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林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人才培养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园林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园林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人才培养方案 欧林三角 跨学科 监测机制 反馈机制

始建于1997年的富兰克林·欧林工学院(简称欧林工学院),以其别具一格的教育理念和卓有成效的创新实践,正在推动着美国传统高等工程教育乃至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巨大变革。经过短短十五年的发展,欧林工学院已经成为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名校争夺优质生源的强劲对手,在全美最有价值大学中名列前茅[1]。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影响学生成才的关键。因此,在高等教育改革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优化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年来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分别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保障条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欧林工学院为鉴,对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

一、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改革的任务主要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当其冲是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即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四年制本科工程教育而言,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界也曾有争议和改革尝试,其中心问题是,本科工程教育的四年学制能否达到医学和法学教育那样的专业水准。四年学制的本科工程教育质量面临危机,引发两种改革的提议,一种是延长本科工程教育的学制,另一种是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相衔接,但实质上都是试图延长工程师教育的时间。

欧林工学院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将四年制本科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实习工程师(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标准)或学士工程师(美国工程与测量考试委员会NCEES标准)。欧林工学院坚持不向研究型大学发展,而是坚信,按照全新开发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全能够在四年内培养出合格的实习工程师或学士工程师,而且他们的毕业生将来一定能够成长为优秀的工程师。

那什么是工程师呢?工程师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她)们能将人、财、物组织起来,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回顾以往和环视周围,我们在制订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常常不能正视高等工程教育这一不容置疑的教育培养目标,常常喜欢含糊其辞,总是说我们的目标是高级科技人才或高级应用型人才,似乎明确表明培养的是工程师,就降低了培养规格,就会减弱高等工程教育的吸引力[2]。

因此,以欧林工学院为鉴,我国的工科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应该清晰地定位为实习工程师或者学士工程师。明确地说,高等工程教育就是培养工程师,而非其他。这是培养方案制订和优化中,首先要明确的和不可动摇的。

二、课程体系:欧林三角与跨学科体系

工程是科学的延续和再创造。当代工程师应该具有将科学技术转化为技术科学,并将技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工程师应该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可以归纳为:(1)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2)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即在设计、组织生产、产品或工程质量控制和评估、解决工程或生产实践问题等方面的能力;(3)运用各种规范的工程语言、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和各种技术信息资源的能力;(4)计划、决策、组织、协调工程项目或生产的能力;(5)市场预测和应变能力;(6)包括英语在内的文字与语言交流能力;(7)计算机和网络运用能力;(8)与人交流、沟通、共事和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9)有相关法律知识,有社会责任感,有明晰的节能和环保意识;(10)有强烈的创新欲望、意识和能力;(11)有自我知识更新和能力扩展延伸的能力。

广义的工程不局限于设备、机械、过程和系统等要素本身,而是涵盖从需求到市场产品的全过程,既包括狭义的工程活动,又包括工程前期对社会背景的认识和实践,还包括后期对商业背景的认识和实践[3],如图1所示。广义的工程是一种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可行性相结合、对社会产生长远有益的影响、具有长期社会吸引力的创新活动。基于这样的广义工程概念,欧林工学院把“工程”重新定义为一种创新职业,包含三个方面:(1)考虑人类和社会的需要;(2)对工程系统的创造性设计;(3)通过商业途径或慈善途径实现价值的创造。另外,欧林工学院对“创新”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创新是在创造和发明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使具有价值潜力的原创性思想和原创性洞见影响人类的生活,是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吸引力等三方面属性的融合,是创造、发明和创业的融合。

图1 现代广义工程

根据对“工程”与“创新”概念的重新定义,欧林工学院确立了广义工程教育的教育思想,把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的基本理念总结表述为: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培养工程创新人才。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内涵:(1)将工程与真实世界相联系;(2)工程师能够有效沟通,理解其工作的工程伦理,考虑工作的社会影响;(3)工程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必须是有机的结合;(4)在工程的不同领域建立联系。欧林工学院确定了广义工程教育培养的“工程创新人才”应具备的9种竞争力: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团队工作、交流沟通、终身学习、理解环境、设计、判断力、机会评估及发展。

欧林工学院正是基于一种广义的工程概念,进行课程体系的全新设计,将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相统一,体现为欧林三角,如图2所示。

图2 欧林三角

严格的工程教育对应于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即设备或系统的创新应服从于自然规律。对应于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就是要求学生深入学的自然科学、数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创业教育对应于工程的经济可行性,即工程产品应具有市场潜力,能够通过市场获得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对应于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就是要求学生了解商业的基本原理及工程的商业背景,培养学生具备从工程师到创业者的角色转变能力,形成广泛的创业能力和造福社会的价值观和精神。自由艺术教育对应于工程的长期社会吸引力,即工程产品以顾客为中心,对顾客有吸引力,而且,工程师对工程系统和产品的设计要从艺术、人文和社会环境出发,考虑职业伦理和工程社会影响力。对应于课程设计方面,就是要开设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表1给出了欧林三角、工程属性、对应于传统教育形式、课程体系及学分的对应关系。

表1 欧林三角、工程属性、对应于传统教育形式、课程体系及学分的对应关系

欧林工学院不仅从知识领域上将课程模块分成以上四类,而且对组成课程模块的课程分成四个层次:初级课程、中级课程、高级课程、综合性设计型课程。大学第一年以初级课程为主;第二年以中级课程和部分高级课程为主;大二结束之前,学生确定专业方向,开始ENGR课程和AHSE课程,直至第三年结束;大学第四年,以终极设计项目(SCOPE)为代表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作为主要内容。欧林工学院设计了跨学科性的课程集群,来保证学生具有很好的知识广度。以牺牲学科深度为代价,来获得知识的基础性、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性。比如:由微积分、差分方程、机电系统和项目训练构成的课程集群,能够有效地解决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但是,课程集群在设计和操作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院系设置的客观壁垒,为此,欧林工学院颠覆了传统大学依据学科设置院系的做法,不设置院系,学生有专业而教师无院系,所有的教师也不属于任何专业。

因此,以欧林工学院为鉴,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要重新审视我们目前的课程体系结构,抓住工程师的共同特质,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跨学科课程集群,并且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设计一批具有综合性、实战性、创造性的工程项目和创业项目,给师生提供真刀真枪的实践平台。

三、保障条件:竞争力监测机制和教学活动反馈机制

目前,国内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由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教学计划表格组成,而普遍忽视了对保障条件的制定,往往使得本来就不够先进的培养方案在实施中再打折扣。欧林工学院的竞争力监测机制(如图3)和教学活动反馈机制(如图4)值得借鉴[4]。竞争力档案是由校方建立并保持的一份保密档案,主要记录学生的竞争力情况,包括课程的测评结果、雇主信件和其他重要材料。欧林博览会的特色是由校内外专家共同担任评委,每位学生都要提交材料、在博览会上展示宣传自己,接受指导和评估。可以邀请企业通过博览会挑选学生,调动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积极性。

以课程为基础的竞争力评估

图3 欧林工学院的竞争力监测体系

图4 欧林工学院的教学活动反馈机制

以欧林工学院为鉴,我们在制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建立确保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的保障机制,不仅要对教学环节的落实进行有效监控,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竞争力进行监控。从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等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督促,保证对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优化。可以借鉴欧林工学院的竞争力监测体系,特别是搭建博览会这样的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展示自我,最终实现自我。

四、结语

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优化,欧林工学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尽管各个高校的工科专业的基础和服务面向各有不同,但是工程师培养的共同特质和要求不会改变。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就须牢牢把握住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构建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跨学科课程集群,打造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创新平台。建立和强化对学生的竞争力监测机制和教学活动反馈机制,以确保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Nortel,Leveraging it to create an innovative,cooperative,student-centered curriculum,case study,Franklin.W.Ol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2009.

[2]严岱年.工程教育的创新奇葩——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1.

[3]曾开富,王孙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探索—欧林工学院的广义工程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

园林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1.高职学院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

为培养具有更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走过了从“订单式”、“三明治”、“2+1”、“产学研结合”和“工学结合”等办学模式,并通过各方面的教学改革,来适应新形势的教学要求,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曾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服务。

2.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分析

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于2002年,现已成为我校品牌专业。自开设专业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5%以上,对口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于2005年成功申报了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研究课题——“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并获得省级教改二等奖,并于同年被确定为学院教改专业,2006年获财政部15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的园林园艺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07年被学院确定为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始终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原则,努力培养实践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

3.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强调工学结合的实践性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竞争需求,以“四条能力”主线为核心,能从事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及园林植物栽植与养护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充分强调了实践性,强调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园林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性,故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4.取得的教学成果分析

4.1园林工程标本实训场建设

4.1.1园林工程标本实训场建设的基本情况

园林工程标本实训场面积约10000㎡,由我院园林工程专业教师设计,园林公司承建。该工程从设计立意到方案商定,再到工程设计、招标、投标、预算、施工到管理,再到决算、验收,全程均是由专业师生共同参与完成。

此实训场园林教学功能体现在:第一,整个园林景观涵盖所有的园林要素,各个环节都为园林设计及鉴赏方面的教学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实体环境。第二,该工程各个园林项目均在建设工程中留有施工断面,这种做法为园林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起到展示作用。此外,保存有该园林工程项目完整的电子档案,包括方案图纸、工程设计图、文字材料、图片、模型等资料,方便日后专业教学中使用。

4.1.2园林工程标本实训场建设的效果分析

师生共建园林专业标本实训场,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1.2.1学生全程参与该项目的建设正是我们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次成功实践。为学生创造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的机会,通过顶岗实习,基本做到零距离上岗,提高了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4.1.2.2工学结合的模式要求必须要有一支了解职业标准、熟悉企业工作任务和岗位流程的具有熟练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来带领学生。通过园林专业标本实训场建设,能够提高教师专业实践动手能力。

4.2校园景观维护实践课程的开发

4.2.1校园景观维护实践课程主要内容

校园景观维护课的主要内容是把学校划分为多个片区,每班负责一个片区的景观建设和维护。其主要专业内容包括方案设计、工程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的栽植、养护、病虫害防治及景观绿篱整形等。

4.2.2校园景观维护实践课程具体实施方案

本课程以一年为周期来制定计划。每个班分成几个小组,指导教师将每个星期的任务下达后,各组组员共同协商,轮流当管理者,组织实施景观维护内容。如发现问题,各组成员要共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记录问题并咨询指导教师。同时,教师会根据各组的具体操作情况来评定成绩。

园林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根据用人单位的反映和参考麦可思调查数据,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园林技术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2008年起对环资学院08级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改革。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环境、行为和人的主体因素三要素如果完美的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可以圆满完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循环。[2-6]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参考麦可思调查数据,和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环资学院提出了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1+1”三个“1”分别是代表三个学年,该模式以能力为本位,其主要内涵如下:

第一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的方法能力。第一、二两个学期,工作日的每天上午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素养、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下午和周六周日的部分时间,到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参加企业培训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等实践活动。通过一年的学习和专业实践,一是使学生初步接触专业,初步了解岗位职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第二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专业能力。第三、四两个学期,学生进行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课程和职业必备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社会能力。第五、六两个学期,学生到企业参加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在一年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实习企业的工作人员一起对学生的某些岗位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地基础。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要素的整合状态。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方法能力是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以积极态度对待人生。[7]

2“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分三个主要部分,一是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二是职业技术课程标准,三是实践教学、课外活动安排及要求。[8-10]课程设置方案分基础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实践训练模块四部分。基础模块又分二个子模块,一是文化基础子模块含两课、体育、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环境资源概论课程,368学时;二是专业基础子模块含绘画基础、园林植物栽培基础、园林规划设计基础、园林设计初步课程,304学时。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又分三个子模块,一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子模块含园林树木、花卉栽培、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种苗生产技术课程,272学时;二是园林规划设计子模块含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256学时;三是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子模块含园林工程、叠石造山工程、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施工管理、园林工程监理课程,208学时。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160学时,每个学生根据到企业实习岗位可选择相应的5门选修课程,在第三学年由教师分组安排上课。实践训练模块含园林植物栽培实训、园林规划设计实训、园林工程施工实训300学时,由教师进行分组实训指导,并进行技能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一是建立起一套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建立起与该模式配套的考试考核机制和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三是进行相应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四是探索与该模式配套的教学方法。环资学院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对园林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以及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的改革探索,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

3“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实施的成效

项目实施了五年,环资学院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3.1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晰

践行“自强不息、明德树人”的校训,培养职业素质好,敬业精神强,掌握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身心健康,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发展潜质的,掌握园林绿地测绘与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及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从事园林技术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环资学院将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总结为五个“一”:一是“一颗心”,即具有较好的生理、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精神;二是”一张图”,即具有进行一定规模的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并具备制图的能力;三是“一支笔”,即具有进行项目规划设计说明书及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相关文字材料的书写、编辑的能力;四是“一双手”,即具有把规划设计方案化为现实———园林苗木生产、管理以及园林工程施工的能力;五是“一张嘴”,即具有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用于设计、施工、生产、管理过程之中,并依据基本理论将设计方案与用户进行沟通的能力。

3.2实践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环资学院增加了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使实践教学占总教学的时数大于50%,第一、二两个学期,工作日的下午以及休息日的部分时间,到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参加企业培训和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或等实践活动。按照“产学研结合”思想安排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如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一定结合园林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每学期安排二到三周的教学实训周,直接进行园林行业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技能,培养劳动观念,培养全面素质,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专业教学通过采用课堂教学、实践、实习、专业技能训练、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环节完成。毕业实习的安排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结合就业,结合专业,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用人单位实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考察并进行双向选择,为毕业后择业作好准备。积极探索与能力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尽可能把课堂安排在生产第一线,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结合园林工程的施工活动的季节性,把学生安排到实际岗位中,同时,部分课程的教学活动要求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增加现场教学的内容和场地,提高学生的应职岗位能力。

3.3课程教学形式更加灵活

课程是指学校为一定教育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全部教育内容及进程。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执行是人才培养水平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形式上突出适用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课程设置及内容上,突出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培养上,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凡是企业中用到的技能操作内容,都会在教学中有所安排。课程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包括现场情景教学、多媒体课件、讲授、讲解、讨论、实操、演示、模拟角色、课程设计等。课堂教学实行讲练结合,对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实行实例教学和案例教学。如《园林植物栽培》课程这门课,在教学中主要安排学生到院苗圃地参加园林植物的培育工作,把课堂讲授的内容重点安排在生产第一线。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形式上有技能训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案例分析,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设置了技能考核标准和方法。在具体专业能力培养上,实践内容以结合生产实际、完成一定生产任务为主,以仿真现场教学为辅。如园林植物栽培课程教学就是以负责校园内部分绿地养护为主,包括防寒、修剪等,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积极主动地结合现场实际,鼓励学生自主找生产单位,既锻炼了学生技术能力,又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在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上,以讲座、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有关技术证书的考核和考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假期到社会打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动手能力。

3.4实践教学环境更加优化

近年来,学院投入600多万元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实训基地面积100多亩,有中空玻璃温室、连栋大棚、单体大棚、组培室,园林园林机具实验室等,建立了盆景制作实训室和叠石造山实训室,建有园林树木标本园、花卉标本园、苗圃等,基地建设突出了示范性、先进性并与科研、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目前,校内的实训基地除满足本专业实验、实习、实训需要外,还承担了多项省农业、省林业科研项目以及市科技局课题的研究任务。学院积极进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扬州科农园林花卉有限公司、扬州瘦西湖公园、扬州何园、扬州金利达市政工程公司、扬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等1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由学院和企业双方组成实践教学基地领导小组,负责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学生实训教学计划。教师带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参与生产实践。

3.5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入

环资学院秉承“自强不息,明德树人”的校训精神和“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将“素质第一”作为绿色教育的依托。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主线,始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近年来,连续邀请名师、专家、企业人员举办专题讲座,畅谈成功心得,感悟人生真谛,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成才意识。坚持教、学、做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组织进行园林设计及模型施工竞赛。2010、2011、2012年分别组织了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园林设计及模型施工”竞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2010、2011、2012年分别组织举办学生08、09、10级园林班教学改革成果展,展览包括实习掠影、基础训练、个性展示、后期强化、生活掠影、园林规划、插花模型、工程模型等八个部分,展览充分展示反映了学生通过两年学习所取得的成果。

4学生及麦可思调查数据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的评价

园林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 teaching reform is to achiev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garden major JiNengHua professionalism, the only way, in the paper, the necessity of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and to reform the location and target, teaching reform concrete plan three aspects further discussed in higher vocational garden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scheme design suggestion system is presented.

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西亚和希腊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现今的中国园林将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又散发着现代的气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中国自己的风格,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中独树一帜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已成为现今中国发展的难题,解决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也使传统的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为高职院校的园林专业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但现今高职院校设置的园林课程很难跟上社会迅速发展的园林行业的需要,致使园林专业毕业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刚进入岗位以后,不能迅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所以必须改革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模式,使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走向职业化、技能化、市场化的道路。

随着我国园林产业的飞速发展,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有增无减,而社会上培养的园林专业人才,大多数是出自高职院校,因此园林人才的竞争,也逐渐演化为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育教学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培养出更多适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实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办学的最终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园林专业教学必须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明确自己的位置,加强校企合作,精心设计园林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综合培养方案,根据市场上对园林专业不同需求,随时调整专业授课内容,加大创新力度。

1、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 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

园林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要实现这样的人才目标,必须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除了理论学习以外,校内校外实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实用性上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学生参与某一具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是对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1.2 教学内容建设的需要

园林专业的学生是否能够符合现在社会对园林人才的要求,除了必须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外,设计、建筑、工程、电脑、乃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都缺一不可,也就是说现今的园林专业已经不是一个绝对独立的学科,它和许多专业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现在的高职院校各类专业课程一时又难以打破故有的独立体系,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内容在课程间的简单重复和遗漏、教学内容衔接不到位、专业技能得不到完整、系统、有序的训练和提高等问题。因此要进行园林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的,是适应教学内容建设需要的必然结果。

1.3 培养学生求知心理的需要

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为了学生达到更好的学的效果,而更好的学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未来的实践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好的学习兴趣,无法顺利完成学习过程和实践工作,因此园林工程专业的教师不仅只承担教学的任务,更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求出提升学生求知欲的新教学模式。

2、教学模式的改革定位与目标

2.1教学模式改革定向

从培养综合素质为着眼点,以学生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为重点,以顺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为准则,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制定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需要的全方位综合素质的园林工程专业人才,突出园林专业的教学特色。

2.2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园林专业整体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并结合园林专业自身特点,全面贯彻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综合能力教育的协调发展,调整园林专业基础学科和与园林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的关系,开发“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方案;建立适应现代化园林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制度、教学手段和方法。

3、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3.1 职业目标设计 职业教育的最终归宿是服务于社会,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应培养具有园林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群体合作意识的综合性人才,而这不仅是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教学改革要达到的职业目标设计的基础,

3.2教学计划的设计

根据各学院具备的不同的教学资源以及不同学情,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夯实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性教学。 3.3 教学过程设计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园林专业的特点,将教学过程实用化、具体化,摆脱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由于园林专业综合性较强,因此应该重视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性教学。

园林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5篇

>> 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探析 加强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究 高职院校制冷空调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索 高职院校物业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法律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新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 浅析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高职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关于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改革的探索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微 职业院校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 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就业能力视角下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谈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培养模式 探究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赵春仙,周坤.关于高职园林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体系的探讨[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2):87-88.

[3] 邓元德,潘伟彬,陈开森.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4):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