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绘画课的教学目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材分析
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这节课是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绘画第二册,第30页。教材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原则,将结构造型,色彩表现方法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静物写生作为水粉写生中的基础,为学生今后学习风景写生与色彩创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色彩敏锐的感受能力,了解色彩绘画的基础原理,基础知识及基础技法,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学会运用色彩规律和使用色彩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1.知识目标:掌握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在写生过程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品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静物写生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培养色彩的观察力与表现力。
鉴于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的复杂性,把难点确定为:调整完成阶段的主要任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示范法、练习制作法、互议互评法和展示法等。
五、教学过程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开展的教学活动,基本上能按照原定的教学过程设计方案进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
(1)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实现了两方面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2)采用“案例分析—引导—示范”三个步骤,充分利用教具,以实例为主线,不断采用赏、析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色彩知识,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强烈的求知欲,使整节课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中完成,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关键词:工业设计 产品手绘技法 表现课 探讨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TB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210-02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电脑已经成为各个行业所使用的办公工具,在工业设计方面也成为主要的办公产品。计算机的高效性、准确性、实用性成为工业设计所钟爱的关键点,人们对传统的手绘技法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认为手绘技法已经不再重要,对产品质量也不能产生有效的影响。但是,当我们深入地了解专业设计之后,就会发现手绘技法对工业产品还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当设计师想要设计一款产品时,还是会采用传统的手绘手法对设计进行绘画,通过手绘可以加强设计师对产品的认知和理解,对产品有更为直观的印象。优良的手绘技法对设计师的专业水平有着更好的表达,对产品的质量好坏有着更为关键的影响。当前一些高校对产品手绘技法并不重视,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工业设计专业产品手绘技法表现课的改革,改变现有的观点,加强对手绘技法表现n的重视,根据学校的现有现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对工业设计专业产品手绘技法表现课的有效改进。
一、专业产品手绘技法表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产品手绘技法的传承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是真正形成系统的教学过程还是十分短暂的。随着湖南大学开设专业的工业设计课程,各高校也开始了工业设计课程的教学,专业产品手绘技法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很多手绘技法表现课教师都是绘画专业出身,在产品手绘技法表现课的教学过程中都是引用绘画教学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总是让学生进行临摹训练,这对学生的手绘技法表现是不利的,学生的学习也比较片面,只能增加学生的手绘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拓展不能起到良好的培养作用。手绘技法不仅仅是绘画,它包含着学生自己对产品的想法,体现着人对产品的认知。教师现有的教学方法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比较盲目,对绘画技法的基本思路没有更好的认知,并不清楚专业产品绘画技法的重点,容易把绘画和设计分开,这样的课程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1]
在专业产品手绘技法表现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没有充分的认识,对设计草图和效果图缺乏积极的认识。其实效果图和草图才是表现一名设计师的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它包含着设计师对产品的理解和自己的构思,是设计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草图和效果图能很好地表现和记录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思路,它是设计师在纸上的一种思考方式。临摹的训练只能提高学生的绘画功底,对学生的设计想法和思路的拓展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在手绘技法表现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确立有效的、清晰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路,通过手绘效果图来表现学生自身的设计理念。在各个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图纸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路方面存在一个短板,如果毕业离开了教师的指导,他们薄弱的设计功底将难以应对工作需要,这都是现如今工业设计专业产品手绘技法表现课中存在的问题。
二、产品手绘技法表现课的改革目标
(一)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产品手绘技法表现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前提进行有效的教学。在现如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枷锁,在课堂上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还要加强学生脑力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对设计的产品进行有效的分析,并确定自己的设计目标,全盘思考设计过程,让学生真正明白设计的目的。所以在手绘技法表现课上,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手绘技能的同时,还要拥有发散性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基本认知,理解其中的表现形态,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其次要较强学生抽象思维的想象能力,因为专业产品的设计比较抽象,是对自身一种思维的发散和体现,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同时,要加强学生把自己的思维应用到设计绘图当中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加强学生对各种手绘方法的学习和对手绘工具的运用,在不同的手绘方法中采用不同的手绘工具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图的质量。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国内外设计理念的了解,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2]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设计效果图是设计者对产品进行设计的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现手法,它可以让企业和个人直观地认识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水平。所以学生设计绘图时一定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用高超的绘画手法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手绘技法表现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要是自己完成手绘任务就可以了,学生把自己的手绘作品交给导师,导师做简单的评价,就完成了课程的学习内容,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更多的交流,这对学生设计理念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3]教师应该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并组织学生进行沟通,把学生的设计作品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表述自身的设计理念和手绘技巧,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学习,提高学生对不同产品设计的认知。只有通过沟通和交流,才能提高学生专业产品的手绘技能,拓展设计思路,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学生手绘技法和设计理念的应用
当学生拥有良好的绘画和设计功底后,教师要有目的性地去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效果图作用在虚拟的产品中,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一种产品都有其独特的性质,产品的设计只是一种理想的想象,只存在于设计师的脑海中,设计师要将自己的设计想法和思路应用到真正的产品上,才能算是完成了一件合格的设计产品。任何一件设计产品如果只是存在于想象空间和纸张上,对学生的设计影响是不利的,只有通过有效的结合,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虚拟手段对虚拟的物品进行现实的设计,加工出成熟产品,才能提高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4]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需要教师以及学校进行专业的训练课程教导才能实现的。
三、专业产品手绘技法表现课的改革方法
在当今的专业产品手绘技法表现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产品效果图的真正内涵缺乏积极有效的认识,对自身的设计意图也没有清晰的理解,只是为了学习需要而进行设计,对真正的设计意图没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在对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对整个产品的销售前景必须有深刻的认知,对消费人群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对自身所服务的行业和企业要进行充分的分析,理解产品设计的意图和服务对象,对产品的细部构造要做到有效熟知,这样才能绘制出高水准、高质量的产品效果图。[5]所以,产品绘制技法表现课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一定要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传统的闭门造车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通过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可以让学生加入到一线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去,学生通过有效的实习训练,可以加强对产品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材料性质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提高应用能力,巩固理论知识。在产品设计的同时,学生可以和企业的设计师产生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课堂之中没有学习到的知识,也可以提前加强对国际上一些新颖的设计理念的了解,在设计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及时发现自身在设计和手绘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企业对产品的设计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学生通过实习可以加强自身对设计目的的理解,在自身进行设计时,可以更好地确立自己的设计目标,并加强手绘技法细节的调节――每一幅手绘产品的设计效果图都有其自身的内涵,良好的手绘细节对内涵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实习后,再回到学校进行系统的理论培养,这对提高学生专业产品手绘技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当前的高校教学,应向这种教学改革方向发展,努力为社会培养设计精英,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6]
四、Y语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工业专业产品手绘技能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在逐步的增加。一个良好的专业产品手绘技能表现课应该是以提高学生的手绘技能,培养学生的设计思想,加强学生的艺术情操为目标,以为祖国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为动力。但是,各高校在手绘技能表现课方面却没有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随着近些年的研究和探讨,进行教学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众多教育者的共识。本文以专业产品手绘技法表现课的改革为探讨目标,希望为我国工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朝杰,杨航.设计表现基础与经典案例解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曹学会,袁和法,秦吉安.产品设计草图与麦克笔技法[J].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3]魏嘉,李西运,宋春艳.工业设计与表现技法[J].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吴涵.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速写”课程教学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20-121.
前些日子,我登录教学新时空观看了名师课堂的两节美术课,一下子被精彩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观摩的两节课分别为:苏州苏苑中学的张云芳老师《与梵高的心灵对话》;南京琅琊路小学黄黎敏老师的《月亮 你好吗》。通过观摩,我总结了如下几个感悟。
一、课的设计――定向思维与发散思维
通常美术课的设计是先预设好教学目标,然后通过上课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就算完事,但听了两位教师的课以后才知道,一堂课并不是完成一个教学目标这么简单,而是通过事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并通过上课衍生出更多意料之外的目标,然后让学生的思维拓展到课外去,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这才是我们要的美术课堂!课的设计变为了:预设目标――衍生目标――拓展目标。《与梵高的心灵对话》是高中鉴赏课,在欣赏完课后,张云芳老师谈了对课堂设计的想法。她是以梵高向日葵和自画像来作为范例进行教学。以观察身边的同学和观察画家为切入口,以课堂中有效的留白,为思维形成一个空间。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平时的教学,有没有“设计”?有没有有效“设计”?最后她还谈到了教师要带学生走出课堂,延伸课堂。比如创造性地临摹梵高的作品等,能让学生思维走得更远。我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让学生思维走得更远,也就是发散思维吧!
二、课的对比――高中抑或小学
名师课堂正如其名,让我真正见识了名师的风采,把课上得这么好,真是不容易。高中欣赏课和小学绘本教学课是两节课型完全不同的课,但两节课让人听起来都是那么的舒服,正如主持人徐淳对张云芳老师的评价:“授课的艺术――艺术的享受,课堂教学能让人觉得舒服,这是一个高度。”
语言的魅力:两位教师上课时的语音、语调、语速等都让人感觉很舒服,像是讲故事娓娓道来。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
思路的清晰:无论是欣赏课还是绘画课,每一环节都条理清楚、步步紧扣,自然而然地把整个过程梳理过去,不留一丝痕迹。
目标的达成:预设目标衍生出更多目标,让学生思维放宽,眼光放远,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授之以渔”。
课堂信息量大:如何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承载更多更好的知识,让学生学起来不累,让知识在不知不觉中灌输给学生,这也是我们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三、课的评价――亮点中的亮点
(1)评价不是随便说说的。(此处评价为专家对课的评价)我认真聆听了专家对两节课的评价,并作了记录。我非常佩服傅幼康、徐淳、奚传绩等专家和老师对授课教师的评价,他们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2)评价是建立在自身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的。奚传绩对张云芳老师课的内容的评价充分反映了他对本课所提到人物、作品等的熟悉程度,挖掘的深度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因此,也给我们教师一个警醒:课余时间只有多阅读,才能提高我们的专业素质,才能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才能上出更好的课,才能对别的教师的课有更合理的评价。
(3)评价具有方向性。专家对课的评价是具有一定方向性的,他们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怎么样的规范才是比较合理的,因此,他们的评价很有针对性。
①强调教师的导向作用。如傅幼康提到黄老师的课中要注意板书规范性,书写格式一定要从左到右,让学生关注规范性。这让我们了解了上课的严谨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给孩子们起榜样作用的,平时在生活中我们看似平凡普通的细节在课堂上却不能马虎,不能因为我们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而误导了学生。
②强调课的三维目标,突出重点。奚传绩讲到欣赏课的任务:了解美术的艺术语言,强调作品观察入手,抓住线条、色彩、笔触三方面。如果光强调学生自主发表看法,看起来很活跃,其实过分强调想象化是不行的,要深入观察。在40分钟内把梵高讲透很难,照顾的面很多,所以本课重点不是很突出,因为时间问题而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让学生了解梵高的生平或者说没有强调梵高的生平。对于奚传绩的建议,张老师提出课后还要反复去磨课,力争把本课上得更好。
③评价的多角度性。奚佳绩在评价张云芳老师课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也给观众们上了一堂课,他花了较多的时间把梵高讲得很透,并从作品和人物关系角度进行点评的;徐淳是从经典作品选择的角度来点评的;薛金纬是从课的新意角度来点评的;傅幼康是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点评的。在课的评价方面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四、课的展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从傅幼康对两位教师的课的点评上来看,他非常满意两位教师无论从课题的选择还是经典作品的选择等,都符合《新课程标准》。
(1)拓展学生审美视野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初中教材中专门有人物欣赏课,有梵高的画,张老师是把这个内容作为校本教材来用。从绘画、雕塑等来看都有很多典型作品,经典作品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2)资源整合突出了课程的愉悦性。两位教师的课有一个共同点非常值得我们教师学习,就是课程资源的整合,它能给我们的美术课带来愉悦,孩子们能在这样的课堂上享受快乐。
例如黄老师的课:傅幼康说这是示范性的课,这节课突出了月亮的主题,月亮是孩子喜欢的内容和资源,是拓展和延伸的课题。通过神话传说、绘本的创作等,明确教学目标和方法,享受创造的快乐。
一、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目标设置得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因此,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这些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设计。
比如,在第二章“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对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整体的理解,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函数知识系统,帮助学生运用函数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在总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再细化每一章节的具体教学目标。比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教学中,这一章节的具体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透彻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实现总的教学目标打下基础;同时,也要把握住每个章节和每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其他学科,高中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实现必须依赖学生对高中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帮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掘高中数学的无穷奥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材中增加了不少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把教材中深奥、枯燥、复杂、抽象的知识点与生动、活泼、亲切的日常活动结合起来,以此来创造相应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经常遇到的商场的折扣活动;三角函数在“山林绿化”中的应用;一元二次函数在企业经营、扩建方面的应用等。新课标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
总之,问题情境的设置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层层深入、步步引导,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突出教学重点,化解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能否突破将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每一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此为基础来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另外,教师在做课前引导的过程中,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告诉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具体的重点、难点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直观的道具、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抽象的空间立体模型、或者提高自己说话声音、丰富自己的肢体语言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第一中学校音美办公室 663200)
【摘要】合理地运用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突破传统的中学美术教学框架,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和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目标检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美术技能的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中学美术课;因材施教;学习积极性
美术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美术教育理念:即美术教育不是针对少数人的,不是以专门培养美术人才为目的的。在美术课程改革中必须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全面贯彻美术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展了分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设标、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类指导、分层评价,做到课堂教学的因材施教,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发挥,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县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的美术课本。在高中阶段,高一年级学生主要是以《美术鉴赏》为主,高二学生是以《绘画》教学为主的教学。在高一年级的教学上,整本书主要以鉴赏为主,去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觉得应该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有重新的思考。老师主动担负起美术教育的导演特色,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潜力和资源,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校制宜,因材施教。著名教育学家朱熹曾经说过:“圣贤施教,各应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所谓因“才”施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特征,教师要采取相应措施,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某些特长。
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在教学上设计出不同的情节
高中的美术课堂,不要求学生能完全的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重在于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享受美术带来的乐趣。在初次的教学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家庭背景、性格、爱好和学习接受程度去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一般,课堂上都会分为三个层次的学生:高、中、差。所以教师要联系班主任,在心里去给学生分层定位,这样在上课之时就能游刃有余的传授讲解。比如,在开学初的第一节课上,没有完全讲课本知识,而是讲到了美术中的“美”是怎样存在的。讲到美,在学生心里就会有不同的认知,对美的理解程度也参差不齐。从学生的表情、语言上大概就能看出学生的理解程度。于是,在不同的问题上,就能从不同的学生着手,避免了问题回答时的尴尬行为。这样也能让学生在开学初对美术课增加兴趣。同时,以学生的感觉优势和感觉劣势进行编组,且动态编组,每组训练内容的设计务必尽量合乎学生的特点和训练的目标。这样,每组学生的教学内容类似,但目的、目标不同,针对性较强。这种针对性的教学训练,既有利于教师辅导,又有利于学生的提高,实践证明:它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专业水平效果显著。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美术教学能否做到全员参与,是衡量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异质教学要求教师把感觉相类似的学生编在同一组进行教学,不仅照顾到了每一个学生优点和缺点,而且让教师的教学实效性更加具体,更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是按小组组织教学和绘画训练,在绘画训练中再进行小范围的优化调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的。
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作为主体,去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师在课前备课,要注意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环节,时刻在心里提醒自己,上课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则是起到启发、引导作用。在讲《培养审美的眼睛》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个的包袱,在提问中,引导学生去把这一个个的包袱给打开,打开之后,他们会发现原来里面蕴藏着很大乐趣,然而这些乐趣和知识都是由他们联想出来的。当然这些兴趣点都是要结合当今的社会以及他们所生活的年代的,不然脱离了时代,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感兴趣的。这些根据学生为主体,以社会现象为乐趣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感染所有学生,就避免了层次差异所带来的阻碍。这也使每个学生都能轻松的接受知识,增强对美术课的重新认知,从而达到一种求知的欲望,在不断地学习中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美术修养。同时,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分组布置绘画内容,每组内容必须精心设计,在绘画之前要给每组的学生讲清楚训练目标,让每一组学生的课堂活动围绕着各自的教学目标进行。我反对无限制地增加机械性练习来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做法,主张加强针对性的训练来启发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能力,着眼于他们的均衡发展来促进他们绘画技能上的进步。分组辅导作为异质教学模式的一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地,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对以提高为目的的学生可采用提示性辅导,给他们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提高其感悟力,创造力;对以完善为目的学生采用方法辅导,教给他们科学的观察方法,逐步提高其绘画能力。对于一组学生确实无法自主达到的某些地方,教师一定要作示范性修改,让学生看清修改的方法以利于认识理解。当然,我认为课堂辅导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的辅导上,要及时地因人辅导,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促使转化,并逐渐达到长远的目标。
三、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上实施不同的教学法
在校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在美术的课堂上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眼光和理解能力。所以我们要根据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教学方法。比如,在课堂上,要让不同的学生针对同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并用自己所能想到的语言、词汇去诠释对美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去用不同的语言去鼓励、肯定学生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说不对,这样既能尊重学生,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再者,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己的见解做出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个质的提升。其次,在美术的课外课堂,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让学生去体验。
总之,在美术的教学课堂上,不光要尊重课本知识,还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待学生要从不同层次入手,去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