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

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

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麻醉复苏;呼吸道并发症;护理

麻醉复苏是患者手术和麻醉后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功能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过程。在手术和麻醉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尚不平稳,部分反射功能没有完全恢复,易产生各种麻醉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和血压过高或过低、电解质紊乱、血糖过高或过低、脑出血等,尤其是呼吸道并发症,患者会出现呼吸道梗阻。本次研究中我们就麻醉复苏期的呼吸道并发症进行密切的观察和分析,探讨其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进行全麻手术者69600例,其中麻醉复苏期发生呼吸道并发症者7020例,其中男性为3480例,年龄在3~72岁,女性3540例,年龄在2.5~69岁,患者实行口腔或鼻腔插管,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儿童气管异物取出手术除外。其中呼吸系统手术1200例,包括80例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消化系统手术2160例,循环系统手术1620例,泌尿道手术960例,妇科手术1080例。

1.2方法 在手术和麻醉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做好应急措施,对并发症积极应对,并对其合理的治疗和护理。

1.2.1舌后坠 全麻患者由于物的残余作用,患者的咽部肌肉松弛以及意识未完全恢复,舌肌由于重力作用而向后下坠,阻塞患者的呼吸道,气道梗阻导致患者窒息,缺氧,严重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主要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包括①术前常规检查生命体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全面的沟通,使其了解手术的过程和可能并发症,让患者在心理上消除紧张情绪。②在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末梢循环情况,尤其是肥胖及颈部较粗者,警惕舌后坠的发生,拔出气管插管后,抬起患者的下颚,头部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③舌后坠一旦发生,立即开放气道,进行简易人工通气。

1.2.2呼吸遗忘 主要为患者恢复意识后未能建立自主呼吸反应,对于医护人员,积极巡视患者的什么体征和一般情况,在患者苏醒的过程中,呼唤患者的同时,要做到提醒患者大口呼吸,与其交谈,确保患者意识完全恢复。

1.2.3呕吐和误吸 由于手术或者拔管使对咽部的刺激[1],患者可能对发生呕吐及误吸,所以应做好术前的胃肠道准备,严格进食时间,告知其必要性和危险可能,一旦发生呕吐、咳嗽和误吸,及时让患者头偏向一侧,进行拍背,促进呕吐物的排出,清理气道残留物。

1.2.4喉部痉挛和水肿 是呼吸道的严重并发症,主要为气管插管操作刺激引起,在插管时应避免反复操作和暴力,减少对喉部的刺激。一旦发生喉部痉挛和水肿,应停止操作,开放气道,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激素或氨茶碱。

1.2.5呼吸道分泌物的堆积 患者由于在麻醉下肌肉松弛,尤其是有吸烟史的患者,分泌物较多,如不能及时清理,可导致呼吸的梗阻,应及时做清理工作,如电动吸引等。

2结果

呼吸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例数,见表1

3讨论

麻醉期复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2],其中呼吸道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舌后坠和呼吸道分泌物堆积在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护理中除了加强巡视外,在并发症出现时积极有效的开放气道,促进患者呼吸通畅。呕吐和误吸的发生率为0.54%,相对舌后坠和分泌物堆积发生率较小[3],但是由于误吸加大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应做到积极预防,对于发生误吸的患者应及时清理气道残留物。部分手术患者有吸烟史和慢性气道炎症等,增加了气道分泌物堆积的可能,术前应多了解患者的病史,对这类患者应提高警惕[4]。我院7020例患者成功的度过了复苏期,通过本次探究,我们对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说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积极合理的护理能有效的促进患者度过复苏期。

参考文献:

[1]陆雅萍,黄冰,孙利,孙建良.全麻患者达到出恢复室临床标准时血气状态分析及盐酸多沙普仑干预效果[J].浙江医学,2009,31(2):18-19.

[2]王众.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95-96.

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49-01

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严重窒息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经过积极抢救和科学的护理才能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后遗症,现将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和护理经验总结如下,旨在为新生儿的抢救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窒息患儿136例,分娩方式均为阴道分娩;胎龄38.25±1.69周;男85例,女51例;出生体重3.14±1.20kg。窒息情况如下:轻度102例,重度34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31例,合并吸入性肺炎98例。

2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为Apgar评分,该方法操作简便,即可评价新生儿有无窒息又可评价其直系严重程度。具体操作如下:于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5分钟、10分钟进行评定,窒息严重程度等级: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重度窒息还包括另外一种情况:即出生后评分正常,几分钟后Apgar评分下降至3分以下。

Apgar评分标准包含的内容有:1)皮肤颜色;2)呼吸;3)肌张力;4)喉反射;5)心率等。

3 抢救及护理措施

3.1 复苏评估:准备好复苏过程所必需的医疗器械。做好系统性产前检查,若发现母体及胎儿异常,及时处理,避免胎儿宫内缺氧的发生。医护人员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加强胎儿宫内监测,如有异常,及时行阴道助产或剖宫产,做好新生儿常规复苏的准备。胎儿娩出后立即进行快速评估:是否足月?羊水是否清?是否有哭声或呼吸?肌张力是否好?如果以上内容有否,则立即进行抢救。

3.2 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窒息新生儿的首要步骤和关键措施。胎头娩出后,医护人员用左手自鼻根向下挤压挤出口鼻内的黏液和羊水,应用吸球迅速清除口、咽、鼻、喉器官中的黏液等异物,断脐后用消毒毛巾擦干婴儿全身,置复温台保暖。

轻度窒息新生儿取头略后伸,肩部垫高2~3 cm,尽快用婴儿吸痰器吸净口腔、咽喉及鼻腔的黏液和羊水,动作轻柔,直到吸干净为止。

羊水混胎便或重度窒息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3 通气给氧:当清理分泌物,经触觉刺激后,呼吸仍未建立,心率

3.4 胸外心脏按压:经上措施处理,如患儿未建立呼吸,心率

3.5 配合用药复苏:紧急情况下,可配合药物抢救。重度窒息者经用100 %氧适当通气和胸部按压30s后心率<60次/分时,可用1∶10 000肾上腺素(0.1~03)ml/kg,脐静脉推注或气管内注入。由于母亲使用镇痛药或致新生儿呼吸抑制时,可用纳洛酮0.1 mg/kg,脐静脉推注或气管内注入。

3.6 维持正常体温:窒息新生儿体温不稳定,常出现体温不升,应置于保育箱内,根据患儿体重和日龄调节箱温,保持患儿中枢体温在36~37℃,各项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注意保暖。

3.7 防止感染:严格进行消毒,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病室保持恒温、恒湿及空气新鲜。室温保持25℃左右,相对湿度60%左右,每日通风换气,保持环境清洁。同时,严格督促工作人员手的消毒,坚持做到进入NICU前及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必须严格、正确地洗手并加强皮肤、口腔、脐部、臀部的护理,防止感染。

3.8 心理护理:给产妇讲解相关知识,使其尽量保持情绪稳定,维持正常的泌乳功能,同时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常规护理复苏的新生儿,必要时派专人进行护理,保持病房安静,避免亲友直接探望,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任何人不允许护理复苏儿,一切护理工作必须认真、仔细。

4 小结

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称为新生儿窒息,该症仍是我国围产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5%~10%。新生儿窒息原因虽然多而复杂,但只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做好孕期保健,正确选择分娩方式,以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本组136例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做好充分准备及密切合作,及时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做好保暖工作,使新生儿尽快建立呼吸通道,改善微遁环,纠正缺氧,为抢救成功赢得宝贵的时间,使窒息新生儿得到及时抢救,134例抢救成功,大大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74

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救措施;护理措施

创伤性休克是急诊科比较常见的病种,如果抢救不及时,有很高的死亡率,近年来,突发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创伤性休克临床变现主要是由于患者血压过低以及缺氧造成患者人体各个器官正常循环受到阻碍,在体内出现大量的危害物质,在发病早期,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抢救,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可能导致死亡。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了13例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及时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1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最小的患者年龄8岁,最大的64岁,平均年龄为47.8岁,在这13例患者中,7例患者的受伤部位是颅脑,1例受伤部位属于肝破裂,2例受伤部位属于脾破裂,3例受伤部位属于肺挫裂伤。7例受伤原因为车祸所致,2例由于爆炸所致,1例由于挤压所致,3例由于高空坠落伤所致。

2急救措施

2.1迅速扩充血容量第一时间恢复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建立两条或者三条静脉通路,给予大量液体补液,必要时给予输血支持,输液部位尽量选在离受伤部位较远的大静脉。

2.2呼吸支持彻底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放置口腔通气道,防止患者发生缺氧从而引起低氧血症从而加重休克,给予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要立即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3护理措施

3.1基本护理将患者平卧于床上,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呕吐物堵塞气管造成窒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应用,同时抬高患者下肢30度,这样有利于下肢静脉血的回流,尽量不要搬动患者,保持安静。

3.2吸氧休克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所以要给予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如果患者缺氧状况不能得到改善,需要立即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有效的清理,包括鼻腔、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必要的时候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吸氧的效果。

3.3保暖由于休克患者皮肤湿冷,而低体温又是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生凝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做好患者的保暖,可以提高室内温度,加盖棉被对患者进行保暖,如果患者颅脑发生损伤,可以给予冰帽应用对脑细胞进行保护,降低脑细胞的代谢。

3.4建立静脉通路和液体复苏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对患者进行液体复苏,严格遵循医嘱给与液体滴入,保证液体的通畅,并且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密切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防止患者出现液体复苏的不良反应。

3.5预防感染在对患者进行急救和护理措施时,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各项操作流程,及时清理患者伤口,如果患者符合手术指证,需要立刻和手术室联系,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讨论

创伤性休克在急诊科非常常见,而且发病早死亡率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很大的威胁,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救治,病情很容易恶化甚至发生死亡,所以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宋红梅,吕秀春.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J].吉林医学,2007,28(12):1440.

[2]赵喜梅,陈淑云,胡晓敏.196例创伤性休克的护理[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0,4(2):114-115.

[3]乔燕.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延安大学学报,2011,9(2):72-73.

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收治新生儿窒息40例,根据Apgar评分标准[1]分为轻度21例,重度19例。

1.2 治疗 ①疑宫内窒息者于分娩时做好应急准备,胎儿娩出时及时清除呼吸道、口腔黏液、羊水;②窒息儿按ABCDE方案进行复苏,分别是通畅呼吸道、建立呼吸、恢复循环、辅助用药、评价和监护;③复苏后给予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脑组织供氧,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和颅内出血,加强支持治疗,促进脑细胞代谢,临床上常用药物有:20%甘露醇、速尿、胞二磷、脑复康、苯巴比妥等,预防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2 护理

2.1 产前准备 产前积极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WHO强调每位胎儿分娩前都应做好复苏准备,应由产、儿科医护人员共同协作执行。

2.2 复苏后患儿要注意保暖,断脐后将新生儿仰卧在30~32℃的远红外线辐射台上,维持腹壁温度为36.5℃,并立即揩干体表的羊水、血迹,减少散热,降低新陈代谢和氧耗,利于复苏和提高成活率,一切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减少耗氧。

2.3 心理护理 选择适当时间向母亲介绍有关新生儿的情况及可能的预后,取得家长的配合。抢救时避免大声喧哗,以免加重母亲的心理负担。

2.4 病情观察 监测呼吸及神经系统情况,密切观察呼吸、神志、瞳孔、肌张力、前囟、意识状态、动脉血氧分压等。若无呕吐,上半身可稍抬高,使腹部内脏下降,增加胸腔扩大机会,同时也减轻心脏负担和颅内压。

2.5 用氧指导 对于一般情况较好的患儿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有抽搐、呼吸衰竭的患儿给予头罩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吸氧时应注意观察患儿对氧气的反应,观察其呼吸次数、呼吸形态及肤色是否改善。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应给患儿拍背、吸痰,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6 ABCDE复苏方案

2.6.1 清理呼吸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复苏的先决条件,在胎头仰伸后不急于娩肩,而应及时用手挤压清除口、鼻、咽部黏液及羊水,断脐后将其仰卧在复苏台上,继续用吸痰管或导尿管插入咽部吸出黏液和羊水,应先吸口腔,后吸鼻腔。若为重度窒息,则应立即协助医生在喉镜下进行气管插管,直视下吸净黏液、羊水。

2.6.2 建立呼吸 (1)刺激呼吸:对轻度窒息儿如果清理呼吸道后仍无呼吸,可轻拍或轻弹足底两次,或用手指按压人中,促其啼哭,以期建立呼吸;(2)人工呼吸:在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行人工呼吸。①常用托背法:新生儿平卧,用一手托住患儿背部,徐徐举起,使胸部向上挺(吸气),脊柱极度伸展,然后慢慢放平(呼气),每5~10 s重复进行一次,同时给予氧气吸入,直到建立自主呼吸;②儿手压胸人工呼吸;③有条件者可使用人工呼吸器,选择持续正压呼吸或间歇正压呼吸;④紧急情况下也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3)吸氧。

2.6.3 建立有效循环 经加压给氧后,心率仍在60次/min以下或心跳停止,则应行胸外心脏按摩。新生儿仰卧,用两指法或拇指法均可,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中段,按压100次/min左右,按压深度以胸廓按下1~2 cm为宜,每次按压后随即放松,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按压有效者可摸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

2.6.4 药物治疗 心脏按压无效或患儿心率持续

2.6.5 评价 评估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中,以确定进一步采取的抢救方法。评价时先看呼吸,再查心率,继之观察皮肤颜色。

2.7 复苏后护理 ①给予患儿继续保暖、取侧卧位、安静、给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呼吸、心率、皮肤颜色、对刺激的反应、体温、出入量、血气及窒息引起的多器官损伤等,并做好详细地护理记录,若并发症严重,需转运到NICU治疗,转运中需注意保温,监护生命指征和予以必要的治疗;③窒息的新生儿应延迟哺乳,以静脉补液维持营养,出院后进行跟踪随访,指导家长实施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重症监护;长期卧床;肺部感染;住院时间;护理干预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重症监护患者88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患者29例,年龄在45-89岁,平均年龄(67.39±3.20)岁。此组患者均为重症、长期卧床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4例,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针对肺部感染的原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肺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1.3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1.4结论对于重症监护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5效果评定对于两组研究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统计肺感染发生的例数的比例进行比较。针对患者的住院日期进行统计做比较。

1.6数据处理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P

2相关危险因素

2.1长期卧床患者长期卧床,膈肌活动受到局限,肺活量减少,肺底部的肺泡膨胀不全,容易形成肺不张,引起坠积性肺炎。

2.2呼吸道清除能力下降昏迷患者因咳嗽能力与吞咽反射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不能排除,容易误吸到气管内,引起吸入性肺炎。

2.3人工气道的建立建立人工气道后原生理性气道湿化功能丧失,呼吸道分泌物因湿化不足而结痂,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导致气道阻塞,加重肺部感染。由于人工气道处于开放状态,进行频繁吸痰,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均可能使外来细菌进入肺部,导致肺部感染。

2.4呼吸机的使用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易诱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属于严重的肺部感染,由于卧位不当,呼吸机管路蓄积水误入气道等引起。

2.5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对于抗生素的并不合理应用会增加患者的感染机率。

2.6长期卧床致使器官功能衰竭,营养失调也会增加患者的感染几率。

3护理干预

3.1病室环境保持病室温度在20-22℃,湿度为50%-60%,患者入住层流病房,接受全环境保护治疗护理的场所,定期监测空气及物表菌落数每张病床床尾及治疗车均备有快速消手液,加强洗手。

3.2护理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定时翻身拍背护理,而对于观察组长期卧床的患者,除定时进行翻身、叩背外,保持将床头抬高30°,每天用肺部震荡排痰器进行物理疗法,对适合引流的病人实施引流。

3.3基础护理昏迷的患者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发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除,血液、痰液、呕吐物会引起误吸导致窒息。尽快清除口咽部血块,呕吐物和分泌物,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有假牙或者义齿的患者应取出,并松解患者的衣领和裤袋。昏迷的患者用口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液一般选用洗必泰,而对于卧床时间太长,有特殊感染的患者针对病情选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

3.4人工气道的合理管理①温湿化作用: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时呼吸道失去了正常的湿化及加温作用,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将呼吸机雾化罐内的水温调至在32-35℃,未使用呼吸机患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②及时清理人工气道内的分泌物:正确方式选择吸痰,必须密切评估患者的吸痰指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选用密闭式吸痰管,并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发生率[2]。吸痰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15s,两次间隔时间3-5s,连续吸痰不超过三次;吸痰时插入深度为12-20cm,从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配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患者心率呼吸加快立即停止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到待气管如血管[3],同时注意声门下吸引,防止口腔内分泌物逆流进入气道。③对气管切开患者,有口纱不再定时更换,而是有渗血渗液随时更换。

3.5呼吸机的应用,预防VAP有以下几点①医护人员要做到手卫生。②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用密闭式吸痰管。③监测气管导管的材质,保持呼吸道管积水杯处于下方,及时倒掉蓄积水。④监测气囊压力,和气囊滞留物的清理。⑤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应激性溃疡,注意鼻饲,避免胃肠胀气。⑥对任何呼吸治疗装置的操作都应严格执行手部清洁,吸痰带一次性无菌手套,呼吸机在使用后严格进行消毒,雾化罐、储雾罐或氧量装置应执行专人专用,一用一消毒。⑦呼吸机管道使用一次性管道,每周更换一次,如果有呼吸道分泌物污染随时更换。

3.6针对气管插管的口腔护理干预采用两人配合的方式,一人固定气管插管,一人进行口腔护理,注意口腔护理时的护理液不能逆流气道内造成感染,每日做2至3次。每日至少更换一次人工气道胶布,若有分泌物则随时更换。

3.7根据细菌培养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

4讨论

社会环境污染的加重,吸烟史、呼吸机使用方式、机械通气时间、频繁吸痰、雾化吸入、营养不良、留置胃管、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均是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重症监护患者同时还存在卧床时间增加,活动量减少,因此重症监护患者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尤其对于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做好护理干预,就会延长患者带机时间,不能及时撤机,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为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带来严重的影响,加重患者的病情,拖延患者治愈时间,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为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为社会带来影响。因此作为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应当做到及时、准确、合理恰当、规范化的护理。除了对患者认真负责,关心体贴外,还应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对危重患者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有效的预防重症监护患者的肺部感染并发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景海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医学综述,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