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

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

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范文第1篇

2.信息动态

3.医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及人格特征分析王昕洋,薛菊凤,孙馥箐,王洋,李思敏,付永良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学习动机及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刘捷,刘振义,王建平,LIUJie,LIUZhen-yi,WANGJian-ping

5.高中生家庭气氛问卷的编制校园心理 范金刚,崔立中,FANJin-gang,CUILi-zhong

6.大学生宽恕行为与自尊关系的研究徐晓娟,XUXiao-juan

7.290名师范大学生90项症状自评量表的理论分析丛爱玲,刘锦涛,CONGAi-ling,LIUJin-tao

8.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胡海沅,林荣茂,HUHai-yuan,LINRong-mao

9.高中生青春期恋爱调查报告刘志群,LIUZhi-qun

10.高中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问卷调查周寒冰,ZHOUHan-bing

11.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索张广乐

12.阅读疗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余鸿璋

13.高校学生心理委员设置的现状与思考郭胜忠,高朕栋,高欣

14.浅谈学校素质教育之心理健康教育曹秀燕

15.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解析黄乾玉

16.A型性格与工作焦虑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贾树艳,刘岳

17.神经性贪食症的成因及治疗桑园,谢玮

18.骨科截肢术后患者的心理康复治疗任捷

19.职场女生坚守职场尊严的初步分析丁志强

20.身体意象的研究进展刘香华

21.在《团体心理咨询》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模式初探李西彩,王宽,王秀丽

22.提高技校《机械基础》课教学效果初探白云

23.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初步比较研究晏志武

24.浅议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杜龙

25.师生关系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葛敏燕

2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孙银官

27.引入团体辅导增强德育实效叶华文

28.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左效慧

29.SPSS软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高莉

30.职业组合卡使用过程中阻抗的表现正

31.山西省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研究张海燕,黄俊秀

32.手中的魔镜——自我意象的分析技巧莫勋

33.婚姻冲突对孩子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对策吴艳,郑昊敏

34.高职"自卑生"心理危机干预一例刘爱华

35.校园心理 催眠疗法治疗考试焦虑症一例周爱保,王志丹,谢璐,李平

36.高职新生心理危机干预一例邓小琴

37.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一例明志强

38.高三女生考试焦虑一例李云珍

1.四川省南充市不同类型院校本科学生应对方式比较研究罗贤,LUOXian

2.高中学生不合理信念维度构建及现状研究丁云洪,DINGYun-hong

3.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钟潮庆

4.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压力源调查胡雯洁,HUWen-jie

5.中等职业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调研邹玉玲,ZOUYu-ling

6.消息

7.大学生"网恋"态度调查分析王佳权,丁红燕,WANGJia-quan,DINGHong-yan

8.浙江省瑞安市农村职业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陈蓓蓓,CHENBei-bei

9.试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策略的相互影响孙会珉

10.信息异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策略高巍奇,陆晓丹

11.从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因素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高超,开塞尔·艾斯卡尔,吐逊江

12.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王天贶,裘金飞

13.警惕教育中的"超时效应"校园心理 彭岩

14.从自我认知偏差的角度认识高职贫困生心理障碍杜琼

15.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矫正建议张卫勇

16.正确认识学习障碍提高学习能力张振国,王旭飞

17.浅析网络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季春红

18.谈当代大学生的压力管理易琳,许海波

19.关于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20.注意机制在篮球运动防守中的应用李春兰,忤晓民

21.针对大学生团体的音乐心理治疗姚聪燕

22.意义治疗理论对学校心理辅导的启示苏昊

23.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特点及其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的应用郝慧颖

24.建立新型的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张茂林

25.论不良宿舍环境对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及预防董雪

26.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与干预过程易晓明,高莉

27.影响专业性心理求助行为的心理因素研究进展邵海英

28.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透视李修贵

29.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陶德春

30.高校学生干部"罢工现象"背后的深层思考马国庆

31.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加强策略刘朋

32.农村生源中学生心理弱势原因及对策分析龙柱莲

33.校园心理 浅谈减负与心理健康教育章敏

34.面对"90"后的中学生贺京

35.现行小学语文教育评析高平,张建兴

36.以《金属钠的性质》为例浅谈化学课堂中的追问艺术王刚

37.英语课件在教学应用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张舜

38.大学生恐惧症的心理咨询一例杜红梅

39.癔症患者的精神分析治疗一例栗文敏

40.就业焦虑症一例刘莉贞hHTTp://

41.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一例苏新莉

42.神经衰弱症心理咨询一例卢莉丽

43.学生学习习惯不良的心理辅导一例孙海燕,王旭飞

1.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马志立

2.过一个浪漫的情人节要花多少钱《校园心理》编辑部

3.人格完善新概念之五:爱情是人性的学校王艳军

4.都是打水惹的祸遇事心理应对五步走程大云

5.办公室礼仪帮你尽快融入职场新环境白丁

6.日记有助于情绪宣泄吗欧阳常青

7.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助人成功刘萍

8.害人害己的"摩擦癖"校园心理 天心月圆

9.多面体方兴东与互联网2.0时代与谬

10.暗访邓谦

11.一名大学生的生活自述叶稳

12.世界著名大学校训集锦

13.开始恋爱吧红孩儿

14.木棉花在春天飘落流浪狗

15.你的初吻,我不敢忘文格格

16.从身边找到世界的美丽洪玲

17.第一次的勇气:从蓝天一跃而下克丽斯·兰克勒尔,刘旭东

18.女浴室里有男生蔡晨瑞

19.产生错觉的螺旋形

20.爱心接力:供姐姐读书的打工仔圆梦大学光明

21.治疗忧郁的"三A疗法"

22.和同学比赛爬楼梯蔡晨瑞

23.校园另类"启事"引发的思索

24.走出自我否定的怪圈王旭飞

25.东京,今夜我没有迷失裴英梅

26.何不自己造一扇门曾照旭

27.学会说不弗洛伊德·德尔,李忠东

28.给父亲打工病猫鼠

32.那时花开王雪宁

33.校园心理 优质睡眠必修课

34.《情人结》——爱比恨更脆弱袁章平

35.信赖度检测高速公路之魔

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范文第2篇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只是服务于社会中的极少数人。随着中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高等教育已经开始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和过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性问题不存在了。当代高等教育并非匀质的系统,其中一部分高等学校办学条件优越,社会声誉卓著,毕业生更可能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入学机会平等问题凸显于这类高校。

在法国,其现代高等教育包括大众化的综合性大学(Université)和精英型专业性大学校(Les Grandes Ecoles)两种。高中毕业生通过会考原则上都有资格上综合性大学,但要想进入专业性大学校,则需凭优异成绩挤进专门针对大学校的预科班,学习两年并通过严格竞试后才能进入大学校。如法国教育部材料所说,大学校是法国高等精英教育的场所,法国政治、经济、文化、工商界的领军人物,无论是高级管理人才还是技术精英,大多出自这个圈子,尤其是名牌大学校。有数据显示,大学校虽然数量多达500多所,但多数在校生数都在100至500之间,其在校学生一共占法国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比例还不到30%。[1]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大众阶层子女考取大学的比率约为1%,优越阶层和教师家庭子女的考取比率高达18%。[2]显然,能够进入大学校的学生大多出身于社会优越阶层,而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子弟基本上被拒之门外。大学校日益被指责为“精英集团再生产的工具,其招生考试是精英集团保护自己的手段,蕴含了极大的不平等”。[3]大学校入学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也遭到越来越多的指责和抨击,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尤其是针对近年来法国社会动荡的反思中,人们都认识到“在一个阶层、群体、种族构成愈加复杂的社会,这种‘精英再生产’的状况已不利于法国社会基础的更新,不利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多元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4]这一问题也受到了法国政府的深切关注,其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文件指出,“尽管三十余届政府都竭尽全力,大学校存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仍在恶化。大学校学生中工人和职员子女的比例大大低于这些阶层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今天的状况已经是这样,一个在不利郊区环境中的儿童,实际上无任何机会进入名牌大学校。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许多社会阶层将无丝毫机会在某一天进入经济和管理精英行列,对于整个民族而言这一结果是灾难性的。”[5]

二、法国大学校入学机会不公平的深层原因:文化资本的影响

尽管上述入学不公平问题由来已久,但大学校的竞考制度使得该问题较为复杂,尤富隐蔽性。因此,随着当代高等教育民主化、平等化和大众化潮流,学者们才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其中,对大学校入学平等性问题的深刻分析,最有影响的是法国著名学者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的文化资本理论。该理论指出,日常实践乃是习性、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每个行动者所占有的资本决定了他/她在社会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而这一位置又塑造了他/她的习性(性情系统、判断图式和感知图式)。习性来源于早年的生活经验,并得到教育系统的强化或者调节。因此,由于包括文化能力、文化习性、文化趣味等内容的文化资本影响,大学校实际上是社会不平等的复制者和精英阶层再生产的工具。[6]

此后,学者进一步运用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对大学校的负向社会功能进行了更广泛的分析。其中,瓦里埃•艾尔鲍伊(Valerie Albouy)等人对1940年到1980年间考取大学校学生的社会家庭出身的细致考察表明,“文化资本”是导致大学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的深层原因。[7]尤其是1995年,米歇尔•奥里亚特(Michel Euriat)等人的研究,使得对大学校入学不平等性的讨论,一下子成了当时法国社会学界和教育界的焦点问题。文化资本的有关影响主要如下。

其一,作为家庭文化资本的内容之一,家庭其他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对个体的学业发展存在着重要影响。2002年大学校录取者中,13%的学生的父亲具有大学校学历,12%的学生的兄弟姐妹具有大学校学历,34%的学生的家庭中还有别的成员具有大学校学历。[8]法国教育部的有关调查也发现,将来是否读预科班、备考大学校,80%的学生在初中一年级就已经拿好了主意。[9]可见,家庭文化资本对于个体学业生涯的重要影响。

其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获取有关大学校教育信息的途径存在重要差异。2005年法国政府对预科班学生获取教育信息途径的统计表明,干部家庭子女中有45%的学生表示可以从家庭中获取教育相关信息,而工人家庭子女中只有17%表示可以从家庭获取相关信息。而对于论坛和沙龙、学业定向介绍会、亲友这三个信息渠道,两种家庭背景的学生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10]但是,这很好地佐证了布尔迪厄的观点:即优越阶层的家长不但可以对子女进行直接的学业帮助,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家庭中获取关于教育系统的知识和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学生的学业选择至关重要。

其三,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对各类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存在显著差别,而这些活动是学生积累自身文化资本的重要方式。2005年法国政府对15岁以上青年人的文化实践活动的统计发现,干部家庭的学生中每年至少听一次音乐会的比例达到50%,而工人家庭中这一比例只有22%;在看歌剧、参观博物馆、读书等方面,二者也存在相似的显著差距。[11]

其四,更值得注意的是,“共和国精英主义”素养,是进入这个封闭的精英小圈子的绝对原则。其考试通过笔试和口试方式不仅考查学生的文化、历史和语言知识,而且考查学生的演说能力、思维方式、举止气质等。因此只有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学生才能通过这样的考试。对于成长于社会底层的工人、普通职员,特别是移民家庭的子女来说,其文化资本是他们进入大学难以逾越的障碍。

总之,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各界不断的质疑和责难,大学校也逐步认识到了其入学机会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文化资本的制约性。因而,许多大学校已经开始实施一些新的招生制度和采取一些措施,试图从多个方面改善这种不平等现象。

三、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计划”的实施

在上述背景下,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法国大学校招生制度开始出现实质的革新,新近较为突出的举措,就是实施文化资本补偿计划。

1.总体进展

近些年来,大学校也逐步认识到了其招生不平等问题,并承认其在精英的社会再生产问题上负有直接的责任,因而开始实施文化资本补偿计划。

被称为法国“政治家摇篮”的巴黎政治学校率先开始了文化资本补偿方面的尝试。2001年以来,为帮助工人、失业者和移民家庭等弱势家庭的子女也赢得进入精英学府的机会,该校开始实施“优先教育公约计划”(Conventions Education Prioritaire),对“优先教育区”高中生采取特殊录取制度,即高中的优等生可以不通过该校传统入学考试,而只需通过一次“严格的口试”就可以直接进入该学校,接收学生的数量取决于他们的成绩和才能。该校还委托这些地区的高中教师在毕业班中挑选具有学业潜力的学生,并派出教师对他们进行特别辅导,并与一些赞助方合作,为这些学生提供听讲座、参观博物馆和看展览等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机会,以帮助获得通常只有富裕家庭孩子在课外才能获取的知识。

上述计划,得使社会舆论对其从批评转变为赞赏。此后,越来越多的大学校和大学校预科班开始仿效。到2005年1月,参加大学校联席会议(Conférence des Grandes Ecoles)的57所大学校签署了《争取精英教育机会均等》。近几年,已经有约40所大学校开始采取各种相关措施。

各个大学校在该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侧重不同,但都重视通过文化资本补偿方式,解决大学校入学机会平等问题。据大学校联席会议的“社会开放”工作小组介绍,各大学校的有关举措可以概括为:(1)为有不利于学习的家庭环境的同学提供住宿;(2)为强化学生报考大学校的志向而对其进行必要的、充分的心理辅导;(3)与高中校方携手,帮助学生报考大学校;(4)评估并重视学生非学术方面的能力;(5)努力使竞试与年轻人的“社会文化实际经验”相适应。可见,这些举措是有针对性地帮助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高中生,在高中三年中充分挖掘其潜力,弥补家庭所属社会地位给他们造成的“文化资本”的不足。[12]

2.具体运作案例分析:“大学校:为什么不是为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法国最著名的商业类大学校――巴黎高等经济与商业学校(ESSEC)实施的“大学校:为什么不是为我?(Une Grande Ecole: Pourquoi pas moi?)”项目。最初该项目的实施集中于较为贫困的Cergy地区及其周边,现在已在法国各地不断得到扩展。因此,下面以此为个案,对文化资本补偿措施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该项目旨在为有弱势家庭背景的优秀高中生提供培训和影响,使其更好地认识自身的潜力,产生报考大学校的动机和抱负,从而“越过障碍而不是降低其高度。”[13]按照该项目的负责人蒂埃里(Thierry Sibieude)的说法,该项目的目的更具体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4](1)发展学生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2)培养学生的自信,培养流利表达的能力;(3)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个行业的知名企业;(4)使学生得到团队合作的经验,培养团队精神;(5)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成绩的方法和工具;(6)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7)使大学校的招生更多样化,更一般来讲就是使精英教育的受众更加大众化;(8)使ESSEC的学生更了解法国社会的多样性。

该项目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高中学生,来自ESSEC的学生辅导员和教师辅导员。也就是说,该项目采用“双导师制”。在该项目中,高二学生每年的参与时间为100小时,高一和高三学生每年的参与时间为140小时。学生辅导员每周与高中生一起活动3个小时,教师辅导员主要指导参加项目的高中生如何在原有的高中学习和ESSEC项目活动之间合理安排时间。项目计划具体从7个方面帮助他们(见下图)。[15]据该项目2008年1月的统计,目前,高中生参与人数为160名(55名高一学生、55名高二学生、50名高三学生),这些学生分别来自8所中学;ESSEC有8名教师负责管理该项目的各个方面运行,24名教师担任该项目的教师辅导员;每年有大约40名ESSEC的在校学生担任该项目的学生辅导员,另外每年还有大约10名非固定学生辅导员参与该项目。[16]

参与该项目的高中生每个星期三的下午在ESSEC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听取各种为他们准备的课程、与ESSEC的大学生们交流、参观博物馆、听歌剧、写作和口语训练课,访问各类公司以及其他一些有助于他们中学课业学习的活动。这些活动,能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演讲的能力、讨论和辩论的能力。

显然,所有以上的这些措施对于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尤其是大学校的考取,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计划”的成就与影响

七年来的实践表明,文化资本补偿计划成效显著,已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尤其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计划实施的规模不断扩大,切实帮助弱势群体获得精英教育机会

总的看来,到2007年1月,已经有30多所工程师大学校和管理类大学校启动了与ESSEC类似的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巴黎、马赛、图卢兹、雷恩、斯特拉斯堡等许多地方。由于这类项目的帮助,法国将有1万多年轻人得到迈入原先不敢企及的名校之门的机会。

例如,在巴黎政治学校,目前有约1 500名高中生参加了其特殊机制下组织的考试,其中264名学生被正式录取,且享受奖学金。这些学生中,有99人来自移民集中的巴黎北郊塞纳圣德尼省,56名来自倒闭工厂矿区和失业工人集中的莫塞尔省,超过半数的学生是失业者、工人或底层职员的子女。这些参与项目的学生即使没有被巴黎政治学校录取,其中有80%最终也都进入了大学校预科班。[17]

又比如,从2003年开始,参与巴黎高等经济与商业学校项目的高中学生人数一直在增加,2004年不到30人,2008年2月份这一数字已上升到160人。参与该项目的高中的个数量从最初的4所增加到了目前的8所。学生辅导员的人数从2003年的30人增长到了2008年的44人。另外,到2007年底已经有20多家企业参与到这个项目之中。据统计,2002年到2005年参与该项目的大约100名高中生中已经有77人成功进入了高等教育阶段。[18]

2.项目产生了后续的良性影响,使弱势群体在精英教育机构学得好

有意思的是,巴黎政治学校计划实施之初,曾引起社会许多人的指责。人们认为,这不符合大学校建校之本――“共和国精英主义原则”,很多教师工会和学生团体甚至指责这种做法是在廉价出售文凭。但几年的实践表明,前述特殊举措录取的学生成绩优秀,竞争力强,并不亚于通过传统考试录取的学生。以“优先教育公约计划”首届学生为例,每年能够通过各项考试顺利升学的比例高达90%,其中不少人还成为班中最好的学生。他们积极融入学校生活,多名学生成为学生组织的负责人,甚至创建新的学生组织。就是在就业市场上,他们的竞争力与基于传统考试的其他毕业生没有任何区别。[19]

3.最根本的成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抱负

文化资本补偿计划为何迅速产生上述成效?最根本的一点是,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该计划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信,从而激发起去追求更有抱负的成才之路――读大学校之强大动力。而在这项计划开展之前,进入大学校甚至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

例如,2004年参加“大学校,为什么不是我?”项目的同学有23名。经过项目的帮助和指导,这23名学生都选择了更有抱负的学业目标,至少选择了比他们加入这个项目之初更有雄心理想的学业目标。在这23名学生之中,18人将来准备申请大学校。[20]正如一个名叫玛丽•劳尔的同学所说,“三年来这个项目是我每周都去上学的主要原因,每个星期三我回到家里似乎变成了一个新人,有一种坚持、追求、赢得成功的冲动。我的梦想是能够进入Compiegne的UTC大学校。”[21]

4.意外的收获:促进了处境不利地区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应指出,文化资本补偿计划还意外地促进了处境不利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自信,由于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从深层次上改变着在校表现:学生们抛弃了消极的价值观(“在学校学习一点儿好处都没有”),认可了学习的价值。一股真正的、积极的动力已在教育优先区的所有高中启动。[22]

文化补偿计划还对高中教师,尤其是相对困难地区的高中教师也起到了促其稳定的作用。教育优先区的教师人员流动性很强,但是随着文化补偿项目的进行,随着学生们学习状态的改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被逐渐调动了起来,他们愿意在工作岗位上贡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队伍也变得更加稳定。[23]这一点对于处境不利地区教育质量的不断上升,显然具有重大意义。

六、对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计划”的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多数国家在促进精英教育入学机会平等性上的措施和改革多集中于经济支持和有差别的政策倾斜,在文化资本方面的考虑和帮助还较少。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方面的实践,有其新意,值得我们批判地加以借鉴。

法国大学校案例表明,家庭所属社会阶层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家庭的文化资本,特别是通过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影响儿童的习性,从而影响其获取精英型教育机会的所需文化资本。同时,这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参与度,例如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和观看歌剧的频率,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文化资本。尤其隐蔽的是,学生报考精英型高校大学校除了考查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还需要信心和抱负、在公众面前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所谓“精英社会”行动准则的把握等等。显然,相比于家庭经济资本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显性影响,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的学业影响则是隐性的,但其影响的重要程度却是不容忽视的。

“文化资本补偿计划”对我国分析和解决教育尤其是精英机会平等问题,有独特的启示。如前所述,文化资本差异所导致的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平等问题在中国也是十分突出的,[24]其影响甚至明显大于家庭经济资本。[25]因此,从文化资本角度对我国精英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的研究将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在本论文中我们看到法国大学校采取的文化资本补偿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项目赢得了学生的广泛参与,培养了弱势家庭子女的自信,使他们有了更高的学业抱负,参加项目的学生最终大多走上了精英教育的轨道。该举措有利于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该计划可以为我国进一步解决精英教育机会公正问题提供智力参考。

不过,应当指出的是,该计划仍然隐含这样的假设,即下层社会、边远地区村民、少数民族等弱势群体的文化是落后的,是无力的。这实际上就容易产生文化中心主义局限,导致单向性的做法,即只重视使这些群体的子女习得上流社会的、都市文明的主体民族的“高雅文化”,而忽视甚至歧视这些群体的文化。这对于弱势群体子女进入精英校园后的良好适应和可持续发展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从长远来看,这对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的社会和谐的建设,也会产生弊端。所以,理想地看,高校招生时在考核内容和方式上应力求多样化,以尊重文化多样性。这是因为,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不同文化场景的人们有其智能强项。[26]此外,我们还应主张不同文化群体的孩子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注释: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科)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学生所处生态文化场境与其学习指导:民族地区初中生的人类学研究》(课题批准号:CMA060083)

参考文献:

[1][3]孟雅君,郭晔丹,常永才.一个国家,两轨高教之迷―法国大学校社会地位的历史文化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8(1).

[2][7]Valerie Albouy et Thomas Wanecq. Les inégalités sociales d’accès aux grandes écoles[J]. Economie et Statistique, 2003(361).

[4][12][17][19]安延,白章德.“扶贫工程”为平民开启法国精英大学机会之门[N].中国教育报,2008-1-28:8.

[5]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德国、法国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55.

[6]布尔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5:6-26.

[8]Christian Baudelot et al. Les dossiers.Les classes préparatoires aux grandes écoles évolution sur vingt―cinq ans[J].La Documentation francaise,2003(12).

[9]刘芳.先帮穷孩子树立自信,再上名校[N].新华每日电讯,2005-7-25.

[10][11]INSEE.Annee des données. L’accès à la culture[EB/OL].,2006:2

[15]Report of ESSEC. Une Grande Ecole: Pourquoi pas moi? Programme Porte par la Chaire Entrepreneuriant social de l’ESSEC[EB/OL].,2006:3.

[16][18]Report of ESSEC. Une Grande Ecole: Pourquoi pas moi? janvier 2003-janvier 2008.[EB/OL].,2008:2.

[20][21] Report of ESSEC.Une Grande Ecole:Pourquoi pas moi?Succès pour la 2ème promotion et extension du dispositif au niveau national[EB/OL].省略,2006:2.

[22][23]Le rapport de l’Institut Montaigne,Ouvrir les grandes ecoles a la diversité,janvier,2006(1).

[24]王伟宜,谢作栩.不同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探讨[J].东南学术,2004(增).

[25]郭丛斌,闵维方.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本对子女受教育机会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