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儒家思想与家庭教育

儒家思想与家庭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儒家思想与家庭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儒家思想与家庭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儒家 比较 影响 中韩 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38-02

1 儒家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教学内容影响分析

1.1我国中小学教学内容简介

我国中小学教学科目和课时安排严格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科目,包括语文、数学、道德、科学、体育、艺术和外语等不同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开始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则以分科课程为主。为满足服务农村生产的要求,对农村中学教育内容单独做了要求[1]。

在各科目课时分配上,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在九年教育的课时中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占7-9%、历史与社会3-4%、科学7-9%、语文20-22%、数学13-15%、外语6-8%、体育10-11%、艺术10-11%、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16-20%[2]。

1.2 儒家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教学内容影响分析

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目的设置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主要包括:

首先,儒家思想重视道德教育[3],体现了儒家思想将品德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的要求。我国中小学教学科目中,从小学到中学根据不同阶段设置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而且道德教育课时占相当的比例,最高可到9%,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感,与儒家教育思想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

其次,儒家思想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特点在我国中小学科目设置中得以体现。教学科目设置注重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根据兴趣爱好差异,初中阶段开始分科,学生还可根据爱好选择部分学习科目,如可在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间选择,高中阶段教学以分科为主;另外,我国中小学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具有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特点。

再次,实践教育占据一定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格物致知”,具有鲜明的实践色彩。我国中小学教育内容中已经包含实践的内容,与儒家格物致知思想一致,虽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实践教育仍处于劣势地位。

最后,我国中小学教育内容的具有的官方色彩。儒家思想“官” 本位思想严重,缺乏民主的精神。我国中小学教育内容一定程度上受到该思想影响,如教育内容与形式固定等,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效果,但固定的教学内容难以与就业和学生兴趣结合,势必会影响教育的效果。

2 儒家思想对韩国中小学教学内容影响分析

2.1韩国中小学教学内容简介

与我国中小学课程和课时安排由官方确定类似,韩国教育主管部门对韩国中小学各年级的教学科目和课时安排也做了明确要求,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特点设置了道德、社会、数学、外语等科目以及创意性体验活动实践课程。另外,还开设的部分选修课程和选择性学习的课程[4]。

2.2 儒家思想对韩国中小学教学内容影响分析

韩国中小学教育内容也受到儒家思想的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儒家思想被大量引入教育内容。韩国政府汉字教育政策要求推行儒家理念,韩国教育部在中学阶段推出了汉文课,韩国的中学汉文课本中以学习儒家经典名言为主要内容,不仅如此,还在全国性的考试中出现汉文题目。

其次,道德教育在教育中具有显著的地位。韩国现行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具有四方面目标,即学生了解自己是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深刻体现了儒家思想在道德方面的诸多要求。另外,民族主义和政权意识是韩国教育的重要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爱国、爱家的情感,强调正确的行为规范,传达儒家的忠诚、孝悌、民族自豪感的精神内容。

最后,受儒家“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实践教育是韩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教育中开设的创意性体验活动、选修课程、学校自律性选修课程,以及技能课程等都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另外,开设的技能、家庭和第二外语等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有助于毕业生更加符合当前就业的要求。

韩国中小学教育内容中同样具有逐步深入,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特点,与儒家教育思想的要求相一致。另外,韩国中小学教学内容也是受教育主管部门以法律形式确定与我国中小学教育相似。

3 比较分析

中韩两国中小学教育内容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且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如重视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结合、注重博与专的结合及循序渐进等特点。

但同时可以看出中韩中小学教育内容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的差异,主要包括:

3.1实践教育地位不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性不同

虽然我国规定了实践课程,但数量未明确,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实践教育难免流于形式。我国虽然分科,但内容固定,分科时部分学生难以分清自己的兴趣爱好就选择了一个方向,而韩国的选修课程设置有多方面的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修。

3.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程度的差异

韩国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两者相结合的教育使学生能够从身心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我国教育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教育的主要来源。

3.3对历史与社会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存在较大差别

总之,儒家思想对中韩中小学教学都有深远的影响,但也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应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传承儒家教育思想中的经验和不足,以促进教育成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2001.

/20010926/3002911.shtml.

[2]教育部. 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C].2011,11.

[3]初淑红. 浅谈儒家思想对学校德育教育的借鉴意义[EB/OL]].才智, 2010, 13.

/

儒家思想与家庭教育范文第2篇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思想观念萌生和根植的起点,也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背景,养育了不同思想、性格、习惯的人们。跨文化交际冲突下的中外家庭教育有着诸多差别,思想理念、思维行为方式、道德价值选择等等都存在着差异。通过分析这些差异所带来的利与弊,可以让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改进我国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中外;家庭教育;冲突

一、跨文化交际冲突下的中外家庭教育的差别

(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理念的不同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儒家思想对华夏子女更是产生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推崇的是遵守道德秩序,遵守集体利益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因此,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不乏为国家、人民舍弃自身利益的义举,如、等革命英雄为了取得革命胜利,为了国家这个大的集体,舍弃了年轻的生命,用行为捍卫了在集体利益面前要勇于舍弃自身利益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冶也告诫人民,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孔融让梨冶说明了在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要有老小尊卑之分,先人后己之思想。但这种思想教育的弊端是对家庭、他人、集体的过度依赖,缺少独立自主的能力、缺乏自己独立的主张。而西方国家家庭教育思想理念与我国不同,他们崇尚的是个人主义,将个人的利益放在较高位置,强调自身独立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爱好等可以抛开一切,努力去完成,突出了个人的价值,培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但是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协作精神。

(二)“求稳冶与“求变冶思维行为方式的差异

我国“天人合一冶传统思想,说的是要顺从自然、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从而也体现了我国人民推崇的“求稳冶心态。我国家庭教育要求子女走稳每一步,对其所学知识也有要求,通常都是传统走出来的经典成功之路,而不主张让子女去探索未知道路,以至于影响他们未来的工作选择。家庭常常要求子女选择比较稳定、踏实的工作,对于不稳定、到处奔波的工作产生明显的抵制。但是对于西方等国家,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突出的是“求变冶。主张让子女去主动探索未知的世界,去创新、去探索,努力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这也影响了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通常西方国家人民常常会换工作,通过尝试不同的工作而发现自己的爱好和长处,同时也可以开拓视野。他们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更喜欢去冒险,去改变现有的生活,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三)“道义冶与“功利冶道德价值选择的对立

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更加注重道德、信义,因此涌现出一大批为了道义而献身的勇士、英雄。对于金钱财产等,我国家庭教育推崇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冶。因此道义是凌驾于功利基础上的。这种家庭教育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最终进步,但也对个人的发展带来限制,用道德的枷锁限制了个人的发展。西方国家更加强调的是功利主义,他们认为应该先满足自己即个人享乐主义。这种思想教育让他们勇于去拼搏,为了自己的爱好、梦想去努力,但是也出现了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之风,影响了社会的秩序和风气。

二、对改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我国与西方等国家相比,家庭教育方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因此,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吸取西方家庭教育有利的一面。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我国孩子独立能力较差,往往源自父母的过度溺爱,这种依赖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因此应该学习外国家庭教育,让孩子尽可能达到思想、行为的独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其次是注重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平等意识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是严重缺乏的,尊卑有序的思维理念导致我国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思想是不被重视的,长期下去导致孩子找不到存在感,也会缺少与大人的沟通。因此,应该在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和意识,尊重孩子的想法,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行为、思考能力。最后是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创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需要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三、结语

通过上述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冲突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教育背景,会有不同思想、行为的发生。本文探索了中外家庭教育存在的差异包括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理念的不同,“求稳冶与“求变冶思维行为方式的差异以及“道义冶与“功利冶道德价值选择的对立,并且通过比较了解产生这些差异的利与弊,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出改进我国家庭教育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樊蓉.略论跨文化交际冲突下的中外家庭教育[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3:92-95.

儒家思想与家庭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差异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中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的始终,都是为统治阶级自身所服务的,统治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用社会规范,道德准则来影响被统治者,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中国传统思想中政治教育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封建社会时期慢慢进行了完善,一直以来都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封建王朝的统治工具。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合力育人的传统,其中较多的是以儒家思想的“礼乐”和“仁爱”为思想核心,其中较为注重道德教育的自律性,强调以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教育目的,以形成个人高尚的道德素养为教育任务,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封建统治奠定稳定的社会基础。

2、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古希腊时期,统治者以城邦制统治国民,雅典以民主教育为主;古罗马时期,基督教被正式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中世纪时期,宗教神权控制一切。到近代时期,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则贯彻共和主义的民主教育,宣称“天赋人权”,用人权去对抗神权,其中以精神灌输为主,以宗教教育为辅,日本前期是以武士道精神对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洗脑,在明治维新时期,慢慢形成了天皇至上的军国主义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渐渐形成了以道德教育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中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为社会教化法、强制灌输法、自我修身法。

(1)社会教化法。作为封建统治者,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维持社会秩序,主张塑造“君子”“圣人”,通过个人感召力,督促人们建立更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养。民间自发养成思想道德规范,重视统治者和教育者个人的言传身教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通过社会教化法,将当代社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传播开来,使得受教育者能够自觉接受教育,达到思想道德素养形成的要求。

(2)强制灌输法。古代是以儒家思想和文化为主体,学校是统治者进行强制灌输的载体,教育期间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课堂教学中注重对“三纲五常”的解读和教育,为了更好的教化受教育者的本性,以强制训化为主,自觉养成为辅,将封建伦理道德、社会规范、礼仪修养等寓于村规、族规、家规中,用以规范受教育者的个人言行。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个人统治,制定相应的法律来规范社会规范,以酷刑作为惩罚手段,促进受教育者道德素养的形成。

(3)自我修身法。儒家思想认为自我修身是个人立身处世从而形成道德修养的最佳方式,其中学思结合是解决受教育者认知问题的主要途径,要求对理论有一定程度的认同,并积极实践践行。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自我的行为矫正,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行为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慎独作为道德修养的一种崇高境界,要求受教育者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从而完善人格,达到自我修养。

2、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为社会学习法、价值取向确定法、道德自我认知法。

(1)社会学习法。通过身边榜样形象的树立,使得榜样成为受教育者的学习和模仿对象。首先这要求受教育者要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有着个人认识和理解,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自我调节,学习榜样的行为和精神。偏重于社会实践而非理论,不是通过课本和老师的单纯教学来进行。

(2)价值取向确定法。西方国家在演变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套统一成文的思想道德要求和社会行为规范,所以价值取向要靠个人结合实际去确定,只有结合社会实际发展情况和阶级统治需求,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下去。

(3)自我约束法。西方各国虽然有着自己的法律和社会规范,但还是要求受教育者要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在倡导自由、民主的前提下,宗教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的体现着对宗教教义的认同和追随。其中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都是自我约束的方法。

三、中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1、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为传统、封闭的家庭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学校教育,正确导向的社会舆论。

(1)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较多的是管教和说教。其中“孟母三迁”不仅体现了环境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也体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主渠道作用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中较多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强调“仁爱”、“礼乐”,孝敬父母,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未为封建统治的稳定性提供必要的教育保障,学校教育的作用无可替代。

(3)正确导向的社会舆论。社会舆论强调要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行,树立榜样典范,对违反统治者统治的人进行严厉处罚,比如酷刑中的斩首示众等,要求受教育者要对统治者制定的法律和社会规范无条件服从。

2、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为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主要阵地的学校教育,根深蒂固的宗教教育。

(1)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民主平等的,在西方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重视与子女的沟通,尊重子女的想法和做法,对子女有着充分自由的空间。

(2)主要阵地的学校教育。西方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以及智力的开发,较多的为课外实践,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学校中的老师多数充当的是“引路人”的角色。

(3)根深蒂固的宗教教育。西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宗教色彩较为浓厚,耶稣教、伊斯兰教等都有着自己的,神学思想也有着自己的思想体系,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受教育者,与伦理教育相结合,指导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四、结语

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3]中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都有很大的差异,但都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统治者将思想教育作为统治手段,再利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配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这对于我们进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很大的借鉴与启发。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儒家思想与家庭教育范文第4篇

《颜氏家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大学问家颜之推的传世之作。此书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在文学、文字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都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剖析《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目的、时机、方法、内容、态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力求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颜氏家训 家庭教育 启示

颜之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大学问家,史评其为:历史学家,文学音韵学家,教育思想家。他出生于梁朝士族家庭,秉承家学传统,世代相传《周官》《左氏春秋》,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但同时,他又为学勤敏,博览群书,学问渊博,以深厚的学识功底和深刻的社会见地,历经四朝更替而岿立“四朝元老”。颜之推所处的年代,战乱连连,社会动荡,他亲历政治险恶,士族统治危机,亲眼所见“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 之辈,在遭遇离乱之后“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而“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见《颜氏家训》勉学篇)。颜之推深知,门第财势是暂时的,只有学问技艺才能使人安身立命。因此在他晚年,即以自己的亲身阅历和经验,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加之谆谆教诲,完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为的是“整齐门内,提撕子孙”(《颜氏家训》序致篇)。《颜氏家训》集前人家训之大成,一经问世,倍受推崇。清代有学者称其:“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2]。尽管受阶级局限和封建意识的禁锢,《颜氏家训》有其糟粕的一面,但历时一千五百年,其在家庭教育,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仍值得人们研究探询,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拟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颜氏家训》的价值和意义。

一、《颜氏家训》的早期教育和终身学习观

颜之推认为“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颜氏家训》教子篇)绝大多数处于中庸的普通人,需要何时何适的教化,方可能成为有知之人。何时即可始?胎教始之。《颜氏家训》提到:“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见《颜氏家训》教子篇)。此论述颜之推引用《史记》中的典故,周文王之母怀孕三月时,就出宫移居到更好的宫寝,眼不乱看,耳不乱听,听音乐吃美味,都要按照礼义加以节制,还得把这些写到玉版上,藏进金柜里。中国古代历来重视胎教,在《大戴礼记 保傅》,《列女传》,《论衡》中均有记载[3]。颜之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成为后世胎教理论的渊源。如果普通老百姓做不到如此的胎教,那么“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颜之推认为最佳教育时机越早越好,这形成了颜氏家庭教育观的基调:重视早期教育。论据有两点:一是秉承儒家先师孔子的观点: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另据他自己的亲身体验,颜之推七岁时习读《灵光殿试》,以后每十年温习一下,直至成年后都没有遗忘,而二十以后所学经书,一月不练习,就忘了。可见“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颜氏家训》勉学篇)。重视早期教育是颜之推的教育最佳时机理念,但颜之推对教育时机的看法远不限于此。他认为即使早学没有做好,晚学也是值得肯定的,终身学习是获知进步的良策。“然人有坎禀,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氏家训》勉学篇)并于家训中例举若干历史名人,明证老而学者仍如夜行点烛,胜过什么也看不见。

二、《颜氏家训》家庭教育的目的

颜之推受儒学影响甚深,在教育目的方面着眼于明人伦,以个人道德和社会政治的实现为目的。但与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政治实现不同,颜之推更为重视个人的操行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中的实现,并在家训中告戒颜氏子孙:“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於行耳。”所谓的修身利行,既有个人治家处世的平常行,又有治国平天下的大行。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明白事理 ,增长见识 ,修身利世。并指出“古之学者为己 ,以补不足也 ;今之学者为人 ,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 ,行道以利世也 ;今之学者为己 ,修身以求进也” (见《颜氏家训》勉学篇)。古人求学是为提高自身的修养 ,完善自己 ,造福于社会。今人求学是为了取得功名 ,相比之下 ,后者学习的意义不大。他要求子孙后代要去掉华而不实的浮躁思想 ,通过学习修身利行、利世[4]。放眼于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目的,为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目的提供指引。跳出个人的小圈子,从利己主义、功利主义、谋官牟利的狭隘中,才能有更宏大的社会利益的实现和个人价值的体现。

三、《颜氏家训》家庭教育内容

1、立志教育

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颜氏家训》中立志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突显出重要地位。颜之推教育子女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 , 提出“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可见立志对于一生的成就有多么深远的影响。他对立志的阐释是:行尧舜之道,不依附权道,不屈节求官[5],并举了一个例子:北齐有一个士大夫,教育儿子学习各种技艺却以取悦公卿为目的。这等卑躬屈膝,不顾节气的教育,颜之推十分不屑,即便能做到公卿将相,也是颜氏子孙不可为之事。

2、养成教育

颜之推在教子篇提到对婴孩实施教育,具体内容是儒家经典内容:孝、仁、礼、义。虽然这是处于封建社会下的一种社会政治需要选择,但其中仁孝礼义的养成教育,值得现代家庭教育借鉴。他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积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这里谈到一个重要的论点即幼年时的熏陶于无形之中,终会习惯定成。养成教育从小就应该严格实行,否则可能会使人格品行朝不善方向发展。

四、家庭教育方法

在《颜氏家训》中,多处提到家庭教育的方法,从他自身经验和阅历中,总结出了他认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其中有一些内容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先进意义。而另一部分内容则需要扬弃。

1、颜之推赞赏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颜氏家训》慕贤篇中,他提到“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这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这也正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环境论的原理。而在一千五百年前提出,的确有其先进性。另外,颜之推认为身教示范犹为重要。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重要影响而不是家长的命令或说教就能起到作用的。在治家篇中,他说到: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2、榜样学习法是家庭教育中的法宝。

父母的言行是榜样,还有就是向先进的古人学习。《颜氏家训》勉学篇,颜之推说: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意思是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叫去学习古人,为什么这样糊涂?这一点为现今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开阔的视野。现在家长往往将孩子与旁人的孩子做比较,谁学会了什么,谁又考上了某某名牌学校。孰不知,这样狭隘的比较正是犯了颜之推谈到的“糊涂”病。何不将古往名人圣举贤德都纳入教育榜样学习的对象,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下审视自己,提高自己。

3、关于教育方法颜之推推崇肉体的惩罚。

为了达到教育目的,不惜采用鞭笞,只要能“使为则为,使止则止”。这样的教育方法与封建社会家长制作风甚是相关。父为子纲,令家庭成员的地位“生而不平”。而现今社会,提倡民主的家庭社会关系,对孩子的教养也应该充满尊重、民主的氛围,才能形成其自主健全的人格。棍棒式教育方法应该被扬弃也为现代社会法律所不允许。

五、严慈并济的家庭教育的态度

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论证了严慈有度的重要性。在序致篇中,他提到:“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茶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可见,由于父母的严格要求,他从小言谈谨慎,举止端庄,恭敬有理。后来由于父母早逝,兄长有仁无威,使自己变得语言轻率,不修边幅。可见,严格要求和过于仁慈的教育会带来反差很大的教育效果。如果父母有爱而无教,对孩子溺宠放纵,往往导致孩子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等到骄行恶习形成以后,在施以鞭笞,已经为时以晚。严慈并济的教育方法给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古往今来,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对于严慈的分寸把握往往有失偏颇。在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尺度下,如何把握严慈分寸,使教育方法发挥更佳作用,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

颜之推在当时提及的种种教育观点,以现代社会价值观评价尺度和心理学发展的科学观审视,我们仍会看到其合理性和进步价值。吸收利用前人大家的思想精华,屏弃其中封建性和阶级性的糟粕,是现代研究者们不断研究探询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家评传》[M ]第一卷 , 423页 ,上海育出版社 , 1988年 10月第一次印刷。

[2]《浅论〈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 廉永生 巴凤珠

焦作大学学报 2004年7月

[3]《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李春琴 张涛

通化师范学院院报 第26卷第3期 2005.5

[4]《论颜之推的历史教育思想》 刘景荣 学术论坛 2005年10期。

[5]《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李春琴 张涛 通化师范学院院报 第26卷第3期 2005.5

儒家思想与家庭教育范文第5篇

现在,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到家长的溺爱,“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许多人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而且电视上各种不健康的镜头,以及各种不健康的书籍,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各种不健康的东西严重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出现了许多违法犯罪的现象。所以,认识的肤浅、知识的浅薄、道德的缺失,是现在青少年的通病。这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上担负着对学生德育的重大责任,面对德育的新问题,我们应清醒认识,认真对待。要改善德育工作,提高工作实效,还需要我们认真去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光明日报》发表过评论,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将有出现断层的危险性,重新建设中国文化,已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我们应该从娃娃抓起,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使他们从小知道祖国的历史和祖国的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优美的人格。

一、儒家经典的重要作用

儒家经典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体现,它其中关于伦理道德,思想修养的内容,在二千多年的发展中沉淀了丰厚的内容,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在人类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传布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在许多方面对人有很有成效的教育作用:智、仁、勇、忠、孝等,能帮助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思辨的头脑,培植学生的品格。“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刚建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的人伦原理,“诚实守信,勤俭廉正”的道德品质,“修身养性,慎独律己”的修养态度,“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内容在二千多年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受到儒家经典的熏陶,像闵子褰“母在一子单,母去二子寒”,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故事都说明了儒家经典的作用。不只是过去,就是在现在一些现代的著名人物小时候也是对儒家经典耳熟能详,深受影响。现在世界“孔子热”的现象表明儒家经典是被世界所接受的,它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作用,韩国一直把儒家的道德伦理作为德育教育的中心。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中就开始灌输有关儒学的观念。“国民伦理”科开始就系统讲授儒家伦理,“君为臣之纲、父为子之纲、夫为妻之纲”和“仁、义、礼、智、信”的三纲五常,强调忠孝等伦理和互相团结的精神。而今日本一些学校的校训也都是以儒家伦理观为“共同运用的道德语言”,新加坡在学校教育中,也开展国学教育,结合新加坡国情赋予了现代社会内涵。就连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也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孔老夫那里去寻找智慧。” 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孔子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的重要作用,认为儒家思想:“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5月4日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引用许多儒家经典名句来倡导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他的许多场合也多次强调了儒家经典国学经典的重要作用。所以要重视儒家经典的作用,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现代道德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

二、具体措施

厚德载物,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儒家经典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最佳结合点。是中国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颗明珠,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内容五彩斑斓,意蕴含蓄绵长。其中广为传诵的经典文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论是古代,还是当今,都是不可轻视的。早期经典的教育、启蒙、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质,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益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篇(段)。可见,让学生识记、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是时代对师生的要求。在这个黄金时期,受教育的儿童要接受中国古代文学的熏陶,感受中华民族古典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最可行也是最简洁的方法就是对中国较浅易儒家经典的诵记与研读,而且这也是他们将来一生受用不尽的“打根基”的训练。可见,学校此项活动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