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营销和营销策划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出版社的策划意识相对于其他企业的策划来讲,策划意识相对滞后。在落后的计划体制下,图书生产的方式制约了市场的培育。虽然近几年图书选题策划受到了企业的广泛重视,但目前选题的酝酿与营销的运作严重脱节主要表现为重选题策划而轻营销策划。
2营销传播能力不足
现如今,知名的策划人已经成为了出版企业的座上客,一方面,相对于欧美的传播业,我国的营销传播还没有形成集体智慧,另外,营销策划是一种操作性、知识性以及竞争性特别强的市场行为,使得策划在社会生活中脱颖而出,由于策划主体不断的增加以及策划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为营销传播机构与图书业之间的合作增添了难度,图书业的具体情况决定了外界人事很难掌握其内部运作规律,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营销传播能力不足。
3营销传播行为单一
虽然目前很多出版社的发行部门非常重视图书的销售推广工作,但是发行部门毕竟不是专门的市场营销策划的部门,在进行促销活动的时候很难按照读物和读者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分销的渠道以及促销方式,及时收集消费者的反馈意见,通过市场调研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然后根据读者需求进行产品的定位和创意确定价格。这样才是一个成功的市场营销策划。因此,图书的营销策划工作应该贯穿于图书生产制作和销售的全过程。在整个图书营销策划链条中图书发行仅是其中一环,并且二者的目标市场也是不相同的,在发行部门,市场(中间商)位于推销过程的终点,而在营销策划部门,市场(读者)则位于营销过程的起点。
4营销传播方式落后
在图书销售过程中,营销、营销策划、营销传播经常被人提及。然而,出版社在对营销这个概念的理解、运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方面往往不加区别地将营销与发行、销售、宣传、策划、传播等概念混淆;另一方面,往往对营销作简单化的理解,仅仅将其视为传统发行业务加宣传工作的更具市场化的延伸形态,即发行部+宣传职能=市场部。显然,理解上的随意性和操作上的简单化,不仅影响对营销的理解和认识,更影响图书市场运作。
1.1培养目标脱离实际
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基本上都是借鉴了其他公办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培养目标、培养方向、课程设置与公办院校几乎相同,体现不出民办教育特色。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关键,是制定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市场营销课程体系的指南。如果定位不够准确,不够鲜明,教学设计、课程体系建设等都会迷失方向。目前很多民办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模糊,专业特色不鲜明。
1.2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
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设置的课程通常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几大类,前两年主要学习公共必修课模块,专业课主要集中在大三和大四第一学期,到了大三,很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这时候他们会根据需要开始选择考公务员、研究生、驾照、报关员、会计证、教师资格证等各类考试,来上课的学生减少,即使在教室里,很多学生也是做着跟听课无关的事情,导致部分学生实际根本没有上过专业课程,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研究——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唐秀媛(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实践工作中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的听课情况也会影响教师的上课状态,教师上课无激情,来听课的学生更加兴趣缺乏,形成恶性循环;二是课程内容庞杂,缺乏特色。没有考虑自身优势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对课程取舍不当,要么开课太泛,什么课程都学,但是都只是一点皮毛,要么专业课程重复,专业课看起来开了很多,从课程名称上看好像课程之间区别很大,但教学内容上多有交叉重复的部分,导致同一内容重复讲授,花费了大量的课时和教学资源,也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1.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还是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层面,教师满堂灌输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比较少,即使有,也只是分组安排简单的市场调研,让每个组制作调查问卷,案后提交一份调研报告;有的只是安排在实验室里利用软件做些简单的模拟练习,没有校外的实训基地;有的甚至没有任何形式的市场营销实践教育。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营销专业实践能力的缺失将严重阻碍学生营销专业技能的施展与发挥,不利于应用型市场营销本科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开设市场营销实践教育,并且开设的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2.民办高校市场营销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2.1科学规划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
民办高校在制定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必须依托自身的教育资源,培养有独特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营销人才。人才培养既要注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注重培养服务意识、专业技能、职业发展等能力。通过教学,学生应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营销专业知识;通过实践,学生应具备较强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及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市场营销等能力。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就定位为:立足湖南,面向全国,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培养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与营销实务操作技能,能够从事市场营销策划、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战略制定与战术实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定位可以看出培养人才的方向。
2.2优化课程体系
市场营销课程体系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调整课程内容,确定开设学科数目,并且明确区分每门学科的授课内容,防止内容重复教学。商务策划和营销策划两门课程内容上就有很大重复,我们选择的时候就可以整合成一门课程,适当增加教学课时。(2)注意开设课程的前后衔接。比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大一的时候就开设了市场营销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大二开设了市场调研、现代推销学、广告学、营销策划等一系列的专业必修课,大三开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房地产营销、汽车营销、金融产品营销等专业选修课。(3)整合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应用性。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改革和建设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优化基础、适度口径、强化技能、注重实践”。根据这一基本思路,通过对市场营销岗位群所需知识技能进行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精心构建了以应用知识、技能课程为主体,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职业道德、态度教育贯穿全程,基础、关联和专业三大课程结构优化,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市场营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全新整合课程体系。
2.3突出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更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通过角色扮演仿真模拟市场营销各个阶段,同时也可以和企业建立合作模式,通过真实实训,掌握营销专业技能,提高市场营销人才综合素质。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市场营销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类。校内建设了4个设施较为完善的模拟实验室,精心搭建了校内的课堂训练平台、实验室仿真模拟平台、网络营销实训平台与社会实践实习平台四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了包括课堂技能实训、实验室电子仿真模拟、网店销售、专业调查报告、专业见习与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了包括案例剖析、专题研讨、市场调查、商业可行性分析、商务中英文谈判、模拟推销、营销策划等项目的专业能力培训与演练。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十多个,为学生实习提供“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商务谈判、推销技巧、客户关系管理”全过程的实习环节安排。
3.结束语
1.专业定位出现偏差。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重心升级、经济模式的转换时期,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而我国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使得营销人才培养同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一方面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高素质营销类人才紧缺的矛盾。
2.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仍然没有脱离知识学科性、系统性、完整性的窠臼,与普通大学的课程设置相比,除课时减少外,内容基本相同,是“压缩饼干”式的职业教育。理论课程设置多于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缺乏高职特色,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力度不大,教学内容陈旧。
3.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存在着“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的现象。不少学校的教学仍是“纸上谈兵”:课堂上“推销”、黑板上“策划”。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多,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
4.实训基地建立困难。市场营销专业难以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拒绝障碍。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竞争的紧张程度日益加剧,保守核心机密和减员增效是其本能的自我保护动作。因此,不能要求企业自觉承担培训现代化市场营销人才的社会责任,甚至企业不愿意提供相应的条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二、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建设思路
中职教育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主要设计成获得某个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门技能。它更加定向于实际工作,更体现职业特殊性,而且不直接通向高等研究课程。
三、市场营销专业定位研究
在专业定位研究方面,我们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研究市场营销职业分类,然后找出相对应的典型职位,最后根据中职培养特点确定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
如果我们将“理论”到“应用”作为一个纬度,而“局部”到“整体”作为一个纬度,可以将大多数营销职业分成五类,与之相对应的有五类典型职位。
1.市场营销理论人才。主要是在研究机构或大专院校从事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和教学的研究人员或教师,营销顾问、财经编辑等岗位。
2.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市场部经理、销售部经理、区域经理、产品经理、品牌经理等。
3.市场营销策划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策划总监和其它策划岗位。
4.市场营销推销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推销员。
5.市场营销服务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市场调研员、分析员、销售内勤、售后服务人员等。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和普通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后者主要培养从事营销理论和科学研究以及进行工程设计、规划或决策的人才,直接从事将理论、设计、规划或决策转化成有效的产品营销工作:而前者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因为中职教育是实践型、技术型和职业专门化的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四、建立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
既要重视以职业知识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又要重视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职业教育”,还要加强对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坚持“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密切融合,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及专业定位构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模式。
1.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与设计。根据上述研究思路,在课程改革与设计时,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来展开。
(1)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改革。应按照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在掌握营销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开设有效的职业技能实践课,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实践训练,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走上社会大舞台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上岗工作。
(2)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应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具体说来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必须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切实做到“必须够用”二是要根据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有针对性教授和学习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做到对准岗位设课程,实现“按需施教”;三是注重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做到“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具体岗位所需技能模块”三者有机结合。
(3)教学考评改革。注重考评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志其他类型教育的显著区别,这也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2.建立自营实训基地。只有把教学、生产、科技结合起来,职业教育才能办出特色。职业院校自营实训基地的建立可考虑投资创建超市、商场以及生产实体,拥有自己的实验基地,实施产业化运作,推进名牌战略和集团化经营,让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实习场所,实施“模拟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吻合。建立自营实训基地既能缓解我国职业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又能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脱节的问题。
3.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校要与企业加强沟通,针对企业需要按照岗位要求调整细化实训环节(可将实习环节分为六个部分:企业认识实习、推销模拟与生存训练、市场调研实习、专业实习、营销策划实习、毕业实习),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实训,即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
横向营销主张:打破产品类别界限。也就是打破产品功能界限、打破目标消费群界限、打破使用方法界限、打破使用场合界限、打破使用时间界限、打破渠道界限、打价格界限、打破促销界限、打破营销组合方式界限,等等。各种打破有时还可能互相交叉。例如,把饮用的牛奶变成干吃的奶片,把米饭变成小米锅巴。这的确是一种市场营销中的“新把戏”。
“横向营销”的基础是创意,这在广告界应该算是一个死灰复燃的老概念。早在1969年,当里斯和特劳特在《产业行销杂志》发表《定位是今天人们在模仿主义市场所玩的竞赛》一文时,劈头第一句话就是:“创意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麦迪逊大道上所玩的新把戏是定位。”但是,“横向营销”告诉你:诸如市场细分、目标锁定、定位这些能产生竞争优势因而转化成商业机遇和新产品的机制,已经为国内营销人员所掌握。几乎每一位营销人员张口闭口都会谈到定位,定位就像上厕所要拉开拉链一样成为营销人的习惯动作。因此,不难看出,“横向营销”的意思不外乎:“定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中国营销界的新把戏是创意”。只不过,这种“创意”不是“广告创意”,而是“产品创意”。
例如,木头椅跟皮球有什么关系?不会跑的汽车卖给谁?如何将花卖给不会养花的消费者?免费爆米花会带来利润吗?全部商品让消费者自己定价,可能吗?
在“横向营销”看来,将市场进行深耕再深耕地细分,从而为产品和品牌找到一个相对独一无二的市场空间的营销方式,被称为纵向营销。其实,“横向营销”提法本身对“纵向营销”与“横向营销”的区别就不够明晰,透过其纷繁复杂的论述,如果我们理解的不错的话,其区别在于:在“横向营销”看来,所谓“纵向营销”,是一种“寻找市场”的营销方式,而“横向营销”是一种“寻找产品”的营销方式。“纵向营销”的目的在于对市场进行细分,“横向营销”的目的在于打破产品类别界线。但是稍加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横向营销”本身并不是什么营销概念,而是一种产品分类概念,因为“横向营销”本身没有提出任何真正关于营销的理念与技巧。所谓的“横向营销”就是本质而言是创造“横向产品”。这并不是营销策划,而是产品策划,“横向营销”把饮用的牛奶变成干吃的奶片,但是这“干吃的奶片”怎么卖?别的厂家也一拥而上生产“干吃的奶片”,那又怎么办?
“横向营销”的本质是在整个市场营销界已经基本走向品牌化的时候,突然又涌来一些令人莫名其妙的新产品,于是,好热闹的消费者也许会买来一试,但是新鲜劲过了,这些产品也就不再有销路,因此,“横向营销”忽悠出来的产品都是廉价、新鲜的小玩意儿,而没有也不会是真正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可以营造品牌的耐用消费品。
一、中高职衔接的内涵
中高职衔接,即中职和高职实施贯通从而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国外中高职衔接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如英国、澳大利亚模式国家确认职教与普教文凭等值的衔接;德国、法国模式专门补习促进学历达标的衔接;美国模式实施中高等一体化职教大纲或课程的衔接。国内中高职衔接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1)一贯模式。即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签订协议,实施三二分段人才培养,具体分为3+2和2+3两种形式。(2)升学模式。即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没有签订协议,中职学校学生统一参加升学考试升入高职院校学习。(3)直通模式。即高职院校内部招收部分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目前,全国部分省市正大力开展三二分段式中高职衔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试点工作,即属于上文所述的一贯模式。如广东省2013 年确定全省39所高职院校与部分省级重点以上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对接,开展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鉴于此,全面厘清中高职衔接的内涵显得十分必要。中高职衔接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招生考试制度、学制、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校际合作、教师培养培训、实训装备、行业指导、质量评价等方面实现全面衔接。
具体来说,宏观层面,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不断完善统一考试、单独考试、高中学业评价、中职对口考试、特殊技能人才、中高职贯通等多样化入学选拔方式,统筹设计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学制,规范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鼓励探索试点五年制分段培养、中职在职学习、高职学分制课程等衔接方式。微观层面,各地区、各行业和各院校按照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研究确定中高职衔接专业,编制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衔接;编制专业教学标准、核心课程教学标准,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探索联盟、共建、托管、高职院校设立附属中职学校等中高职衔接校际合作形式,实现校际招生考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师资培训等方面资源共享;建立学分制和弹性选课制,设计中高职一体化的学分认可体系和学分银行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实现职业技能不同层次的衔接;建立基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标准的中高职一体化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二、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中高职培养目标界限不清
通过调研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存在着两个教育层次培养目标厘定不清的现象,基本描述成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市场分析、销售与管理、客户服务、营销策划等综合职业能力,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营销技能人才。同为培养技能人才,二者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具有相似性,但中职和高职属于同一类型教育的两个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差异定位,划分界限不明显,导致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不能顺利衔接。
(二)中高职课程体系设置重复
由于中高职教育管理相互独立,导致各自为政沟通不畅,严重影响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雷同,致使课程体系设置没能衔接,导致课程内容重复。我们通过比较广东省一些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各类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课的教学内容均存在重复现象。中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均开设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客户关系管理、消费者行为、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在选取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几乎没有深度、广度和难度的区别。
(三)中高职实践技能课、文化基础课不能衔接
我们通过进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课题中高职校企合作现状比较研究发现,由于中职学校办学历史较长,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专业训练和专业技能培养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很多院校在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方面还达不到职业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忽视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导致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高等数学、英语、语文等科目存在难度,同时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后续高职阶段培养市场营销高素质技能人才目标难以实现,学生毕业后职业发展能力低。
(四)中高职教学过程不能衔接
通过对广东省部分中高职院校调查研究发现,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不仅课程设置重复,而且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也存在重复雷同。很多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没有沟通协调统一制定衔接课程标准,而是各自实施不同的课程标准,也没有按照统一要求和标准制定衔接授课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也没有实施衔接。
三、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对策
(一)厘清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
要顺利实现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首先要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二者均培养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营销技能人才,但是二者又有各自的定位,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中职学校注重培养掌握基础的销售操作技能,而高职院校注重提升学生的销售管理和营销策划综合技能。体现在职业资格层面,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直接对照可操作性标准应是营销员、高级营销员岗位,高职培养的直接对照可操作性标准是助理营销师岗位。
(二)衔接中高职营销课程体系
根据 岗位群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思路,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三个方面构建能力递进、内容拓展、模块化设置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所谓能力递进,即体现在课程目标上,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操作训练,高职阶段提升综合技能训练之外,兼顾职业岗位拓展和跨专业学习需求,专业能力方面侧重培养职业领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所谓内容拓展,即体现在课程内容上,基于岗位(群)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高职阶段课程内容应该以中职专业课程内容为基础,特别是衔接课程一定要明确中职课程培养目标和高职课程起点,实现课程内容的无缝衔接。所谓模块化设置,即体现在课程结构上,将中高职课程分别设置为四大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和毕业实习课程模块。
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操作重点应该是《市场调查与预测》等7 门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衔接,应按照统一规范编制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实现营销职业能力培养的递进延展。如中职学校《市场调查》课程,要求熟悉市场调查的基本流程,掌握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初步设计市场调查方案,能独立进行市场调查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