浪费和一些其他不良情况。
3.4施工安全的监督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施工中,应该要强化对于施工安全的投入成本,采购一批质量合格、性能齐全的安全防护设备。另外,还要按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方面的活动,以期加深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在施工条件非常危险的地域应该设置专门的警示装置和标志牌,在进行一些危险系数较大的施工活动中,应该配置相关的安全防护设备,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出现。
4结语
1、技术问题。
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特别是装饰工程,其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班组多。这要求我们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各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并以横道图或网络图表示出来,从大入小,由面及点,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长及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身先士等工作。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洞悉具体的施工工艺才能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了然于心,做好各方面突况的处理准备方案,以保证能按时保质地完成。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技术交底,可以使施工技术工人,工长熟悉新的施工工艺,新的材料特性,共同提高技术操作、施工水平,进而保证施工质量。再者,从技术角度出发,施工质量问题是否达到相关的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仅仅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做出严格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相应的质量检查制度,而建立完善的质检制度、质检手段都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所以,必须做好技术储备,针对每一工序、每一施工工艺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质量验收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
2、材料问题。
相对于土建施工,装饰工程有其固有的特点,主要的一面,就是其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并且,经常有许多最新的材料应用的问题。因此,针对材料的问题,必须解决好材料的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材料供应。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②材料采购,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③材料分类堆放。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④材料发放。使用追踪,清验。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就的材料保护措施。
3、施工的问题。
施工的关键是进度和质量。对于进度,原则上按原施工组织计划执行。但作为一个项目而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如材料供应,设计变更等所难免,绝对不能模式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安排。施工质量能否得于保证,最主要的是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来完成每一工序,严禁偷工减料。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专检、联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后方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4、人员管理的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通过人将材料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怎样才能将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有机地捏合成近卫军呢?首先,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的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一些,就需要我们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一支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面对工期紧逼,技术复杂的工程,只有坚决服从指挥,才能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再者,针对具体情况适当使用经济杠杆的手段,对人员管理必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5、工程签证。
工程建设进行中由于设计变更等原因多少会有签证事项,签证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是控制重点,多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是签证控制的必然条件,某些签证,单一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使其达到合理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施工、技术、预算、合同、法规等常识知识的能力,并对各专业设计内容熟悉,做到签证内容公平有效。
6、资料管理的问题。
一个项目的管理,除了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认别,还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资料的管理。任何项目的验收,都必须有个竣工资历料这一项。竣工资料所包含的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等,都要求我们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一一注意收集归类存档。如有遗漏,将经竣工验收和项目结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有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
7、成品保护的问题。
针对装饰工程的特点,成品保护可谓至关重要,作为最后的一道工序,任何一小点的破坏都会从整体上破坏美感,影响工程验收。对于成品保护,必须采取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做法来防护。所谓主动,即采取相应的相关防范强制性的制度,比如不准在成品地面上使用铁梯等规定,所谓被动,即采取相关的防碰撞等手段来保护成品,比如在玻璃等易碎品上遮盖胶合板等措施。总之,必须对成品保护问题天天讲、日日抓,重典治理,加强灌输成品保护的意识,提高工人的认识。
8、施工安全的问题。
主要是关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日日抓,天天讲,多培训学习,防患于未然。
二、工程质量控制监督
在工程建设中装修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但对工程质量评优影响很大,对使用及居住也有很大的影响。而装修工程要整改和修复,也会给使用单位及业主单位带来很大的麻烦。在施工监督工作中,如何确保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显得特别重要。
1.装修工程中的质量控制监督工作必须采取主动控制,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措施。
(1)装修工程开工前,实行图纸会审制度,图纸未经会审,坚决不允许施工,做到尽可能地减少图纸上存在的错、漏、碰、缺,实行图纸质量连带责任制。
(2)对装修工程关键工序施工,制订专项的监督实施细则,并要求承包商编制专门的施工方案。
(3)推行各装修工序的样板制度,严格按《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要求的内容,对容易出现的各种质量通病问题进行专项技术交底。从制度上规范样板引路的运作,做好每个样板后才进行铺开作业。
(4)做好装修工程材料的控制工作,装修工程一般所涉及的材料品种较多,所确定的材料的规格、品种、制作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特别是要求满足国家《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要求,达到绿色环保标准的材料。对主要的原材料的进行监理的控制手段可在如下四个阶段过程中进行控制:一是定货前的控制;二是进货后的控制;三是现场配制材料的控制;四是现场使用材料的控制。
(5)明确装修工程质量控制目标,严格按合同要求质量目标要求,从每个工序的质量控制入手,组织建立质量控制小组来组织开展工程质量的各项管理工作。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控制和监督,确保质量目标的全面实现。
2.实行监理装修工程质量监督。
(1)未经监理批准开工申请的单位不能开工,未经监理签认的工序不得隐蔽,未经监理签认的本工序不得进行下一工序作业,未经监理的付款签证,承包商就得不到付款,这就保证了监理工程师的控制、协调有效。
(2)检验批、分项工程、隐蔽工程验收,承包商必须先自检合格后,填写《报验单》,书面通知监理验收。分部、分项或专项工程验收,承包商必须组织内部验收合格,向监理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和完整的验收资料,由总监组织验收资料核查、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质量检测,观感质量检查,提出质量评估报告后,由总监组织相关单位符合验收资格的人员验收。
3.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关键问题;方法对策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对于施工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是否按施工图纸施工要求进行审核,二是对施工过程中人员和材料的统计。当前一些建设施工企业,对于施工的管理大多是是传统的粗放式管理,从而导致了施工企业的建设成本不能有效控制。在这粗放式的管理过程当中,施工企业只是指派一些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工序验收等检验管理,加上管理人员的不足,就使得施工管理越发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这就给施工质量埋下了隐患。粗放式的施工管理,造成了企业成本管理很难进行有效实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不到提高,施工的质量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就很难进行有效保证,这些综合的因素,导致了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怎样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怎样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就成为了建筑施工企业能否稳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2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2.1 团队建设被忽视
近年来,众多大型项目不断涌现,团队建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特色、个性,技术能力也参差不齐,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项目经理往往独断专行,不会为成员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不利于营造一个和谐共赢的合作氛围。
1.2 物料使用不合理
在建筑施工中,其所需要的物料繁多,建筑施工管理往往疏忽物料供应和采购的问题,没有确定所需物料的材质和数量,也不对物料进行分类堆放,物料进场的安排不合理,该对物料进行的抽检抽样也往往只是走过程,对物料的出库发放也没有进行追踪,造成物料的丢失和浪费。
1.3 质量要求不高
施工质量能否达到标准规范,取决于有没有完善的质检制度。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建筑材料及成品检测不真实,对物料及时、全面的控制较难实现。部分施工项目负责人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完成每一道施工物料的检测,也没有贯彻执行自检、专检和联检的“三检”制度,导致后期施工质量不能保证。
1.4 安全意识缺乏
安全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关系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进程。但是很多施工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没有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未能将建筑施工安全摆到应有的位置。也没有设立专职安全员定期参加安全培训,认真学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导致施工现场管理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淡薄。
另外,很多建筑施工项目的责任制不能按项目特点制定,不会考虑到项目人员变动等因素;某些上级部门对施工现场的业务指导脱节,只是走形势、走过场,对违反安全操作的行为,该按责任制处罚的却失之于软,这样往往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 抓好施工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3.1 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建立合理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将工程的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系统,树立质量方针,从而让其更加有指令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要将人、材料和机械各个要素有效结合起来。首先,人是质量控制的核心,要把人作为控制的推动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树立工程质量第一的观念。
其次,施工材料作为建筑产品的主体,对材料质量的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最后,工程施工的机械是进行施工机械化的主要标志,对现代化项目施工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所以,选好用好工程机械设备非常重要。所以,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实施有效的施工现场控制,为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2 加强核算意识,提高施工成本管理水平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当强化材料购买、人工成本及项目预算等诸多环节的管理工作,从而将项目成本的预测和控制落到实处,克服项目管理体制中“包盈不包亏”的问题。要加强企业定额的管理,实现用定额来进行编制计划和组织生产,使用定额进行核算,以此来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另外,还要切实落实和贯彻《企业财务通则》及《企业会计准则》等财务制度,加强财务审计监督,减少不合理的开支,缩减管理费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拟订企业内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杜绝账物不符合、成本不实在、盈亏不一致等问题。
3.3 加强施工项目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管理
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即是工程施工项目在进行过程当中,实施安全生产的所有活动,依据对生产要素的详细控制,消除一些不安全的生产行为,因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实施,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实行安全管理原则,就要坚持安全和生产并行,安全和生产必须同时抓,确保生产的安全,从而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3.4 讲诚信,守信用,强化合同管理
企业要想更好地面向市场,就必须严格遵守工程承包合同,在工期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要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要提高企业拟制合同的水平,保证合同的完整性与合理性;项目的管理目标,就是要以工程项目合同细则所明确的工期和质量为准,合理有效地组织施工生产;总承包商应和各分包商签订相应的合同,对合同双方进行一定的制约,分包商向总承包商负责,总承包商向总工程负责。
3.5 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是一个企业施工管理水平的切实反映,因而必须要依靠严格的岗位责任及完善的规章制度来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制定严明的工作纪律,杜绝管理上的漏洞。要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水平,改善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施工企业对现场的管理一定要从文明施工做起,保持现场的施工秩序井然有序,使施工现场管理做到环境整洁,管理有序,工具完好,促使现场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水平。
3.6 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工程施工高效管理
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施工管理的自动化,对于提高施工质量的管理有极大的作用。在工程施工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时,要与工程建设企业的特点相结合起来,要能够有的放矢。工程主管人员要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最大优点,是能够提供企业施工管理所要的各种信息,为管理人员组织生产提供辅助决策手段。有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就可以及时地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有助于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及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