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

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

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第1篇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可以向他们提供人才上得支持,也可以向他们提供智力上的培养。而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来说,那些能够让他们源源不断的进行发展的动力就是由高等院校来提供的。高等院校还向社会提供一些有才能的建设者和能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1.高等院校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

高等院校的教育是直接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挂钩的。而高等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是主要通过高等院校教育的各项功能来体现的。高等院校的教育是人们在社会中的一项基本的活动,高等院校的教育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促进人们提高自身的修养促进自身的发展,而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高等院校教育的主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这两个基本功能来实现的。高等院校的教育活动能够对社会的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作用。进而实现了高等院校教育的社会功能。高等院校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上。

在经济功能上,现在是一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革命在不断的进行着。高等院校的教育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生产力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能够对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和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教育也能够对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起到推动和制约的作用。高等院校教育在劳动再生产的过程中担负重要作用,它能够让劳动实现从可能到现实的转化。

对劳动者进行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从而能够更有力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的人员是曾经接受过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人员。现在更加需要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科学技术革命需要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人员,而科学技术人员的培养是来自于高等院校的教育的。高等院校的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财富也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等院校的教育能够把科学知识向生产力转化。科学知识能够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主要还是要借助于高等院校的教育才能够实现,不仅如此,高等院校的教育还能够推广那些先进的生产经验从而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的效率。高等院校在目前的形势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在高等院校教育的师资力量中,老师们能够凭借着自身所特有的知识人才的优势从而能够在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和科学技术的革命中担任起重要的角色。

在科学技术进行技术革新并且发展科学的过程中,高等院校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重要的任务是向社会推广科学知识技能并且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同时进行科学技术进行创新和发展。因此很多国家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高等院校教育革新应当坚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理念,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力的发展相结合来作为是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形势。

2.高等院校创新能力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都已经普遍的无比重视高等院校教育的创新发展以及高等院校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关系,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共同快速发展的时代,而在这样的环境中,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能够把高等院校创新能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让高等院校的教育能够更好的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许多学者认为,高等院校应当严格认真的去遵守制定的规律,要选择积极主动的去跟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对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选择义不容辞的去配合去为它们服务。而另一部分的学者从高等院校教育的角度出发,认为要想用高等院校教育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采取像把高等院校的规模进行扩大、建立大学城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有专家认为高等院校的创新能力能够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也是高等院校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使命。

高等院校教育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活动而存在的,高等院校教育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的是把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是中心的发展,并且把能够让地方经济进行稳定有序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基础。在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地方高等院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且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毫不怀疑的我们可以说高等院校的创新能力能够直接的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力。并且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创新能力还能够对社会发展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等各个方面都起到重要的推动力的作用。所以说我们可以说地方高等院校的创新能力是增进国家的综合国力必不可少的基础力量。

地方高等院校的创新能力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起到了三个主要的作用,发挥了主要的三个功能分别是能够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能够对科学技术进行更深一步的发展、能够对社会作出重要的贡献。在这三项当中,高等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管是哪一个地方的高等院校,都必须把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高等院校培育人才的职能不仅仅是能够反应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反映出了人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培育人才的功能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产生就已经存在的,在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培育人才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在这些所有的途径中,最基本最有效果的途径还是要属最原始的教学。虽然说现在进行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形式、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教学在人才的培育的过程中的重要性。而地方高等院校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教学改革就是想要更好的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从地方高等院校的三项主要职能来分析,这三项职能所共同具有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把高等院校的教育更加的推向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让地方高等院校的创新能力能够更好的推动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在未来的时候社会在发展方面会更加的依赖于科学知识,而科学知识的主要聚集地就是高等院校,社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希望能够得到高等院校更多的服务。

3.高等院校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途径

从地方高等院校自身的发展的状况用创新的原则来进行分析,要想让科学技术更快速的进行发展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通过以下主要途径来实现。

3.1 从根本上来说,要想发展科学技术,就需要高等院校彻底的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要把服务经济社会的思想牢牢地竖立起来,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从多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地方经济社会进行服务。众所周知的,高等院校教育的发展目标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国家所有工作的中心就是进行经济建设,所以说高等院校的教育也要把这个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高等院校能够成功的运行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是高等院校培养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科技人才和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高等院校进行体制改革,不单单是要考虑到学校自己内部的需要,更是要考虑到学校的外部发展的需要。

3.2 高等院校需要把科学研究的开发力度加强,要积极的转化研究出来的成果,从而给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服务。在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知识时代,科学技术能够把产品的周期缩小的越来越短暂,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不断发展以至于将要成为支柱产业的今天。所以说地方高等院校需要不断的强化高新技术的普及以及创新,从而通过高科技技术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出技术上面的支撑。

3.3 地方高等院校应当在校园里建设高科技园区,从而能够促进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发展,并能产业化的管理。在大学中建立起高科技园区能够招揽培养出更多的高科技创新型人才,能够出现更多的高科技的发明,能够更快更好的实现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能够更快更好的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的高科技园区能够推动地方企业的技术的提高经济上的盈利,从而能够更快更好的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第2篇

“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贯彻“四个尊重”的重大方针,除了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还应积极营造与其相适应的社会氛围。

营造劳动致富光荣的社会氛围。把劳动视为人的本质属性,认为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和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因此,尊重劳动,是政党阶级属性的鲜明体现,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也是“四个尊重”的基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肯定劳动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重要地位,自觉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劳动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知识产品的生产劳动和服务业劳动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既坚持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又科学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形态所发生的变化,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劳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树立并强化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观念,调动人们从事一切形式劳动的积极性,保护人们通过各种劳动来创造财富和获得财富的权利。

营造鼓励投资创业的社会氛围。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缺乏鼓励投资创业的良好机制和社会氛围,大多数人不愿或不敢投资创业,削弱了社会发展的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增强创业意识和风险意识,敢于投资、敢于创业,不断扩大再生产,以推动经济的增长。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严禁对投资创业活动层层设卡、刁难干预、乱收费用等做法,消除一切阻碍投资创业的桎梏,更要积极营造鼓励投资创业的社会氛围。要坚决克服墨守成规、求稳怕变、小富即安的守旧心理和小农意识,克服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和盲目乐观的心态,引导人们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奋发有为而不可无所作为,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以充分调动社会闲散资源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营造资源合理竞争流动的社会氛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配置人、财、物、技术及信息等各种资源的过程充满了竞争,其中人力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环节。同时,竞争又是与社会流动密切相连的。通过竞争,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会在不同部门和企业乃至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流动和转移,在此过程中个体也必然通过横向或纵向的流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由此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在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社会流动机制的同时,打破那些不愿竞争或希望通过不平等、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观念和做法,克服那些对资源流动和人才流动实施不合理限制的观念和做法,从而营造出鼓励合理竞争流动的社会氛围。

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当今时代,知识经济趋势日益明显,知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知识的创新、传播和运用,都要以学习为基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不断创新,才能有效应对客观环境的新挑战。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积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要着眼于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激发人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引导人们把学习纳入工作和生活,努力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要努力营造有利于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机制和氛围,鼓励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创新。

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第3篇

1.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运用政治原理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内部的同化和顺应来逐步建构有关外部世界知识的内部图式,从而使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和发展的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把和历史事件、历史事物相关的知识有效地整合起来,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思考,善于发现、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最终把已有知识运用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2.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运用政治原理的必要性

时代的发展需要综合型人才,当今社会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环境、人口等都具有很高的综合性,是任何一门传统单一的学科所无法解决的。当下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新的特征,表现为建立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综合与分化相互交叉、相互作用,而且综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占主导。近年的高考综合科目不仅充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综合能力。这既是高考改革的趋势,也是历史课教学本身的发展方向,更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综合型人才素质的要求。

3.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政治原理

(1)运用矛盾论原理把握历史走向和人类未来。人类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错综复杂,能否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影响着学生对历史走向和人类未来的把握,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支配和决定作用”的原理加以阐释,学生就容易把握住历史发展脉络:工业革命时期,人类走向是资本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要夺权,人类未来是资本主义仍然占主流;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走向是社会主义或发展或回到历史的老路去,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解决民生,人类未来是走向独立、富强、民主、和谐。

(2)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掌握历史阶段特征。在历史教学中,有很多问题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加速了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促使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新成果导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化,资本主义因此进入了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等。教学中如能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又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相继陷入“滞胀”状态,运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原理进行分析,学生就容易理解今天我们国家加快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运用内外因关系原理把握历史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学生在学习“”和“”失败的原因时,常常弄不清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运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进行分析,学生就容易理解了: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遗其体而求其用,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而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从而得出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4)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把握思想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和世界史上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无一不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封建经济的发展或资本主义新经济的产生发展相联系。就如所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这样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也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当前我国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宣传中国文化的意义。

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知识社会是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知识社会也是学习社会。在即将到朱的知识社会,成人教育要有新的策略,要改革成人教育的结构,注重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要建立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具有了新的特点,要重视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在知识社会中,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因为其自身的明显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成人学习者的欢迎。这是海峡两岸“知识社会与成人擘习”学术研讨会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继2000年在苏州召开的“海峡两岸成人教育”学术讨论会之后,由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和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4月1日至4月2日在扬州举行。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会议讨论的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知识社会与教育发展、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知识社会与终身学习、知识社会与远程教育、知识社会与社区教育、知识社会与人力资源开发等。阳春三月,美丽的瘦西湖畔,来自海峡两岸的近百位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工作者聚济一堂,听取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于云秀教授(知识经济与中国电大教育的发展》、台湾成人教育学会顾问郭为藩教授《网络大学体制化的商榷》、台湾成人教育学会会长黄富顺教授(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康宁教授(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等专题报告,并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和讨论、对知识社会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等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一、知识社会的特点及其挑战

黄富顺教授在其主题报告《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中详细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特征、他指出,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知识社会,知识社会是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其特征是:(1)知识生产的速度前所未有,崭新的知识充斥整个社会,形成知识的爆炸;(2)知识的寿命快速缩短,知识老化日益加速;(3)知识的传输迅速,取得容易,储存方便:(4)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5)知识型劳动者主导生产,他们不断开发脑力,激发创意,更新产品,提高品质,提升竞争力。

江苏成人教育协会会长、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陈乃林在《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的专题论文中对知识社会的特征作了如下概括:知识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及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管理为纽带的社会:知识社会也是学习社会。

于云秀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力为支撑的经济。知识社会的到来.也就是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它意味着学习意识的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的社会化.意味着终身教育体系的真正确立、意味着教育的社会化、民主化、国际化和个别化。这些无疑对传统的成人教育观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成人教育的适应与成人学习的转型

成人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社会以及知识社会成员的学习要求,是本次研讨会的丰要论题之一、黄富顺教授认为,知识社会成人教育的重点工作和策略是:(约倡导成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2)推动成人自学的运动。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唤起民众参与学习,激发成人自觉、主动地学习。(3)加强成人的在职进修与训练.增强他们获得、积累与转化知识的能力,进而激发其创造知识。(4)普遍提升成人的素养。(5)鼓励成人学会学习。(6)扩展网络学习。

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胡凤英明确提出了知识社会呼唤成人教育结构性改革的命题。她从办学体制的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社会性、灵活性.教育功能的多样化、服务性。教育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化。人才培训的本土化、国际化等方面阐明了成人教育结构性变革的主要任务。

江苏省成人教育研究室陈东瑜副研究员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阐发了我国为迎接知识社会到来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思路:一是按照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努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二是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为知识社会构建扎实的人才资源基础:三是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四是教会成人学会学习,努力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

不少专家关注到社区教育在知识社会成人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张利民的交流发言通过玄武区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积极整合社区内丰富的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的实践.介绍了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做法:(1)廓清思路,加强社区教育理念的整合;(?)完善网络,加强组织资源的整合;(3)专兼结合,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又})积极引导。加强物质资源的整合;(5)开展活动.加强人文资源的整合。

吴江市成人教育协会王建平探讨了城镇学习型社区教育问题二他认为,城镇学习型社区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或形式,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的科技人文素质和生存质量、促进城镇社区健康、有序发展的教育活动的总和。他分析了营造城镇学习型社区的障碍.井指出,开展城镇社区教育要注意加强城镇社区教育理论框架、管理体系、活动设施、网络队伍和经费给付体制的建设,推进城镇学习型社区的建设,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

海门市教育局黄志豪则关注知识社会中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问题:他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的问题十分突出。远远一下能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因而,必须重视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和创新。首先.要转变农村成人教育观念.实现由单一的成人教育思想向全方位、多功能的大教育思想的转变,由扫除青壮年文盲为主向大力培养农业骨干为主的转变。由教育部门独家经营的体制向一校多牌联合办学的体制的转变,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转变.由传统的学校模式向三教统筹、农科结合的教育模式的转变。以迎接知识社会的到来:

知识社会的特性决定了成人学习在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转变。吴康宁教授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他认为。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客观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技术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准人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功利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开放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个体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速变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全程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

个人要在知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成人教育还要十分重视成人的素质教育,帮助成人提高素质.获得完满的发展。如何在成人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呢?镇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祝诚教授在交流发言中提出:首先,要在成人教育中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改变部分成人学习目的的直接功利性。第二,实施成人素质教育的理想模式是远程开放教育,其开放性、网络化的特征,使它可以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旨在促使每位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第三,要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五、要在成人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

知识社会以知识为核心,而阅读则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台湾师范大学林振春教授对知识社会中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他在交流发言中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知识特性,把知识分为资料、信息、知识和智能4个层级;阐述了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专题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探测性阅读、实用性阅读、交叉性阅读等l1种阅读类型的不同特点和功用;提出了4种有效的阅读方法:01}4R法、SQ3R法、问题阅读法、十步阅读法;并认为,在知识社会中,有必要扩大阅读能力的范围,培养阅读能力应该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4个方面。

三、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是知识杜会成人教育的最佳形式

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社会,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教育的需求、要求明显提高、而传统的教育,从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接受教育人群的学习的需要二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应运而生、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欢迎,尤其受到存在求学障碍的成人学习者的青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以其自身明显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成人教育、成人学习的最佳形式。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对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优势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于云秀教授分析了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情况,对知识社会中国电大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思考意见。他认为,首先,要加快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实现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有的办学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灵活办学模式的转变。第二,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第三,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教学质量。第四,广泛开展联合、合作办学,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第五,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把好教育质量的源头。第六,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第七,充分发挥电大系统的优势,在竞争中以整体优势取胜。第八,加强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

南通市电大如东分校缪新华探讨了县级电大在知识社会的作用问题,提出了知识社会县级社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模式建设意见。他认为,县级电大作为县级社区学习中心、有中央及省、市电大作支撑,通过有选择地引进高校的优质资源.必将发挥学习资源中心、学法指导中心、学习信息中心、学习交流中心、学习评价中心和学籍管理中心的作用,并在知识社会成人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郭为藩教授的主题报告探讨了网络大学体制化问题。他认为,在21世纪的知识社会,网络大学必定会有很大的发展。而目前网络大学还很不规范,教学品质参差不齐,开设的课程缺乏大学应有的多学科性,更重要的是、迄今为止网络大学尚未制度化。(1)在经济全球化、教育交流日趋颇繁的形势下,网络大学将率先实现跨国合作、成为国际大学的先声。所以,网络大学必须有一套具有公信力的制度,维持其应有的学术水准及机构规模二(2)网络大学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数字图书馆或资源中心,有现代化的传播科技与教学科技设备,并拥有一支网络科技与传播科技的专业团队,配备相当人数的全时助理人员来支持繁重的教学辅导工作。(3)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网络大学必须跟既有的大学合作,分享现成的师资与教学设施资源:在现阶段全部课程采用网络教学实为大多数学府力所未逮、所以部分科目采取其他教学模式,包括电视广播、面授、教学套装对教学品质并不见得有降低之虞。网络大学的起飞,尚需一段时间。

台湾中正大学成教系扬国德教授则在他的交流发言中,着重分析了欧美国家网络学习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网络学习的优势明显:弹性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具有地球村与世界性的发展潜力;可以调适与应用不同的设备与资源;快速提供新发展的学习材料;容易更新内容与增加资料;以较低的成本就可以发展不受时空限制的有效学习方式,特别是提供师生之间很多的互动。欧美国家正在努力地运用这些优势,发展成人教育。就正规教育来看,提供网络教育的机构有4种模式:与传统大学结盟、纯粹的网络大学、传统的开放大学和传统大学的延伸。网络学习的设计有2种模式:单一模式,即全部为远程教育而设计,如英国等设立的开放大学;多元模式,即指一般大学机构在进行校园教学的同时提供远程教育课程,在美国、澳洲、加拿大、法国,瑞典等以已相当盛行。就非正规教育来看,各种公私立机构,特别是企业界.运用计算机网络,规划在职进修教材,提供超越时空的学习与练这种新兴的媒介,由于国际网络的普及与运用已成为未来工作与学习的时代趋势。

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转移;案例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150-02

笔者研究发现,目前在国内对于“知识转移(Knowledge Transfer)”一次的使用并不频繁,对其定义与内涵也尚未统一。而在英国政府设立的机构还是大学的知识转移部门,他们对于“知识转移(Knowledge Transfer)”的定义在表述上也未统一,但在内涵上却基本一致:旨在通过对研究成果的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英国“知识转移”其内涵同我们常说的科研成果转化基本一致,因此,为便于更好理解,文中提到的“知识转移”与“成果转化”视为同一含义。

英国政府部门十分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转移的发展,大力推进并成立了一些机构如英国文艺交流中心、英国经济社会委员会等,负责英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转移。政府鼓励大学和企业间的合作,鼓励大学利用自身学科优势,与企业联合共同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使成果的转化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高校成立了知识转移部门,负责学校研究成果的转化。

一、英国开展知识转移的机构

1.英国文化资本交流中心(The Culture Capital Exchan-

ge)英国文化资本交流中心是英国比较大的专门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转移的机构。中心旨在通过鼓励研究人员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知识转移)来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他们认为知识转移是要通过成果直接作用于实践进而来实现其价值。

英国文化资本交流中心职能:第一,在更加广泛的政策范围内,支持中心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转移的本质的解释;第二,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第三,让社会大众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社会、企业和各种机构所起到的创新性作用;第四,制定一些鼓励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转移的政策、机制。

2.英国艺术人文研究协会(Arts &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英国艺术人文研究协会的前身是由Royal Charter 于1965建立的非政府部门的公共机构,资金来源于本国的政府部门。由于其有独立的资金来源,从而保证了其研究是关于社会科学的、权威的、高质量的。协会主要研究英国的经济社会问题,在2009―2010年至少投资了21亿英镑用于支持2500多个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和3000多名大学毕业生。

协会和通过支持项目、培训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加强基础研究与国际合作等方面促进知识转移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3.英国高校知识转移部门也是促进知识转移的重要部门。他们从1992年就开始了进行知识转移使成果转化,有大约90个长期合作项目价值多于1亿英镑。他们认为企业和其他组织经常会面临各种问题,但由于企业缺乏技能或资源,无法顺利解决问题,因此需要运用大学的科研力量,为企业或社会解决实际问题,使研究成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英国知识转移案例介绍

案例1:自然历史博物馆项目

研究概况:由金斯顿大学人文学院的Brian Cathcart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将对自然历史博物馆六十年以来的员工进行持续的采访,制作相关的产品,供游客参观、学习。本项目研究计划只是整个工程的一部分,研究人员长期目标是将这项工程扎根于博物馆的管理工作中,使之制度化。对于参与口头历史的志愿者都要进行专业培训,以激发恢复其逐渐逝去的记忆。

研究过程:关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知识多数是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然而一个这样世界级的大博物馆的故事一旦不能够得到完善而真实的记录,这必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博物馆的生命延续是一个口头传承的历史工程,它揭示自然历史博物馆幕后的故事,包括有关博物馆的收藏故事以及对于标本的获得、保存和用于科学研究的故事。

研究采用最经典的口述历史实例,在研究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新的研究方法,记录他们过去工作的经历和感受,从而为博物馆的展览提供更加详尽的历史记载和多媒体资源,以新的认知和欣赏维度来吸引大众。

研究成果:此项研究所制作的影像记录包括对博物馆50位员工的访谈,长度适用于教学和展览。这样的影像资源将放到博物馆的网站上,也可用于公共展出、课程学习或者是市场营销工作。同时作为素材,可以运用到学生、艺术家、电影电视制作者、作家等学习工作中。

博物馆在过去60年中,每一方面的印记将形成一个可供呈现的档案,使得无论是博物馆的员工还是来访者都能够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和知识。而且从更高的意义上来讲,各个学科的研究者都会受益于这一兼具历史性和科学性的学术资源。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教授Richard Lane曾这样说:“很多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管理员在管理博物馆七亿多标本的收藏以及将它们参与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有着几十年的经验。而与金斯顿大学的合作,是我们保护和传承自然历史知识的另一种途径。由此获益的大众将会以一个从未有过的、新的视角去了解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生活本身的意义。”

成果转化(知识转移):金士顿大学健康与护理科学学院,运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对医院的医生、护士以及病人进行访谈记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Nurses Voices”旨在从护士的视角中捕捉到位于伦敦的St George’s Hospital 的历史。这个项目需要130多次访谈和1000多小时的记录,受访者主要是1930年至今的本院的护士以及妇产医生。通过相关问题记录受访者的个人经历,这些丰富的经验是已有的书本记载所没有的。问到的问题诸如:从事国家健康服务事业的感受如何?在进行心脏手术和脑癌治疗中,如何使用抗生素?希望与什么样的人共事等等

案例2:亨利八世的皇宫项目

研究概况:2006年,金斯顿大学获得了一笔需历时三年的知识转移项目资金(170 502英镑),此项目研究对象是Hampton Court Palace。Susannah研究借鉴了人文历史学家Thomas Betteridge基于Tudor court 的研究。研究人员协助举办亨利八世皇宫500年庆典活动展出,增加了游客数量和景点收入。

研究过程:这一研究项目旨在以“Henry VIII: Heads and Hearts”为主题重新设计皇宫中的部分游览方略。研究人员以多种方式让游客体验宫廷感受,主要包括:观看演出活动、翻阅出版物、有声导游、浏览网站、品尝宫廷食物以及让游客亲身体验亨利八世的生活。带领游客参观亨利八世的最新研究成果,如通过媒体,第一次在公众面前再现当时的议会工作情景。

此外,研究人员与其他研究机构联系,举行了关于亨利八世的研究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大学、研究机构等展现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书籍和论文。

研究成果及转化:通过大学研究人员与皇宫的合作研究,提升了皇宫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在2009年4月到9月间,游客数量增加了115 287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3%,比同类景点的游客多12.8%。更重要的是,国内游客的大幅增加,给皇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皇宫负责人说:“通过与金士顿大学的合作研究,进行成果转化,在经济效益和文化上都取得了巨大成果,游客数量急剧增加,带来了不错的收入,使得皇宫加强保护与管理,进而可以吸引全世界更多的游客参观游览。”

研究人员对1838年―1938年100年来,皇宫作为景点开放的历史进行研究。起初皇宫仅仅作为宫廷画展出的地点,渐渐才挖掘出其历史价值。研究成果不仅仅加强人们对于皇宫的认识,而且发掘出了皇宫的建筑价值、历史遗产等。

三、英国知识转移案例总结与经验借鉴

1.政府支持。英国政府十分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了政府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以及许多类似于战略联盟的合作伙伴(研究机构、企业和其他组织),根据社会的需求研究人员提供研究成果,这样的机制下产出的研究成果一定可以转化并且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此外,英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除了产生直接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外,也很重视对于人们社会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提升。政府支持的另一种表现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可以影响到政府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提升服务社会的水平和效率,间接地服务社会。

2.项目制研究。研究成果的顺利转化的很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采用的是项目制即通过战略联盟,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自身实际发展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或困境,通过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学科优势,对其问题进行解决。由于属于“一对一”的服务,因此成果可以直接在需求方进行转移,产生社会、经济、文化效益。而研究人员通过一次成果转化的实践,可以对类似问题采用同样的方法,也属于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进行项目制研究的条件是使知识需求方和知识拥有者相对接,因此这也是推动成果转化的各个机构都十分重视合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