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节能减排 经济发展 绿色能源

一、前言

国家统计局在2016年1月份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可按价格比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创1990年以来新低。专家表示,2015年6.9%的收官数据代表中国GDP增速正式进入“6”时代。虽然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放缓的趋势,但是经济规模所决定的实际增长量依然可观。而且根据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的相关统计,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呈现出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状态,北京等多个城市空气质量维持在五级水平以上。

虽然我国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早在2007年就联合制定并了我国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相关的考核实施办法,以促进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二、节能减排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能源消耗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和水平、发展方式和能力、消费模式以及国民素质的重要指标。而资源短缺和能源消耗严重是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这是践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理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这其中,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它是包括循环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等在内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要想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从节能减排工作入手,适当放缓经济增长的速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都明确指出节能减排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和任务。之前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而采取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当今社会,促进经济的高质量、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和废气的排放,是节能减排工作的核心要义,也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节能减排是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以及能源的过度消耗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不断增大。因此,优化资源结构、对高耗能企业实行关停或转产、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将节能减排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是缓解当前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三、当前节能减排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虽然国家和政府一再地强调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以促进此项战略的实施,并且环境问题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其实践的效果和预期目标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当前的节能减排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这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

能源与资源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取高耗能、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国家和政府一再地强调要合理利用和管理能源,坚持低投入、高产出的现代经济发展理念。然而,在许多地区以钢铁、化工等为代表的高耗能行业依然是当地经济的支柱型产业,这种单一、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元凶首恶,其粗放型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导致在运输、冶炼、加工等环节浪费现象严重,回收利用率低,产品的附加值低,这些都给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带来很大障碍。

(二)节能减排缺少先进的技术支撑

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和深化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它需要企业不断淘汰陈腐老旧的设备,进行技术引进和改造,采用新工艺、新科技来实现自身发展模式的转变。然而,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科技投入率低、节能技术发展滞后等问题,就使得节能减排的智力支持微弱,推进的效果不够理想。

四、节能减排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一)推广绿色能源,改善消费结构

上文中已经提到,钢铁、化工等高耗能产业仍然是许多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想要完全取缔或转移不够现实,但是可以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入手,加大绿色能源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在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提高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将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进行综合利用,从源头控制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切实践行低碳、绿色的发展理念,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将我国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拉动向依靠由二、三产业协调拉动转变,降低对高耗能产业的投资,适当遏制其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把主要的精力、物力和财力尽可能多地聚集到高新技术产业上,培育多元支柱产业与利用绿色能源和具有当地工业基地特色的绿色、环保、节能型产业体系。此外,还应大力发展耗能少、附加值高的文化产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三)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发展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国家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多方联动,共同促进资源能源的节约和减少废气物的排放。国家和政府一定要综合利用多种调控手段,引导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利用财政拨款和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和鼓励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加强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保证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可以设立专项的资金,对那些高耗能产业的转产和关停进行补偿,或者用于奖励那些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和改进、致力于绿色能源的推广和利用的单位和个人。

此外,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指标的相关监测和考核体系,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标准规范、手段丰富、操作性强、运转高效、权责明确、监督有力的节能减排体系,奖惩分明,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又拒不整改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应有的处罚。

五、结语

节能减排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为了我国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国家、企业和社会多方联动,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增强技术开发和革新的能力,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为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动力厂)

参考文献

[1] 廖明球.基于“节能减排”的投入与产出模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第2篇

 

 

近年来,节能减排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经济良好发展、保护环境的有力措施。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对于交通运输业而言,也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来研究这个行业的节能减排的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各个企业调动积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开展节能减排。本文从理论上对节能减排的概念及内涵阐述相关理论,分析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的真正价值和实效性。

 

1 节能减排的概念

 

1.1节能减排相关的概念及关系

 

从字面意思来说,节能减排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即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减排的对象有废气、废水、废气污染物等。

 

(1)节约

 

节约即为节省、节俭、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在经济领域节约的本质就是在经济的运行中对资源、能源的需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的合理利用。

 

(2)节能

 

节能即为节约能源,指的是在能源的开采、运输、加工及使用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小损失和浪费,大力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最大发挥出能源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业的节能指的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的管理制度等技术措施来消除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挖掘能源的潜力,而不只是单单的减少能源的供给或者降低生活水平。

 

(3)节能减排力度

 

指的是节能减排的投入占节能减排效果的比重,比重越大说明节能减排的力度越大。这个指标体现的是在衡量对节能减排的投入,以及经营的主体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以及节能减排后的效果。

 

(4)节能型交通运输

 

在运输交通管理部门的制度指导、政策支持下,运输行业的经营主体能够持续不断的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能够不断的进行节约资源方面、降低污染物排放方面的发展,在运输生产、管理和其他的环节都能够节约能源,实现交通运输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2节能减排与节约的关系

 

节能减排指的是节约能源,减少排放,节约则是减少消耗以增加收入,从范围上来讲,节能减排包括在节约内,是节约的一个方面,是节约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总之,节能减排是节约的手段,而节约是节能减排的目的。节能减排是为了减小能源的消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最终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实现可持续发展。

 

2在交通运输发展中节能减排的适应性

 

现阶段,交通运输业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属于总体能源消耗最多的基础性行业之一,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由于消耗量巨大,使得人们不得不寻求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决交通运输所面临的交通运输的能源需求和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所以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进行节能减排。

 

在实施节能减排的工作同时,不能斩断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否则节能减排的任务无法实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是能源节约、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污染物的基础,这需要运输业加强管理,改善技术水平,提高运输效率。交通运输的发展要不断提高运输的速度和规模,合理整理交通运输结构,做好质量和管理的发展水平,保证能源的充分供给和利用。现代交通运输的排放要与经济发展所要求的排放水准相适应,在配置资源上要合理优化,减小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3交通运输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可行性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相对应的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也是治理的一个难题,各个行业都在寻求节能减排的目标。如果忽视这方面的发展,资源的严重消耗、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资源相对短缺不足都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阻力。任何项工作的开展。政策的落实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理论分析和实践结果的检验,交通运输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的依据有以下这些:

 

(1)国家政策的支持。由于国家对交通运输业这样的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严重的行业高度重视,并且经常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政府的各个部门也都把节能减排作为工作的重点。

 

(2)交通运输业的经营者也都积极的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工作上来,在配合政府部门的倡导下,应该采取考核的方式对驾驶员的水平做出评价,比如是否采取节能、节电、节约油耗等措施,由点到面,实现整个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目标。

 

(3)人们的感同身受,由于近些年来污染严重,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雾霾等较为明显的现象对很多人造成切身的感受,人们节约环保的意识在逐渐提高,相信在今后不断的发展中,必会向着节能减排的方向上来。

 

结语

 

节能减排并不是影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相反的,这项措施必定会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而也可以反作用节能减排,更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实施。21世纪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必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环境友好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采取配套措施,实现节约型社会。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企业行为;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2)06001407

我国节能减排目标通过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各个企业,企业会在内外驱动力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相应的行为选择,自主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节能和(或)减排行为及相应措施,企业采取的节能减排行为对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研究既具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一、 文献综述

(一)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节能减排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1)节能减排的意义,Smyth等[1](P547-555)、杨同宇等[2](P273-276)、肖元真等[3](P4-9)、Yan等[4](P658-668)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析了节能减排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公众福利等方面的重要性;(2)节能减排政策的设计与实施,郑言[5](P57-59)、王凤艳[6](P57-59)、周勇[7](P13-18)分别介绍了欧盟、中国台湾以及荷兰有关节能减排政策,进而提出我国可供借鉴的政策设计,马中等[8](P20-22)、Hu 等[9](P373-382)、吴舜泽等[10](P26-29)、谢浩[11](P32-34)从目标制定、指标选取、监督检查、管理手段等角度提出节能减排政策设计的思路;(3)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度保障,肖坚[12](P9-14)、Li[13](P2113-2118)、Zhang等[14](P439-449)提出了补贴和优惠贷款等经济政策和财政制度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性;(4)节能减排政策评估,Wang等[15](P1879-1889)、何建武等[16](P31-44)、Yuan[17](P2475-2480)、张雷等[18](P42-51)运用不同的模型和方法评估了节能减排政策对我国能效和污染物控制的效果和影响;(5)节能减排的行业和地区差异性,史丹[19](P49-58)、高振宇等[20](P47-56)、刘畅等[21](P34-42)、韩一杰等[22](P287-298)利用聚类分析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我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由此可见,现有关于节能减排政策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家和省级层面,而且多集中于节能减排意义分析和宏观政策制定等方面,缺乏对节能减排微观主体——企业的系统分析,如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行为和政策需求等。

(二)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研究很少[23](P15-16)[24](P111-122),有些学者研究了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企业环境行为。企业环境行为是企业面对来自政府、公众、市场等方面的环境压力,而采取的宏观战略和制度变革以及生产过程的调整等措施和手段的总称[25](P601-608)。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Delmas[26](P91-119)、Christmann等[27](P439-458)、Dasgupta等[28](P39-66)的研究表明政策规制、市场和社区压力等是促使企业改变环境行为的重要外部驱动力,Hayami[29](P337-353)、Henriques 等[30](P381-395)、张嫚[31](P35-40)认为企业自身属性,如规模、行业类别、技术水平等是对企业环境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内部驱动力。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因素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缺乏对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然而,企业往往受到多重压力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各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企业行为反应。

企业节能减排行为是企业环境行为的具体形式之一,专指企业在节能减排约束下采取的环境行为。借鉴企业环境行为的定义,本文认为企业节能减排行为是指企业在国家推行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背景下,在内外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行为选择,包含不采取节能减排行为、采取节能行为、采取减排行为、采取节能和减排行为四种形式。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和问题,本文以企业节能减排行为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基于对D市68家样本企业的实证分析,对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行为及绩效进行深入的分析,识别影响企业节能减排行为选择的关键因素,对“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改进建议,以期促进“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在企业层面能够得到低成本、高效率的执行和完成。

二、调查设计与数据

案例城市D具备工业企业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包括行业、所有制性质、规模等)、重工业比重大、节能减排任务重等方面的特征,具有研究的代表性。2010年,D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 000亿元,位于国内大中城市的前10位,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超过7万元,财政收入近2 000亿元。电气机械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化学原料及制成品制造、石油加工等行业是全市工业的支柱行业。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支撑了D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同时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的压力。为了完成“十一五”期间的约束性节能减排目标,D市发改委牵头制定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节能减排目标: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左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26.32%,化学需氧量削减18%。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D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0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9.49%和27.41%,基本完成了节能和减排目标。因此,D市是政府主导推动,自上而下分解到各个企业,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节能减排模式的一个缩影,对于研究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在D市环保局和发改委的协助下,本研究利用企业数据库(包含5 000余家企业),按照2%的抽样率进行随机抽样,对100个企业进行了问卷调研和面对面访谈。调研对象为企业中熟知问卷所需信息的主管或工作人员,调查人员由受过培训的高校学生和当地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调查问卷由5部分构成:企业基本信息,如所属行业、所有制性质、规模、上市情况;企业节能减排意识,如企业对节能减排重要性及其影响的认识;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实施情况,如节能减排的主要驱动力、采取的节能减排措施、投资额及资金来源;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绩效,如能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量的下降幅度、投资回报率;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需求,通过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 “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洞悉企业的政策需求,为“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

经过2011年4月和5月的调查走访,除去部分处于停产状态以及拒绝调研的企业,最终获得了68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68%。68个有效样本涵盖了石油加工与炼焦业、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化学工业等13个行业,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规模、产品市场和上市情况各不相同,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图1所示)。

(一) 企业节能减排行为

节能和减排的投资需求和边际成本不同,导致企业节能和减排的具体措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分别对企业节能和减排行为进行分析。在68个有效样本中,51个企业(占75%)采取了节能和减排行为,7个企业(占10.3%)只采取了减排行为,2个企业(占2.9%)只采取了节能行为,8个企业(占11.8%)未采取节能和减排行为。即53个企业(占77.9%)采取了节能措施,58个企业(占85.3%)采取了减排措施,企业减排的积极性更高。

对比企业节能行为与减排行为的主要驱动力、投资来源等发现,二者具有诸多共性:(1)企业采取节能与减排行为的最主要驱动力是政策压力,39个企业(占73.6%)和49个企业(占84.5%)是在国家约束性节能和减排目标的压力下被动采取的节能和减排行为。(2)企业节能与减排投资呈现偏正态分布的态势,且投资的最主要来源为企业自筹,政府资助的力度相对较小,形式单一,分配不合理(主要流向大型国有企业),无法起到调节企业行为的作用。53个采取节能行为的企业中,31个(占58.5%)的节能投资完全来自企业自筹,22个(占41.5%)的节能投资来自于政府资助和企业自筹,其中14个的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高达80%以上;58个采取减排行为的企业中,22个(占37.9%)的减排投资完全来自企业自筹,36个(占62.1%)的减排投资来自于政府资助和企业自筹,其中20个企业的自筹资金占的比重高达80%以上。(3)8个既未采取节能行为又未采取减排行为的企业均为未上市的小型企业,且绝大部分为私营企业,其弱势地位导致这些企业认为自身对全社会节能减排目标的影响微乎其微,没必要采取节能或减排行为。这说明政府应该发挥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小型私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增强其节能减排主体意识。

企业的节能和减排行为也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企业节能与减排行为的主要措施不同。企业节能行为的主要措施是改变能源供给结构和效率(占81.1%)、改进生产工艺(占56.6%)和提高管理水平(56.6%)。这3种措施的共同特点是投资需求较少,对正常生产的影响较小。企业减排行为又可以分为二氧化硫减排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二氧化硫减排的主要措施是增加环保措施(占94.1%)、改善能源效率或结构(占73.5%)和提高管理水平(占52.9%);化学需氧量减排的主要措施是增加环保措施(占96.4%)和提高管理水平(占43.6%)。与企业节能行为不同的是,企业减排行为的最主要措施是进行环保设施投资,主要原因是企业希望在较小影响企业生产过程的前提下采取减排行为,末端处理设施恰好能够直接又有效地减少污染物排放,并且基本不影响企业的产量。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节能和减排目标有时可以同时实现。例如,调查结果显示59%的企业通过节能措施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基于节能和减排行为的协同效应,企业为了实现节能和减排目标,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边际成本较小的节能和(或)减排措施。

(二)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绩效

企业节能绩效是指单位产值能耗下降幅度;企业减排绩效是指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或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下降幅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采取节能行为和/或减排行为以及污染物减排的种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53个采取节能行为的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平均降低13.1%,对于国家提出的20%节能目标,仅完成65.3%,对于D市设定的22%目标,仅完成48.9%;55个采取化学需氧量减排行为企业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平均下降9.5%,基本完成了国家提出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10%的目标,对于D市设定的化学需氧量削减18%的目标,仅完成一半左右;34个采取二氧化硫减排行为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下降8.7%,对于国家提出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10%的目标,完成了86.8%,对于D市设定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26.32%的目标,完成了不到1/3。

由此可见,调研企业未完成国家和D市的节能和减排目标。本文68个有效样本的节能和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与国家和D市节能和减排目标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1)抽样误差,即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本文按照2%的抽样率进行随机抽样,选取了100个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这些样本的特征不一定和总体完全一样,导致样本企业的节能和减排绩效与总体的节能和减排绩效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2)调查误差,即统计调查过程中由于调查者、被调查者和问卷设计等因素产生的误差。本文选取的100个样本中,有部分被调查者没有对调查做出反应(或回答),存在未响应误差;本文得到的68个有效样本中也可能存在一些被调查者并未真实反映企业节能和减排绩效的情况,存在响应误差。(3)统计数据误差,即D市节能和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的统计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与节能行为相比,“十一五”期间D市企业减排行为的积极性更大,绩效更好。这与吴国华[32](P7-11)、邢璐等[33](P465-470)、李惠民等[34](P31-33)的研究结论相同,他们都认为国家节能目标的实现难度大于减排目标。事实也正是如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节能目标通过“拉闸限电”等方式才基本实现。主要原因在于:(1)二者的执行监督部门不同。节能工作由发改部门负责,而发改部门本身不具有执法权,难以定期检查企业的节能工作进展;而污染减排工作由环保部门监督执行,并且和企业定期的排污费密切联系,企业完成减排指标就可以降低企业的排污费和罚款。(2)二者产生的收益不同。企业通过节能行为获得的主要收益包括节约能源支出、获得政府奖励、提高生产效率等。然而,能源价格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企业在此背景下进行节能行为的积极性不大。企业通过减排行为获得的主要收益包括减少排污费支出、改善企业社会形象、减少污染处罚等。显然,企业作为追求成本最小化的典型经济人,会积极地进行减排行为。这不仅会直接减少企业的排污费,还能减少企业的环境纠纷,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减排行为中,与二氧化硫减排相比,企业进行化学需氧量减排的积极性更大,原因在于本研究调查的样本企业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的数量更多,因此这些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进行化学需氧量减排行为。

(三)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需求

通过对企业的面对面访谈,了解到现行节能减排政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节能减排优惠政策太少。调查中超过 80% 的企业表示在节能减排指标执行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困难,而相关政策的支持却极为有限。现有节能减排政策主要依赖于命令控制手段,环境税费、金融信贷等经济刺激手段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而且,仅有的优惠政策及政府补助的主要受益对象为大型国有企业,对资金缺乏的私营企业以及环境意识更高的独资、合资企业积极采取节能减排行为的激励作用乏力。(2)节能减排的指标分配方式不合理。“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指标采取“一刀切”的平均分配方式,由上到下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企业。约75%的受访企业反映,现有指标分配方式忽略了企业的行业属性、规模、所有制性质、能耗物耗水平等方面的异质性,不符合效率原则,对于企业也缺乏公平性。(3)节能减排政策的信息不公开。47%的企业认为节能减排政策的信息不够透明,特别是资金支持的信息。众多企业不知道“十一五”期间,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相关资金支持信息,从而不利于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JP3]四、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D市的调研发现,影响企业节能减排行为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所有制性质、产品销售市场、上市情况、投资回报率、企业规模和政策规制压力6个因素。考虑到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因素量化的难易程度,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影响企业节能和减排行为的因素时,本文选择前5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依次为X1、X2、X3、X4和X5。其中,所有制性质(X1)为分级变量,1—4分别表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产品销售市场(X2)为分级变量,1—3分别为全部内销、部分内销和全部外销;上市情况(X3)为虚拟变量,未上市为0,已上市为1;投资回报率(X4)指企业通过投资而应返回的价值,计算方法为正常年度利润或年均利润占投资总额的百分比;企业规模(X5)为分级变量,1—3分别为小、中、大型企业。具体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裂解炉 ;污染物 ;减排技术;探究

乙烯作为石油化工裂解过程中的气体之一,其广泛的用途和良好的成效使它备受各界关注,我国现有大、中型乙烯装置多数属炼化一体的企业,在改造过程中统筹考虑提高原油加工装置和乙烯装置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乙烯虽好,但其制作过程却不轻松,乙烯裂解炉在工作时会产生多种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环境污染、人员损伤等问题。为了避免以上问题,就需要针对不同气体和不同状态的污染物进行针对性的排放和处理工作。

1 硫化物 SOx 及其减排技术

有害气体硫化物 SOx,长时间吸入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心肺疾病。硫化物 SOx 低温存在形式为 SO3,高温存在形式为 SO2。烟气中的硫化物由燃料中的硫产生,早期裂解炉使用燃料油作为燃料时,通过脱硫措施控制燃料中的硫含量,达到降低 SOx排放的目的。近年来,乙烯裂解炉正常操作过程使用的燃料一般为后续分离流程所返回的甲烷氢,大部分装置可以自身平衡,少量不足通常由天然气或液化气补充,其中不含或者含微量级的 H2S,燃烧后产生的极微量的SO2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硫化物的脱除在乙烯裂解炉中不是减排重点。

2 氮氧化物 NOx 及减排技术

有害气体氮氧化物 NOx的种类很多,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氧化亚氮等,是形成酸雨、酸雾的主要污染物,也是破坏臭氧层,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国家标准对NOx的排放水平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2.1 燃烧前控制NOx排放

2.1.1燃料脱氮

燃料型 F-NO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燃料中的氮原子,如石油或煤炭中的氮萘、氮苯和气体燃料中的HCN、NH3等,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而生成。由于裂解炉所用燃料为经过分离工艺处理过的甲烷氢气体燃料,氮的化合物含量极低,通常不予考虑。

2.1.2 控制空气预热温度

乙烯裂解炉使用空气预热器,可以有效地回收装置平衡后的富余热量,减少燃料气的消耗,节能效果显著,符合当前节能降耗的要求。但提高助燃空气的预热温度,会在加速燃烧的同时提高火焰区的温度峰值,大大促进温度型 T-NO的生成速度及数值,增加高温烟气中 NOx 的排放。尤其是在裂解炉改造项目中,污染物的排放与燃烧器的性能有较大的关联,单纯提高供热性能会影响到污染物的控制; 而在新建裂解炉燃烧器设计中,要在提高空气预热温度与增加污染物排放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以力求节能与环保的双重效益最大化。

2.2燃烧中控制 NOx 排放

2.2.1 改善燃烧状态

燃烧过程中,NOx 的生成与烟气中的氧含量、燃烧温度及烟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等参数有较大的关系,因此通常低 NOx 燃烧器的设计基于以上考虑,通过对燃烧区域参数的合理调整,破坏NOx生成的有力环境,最终达到降低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将空气分级、燃料分级、烟气循环、燃烧分割等技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措施组合后,用以降低燃烧过程中的 NOx排放,满足日益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随着标准的日益严格,燃烧器的供货商对低 NOx燃烧器的开发热情也越来越高,目前采用多种复合技术的低 NOx燃烧器排放水平,可以降低到标准状态以下。

2.2.2 蒸汽注入

高温燃烧容易造成 NOx 的产生,因此通过注入稀释剂( 如水或蒸汽),降低火焰区的温度,可以有效地降低热力型氮氧化物的产生。通过注入燃烧区的蒸汽的冷却效果,使得热力型NOx 排放降低5%~20%,但蒸汽的注入也改变了炉膛内燃烧热的分配,使得热通量曲线朝着不利于目的产物生成的方向发展。另外注入蒸汽后,能量的利用效率降低,减排的同时使得节能水平降低。

2.3 燃烧后控制NOx排放

当NOx浓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继续实施燃烧过程控制技术减排NOx污染物遇到瓶颈,需要引入燃烧后的脱硝技术。目前在工业上应用比较成熟的脱硝技术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SCR) 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SNCR) 的两种方式。由于在脱硝效率高、反应温度低、设备空间小、氨气消耗少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SCR是两种方式中在裂解炉上应用最成熟和最有效的减排技术。

SCR 技术引入,首先考虑必须根据催化剂需要的烟气温度选择适当的位置; 其次,SCR 技术会增加烟道系统的阻力,裂解炉引风机的风压相应提高,功率也相应增大; 再次,要注意及时对 SCR系统积灰进行清理,否则一方面会严重影响 SCR系统催化剂活性和寿命,还会增大催化剂床层的压降,对引风机的正常操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3 颗粒物及减排技术

3.1湿法除尘

在清焦操作过程中,未燃烧干净的焦粒在高温、高速清焦物流的携带下进入清焦罐,与外界注入的水充分混合,直径较大的焦粒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脱离气体沉降收集; 常温水冷凝了部分的高温蒸汽,使稍小直径焦粒进一步凝结沉降,未得以分离的小焦粒随着气流排出清焦罐。湿式清焦罐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除尘效率高,且可净化有害气体,但不足是过程需要大量的水注入,造成二次污染及能耗。

3.2干法除尘

干法除尘基于旋风分离器原理,从高速旋转的气流中分离出一定粒径范围内的焦粒。含焦粒清焦物流从长方形入口切向进入旋风分离式清焦罐内,进口保持一定的流速。气流在清焦罐内沿圆筒内壁旋转向下运动,在圆锥体内由于内径缩小,气流速度增大,继续下行在锥体底部附近转变为上升气流,最后由上部芯管排出。在旋转流动过程中,焦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沉降,沿清焦罐内壁沉降进行收集。旋风分离式干法除尘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注水,除去大于10μm以上颗粒的效率较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但不足是焦粒在管系及清焦罐内碰撞及磨损下,破碎变小,高温干燥环境下使得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下降,产生 PM2.5的污染物,因此在设计中必需予以重点关注,选择合适的尺寸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4 温室气体 CO2及减排技术

研究表明,国内外目前减少 CO2排放应对措施大致分为几类:首先,从源头抓起,调整能源结构; 其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节能上做文章; 最后,开展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开发,为 CO2的捕集及储存创造条件。

5 噪音污染及减排技术

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作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的环境污染,超过一定程度会引起听力损伤及心血管伤害。噪音的产生有振动、流动、燃烧等多种原因,乙烯裂解炉的主要噪声源于风机( 转动设备) 、超高压蒸汽放空( 流动噪音,) 及燃烧器( 燃烧) 等。降低噪音污染的措施有三类: 从源头消除噪声的产生;做好个人最完善的防备; 在噪音源与接收个体之间增加障碍降低噪音的危害。对于乙烯裂解炉的的噪音,通过对风机、燃烧器优化设计消声罩,放空采用逐级降低压力,增强个人防护等多种举措,减少及削弱噪声的危害。

6 结语

“盈利”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也是一个企业长期稳住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乙烯裂解炉的使用操作中,节能减排措施的实行会相对的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导致一些企业忽视这些措施的执行能力,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相关单位和负责人在具体的节能减排过程中探究到两者完美结合的平衡点,促进环境和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建筑采暖 通风空调 运行管理 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建筑业中,占重要地位的工程是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的广泛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其也影响到我国的节能减排方针的落实。故处理好围护结构节能与建筑设备节能、单体设备节能与系统节能、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品质以及节能与节电的关系,同时建立科学、合理和简单建筑节能的方法、措施势在必行。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但由于我国国力所限,节能减排工做在相当一段时期发展很慢。

1,关于节能减排概述

对于节能减排,主要是指降低废气排放和减少能源浪费,其是推进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想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实行节能减排。但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却多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忽略了环境的承受力,没有考虑环保与节能。

在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是控制节能减排的关键。而想要达到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节能减排的目的,就要提升工程系统的控制水平、加强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加强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以及推进新能源在系统中的运用,唯有如此,才能将我国建设成为节能、环保科学发展的富强国家。所以,认真做好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工是做非常重要的。

2,我国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减排的现状

2.1我国的建筑节能特点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采暖通风空调的使用越来越广,能源消耗压力空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房屋建筑规模十分巨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城镇化将加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业仍将迅速发展。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采暖通风空调的使用将越来越广,国家的能源消耗将会带来空前的压力。

建筑能耗是指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以及服务业)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主要包括采暖、空调、通风、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其中采暖空调通风能耗约占三分之二左右。因此,建筑节能实质上变成了采暖通风空调的节能。

同时采暖通风空调是造成电力负荷峰谷差最主要的因素。我国尽管加紧进行了电力建设,但由于空调制冷的日益普及,预计到2015年,全国采暖制冷电力高峰负荷将增加一倍以上,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电力系统的峰谷差问题将更为严重

2.2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的问题

根据调查分析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设计理念方面,设计理念作为节能的基础,是决定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的节能率能否大幅度提升的关键要素,但由于目前,设计者在设计建筑采暖、通风空调时,几乎很少会考虑环境利益与节能,就造成我国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中节能并不合理。加之工程设计时间紧迫、细节方面粗糙不够精细以及相关问题考虑不够周全等问题,使得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中不仅耗费资金,运行时耗能也巨大,与国家要求的标准遥遥相望、望尘莫及。

其次在设计实施方面,在具体进行设计实施的时候,存在不少设计人员将国家规定的标准置之不理,并不严格按照标准设计。最后忽略能源节约的要求,目前,“调整优化”的意识在国内不少设计者的理念中都是欠缺的,所以他们的系统设计往往达不到要求。诸如相当一部分大型建筑是没有基本的研究和监控功能的,这样对能源的节约是非常不利的,在对大楼进行节能改造的时侯,许多公司往往只考虑到自身本经济利益的问题,拒绝对大楼进行改造,这些都导致建筑节能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非常欠缺。

3,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节能减排的措施

3.1改变设计观念,完善设计方案

要有全面考虑的观念,抛弃静态的观念,建筑使用过程从内到外都是动态变化的,不可能靠稳态设计工况就能满足使用。为此我们要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案,尽量使这些供暖措施对我们是有利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灾难。我们要多学习国际上的先进技术水平,使我们的设计方案更优。以高科技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做好方案,确定相应的解决办法,使施工暖体系更好的进行,且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3.2风压与热压相结合实现自然通风

在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中,风压通风与热压通风往往是互为补充、密不可分的。一般来说,在建筑进深较小的部位多利用风压来直接通风,而进深较大的部位则多利用热压来达到通风效果,通过结合利用实现能源消耗的最小化。

3.3增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的围护结构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墙体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与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系统负荷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只有保温性能好的围护结构,才能使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系统的降低。鉴于此,国家应在出台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规范条例之时,对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做了重点要求。

3.4加强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是一个庞大而细致的工程,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其合理性。当设计者进行设计之时,仅仅遵照最大负荷原则,这样考虑的是采暖、通风空调运行中的最大负荷。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暖空调能达到最大负荷的情况几乎不会出现。由此可见,当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将这种情况纳入到考虑范畴之中,不能仅仅使系统的设计满足其最大负荷运转,而忽略部分负荷运转的状态。如果不考虑到这点,反而会使得工程系统的耗能增大,违背节能的原则。

3.5推进新能源在系统中的运用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的能耗巨大是其发展的巨大瓶颈,其发展趋势是采取低品质可再生资源作为新能源。目前,基于此点的分析已经取得一定成果,诸如我国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太阳能进行储能利用系统等,从而大幅降低这个系统消耗的能源总量。采用新能源将会对节能和环保产生巨大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也会成为以后系统发展的方向。

小结: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任,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想要达到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节能减排的目的,就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倡导人人关心节能减排,健全考核机制。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措施。从我们自己做起积极参与,发展循环经济项目、进行节能降耗、减排活动的创新。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长期贯彻执行,唯有如此,才能将我国建设成为节能、环保科学发展的富强国家。

参考文献:

[1]采暖通风空调设计手册[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