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学数学启蒙教学

幼儿学数学启蒙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学数学启蒙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学数学启蒙教学

幼儿学数学启蒙教学范文第1篇

一、引导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数学

比如,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观察物体的摆放位置。钟挂在什么地方?吊扇挂在哪里?我的床上有什么?我睡在谁的上面,谁睡在我的下面;下雨了,雨从天上落在地上,流进阴沟里;雨打在小草的身上,小草高兴地摇来晃去;雨落在水缸里,小鱼在里面开心地游来游去等。使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感知空间位置;又如在散步时观察树木的粗细、高矮以及排列的规律;坐自行车时观察小树为什么会往后跑等。引导幼儿在有意或无意间通过感觉来感受环境中的种种信息。

二、结合生活经历渗透数学知识

教师应该提供生活化的材料。例如日历、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等幼儿所熟悉的物品可以用来认识数字;在玩玩具时,区分玩具的大小、颜色;利用鞋子左右排列找规律;幼儿喝水时自己杯子的摆放位置,小毛巾上的阿拉伯数字等。女孩子们喜欢的发夹可以用来认识颜色形状,进行分类、点数、比多少等等。在生活化的游戏教学情境中,让孩子模仿实际生活中大人的情境,体验和满足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例如,在区域活动娃娃家中“模拟招待客人”,让幼儿学习招待客人时说话要有礼貌,还要请客人喝茶、吃饭,通过给客人递茶具、摆餐具、送点心等活动,积累了一一对应摆放物体以及数量多少的经验。同时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三、创设游戏活动渗透数学内容

维果茨基指出:“在游戏中,一个孩子的行为总是超越于他们实际年龄、他的日常行为;在游戏中,他比他本身的实际水平高出一点。”而游戏又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小班的孩子刚来幼儿园,对数学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激发他们愉快的情感尤为重要。如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让幼儿感受“1”和“许多”。老师做猫妈妈,小朋友做小猫,猫妈妈只有1只,小猫有许多;捉到的老鼠有大有小,大的老鼠中,有1只是黑的,其他是灰的,等等。通过游戏,幼儿感受了数字的含义,他们在游戏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情绪愉快,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向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帮助幼儿运用数学思想、知识、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是数学启蒙教育的目的所在。又如小班“认识大小”活动设计,以角色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熊小小”以极大的兴趣随“熊大大”生活,模仿“熊大大”的一举一动。“熊大大”穿大鞋,“熊小小”穿小鞋;“熊大大”睡大床“,熊小小”睡小床;“熊大大”玩大皮球,“熊小小”玩小皮球。在模仿中幼儿不知不觉对大小的概念有了具体印象,接着熊大大带着熊小小去散步,谁的脚步大、谁的脚步小。找一找原因再比一比谁的脚大、谁的脚小。经过反复比较、强化,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大小。

四、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体验数学

幼儿学数学启蒙教学范文第2篇

    在幼儿园中会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我的孩子能说会唱,就是数学不行。”家长的忧虑和烦恼也困扰着我:果真是孩子天生少了学数学的细胞?还是幼儿生来只喜欢唱唱跳跳难入数学之门呢?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不是单纯的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获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

    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在平常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尝试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用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兴趣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一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二、请幼儿担任故事中角色并提供操作机会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可以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三、启发同情心、调动积极性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幼儿学数学启蒙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方法

小学启蒙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阶段,不仅要激发小学生热爱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要贴近学生生活,因材施教,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对于启蒙阶段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的忽视,导致不注重方法和策略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限制作用。而要提高启蒙阶段数学教学效率,就需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积极的教学组织。

一、小学启蒙阶段教学特点

根据小学启蒙阶段学生的特点,数学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多种教学方式作为辅助手段,如制作简单教具,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等,这样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使教学流程尽量简单化,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较差,太复杂的教学环节会给学生设置障碍,只有简单易懂的教学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生动手能力和机械的运算比较起来,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动手操作环节,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四是利用反复训练加强学生的记忆力,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反复训练增强学生记忆的能力。

二、启蒙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一)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生基础教育来说,好的习惯比好的成绩更重要。对于小学数学启蒙阶段学生来说,正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有了好的学习习惯会受用一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最佳的培养时期,从听说读写进行规范,对预习、课堂练习、复习、课后作业等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刚刚从幼儿园走出来,很多孩子不适应小学的生活,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的方法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规范和指导。比如教给孩子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如:“铃声响,进教室;书摆好,坐端正;老师讲,专心听;要发言,先举手;站起来,大声讲;同学讲,仔细听;有问题,要补充”等。学生本来就喜欢这样的儿歌形式,这样的教学学生会很快投入到角色之中,并在以后习惯规范中以此为原则,进行自我约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思维能力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小学生活的启蒙阶段,联系生活进行数学教学更加重要。让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兴趣,对学生进入高年级后数学的学习,有着奠定坚实基础的作用。

1、在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对于低年级启蒙阶段来说,孩子最喜欢的是将无形的概念,转换成有形的事物进行理解,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数字的时候,请同学回家数一数自己家里有几盆花?有几扇窗户?有把椅子?在教室里让学生数一数有几支铅笔?有几块橡皮?有几块黑板?

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仔细观察,然后获得数据,而且能够把这种数据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在树立了数学概念的同时,也增长了生活知识。

2、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生活联系教学来自于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才能更加投入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所以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多与学生沟通,掌握他们的生活实际,从而将生活化的原形搬入数学学习之中,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妈妈给明明钱买本子,买了一个本子花了1元钱,妈妈给了两元钱,明明能买几个本子呢?请同学们帮助明明算一算!学生会很自觉的进行思考,并帮助明明解决问题,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会积极主动的对数学学习进行探索与思考。

(三)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是学科特点较为鲜明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利用各种形象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利用各种游戏进行数学教学,不失为是一种好的方法。

1、利用折纸,培养实践能力。在数学启蒙阶段,常常会出现东西南北方向的识别题目,还会出现点、线、面,及其各种图形的认识,如果教师单纯给学生介绍这个数学概念,学生很难在头脑里形成概念意识,但教师如果利用折纸的方式,让学生轻松的记住这些就比较容易。比如,在一张图上,教师分别画上大像、狮子、北极熊、大海、沙漠等不同的动物和处所,然后,让学生围绕着这些动物和处所进行方位的识别,学生就会饶有兴趣的参与到学习之中。在认识各种几何图形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爱动手的特点,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儿歌,吸引学生兴趣。例如在小学启蒙阶段,对于数字的认识中,教师可以自己编一些儿歌,带领学生一起读,一起唱,学生边读,边对里边的数字进行记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儿歌:“山头立着一只虎,林中跑来一只鹿,路上走来一只猪,草中藏着一只兔,洞里出来一只鼠,一二三四五,虎鹿猪兔鼠。”学生读起来就既感觉带劲,又觉得饶有兴趣,学生就会爱读、想读。

3、创设游戏,营造快乐氛围。对于小学启蒙阶段的孩子来说,很多还沉浸在幼儿园的快乐氛围中,没有走出来,那么利用游戏对孩子进行数学教育,就是一种非常凑效的方法了。比如:让学生开展小小比赛,看看谁算的准,跑得快!或者教师编辑一个故事,学生在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的教学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轻轻松松的在数学课堂上活跃起来。

幼儿学数学启蒙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 数学 逻辑思维 启蒙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28-02

数学本身是一门创造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联系过程,而幼儿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未激发,三到四岁是幼儿从直接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五到六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对于幼儿的逻辑思维潜能的挖掘有着重要意义。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幼儿对数的概念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幼儿识别大小、多少、形状、颜色等,这些学习对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作用。而幼儿学习数学不在于简单的数数和计算,而是在数学活动中获取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方法。总之,抓住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首先,幼儿教师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教师应明确幼儿的数学活动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是让幼儿初步建立数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时期正是人认知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幼儿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教师通过一定手段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等。同时,幼儿时期的数学教育与小学数学有本质的区别,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念,转变重视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视创新、实践的教学倾向,而应该在幼儿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重视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从小形成具有发散性和创造性的逻辑思维。例如,明明数积木,教师给了明明三块积木,说道:"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些积木,好不好?来1-2-3",明明很认真的跟着老师一起数"1-2-3","那我们一共有几块积木呢?"明明茫然地看着老师,摇了摇头。老师随之说"我们刚才不是数过了吗?现在你自己来数一数"!"1-2-3","一共有几块积木"?"不知道"这一教学案例就说明教师对幼儿的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数数,而是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数学教学观念必须更新。

其次,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阶段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不断是幼儿语言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对幼儿进行知识的引导,而数学教学也是如此。由于幼儿所处的阶段好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就要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来创新教学方式,在游戏中进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感知量的多少、方位、时间和空间等。如果教师只是采用说教式来让学生练习数学题,一方面幼儿会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另一方面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将游戏与教学相联系,游戏中蕴含数学逻辑,数学逻辑促成游戏的进行,从而实现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看谁最快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桌子的长短,看桌子有几个铅笔长,文具盒有几个橡皮宽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游戏确蕴藏着深奥的数学逻辑,幼儿在游戏中使用不同的工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也是数学的奥妙所在。

最后,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充满好奇、兴趣、探求欲,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尝试,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也是儿童的显著特点,同时,数学也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因此,教师就需要根据幼儿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幼儿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通过模拟再现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幼儿重新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来实现潜移默化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更加真实、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并形成幼儿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对幼儿进行了基础的大小、多少、形状、颜色等认知的培养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生活购物活动,"大家一起去购物"中,教师扮演收银员,两个幼儿扮演爸爸妈妈,一个幼儿扮演宝宝丁丁,全家一起去超市购物,丁丁去超市拿了很多东西,有香蕉、橘子、橡皮、铅笔、牛奶、饼干等等,然后去结账,其他幼儿一起观察,最后,教师向幼儿提问,丁丁都买了什么?哪些是圆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你最喜欢那个颜色?哪些是水果?哪些是文具?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通过购买的东西让幼儿对事物进行感知,并通过自身的认知能力对事物进行分类,这就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家长在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重视幼儿抽象思维的培养,不要局限于简单的数学计算;同样,家长通过生活中常做的亲子游戏来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引导,为孩子日后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幼儿学数学启蒙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快乐学习;幼儿;数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也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数学是从普遍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促进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是各种实际需要,学习数学必须包含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可见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幼儿期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启蒙时期,我们应该让幼儿从小快乐而有意义地学习数学。数学学习需要学习者摆脱现实对世界的依赖,抽象地运用概念进行内部操作,而这一点恰恰是幼儿难以做到的,由此造成幼儿学习数学的困难。

要解决以上问题,让幼儿快乐而有意义地学习数学,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的学习是一种兴趣的学习,幼儿数学教育更应该重视激发其兴趣。

1.以幼儿为主体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给幼儿提供数学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教师可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

2.数学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如在“有趣的电话”活动中,可以让小班幼儿找一找电话上的图形,发展其对图形的认识;让中班幼儿按数字键学习拨打电话,巩固其对数字的认识;让大班幼儿自己设计一组新电话号码,感受相同数字的不同数序组合。这样就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置了符合年龄段目标的数学学习任务。

3.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要快乐地进行数学教学,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实物操作材料。教师不能只是停留在短暂的示范上,而是应当让幼儿手脑并用、全神贯注地进行材料的操作,这对幼儿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提供的材料可以是教师自制的,也可以是师生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如小石子、花生壳、开心果壳、瓶子、盒子、回形针、珠子、冰棒棍、各种豆豆等。学具材料的外形设计要色彩鲜艳、形象可爱,因为幼儿学习操作的欲望最易受直观感受的影响。另外,操作材料要坚固耐用,一碰就坏的材料会导致幼儿缩手缩脚,不能尽兴操作,影响活动的效果。多样化的学具,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

4.数学活动过程既要给幼儿以挑战,又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

对幼儿来说,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于活动本身,幼儿真正能长期稳定地沉浸在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中,是因为受到活动本身的吸引。当解决的数学问题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其通过仔细摸索才能找出正确的方法,而幼儿通过努力确实解决了问题,他就会真正沉浸在研究中,并感到无比的满足。

二、为幼儿提供开放式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幼儿是乐意接受挑战的,幼儿的思维更是生动、活跃的,他们喜欢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还会积极地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的问题应可以用多种方式予以解决,尽量多提供丰富的探究资料,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探究,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操作进行感知、观察、分类和辨别,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积极鼓励幼儿主动学习数学

拿破仑・希尔认为:“在看待事物时,应考虑生活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强调好的一面,就会产生良好的愿望与结果。当你从好的方面想时,好运便会来到。”那么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持有一种怎样的心态呢?一要有信心,二要作分析,三要紧跟随,四要肯等待。因此,急躁对幼儿是没有实际帮助的,教师要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去操作、去摆弄,从而建构他们自己新的认知体系。

在与幼儿进行数学教学互动时,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特有的智慧训练功能,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开发幼儿的思维,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在操作中走近数学,感知数学学习的快乐,获得有意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