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从整体上看,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在日常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语文学习意识,加上多数的高职院校对于语文教学安排不足,没有对语文教学计划进行及时的更新以及优化,在高职院校整体的教学过程中也没有科学的设置语文课程,多数高职院校只在一年级的时候开设语文课程,之后的学习就忽视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在开设语文课程的时候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生实际科学的安排语文教学计划,设置的语文教学内容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数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还偏难。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在日后的工作以及生活中使用不上,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也就不会投入相应的经历。加上许多高职院校在安排语言类课程的时候表现出了“重英语轻汉语”、“重技能轻人文素养”的倾向,影响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

二、解决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边缘化问题的措施

(一)完善高职院校语文评价体系

为了引起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视和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当从评级体系的角度完善语文的评价能力,不仅要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而且要在多个角度考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改善高职院校考察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传统模式。

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所设置的语文课程应当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提高学生的语文功底,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获益匪浅,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有所提高;从提高学生语文书写能力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在设置的时候应当注意规范学生的日常书写能力以及语法用词技巧,尤其是随着电子输入法的普及,高职院校学生的书写能力以及拼写能力大大下降,为了改掉学生的这一缺点,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应当注意纠正学生的错别字以及字迹潦草的现象,提高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从提高学生文字分析以及运用能力的角度出发,文字运用能力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在进行语文教学训练的时候应当注意训练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以及信息反馈能力,在日常的生活中对文字信息有识别能力以及分析利用的能力,为之后高职院校学生的工作、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手段,创新语文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实际的高职院校语文课程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校园文化氛围,设置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只有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与实际情况完美结合,才能有效的改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边缘化问题。为此,在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应当改善传统的教学观念,丰富语文教学手段,尤其是要结合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以及热门技术,例如:微信、微博等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参与度,积极的参与到写作之中,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来纠正学生的书写问题以及错别字等习惯。并且,在设置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内容,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的融入政治、文秘写作以及传统文化等内容,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敏感度,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为高职院校学生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以及教学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之中,深层次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个性特征融合在一起,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创造全新的语文学习体验。

(三)改革现有的高职院校语文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语文科目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而是为了真正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高职院校的语文考核并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而是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等几个层面对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语文考试的成绩只是考察学生的一个方式,最主要的是要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语文教师要与学生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的语文学习素质不高,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端正自己的语文学习态度,因此,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出现了语文教学的边缘化问题,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成长没有发挥出积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分析了边缘化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几点解决和完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边缘化问题的措施,期望未来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效果更佳,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大大的提高。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C级班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00-01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指打破大学英语原有的自然班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分成不同等级班次进行教学。我校从2012级新生开始进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把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针对不同的等级制订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质量标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分级教学还有待完善,尤其是C级班作为慢班,目前的教学状况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本文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C级班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C级班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承担了2012级新生C级班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分级教学之后C级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英语基础薄弱

进行分级编班之后,中学时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被集中分配到C级班。他们在英语基本功方面表现出了低于一般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国际音标认不全、读不出,基本的人称代词拼写不正确;在进行句子翻译和写作文的时候由于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薄弱,无法组织语法正确的英文句子;英语听说能力非常差,无法听懂老师的全英授课,对于一般的听力材料也无法抓住关键信息点进行准确答题。

由于他们语言理解能力差,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很难展开,比如进行分组活动,学生由于无法自如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小组内很难对老师布置的话题展开讨论,课堂活动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C级班的很多学生在中学的时候就对学习英语兴趣不足,进入大学之后,被编入C班的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和缺乏自信。同时,我校C级班的学生与A、B级使用的是相同的教材,相对来说难度较大,也造成了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一种自暴自弃的心理。通过观察发现,每个班几乎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上课不专心,没有学习动力,没有领头羊,没有竞争意识,自律性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少与老师交流,对教师的讲课基本无反馈.

二、对于存在问题的相应解决方案

针对C级班存在的问题,作者通过在实践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首先,C级班的英语教学应注重重新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学生中学时候没有学扎实的英语语法知识进行补充讲解训练,利用大学英语教材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给学生输入新的词汇。把基本语法知识与大学英语教材中新的词汇现象结合起来,逐渐培养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师应先对所用教材进行仔细分析研究,挑选出难易程度都比较适合C级班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讲授,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手段要有所创新和突破,课堂上多创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多听英文歌曲、朗读英文短诗,培养起学生的语感。另外,教师还应适当给学生讲解一些答题技巧,使学生有的放矢地提高考试成绩,从而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

教师要格外增加听说方面的训练时间,要把听说训练贯彻到每次课堂上来,要选择适合C级班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听力材料,适当进行专项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教师要注重对C级班学生的人文关怀。对于在中学的时候就失去了英语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并且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让他们意识到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另一种情况是英语基础差,无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学生,但是内心却迫切想要把英语学好,提高英语成绩的学生,教师应该重点在英语学习的方式方法方面进行指导,安抚学生急躁的情绪,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得到提高和进步。

C级班教师应该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大学英语教师在情感方面要与学生多沟通和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学习之外的关爱。教师要对C级班的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多表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成绩和进步,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尽可能多提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作者在实践中发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C级班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三、结论

以上提出的只是在C级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部分问题,只要教师能坦然面对和认真分析出现的实际问题,并实事求是地寻求解决策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相信在改革过程中C班的教学也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大面积展开的大环境下,通过分级教学的改革,一定会真正地满足注重和强调学生为主体、促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也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肖作霖.浅析形成性评估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自主性学习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0(44).

[2]牛筱婷.高校英语分层教学中慢班学生心理情况与应对措施——警惕教学中的“马太效应”[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41-03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改涉及了从课程理念到教学模式、从课程目标到知识体系,从教学方法到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变革,这对执行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熟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技能,对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高师院校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主要采用以“教师”、“书本”、“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课程教学内容中许多知识点都比较抽象,如“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等,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讲解,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一些枯燥的名词,而难以有效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脱节,从而很难真正实现课程目标。从教学方法上看,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方法缺乏示范性和实践性已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师范生实际教学的能力无法由理论学习直接转换得来,必须逐步通过对真实教学情境的直接或间接体验来获得,作为改革本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之一,就是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从而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优势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当今师范教育、师资培训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一种方法。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真实的、包含典型问题的中小学教学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组织学生通过观摩、评议、思考、总结、尝试等形式,来建构新知识,提高学习者教学技能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案例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文本形式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视频形式的教学实录。所采用的案例要具有真实性、情境性、典型性等特点,一般通过观摩、设疑、讨论、反思等教学形式进行。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1)在理论与实践的沟壑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技能,而教学技能的提高必需经历由“模仿”到“熟练运用”然后逐渐到“创新”的过程。一方面,来自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典型案例使学生“身临其境”,认识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复杂多变等特点,深刻体会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理论、各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及时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同时,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观摩、评议和反思,能够给予学生较多观摩、评议、实践和思考提升的机会,让学生在观摩评议中学,在模仿尝试中学,在总结提高中学,在试讲实践中学,使学生不断得到处理各种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对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决策能力,获得初步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2)促进师范生传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观摩、讨论和反思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需要对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认真观摩思考,根据所学的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案例中涉及的问题,对案例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说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系是一步步建构起来的,他们获得的是在观察、分析、研讨和反思中学到的、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学生的学习不再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有利于师范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在观摩案例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和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讨论案例时,要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大胆与别人辩论,辩证地借鉴他人的看法,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会从不同视角来研究案例,对案例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其他解决方案,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和实践技能的训练,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笔者在本课程的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说课、教学技能训练等模块教学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操作程序如下:

1.课前精选案例

恰当的案例的搜集和选择是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前提。首先,选取案例要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案例中的材料要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如信息技术课程模块中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特点,笔者在教学时选取了几段不同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视频,学生观摩之后对各阶段的特征讨论分析并进行总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其次,选取的案例要有典型性,一方面案例中要包含典型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经常会遇到的教学问题;同时选取的案例要涉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如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模块中,学习讲授法时,笔者选取了北大附中李冬梅老师的《信息及其特征》这节课的教学实录,本节课理论性很强,比较适合讲授的教学方法,也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基础”部分的典型内容,为学生关于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部分内容的教学起到典型的示范作用。

2.案例教学的实施

(1)理论知识的准备阶段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理论知识的准备阶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进行,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实践的先导,为下一阶段的案例评议分析打下理论基础。如在组织学生分析一些优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之前,必须先要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内涵、基本流程、各环节的含义等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案例观摩阶段

案例观摩前,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提出观摩案例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或者一些要注意的方面,提示案例的观察点及相应的讨论要求,采用切实有效的手段将学生引入具体的案例情境,组织学生观摩案例。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案例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搜集的一些优质网络资源(包括文本形式的教学设计、说课方案和视频形式的教学实录),第二类是见习时实地采集的相关专业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录,还有一类就是实习或教学技能比赛时录制的学生教学片断,尤其第三类案例中的“准教师”和学生各方面都最接近,所以能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作为师范生,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后,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要经过长期的观摩、实践、反思、改进这一过程,初期阶段他们需要从优秀的教学案例中进行观察和模仿,来获得直接具体、有价值的教学经验,逐渐提高自己的实际教学技能。

(3)案例分析评议阶段

分析评议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案例讨论中,关键是“脚手架”的搭建,教师要构造一系列特定的案例问题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案例本质,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围绕案例中的典型问题、疑点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分析、讨论,要创设一个轻松民主的研讨氛围,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大家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彼此借鉴。

(4)自主探究、提升反思阶段

在综合评价学生的各种观点见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案例中观察到的优点进行总结提炼,多角度地审视案例中的不足,启发学生以案例为契机,抽象概括出解决案例中涉及的普遍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给学生提供创造迁移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以后创造性地解决此类问题打下基础。本阶段是学生运用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并形成专业技能的关键,是案例教学的最高境界,能够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十分有利于师范生以教学技能为核心的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当把案例教学作为改进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基本策略之一。无疑案例教学在我国教师教育中的应用还在探索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策略的改进、网络环境下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等,从而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

[2]李凌云.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中视频案例教学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3).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第4篇

我有幸参加了“省培计划”的培训学习。在这次培训中我感到我们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共聆听了许多位教授专家的报告讲座,每一场讲座都好比一份美味大餐,既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也获得了很多新的理念。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得到广泛认识,但怎样开展、怎样运作、怎样评价很多时候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

很多时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通过培训,我了解了校本研修的内涵、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校本研修的基本特征、校本研修主要模式及过程、校本研修具体操作方式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校本研修的内涵简单的说是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为对象,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关注教师进修与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四个关键词:校本,进修,研究,专业成长。是在日常工作中为解决实际问题展开的一种朴素的研究。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有7个方面: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eent know,简称PCK)、学习者及学习者特点知识、教育情境知识、关于教育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他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知识。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有发展理念、需求理念、管理理念、合作理念和特色理念等。校本研修的基本特征是:校长是校本研修的主要设计人和第一负责人,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为显著特征,教师个人主动学习为关键,同事共同学习和研讨是主要形式,与校外机构合作是保障。校本研修主要模式及过程是: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教育”模式,包括三个阶段(原行为阶段、新设计阶段、新行为阶段)和两个反思(反思已有行为和先进理念、先进经验之间的差距,反思理想饿教学设计和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以追踪教学问题为主的“行动研究”模式,包括扣问教学细节、追踪问题、收集积累资料、探索解决策略、实施解决方案、逐步澄清问题、及时总结提升、成果共同分享、不断澄清问题、跟踪问题前行、问题串引导教师专业发展。并强调:教育行为研究过程是“问题—设计—行动—总结”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校本研修具体操作方式有:以观课研课为主的观察研究、以反思记事为主的叙事研究、以学习借鉴为主的案例研究、以教育博客为主的网络研究、以教科研课题为主的实践研究(微型课题研究)。

设计方案为①校本研修方案基本内容:本校师生发展现状分析、校本研修目标、校本研修内容、校本研修措施。②基本要求:现状分析实事求是,研修目标形成序列,研修内容要分解,研修方式与考核要多样灵活,研修措施要立足校情、周详。③校本研修方案目标的设定:学校发展困境之所在就是研修主题之所在,学校发展之优势就是研修主题之所在。④拟定校本研修方案程序:现状分析、起草方案、讨论交流、修改定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研修应与时俱进,从了解教师需求方面入手,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第5篇

第一,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重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它要求受教育者最终应"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要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删除陈旧过时、偏多偏深而又不实用的内容。

1.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把握理论上的度。

《数字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电子设备运行与管理等电子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训练学生数字应用电路制作与调试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打好基础。因此,基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知识的应用,回避了繁锁的集成电路内部分析和数学推导。着重外部逻辑功能的描述、分析和应用。强调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2、从培养能力出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由于《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其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是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在本门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各章都设置了相应的实践训练环节--技能训练。它包括基本性技能训练和设计性技能训练两部分。"基本性技能训练"所涉及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设计性技能训练"是根据给出的实际问题,由学生自己设计实现逻辑功能的电路、选用芯片、进行安装调试、排除故障。同时还设置了理论与实践综合课程--课程设计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训课程的实践,使学生基本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通过相应的课程设计将理论用于实践,将设计和实现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即能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又能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理论设计与实际实现中的距离。

第二,教学方法的设计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要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基于职教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力求避免单纯的注入式,改用启发式、讨论式、答辩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讲授、课内讨论、课外自学、技能训练等合理结合,把教学过程分为课题引入、设疑激学、讲练结合、精选例题、总结巩固等环节进行教学实践。

1.由设计实例或工程实际问题引入课题。

在介绍一些重要章节前,列举一个设计实例或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设计、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例如:在学习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电路一节时,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SSI组合电路的设计方法"设计一个交通灯故障报警电路。交通灯有红、黄绿三色。只有当其中一只灯亮时为正常,其余状态为故障,要求用与非门实现。"然后提出问题,"用SSI组合电路进行设计时,是以门作为电路的基本单元,我们能否用其它逻辑部件来实现这个电路的设计呢?"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教师可以直接给出总是的答案:"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中,译码器、数据选择器这两种中规模逻辑器件都可以完成上述电路的逻辑功能"。同时画出相应的设计电路。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并产生诸多疑问:什么是译码器、数据选择器?为什么它们也能实现上述电路设计?等等。

2.设疑激学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只有不断提出问题,才能探究解决问题。设疑激学,就是教师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生疑、质疑和释疑"的能力。提问方式的设计包括"何时提问"、"提哪些问题"、"如何提问"等等。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对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将相关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进行探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

3.现场教学,讲练结合

将课堂讲授与技能训练合理结合,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在实验、实训中进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边讲边练主要用于介绍集成电路工作原理后,由学生对电路的功能及外部特性进行测试:练讲结合则是由学生根据集成电路的功能表对电路进行测试。而后由老师和学生对测试结果进行讨论,归纳总结,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样,将教学过程放在实验、实训中,有利于学生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自然过渡。在边学边练中更深刻地领会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建立起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引导学生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