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 成因 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100-01

1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1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自身专业知识缺乏

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之中,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都不具备较高风险管理知识,对财务风险没有一个具体性和客观性的认识,很多管理人员都只是认为只要做好资金的流通管理就会避免财务风险,然而这种认识往往是非常错误的,很多情况下资金的风险规避需要涉及很多经济学领域的知识,而管理人员恰恰缺乏相应的知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导致财务风险产生。

1.2 财务决策的失误

财务决策上的失误是非常严重的,它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要很好的避免企业财务决策的失误就必须加强财务决策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在目前我国企业经验中,往往会出现主观性的财务决策,财务决策中常常存在经验主义,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决策的失误就是在所难免的了,这就直接导致了财务风险的产生。在某些固定资产的决策分析之中,有的企业在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时,分析方法缺乏周密系统的研究和论证,有的时候,甚至缺乏全面、真实的经济数据,这就导致了企业投资决策的失误。因此,加强投资过程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建设势在必行。

1.3 应收账款控制不足,企业缺乏现金

部分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销售量,扩大企业商品在市场上的占有量,往往采取赊销的方式,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多;而有的企业在进行赊销出售时,对于购买商品的单位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导致赊销账款失控,形成一种“呆账”;部分企业在长时间内不能按时收回应收账款,导致企业现金缺乏,而在长期的现金缺乏后,企业往往会形成财务风险。

1.4 库存货物存放量大,存货周转效率低

在我国很多企业中都存在存货现象,并且有的企业存货量大。在这些存货中,往往有几种货物的占总储量的比重较高,存放的时间比较久,难以在短时间内出售。这些存放的货物实际上在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中有很高的比率,这直接导致了企业流动资金的缺乏。不仅如此,大量的存货的周转率较低,占有了仓库的存放资源,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保管费用,这对企业的财务分析造成了很大负担。

1.5 企业内部各级部门的财务关系混乱

在一些企业之中,企业各部门的利益得不到均衡的分配,上级和下级部门存在着利益矛盾,同级部门之间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经济纠纷,财务关系十分混乱。各个部门在财务管理和分配上的责任不能具体落实,常常使权责不明、监管混乱的现象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对于资金的利用效率显得十分低下,资金的流失状况严重,资金管理缺乏安全性。

2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原则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它们的出现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由此需要制定如下风险控制的原则。

(1)收益、风险均衡原则。风险均衡原则要求集团不能只追求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企业进行的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要全面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方案,趋利避害,争取获得较多的收益。

(2)风险适度、限度承担的原则。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但必须正确及时地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并明确最大的风险限度,保证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营。

(3)超前预警,有效规避的原则。风险的出现具有预示性,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识别系统、预警系统和财务风险的管理系统,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4)分级分权管理的原则。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要在企业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分权的管理办法。

3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3.1 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

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要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准确地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

3.2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抓住关键控制点,正确防范财务风险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授权控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会计记录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对未决诉讼、担保业务等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监控。

3.3 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一是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三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四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3.4 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预警系统,用以判断财务风险存在的大小,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危害性风险,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决策系统。

财务风险的识别。它是对财务风险管理内容在不利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以准确把握各种财务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有:现场观察法和财务报表法。现场观察法即通过直接观察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和具体业务活动,具体了解和掌握企业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预警。它是要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利于预防和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及时地传至主要人员,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3.5 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适度负债经营,降低筹资风险

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容易导致过高的财务风险。因此,规避负债筹资引发的财务风险是解决企业财务危机最关键的一环。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主要有二大类:一是股东、出资人的投资。二是借入的资金。利用普通股筹资企业没有还本的压力。但是普通股筹资过多企业不能获得杠杆利益,而债务筹资过多又会加重企业负担。因此,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关键就取决于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企业应根据其发展规划和偿还能力确定举债的适度规模与最佳时间。举债规模也包括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安排。长短期债务各有利弊,短期负债的流动性较强、风险较大、成本低,长期负债与之相反。它们的筹资速度、筹资成本、筹资风险以及借款时企业所受的限制均有区别。企业筹资不仅有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还有许多筹资方式可以选择。合理安排各种筹资方式所占的比重,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财务风险(finacialrisk)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这就是广义风险的概念。关于财务风险的两种不同的观点,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一)利率风险

企业通过借贷形成的资本金,必须按规定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因此,利率的变动使企业面临着因利率上升而无法按期偿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严重时会导致企业因资不抵债而进行破产或清算。

(二)投资风险

企业以货币资金、实物资产以及无形资产进行投资,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发生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有价证券的变现风险、购买力风险和收益收益。造成各种投资风险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政治经济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投资决策失误风险、证券市场风险等。

(三)流动性风险

企业的流动性资产应当保持一定的比例,以保证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债务偿付能力。存在大量固定资产和不能变现的有价证券的企业,很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因为资金的周转速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循环,进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还能力。

(四)信用风险

企业在资金的收回过程中产生的,当交易的对方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履行时就会产生信用风险。由于市场经济中有一部分企业履行债务的意识比较淡漠,付款方到期不能偿还货款,造成销售方的损失。

(五)收益风险

由于管理者制定不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而给生产经营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政策的制定不当会影响企业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当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时企业的再投资将发生困难,影响生产经营。因此,收益分配活动风险是现金流量的不协调风险。

(六)汇率风险

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还将面临汇率的风险。汇率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收益,以外币融资的企业会面临债务增加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自身原因。

(一)外部原因

1、企业的财务管理不适应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受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任何一个环境因素的突变都有可能使陷入财务风险中。比如银行调高贷款利率,就会使偿还的利息上升,这样势必会加大企业的偿债风险。

2、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首先,企业以负债借入的资金,当合同利率固定时,市场利率的下降会使企业按合同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当合同采用浮动利率时,市场利率上升会使企业支付利息的压力加大。其次,如果采用外币融资,那么浮动利率的变化也会使企业导致产生财务风险。再次,汇率的变化还会影响进出口企业收益的变化。

(二)内部原因

1、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筹资成本,更多的采用债务融资,从而导致债权资本在总资本的比例过高,一当资金链断掉,企业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从而陷入财务困境。

2、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传统的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认为只要合理利用企业的各项资金企业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导到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3、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部分企业在财务决策中,主要依赖管理者的经验和主观决策。尤其在项目投资缺乏可行性论证。

4、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偏低,即便是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比例相对较大,甚至有一部分超储积压商品。由于的存货的变现能力弱,大量的存货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也降低了企业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利于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同时,长期持有存货还面临由于市场价格下降而导致的减值损失的风险。另外,企业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销售收入,在商品销售过程常采用赊销方式,在收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一方面债务人长期占用本企业的资金,从而影响本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和经营情况不够了解,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形成坏账损失。

5、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现状是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合一起,也就是职能没有彻底划分,未能有效的对资金的投资和收回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内部控制度形同虚设,必然造成财务风险的加剧。

三、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下列指标进行监控:

第一,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控制在2左右,最低不应低于1。

第二,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扣除存货后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某一时点动用随时可变现资产,立即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1则认为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第三,现金流量指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到期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的比率,这一比率表明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好。

第四,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的比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证程度。通常该比率应以低为好,但当企业经营前景较为乐观时,可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以获取负债经营所带来的收益若企业前景不佳,则应减少负债,降低负债率,以降低财务风险。

第五,应收账款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的比率,该指标也是流动比率的补充,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的快慢。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越高,平均收款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收回越快,企业变现能力越强,所涉及的财务风险就越小。

第六,存货周转率。是指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该指标是流动比率的补充。拥有衡量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次数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的一种尺度。由于存货约占企业流动资产的一半,有时,尽管流动比率很高,但存货变观能力较差,从而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一般来说存货周转速度越高,表明企业变现能力越强。

第七,利息保障倍数。是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包括财务费用与资本化利息)的比率,利用这一比率,可以测试债权人投入资本的风险。一般情况下,利息保障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息税前利润为债务利息的倍数越大,企业有充足的能力还本付息。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企业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讲,是难以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对企业自身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办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合理安排企业的资本结构

片面追求财务杠杆效应而增加负债是不科学的,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应当通过各种财务指标分析确定负债资本和股权资本的最佳比例,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并实现财务杠杆效应的最大化。此外,企业在行业发展不景气时,应降低负债额度,以避免收益下降或负债压力增大的风险;在企业在行业持续发展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促进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三)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企业要建立以资本增值为核心,包括财务效益状况、资本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的企业绩效评价体制,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营者的业绩,明确奖惩标准与经营业绩挂钩,以激励经营者维护出资者的利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同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四)实行多元化经营分散企业风险

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应涉足多元化经营和多元化投资,分散财务风险。

(五)采用风险转移法来降低企业风险

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一般来说,风险转移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交纳保险费。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在投资建造固定资产时,企业可以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将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转移给承包方。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的企业,选择包销

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他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赊销比重较大的企业,对大宗赊销可及时与债务人达成还款协议,以转移还账带来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处理方式,可以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

(六)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为了防范风险,企业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运用经济模型进行决策,坚决杜绝主观决策而产生财务风险。根据模型选择风险小而收益较大的财务决策方案来规避风险。

五、结论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财务风险的加剧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应当综合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产的原因,并积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来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琳.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科技信息,2010(34).

2、黄锦亮,白帆.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J].财会研究,2004(6).

3、邱玉兴,邵仲岩.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管理[J].商业财会,2003(9).

4、周朝琦,赵遂群.企业财务战略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公司治理;财务风险;信息不对称

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作为签约人的企业参与者是对企业进行了投入的要素拥有者,债权人作为要素所有者将资金借给企业后,与企业经营者形成了委托关系。作为委托人的债权人为保证其资金的安全性和获利性,有权监督企业经营者对资金的使用一个根本性的办法就是参与企业财务治理。虽然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取得固定利息收入和到期收回本金,不干涉公司的经营,债权的收益仅仅是合同约定的收益,但是债权人不承担剩余风险。就算面对那些风险较大的企业,在举债或发行债券的时候,通过风险评级机构的评级,不同风险等级的债权具有不同的收益率,在合约完全的情况下债权人依然不承担剩余风险。

契约的不完全性是由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决定,正是因为现实的不确定和契约的不完全,企业经营才会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就需要有人来承担风险并行使剩余控制权。契约的不完全性意味着风险承担和剩余控制权的重要性,一旦某些重要的未来事件很难或不可能被初始描述而在合约中被遗漏时,控制权的分配就至关重要了,不同的控制权安排会带来不同的资金收益。由于公司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从而公司的经营风险也是变化的,这些风险是无法通过合约来规避。例如信用分级只能解决债务发生时或者对公司未来发展中预期的债权风险与收益配比问题,对于债务合同确立后的动态风险是无法涉及的,这时所谓的限制条款已经失去了意义。可转换债券和信用分级都是为了使债权收益与其承担的风险相对应而设计的财务创新,这些财务创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债权的风险与收益的配比,还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在股东与经营者的博弈中,经营者披露信息的动机不足甚至隐瞒信息。经营者为完成所有者下达的经营指标,为了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经营者面对是经营业绩至上还是控制财务风险至上问题时,可能更多的倾向于前者,对于后者则更多的采取掩饰、隐藏等措旌。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在契约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转移给了债权人。

总之,由于存在着契约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债权人的财务风险源自于企业经营风险的转移,债权人承担了不该属于自身的财务风险。并且,随着契约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加深,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越大。

一、治理权后置

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就是指在不完全的企业契约中没有特别规定的决策权,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实质上是企业收入中排除了合同约定的所有固定支付(如原材料成本、固定工资、利息等)后的余额的要求权。企业的剩余不可能是确定的,因而剩余索取者才真正是企业风险的承担者。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本质上就是在既定的财产所有权格局下,如何在契约各方中有效地配置企业的所有权。在正常经营时企业的股东掌握着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企业的债权人只拥有依合同收取固定利息的权利。当企业不能支付到期利息、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已无法取得契约规定的收入,尽管事前的借款契约中有种种保护性条款,但资金一旦到了债务人手里,债权人便失去了控制,由于债权人治理权后置,正常情况下无法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这就为债务人损害债权人利益提供了便利条件。此时,债权人承担了企业的全部经营风险。

从风险承担和剩余控制权相匹配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相对于债权人来说股东或者经理所占有的剩余控制权太多了。股东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对公司的一切重大决策都拥有控制监督的权利。控股的大股东可以选择、委派、更换公司的管理人员。公司的经理在与股东的博弈中也能捞到一定的好处,可以说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几乎都在股东和经理手中。虽然债权人虽然可以在公司破产的时候通过清算程序把控制权掌握在手中,但是这种相机控制权只是能够保证事后的控制,却无法控制管理层以及股东在事前采取对债权人有害的行动,也就是说当债权人获得控制权的时候,他们的利益已经受到损害。股东只是承担有限责任也就是有限风险,他们会热衷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通过这种项目他们可以获得几乎所有的收益,风险却转移给了债权人来承担。

二、信息不对称

导致债权人权益受损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债权人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债权人在与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债权人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和风险增加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通常用来描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中,由于所有者并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经营者利用自身直接从事经营活动,比所有者了解更多信息的优势,实际上支配着企业的财产,不受终极所有者的控制。对债权人而言,在借贷活动中,同样存在着债务人占有私有信息为特征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股东和经营者比处于企业外部的债权人更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更了解什么样的决策对企业更为有利,他们往往利用私有信息的优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谋求个人利益,选择有利于增进自身效用而不利于债权人的各种行为。缔约前,债务人知道自己的态度和能力,但债权人却不知道而只知道它们总的分布。缔约后,债务人知道自己是否尽了力,是否按与债权人的协约行事,但债权人却不知道,因为不可观察、不可证实,或者即使可以观察可以证实但成本太高。在不能正确比较众多借款人之问的信用质量时,债权人只能按照所有借款者的平均质量决定其贷款利率。

在贷款利率一定的情况下,信用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借款者认为按照平均利率取得资金不合算,从而不愿意从资金市场筹集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信用质量低于平均水平的借款者则希望尽量多地按平均利率筹集资金。由此导致信贷资金向低质量借款者流动,也就是说越是信用质量差的借款者越容易取得市场信贷资金。虽说债权人可以通过加强对债务人的监督来加以防范,但由于债权人无权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的大事小事都实施监督是根本不可能,更何况监督是要付成本,有时这种付出可能相当大。可见,信息不对称为企业损害债权人利益创造了外部条件,债权人有着强烈的动机去了解公司关于重大项目以及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所有信息。

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范文第4篇

【摘要】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经济日渐复杂,而各种因素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决定性作用。现今社会,各型企业层出不穷,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使当今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涌出。而各型企业要想更好发展,必须要保证自身财务经济可持续发展。但在市场经济下,使企业财务存在一定风险性,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此保证企业财务可正常运转,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

随着市场范围的逐渐扩大,促进了各型企业的生成与发展。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加剧,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不断提升,影响了企业的持续性发展。而企业的发展,使我国企业日渐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也加大了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 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出现筹资成本过高的现象,或在筹资成本的使用和管理未服用预期效果而出现风险性。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对企业在投资决策时,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结果或未取得回报,使投资活动未取得预期效果。

(3)经营风险。企业产品未全部卖出,而出现大量积压现象。或者需方受到产品后,无法支付资金,出现销售风险。

(4)存货管理风险。企业错误估计原材料的价格,使产品大量积压,库存周转率降低。

(5)流动性风险。企业资产无法正常和稳定满足资金的需求,使财务无法先付责任出现财务困境。

2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性。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涉及到很广的范围,包括经济、法律、市场、资源及社会文化等环境,属于企业外界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外界宏观环境的不良变化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而管理人员、机构设置、管理规章制度等都存在一定问题,使管理系统缺乏相应的应变能力,而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的复杂性。企业财务活动涉及较多问题,全程参与企业活动。企业日常资产管理中存货管理,企业投资存在多元化投资、应收账款等问题,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大,发展速度快,使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

(3)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缺乏认识。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意识无充足认识,无法把握风险本质,财务风险概念不足,缺乏市场风险意识,使得经验管理不足,而导致财务风险。例如晚霞贸易有限公司为2003年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立的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该贸易公司于2007年7月16日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4)财务管理缺少有效的控制范围。企业财务预测、决策、控制时,会计报表、经营分析、财力分析及市场分析等均不具有十分真实可靠,无法真实完整反映事实,均表现了财务风险。

(5)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制度。财务活动与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具有直接相关性,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制度,使某些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道德风险和行为风险。

3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要想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如

(1)强化风险意识,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定地位,需要树立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敢于承担风险,并能够有效的分散风险。企业需要遵循风险收益均衡的原则,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需站立长远的角度上发展,立足于市场,建立规范的风险防范和规避措施,形成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有效预测和防范财务风险。

(2)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环境。企业需充分发挥出主动能动性,认真分析和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掌握环境变化的规律。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保证财务管理机构的高效性,贯彻落实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有效运行财务管理系统,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3)增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必须要实施科学的决策方法,比如企业在筹资决策中,需谨慎选择正确的筹资方法,分析各种筹资资金成本的特点和优缺点力,适当调整企业有偿负债的结构。同时企业要分析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比率,全面考虑企业防范筹资风险。而在投资决策中,企业要以效益为中心,合理分配资金投向,科学测算企业投资回收以及盈利能力。

(4)建立企业规范的内部制度。企业财务风险分为内部和外部财务风险。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需在经验期间,未确定风险因素,使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预期目标不一致。企业完善内部制度,制定完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防范财务风险。企业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监事会、经理层等职能部门形成决策、监督、执行体系,完善公司的组织机构。我们以相反案例分析,2000年,郑百文公司因造假被查处,此公司为激励员工,以销售收入为考核目标,完成指标者为副总。使各销售网点为完成指标,高进低出商品,购销倒挂,留下4亿多元未收账款。由此可见郑百文公司内部缺乏严重控制,销售与收款内部严重缺乏控制,导致公司毁于一旦。因此,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决策。

(5)实施合理的利润分配,科学控制收益。收益分配时,主要是进行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股利分配政策,保证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的平衡性,使企业可得到持续发展。

4 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加剧,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不断提升,影响了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中,必须要强化风险意识,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环境,增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要建立企业规范的内部制度,实施合理的利润分配,科学控制收益,确保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芹.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1(01):128128

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成因;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企业为求发展、求生存而选择了漫无目的的扩张,最终导致企业风险剧增,甚至使企业的经营陷入十分严重的困境中并最终以破产的结尾收场。从财务角度来看,企业常常会因管理不善而遭受巨大的损失,造成财务风险的存在,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经济损失。如日本八佰伴以及英国巴林银行等企业的倒闭,均是因财务风险规避不善所导致。财务风险管理已成了当前企业管理的重要核心,因此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造成。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可根据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因素来对其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

1.内部环境因素引起的企业财务风险

从当前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情况来看,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企业融资活动、企业治理结构、电力营销、资本运作以及企业各项投资活动等。

(1)企业融资活动。电力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从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体制来看,其资金来源还较为单一,通常只能向银行融资。在电力企业盈利能力比较低的情况下,企业的效益很容易受到国家相关利率政策的影响,通常只能通过举债的形式来维持电力的投资,因此来说电力企业的融资活动与财务风险紧密相连。

(2)企业治理结构。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治理结构为国有独资形式,只有适当的选择集权与分权的治理结构,才能有效的将企业的权力进行下放或集中,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供电企业基层人员保持高度的创新性和积极性,以此来避免公司陷入失控状态,同时也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3)电力营销环节。电力产品不能储存,且同时面向全社会,实现产供销同时完成,用户先用电后交费,由此来看电力营销的风险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因此,电力营销环节很容易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

(4)资本运作。电力企业的资本运作也即是指通过并购、上市、托管等形式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收益不确定性等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货币市场、商品市场以及资本市场共同作用下的影响,但同时远远高于货币经营方式、商品经营方式中的风险程度。

除此之外,电力企业通常会基于电力市场的各项需求来实现预测投资,并不能实现所有投入都能产生相应的预期效益,一旦投资失败,对于资金密集型的供电企业来说,会带来无比严重的损失。

2.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企业财务风险

电力体制改革、资本市场不发达、电价政策变动等都是造成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常见外部因素。打破传统电力企业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是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心,于是,电力企业将迎来科学合理的管制政策以及市场竞争巨大压力的多重挑战,这些挑战均不同程度的给供电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资本市场不发达,使得供电企业的经营不得不通过向银行贷款实现企业的扩大,然而这种单一的筹资渠道,很容易给供电企业带来较高的资产负载率;另外电价政策的变动带来的财务风险也非常明显,因为供电企业所提供的电力产品属于公共产品,直接关乎到国计民生,因此,很容易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政策直接关乎到其盈利水平。

另外,供电企业同样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因此科学技术也会直接给财务风险带来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的火灾、暴乱等突发事件以及地质变迁、洪水等自然灾害也会给供电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

二、供电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通过以上对其风险成因的分析,我们如何对这一系列风险有效的进行防范,成了当前供电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完善有效制衡、责权明确的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是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前提保障。供电企业必须形成授权、决策、监督和执行的合理框架,四者之间相互协同、相互制衡同时又责权明确。除此之外,还应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定企业发展方针、制度及相关政策,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2.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电力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这同时也给电力企业的融资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为适应当前形势,供电企业必须争取各项政策优惠,同时优化企业融资理财的内部环境,逐步拓宽企业自身融资渠道。

3.实行企业全员风险管理

要想运行高效完善的风险控制业务机制,必须将全程全员风险管理理念贯彻整个财务管理中,企业每一个业务流程环节,每一位员工都能有效的排除和评估风险。使得企业每位职工都能明确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

4.推进企业财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当前供电企业进行优化和控制以及整合各种资源的前提需要,财务管理信息化也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新趋向,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将其进行广泛推广应用,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以此来简化复杂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优化管理平台,提高企业财务效率,从而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为企业决策层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总而言之,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稳定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以上分析可知,当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其风险问题仍十分棘手,需要我们完善企业的有效制衡、责权明确的治理结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方式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以此来确保电力企业获得更加长期、安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范跃华.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7):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