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室内设计

美术室内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室内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室内设计

美术室内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字】建筑,美术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建立在四维空间基础上的艺术设计门类,包括空间环境,室内环境、陈设装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使室内从单纯界面装饰走向建筑空间,再从建筑空间走向人类生存环境。室内装修是以空间的视觉审美为设计主旨且具有传统意识。岩壁绘画是人类栖身洞穴时代的室内装饰;彩绘陶罐成为最初建筑样式人字形护棚半穴居的装饰器物;石构造建筑以墙体为装饰载体,以柱式与拱券为基础要素;木构造建筑以框架作为装饰载体,以梁架变幻为内容的装饰体系,有天花藻井、隔扇、罩、架、格等装饰构件。室内设计涉及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设计美学、环境美学、建筑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 室内设计是运用一定物质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根据对象所处的特定环境,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并进行创造与组织,使之形成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内部环境,既需具有使用价值,也需反应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因素。

室内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设计原则:保证室内空间协调一致的美感。2、功能性设计原则:空间的使用功能如布局,界面装饰、陈设和环境气氛与功能统一。3、审美性设计原则:通过形,色、质、声、光等形式语言体现室内空间美感。 4、技术性设计原则:一是比例尺度关系;二是材料应用和施工配合的关系。5、经济性设计原则:以最小的消耗达到所需目的。

室内设计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室内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对现有的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深加工的增值准备工作。目的是为了让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在可行性的有限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合格产品的准备工作。需要工程技术上的知识,也需要艺术上的理论和技能。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出来的。他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再创造。室内设计可以分为公共建筑空间和居家两大类别。当我们提到室内设计时,会提到的还有动线、空间、色彩、照明、功能等等相关的重要术语。 室内设计泛指能够实际在室内建立的任何相关物件:包括:墙、窗户、窗帘、门、表面处理、材质、灯光、空调、水电、环境控制系统、视听设备、家具与装饰品的规划。

室内设计的意义 :室内设计不仅是室内装饰,它是建筑设计的“延伸”,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室内设计的内容包括:生活、科学、艺术三方面,按照设计任务的类 别、个性及各自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取”、“舍”与“轻”、“重”。 室内设计包括了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设计。 建筑的内部对人来说,它更接近人的生活,更应反映现代人的喜、闻、 乐、见和舒适的生活要求、艺术观点和科学技术的要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室内设计中更是包括了两个方面:“人的生理要求”和“人的心理要求”。

室内设计的理念 :每个人对室内设计的理念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让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这些都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有的人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有的人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我国著名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说过『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至于外形只是构成内涵空间的必然结果。

室内设计的风格: 设计风格的形成与时代和地区密不可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他们的观念和特点也不尽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每个时代每个地区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一种典型风格的形式,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的特点。形成风格的外在和内在因素。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的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 室内设计的风格主要可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以及混合型风格等。

(一) 传统风格。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在室内装饰、形式、明暗和家具形式、陈列造型等各个方面,吸收传统装饰的特性,更加注重“形” “神”的特征。

(二) 现代风格。现代风格起源于 1919 年成立的鲍豪斯 (Bauhaus) 学派,该学派处于当时的历史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发展了非传统的以功能布局为依据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鲍豪斯学派重视实际的工艺制作操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

(三)后现代风格。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 1934 年的 ( 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 ) 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

美术室内设计范文第2篇

1.室内设计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室内设计只有一二十年的历史,但是人们对自己的起居场所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布置,让其达到功能的实用性和环境的美感,却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开始时期。室内设计指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室内空间使用功能和视觉感受的需求的特殊目的,而对室内空间进行加工、布置的一种活动,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一种再创造。室内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要实现装修设计材料的最大化应用,突出经济性的同时,注重实用性和艺术美感。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的结果,它可以分为居家空间和公共建筑空间两大类,它泛指能够在室内建立的所有物件,例如:墙体、门窗等原有部分,还有灯光、视听设备空调等后期添加的部分。室内设计所涉及的专业术语有空间、照明、功能、色彩等等。

2.技术美学

技术美学是以研究技术美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现代美学应用学科。它最早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后来得以在设计领域广泛应用。技术美学是一种综合性很强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还涉及符号学、文化学、建筑美学、工业美学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3.室内设计与技术美学关系

自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建筑建构之中,并在逐步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现在建筑特别是室内设计能否达到既定效果,越来越取决于技术水平。

二、室内设计中技术美学的特征

室内设计是通过对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的应用,创造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综合艺术。成功的室内设计作品,其基础是技术性,同时在设计风格和式样中展现出美感。在室内设计中,技术美学所包含的功能美和技术美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技术美学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功能性是设计的基础和根本目的。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

1.技术美中的功能美

功能性是设计的本质要求,是设计的目的和基础,没有功能性的设计就不具备设计的本质特征。功能美能否实现是衡量一项设计成败的最基本要素。没有使用功能的室内设计作品,是没有使用价值的设计。因此,具备功能美是设计成功的基本要求。在室内设计中,功能美是体现技术美学的主要内容,同样,功能美是人类设计目标的现实化。现代室内设计注重使用者的体验和对使用者的关怀,突出人性化,这是历史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功能性的必然要求。

2.技术美中的艺术美

在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技术往往不够成熟,相应地产品也与人们的希望相左,其使用功能大打折扣。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美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设计中,与之相伴的是许多设计作品中开始呈现出艺术美的特征。功能性是功能美是设计的本质要求,但是在几个具有相同功能的设计产品中进行选择的话,人们往往愿意选择那些具有艺术美感的设计。可以说,艺术美是在功能美上的另一个更高层次。

3.技术美中的形式美

形式是表现技术美的重要因素。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在满足了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设计产品的外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形式美在产品审美构成中,有着重大的作用。

三、现代室内设计中技术美学的表现形式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技术美被广泛地应用于室内设计之中,室内设计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技术美学。

1.结构中体现的技术美

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风格,对玻璃和钢结构运用较多,设计风格也注重简洁、精密。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室内设计的美学手法融合了结构形式、光影塑造、材料质感等内容,其中,室内设计以有机结合结构为重点,让技术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在90年代以来,室内设计师着意通过对构造进行精致的设计,力求在视觉上达到轻盈、精致的美感。同时,注重对金属材料结构和构造的设计,大量的金属网状结构被运用到室内装饰中,很好地展现了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技术美感。

2.材料和工艺中体现的技术美

材料是室内设计的物质基础,没有材料,就会不可能有设计。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材料的更新,新的材质在表现设计作品的技术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装饰材料的增加,运用适当的工艺来展现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并表现美感是现代室内设计的表现手法之一。现代室内设计,材料和工艺越来越成为设计的精髓。设计师通过因材施法和因质施材,将装饰材料通过相关工艺加工,呈现出技术美感。

3.形式美中体现的技术美

美术室内设计范文第3篇

一、体大虑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内容系统全面

《园林美术》一书开宗明义,将园林美术定义为面向园林人才的“应用美术”,它的主要价值是应用美术原理、技法、审美等展现出园林之美,是园林专业人才具备的基础技能。全书包含三大模块、七小章节,基本涵盖了园林美术设计的全部知识点,且每个知识点讲解深入翔实,非常注重“园林学”与“美术学”的平衡性,可谓“体大而虑周”;整体教学内容组织也较为合理,按照先易后难、从浅到深、由平面到空间的逻辑铺陈,具体由“美术概述”“绘画基础”“素描”“色彩”“表现技法”“配置和造景”“美术字和图案”构成。首先,作者利用多种美术创作形式阐述了园林美术设计内涵,并以“绘画基础知识”展开本质探究。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1“美术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全书开篇,作者并未直接切入“园林”相关主题,而是通过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循循善诱,在潜移默化中分析了“美术之美”。例如在“绘画”部分,简介了中国传统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版画等之间的差异,强调每一种绘画艺术形式都有对应的文化渊源,由此形成的艺术联系也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其他艺术领域——如中国传统画追求“虚实相生、师法自然”以及“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种独特的美术理念映射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则以“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意境为追求,而西方油画色彩丰富、立体感强,由此而形成的美术理念作用于园林载体之上,则反馈为“中规中矩、冷峻庄严”的质感——本书进一步利用绘画基础知识,强调在园林美术教学过程中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书中列举了“形体构造”“形体比例”“景观透视”“空间构图”“明暗变化”等知识点,并为读者配上丰富多样的图片,以增强直观性和说服力。其次,作者利用素描、色彩两种美术训练方式阐释了园林美术设计途径。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2“美术基础实践技能”中,作者向读者传递了一个重要观念:尽管在新媒体时代表现手段不断增加,但手绘仍然是园林美术设计的主流手段。换言之,素描可视为“纯色手绘”,色彩可视为“多色手绘”,这两种美术训练方法对园林美术设计作用各有侧重。其中,素描训练侧重于明暗、形态,学生在掌握几何体素描、静物素描、风景素描等技能之后,能够提升对园林美术设计的布局掌控力,也可以作为积累素材的途径;而色彩侧重于远近、层次,基于色彩逼真生动的表现力,能够很好地还原园林空间的真实形态,增强园林美术设计作品的人文气息。再次,作者利用多种美术表现技法阐释园林美术设计效果图的实现机制。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3“园林专业应用技能”中,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作者将一个完整的园林美术设计项目分割成三部分,分别为“表现技法”“构成要素”和“细节装饰”。其中,“表现技法”包括传统手绘和电脑绘图两种。手绘的优势在于自由度大,能够很好地将园林设计师的创意构思表达出来,且综合水彩、水分、钢笔、彩铅、马克笔等工具,可以提供多种设计风格,但缺陷是效率较低。以“水彩画”为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经历“轮廓勾线填大色块填小色块填装饰色细节处理”一系列过程,且无法很好地保障比例、明暗、层次等效果。电脑绘图是园林美术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书中为读者推荐了3Dmax、Photoshop、CAD、Painter等常用软件,利用电脑绘图可以便捷建模、场景渲染,最大程度上节约了设计成本,但不足之处是“艺术失真”,电脑绘图作品容易陷入“恐怖谷理论”陷阱,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官体验,且容易削弱园林美术设计的人文意境;本书对“构成要素”的分析相对简洁,指出中西方园林案例中主要构成要素为“植物+造景”,在实现机制上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细节装饰”以美术字、图案为例。

二、形式新颖、园林美术设计教学要素主次分明

为了突破“纯美术”教学内容桎梏,本书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在每个章节中提供多个教学栏目,以此规避纯粹“美术学”和纯粹“园林学”的分割,构建“园林美术”这一独立学科体系。同时,每个章节中以“基础知识”部分为主,课堂训练、本章小结、拓展训练与考核目标4个栏目为辅,以此做到主次分明,帮助读者合理运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要素。通过详读不难发现,各个章节内的栏目之间也保持着高度相关性,非常契合高校教育模式特征,有利于保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协同。例如,第一章“美术概述”中,作者在“基础知识”讲述之前,先把本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标注出来,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强调美术及“四大分类”的概念,在能力培养上注重中外美术史作品的鉴赏能力,相对应的,在“课堂训练”栏目中,要求学生根据作品图片来判断背景文化、美术种类,在“拓展训练”中要求写出艺术体验,这种“所学知识”与“所考内容”高度一致的组织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环境下“教与学”的平衡。此外,“基础知识”作为本书各章节的主体部分,作者为细致全面地向读者传达,在内容设计上普遍采用“图文衔接”的方法。全书容纳了海量图片,几乎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训练环节都附上图片展示,如第一章中讲解“特种工艺美术”这一概念时,用“玉如意”“传统皮影”“布老虎”等作品说明,可以更好地对“特种”的内涵进行界定,它意味着“特种文化、特种地域、特种工艺”。

三、知行合一、园林美术设计理论实践密切关联

美术室内设计范文第4篇

(一)民间美术元素的文化价值

民间美术元素与流行美术元素的创作目的不同,因为流行的美术元素是时尚前沿的美术元素创造主体,为了让美术元素在媒介中传播为目的创作的,而民间美术元素以人民群众为创作主体,在生产生活中为了表达一些朴实的吉祥和富贵寓意,进行的美术元素创作,而且其中的很多美术元素的表现形式是纯手工的制作形式,它是由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创作出来的,所以在民间文化的美术元素中体现着民间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可以说不仅是民族习俗,更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多样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民间美术元素包含十分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是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审美需求的推动下,结合民间实际创造出来的,因此民间美术元素与民间生活紧密相连,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艺术部分。

(二)民间美术元素的地位

在美术艺术领域“,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世界范围内的美术艺术活动中,只有充分的展现自己民族的美术元素特性,才能让我们的美术元素以自身的独特性傲立于世界美术艺术之林,所以在美术艺术领域民间美术元素的地位极高,类似于传统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一样,民间美术元素的延续和发展,是我国美术艺术领域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将民间美术元素的特征和优点有效的继承下来,并结合当代美术艺术发展的实际,对民间的美术元素进行传达方式的现代化改进,才能保证现代美术艺术发展方向的民族性、世界性。

二、民间美术元素与中国室内设计风格的再碰撞

民间美术元素与中国室内设计风格之间的碰撞融合,不仅有当代智能理念设计与传统美术元素的交融,还包含着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延续,可以说是一种新旧文化和新旧文化表现形式之间的碰撞交融,在这一交融过程中民间美术元素对人的影响显得至关重要,因为民间的美术元素就是经过这样一个途径来发挥它的独特作用的。民间美术元素尤其是当代的民间美术元素,因为其自身产生和设计的目的比较直接,所以许多民间美术元素都包含着最原始的感观风味,当人们因为生活的疲惫而焦虑、恐惧时,传统民间美术元素往往能够给人们带来宁静和安详,能够创造一个让身处其中的人充分放松并产生信赖感的环境。这是其他任何室内设计元素都无法做到的。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中,因为社会生活环境的因素影响,很多传统的民间美术元素已经不再适合在室内设计领域应用了,所以在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中,要对民间美术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结合房屋设计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民间美术元素的综合合理运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民间美术元素的独特作用,意识到民间美术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元素本身的美好寓意上,所以在室内设计中将民间美术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让高科技现代化的室内设计理念和技术方便人们的生活,让民间元素的质朴和美好寓意装饰人们的精神,只有真正的了解到民间美术元素的优点,只有真正领会到民间美术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形式,才能让民间美术元素在室内设计的风格上起到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设计师在室内设计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物本身用途和室内设计的目的,然后再结合用途在丰富的民间美术元素中进行选择,选出适合房屋设计用途的民间美术元素,这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民间美术元素的科学合理运用,只有这样的运用方式才能让民间美术元素为建筑物的室内设计增光添彩,例如在饭店和宾馆的室内设计中就可以考虑充分发挥民间美术元素的特点,彰显饭店或者宾馆的地域特色,让进入饭店或者宾馆的消费者感受到浓郁的民间特色氛围,让室内设计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影响,达到加深消费者印象,增加消费者满意度,提高运营效益的作用。

三、民间美术元素在中国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民间美术元素作为一种在生活实践需求推动下产生的美术形式,具有浓郁的自然气息,在当今的社会竞争形势下,人们的生存环境主要就是钢筋水泥组成的城市,放眼望去都是灰蒙蒙的一片,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压抑,而长期的这种压抑会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恐慌和不安,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都是一种损害,人们出于求生的本能会对这种生活环境表现出严重的厌倦,对自然、舒缓、慢节奏的环境有着强烈的需求,这就给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可以考虑使用更加多的民间的美术元素,来缓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对人们心理的刺激,将室用民间美术元素装扮一新。这种装扮一定要在一个科学合理的理念指导下进行,因为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是为了创造一个自然、舒缓的环境氛围,既然是环境氛围的营造,那么这个设计就一定要是全面的系统的,能够向人们展示自己理念的设计,不能简单粗暴的将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堆叠。所以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装修设计时,要有一个整体设计的民间艺术理念来对室内设计进行指导,这一理念必须是民间艺术中的先进理念,很好的一个典范就是自然的、无公害的民间艺术理念,这一理念不仅是民间艺术中的典范而且和当代的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相符合,可以说是既是传统艺术的延续也是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体现。在这一设计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师就可以进行室内设计的具体工作了,因为有了明确理念的指导,所以设计工作都变得简单明了,例如家具的选择上,就一定要选择有民间艺术气息的自然的草编或者柳编家具,在装饰用品的颜色上就一定要选择与民间艺术接近的自然的颜色,蔚蓝色和草绿色。在室内设计的具体细节中,影响室内设计的风格是民间艺术元素的强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剪纸艺术的应用,因为剪纸艺术本身的可塑性非常强,可以利用剪纸艺术塑造出很多艺术形象来装饰室内,剪纸这样一种朴实自然的艺术表现形式再加上剪纸所表现出的艺术内容,将民间美术元素的优势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提高室内文化品位的基础上,增添美的享受。

四、结语

美术室内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 信息技术 室内

设计 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173-02

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被大量运用于室内设计教学当中,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具有极大的优势。多媒体辅助手段增大了室内设计的教学容量,优化了课程结构,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持续推进,必须建构科学的室内设计课程信息技术模式,提升室内设计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水平和质量,强化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性的学习情境,全面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设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多媒体技术被大量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逐渐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指以电脑为核心,将文字、数据、图形、视频、音频等不同的信息整合,设计相应课件的内容和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交互式操作平台(Multimedia CAI),它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操控性等三大特点。这一教学技术模式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现代教学实践的融合而日臻成熟,在全球教育领域被迅速接受和广泛的运用,已经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主流模式,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日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将室内设计课程集约成为一个交互性的学科系统。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利用计算机等媒体将室内设计中文本、图形、动画丰富的教学教学内容建构起来,并能对它们进行压缩、加工、存储和串联,建构起系统的逻辑关系,集约成为一个交互性的学科系统。室内设计课程许多知识都是空间、环境、材料等内容的情景再现,其内容涵盖了建筑、文学及艺术的特点,这些知识都需要多媒体技术创设出真实、具体而动态的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为真实地理解。可以说,多媒体信息技术增大了室内设计的教学容量,扩充了教学资源,优化了课程结构,对于室内设计教学而言不啻为的一场深刻革命。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升室内设计的教学效率。多媒体信息技术围绕如何调动学生的设计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合理创设出室内设计课程的交互界面,大大突出了“主导―主体”相结合的现代设计教育理念,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上具有精确性和即时性,将“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得更为灵活,教学方式的选择更为优化,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信息的误传和漏传,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室内设计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能够充分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内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及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室内设计的黑板书写、模型演示及挂图示意等方式相比,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表述清晰、内容精练及易于更新等优势清晰直观、操作便捷等特点,推动了室内设计教学效率的明显提升。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媒体信息技术将室内设计教学过程由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展示―讨论―协商―建构”的全新过程,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和思维启发,既以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也让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为核心载体,既可以快速海量地获取室内设计的最新内容,又可以长久保存并通过网络广泛传播,实现室内设计教学内容的传递和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在立体化的课堂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非常符合当代大学生依赖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特征,而多媒体信息技术采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的生动呈现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更为强烈,有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下室内设计教学的改进

(一)全面提升室内设计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一种更新迅速的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其技术含量更高,教学操作难度要大,教学环节更为复杂,教学设计更加多样化。基于这些变化和要求,室内设计对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素养要求更高。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持续推进,整个教育界都受到强烈震动,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都受到所未有的广泛影响。室内设计专业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力量,信息技术的价值能否彰显,取决于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的精良程度,以及能否熟练地驾驭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对于学校而言,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极为重要,必须在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信息技能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学校要充分重视,切实肩负起教师培养的责任,利用各种条件系统的进行培训,旨在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让他们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为熟练地使用相关硬件、软件设备,加大课程的信息容量,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学校必须有组织地对室内设计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并形成相应的培训机制,内容应涉及教学理论、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教学、多媒体技术、课件开发、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方面。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应秉承现代设计教育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观念,在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它在教学技术上的优势性,因此要努力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领会室内设计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正确把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原则,科学处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与有效融合。

(二)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水平和质量。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是信息化教学的灵魂与核心所在,在室内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课件制作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能否解决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否全面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室内设计多媒体教学中,首先要建立课件课前上机调试制度和审批程序,避免上课时浪费宝贵的时间去调试,防范设备故障、课件兼容或停电等不可预见的因素影响教学。课件内容及配套的教案,由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和教务处依次审批,这些举措将从根本上保障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优秀的室内设计多媒体课件,包括界面、文字、颜色、图片、图像等要素,制作时要选材合理,筛选有针对性,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科发展的内容。其次中心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要设计好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展示次序。内容科学准确,内容的组织构思要巧妙,结构简明,言简意赅,充分展现出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内容及素材进行合理的选取、比较和筛选,适度把握课件的难度及信息量,以免学生因难度过大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对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图形及视频等内容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设计编排上独具匠心,力求画面美观、声音清晰、影像流畅,具有较高的直观性和艺术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从学科建设的长远角度来看,室内设计专业应鼓励教师加大对多媒体课件自主开发力度,经常性组织各种形式的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学校应加强对课件的监管,建立相应的准入制度,对不合格、内容更新缓慢的课件要求整改并杜绝使用,促进室内设计教学课件的良性发展。

(三)加强现代多媒体与传统课程教学的整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对室内设计传统教学的继承和补充,但究其本质多媒体仍然是一种辅助工具,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更高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因此运用多媒体不能完全地排斥和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应当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最大化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整合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构建起灵活适用、传统与现代契合的教学模式。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常出现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错位的问题,一些教师全然否定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整个思路和步骤、讲课内容全部由计算机包揽,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导,教师反而退居计算机操作员,这是一种为了使用而使用、本末倒置的误区,不仅不能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反而影响到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实际上,无论多媒体信息技术如何发展,教师的“言传身教”都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室内设计专业,在很多情况下都离不开教师的现场讲解和示范,以及发挥教师的个人风格与人格魅力,如果忽略了这些就会违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原则,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变为没有灵魂的躯壳,只是用来堆砌知识,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要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最大化地发挥多媒体的效能,必须加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实现教师―多媒体―学生三元对话机制,在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同时,凸显教师的个人特色,各取所长,推动室内设计教学向纵深发展。

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室内设计教学领域已经历了探索应用、全面兴起和持续发展的三个阶段,由于其智能化的教学辅助手段、生动直观的视听效果,推动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实现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与传统相比,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充分认识其技术特点,科学合理的开发,扬长避短,真正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教学效能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有录.媒体教学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2]李海辉.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及应用[J].江南大学学报,2008(3)

[3]何克抗.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教育,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