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问题范文第1篇

正确的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职业方向,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如何进行职业选择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步骤,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对于未来人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片面追求机关、文秘,教师等类型的职业,并且选择上更倾向于沿海发达地区。其不知,不适合自身的发展,再好的职业也谈不上“理想”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个“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合理选择”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解决自己一生“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以什么样的心态干”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限制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力专业,专业比较偏向文科方面。大部分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毕业方向都偏向于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杂志编辑、文案策划人员等。有大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认为就业方向过窄。社会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传统固有专业,社会需求虽然在不断增大,但总体来说还是趋于饱和,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二)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专业的选择往往决定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和领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专业,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样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对接,才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相反,则会阻碍学生的成功。现在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一无所知,一点儿也不了解,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这样的情况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会在他的求职道路上起消极的作用。

三、如何解决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要有科学明确的规划理念

1.珍惜自己的兴趣。当你对某种职业感兴趣时,即便职业本身可能是枯燥无味的,你也会感到兴趣盎然,工作起来也是精神饱满、干劲十足。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感兴趣,则能发挥他的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长时间工作也不会感觉到疲劳;相反,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不是自己感兴趣的,那么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而且短时间的工作都会让自己感到疲倦。众多的研究和结果显示,在设计职业生涯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等。

2.要看准社会的需求。当今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寻求工作时,首先要把社会需求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任何人的发展都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脱离了社会需求进行自我设计,注定是没有前途的。因此,大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社会需求,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二)正确把握规划的整体策略

1.全面进行自我定位。回答“我是谁”“我会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每个大学生对自己都要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摆正自己的位置、相信自己的能力。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择业时,缺乏自信心和勇气,对于原本有把握的事情总是扭扭捏捏做不好。特别是在面对自己向往的、感兴趣的高职位、高薪酬的单位时,往往会缺乏竞争的勇气和自信心,从而丧失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要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明确自己适合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要准确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善于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最重要的是,要综合考虑自身的优点和所具备的条件。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专业应用性 问题 分析

一、汉语言文学缺乏应用性的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需要更多的应用性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我国最传统的人文学科,有着自身的宏大使命,它承担着传承和提升我国国民的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显然它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1]但是,这只是宏观层面上来看,落实到具体的就业方面,不是所有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都能够进行专业的汉语言文学研究,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要走向社会的普通岗位。而当今社会的发展注重的是经济价值,社会衡量人才的价值标准是实用主义,而汉语言文学很难和那些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如医学、会计、计算机、法律等专业一样有着明确的职业定位,所以经常被用人单位定位为缺乏应用性。

(二)传统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学校的教育目标是想培养能够进行深入研究我国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能够将其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专家学者,亦或者是能够进行文学创作的优秀作家。但是,由于我国高校扩招以后,这些专业所招收的学生并不一定是对汉语有着浓厚兴趣和良好基础的学生,很多都是因为想上大学而被迫服从学校调剂的,正因于此,这个专业的很多学生无法达到传统教学目标。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可行性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否能够像其它专业一样能够与社会需求进行接轨,这是一个需要验证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进行探索如何提高其应用性的的方法。理论指出,科学的理论是指导实践的科学武器。[2]汉语言文学作为汉语这门语言学的理论,它肯定会对汉语的应用及其发展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现在,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全球的影响力也显著增强,汉语在全球很多国家都开始广泛流传开来,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肯定是有着很大的应用潜能。

三、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方法

(一)优化课程安排,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必须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必须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改革,精简课程体系,强化核心内容,增加新的应用性课程,如文书写作,公文写作,社交礼仪等。

(二)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性主要表现在四方面,即听、说、读、写。具体而言,读是指能够流畅的阅读古今各种文体的读物,写是指能够娴熟的进行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说是指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强,能进行双语表达就更好,听是指对于别人所说的能够进行完整的信息整合。教师必须按照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进行课程设计。

(三)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高校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改变以往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核方式,不再将写作能力作为评判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而是应该综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全面进行测评,以促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四)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提升汉语言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就业中突出专业优势;另外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克服因“眼高手低”而被用人单位予以淘汰的困境。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通过开展模拟招聘会,一方面锻炼学生口才,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面试指导。因为口才并非单纯的能说会道,它是一个人德、才、学、识的综合体现,是用人单位在较短时间内最快获取对应聘者的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手段。教师在模拟招聘活动后及时的对学生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自己进行完善。[3]“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单纯的诗词鉴赏等理论教学就与学生的才思泉涌、妙语连连的实际运用能力结合起来了。

参考文献:

[1] 周兴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当下之思[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01)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写作能力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45-02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该专业还有就业面广、社会需求量大的特征,就业面包括教育、传媒、出版、文秘和行政管理等行业,这些行业对从业者的基础要求就是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虽然在写作时电脑代替了传统的笔杆,但写作能力却不是电脑所能替代的,在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1 写作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写作能力在社会上的客观需求非常广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专业定位的需求,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汉语言基础知识并具有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可以阅读和检索古典文献,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这不仅与社会对汉语言文学实际需求相关,也与该专业在人们心理上的定位相关,提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耍笔杆子”的。这种心理在国际上都是相同的。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第二点,写作能力是现实生存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走上社会主要从事语文教学、新闻传媒和出版,以及文秘等工作,这些工作都与写作能力有关,除此之外,目前各级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选拔考试都需要应考者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连一些大型企业在招考时也注重应聘者的文字表达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要有一份个人简历,而写作能力较强者在介绍自己时就显得游刃有余,给单位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因此,写作能力常常决定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三点体现在长远发展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是否顺利只是开端,在就业之后,工作性质离不开写作,像工作总结、文案策划几乎任何单位都需要,至于新闻、司法类那就更重要。

2 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对于写作的训练目前所占比例还有待提高,传统的课程设置上只有“写作教程”一项,其他的课程都是以增加文学修养为主,这样的设置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

2.1课程设置的改革

针对我国目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关于写作能力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要从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

我国目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写作方面的课程包括基础写作和应用文写作两部分,以写作基础理论为体,以文学写作和实用写作为翼,称作“一体两翼”。在教学安排上是先学习写作基础理论,然后进行文体写作教学,包括新闻、文学和评论类的写作,最后开始学习应用文写作,包括公务文书、事务文书和学术论文的写作。由于作为“体”的写作基础理论是对文章的写作方式进行提炼和总结而来,而文学写作讲究创意,公文写作要求规范,因而这种“体”和“翼”难于协调,因此要进行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写作课程要求写作之外,其他的课程都是以提高文学修养为主,像“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文学概论”,这些课程与写作没直接关系,这样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影响。

关于写作教学的分类,目前这种写作分类显然有不科学的地方,应当根据写作的内容分为创作型和应用型两大类,那些有感而发不拘于形式的的文体可称为创意型,像新闻、文学类、评论类,公文和学术论文因为有固定的格式才可以纳入到实用型。

由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循序渐进,因此要改变目前这种学一学期理论再写一学期的做法,应该在大学四年中,每一学期都要安排写作,从大一开始,先安排实用型的应用文写作,然后再根据学习内容安排新闻类、文学类这些具有创意性的文体,最后再学习写学术论文。这样不间断地写作,比在一个时期集中写作效果好。

在学习“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这些课程的同时,不能光学习,可以边学习边进行文学评论之类的写作,这样在提高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2.2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提高与个人兴趣有极大的关系,为兴趣而写和为完成任务而写效果是不一样的。在目前,由于网络的普及,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和过去相比都有明显的改善,网络上的新闻也不完全是记者采写的,人人都能成为记者和编辑,过去文学爱好者的作品发表非常困难,而现在文学爱好者不仅自己可以开博客,还有各种文学网站可以发表小说、诗歌和散文,这些对于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帮助,可以鼓励学生开博客,这样既可以阅读别人的作品并进行评论,自己的文章也可以让别人欣赏。通过欣赏别人的博客、评论别人的博客、时常更新自己的博客,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能增加写作兴趣。

2.3功夫在诗外

古人常说的“功夫在诗外”,指的是善于积累、善于观察生活,这样写起来才形象生动。写诗如此,所有的写作都如此。

提高写作能力,除了要多练之外,更要多积累,这种积累包括文学修养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

文学修养的积累就是要多读书,不仅要读中外名著,还要读一些名著的评论文章,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名著的优点。除了名著之外,对于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都要涉 观察生活不仅要观察人,还要观察大自然,包括各种动物植物以及生活环境,这样写作起来才有东西可写,避免闭门造车,写一些无病的作品来贻笑大方。

3 结语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水平,主要还是先提高写作兴趣,再通过大量阅读,这样写作起来才有话可说,仅仅学会写作方法还是不够的,因此提高文学素养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尹丽云.大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J].大家,2011(19).

[2]孔繁英.谈写作中的读者意识[J].现代交际,2011(04).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高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34-02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更是高等院校专业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专业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基础牢固 厚重、就业适应面宽、社会需求量相对固定等传统优势。但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固有的教 育和人才观念,冲击着这个传统人文专业的命运。

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像工程建筑和医学一样,它的职业定位没有那么清晰,不是应用型的专业。它是传统的人文科学,能够体现人文的精神,传承并且发扬汉语与中国文化的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文化的遗产,是对人类的一种认识,承担者某种社会的责任。所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就是毕业后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是和人相关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能够体现对社会观念的适应,不是能够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而是创造社会效益的。社会的不断进步,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教学的实用性被提升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来说,也要进行一定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在社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1 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存在问题,与普修课课时相比,专修课课时明显不够,使得在专业的深度挖掘上存在不足;还有授课的形式问题,实践课学时少,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不足。

1.2 考核制度和形式并不规范,一些学生专业知识的研究深度不够,却都能顺利得到学分并毕业,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考核制度 和形式存在缺陷和纰漏。比如,一些试卷考察的都是一些现成的概念性的知识。并且一长试卷就决定这门课的成功,这就使得学生只关注最后的考试而忽视整个教学 的过程。

1.3 学生并不热爱本专业,认同感不强,认识的深度不够,缺乏对传承伟大文化遗产的使命的光荣感,而且专业文化素质不高。

2 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提高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步加以明确和强化。

2.1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不仅包括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创新,还有教学思维方面的创新。要突破专业方面的限制,创新教学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很广,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期间做不到专和精,在毕业后找工作的竞争力方面比不上其它的专业。这种专业的特殊性让我们在教学当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以及文学本身的教学,要结合目前的就业状况对学生进行能力方面的培养。新闻、文秘以及公共管理等等专业都是从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慢慢发展而来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保证学生的专业基础很扎实,要打破汉语言文学专业所设定的界限,发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独特优势,比如新闻传播、文秘、广告策划、公关以及文化管理等等的课程都可以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来增强自己的从业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法决定行动,只要学生内心想进行创新的活动和学习,就一定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只有言行结合,才能让学生让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2.2 修订教学计划。

要拓宽对民族的文化进行了解,在教学计划当中增强民族文化的理论以及其它有关民族知识的课程,开展民族地区的考察等等活动,让学生多多了解我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理论联系实际。要重视写作类课程的教学,要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写作都列入到教学计划当中。要增强对中国文化的介绍,而且要做到介绍的准确,介绍的完整。要注重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结合起来,增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注重专业的延伸,发展研究能力,发展实际工作的能力。

2.3 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实用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但事实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要从现实的意义来看。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各国之间在人才培养方面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上的头等大事,这就对于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其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性最强的文科专业。

随着社会市场的需求,目前高等教育所需的人才培养发展方向应该是把专业人才培养成应用型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极具特色的专业学科,它是秉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汉语言学文化的宗旨办学的。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均有开设这一门课程,曾经这一门学科也是学生最热衷的专业之一。但是由于我国的学科教育逐渐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逐渐与社会脱节,以至于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人才。所以逐渐的学生不愿意报考这一学科,也慢慢地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变成了“冷门”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将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教给学生外,还应该把学生打造成与社会需求相符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大部分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校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着问题,还都有所欠缺。因此,探究如何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认为是无趣的学科之一。汉语言文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独特的学科,它的教学理念是要发扬中华的传统汉语文化,所以此门课程的专业色彩会相对浓厚。因此会导致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从事与本门专业相关的行业,他们会觉得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行业都是比较枯燥无趣的。当然,某些想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深造的学生除外。因此,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直接涉及。因此大部分学生们一直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无趣的学科。

(二)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不够重视。虽然许多高校都设置了汉语言文学这一门学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够做到很好的传授知识。因为在教学实践上,大部分老师都会选择“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因为缺乏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因此导致不能改变现状,还是以传统方法教学。无法创新,忽视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就是因为教师对教学实践的不够重视。

(三)只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教育。在我国教育现状看来,大部分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都过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都只会照书宣教,只是注重于对学生的基本知识传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学到了理论上的表面知识,因此学生在自己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就会相对薄弱。许多教师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更加难以得到提高。

二、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的解决方案

(一)打破学生的认识误区。学生们会觉得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无趣的学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汉语言为学的专业色彩过于浓厚,因此,要想改变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识误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就应该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开学生的视野。在课上应该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授课,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烦闷。虽然大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都是年纪相对较大的讲师或教授,他们在教授过程中早已习惯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的教学模式都是比较传统,以至于学生会认为老师的上课内容枯燥,教学过程烦闷。所以就会更加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因此老师们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二)调整课程内容并改变教学模式。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相对比较独特的学科,它的独特特性在专业性质强且学科的兼容性小。主要的专业课程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涉及面也相对比较少。这样看来,学科的局限性就相当比较大,所以调整课程内容是有必要的。教师们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教学模式,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可以适当的弱化专业学习,加强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这一方面的培养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学科实践,以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调整课程的内容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改变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在实际应用上的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学生打造成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制定完善的测评方案。对于我国的教育模式,最好的检测模式就是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愿意去深入学习一门学科。尤其是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一门专业性质强的学科,若是没有一套完善的测评方案是很难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制定测评方案是非常必要的。要想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就要严格教学,严格考核,并进行实际应用技能培训。所以,除了必要的常规考试和考查外,可以相应地增加专业技能考核和教学实践考核。严密的考核程序和考试内容就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好方式,也是加强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是势在必行了。为了更好的发展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符的行业,就要培养一批专业知识了得并有一定动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