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中的项目管理

生活中的项目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中的项目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活中的项目管理

生活中的项目管理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项目化管理;志愿服务;应用

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在20世纪60年代学雷锋活动基础上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1995年,团中央发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区援助活动”的通知,有力推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团委领导、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的活动模式,在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还不够多,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活动经费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等。针对这些不足,近年来,我们把项目化管理应用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化管理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应用,是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模式创新的一种探索。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的特点

项目化管理是当今世界较为先进的一种管理手段,在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化管理是指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核心思想是以项目作为独立的组织单元,通过项目管理的形式,来保证活动组织的灵活性和管理责任的分散并有效落实,最终确保活动目标的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就是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活动视为“项目”,进行项目设计:通过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运作、项目检查、项目验收等程序,实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管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引入竞争机制、强化主体地位等特点。

1.优化资源配置

项目化管理不是以组织为纽带,而是以项目为纽带。项目的形成,要通过申报,申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全面发动的过程、广泛参与的过程、集思广益的过程、好中选优的过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否充分利用资源,不仅涉及到在一定资源条件下,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怎样开展活动、参与人数是否足够多、受益面是否足够大等问题,还涉及到能否进一步挖掘、开拓新的潜在资源等。在众多项目中,通过项目竞争、整合,最终选取能够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项目进行立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由于事先没有现存的活动方案,没有框框条条的限制,可以使广大青年学生敞开思想、充分想象,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最终选择社会最需要、对学生教育意义最大的活动内容,形成最佳的活动方案。

2.引入竞争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的项目要通过层层选拔、反复论证、仔细推敲、比较择优才能最终形成,充分运用了竞争机制。参与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广泛开展调查,充分进行论证:在可行性、创新性、团队协作、群众参与、效益收获等方面是否做到了最好;是否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经费、挖掘了新的潜在资源;面对评委能否作出客观的、有条理的清晰表述。只有在众多相似或相同类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中,表现出特色、优势,得到评委的充分认可,才有可能脱颖而出,获得立项。这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的形成机制,对众多参与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项目的设计、完善、竞争以及实施过程中,使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了锻炼提高。

3.强化主体地位

项目化管理的操作程序使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程度不断加深,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随之得到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由下而上的项目申报程序,使学生在申报、竞争过程中,充分表达了个人诉求,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项目获得立项,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要不折不扣地落实责任、完成任务,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执行能力;当完成了既定任务,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学生会真切地体会到成就感。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参与热情自然高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实施,淡化了行政组织行为,强化了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实现,给学生更多发挥个性和创造力的空间,尊重并强化了学生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实施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是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管理的探索,要充分发挥项目化管理特点,充分体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的优势,实施过程是关键。在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立项、执行、评价是关键,不仅要在各个方面做好工作,而且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要通过健全项目化管理的相关制度、抓住项目化管理的首要环节、发挥项目化管理的主体作用、形成项目化管理的评价体系,形成和完善“立项、执行、评价”三位一体的活动体系,充分发挥项目化管理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管理职能。

1.健全项目化管理的相关制度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管理而言,是一项新的工作,在立项、执行、评价的各个方面都无章可循,所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首先要在立项、执行、评价的各个方面建立制度。制度内容要体现项目化管理的特点,有利于发挥项目化管理的优势。开始可以是试行,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修订,逐步健全配套的实施办法,使项目申报、评审立项、过程监督、结果评估、总结表彰,都有明确的操作程序,按章办事,既能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更加规范,也能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运行。只有健全项目化管理的相关制度,才能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2.抓好项目化管理的首要环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的首要环节是立项,项目化管理的特点和优势都与立项有关,项目决定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水平和成效。立项是个笼头,抓好这个笼头就有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取得成效。抓好立项,体现在立项内容上:要选择“热点”项目,即广大青年学生关注的、参与面广的活动;要选择“精品”项目,即项目在精不在多,有利于集中资源打造精品;要选择“实在”项目,即项目内容丰富、易于操作、效果明显。抓好立项,还体现在立项方式上:要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有利于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按章办事;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竞争中增长才干。要充分运用项目化管理在立项上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好团组织的引导作用,围绕学校育人的中心工作,反映大学生成长成才迫切需求,把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结合起来,把社会工作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转贴于

3.发挥项目化管理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的主体是广大青年学生,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的立项、执行、评价各个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广大青年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社会服务中的主体作用,既是项目化管理的要求,也体现政府支持、团委领导、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的原则。在立项上,学生进行活动策划,设计标书,参与竞标;在执行上,由学生组成项目组,在标书的框架下自主开展活动:参与人员的组织、协调,活动经费的合理使用,校内外资源的深入挖掘,通过发挥自身最大潜力,把活动办成“精品”;在评价上,项目组要提供总结报告,分析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标书目标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最终由广大学生投票,为服务活动评分,决定优秀等级。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中,团委的领导作用,体现在方向上,是政治思想上的引导;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咨询上,是对疑难问题的解答。团委的领导和教师的引导,都应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4.形成项目化管理的评价体系

如何客观评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的水平和成效,还有赖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项目评价特点是参照项目组的总结报告,根据项目申报书的各项承诺,评估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效益,即是否解决了社会存在的问题,是否满足了社会需求,有没有形成一定的社会反响;二是学生认可程度,即有没有得到多数学生的赞许,学生是否欢迎这样的活动,参与者是否得到素质的提高;三是经费使用情况,是否在预算的范围内使用,是否超支,是否挖掘了新的潜在资源。按照评价体系,通过验收总结材料、组织座谈讨论、群众投票等方式,综合评价项目完成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向上级汇报。对评价结果,要有具体的奖惩措施,评选优秀项目负责人,对没有完成任务的项目管理组要责成总结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注意事项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不同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传统管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传统管理模式是团委主管主持,即由团委对志愿服务活动全面负责: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组织、实施都由团委作出决定,团总支、学生会负责具体实施,行政管理的色彩较强。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模式中,团委成为招标的甲方,团总支(或团支部)、学生会成为投标的乙方,甚至广大团员青年都可以自由组合,进行投标;一旦中标,投标中标方即团总支(或团支部或自由组合)将成立项目组,按标书的内容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团委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监督方,项目组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项目组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责任主体。由于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模式中,角色定位、工作职责与传统模式相比都有所变化,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就有一些事项必须加以注意。

1.学生干部角色定位的转换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模式中,学生干部通常为项目组的主要成员,同时还具有学生干部的身份。在日常活动中,他们代表学生组织(团总支或团支部、学生会或班委会),为学生组织负责;而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代表项目组,行使人员调配、经费使用的权力,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负责。这两种角色可能会在同一时空里轮流出现,因此,学生干部要认真处理好这两种角色的及时转换,适应项目管理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应用。

2.团委要切实承担监督职责

青年大学生热情高、创意多,但阅历浅、经验少。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团委虽然不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负具体责任,但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切实加强监督,担负监管职责。要关注服务活动进展情况、每个环节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尤其是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情况,都要及时听取汇报或实地调查。另外,在与社会组织的勾通、协调上,是否存在困难,也要给予帮助。团委加强活动项目运行过程监督,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3.服务活动结果评价要实事求是

生活中的项目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协同技术;项目管理;计算机;互联网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的应用逐渐普及,各种工程项目在实施时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协同帮助。所以,针对目前大型项目工程建设的需要,当下应改变传统的项目管理理念,融入新技术的管理理论和手段,促进项目的成功。计算机协同技术的出现能为工程项目完美收工奠定基础。

1协同技术

协同科学的研究多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研究,即建立计算机信息共享平台,这就是基于计算机系统支持的协同技术。计算机协同技术是指在地域分散的群体间,所有的群体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的联系以及相关技术,通过共同的协作来完成手中的任务。具体而言,计算机协同技术主要包括群组通信技术、协作控制机制、应用共享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作为用于人类完成协同工作的重要工具,计算机协同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协同技术与项目管理的联系

一项工程之中的项目管理涉及范围广,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项目主体、进度、合同、资源、采购、成本、质量、风险、信息与沟通等,所以,在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多数的方式、方法是围绕这些进行的。在当前的技术研究程度上,计算机的普及为项目管理研究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很多有计划性的实施方法也建立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所以,计算机协同技术与项目管理的联系是具有必然性的。

3计算机协同技术在管理中的作用形式

计算机在当前人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再陌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计算机。在管理工作中,采用计算机的管理模式更是便捷、简单的代表。

3.1计算机的映像处理模式

在项目管理中,信息的传递需要靠书面材料来进行。此时,计算机的图像储存作用展现了出来,当需要的业务材料需要被存储到计算机中进一步应用时,即协同技术对项目管理反应的过程。人们需要将所有的纸质业务资料和数据转化成电子格式,并录入计算机中,由计算机统一完成业务资料的处理和传递。特别是在协同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对数量庞大的业务资料进行压缩处理,将平面的文字信息转化成动态的音频、视频格式。该模式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并能有效提升项目管理的质量和管理效率。

3.2文档管理

文档管理是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基础性管理。在当前的项目工程中,文件数量非常多,完全依靠人工处理,比如手写起草文件等已经无法满足庞大的文档管理需求。此时,需要利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以提升管理效率。比如,可以利用专业的书写软件(Word文档等)进行各种内容的记录。文档也是当前信息管理的基本功能,比如重要事务文档的储存、某些需要修改的文档处理、文档的分发等,均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3电子邮件

项目工程内容复杂繁多,涉及人员较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探讨需要跨时间、跨空间、跨地域进行,这就要求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协同技术,促进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电子邮件的使用可以很好地满足当前项目工程的管理需要,在各部门交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邮件进行,不仅能彻底打破以往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电子邮件的高效性和便捷性还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简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帮助人们实现随时随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

3.4业务过程重构结构化系统设计工具

业务过程重构工具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建模、重定义组织内的核心业务或业务核心的相关角色改变造成的影响的信息技术手段。

3.5工作流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就是对任务的各个人员和任务的支配性工作,每一项工程项目都包含众多的人员和任务,这样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起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可以清晰、便捷地安排各项工作。比如,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需要就各方面(业主、承包商、设计公司等)的需求考虑合同的变更问题。当项目合同中明确规定的内容需要变更时,可以将各方同意的变更处理流程输入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中,由该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进而分配人员和资源,并对各项工作按规定时间通知工作人员。如果直接负责人没有回复通知,则系统会对相关人员进行通知,保证工作流程衔接到位。

4结束语

目前,人们注重对计算机协同技术的研究和各种工作软件的研发,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为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便捷,促进了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对很多行业的项目管理工作有巨大的帮助。本文对计算机协同技术的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立足于协同技术与项目管理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分别从计算机的映像处理模式、电子邮件、文档管理、工作流管理系统等方面对计算机协同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验证了计算机协同技术能有效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结论。在未来,各个行业应积极引进以计算机协同技术为主导的项目管理方式,从而将项目管理水平提升至一个全新的高度。

作者:徐鉴 单位:重庆市西南计算机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项目管理范文第3篇

现代社会科研在迅速发展,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给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方面带来了不便。因此,怎样有效管理高校科研项目成为高校探究的重点。本文主要论述现今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现状,思考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关键词: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

高校科技管理工作方面有一项重点内容是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管理工作者对这方面相当重视,如共享科研信息,将分散、杂乱的高校科研人员信息整理归档,能快捷获取信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走入了千家万户。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也不例外。高校校园网络建设已经比较完善,这给科技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使科技管理方面可以做到信息化和现代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实现科研,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几乎适用于所有行业,是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撑着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利用互联网搜索信息资源,学校有效建立起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平台,促进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快速发展、完善起来。

一、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信息化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我国迅速做出了互联网普及化的要求和建设,将全球普及信息化模式加入战略研究方面,推动了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和建设。面对互联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形式,传统科研管理方式和理念已经不能完全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求。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面临着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现在的管理制度中,加入科研工作模式中,将信息化产业渗入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个层面,使科研项目管理通过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做到更加科学和规范。

二、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对科研项目管理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信息理念,信息化管理能将管理过程和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信息的传递和提取能做到十分迅速,实现高效率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1.随着社会发展,高校科研项目逐日增多,每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周期都比较长,研究中的某些信息具有不稳定性,科研项目管理在人工管理条件下使信息储存缺少秩序性,这些因素影响了科研人员对项目的查询和跟踪。因此,在科研项目管理方式上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项目信息存储形式标准化,调取信息方面实现动态化,能够及时、快速获取和提取需要的信息,随时了解最新的数据,掌握最新动态。2.信息化管理技术有其一定的规范性,如果能运用信息化进行管理,将能使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信息化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计算机运行要求数据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如果数据不规范可能导致在计算机中无法识别,影响科研项目管理的正常工作。将数据规范化能保证数据质量,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另外,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涉及的方面很广,其中包括信息的规划整理、信息分析、对项目的申报和查询、科研信息、下载各类资料等,这些方面通过互联网可以得到实现,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使工作程序简单化,管理信息和信息传递、提取更加容易,提高了管理信息的工作效率。

三、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1.利用信息化技术,使科研项目信息数字化,将高校所有的科研项目成果进行存档、备份,保证文件不能被随意更改,必须是只读模式,文件的格式能够兼容所有系统,方便跨平台、跨系统读取文件,承载信息的载体必须要稳定、耐用,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顺利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科研项目的管理。2.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具有规范性、共享性等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对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科研项目管理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通过网络途径进行信息的规划整理、信息分析、对项目的申报和查询、科研信息、下载各类资料等,供科研人员和相关部门可以直接在网上查阅,使文件不再需要纸制进行传递,避免文件直接性损坏,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科研成果能够及时共享和多方查阅的功能。3.开发项目管理软件。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如果能为科研项目管理开发一套属于自己的软件,就能使管理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软件开放方面的技术也日益发达,如果能选择恰当的工具开发出一套管理系统,这无疑对科研项目管理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数据库的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依赖于大量的信息,在开发出了管理软件之后,必须要建立好数据库,才能将大量的科研成果存储起来,在科研人员查询时才能够精确地搜索出来.随着科研成果的日益增加,数据库的优化要实时跟进,保证软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技术已经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层面,在生活和工作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学校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科研项目管理,不但使工作程序简单化,管理信息和信息传递、提取更加容易,使科研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同时还提高了管理信息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迎霞,沈富可.信息化成就高校科研项目无边界管理[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

[2]刘沐,谢素萍,皮新玲,等.从科研项目管理现状谈高校项目管理系统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

[3]蒋效华.当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6

生活中的项目管理范文第4篇

在现今阶段,设计是个非常流行的词,设计几乎遍布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工业生产,小到日常生活,设计已经完全以一种全新的状态出现于人类发展的阶段中。例如,工业生产设计故名思议,就是在工业生产中,都会需要一个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之上进行之后的执行过程。设计是执行的前提,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的是一个利器的过程。在有了这个设计的前提之后,后面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设计是建立在一定的视觉效果之上的,就是设计者将个人的想法通过电脑绘画等技术支持,形成一幅具有视觉效果的设计图,然后在这个设计图的基础上,执行者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使之成为现实中某一个具象的东西。管理是从理性的角度来说的,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等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其基本职能包括决策、领导、调控几个方面。设计与管理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是使整个活动更加完善。设计与管理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设计与管理在各自的环节里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设计管理是根据使用者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使用需求,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与开发管理活动。设计与管理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是需要建立在设计的管理基础之上的。如果说设计是个动作的话,那么管理就是动作之前的热身,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设计才能进行得更加完美。

二、设计流程基于设计管理之上

项目管理起源于多任务并行、多人员参与、以时间表为驱动的建筑行业。20世纪50年代以前,早期的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均来自建筑与制造业,当时DUPONT公司和LOCKHEED集团在设计管理方面积累了领先的经验。1969年,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简称PMI)成立,到了20世纪70年代,项目管理的技巧主要受到新生软件行业的影响。在1981年,PMI出版了《项目管理知专业识体系指南》,实质上被封为项目管理领域的圣经。而在当今时代,专业项目管理正受到设计以及设计流程的影响,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应该研究的是平面设计师与工业设计师已经采用的设计管理程序,通过业界专业和项目管理经验对它们进行优化,以设计管理为基础优化设计流程。设计流程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以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是一个操作性的定位描述,指流程分析、定义重定义、资源分配、时间安排、质量效率测评、流优化等;为了客户需求而设计的,指企业内部发生的某项业务从起始到完成,由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经多个环节协调及顺序工作共同完成的完整过程。简单地讲,工作流程就是一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三、结语

生活中的项目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文化管理

1、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B)是管理学科的一部分,是分析组织中个人心理与行为的一个重要框架,它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的知识,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以及组织行为。

2、项目文化的特征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体系,它使该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项目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的一种,项目的成员自项目组建开始便成立,其自身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所以项目文化具有临时性,同时一个项目的目标、组织机构、理念都让每一个项目具有其独特性和差异。项目文化是指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该项目特有的团队价值观、行为方式、成员素质、工作水平等,是使项目成员结为一体,提供成员工作与生活相连接,影响成员工作方式及互动关系的一种共识系统,是项目成员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他们普遍接受的观念。项目文化决定了项目成员对项目工作的理解和态度,决定了项目成员的精神满足程度,从而决定了项目成员的行为,最终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失败。

3、组织行为学在项目文化中的运用

组织行为学中关于文化在组织中具有很多功能:

1)文化起着确定边界的作用,它使每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

2)文化能为组织成员创造归属感;

3)文化有助于使组织成员奉献于自身利益以外的更多东西;

4)文化能增强社会系统的稳定性;

5)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成和控制的机制,能够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

文化在组织中的功能很强大,同时在项目管理的体现形式也是多样的。组织文化自组织成立开始变生成,组织的领导者和员工个人的因素对组织文化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但就组织文化中社会化的这一过程是重点。项目中的文化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使员工之间个体以及项目个体与整体的相容的过程。项目的文化管理可以理解为以下三个阶段:

3.1 第一阶段:建立阶段

这个阶段,是员工对项目文化的初步认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建设,如对文化环境进行建设,形成项目文化雏形。

1、营造家的环境氛围

在项目整个工作于生活中着力打造家的环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对项目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营造,让员工在上班时间能够充分的交流,安排圆桌就餐,下班后能够拥有独立的私人空间,充分尊重员工的自我意识。

2、价值观的塑造

以局部带动的方式,通过小团队价值观的建设,明确项目的目标,勾勒出项目的宏图,使项目整体价值观一致。在这其中领导就要发挥魅力的作用,使员工产生附有感召力的愿景,塑造组织独特性的价值观。依托团队建设,使员工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体现,思想上有目标,能够让员工充分展现自己的优越感,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培养员工的源动力。

3.2 第二阶段:激励阶段

员工之间在组织中通过项目环境的适应,经历了组织文化基础建设后,为激发热情,让项目文化发挥能量,组织便可以运用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力,推动并应道行为使之趋向预定目标的作用。激励在实质上是以满足需要为基础的,通过各种诱因的设置来激发人们的动机而产生的行为,并最终实现目标。激励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分为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

1、外在激励主要是通过营造组织文化因素,促使组织员工激发动机实现项目目标。

1)以团队活动来调动员工激情

团队是通过成员的共同努力而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以项目为团队,组织员工开展不同形式的创新活动。如编辑项目月刊,每个月固定时间让青年员工一起商讨怎样编写月刊,充分发挥他们的激情和创造力,让青年员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工作;组织项目部员工外出游玩,如就近爬山,参加社会活动,如当一天义工。

2)开展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现在大力提倡幸福指数的社会背景下,人文关怀在项目文化管理中很重要,是员工的价值具体体现,项目文化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要时常和员工保持沟通,能够及时交流,以最真实真切的关心员工,以保证员工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积极向上。如项目领导可以经常和员工进行约谈,企业领导慰问员工等。

2、内在激励主要是通过文化活动满足员工的心理追求,而实现项目目标。员工心理追求可分为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

物质方面主要是通过形成特有的绩效考核和奖酬模式。以个人绩效为基础,项目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考核,根据个人做出的贡献不同而定出不同的岗位工资,可以说是员工本人来控制自己的收入,这是形成激励员工动力的机制。

精神方面则侧重于在满足员工的荣誉感与个人价值追求。开展员工竞赛、评比活动,产生优秀的个体,如先进个人、模范标兵等,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在满足员工荣誉感的同时,实现项目团队目标。在形成优秀个体后,可以一定的地位差别给员工创造上升的通道,满足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从长远考虑员工的价值体现。

3.3 第三阶段:形成制度

当项目组织完全建立好后,文化建设方面工作也就根深蒂固,在项目文化建立后,可以通过建立一定的制度来固化前面两个阶段文化的成果,通过内部的组织规范和行为规范,以及良性的做法使项目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延续下去。通常我们可以编制手册作为固化经验的方法。

4、结束语

项目文化管理是贯穿整个项目寿命周期的过程,在项目管理中我们通过以组织中的个体为单元,给个体营造一个融洽的环境,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使个体发挥其能动性,让个体与组织将行为统一,从而满足组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罗宾斯、蒂莫西·贾奇 著 吴培冠等译.组织行为学精要(第九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08

[2]王燕.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文化管理[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