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学科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单元 :唱《红眼睛绿眼睛》、《小胖胖》、《小蚂蚁》,听《做个好娃娃》,律动 音乐游戏。
第二单元:唱《小雨沙沙沙》、听《春天音乐会》、《春天悄悄来》,我的创造音乐游戏。
第三单元:唱《咏鹅》、《小动物唱歌》、《小毛驴爬山坡》,听《口哨与小狗》。
第四单元:唱《乃呦乃》、《勇敢的俄伦春》、《保护小羊》,听《杵歌》、《快乐的罗梭》,《我家门前有条河》,集体舞。
第五单元:唱《快乐的孩子爱歌唱》、〈〈幸福拍手歌〉〉,听《节日舞曲》、〈〈多快乐呀多幸福〉〉,采集与分享
律动(1)(2)。
第六单元:唱《藏猫猫》、《数蛤蟆》、《蝴蝶花》,听《小猫钓鱼》、《糖果仙子舞曲》、《玩具兵进行曲》,采集与分享歌表演 我的创造 。
本册教科书共有六单元,每个单元有三个集成块组成,即演唱、听赏、活动。其中活动设置了“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集体舞”、“我的创造”、“采集与分享”。整体教学内容体现《课标》的理念,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让一年级的学生从第一课开始就喜欢音乐老师、喜欢音乐课。通过不同类型歌曲的演唱,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动”初步培养学生节奏感、韵律感以及合作意识。让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小乐器。通过“听”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让孩子们从小体验音乐活动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把音乐课变成学生们乐于投入的生动活泼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
1.体验踏上人生第一起跑线的新鲜感和幸福感,喜欢音乐老师,喜欢音乐课,体验音乐课带来的快乐,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由好奇而产生对音乐课更浓的兴趣。在活动中显现出探索的精神与合作的意识。
2.能认识课本中几种学习音乐的标志。
3.乐于参与歌表演、音乐游戏、律动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并能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充分展示自己积极进取和团结友爱的美好感情核对音乐的爱好。并能用身体语言更好地表现音乐情绪。
4.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时能注意表现不同节拍的特点,能区别并使用柔和、连贯与顿挫、跳跃等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的表现力有所增强,通过演唱和游戏活动初步感受节奏的长短变化,感受合作的乐趣。
5.在听唱动的活动中感受童年学习与生活的快乐和劳动的乐趣,能显现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在音乐活动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6.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对音响世界有探索的兴趣,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及我国的鼓文化,能听辨课堂提供的音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对声音特点的感觉,尝试用歌声、体态语言、乐器等表现音乐的情绪。尝试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
三、教学思路基本理念
1.以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为核心。努力遵循学生的审美发展与身心发展的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兴趣爱好与审美需要,转变单纯进行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教学的观念,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和培养。
2.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加强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在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中,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与反思,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审美学习情境和展现音乐潜能的“舞台”。
3.现人文学科的共性与音乐教育个性的统一。重视原来音乐教育中相对薄弱的人文内涵,注意对学生人格成长的整体关怀,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有更多的机会关注中华民族及多元文化的优秀成果;加强音乐与艺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
4. 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以观念更新为先导,处理好内容选择的经典性忽然时代性的关系。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积极推动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四、主要策略
1.创设愉快学习音乐的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坚持综合性学习和贯穿始终的评价形式。
3.尊重学生的意见,加强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继续使用“课堂评价量化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交流,培养学生做好课前充分的准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行“鼓励性”原则,对在音乐课上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学及时表扬,使这些同学乐于学习,有成就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五、教学进度 周 次 内 容
第1周 1唱《红眼睛绿眼睛》、律动 ,
2唱《小胖胖》、音乐游戏。
第2周 1唱《小蚂蚁》,音乐游戏《小蚂蚁》,
2唱《做个好娃娃》,集体舞。
第3周 1唱《小雨沙沙》,我的创造《奏一奏画一画》,
2听〈〈春天悄悄来〉〉,活动〈〈春光好〉〉
第4周 1唱《云》、听《小雨沙沙沙》,
2唱《春天悄悄来》、听《云》。
第5周 1听《春天音乐会》、 我的创造(1)(2)(3),
2《春天音乐会》动一动。
第6周 1唱《小动物在唱歌》
2听《小动物在唱歌》、歌表演
第7周 1唱《咏鹅》,听《口哨与小狗》,
2听《咏鹅》,唱《小毛驴爬山坡》。
第9周 音乐湖 看图听故事
第10周 五一长假
第11周 1唱《乃呦乃》,
2活动《乃呦乃》,听〈〈杵歌〉〉。
第12周 1听《快乐的罗梭》, 律动,
2唱《勇敢的鄂伦春》,律动。
第13周 1听《保护小羊》,歌表演《小猴子》,
2听《我家门前有条河》,律动
第14周 1唱《快乐的孩子爱歌唱》,律动,
2听《多快乐呀多幸福》,我的创造(1)(2)。
第15周 1唱《幸福拍手歌》,音乐游戏 ,我的创造,
2化妆舞会。
第16周 1唱《藏猫猫》,唱《数蛤蟆》,我的创造,
2唱《蝴蝶花》,歌表演。
第17周 听〈〈玩具兵进行曲〉〉
第18周 复习
关键词:教育技术;激发;构建;丰富;提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以一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来活跃课堂,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成为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结合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做法,浅谈几点体会,以求共勉。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课堂。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解,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致使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而现代教育技术中由文本、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利用其特有的感官刺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时时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觉地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课堂教学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生命活力。例如,在教授歌曲《少林,少林》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少林寺》的一个片段,通过这个视频片段,让学生对歌曲的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利用学生喜爱武侠人物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整节课充满了活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轻松、和谐、自主合作的教学环境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环境,使学生能够按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讲授《欧洲风情》这一单元时,由于学生不可能置身于欧洲,于是在上课之前,就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关于欧洲的资料,于是在这一堂课的前段,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展示,并配合一定的讲解,进而讨论、交流。从而加深了他们对欧洲的风情印象,使他们在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学习资源,拓宽学习途径
现代教育技术,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的构成,而是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多种获取知识的途径。例如,在教学歌曲《嘀哩嘀哩》时,我首让学生回忆春天景色是什么样的,于是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行自主探索,他们有的搜寻关于歌颂春天的歌曲,有的搜寻赞美春天的诗歌和散文,还有的搜寻网络上描绘春天的视频,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获取了大量信息,为下一步进行歌曲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以上的活动,使学生置身于开放的学习空间,从而利用信息技术这一途径,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知识结构。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审美情趣
音乐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审美鉴赏力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判断和评价能力。审美鉴赏是在深刻的审美领悟和品味中进行的,这不但需要一定的美学知识审美素养,而且要有高尚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音乐的有机整合,不但能达到上述要求和实现其目的,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唱腔和其他组合片断的过程中,由于京剧对于学生可以说是一个新课题,他们除了对流行歌曲感兴趣外,对京剧根本是一点也不了解,于是我利用网络世界,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利用课件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切实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音乐教学;优化方案;流行元素
现阶段高中基础教育对音乐教学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上都做了详细的规划,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等多种模块的添加与完善体现出了对高中生音乐学习的全方位多角度思考,也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化选择。在总的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如何提高音乐教学魅力、优化音乐教学结构是教师普遍面临的课题。
一、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优势分析
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全方位素质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不断改变学校与家长对音乐课程的看法,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从学生角度来看,虽然其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转移与压制,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有学习音乐的愿望。兴趣是学习新事物的动力,高中生对音乐不同种类与形式的好奇心是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方案优化设计的重要思考领域。另外,高中生已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一定的思维体系,也喜欢表达个人对某一事物的见解。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借力点。
二、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方案的优化措施
1.将“流行元素”引进课堂
针对音乐教学实际,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适当引入深受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找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契合点,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如教师可选择陈奕迅、谭晶合唱的《龙文》,陶喆、张也合唱的《小镇姑娘•万事如意》等经典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糅合的曲目,周杰伦、方文山合作的一系列“中国风”歌曲以及改编自世界经典钢琴曲的流行歌曲等作为教学案例。以流行音乐为切入点,在比较分析中既可以使学生对流行音乐有全新的认知,也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加入流行音乐,弘扬民族音乐,二者并行不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用联系的辩证观点看问题,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相结合,形成丰富性多样化的课堂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满足了高中生对“流行美”的需求,又将经典民族音乐传承了下来,还有助于高中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2.教师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的提高
学生是音乐课程优化的受益者,而教师是末端环节的落实者。首先,在音乐教学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源头上,即自身音乐素养上做深入的学习与调整,使自己具备多样化的理论知识,以应对不断发展的音乐课堂和高中生的心理变化。其次,音乐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观也深深地影响着高中音乐课程的优化。音乐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严谨的教学观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逐步培养高中生的音乐兴趣与欣赏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摒弃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模式,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用情感来感染学生、带动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最后,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建立以人文情感为本的互相学习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使他们掌握音乐学习的主动权。
3.引入多样化的音乐形式
1.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是审美教育,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最终达到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因此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式各类、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分辨能力和音乐鉴赏水平的音乐听众。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音乐情境,渲染良好的音乐氛围就很重要。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态度来促进音乐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我的家乡日喀则》时,先听歌曲《青藏高原》,投影同步显示青藏高原的背景画面,再观看课件光盘,欣赏一首藏族的歌曲,边听边想两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点(播放歌曲《珠穆朗玛》,投影仪同步出现《珠穆朗玛》的背景画面)。此时渲染了藏族民歌的氛围,学生情绪被很快地调动起来。接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藏族民俗风土人情的图片,为教学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作了很好的铺垫。
2.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中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和艺术审美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其视听功能,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势,特别是充分发挥因特网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能大大地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近年来国内外很重视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我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这是由音乐学科人文性质的特点所决定的,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音乐置于大文化背景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3.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了情境的渲染,才会有兴趣。音乐教学是情感艺术的教学,只有营造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氛围,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觉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在音乐创新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置于情境中,寓教于乐。用音乐渲染体会情境,用语言描述情境,从而创设美好的创新型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其次,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提供诱因,引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如学习歌曲《春天来了》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很美的春天图画,提问:春天在哪里?再用欢快的表情讲述春天的故事,把学生的思绪带进美丽的春天里。在轻松活泼的歌声中,引导学生随音乐做运动。由于视听结合,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4.直观形象,突破难点
音乐教材中的重点要使学生掌握、难点要让学生理解,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点,而这些重点、难点往往抽象难懂,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难点不突破,则学生不仅不能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反而会丧失学习信心,降低学习热情。而信息技术的优势是直观形象,它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将教师平时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是音乐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如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这首作品是用固定的乐器和音型表现各个角色的形态、动作和性格特征。让学生们理解音乐各要素对音乐形象塑造的作用和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是重难点。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音乐中出现的彼得、小鸟、猫、鸭子、狼等动物分别用来“模拟”表现这些角色的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精心制作出多媒体课件。首先,介绍以上乐器的音色特点,同时放映小鸟唱歌、小猫爬树、鸭子戏水等动画片断,接着,听辨用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再放映出各种乐器图形和各个角色,让学生配合进行如下活动:每段音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是快是慢、是高是低、是和谐是不和谐,塑造的是什么角色的形象;模仿所扮演角色的动作;说说音乐所代表的音乐形象的性格特点。通过以上分段欣赏,用不同方式诱导、启发孩子们在赏心悦目、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解决了难点,突出了重点,找出了规律。加深了他们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体会到了音乐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声音的色彩在音乐形象塑造上的重要作用,增强了孩子们的音乐联想力。
一、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使合唱课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的特点
合唱课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与具体的指挥形体动作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所以说合唱课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
合唱课教学如果能够像一些音乐理论课程和器乐课那样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就好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音乐技术的普及,为合唱课教学的直观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使其逐步变为现实。传统的合唱课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要付出体力上与时间上的代价。如:教师要求合唱队员在某个字或某段声音上要“自然一些”、“松弛一些”、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合唱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学生无法听到合唱所产生的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仿又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合唱教学变的直观性了,这就是在合唱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的见,从而使合唱教学直观性,这种直观性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合唱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和谐、咬字吐字及音准等。
二、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在合唱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环境及设备的要求
合唱课教学所需要环境要求不是很高,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条件较好的单位,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档次配置的好一些,条件一般的单位只需配置一些基本设备就可以了。总的说来,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合唱课教学,在设备硬件上应选用586档次电脑,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较高档次能录音的声卡),四支麦克风和一对监听音箱,以及相应的数字音频软件,如Cool Edie Pro、Mw3、Cake Walk6.0以上的软件等;在外部环境上,大课可单独设立或与音乐多媒体教室共用,只要环境对录音影响不大就行。应该注意的是,在麦克风和监听的选择上,有条件的单位可尽量购置好一些的器材,上大课的地方对监听要求也要高一些,以提高声音的清晰度。此外,还要求教师要有熟练的音频软件操作技能及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
2.以分析波形文件为参照,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能力
前面已经提到,传统的合唱课教学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备直观性,我们在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应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合唱课教学变的更具直观性及具体性才行。其做法是:有针对性地将合唱队员演唱的段落录下来,并将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合唱队员找出良好的声音状态,使合唱队员感受到如何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才是正确的。以合唱曲目《祖国慈祥的母亲》(混声四部合唱作品)为例来谈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合唱教学中的应用。
(1)歌唱状态与音色的调整
在演唱合唱作品前,教师要对合唱队员进行发声训练。在进行发声训练过程中,有选择地将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前的声音和进入状态后的声音录下来,进行波形对比分析,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状态是,没有进入歌唱状态前的声音振动不是很明显,音响的力度也比较弱,进入歌唱状态后的声音波形振动明显而且较有规则,音响力度较强,通过对这两条直观的波形状态分析,能够使合唱队员认识、感受到歌唱状态下身体的运动状态,明白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能力,从而加强歌唱状态的记忆。随着歌唱状态进入的稳定性,教师可向学生讲授合唱各个声部在不同音区的声音特点,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声音位置,抓住练习中出现的瞬间灵感,以获得较强的歌唱记忆。如:在练习高声区时,教师常说鄂关节打开,腰腹肌支持等。说起来比较简单,但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则未必轻松,此时教师可将学生在高声区的练声全部录下,直至最好的一遍停下,然后听录音、看波形、分析并找出良好状态下的波形段落,让学生对比音色变化的细微感觉,如鄂关节未充分打开时的声音“扁”的状态,气息支持力不够及上浮时的声音“白”与“涩”的问题,学生在对照录音后可再次练习、比较,这样可使学生较快地找到声音的正确位置,并且不容易丢失这种正确的歌唱状态。
(2)咬字、吐字及音准的纠正
合唱曲目《祖国慈祥的母亲》第一句歌词“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之一字就容易造成归韵时间过长的错误,从而浪费音符时值,影响咬字吐字的发音状态。这时教师可用相应的工具修整波形时值或修改音头,标出归韵的时间点并将前后波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取舍,这比教师做多少遍的示范要明确得多,学生的主客观感受力也都能有所提高。音准问题是指因歌唱状态的不正确而引起的音准问题。在合唱演唱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特定的音区中,合唱队员常会因声音的位置、气息等原因造成音准问题,这一问题很难解决,尤其是对于歌唱技能还不能够熟练的学生而言,就更难解决此时的音准问题,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歌唱者的内心音高是准确的,是歌唱技术的不成熟造成了音准差异,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演唱者难以察觉,而听者一听就明白了。
(3)音乐感觉的培养
教师在完成声音和歌曲演唱的训练后,便开始强调歌曲情感处理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合唱作品表达的关键部分。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先讲解作品,然后分声部排练,最后再进行合成。这种方式对于还不够成熟的学生来说要一次合成,难免有不足之处,效果往往也不尽人意,因为这不但有对作品理解上的问题,也有歌唱技术上的问题。在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教师可这样做:先向学生讲解作品的背景、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甚至可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再让学生不做停顿地演唱歌曲,这样录上一两遍,再选择较好的一遍进行演唱指导,指出不足,修正波形,帮助学生改进。如:《祖国慈祥的母亲》中,“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前后共出现了两次,分别位于两个乐句的开头,这两句在演唱处理上就应有不同的区别和变化,第二句应当比第一句要唱的稍激动些。教师可以用相应的工具修改学生的演唱,调整两句的音响度与个别字音头,使演唱具有感染力;在唱到作品的处“亲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这一句时,渐强与渐弱的处理非常明显和重要,教师可用相应的工具对波形进行处理,勾画出乐句处理轮廓,帮助学生找准渐强与渐弱点及时间、段落,从而快速把握乐曲的处理,此外,在需要有气口的位置处,教师也可在波形上标出气口的位置,以帮助学生找出需要换气的位置点。
三、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对合唱课教学的拓展
将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合唱课教学,不但可使合唱课教学具有直观性,而且还能对合唱课教学进行延伸及拓展。
1.使合唱课教学具有延续性
传统的合唱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进行练习,很容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如果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这就可使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合唱队员可依据录音的音响及教师对声音的具体要求去进行练习,以录音效果为参照物,可将在课堂上的感觉较长时间地保留,这样对如何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以及准确地把握乐曲的处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可进行类比化的合唱课教学
传统的合唱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一面在于,一是钢琴自身的音准问题,二是随时可变的“跟节奏”方式无法给学生以准确的节奏感及风格感训练。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则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与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从而达到表达的准确性,提高对歌曲的表达能力。
3.将舞台表演引入合唱课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在计算机上加载数码摄像头,将合唱的演唱过程适时地录下播放,因为它为多看、多听、多练提供了条件。培养学生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而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的引进,可使多数人同时接受某一个课题的教育如合唱作品应如何处理及进行演唱表演等。
综上所述,将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合唱课教学,应当是可行的,它将为合唱课教学带来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