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电子信息;培养optimizing the
The Exploration of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Scheme
――An Example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NING Wei-Lian
(GuangXi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541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ordinary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goal, and combined with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of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we discusse the training schemeand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which are to enhance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students’ adaptability to post of the future society, and establish an effective way which is suitable for ordinary universities in western to the training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Innovative talents;Trained;Electronic information
0 前言
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西部高校在培养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方面的认识和举措都不够到位,导致一些普通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质量不高。本文以玉林师范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为基础,针对其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探索有效的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为西部其它普通本科高校提供借鉴依据。
1 普通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类型体现为应用型,人才素质和能力结构突出创新要求[1]。因此,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应该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应突出以“应用”为目标、 “创新”为特征[2]。然而,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根据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显示,发现仍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学内容和手段滞后
电子信息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我校在实际的人才培养教学中,存在以下缺点:一是课程安排不够合理。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知识结构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很多专业课程必须以一定的基础课程为前提,但是在实际的课程安排中,仍出现有些专业课程超前安排或与相关的基础课同时安排。工科类课程知识本就艰涩难懂,课程的不合理安排导致学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接受专业知识的灌输,这就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难度。二是学时安排不够合理。根据现有的培养方案,在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建设中,较偏重理论课程的教学,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时的1/3左右,实践教学占比例较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导致多数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差,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三是教学内容滞后。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方便备课,几年甚至更久不更新教材,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对脱离。
1.2 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互相分离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过程,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而学生作为学习活拥闹魈澹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能动的学习 [3]。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大一部分大学教师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完成课堂教学,至于学生怎么学以及学的效果怎么样是学生的事,往往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只是教师在讲台上演的“独角戏”。另外,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性很少,学生没有真正进入到课堂角色中,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等,针对这种情况,虽然我校实行了“无手机课堂”,但成效并不显著。
1.3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不够
以我校为例,虽然针对相应课程设置有实验、上机操作、课程设计等实训课程,但是实训课程在整个培养方案中的比重相对较轻[4]。并且受理论基础弱的影响,校内实训课程多为验证性课程,缺少与企业工程实际问题相挂钩的创新性实践培养,不利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开发。
1.4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流于形式。
根据我校实际,我校虽与当地企业玉柴工业园共同创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习训练基地,与玉林市好邦医疗器械公司共建共管“玉林师范学院好邦创新创业学院”,但是因为学校自身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科研能力较弱,所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对企业产品的开发、技术攻关的帮助都不是很大,因此企业真正参与到我校电子类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性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对企业来说缺乏利益的驱动和切实可行的政策与法规保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多表现浅层次的合作。
2 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
2.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性”、“创新性”
要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首先应从培养方案抓起。首先,应根据实际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就业岗位需求对教学活动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有效提高普通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5]。一是,减少通识教育课程如大学语文等必修课,同时增加专业必修课程的比例;二是,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可以适当增加嵌入式原理及应用、信息论基础等专业课程;三是,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6]。
其次,应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习训练基地这一平台,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引导,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如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出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2 建设一支高质量师资队伍
为加强电子信息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从已有的青年教师中选派部分教师到知名院校或相关企业进行针对性的专门训练后担任相应学科的实训教师;另一方面,学校以专职或兼职的方式选聘具有实战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创建一支较强大的校内实训基地师资队伍。
2.3 深化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
一方面,针对校企合作的现状,当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出相应的促进和规范校企合作的具体的措施来推动校企双方的合作以达到双赢的局面。例如,对承担了校企合作教育任务的企业,可根据学生数量和消耗企业的材料费用实行税收减免的政策和特殊的财政补贴,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檠校和企业提供良好的合作环境。
另一方面,学校应更加积极主动的增加与企业间的交流。学校可以建立教师到企业学习和交流的机制,教师以企业技术人员的身份参加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研发、设备改造和生产管理,借此获取和积累教师的工程意识和经验,以增强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部分实践教学工作中,共同组织教学,培养适合适岗的专门人才,同时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习训练基地的作用,让更多学生进入到实践基地中去锻炼学习。
总之,由于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电子信息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要随着社会需要而不断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支武,张德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167-170,189.
[2]王岩红,李登辉.培养电子信息类自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4(35).
[3]王彦等编.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3.
[4]涂荣军,等.地方高校信息科学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9(6):62-65.
摘要:从国家、地区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出发,结合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征,讨论了电子科学与
>> 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模式的探索 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之探索 基于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CDIO模式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运行条件的探索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冶金专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力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中原经济区打造应用型电子专业人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张新跃,董世洪,周金其,等.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8,(3).
[3]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S1).
关键词 职业教育;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86-03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在服务、生产、管理等方面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钢结构已在能源工程、海洋工程、基础设施、建筑工程等领域被广泛运用。随着钢结构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开设了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而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开发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培养过程、内容和方式的总体规划,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因此,开发制订一个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为例,探讨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开发步骤,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和实施提出合理的意见。
1 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推进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将专业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生道德和责任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身心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服务学生长远发展需要。
坚持就业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 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过程中必须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本专业就业需求情况,关注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企业发展和学生就业需要。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原则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要不断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主动争取行业、企业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聘请区域内知名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研究,科学创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的课程体系。
坚持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融合,兼顾基础知识培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教、学、做一体”。突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和特点,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加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协调配合,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情境体验教学、岗位角色模拟、现场实训教学、主题教学等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要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2 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技术路线
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设计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充分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三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组建专业开发团队 建立一个有丰富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和企业丰富经历的校企联合专业开发团队是科学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前提。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需要,组建由分管领导、专业负责人、企业外聘专家、骨干教师、学校教学与学生管理部门人员等构成的专业开发团队。专业团队建立之后应该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专业开发团队成员应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过程。
开展专业市场调研 专业市场调研是科学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性、全局性工作,主要包括行业组织协会调研、知名骨干企业调研、同类专业高职院校调研等。搞好专业市场调研对于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学生素质能力要求、专业办学条件等具有重要意义。专业市场调研的对象、目的及成果如表1所示。
根据专业调研情况,将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主要面向湖北省及沿海发达地区,服务于建筑、交通、能源与海洋工程装备等行业,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胜任钢结构设计、钢结构制造安装及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钢结构行业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钢结构设计、钢结构构件制造与安装、施工组织与管理岗位,各主要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1]。根据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结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初步确定了与建筑、交通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高度融合,以生产岗位技能要求为重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项目引领,学训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草案)制订 通过前期的专业市场调研,在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后,即可开始着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草案)。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与修改 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与修改主要按照以下三个步骤实施。
第一步是组建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委员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主要包括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学者)、同类专业院校专业负责人、学校相关部门领导。
第二步是召开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重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课程结构等方面进行论证。
第三步是专业开发团队根据专家论证委员会的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形成正式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评估与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后,必须注重方案实施过程的跟踪和效果评价,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并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修订。
3 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建议
为了充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
一是注重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一批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打造一支适应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三是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推进工学结合提供良好条件;
四是推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学习平台;
五是完善体制机制,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六是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后的跟踪评估,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张建超.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方法研究与实践[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2(4):39-42.
[3]顾京.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5):8-9.
[4]马树超.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8-149.
【关键词】 CDIO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一、引言
为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高校急需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人才,这为高校以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提供了契机。高等院校在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过程中主要涉及:1)建立具有指导意义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2)提升教师队伍创新创业实践能力;3)建立相应配套教学资源。因此本文以创新创业为导向,融合CDIO理念[1],构建适合培养创新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利用校内外师资力量与相应教学资源以支撑创新能力培养,并对我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加以实践。
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
2.1 融合CDIO理念的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CDIO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总体思路是针对我院软件工程专业现有的学生培养方案,将软件工程教育中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结合一体[2],将新增创新创业教育模块运用CDIO理念渗透到全学年所有学习活动中,各学年均需修满相应的创新创业学分,从而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目标。1.融合CDIO的理论教学体系。传统培养体系仅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对于学生毕业后找到合适岗位关注甚少。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体系分析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遵循CDIO理论教学特点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3],注重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方法训练,增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将专业教育与就业良好衔接,服务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整个过程。2.融合CDIO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划分为:课内实验、独立实验、综合实习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四个层次。课内实验包含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单项知识与应用能力。独立实验涵盖单独开设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单门课程综合应用能力。综合实验包含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培养学生多门课程交叉应用能力。
2.2体系实现方法
为了顺利实施三位一体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我们提出了“一个基础、一个导向、四个层次、两条主线”的实现方案,以CDIO教学理念为核心;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将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上按学年划分为四个层次,每一个层次贯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主线的优化设计。1.理论教学体系实施策略。理论教学体系实施需从教材选择、案例开发、创新创业课程选择方面进行。理论教材的选择需紧跟时代步伐,实时补充前沿发展动态。教学案例的筛选应注重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需结合具体专业就业需求以及各门理论课程特点进行再_发、再设计,递进提高知识技能,达到创新技能培养目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全方位信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2.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策略。实践教学体系的CDIO理念融合是通过项目驱动手段,配合运用校内外创新实训实习平台、创业团队搭建来实施。单项知识点通过课内实验验证,课程结课后设置专项小型项目作为阶段训练,第三层次增加年度大项目进行综合能力训练,第四层次组织学生参加大创实践项目、毕业设计及企业实习的形式渐进的将创新创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融入实践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水平。
2.3体系保障措施
我院专业建设每年都投入大量时间经费用于统筹规划服务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产学研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我院一直致力于加强与产业界合作,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师资培训与等级考试,同时也积极聘请企业家、创新创业成功人士来我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快速成长。通过实行以奖代考、以赛代考的多样化灵活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知识能力获得学分同时又提高了创新能力。
结语:本文充分吸收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融合CDIO理念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对我院软件工程专业采用该方案进行研究与实践,从目前取得成果看,该方案改变了我院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知识、轻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为培养新时代信息类相关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参 考 文 献
[1] 徐红升, 张瑞玲,等. 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1):111-113.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业化人才培养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以“两化融合”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为此,全社会各行各业急需大量的信息化人才。开展基于“两化融合”下企业管理信息化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对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迫切需要,积极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管理信息人才不仅要掌握系统思想,了解业务流程,而且更需要具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施与评价以及信息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便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IT产业、信息网站、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胜任信息资源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研发、运行管理和实施效益测评等方面的工作。但是,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还相对落后。
(1)人才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培养的人才结构不合理。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着重学术而轻应用现象,高级和顶级管理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和学习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社会对人才需求不仅是单一的学术型人才,而是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2)人才培养体系不完整,培训机构重表面,轻本质;重近况,轻发展。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实用型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高校信息技术、信息素质的培养侧重于理论,软件公司与应用企业对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培养侧重于操作。
(3)人才培养质量低,适应“两化融合”的人才少。目前大专院校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学生信息化知识综合与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差、研发能力不足、创新创业能力低、培养方案相对落后、培养过程及途径与实务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和方式手段与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
2 基于“两化融合”的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
“两化融合”是时展的必然,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
(1)培养方案构思。基于“两化融合”下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方案的构建是以一个中心、两个抓手、三足鼎立、四个层次和五个能力的多视角立体形的“鼎”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两个抓手,以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为三个立足点,以应用操作型初级人才、信息系统研发型中级人才、信息化创业型高级和理论与方法创新开拓型顶级人才为培养人才的四个层次,打造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系统研发能力、在两化融合中发现问题能力、国际沟通与交流语言能力和面向现代社会变化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学生的信息修养和素质。
(2)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实训体系。校企合作联合把“软件工厂”搬进校园,培养“管理软件开发工程师”、“咨询顾问”、“实施顾问”等多种复合型高级人才。通过实验、实训、实习平台建设(如图1所示),不仅可以全面认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培养企业信息化软件开发与信息管理的实际业务处理能力,而且可以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提升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3)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两化融合”以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为典范,实现生产过程装备和生产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集中优化控制。因此,在“两化融合”下的企业信息化人才是分层次多学科组合的一个团队,在推进方案实施过程中,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核心,兼顾经济管理类专业为辅助应用,开展企业信息人才培养,如图1所示。将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ERP原理与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串联成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主线,透析课程体系中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机理,寻找出课程体系内部、课程体系之间对专业知识培养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形式,进行影响的测度和可控性研究。
(4)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方式。以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把高校的教育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的研究向前延伸到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适时地增加信息化基础知识;向后延伸到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以校办“软件工厂”为基础,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模拟仿真实验。以企业认知、管理信息化实训和软件开发实训为主线,引导、辅导和促使学生向企业管理信息化创新创业型发展。
3 “鼎”型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及效果
执行“鼎”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两化融合”为前提,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为导向,以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重点,系统地整合教育资源和教学改革实践成果,由点、线、面形成多维度立体型全方位推进,不断打造企业管理信息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图1企业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环境示意图
(1)企业认知培养。企业认知可以通过“企业组织沙盘、企业经营沙盘、营销管理沙盘……”等沙盘模型为依托,让学生感性认知企业运作的基本规律,了解企业的组织设置、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让学生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感知如何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为成果工作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团队成员之间的技能互补、分工协作与有效沟通;让学生了解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了解企业信息化的基本需求,从而增加对企业调研、用户需求调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2)企业管理信息化实训。以“ERP系统软件”为依托,使学生全面体验“ERP管理系统”的功能,掌握其功能特点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使用ERP的技能;然后训练学生深入理解ERP各个功能模块的业务流程以及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最后在使学生具有利用ERP软件系统管理企业业务活动的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潜在的二次开发需求,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对ERP系统的逻辑分析思想,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实训。在对企业管理活动认知和ERP系统运作操作实训的基础上,以ERP系统的某些模块的业务流程为案例,按校内软件工厂的方式,全面训练信息系统研发。掌握表单设计开发、报表设计开发、工作流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备ERP二次开发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和维护能力,通过信息系统软件的实用化和商品化培训,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提高学生创业的可能性。
(4)信息化人才培养效果。我们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为主线,持续开展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首先以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题构建动态、完整的课程体系。数据库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江苏省精品课程。其次教材建设与培养模式相结合,根据培养方案的需求,重新组建教材,编著完成了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核心课程的教材7部。其中获江苏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给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保障。然后整合不同层次、不类别的学生资源,为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发挥团队协作协同作战的优良传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组成课题小组,参与科研训练。信息管理06届学生徐占东同学主持的大学生创业比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和国家级金奖。
经过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经济管理类等专业近二十年培养实践,以及对企业管理信息中心CIO职位调查,软件开发公司、信息技术咨询公司、信息化工程建设监理等用人单位的调查反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 结论
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涉及众多科学技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培养质量伴随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必须与时俱进。两化融合给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知识结构、目标定位和教材体系的提出了全新的观点、方式与方法。我们还需要通过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化应用人才培养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方案同,探索新的途径,构建完整的信息化建设队伍人才培养体系,为制定经济管理类专业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提供一定指导性、启发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江苏大学重点教学改革项目 JGSZ200701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2007-2009
参考文献
[1]刘秋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7:72-74.
[2]陈维军,李杰.企业信息化调查及其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7:34-36.
[3]周镭,高等院校企业信息化应用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7:92-94.
[4]刘秋生等.经济管理类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3(6):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