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肉鸡;呼吸道疾病;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肉鸡呼吸道疾病是指肉鸡呼吸系统发生障碍,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类疾病的统称。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罗音,口鼻有粘液,气管充血或出血,肺充血水肿,严重者咳血,伸颈,上气不接下气。
1垂直传播(种蛋带病)
1.1发病原因
有的苗鸡一出壳就发病,主要是孵化场污染及父母代种鸡染病所致。种鸡染菌,则该批次种蛋孵出的苗鸡就会带有病原,肉鸡在生长过程中就会发病,这种内源性疾病是垂直传播造成的。
1.2防止措施
(1)购苗要选择产品质量稳定的、防疫措施好的大公司苗鸡。经检测,沙门氏菌阳性率在5%以内。
(2)运输途中做好保温措施,保温与换气兼顾。但要防止贼风,苗鸡运输过程中若受寒,也会造成呼吸道疾病。
2温差
2.1发病原因
肉鸡育雏温度要求1~3日龄33~35℃,4~6日龄30~33℃,以后每2d降1℃;昼夜温差不要超过5℃,如果温差超过5℃以上,就会造成肉鸡生理应激,对呼吸道黏膜刺激太大,从而发生呼吸道疾病。
2.2防治措施
按照肉鸡饲养的温度标准施温,特别是夏秋交替季节昼夜温差大,要做好鸡舍保温与换气的协调工作,鸡舍内的昼夜温差不要超过5℃。育雏后期,饲养员一般因疲劳等原因会放松对鸡舍温度的管理,这时场长、技术员要加强对鸡舍的巡查工作,防止温度出现大的波动。
3空气质量
3.1发病原因
鸡的排泄物在鸡舍内产生有害气体,如NH3、H2S、CH4等,如果浓度高,就会刺激鸡的上呼吸道黏膜。黏膜长期在有害气体的刺激下,会发炎、充血、出血、发生病变或弱化其功能;当上呼吸道发生病变,会影响到肺部气囊,若气囊病情加重,会影响正常的气体交换,导致肉鸡腹水症,诱发CRD、ND、IBD等疾病。
3.2防治措施
在做好保温的同时,做好通风换气工作,任何极端低温都不能将鸡舍的边窗、天窗全封闭,一定要保持空气清新;鸡舍内垫料不能太湿,垫料越湿,氨气浓度就越大,要及时更换潮湿的垫料;垫料中鸡粪越多,氨气浓度也越大,当垫料中鸡粪达到50%时要更换1/3~1/2垫料,既能保持垫料中微生物菌群正常,又能减少鸡舍内的有害气体。
4饮水卫生
4.1发病原因
饮水不卫生,细菌、病毒随饮水进入鸡体内,会引发疾病。饮水污染,鸡群最容易发生大肠杆菌病,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一旦肠道发生疾病,必然会波及到呼吸系统。
4.2防治措施
做好饮水消毒工作,保持水中余氯含量4~6mg/kg,能够抑制大肠杆菌数量,杀灭全部病毒。每天擦洗2次自动饮水器,将洗后的余水倒去,自动饮水器管末端是重灾区,每天排污1~2次。饮水器的高度平鸡背,水位保持1cm左右。
5灰尘
5.1灰尘致病原因
如果鸡舍内垫料过于干燥,通风量偏小,则灰尘大,灰尘进入鸡的气管,附着在黏膜上,影响黏膜上纤的正常运动,长期大量的灰尘滞留在气管上,会造成异物性气管炎、肺炎,此病在临床上很难用药物治疗。
5.2异物性气管炎、肺炎的防治措施
秋冬及初春是垫料较干燥的季节,可以用洒水壶在垫料中洒一些水,或用一根细水管插入垫料中,让水在垫料下面,沿水泥地面均匀渗透,再用铁锹翻动一下,使垫料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样鸡舍中不容易扬尘,在保湿的前提下,适当加大通风量,也会减少舍内的灰尘。晴天在午间带鸡喷雾消毒,也能兼而降低灰尘。减少舍内灰尘,是防止异物性气管炎、肺炎的最有效办法。
6疫苗反应与免疫接种
6.1发病原因
有的疫苗接种后反应较强;部分传染病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关键词】 糖尿病; 儿童患者; 持续皮下注射; 多次皮下注射; 护理风险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广为接受,421型家庭成为我国家庭的主要结构模式。与此同时,由于家长对子女的宠爱,我国未成年人肥胖情况越发严重。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1-3]。传统认为糖尿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事实上,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病趋势越发突出[4-5]。据估计,在我国约有5%的糖尿病患者系儿童[6]。目前,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和多次皮下注射是胰岛素注射的主要方法[7-8]。本院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同注射方法在糖尿病儿童的疗效上存在一定差异,而且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护理风险相对较小。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本院住院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儿90例,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3~15岁,平均6.7岁;所有患儿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儿童糖尿病诊断标准予以确诊,患儿的空腹血糖大于6.6 mmol/L,餐后2 h血糖大于11.1 mmol/L;临床表现为尿频、多饮、体重减轻等。按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15岁,平均6.8岁,空腹血糖(11.74±5.77)mmol/L,餐后2 h血糖(17.65±4.27)mmol/L;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15岁,平均6.6岁,空腹血糖(11.54±4.89)mmol/L,
餐后2 h血糖(17.13±5.47)mmol/L。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观察组采用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仪器使用珠海福尼亚胰岛素泵和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胰岛素泵含小注射器、泵主机和输液管理。注射量分为基础量(按全天量的60%执行)和餐前最大剂量。具体注射量根据患者血糖情况予以随时调整。具体注射过程为:引导针扎入皮下,泵主机内的电池驱动马达推动小注射器活塞,将胰岛素注射人体内。(2)对照组使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通过专用注射器将普通胰岛素注入。在注射过程中,根据患者血糖情况予以调整注射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使用量,并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护理风险。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经过治疗,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
2.2 两组护理风险比较 观察组在发生针刺伤、剂量错误、注射用具错误、漏液情况等护理风险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当前“小皇帝”、“小公主”现象普遍存在的现实下,糖尿病近年来有低龄化的趋势。儿童一旦患有糖尿病,不仅严重的影响患儿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带来种种不适应,从而制约患儿正常交际,影响心理发展。目前,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方法。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胰岛素注射可以采用持续皮下注射和多次皮下注射等方式。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发现不同注射方式在疗效方面存在差异[6-7,9]。
就本研究而言,借助胰岛素泵进行持续皮下注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使用量。研究证实:采用持续皮下注射的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分别为(5.37±0.49)mmol/L、(7.67±0.86)mmol/L,(5.29±1.12)d
和(37.21±2.09)U/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采取皮下注射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类护理风险,影响治疗效果[10-11]。因此,降低护理风险是选择注射方法的重要内容。在本研究,使用皮下持续注射,未发生针刺伤、剂量错误、注射用具错误和漏液情况,出现低血糖和穿刺点感染分别有3例和2例。对照组针刺伤有7例、剂量错误4例、注射用具错误7例、漏液9例、低血糖10例和穿刺点感染11例,两组在护理风险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合本研究,持续皮下注射相比于多次皮下注射,可以更有效的降低血糖,缩短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使用量,并降低护理风险,是治疗糖尿病有效的注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桂香.护理干预对儿童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98-99.
[2]吴临爱.儿童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298-299.
[3]洪党云,朱冬兰.儿童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11(2):42-43.
[4]李胜平,苏丹.儿童糖尿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226-227.
[5]郑宝玲.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糖尿病的护理风险分析[J].河北医学,2011,33(24):3833.
[6]唐小宾,邹雅琦.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10):121.
[7]古建平,付晓蓉,卫海燕,等.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风险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8):2864-2866.
[8]李桂平.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在儿童I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116-117.
[9]蒋菊荣.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风险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719-720.
[10]任秋芸,魏淑英,任海芸.护理安全管理与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12,16(4):232-233.
【关键词】 缺勤;传染病;创伤和损伤;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1-1037-02
疾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生活影响较大。学校疾病统计是研究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学生因病缺课率与学生平均因病缺课天数是与学生健康情况关系密切的指标[1]。该调查目的是分析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疾病种类,探讨降低因病缺课率的措施,合理制定学校卫生保健计划,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005年9月-2006年6月北京市西城区1所小学、1所完全中学的全部在校学生1 326名为调查对象,其中小学生551名,初中生382名,高中生393名;男生625名,女生701名。
1.2 方法 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专业直报系统使用说明”,制定学生因病缺课调查表和统计表。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或者班长填写学生每天因病缺课登记表,卫生教师核实收表,每月汇总1次,每月初上报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因病缺课以天为单位计算,小学6个课时为1 d,中学7个课时为1 d。缺课时请假不足1 d时,以1~3个学时计为0.5 d,4个学时及以上为1 d。采用1次发病过程为1个病例(次数),另一种疾病或同一疾病再发生1次则为又1个病例(次数)。
2 结果
2.1 因病缺课情况 共调查学生1 326名,有860个病例。调查期间,小学生授课190 d,初、高中学生授课均为185 d,授课总时数为248 065人天,缺课时数为1 978.5人天。总因病缺课率为0.80%,其中小学男生缺课率最高,为1.13%;初中女生缺课率最低,为0.40%。总人均缺课天数为1.49 d。小学男生人均缺课天数最多,为2.15 d;初中女生人均缺课天数最少,为0.74 d。见表1。
2.2 不同性别学生因病缺课情况 缺课率和人均缺课天数男生均高于女生,男、女生缺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P
2.3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因病缺课情况 缺课率和人均缺课天数均为小学生最高,分别为1.12%和2.13 d;初中生最低,分别为0.45%和0.82 d。各学习阶段学生缺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43,P
2.4 因病缺课的病种情况 见表2。
在860例因病缺课病例中,主要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小学81.29%,初中62.71%,高中58.10%。随年龄的增加,学生因患呼吸道感染而缺课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χ2趋=47.65,P
学生因伤害而缺课所占比例分别为小学1.42%,初中3.24%,高中4.74%,呈上升趋势(χ2趋=6.61,P0.05)伤害缺课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5 不同月份学生因病缺课情况 按发病月份进行统计,3月发病学生最多,为219人次,1~2月发病学生最少,为24人次。2005年10,11月(246人次)和2006年3,4月(380人次)发病学生占全体发病学生的72.79%。
3 讨论
3.1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缺课率差别原因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缺课率都高于2006年韦丽峰等[2]的报道。无论学生缺课率,还是学生人均缺课天数,均为小学生高于中学生,与其他报道[3]一致。分析其原因:(1)小学生年龄较小,各器官功能还未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某些致病微生物的免疫力较差[4],身体抵抗力不如中学生,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的免疫力逐渐增强,身体素质有所提高,中学生的缺课率较低。(2)小学生由于自理能力较差以及外界环境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所以户外活动都需要家长的陪同,但是家长因为事务繁忙,很少能有机会带孩子外出锻炼。(3)许多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网络,也减少了户外运动的次数,抗病能力也随之下降。(4)小学生学习课程不太紧张,生病后家长可以立即请假带孩子去医院看病。随着学习阶段的不断提高,课业负担逐渐增加,考试竞争压力较大,学生生病时因怕耽误学业而很少请假,坚持上课。(5)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缺课率和人均缺课天数都高于中学生。
3.2 不同性别学生因病缺课率比较 学生缺课率和人均缺课天数均为男生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好动、户外活动较多、经常相互打闹、易造成伤害等有关,男生活动较女生剧烈,而活动后不注意自我保护,增加了患病的机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因男、女生生理发育性别特点,致高中女生缺课率高于男生。
3.3 不同病种的患病原因 上呼吸道感染是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的第一位原因,同国内其他报道[5]一致。学校作为一个集体,人员集中,容易传播病原微生物,在寒冷的季节,教室窗户通风较差,学生课间户外运动减少,尤其是小学生与中学生相比,身体抵抗力较差,这是上呼吸道疾病感染的主要原因。同时有报道显示,上呼吸道感染已成为学生缺课的主要病因,与每年的菌种变异[6]亦有密切关系。
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消化道疾病致学生缺课率逐渐升高。其主要原因为高年级学生独自在外就餐的机会增多,且又没有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进食缺乏规律,搭配不合理,同时学生经常就近光顾学校周围的小食品商贩,食用食品多数为“三无”产品,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容易引起学生患消化道疾病。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和生理发育还没有成熟,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7]。在此次调查中,伤害所占比例在小学居第4位,中学居第3位。伤害多为交通事故、机械损伤、玩耍时扭伤等,伤害发生后缺课多,危害大,应引起特别重视[8]。
3.4 应采取的综合措施 (1)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疾病预防知识,尤其要加强对小学生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学生获得疾病防治知识,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家长在生活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学生多参加户外活动。(2)学生疾病好发季节是春、秋季,尤其是季节交换时期患病者较多,3月为最高峰。针对这一特点,要及时进行季节性、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发病[9]。在疾病高发期之前,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学校要加强卫生防病工作,如教室内通风换气、必要消毒隔离措施、校园环境清洁卫生;家长要注意学生的服装变换,合理膳食与营养,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对多发病、传染病、季节性疾病高度重视,积极预防,严密监控,一经发现立即采取有效措施[10]。 (3)学校和家长应高度重视学生消化道疾病的防治,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不购买不洁食品。为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监督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卫生违法行为,保证食品安全,以降低学生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4)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的安全设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重点[11]。学校每学期要安排一定课时开展安全防护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的防护能力,改善学校周围的交通环境,在学生上下学时间,保证学校附近交通的流畅,减少危险因素的存在,减少和控制学生伤害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叶广俊.儿童少年卫生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4.
[2] 韦丽峰,陈丽明,梁华辉,等.2004-2005年钦州市监测点校学生因病缺课调查.广西预防医学,2006,12(2):99-100.
[3] 沈文秀,唐小妹.盐都县两所中小学学生因病缺课调查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2(3):270.
[4] 周东华.2000学年仙居县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调查.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3,9(5):63-64.
[5] 徐秀娥,谢国辉.南雄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63-64.
[6] 汤海英,易可华.上海某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分析.疾病控制杂志,2003,7(2):150.
[7] 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等.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47-49.
[8] 叶冬青,黄芬,陈文化,等.怀远县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1,22(2):131-132.
[9] 吴素萍,唐小妹,周爱庆,等.盐城市盐都区小学生因病缺课调查. 中国校医,2006,20(1):74.
[10]关礼政,任存勇,张文明.2003年乌铁分局某学校小学生因病缺课调查分析.地方病通报,2005,20(3):24.
[11]张惠洁.广州市东山区1999~2002年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分析. 华南预防医学,2004(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