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管理市场分析

能源管理市场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管理市场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源管理市场分析

能源管理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电力企业增供扩销就是增加供电能力,扩大销售电量。“增供”和“扩销”相互依存,二者不可偏颇。没有坚实的“增供”基础,“扩销”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充分的“扩销”市场,“增供”也只能是一厢情愿、徒劳无功。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考虑,一定程度上“增供”还必须先行。

如何搞好增供扩销,供电企业员工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深刻理解“增供扩销、增收节支、优质服务”的重大意义,树立“立足岗位、诚信服务”的工作理念,才能做到度电必争。

一、建立“增供扩销,三方联动”机制。

为有效缩短客户工程设计、施工时间,提高业扩报装接电效率,供电企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采用联动机制。供电企业牵头在缩短客户工程设计、施工时间上下功夫,以实现客户工程设计、施工周期可控在控。

二、深化市场分析。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本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电力需求分析,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客户用电情况分析。通过深化市场分析,增强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确保新增客户用电早日用上电。让新增客户用电负荷早日转化成新的用电增长点,是最直接的扩销工作。因此,对新增客户,尤其是扩大内需生产企业、重点用电项目用电,要主动协调跟进业务进度,切实做好供电服务。

四、加强电网建设与改造。强化规建为生产、生产为营销、营销为客户的全员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电网规划,优化电网结构,全力以赴推进电网建设,为增供扩销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深化需求侧管理。通过继续深入开展“绿色行动”节能服务,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电能热泵技术,引导客户改变能源使用结构。同时进一步挖掘工业、居民用电市场。

六、加强客户停电管理。通过严格控制供电可靠率关键指标,进一步理顺停电管理流程,有序推进配网带电作业、配网自动化建设,推广设备状态检测、检修,以及完善停电告知方式等,做到少停多供、度电必争,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电网设备、客户设备的产能,实现电网经济运行。

七、加强用电检查管理。加大外部检查和内部稽查力度,有效堵塞管理漏洞。同时加快配变监测计量系统和低压集抄系统的建设,不断完善负荷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设备功能达到加强管理目的。

八、加强日常计量管理。供电企业应积极开展营业普查、计量专项整治等活动,对辖区内各电力客户的电能计量装置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样才能缩短用户计量装置故障处理和用户装表接电时间,减少电量损失。对客户提出的有关用电方面的疑问及时解答,并在现场对抄表人员进行电能表抄表培训,让抄表人员能判断明显的故障及电价是否执行合适和到位,从而提高客户抄表准确率及电价执行率,避免电量损失及纠纷的发生。

能源管理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车身尺寸(mm):5039*1860*1471

轴距:3108mm

发动机:3.0升L6 Double VANOS/Valvetronic

变速箱: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最大扭矩(Nm/rpm):310/2600

最大功率(kW/rpm):190/6600

悬挂形式:(前)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后)整体铝质后桥

售价:华晨宝马5系L版41.86-79.16万元

0-100公里加速:6.9秒

其他配置:i-drive系统、电子刹车和红灯及堵车时很实用的AUTOHOLD、宝马特有的EfficientDynamics车辆能源管理系统等

竞争对手:奥迪A6L、奔驰E级、沃尔沃S80L、丰田新皇冠等

市场分析:对于宝马来说,虽然5系还不及3系的销量,但它所贡献的利润绝不比3系要少。第6代宝马5系的出世可谓意义重大,从这款车上我们能够看到宝马最新的设计语言,也能够看到这个系列在向宝马的基本风格的回归。克里斯班戈为宝马品牌带来了太多的争议性,而实际市场销量似乎又可以让所有人闭嘴,而霍伊顿克的设计应该算是返璞归真,从目前的销量来看,反应还是不错的。

假如有人一再强调宝马的操控性,那么可以断定此人对该品牌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从宝马的整个产品来看,5系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而华晨宝马的中国加长版系列,看起来颇有一番小7系的感觉,成为本土市场的一把利器。

温柔的外表并不说明新528Li就真的安静了,起步柔和也并不代表它会平静地行驶。从市区停停走走来看,这款车文静而富于儒雅气质,一旦有机会加速,会带来另外一番运动操控。宽敞的后排座椅空间适合行政出行,而后备箱的容量又使得家庭使用都绰绰有余。3D升的排量油耗并不算高,百公里11升多不到12升这样的油耗不论对于自身排量还是竞争对手都有一个好消息。动能回收系统还属于搭配的新的科技,能否发挥比较积极的作用还有待于市场的反馈。

能源管理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字:电力营销营销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5.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发电企业也要不断顺应市场化的要求做好电力营销的相关事宜,保证电力营销能够带动电力产品的竞争优势。电力营销作为发电企业经营的核心,要不断从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上做出相关改革,要进一步提高电力的质量,保证电力的提供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只有做好电力营销的管理,才能进一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才能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取得,才能利于发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发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现状

当下,发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电力营销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严重制约电力产品的发展,也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实现提供了障碍。

1.1 居民用电市场开拓困难

当下,居民用电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居民用电市场的开拓困难重重。随着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国家对能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节约能源的倡导阻碍了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除此之外,当前可替代能源的不断发展使得可替代能源逐步代替了电能的使用,由此使得电力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这就导致居民用电市场的开拓出现了困难,电力产品的需求度下降,而电力的营销手段缺乏新意,由此导致电力的市场出现萎缩的局面,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

1.2 电力营销服务意识淡薄

在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发电企业处于垄断的地位,由此电力企业凭借其优越感以及产品的供不应求导致电力企业缺乏营销观念,电力企业的员工缺乏服务的意识,当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服务意识仍然有待提高,发电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市场化的要求脱节,由此导致电力企业服务意识的缺失,对用户需求不能及时进行解决,导致用户中存在不满现象,降低了电力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制约电力企业的发展。

1.3 电力营销手段单一

当前,发电企业电力营销手段缺乏创新性,电力营销手段过于单一,发电企业对客户的基本信息掌握不足,由此对客户的需求缺乏了解,这就导致发电企业很难发挥营销主动性,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客观认知,由此难以开发电力的发展潜力,导致电力市场的停滞,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发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对策

2.1 积极开拓居民用电市场

针对居民用电的不断减少以及可替代能源的使用,发电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开拓居民用电市场。首先,可以采取灵活的销售方式,促进居民对电力的消费,可以采取消费积分方式,对消费满一定积分的用户给与回馈,从而保证用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其次,要积极进行居民用电市场分析,要对可替代能源的使用做好研究,从而在可替代能源尚未全面发展的时期加以解决,要积极鼓励环境保护,从而抢占燃气使用的市场份额。除此之外,要对居民进行用电宣传,鼓励居民科学用电,引导居民对电力的消费,从而保证居民用电市场的扩大,保证发电企业的持续发展。

2.2 加强发电企业服务水平

针对发电企业营销服务水平不足的情况,要不断加强电力企业服务意识,提升其服务水平。首先,要对客户用电需求进行调研,从而可以明确客户需求,并针对客户需求开发电力产品,从而掌握客户心理,增强客户满意度,由此可以改善被动寻找客户的弊端。其次,规范用电报装工作流程,强化报装环节时限考核。推行更为快速便捷的“一站式”用电报装服务方式,逐步开放电话报装、网上报装,提供更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从而可以使用户体验到供电企业的用户至上宗旨。要切实强调电力产品的附加值,切实提高服务质量。针对较大的用电客户可以提供一些增值服务,比如说可以做电能的咨询和培训服务以及有关设备的检修服务等。只有真正把客户需求作为出发点,才能提高客户忠诚度,而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赢得客户的信赖是企业长足发展的保障。

2.3 积极采用定价战术

电力营销要想发挥作用,不仅要保证电力提供的质量,而且要保证电力产品价格的合理性,由此,在电力营销管理中,发电企业要积极应用电价策略。虽然国家对电价有着严格的控制,但是发电企业作为电力产品的生产者,可以采取价格的营销战略促进产品的使用。对一些用电量较大的用户,发电企业可以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给与客户一定的消费反馈,由此可以使客户享受到价格折扣,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除此之外,要根据电力产品不同阶段的需求情况对电力价格作出调整,从而可以保证电力使用的均衡性,保证电力供求的不断平衡,这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性。

2.4 确保电能的质量

电力营销的前提是要保证电能的质量,只有电能质量符合用电用户的要求,才能切实保证营销手段发挥作用。电能的作用主要指照明和带动电器运转,从而保证人们对电能的正常使用,保证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由此,电能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相关活动的运作效率。由此电力营销的前提就是要充分保证电能提供的效果,主要包括电压、频率和供电的可靠性。只有相关指标达到电能质量要求,才能充分赢得用电用户的信赖,由此可以为电力营销打好基础。

2.5 维护客户关系

电力营销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客户关系管理,做好客户的维护是保证电力营销效率的重要手段。发电企业要着力于培养企业的最终客户并保留相关客户对本企业的偏好,由此可以提升发电企业业绩,有助于电力营销效果的维护。维护原有忠实客户不仅能加大电力的营销,而且可以树立发电企业形象,由此可以带来群体效应,帮助发电企业吸引更多的用户,由此,电力营销中客户关系维护就尤为重要。

3 结语

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由此,在新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如何寻求电力企业的发展是发电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从电力企业的核心要素也就是电力营销管理出发,创新电力营销新模式,积极采用电力营销手段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满足消费者需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足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忠清.浅谈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营销,2010(12)

[2]刘秋华.电力市场条件下发电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企业经济,2005(4)

能源管理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能源经济学;战略性新兴产业;课程体系;内容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117-03

当前,能源生产、分配和利用方式正面临深刻变革,能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能源产业也在经历从传统垄断和计划为主的管理模式,通过管制放松和竞争进行的市场化改革进程,能源相关资源配置将更多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这一进程中有大量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回答和解决。

能源经济学就是以能源生产、分配和利用全过程中的经济问题为核心,阐释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与相应经济规律,为实现能源及相关资源在社会经济中的有效配置和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支撑的一门应用经济学,是能源经济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基础理论。2010年,教育部启动包括能源经济专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能源经济学”课程普遍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一、对能源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理解――基于课程知识框架的角度

当前,能源经济学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能源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关系;能源与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关系;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源价格、能源市场和税收;节能与循环经济;能源替代;能源国际贸易和能源金融;能源政策等[1,2,4,5]。总体上,能源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有关理论来源,包括新古典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管制经济学、能源技术经济学、金融学等理论,所采用理论分析工具主要是运筹学及数学规划、应用统计与计量经济学、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理论、系统科学及系统动力学、博弈论及信息经济学等。

对能源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可以从对能源经济的不同认识角度理解。

1.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多层面(图1)角度

宏观层面内容侧重总量分析,有关政策分析考虑经济环境因素,主要有宏观能源供需及平衡分析、能源市场、能源环境管制政策、能源安全等;中观层面内容主要是能源产业政策与管制;微观层面内容涉及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能源供需均衡与配置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的外部性等。相对而言,能源技术经济则强调围绕能源生产消费过程或项目,更具有与技术特征相结合的管理学特征,如投资决策分析、能源管理机制、生产消费过程(或设备)的能效分析等。现在部分开设的“能源经济学”课程,涵盖了能源技术经济学部分内容。

2.从产业链及其技术经济特性角度

考虑不同品种能源,结合从作为矿权的资源到勘探/开采/生产、输配和利用等环节(图2)的技术经济特点进行区分,如煤炭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勘探开采、石油市场等)、天然气经济学(勘探开采、管道输配等)、电力经济学(发输配、电力市场)、新能源经济学等。现有能源经济学体系就是以以国际石油市场为背景的石油经济学为肇始,在原有各品种能源的专门经济学基础上拓展、融汇和深化形成的。

3.从研究方法论角度

以规范的定性和数理模型为方法的研究,为能源经济相关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如能源供需分析、能源环境税收、能源环境资源配置优化等;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的研究内容,为能源经济分析提供实证方法和必要证据,如能源供需定量分析、CGE模型应用和能源市场建模等内容。

与资源环境经济学、能源技术经济等周边支撑理论相比,能源经济学理论具有以下特点:

(1)与经济学结合更为紧密:紧密围绕能源的生产、分配和利用过程,有更鲜明的针对性,侧重阐释能源在能源、经济和环境(3E)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能源与经济和环境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政策涵义。从宏中微观层面,为能源经济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支持。在当前主流能源经济研究中,实证分析占有主要地位,重视实际应用。相比而言,资源环境经济学更具基础性,而能源技术经济理论则侧重于更微观的工程经济实践。(2)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能源经济学为能源经济研究提供相对基础性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支撑。但是,如能源平衡表、能源CGE模型、3E系统理论等有关方法和工具,以及相关实证方法及其研究提供的实证证据,也能够直接用于能源经济管理决策和实践;(3)交叉融合性、动态发展性和创新性:能源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多样,现代能源经济学内容实际上结合了经济学、管理学、技术经济学和能源工程等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不断进行交叉、融合和发展,不断在深入和拓展研究领域,不断为回答和解决能源经济发展问题提供创新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支撑,逐步成长为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

但是,无论从研究还是从教学的角度,目前对能源经济学涵盖范围的认识尚不统一,理论体系本身远未成熟完善。

二、能源经济方向专业和课程设置情况

能源经济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外高校设置能源经济相关专业,培养能源经济管理和研究人才,历史不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材编制、都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具特色。以前多作为研究生层次专业,设置于环境或能源相关系(学院),或能源环境相关跨学科专门研究中心,依托所在院系的专业及研究基础,教学内容的工程和管理学特征较强。依托理论和应用经济学科开设能源经济专业的相对较少。考虑到学科交叉性,专业生源主要来自于理科和工科生源。

美国特拉华大学能源环境政策中心,于1983年最早面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设置了能源经济及管理专业,2012年开始招收能源经济及管理本科专业。近年来,由于能源经济及其研究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专业人才需求增加明显。国外的著名高校如MIT、加大伯克利分校、南加大、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等,国内很多高校,如国内的中科院、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江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西安财经学院等,也都相继招收能源经济方向研究生。2011年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重庆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晋东学院等高校陆续开设能源经济本科专业。

目前,国内已出版的教材[2-6]中,笔者认为魏一鸣主编的《能源经济学》(第2版,2011年)较为符合当前专业教学要求,其它教材多适合研究生层次。国外多数院校多采用讲义形式,也没有正式教材。知名教材中,《Energy Economics:Concepts, Issues, Markets and Governance》较适合本科教学,但内容程度偏浅;《International Book on the Economics of Energy》更适合研究生层次使用。

从多数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由于能源经济学覆盖面宽和研究视角多样,对能源经济学及其体系的认知差异较大,课程内容也因为衔接课程的差异和依托专业不同,差异较大,深浅不一。目前存在的明显问题有:

(1)课程内容体系欠规范,与相关课程内容重复和冲突的情况突出:例如,资源环境经济学对可耗竭资源开采、环境经济的分析,在本课程中也会讲授。在“能源经济”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方面,前者有关内容作为能源经济学理论来源之一,完全可以简化和有针对性地纳入能源经济学课程内容之中,作为基础理论模块的内容;还有,能源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气候变化经济学等教学内容存在部分重叠。(2)缺少一致认可的成熟教材,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教学多采用课堂讲义和教辅资料结合的方式。(3)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待创新。对非工科背景的经济类专业学生,学习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的能源经济专业课程,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可考虑选择多媒体课件、有关能源生产过程和技术的视频、现场参观及专业实习等多元化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反之,依托工科专业建设能源经济专业,需要增加开设经济和管理有关课程,加深学生从经济管理角度对能源经济的理解。(4)教学学时数偏少。在目前高校本科培养体系规范下,多数高校可分配给专业课程的学时仅约占总学时的10~15%,单科课程多不超过60学时,中国石油大学等在能源经济专业建设中具有较长办学时间的高校,专业培养环节约占总学时的20%。教学学时普遍偏少,多是32或48学时。既要符合现有本科培养规格要求,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受能源和经济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传授和素养培养,以满足未来从事能源经济领域实践与科研工作的要求,需要把握教学规律和专业学习特点,更为合理安排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式,课内课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

总之,从国内外发展动态来看,本科层次“能源经济学”课程的规范化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评价等。本文主要对教学内容和辅助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探讨。

三、对“能源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1.建设思路

作为创新型专业核心课程,“能源经济学”课程的建设,从教学体系建设角度,特别是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1)体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能源经济本身属于新兴领域,新的技术、理论方法和问题层出不穷。这要求能够把握能源经济理论及发展动态,在内容上采取教材(讲义)和科研文献相结合方式,不断充实、拓展和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及其结构、课件和实验环节等,反映该领域的新动态新发展。(2)特色定位:应充分结合原有教学和研究基础,在目前国内能源经济专业尚不多的情况下,各专业应找准自身定位,有的放矢,根据各品种能源及其子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有选择地突出某一两子产业或部分教学内容,单独开设相关特色课程,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如石油大学单独开设了“国际能源市场分析方法及应用”、“国际石油经济学”,反映出了自身特色。(3)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源经济专业设置的直接目的是要培养面向能源经济实际,能够回答和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紧迫能源经济问题的人才队伍。因此,应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培养环节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特别重视对专业素养和实际能力的培养。需特别指出的是,出于数量实证方法在能源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能源平衡表、计量分析、投入产出分析、SAM及CGE模型编制的工作量大和比较复杂,有关教学内容最好安排独立实验课程。(4)区别不同能源品种及其产业链:在对能源经济总量概念及有关分析理论的把握之外,应在能源供给、能源市场与价格、能源产业管制等具有明显子产业特征差异的内容部分,根据不同能源品种的技术经济特性划分教学内容模块,如可大致分为煤炭、油气、电力和新能源等和能源市场、能源金融等细分内容模块。在此基础上,按照专业特色定位进行适当侧重和取舍。(5)教学内容的灵活组合和调整:应从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分析应用和政策应用的维度,对内容模块的设置仔细分析、灵活剪裁和设计,反映专业定位及特色,区分主干和拓展内容。(6)注意与其它课程的衔接承递:明确课程之间的序贯承递关系,合理设置教学计划,尽量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叠冗余,提高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支撑度,最大限度节约教学资源。适当考虑与研究生阶段有关课程的衔接。

2.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从各高校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能源经济学”课程多设置于第4或5学期,课程学时多是32或48学时。课程预备知识,主要有:能源概论、宏微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运筹学等。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是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深化。参考有关《能源经济学》教材内容,从便于学生消化吸收的教学需求出发,笔者认为该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应适当增加学时至60学时,内容模块可大体划分如表1所示。

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基本思路和原则是:(1) 以“能源供需分析―能源市场与能源价格―能源产业管制―能源政策―能源与经济增长、环境的关系”的有关概念及其理论阐释为核心脉络,组织和展开教学主干内容。(2)在理论和分析方法论的教学中,注重与有关课程内容衔接:理论分析部份,应注重在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以讲授和深化,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能源经济问题的能力;注重讲授3E领域应用广泛的主要量化方法,包括指数理论与因素分解、DEA效率评价、投入产出分析、CGE模型和计量分析等方法,最好能够结合典型文献和课程实验环节,深化学生对有关方法及其在3E领域应用的理解。该部分内容有一定深度,可选择另外单独开设实验教学环节或课程,实验课时也可适当增加。(3)考虑内容深度、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及教学安排和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强调学生对“能源-环境-经济”基本问题及知识的掌握和准确理解,突出特色定位,有所侧重,兼顾理论和方法论教学,进行内容取舍或单设课程。

3.辅助教学手段和方法

由于学时有限,学生对于跨经济学和能源科学的课程内容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上,既要安排对能源学科特别是能源工程领域知识的预备课程,也要结合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可包括:(1)以专业研究报告和学术文献作为补充,较全面、细致和及时地反映能源经济实践和学术研究的进展,反映能源经济研究的主要方法和重要结论。(2)能源经济与工程技术的教学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和感性认识。(3)能源经济模型及其分析工具,如CGE模型、3E系统模型,能够为学生更为深入和准确地理解能源系统提供模拟或仿真环境。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能源学科专业实验室,提供能源工程教学的辅助仿真实验。(4)安排课程认知实习环节。(5)有组织地开办课外能源经济专业讲座,增加学生课外的知识获取渠道等。

四、对重庆大学“能源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CEBA)于2011年获批在现有应用经济二级学科下筹建“能源经济”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在专业建设上,CEBA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依托技术经济及管理国家重点学科,传承电力技术经济特色方向,以打造辐射全国的特色专业为目标,为西南地区及至国家相关行业部门输送急需的能源经济及管理专门人才,并为相关专业研究生阶段的教学科研培养输送人才”的专业建设目标。从人才培养角度,提出了培养符合国民经济建设和能源经济研究急需的“懂能源,精经济,会管理”的创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能源经济学”课程建设上,课程教学学时规划设置为48学时。根据我院本科教学总体课程规划,梳理“能源经济学”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关系如表1。对有关教学内容作出了相应安排:(1)在课程内突出能源经济实证研究方法内容,设置实验教学环节。(2)相对突出电力技术经济特色,单设“电力技术经济”、“电力市场与电力经济学”课程,安排“电力工程概论”课程作为预备课程。(3)建立与能源企业的教学培养合作关系,安排能源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举办讲座,安排课程认知实习、专业认知实习和专业现场实习等环节。

五、总结

能源经济专业的设置和能源经济学理论体系本身都是新兴事物,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国内“能源经济学”课程建设处于初创阶段,有待规范化和经验积累。本文基于对能源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理解,结合国内能经专业办学的实际,探讨提出了“能源经济学”课程内容设置模块化设计及其原则与必要辅助教学手段,希望能够为能经专业的下一步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庞名立,崔傲蕾.能源百科简明辞典[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9.

[2]林伯强.现代能源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3]林伯强.高级能源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4]魏一鸣,焦建玲,廖华.能源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魏一鸣,焦建玲,廖华.能源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6]魏一鸣,焦建玲.高级能源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能源管理市场分析范文第5篇

第一章  总论 .................................................2

第二章  企业基本情况 .........................................7

第三章  市场和产品方案 .......................................9

第四章  原料供应及能源消耗 ..................................12

第五章  生产工艺与设备.......................................13

第六章  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及消防.........................15

第七章  节能及综合利用.......................................20

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和实施规划...............................22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建议.....................................23

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4

第十一章  财务评价...........................................25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年产3000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项目   

项目主办单位: 江苏大海纺织科技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龚国华

单位现址:泗阳县经济开发区东区(标二期)

项目建设地点:泗阳县经济开发区东区(标二期)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江苏大海纺织科技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1.2项目提出的背景和技改申请理由

1.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江苏大海纺织科技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PTT纤维生产的公司,近几年随着中国纺织行业及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PTT纤维产品销往华南、华东地区,供不应求,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销售网络健全,力量雄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通过本项引进国外先进的关键设备,同时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培训人才,不仅为市场提供大量先进产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同时也是顺应国际潮流、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所以组织建设项目,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1.2.2技术改造申请理由

  主要为了满足市场要需求,所引进的纺织设备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德国欧瑞康纺丝机。产品定位为高档,以满足PTT纤维的需求。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我国经济的强势增长,纺织产业市场前景喜人,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增长较快,因此,本项目的投产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可行性研究依据及范围

1.3.1 研究依据

(1)江苏大海纺织科技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有关基础资料及市场情况。

(2)国家鼓励发展的政策。

1.3.2项目编制原则:

    根据“依靠技术改造,促进技术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精神,按上级政府对项目审批要求,经市场预测和全面评估测算,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采用国内外成熟的、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努力节约投资,争取国家现行对科技进步的优惠政策,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3 研究范围

    根据上述文件要求,本报告对江苏大海纺织科技纺织科技有限公司PTT纤维生产线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产品方案、生产规模、市场需求、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分析等。

1.4 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

1.4.1建设目标

(1)该项目的实施,使公司能够进一步占领市场份额,并提高产品综合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装备水平和市场占有率。

    (2)年产3000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项目生产能力,年产值9000万元。年新增税金为1000万元,利润总额为1170万元。

1.4.2 项目的主要内容

    (1) 引进纺丝机4台,配套国产干燥机5台,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3000吨PTT纤维。新增销售收入9000万元,新增利税2170万元。     

   (2)厂区内供电、供水等公用配套设施和生活设施的适应性改造。

(3)贯彻环境保护“三同时”、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原则。

1.5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498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总额为4980万元,其中;

引进工艺设备投资        4920万元(用汇720万美元);

国产工艺设备投资       60万元。

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498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为4980万元,全部企业自筹。

1.6 研究的主要结果

经可行性研究其结论性结果为:

 (1)在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第二十条中纺织第02条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PCT)等新型聚酯和纤维的开发、生产与应用。充分说明本项目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

    (2)产品生产过程采用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工艺方法,质量稳定可靠。采用连续式流水线作业,确保生产效率和过程质量。

(3)本项目引进的纺丝机以其经济性、高产量、高质量闻名全球,经济实用且便于操作,是非常适合中小企业选购的优质产品,目前整个江苏乃至全国的企业都引进了大量的的纺织机械,售后服务也可以得到保障。

(4)本项目通过引进关键设备、配套相关国产设备及公用设施,对公司PTT纤维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和完善。通过改造形成年产3000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的生产能力,并且提高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5)本项目安排在原厂区进行改造,充分利用已征土地和现有厂房,新建检测试制中心一幢,加快了建设速度,提高了效率,是一个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

(6)本项目关键生产设备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监测手段完备。配套设备选用也以先进、高效、环保、节能为原则。

(7)项目重视环境保护,拟投入适量资金建造环保设施对三废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废水、废气将达到排放标准。项目环境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等问题将通过恰当措施得以妥善解决。

(8)本项目总投资为49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980万元,铺。达产后将形成年产3000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的生产能力。

(9)项目建设期12个月,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9000万元,年新增税金为1000万元,利润总额为1170万元。 

(10)项目实施后,企业实力将显著增强,经济分析表明:

              投资回收期为:2年

              投资利润率为:25.82%

              销售利润率:10.5%

                 投资利税率为:36.34%

投资收益率:23.12%             

 由上可见,无论是从产品还是市场来看,本项目设备较先进,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企业利润率高、市场销售良好、盈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而项目是可行的。

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主要数据

   

1、生产纲领

   

年产3000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

   

  2、产品方案

   

年产3000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

   

3、新增主要生产设备

   

9台套

   

4、公用工程

   

用水量

   

80吨/年

   

耗电

   

50万度/年

   

5、人员(新增)

   

20人

   

6、全年生产天数

   

300天

   

8、项目实施地总建筑面积(m2)

   

20000

   

    9、已有建筑面积(m2)

   

20000

   

10、固定资产总投资(万元)

   

4980

   

11、销售收入及税金

   

销售税金(万元)

   

1000

   

利润总额(万元)

   

1170

   

财务评价

   

投资利润率为

   

25.82%

   

    销售利润率

   

               7%

   

    投资利税率为

   

36.34%

   

投资收益率

   

23.12%

   

投资回收期

   

2年

   

 

第二章  企业基本情况

2.l 企业概况

 江苏大海纺织科技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地处长江三角洲中收地带泗阳,与京泸,宁通,沿江高速相连,距上海两个半小时,距南京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交通十分便利。公司地址在泗阳县经济开发区东区(标二期),公司主要生产的产品为PTT纤维及其产品 。

2.2 企业承办条件及优势

 公司有精干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招聘了一些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有严密的产品检测手段,公司采用国内比较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设计新产品、新工艺。

公司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以市场为导向,产、供、销有机结合,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有较完善的销售网络和一支精干的销售队伍,他们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保证了生产决策的准确性。为本项目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可靠的销售渠道,销售前景乐观。

本项目以增加综合生产能力,降低能耗,减小排放为主,并随着设备硬件更新、提升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市场占有率,并最终占领国际领先水平的终端市场为目标。

公司宗旨:卓越的品质,良好的信誉,一流的服务。公司重视技术进步,严格按照有关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为产品向高档次、高质量、目标进一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资金比较充裕。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

 

第三章  市场预测和产品方案

3.1 PTT纤维简介

   PTT纤维由对苯二甲酸( PTA)和1,3-丙二醇(PDO)缩聚而成,其分子结构式为((CH2)3O O=C O=CO))PTT纤维综合了尼龙的柔软性、腈纶的蓬松性、涤纶的抗污性,加上本身固有的弹性,以及能常温染色等特点,把各种纤维的优良服用性能集于一身,从而成为当前国际上最新开发的热门高分子新材料之一。

     PTT纤维具有涤纶的稳定性和锦纶的柔软性,其表现在:

1、PTT织物柔软而且具有优异的垂性。

2、PTT织物具有舒适的弹性(优于涤纶 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及聚丙烯 PP纤维,与尼龙 6或尼龙 66纤维相当)。

3、PTT织物具有优异的伸长恢复性(伸长20%仍可恢复其原有的长度)。

4、PTT具有优异的染色及印花特性(98℃—110℃一般分散染料可以染色);优越的染色牢度、日晒牢度及抗污性。

5、PTT织物具有鲜艳的颜色及免烫性。

6、PTT适应性比较广泛。PTT适合纯纺或与纤维素纤维及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复合,生产地毯、便衣、时装、内衣、运动衣、泳装及袜子.    

     产品生产过程采用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工艺方法,其质量稳定可靠。采用连续式流水线作业,确保生产效率和过程质量。

 

3.2市场分析

3.2.1国内外PTT纤维市场现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知名老牌企业也被破产保护和购并,全球纺织制造企业进入了新一轮洗牌的局面,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世界前50强企业销售额比重比2007年又提高了近20%。

      自世贸组织取消中国纺织品配额后,PTT产业呈现大幅增长趋势。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纺织品在全球的份额中将上升到45%,国内每年消费的面料达300亿米,江苏产业用布业每年消费达4亿米以上。

3.2.2 中国PTT纤维市场发展前景

(1)行业增长大势所趋

    就目前来看,行业对于2010年的发展充满信心,这不仅是对国家经济形势的客观判断,也是对中国目前所处地位的深刻理解。

    (2)出口渐暖但尚需时日

    目前全球纺织市场的年增长率大约为3%左右,其总规模到2010年预计将达到1450亿美元左右;降低一个层次的增长速度,中国的年增长率如按10%计算,2010年中国市场也将达到320亿美元,占据全球纺织行业22%的市场份额——中国作为一支力量崛起不可避免。

    随着国内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将进一步拉动纺织业的出口需求。

    此外,受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和本轮经济增长的特点所决定,中国市场将呈现一个相对较长且增长高于2009年上半年速度的发展阶段,但由于受经济缓慢复苏和世界建筑市场的萎缩,出口恢复到2008年上半年的水平将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3.3产品方案和拟建规模

3.3.1拟建规模

根据目前国内生产情况和市场预测,兼顾稳妥和规模经济效益,计划年产3000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的生产能力。

3.3.2产品方案

年产3000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的生产能力。

工艺流程:

     PTT纤维生产工艺流程与涤纶长丝生产工艺流程非常相似,PTT纤维生产工艺流程如下:PTT 切片投料筛选切片输送切片料仓干燥机螺杆挤压机预过滤器计量泵纺丝组件侧吹风上油卷取落筒(PTT-POY丝)。然后是PTT-POY丝第一罗拉第一热箱第二罗拉第二热箱第三罗拉上油卷绕(PTT-DTY丝)。

 

3.4.3生产纲领

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的生产计划安排,产品纲领如下:年产3000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的生产能力。

 

第四章  原料供应

4.1原料供应

本项目主要原材料是PTT为原料。 江苏大海纺织科技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从事多年该产业的人才,有广泛的供应渠道,熟知原材料供应源和行情,所以,本项目所需的原材料可在国内市场以优质优价购买。

4.2能源消耗

本项目所需能源主要是水、电,由于生产能力扩大,各项能源均须增容,执行政府指导价。见下表4-2:

表4-2:                        主要能源价格

序号

   

名称

   

年耗用量

   

1

   

   

50万度

   

2

   

   

80吨

   

 

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

5.1 设计原则

(l)本项目将根据年产3000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的生产能力,利用已有厂房设施。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纺纱机,配套干燥机等国产设备。

(2)生产辅助设备以节能、高效为原则。

(3)重视环保,对各种污染源进行科学的处理,使三废经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

(4)配备完善的质量技术措施及产品质量监测和控制技术,保证产品质量达到相关标准,使产品在市场上有良好的竞争力。

(5)贯彻环境保护“三同时”、工业职业安全卫生及节能原则。

(6)全年工作天数:300天;每班作业时间:8小时。

5.2 生产工艺

    根据产品方案,本项目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

 PTT纤维生产工艺流程与涤纶长丝生产工艺流程非常相似,PTT纤维生产工艺流程如下:PTT 切片投料筛选切片输送切片料仓干燥机螺杆挤压机预过滤器计量泵纺丝组件侧吹风上油卷取落筒(PTT-POY丝)。然后是PTT-POY丝第一罗拉第一热箱第二罗拉第二热箱第三罗拉上油卷绕(PTT-DTY丝)。

      

5.3 设备选型

5.3.1 选型原则

     (1)本项目拟购置引进PTT纤维生产关键设备。选择引进的设备应该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实用的最优设备,并考虑以下因素:设备性能先进、维修性能好,通用性、互换性好,结构合理、备件容易解决;能满足产品工艺要求,工作效率高;节约能源,安全可靠,对环境无污染。

(2)可靠性高:设备成熟度高。采用已充分验证并经过使用的设备;生产稳定性高。  

5.3.2引进设备

本项目关键生产引进国际先进的设备,公司经过认真调研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决定从德国选择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纺丝机。拟选择的符合项目要求的相关设备特点介绍如下:

(1)纺丝机

    欧瑞康S5型单色纺丝机符合项目要求,欧瑞康S5型单色纺丝机是欧瑞康公司近年推出的经济实用型产品,无论从稳定性、适应性、多功能、易操作和维护等各方面都设计的非常完美,而且推向市场后根据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不停地改进,目前已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5.3.3 国产设备

国产设备选用工艺成熟、技术先进的设备,有的国产设备采用引进技术制造,核心部件国外采购,国产设备主要有:干燥机。

 

5.3.4新增设备清单

         引进设备清单 (外汇比价为1:6.83)       单位(万元)

 

序号

   

设备

名称

   

规格

   

数量

   

单价(万元)

   

合计(万元)

   

产地

   

美元

   

人民币

   

美元

   

人民币

   

1

   

纺丝机

   

S5

   

4

   

180

   

1229

   

720

   

4920

   

德国

   

合  计

   

4

   

720

   

4920

   

          国产设备清单                单位(万元)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

   

单价(万元)

   

金额(万元)

   

产  地

   

1

   

干燥机

   

5

   

12

   

60

   

中国

   

合计

   

2

   

60

   

 

       第六章   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及消防

6.1 环境保护

6.1.1 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认真执行“三同时”原则.

(2)在工艺设计中积极采用无污染、少污染的新技术、新设备.

(3)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采取综合治理.

6.1.2 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及规定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6348―1990);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6.1.3 污染治理

6.1.3.1主要污染源

根据产品生产工艺,项目新产生的污染源及污染物主要有:纺丝机等工作时产生的机械噪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生产场地的冲洗废水及生活废水。

   (1)噪声

    新增的纺丝机等设备工作时产生噪声。这些设备均安装在厂房内工作;且选用的设备噪声相对比较小。同时厂区内和在车间四周空地均植树绿化,可以减弱对外界噪声影响。

    (2)废水

    本项目废水主要包括清洗废水、车间地面冲洗水及生活污水。

含油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厂区污水管网。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洗涤污水合流排入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放。

本项目所有废水都将通过厂区管网收集处理到入网标准后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工业园区污水管网。

(3)固体废弃物

    公司固体废弃物按照《固体废弃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存放及管理。依照这样的标准进行分类回收,部分可回收固体废弃物通过垃圾收购站进行回收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并且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废是废弃的包装材料和员工生活垃圾。

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厂内保洁人员统一收集后,定期由该工业用地环卫部门送当地垃圾填埋场填埋。

(4)废气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基本无废气产生。

6.1.3.2绿化

绿化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及减小污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公司已在厂区道路两房及建筑物之间的空地上种植有树木、草皮等,本工程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平补齐,新增绿化面积。

7.2 工业职业安全卫生

7.2.1 设计采用的劳动安全标准

    (1)《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6265-90 ) ;

    (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6801-91 ) ;

    (3)《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82 ) ;

    (4)《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JBJIS-2000 ) ;

(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 ;

(6)《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92 )。

(7)《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及国发(1983)8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6.2.2 设计原则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工业卫生设计标准、规范、规定进行工程设计,以防为主,尽量把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消灭在设计过程中,从根本上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

(2)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尽量采用不产生或少产生危害安全与卫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工人劳动条件。

(3)遵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的规定,解决尘危害和安全生产问题,坚持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必须与产体工程实行“三同时”的原则。

6.2.2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分析

(1)各车间楼梯、平台可能发生人体跌落;

(2)机械伤害;

(3)电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噪声;

(4)电动设备引起的不安全因素。

6.2.3 保证劳动安全卫生的技术措施

(1)对于有危险性因素,设专门的堆放场地,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废水治理后达标排放排放及治理措施。对产生有害气体、废热气、灰尘的工艺设备设局部排风。

   (2)投资项目采用先进的工艺及设备,提高了机械自动化程序,新增设备均按安全规范布置和安装,留有足够的安全运输通道,运输作业按安全程序进行,确保安全生产,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操作知识培训,使职工养成按安全规范进行操作的习惯。

(3)对生产中可能产生的污染均采取了治理措施,确保生产环境清洁。              (4)电气及照明均按照有关规定设计。车间内新增的所有用电设备,均采用安全绝缘接地保护和漏电保护措施,保障安全生产。

(5)建筑物均有可靠防雷接地。

    (6)车间内设有通风设施,以改善工人劳动条件。

    (7)新招收的生产工人必须经操作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操作。

    (8)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9)企业己有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制度及措施,仍可执行。

6.3 消防

6.3.1 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997版;

(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1990);

(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

6.3.2消防措施

(1)厂区内现有道路为城市型混凝土路面,环绕主要生产车间布置,厂区道路宽度及最小转弯半径按有关规范设置;新增道路最小宽度为6m,可以满足厂内运输和消防要求。

(2)本工程生产场地防火等级属丙类,厂区、生产场地等按照消防规范设置消火栓。同时,建筑单位内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配置MF4型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并配置一定数量的移动式灭火器。

(3)全厂设置消防组织,配备专职安全员、生产场地内配备兼职安全员。加强职工安全防火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并实行持证上岗。

 

第七章  节    能

7.1节能

本项目主要消耗能源是电、新水、压缩空气等。

7.2依据

国务院1986年1月12日的《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新建改扩建工程项目,必须采用合理的使用能源的先进工艺和设备,其能源消耗不应高于国内先进指标,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必须有合理能源的专题论证”。

7.3能源消耗

根据生产过程各种消耗指标,折算本项目能源消耗见表8-1。

表8-1                   综合能耗表                    

   

   

   

年 度 消 耗

   

1

   

   

104Kwh

   

50

   

2

   

新水

   

m3

   

80

   

其它

   

7.4节能措施

在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加有关能源政策,在有关工艺及其他设计中采取下列节能措施:

(1)工艺节能

本工程主要工艺生产设备均选用先进、成熟的设备,精密度高,各部件紧密配合,运转平衡,有自停装置,不存在空转,且整个生产过程为高度自动化控制。具有产量高、能耗低的显著优点。

(2)节水

冷却水;设计过程将空压、制冷等动力设备及工艺用冷却水集中在动力站,进行冷却循环处理。生产运转过程中,除补充少量的水外,绝大部分水都回收重复利用。

(3)节电

    ①变压器、风机及水泵等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

②车间照明采用节能型灯具,采用节能型灯具后可节电30%。

③加强用电制度管理,严格用电计量考核,生产部门装设分电表,促使各部门节约用电。

④变电器采用电容器补偿,使功率因数达0.9以上,减少电能损失。补偿前功率因数约为0.6,补偿后功率因数达0.9以上。

⑤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减少设备的启动能耗,有利于降低产品能耗。

(4)节约冷热能源

    凡用热、用冷设备及管道,全部采用新型保温材料,以尽量减少冷热的损失。

    (5)厂房工艺布置技工艺流程进行合理布局,采用封闭式管理,减少物料运输,节约运输能源。配电间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管线,减小损失。

 

 

第八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8.1 企业组织

企业实行现代工业的管理模式,做到机构健全、职责明晰。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公司设有办公室,生产供应部,技术部,品质部,外贸市场部,财务部等部门,充分发挥管理部的职能,学习国外先进管理办法,以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建立“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整个机构按照统一领导、分层管理、人员精简的原则进行设置,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8.2工作制度

全年工作日300天,管理人员白班制工作,生产工人二班制工作,每天工作8 小时。

8.3 劳动定员  

本项目需新增员工20人,其中科技人员4人,管理人员4人,科技、管理、营销人员部分外方引进,也可以从人才市场和大中院校招聘,生产工人可招用中专、中技毕业生,录用下岗工人及失地农民。

8.4 劳动生产率

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0万元/人•年。

8.5人员培训

项目需新增各类人员共20人。由于工艺水平提高,设备先进程度提高,要求企业对人员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培训,使其掌握操作使用技能,以提高人员素质。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9.1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总安排

本项目为技改项目。公司将在稳妥、可靠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根据各项工作所需时间,参考同类项目的实施进度,总的项目建设周期安排为12个月。

建设周期共分二个阶段,分别为:

(1)前期准备阶段,时间为3个月。

(2)工程建设阶段,时间为9个月。

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项目审批。

工程建设阶段包括建筑建筑工程、设备购置、设备安装及调试、工程验收等。

项目正式批准后,由我司指定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或委派专人成立项目筹建小组,负责筹建工作。筹建小组将签定相应的合同和协议,提供必须的基础资料,订购设备和材料,负责设备的检验和验收,承担各项生产准备工作,确保设计质量与施工质量,保证工程进度。

9.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具体实施进度如下:

 

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1 概述

本项目为江苏大海纺织科技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项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为4980万元。

10.2 编制方法

    工程按有关概算指标进行估算。

项目引进设备价格根据外商报价结合市场调研确定,价格以CIF价计取,外汇比价为1:6.83,所需外汇由企业购汇解决。

10.3投资估算

10.3.1 固定资产投资    

    本项目固定资产4980万元,其中,进口工艺设备投资4920万元(用汇720万美元);配套工艺设备投资60万元。

 

10.4流动资金估算

流动资金占用参照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并考虑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等因素,采用详细分项估算法估算。

10.5 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498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为4980万元,全部企业自筹。

 

 

 

第十一章  财务评价

11.1 生产纲领

项目达产后,年产3000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项目。

11.2 固定资产

项目实施后,企业将新增固定资产4980万元。

11.3 产品成本测算

(1)原材料、外购件及燃料动力费用根据产品物料消耗及材料价格进行估算。

(2)工资及福利费

    项目所需定员20人,年人均工资及福利费按每年3万元计,全年工资及福利费总额为150万元。

(3)折旧费:投资折旧按9.5%的折旧率计算。

(4)修理费:按年折旧额的15%计算。

    (5)财务费用.按财务制度规定,将生产经营期发生的长期贷款利息、流动资金借款利息以财务费用的形式计入总成本。

    (6)其他费用:为了便于项目的评价,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作了适当归并,将职工工资及福利费、折旧单独列出后,均计入其他费用。

11.4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利润及分配

11.4.1销售收入

项目年产3000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销售价格按现行市场价格计取,正常年新增销售收入为9000万元。

11.4.2 销售税金

产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按国家有关规定计算,新增税金103万元。

11.4.3 利润及分配

项目达产后,正常生产年份新增利润总额1170万元。

11.5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1.5.1新增投资利润率和新增投资利税率

新增投资利润率=

新增投资利税率= 

11.5.2投资回收期

      经计算,项目税后投资回收期为2年,

11.6 财务不确定性分析

11.6.1盈亏平衡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企业新增生产能力只要达到43.64%时,项目即可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