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认知法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任职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
1.引言
任职教育是指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某种岗位需要而进行的专门知识、技能、能力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某种岗位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1]。由于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较强的工作实践性、一定的内容动态性、明显的时间短期性及复杂的教育层次性的特点[2],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员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学习效果,使学员尽快掌握拟任职位所需的新知识,具备岗位工作实践能力,确保培养应用型人才目的的实现,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案例教学是以典型案例划分教学内容,以案例引导课堂教学,以案例引导学员知识点的掌握,以实际案例为剖析对象,通过学员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寻求实现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教学法在国内一大批高校管理学科教学中应用普遍,并在许多高校已趋规范[3]。
本文针对任职教育的特点,探讨了应用型案例教学在任职教育教学中的开展与组织实施过程。
2.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中的应用
2.1案例的设计。
针对任职教育教学任务特点,案例库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案例教学的选择要紧贴学员现实工作的部队第一手原始资料,这是教员设计教学案例的关键之处,主要考虑实用性和适用性两个方面。
2.1.1案例的实用性
教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亲自到基层采集案例,了解任职培训学员的岗位情况并搜集资料。通过搜集信息与资料,案例库尽量涵盖学员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这样的案例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员对理论知识有认同感,激发其积极思维和探索。同时,案例库的建立需要教员研究案例的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收集、整理、修改和归类,形成案例教学资源库,包括案例、案例问题及答案、优秀观点、优秀案例分析报告、案例相关资料等内容,这些资料经过整理还可提炼出新的案例或者问题。
2.1.2案例的适用性
选用案例时,主要考虑任职教育培训层次和要求。选用案例要与有关的理论教材相对应,要能隐含本学科原理,难度不宜过高,但实用性要强。这样形成的案例库,还要经常进行修改和补充,以充实案例库的内容,提高案例的质量,促进学员的实践性,培养学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建立的案例库还应有专业人士和学员的积极参与,搜集的素材既要全面,又要突出主题。
2.2案例的组织。
案例教学关注的是学员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性、独立性和主体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4]。基于这一要求,针对任职教育学员的案例教学组织,特点是将案例作为学员学习实践的主要内容,让学员自主学习,亲身体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案例的组织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为充分发挥案例的教育作用,必须克服单一的案例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应针对授课对象并结合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不同,根据学员个性兴趣、思维方式、阅历及知识面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案例表现形式。不同的案例通过向学员提供实际发生的情况或事件,学员在设定的现实案例中,设身处地地从工作实际出发,设想可能遇到的障碍,自己可能产生的种种偏见,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围绕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或剖析,并提出见解,从而无形中缩短培训与实践的距离,提高决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案例式教学可在培训教育多个环节中运用。一是在课堂讲授中,从案例中抽象般理论或用理论解释具体案例;二是课堂内(外)辅导,通过特定案例,由教员提出问题,让学员分析、思考作答;三是组织学员对特定案例进行讨论和辩论;四是布置案例分析题,培养学员独立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断能力;五是在条件许可时,进行模拟案例教学。
2.3具体案例要求。
针对任职教育学员的案例包括两个部分:揭示理论的典型案例和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实务案例。
理论案例以书本中的理论为主导,重在讲清原理,结合教员的分析与学员的讨论,给出相应的结论。教员要将学员的理论思维引导到实际中,提高其感性认识。要对此类案例进行全面剖析,提出问题,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而帮助学员解决问题,对案例进行总结。讨论要以学员为主,让学员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畅所欲言。
实践案例是以工作岗位实际出发的实务型案例,该案例以事实为根据,让学员可以自由讨论、思考,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之中,解决学员们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员要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广泛搜集教学案例。这些案例要有一定的情景难度,含有典型的事例,提出的问题要与理论结合,不能随意编造、脱离现实,且不偏离学员的实际工作环境。
3.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
针对任职教育学员的应用型案例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本着引导学员学习、激发学员兴趣、学以致用的原则。
3.1呈现案例,教员导向。
教员对于课堂教学案例的实施要事先做好规划,以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案例选择以后,教员要针对课程目标设置一些难易不同、值得探究的问题,从而引导学员阅读与分析案例。教员所做的课堂教学案例设计要注意信息的完整性,否则会给学员模糊不清的感觉。同时,教员应当注意案例设计要紧扣所讲的理论问题,不宜过于复杂。问题设计环节,既要发现表面问题,又要挖掘隐性信息,教员要针对教学内容,结合案例把知识、技能要求转化成案例中的各种问题,尽量实现问题、案例和教学内容的自然结合。
开展讨论前,教员应对案例进行简要剖析,即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初步分析、相应的对策和结果预测等。同时,教员在学员讨论过程中要对所指定的将供集体讨论的案例做出深刻而有意义的分析,包括找出案例所描述的情景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问题间的主次轻重关系,拟定各种针对性的备选行动方案,提出它们各自的支持性论据,以帮助学员权衡对比。
3.2独立思考、建组讨论。
在课堂运用上,教员对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和调控,是运用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和核心环节[5]。通过组织学员阅读、理解教员提供的案例,对案例进行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认识和疑问,然后利用课堂中的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发言、讨论,获得教员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从而开打自己的思维视野,变“讲堂”为“学堂”。
在针对任职教育学员的应用型案例教学具体实施时,建立讨论组也是非常重要的。将学员进行分组然后讨论,这样可以激发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并在对问题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努力形成统一的方案。学员的自由发挥、互相讨论并解决问题,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培养了学员的协作精神,更体现了任职教育学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主性。同时,教员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也可以在组内或组间进行多维交流。
3.3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总结。
教学总结与评述是对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有学员总结和教员总结两种形式。
在教员的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案例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后,各小组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报告的撰写。学员总结应侧重如下几个方面:是否独立的进行了思考与探索;是否积极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自己对案例的分析是否充分;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课堂讨论的结果对照,收获是什么。学员通过自我对案例探究的分析和评价,初步形成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学员对案例做出分析和评价结论之后,教员要进行归纳总结。这种归纳总结要给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对案例的分析和评价重难点,重点对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点评,指出学员自我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进一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员认识其自我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这里应特别注重突出信息搜集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教员在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帮助学员提高分析问题、评价他人见解的能力,并对有一定创新的思想进行肯定,最后将不同小组的案例分析情况进行归纳,对整个案例进行总结。从而既加深学员对知识的掌握,又锻炼学员的能力。
4.结语
针对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较强的工作实践性、一定的内容动态性、明显的时间短期性和复杂的教育层次性等特点,如何在较为有限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传授知识,并培养学员的相关技能和工作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中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员主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案例设计,把握案例教学的精髓,大胆尝试,以增强任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2]姚武文,周平,罗湘燕.适合任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2011,7(6):68-69.
[3]钟曼丽,陈小燕,陈雅宁.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23):67-68.
关键词: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 案例教学法 问题 途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的一个新开专业,近两年在学院的鼓励和扶持下,在高职高专教学水平评估的东风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酒店管理等其他管理专业一样,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也沿用了案例教学法。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的特点,案例教学法在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社会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使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等。这些内容紧贴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实践性非常突出。这就要求该专业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因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师生互动性,是管理专业中广泛应用的较为成功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就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而言,案例教学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案例缺少科学性和针对性。现行高职教材中大部分案例均采用“拿来主义”――把本科教材的案例原封不动地搬过来,而本科教材又是照搬国外原版教材或翻译参考书上的案例。这样一来,难免会由于层次差异、文化差异等原因而出现“水土不服”,导致案例教学法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由于案例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为应付教学,教师个人往往自己搜集案例使用,导致许多案例仅仅来源于报刊报道,东拼西凑,而没有深入调研开发。
2.案例使用缺乏实践性基础。一方面,目前高职院校管理类教师大部分没有在企业从事过管理工作,对于案例涉及的情境、环节和条件把握不足,因而在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提出有创建性和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导致案例教学变成了套用教材的“验证”式教学方式,违背了案例教学的真正用意。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大都是高中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学习的,对于企业没有感性认识,因而很难从企业的客观实际出发来考虑问题,更惶论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案例使用缺乏实践性基础,变成了概念、原理等概括性知识的阐释和套用,对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思考等能力的培养都很不利。
3.专业分割产生的问题。鉴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必然涉及人、财、物几方面的协调和配合。而我国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专业分割,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过于偏重,而对于其他相关管理专业课程要么不作设置,要么设置不科学,导致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分析问题片面,处理问题生硬,因而对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极为不利。
二、提升案例教学效果的途径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中操作性较强、就业前景看好的一个专业,其案例教学法无疑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如何改善案例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人力资源管理高职专业案例教学工作更切合专业特点、切合企业实际需要。我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高职专业案例教学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提升案例教学效果。
1.给予专业案例教学充分的重视和支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是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从保证教育质量、保证专业建设角度出发,应予以人力资源管理高职专业案例教学充分的重视和资源支持,应划拨相应经费、配备资深师资、加大投入力度,从而保证教育质量。
2.多途径解决案例编写和完善问题。案例的编写和完善仍然是案例教学的基础。鉴于目前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数量不足、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的案例缺乏,开设人力资源管理高职专业的高职院校应考虑广开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企业实践来编写和完善案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应该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通过师生的企业实践活动,力争达到进入一个企业实践、完成一个案例编写、解决一个企业问题的目标。同时吸引企业参与到案例库建设过程中来,分享经验、共同进步,从而创作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不断充实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案例库。此外还可考虑与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如此一方面可解决学生的实习见习问题,另一方面可通过产学结合,加强咨询方案的普适性方法的提炼。
3.吸纳社会力量弥补师资力量不足。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除专业教师外,还应该考虑更多地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比如聘请企业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经理和人力资源部长作为指导老师来共同进行专业教学工作,解决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缺乏企业运营实践导致的纸上谈兵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基本上是“应用型”的职业院校,强调“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而“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
目前,大多院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在我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时比例平均在48:52左右,专业课达到甚至超过了1:1。在实践学时等条件予以保证的前提下,如何组织实践教学,达到“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应该对目前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本文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实践教学的经验,探讨基于案例项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页制作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际项目为实践教学对象,将知识点融入项目中,教师以一个典型项目为依托,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任务案例进行剖析,通过教师的指导,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围绕教师所下达的项目要求,通过模仿,将自选项目分解成一个个与案例相近的任务模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相关任务模块,并最终将一个个任务模块“组装’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教学场景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模块,以完成具体任务模块为主线,把知识点贯穿于任务模块中,学生在一定的场景下,借助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完成所布置的任务模块,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知识。
基于案例项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结合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各自特点的一种综合教学法,很适合《网页制作》等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以“案例”为“引导”,以“项目”为“主线”,将课程知识点贯穿于项目的每个任务模块中,“驱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模仿具体“案例”,完成每个任务模块,再将每个任务模块“组装”成一个完整的项目。通过这种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每个学生都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知识技能。
三、教学过程
1 选取项目
教师在授课前,结合教学内容实际,精心设计、挑选一个与专业相关的、学生熟悉的行业,且功能相对完整的小项目(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收集并整理相关教学资源,并提供给学生熟悉的行业且基本能够完成、与教学项目相近的小项目(如:学校网站,商务展示网站,购物网站等),供学生选择,并引导学生进行项目选题。在项目选取上要注意:项目难度不宜过大,且在功能设计技巧上和界面设计上不宜过于完美;否则易于让学生感到“望而怯步”,丧失自信和学习的兴趣。我的做法一般是从学生“师兄师姐”的作品中选取功能较完整、做得比较好的项目作为讲解项目,切合广大学生实际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增添了几分“挑战’的色彩。从2008年开始,我对每一届的学生的“作品”以及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学习资源库,为以后教学“选取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2 分解项目,剖析案例
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的安排,将项目分解并设计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简单的案例模块,并进行剖析。项目分解要注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分解的案例模块在功能上要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且各模块之间具有一定的渐进性、扩展性,这样可逐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以制作学校网站为例,一个学校的网站可以分解成:学校简介,校内新闻,师资力量,教学活动,招生就业,学生管理,论坛交流等7个模块;分解的案例模块之间存在一定的先后关系,层层向前推进。针对每一个案例模块,采用螺旋式的教学方法,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扩展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评价和优化,分析每个案例模块运用的知识点、语法逻辑、用到或可能替代的相关内容以及相关Javascript特效等,并实现和演示。
3 布置任务
每次案例剖析完毕后,指导学生依据老师讲解的“案例”,将所选的项目分解成相应的任务,使其与所讲解的“案例”密切相关,通过“模仿”、利用教学资源等学习方式完成任务。同时引导学生按照课堂上案例步步深入,每完成―个任务,就将该任务“组装”进来,最终“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网站系统。
4 严格考评
在教师分析、演示案例过后,学生就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但也存在有一些问题,如动手能力、接受能力、学习主动性差异等。因此,教师要巡回指导、察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并对每一个任务,进行考评,对于操作熟练、进度较陕、有创新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考评奖励。严格考评可以防止由于“愉懒”导致“欠账”过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发现学生对该次实验内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发现学习中的普遍性问题和新思路、新方法,实时解决普遍性问题或者请有独特新思路的同学演示自己的方法或程序,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鼓励大家再提出新观点,进一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I生和参与程度,保障后续的实践课顺利进行。在课程结束时,每位同学对自己所完成的项目进行总结和演示,并接收老师和学生的提问,教师最后做点评;学生根据所提出的意见再进行修改,并上交一个完整的项目应用程序系统,老师结合前面每次任务的考评成绩,最后给出一个最终的考评成绩。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践;改善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大多高职院校对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在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体制途中,高职院校中的法律教育成为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模式还依赖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而对于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实践教学没有进行实施。因此,根本无法培养出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的素质型人才。
一、法律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法律素质教育
法律学习注重的是知识能力、职业思维能力、驾驭法律信息资源能力等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为法律的学习打下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底、具备更加严密谨慎的法律概括能力。所以法律的素质教育是法律教育中基础。
(四)道德素质教育
法律素质教育中道德教育是关重要的一方面,在实际教学当中,应该着重强调学生的纪律性,培养学生树立起崇高的法律观念和对法律的信念。具体表现在:在法律的学习当中具有坚定性,把法律的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如果确定学习法律,投身于法律学习当中,就要做到公平公正、维护正义、廉政自律,并且形成崇尚的法律精神,将法律看做是自己的生命,不允许任何人侵犯,把人民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严于利己,严格依照法律的条例做事,敢于面对任何侵犯法律的事物。
(五)人文素质教育
法律是一门社会科学,所以它与社会现实是离不开的。在法律教育中,需要将法律与其他学科进行完美的结合,将他们紧密的联系到一起,互相促进。否则,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知识作为功底,根本无法学习到上成的法律。根据法律学科的需要来看,要求学生掌握外语、计算机等一系列的现代化技能。法律是一种影响社会行为规范的准则,归根结底,它是从现实社会当中发展而来的,要想很好的掌握它,必须有现实社会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在学习法律过程中,不能将自己封闭,自觉的遵守自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利用自己在社会中的经历对法律进行深度的剖析,进而更好的应用法律。
二、高职法律实践的教学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
在实际的法律教学中,存在很多教育方法,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从根本上认知法律,懂得法律的真正含义。然而,有些教师随意的利用教学方法,常常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强加给学生,这使学生在法律的学习过程中,失去了自主学习性,对法律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话,就违背了法律教育的宗旨,法律的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多方面素质的全能型人才,一味的遏制学生自己的想法,就从根本上忽略了法律教育的意义。
(二)模拟法庭没有真实度
为了法律教学更好的进行,很多学校都采用了建立模拟法庭的方法,虽然这能锻炼学生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模拟法庭的建设根本达不到教学的标准,部分学校也出于应付教学评估,设立简单而没有真实性的模拟法庭,使模拟法庭的设立丧失了真正的意义。在这样的模拟法庭下,使学生融入不到其中,浪费了学校的物资与条件。学生不仅体验不到真正的法庭,还会对法律存在偏见,甚至影响对法律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案例太过简单
实践教学的核心在于案例教学,由于案例教学简单而易操作所以被广泛应用与法律教学当中,但有些时候,也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原因。案例的选择在案例教学当中至关重要,没有质量的案例没法对学生的说、写、辩等方面技能进行有效的训练,致使对法律的社会实践方面相对的薄弱。另外,案例的古老、陈旧也是导致模拟法庭起不到应有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怎么完善高职法律实践教学
(一)建立规范化的规章制度
通过实际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践教学目标的明确,建立合理的教学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建立学生自主社会调查制度,组织学生的毕业实习,并且完善教学纲领和监督制度,只有完整的教学制度才会让学生具备完美的法律能力。
(二)加强案例教学的规范性
要加强案例教学的规范性,大体上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首先应该具有针对性的挑选案例,所选案例可以为法律教学提供服务,并且案例与教学的内容能够相符。其次,案例的综合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案例教学并不简单,在某种程度上它费时费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具有难度,涉及知识点多的案例,是时间和经理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最短的实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最后是案例的典型性。在生活中,与某些法律问题相关的案例特别多,选择案例应该那些贴近生活,在社会中影响比较大的典型事例。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经理和素养对个别案例进行修改或改变,目的是使案例更具有典型性。
(三)加强对模拟法庭效果的提高
模拟法庭是提高实践法律教育的硬件,建设模拟法庭的前提也同样需要完整的硬件,例如,国微、服装、审判桌椅等。在具备这些硬件设施的基础之上,严格的按照真实法庭的规矩、审判顺序来进行法庭审判。其中的每个人都严格遵守法庭秩序,把模拟法庭作为真实法庭一样对待。另一方面,在模拟法庭的进行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体验,分别采取不同的案例进行讨论,对每个小组人员进行时常的调换。让每个同学都能从各个角度体验到模拟法庭带来的真实感。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5-0029-05
收稿日期:2014-06-03
基金项目: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务技能培养机制创新研究”(JG2012A009);湘潭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教改科研项目“全真法学案例演示教学研究”(FXYJG002)。
作者简介:胡军辉(1976-),男,湖南娄底人,湘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法学教育研究。
我国现有的法学研究生教育注重法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务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学生普遍缺乏动手能力。“法科毕业生到实务部门后,要能够适应审判案件、处理案件、各种法律事务的需要,至少还要三到五年的时间”[1]。法学研究生实务技能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法学研究生教学方法的改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提升实务技能的机会,也没有培养学生活跃的法学思维方式,因而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对此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旨在提升法学研究生实务技能的新的教学方法――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现特撰文加以介绍,以期有益于相关问题的解决。
一、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的含义及其核心要素
所谓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是在法律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挑选其亲自参与过的法律案件作为教学案例,由学生扮演案件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模拟演练,然后由教师对案件的真实处理流程及结果进行演示,比较案件模拟演练与真实处理过程和实际效果,从而使学生切身感受案件的处理流程、技巧与技能,并深刻了解司法实践中真实案件的运行状况,进而拓展学生实务知识,提升实务技能。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的核心要素如下:(1)真实的案例。“案例是一种描写性的研究文本,通常是以叙事的形式呈现,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案例必须是真实的”[2]。全真的案例是这种教学方法成功运用的基础,因为只有全真的案例才能展示真实的司法文书和案卷材料,才能使学生了解到真实的案件处理流程,详细地理解案件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全面地认知真实的司法运行状况。而且,教师作为案件的真实参与者通常有机会也有必要对案件进行全面透彻地分析,其在办案过程中对于案件的分析工作转化为了教学的准备工作。全真的案例融入了教师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的思考,他们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思考良久的案件作为教学案例更加有益于法律分析方法、思维方式、诉讼技巧等内容的全面传授。在通常情况下,教师是不太可能花上几个月来思考一堂普通的教学课程的,因而“全真案例”本身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2)学生的模拟演练。在教师提供了全真的案例之后,就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主要方式是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案件主体角色来参与案件的处理。在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的课堂上,每位学生都需要承担特定的任务,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来。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法律条文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的法律思维方式,以及培养制定最优法律方案的能力。同时,通过模拟整个案件的处理流程,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司法实践当中的问题,使学生对法律在社会当中的作用有一个更清醒的认知。(3)教师的演示。在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体系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案卷材料的提供者,更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演示者。教师在课堂讨论当中,应当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点评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案件模拟中的做法,指出他们的优点、不足和问题。在学生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见之后,教师应当及时地演示案件的真实处理过程和实际效果,比较学生演练的方案和案件实际的处理方案,引导学生评价两者的优缺点,让学生感受到各种方案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4)课后的总结。在上课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分析、相互的研讨以及教师的讲解与演示等对于案件的相关问题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并对相关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但因上课时间短、任务重,对于“知识养分”只能做到粗消化,因而课后学生的系统总结是相当重要的,这是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成功运用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与其他案例教学法的区别及其特点
在我国现有的法学教育实践中,法学教育者们已经探索出了多种案例教学方法。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与现有案例教学方法既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也有着一定的区别:(1)与案例教学法的比较。“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以及组织学生对其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法的一般原理、原则的一种教学方法”[3]。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与传统案例教学法均以案例为教学素材,均通过模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务技能。但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要求教学必须选择自身参与的案件作为授课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师示范和指导,并要求学生根据案件素材分角色进行演练。(2)与亚案例教学法的比较。所谓亚案例教学法是通过高度激活教师与学生认知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使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同时最大化、获得满意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4]。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和亚案例教学法都属于参与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都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两者的区别也是较为明显的,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包含了全真案例、学生模拟、教师演练、点评与总结等亚案例教学法所没有的元素。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更加明确地强调学生的参与、学生实务技能的提升以及学生开放性思维方式的培养。(3)与个案全过程教学法的比较。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是由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章武生教学科研团队推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在吸收美国“个案教学法”精髓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提出的一种真实案例教学方法[5]。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和个案全过程教学法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一,前者强调案例是由主讲教师曾经实际参与过的案件,后者并无此要求;其二,前者不要求对每个案件的全部过程进行模拟演练,而是将案件的精华部分挑选出来作为教学素材,后者则要求学生对案件的全过程进行学习;其三,前者同时包含了学生演练和教师演示两环节,后者仅强调学生的模拟,对教师的演示并不特别强调;其四,前者要求参与案件模拟演练的学生根据案件的原始材料作出自己的方案、形成自己的文书,依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演练,而后者提供给学生演练的素材是已经形成的真实案件材料和文书,相比之下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受到了限制,难度明显降低。
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1)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具有“案例性”特点。这一教学方法是一种典型的案例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是以理论讲解和法条的教授为主,而是注重以具体的案例为依托来传授法律知识。(2)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具有“实践性”特点。对于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而言,实践性既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又体现在教学结果之上。一方面,学生查明事实、分析法律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解决具体案件的过程是一个法律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在课堂中分析法律、使用法律达到了提升法律实践能力的目的。(3)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具有“真实性”特点。这种真实性主要体现在案件的真实性和案卷材料的真实性两个方面。真实的案件和案卷材料对于提升学生的实务技能非常重要,因为其反映了真实的案件事实、反映了真实的案卷材料以及真实的法律运行状态。这有利于学生适应真实的法律社会,解决真实的法律问题,获取真实的法律实践能力。(4)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具有“互动性”特点。这种互动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老师演示教学与学生模拟分析的互动;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对抗的方式来提高法律运用能力和水平;三是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互动,全真案例演示教学的时间范围并不限于上课时间,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均需投入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学习,特别是课后的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固定教学环节。(5)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具有“综合性”特点。全真案例演示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学生的讨论、模拟和总结,教师的分析和演示等;而且,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法律部门知识,比如一个案件的顺利解决可能既涉及到程序法知识又涉及到实体法知识,既涉及到民商法知识又涉及到行政法知识,还可能涉及到刑事法知识。(6)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具有“合作性”特点。全真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团队协作,在案件讨论和模拟阶段,不同组别的学生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相互讨论、学习、交流和合作过程中能够逐渐意识到团队作战的重要性,意识到合作在司法实务中的重要价值。
三、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的实施要求、课前准备及流程
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项:(1)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对于授课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是谙熟实务技能的法律实践者,其应当以某种或者某几种角色参与过大量案件的处理,具备较为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和阅历以及相当的实务技能;其次,教师应当同时具备法律实务技能和讲解、演示和传授实务技能的能力;三是教师需要积累大量且比较齐备的案卷材料。(2)对听课学生的要求。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型教学法。在运用该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一定的法律分析的能力,能够胜任一定角色的扮演。(3)对适用课程的要求。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的适用课程主要是针对那些具有很强应用性的法学学科,而对于理论性课程的讲授则不宜使用。法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方案设置了较多的应用性课程,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具有较大的应用机会;(4)对授课设备设施的要求。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角色模拟、教师演示等重要实践性教学内容。顺利完成这些教学内容需要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
全真案例演示教学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挑选合适的案例。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专业方向、法律知识基础、课程开设情况等来综合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难度要适中,具有典型性,在时间上优先考虑新近发生的案件;二是增补案卷材料。现有的案卷材料是根据案件实际的处理需要而准备的,可能与教学工作的需要并不完全契合,因而教师在课前需要对案卷材料进行必要的整理,核实是否具备教学所需的所有法律文书和资料,如果没有,须尽量相办法增补,否则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三是对法律文书资料进行分类、分组并编号。在教学中不同的角色扮演者所掌握的案卷材料是不一样的,同一角色扮演者在不同的阶段所掌握的案件信息和案卷材料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在课前需要对案卷材料进行分类、分组并编号。
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的课堂实施主要包括以下程序:(1)教师介绍案情并对学生分组。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介绍案件的大致情况,案情介绍可以从当事人、法院或者人等不同的主体视角来进行介绍,这取决于教师办理案件的角度和拟开展教学工作的切入角度。介绍案情应当掌握信息透露的度,通常情况下只需介绍本课所演练的案件类型、相关的法律主体、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即可。案件相关信息透露得过多会影响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演练的难度,进而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对案件作基本的案情介绍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如何分组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和学生的人数、法律实务能力等因素来确定。(2)分发材料,确定各组任务。扮演不同角色的学习小组所拥有的材料、掌握的信息、所能运用的方法、所要实现的法律目标是不一样的。教师将预先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并确定各小组的任务。各小组应当明确负责人,由负责人来组织内部成员的分工和协作。(3)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的分组讨论是全真案例演示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该环节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尽量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讨论空间;二是强调各组学生的独立讨论,防止各自信息、思路和方案的泄露;三是允许并鼓励学生查询各种资料、法律信息和法律条文;四是要求学生形成一份讨论报告。(4)学生对案件进行模拟演练。在案件分组讨论工作完成后,学生开始进行模拟演练。模拟演练由授课教师主持,学生在模拟演练中扮演预定的角色,从各自所扮演角色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学习。演练活动要尽量模拟现实的司法环境,要立足现实的案情和情境。模拟演练可以分阶段进行,也可以依照案件的处理流程全过程进行。(5)点评与全真案例演示。该环节包括三项核心任务:一是关于模拟演练的点评。学生可以对分组讨论所形成的案件处理方案、模拟演练过程中的问题及经验等方面进行点评。点评可以包括学生的自评、学生的互评以及老师的点评。二是教师对全真案例的演示。教师的演示包括对法律方案和思路的展示、全真案例法律文书的展示、具体问题的处理技巧和技能的演示等内容,教师的演示和点评可以交叉进行。三是比较全真案例处理过程与学生演练过程中的各环节和要素。(6)撰写全真案例演示教学课堂总结。撰写课堂教学总结的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对案件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知识、所运用的法律方案、各种方案的利弊进行系统的思考和总结。课堂总结需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案件的主要内容、案件涉及到的重要法律关系、各方主体的核心利益、各种案件处理方案的利弊以及个案处理的心得等内容。
四、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实务技能提升路径及其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