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伦理 伦理挑战 伦理原则 伦理建设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使网络成为社会生产、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主要手段、广泛的运用在金融、教育、娱乐等社会活动中,并逐步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沟通方式,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革。网络为人类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和新的生存方式,使人类可以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世界中自由的交流信息,沟通世界。网络主要特征是信息的传递快捷、获取方便、其内容丰富、交往全球性,并因此为人们广泛运用。网络时代改变了社会各阶层群体的活动空间和生存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建立在生活和生存方式基础上的伦理道德观念.

网络在为人类生活提供信息资源共享、便捷的同时,也使当今现实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受到了新挑战。因此,如何适应网络虚拟社会的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就成为网络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网络伦理道德,是以现实社会道德规范为基础,是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延伸与拓展,是人们在进行网络活动时要遵循必要的道德规范。它是针对网上行为的特殊性,针对网络虚拟空间生活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并且借鉴传统现实社会道德成果与经验,建立起适应网络伦理关系要求的新的伦理观。

一、网络的伦理挑战

随着互联网个人使用数量的急剧增长,全球性的网络社会已形成,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公众的一种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网络如同“双刃剑”在促进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现实社会难以应付的伦理问题。

网络是开放的空间,由于目前尚未建立和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模式,使得一些西方的有害的思想充斥其中,甚至出现一些不道德的现象;人们在网络中的安全感和信任度降低,网络交往没有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也没有了直接的监督和约束,更容易使人们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这些都是对现有道德规范的冲击。

网络伦理问题的产生,根源主要是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所造成的。网络社会没有绝对的监管与准则,造成了管理与控制的困难,也因此从根本上导致了网络社会整体的伦理失范。网络本身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网络上人们的匿名性,网上行为的隐蔽性,以及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监控模式,这给网络的管理与约束加大了难度性。

当我们以原有的道德准则去要求网络时,会发现原有的伦理观念的无力,因此,网络又给现实的伦理道德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是对现有伦理关系的冲击与挑战,网络本身的特点打破了人与人交流的地域性,也打破了人与人之间固有的交往形式,这意味着现有的道德规范无法调节网络社会带来的人与网络、人与非实在的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如何调节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现有伦理准则面临的巨大难题。面对网络对现有伦理的挑战,我们必须要进行网络伦理的研究和建构,建立起网络伦理的规范体系和建设机制。

二、网络的伦理原则

网络伦理确立的在于要结合网络伦理关系自身的特点,归纳出适应网络社会需要的伦理法则。面对当前网络伦理危机,需要我们建立将网络的特点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网络伦理,而在其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和吸收传统文化,以期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网络伦理,指导人们正确上网,正确行为,提高网民的道德修养与自律。

在生活中,我们国家有优良的文化传统道德和较为完备的法律规范作为重要的道德准则来指导行动。但在虚拟空间的网络世界,在其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建立起相应的法律监管制度,也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伦理道德规范。构建网络伦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和吸收传统文化,更要考虑到网络社会的特殊性。

自由,宽容,无害的原则是网络伦理的原则。人们在平等自主的前提下,可以跨越国界和超越信仰地交往和交流。网络是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空间,因此想要在网络中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是十分困难的。为了解决网上人们虚拟交往中的矛盾与碰撞,就必须提倡宽容的精神,它的前提是无害,这也是网络伦理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要求任何网络行为对于自己、他人和网络社会至少是无害的。人们不应该利用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给其他网络主体和网络空间造成直接的或间接的伤害。同时,还要确立起自由的准则,人们有在互联网上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自由,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干涉别人的行为方式和压制网上言论自由,也允许人们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并且,在维护自己的个人信息的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网络伦理原则是构建网络道德体系的根本指导原则,为网络道德的具体规范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尺度,也为我们在进行网络伦理建设提供了方向。

三、网络伦理建设

网络社会在带给人们极大自由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难题。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也必然存在一个社会公共秩序与安全问题。这就需要人们自觉遵守网络规则,维护网络安全秩序。因此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如何建构网络伦理显得日趋迫切与必要。

首先,从网络社会的主体本身而言,是主体自身的道德缺失。目前人们对网络伦理还不是很理解,旧道德与网络交叉中出现的较多不能很好处理的新问题,不知道如何合理的处理问题以及指导自己的网络行为,容易出现网络行为失范。因此,要加快网络伦理教育的步伐,、使伦理道德思想深入人心,增强个人的道德责任心,提高全体国民的网络伦理道德水准,使他们能在合理价值观指导下,成为合格网络公民。

其次,加强法律、规范建设,规范网络行为。仅靠自律约束上网行为不做违反伦理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是不够的,因此,加强网络立法,通过法律建设进行网络规范是网络伦理建设的有力武器。制定出相关的法律和措施,对网络上出现的种种违法行为进行管制和惩罚,可以通过有效和明细的法律规定,有效地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

最后,建立网上监督机制,保证网络伦理要求的实现,预防网络行为失范。

还要通过提高网络技术手段,阻止不良信息的获取,传播扩散。仅通过道德规范的制约难以达到网络伦理建设的要求,还要靠提高国家的网络执法部队的科学水平和执法水平。

网络伦理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性的工程,只有进行全方位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才能真正建立起网络的良好秩序和道德环境。

参考文献:

[1] 严庚等 《网络伦理》 北京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

[2] 孔汉思等著 《全球伦理》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3] 朱银瑞 《网络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 黄寰 《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科学出版社.2003;

[5] 倪愫襄著《伦理学导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范文第2篇

网络交往是科学技术条件下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模式。本文从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失范和成因分析入手,初步探讨了如何进行当代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建设。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本身已由通信工具发展为形成网络社会的交往工具。一个崭新的数字世界已逐渐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网络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同时它又使当代大学生传统的单一性人与人、面对面之间的互动交往方式发生了改变。网络具有虚拟、互动、快捷和实用等特点,网络交往丰富着大学生的生活,增强了大学生交往的宽度与深度。网络在给大学生的交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身份虚拟给交往带来的网络欺诈、隐私暴露,使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存在责任感减弱、网络不文明行为增多,以及借助网络发泄私愤等,甚至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网络交往角色的迷失、网络交往的沉溺与网络交往中的内在攻击性、网络交往中情感的放纵等一系列的网络交往的道德问题。大学生网络交往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已影响到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健康成长,以及成长环境的营造。正视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问题,探索学校管理中的有效途径,是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和重要环节。

一、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失范及其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交往的角色迷失导致的道德失范

大学生网络交往是用数字和符号在网上虚构的“角色”,网络中交往双方人都隐瞒自己的真实信息,任意扮演自己想象的角色,无须考虑现实中的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网络使原有的一些伦理观念和伦理规范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导致了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的伦理矛盾。大学生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彼此很难感受到对方的情感反应和意志表达,更难了解交往背后的价值诉求和利益关系,大学生在网络交往过程中,交往人不必抛头露面,网络上没人知道“你”是谁。你不仅可以隐藏自己,还可以重新虚构自己,姓名、性别、年龄、国籍、职业等等现实世界中的社会属性在网络中全都失去了实际意义,现实当中的一个“我”可以成为网络中无数个“我”,彼此之间没有严格的交往规范,大学生们很容易随心所欲,不慎重的考虑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传统的伦理规范在大学生网络交往中部分缺失。虚假的身份,虚拟的行为,虚幻的感情,一切都不确定,交往的过程,是通过“角色”的演绎在网上呈现出的泡沫世界,交往的行为,限于在“网上”。另外,由于网络强大的娱乐性让大学生在长期的网络交往中面对纷繁复杂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冲突而把握不住正确的方向,大量减少参加其他活动的频率,减少与身边亲人、朋友、同学之间面对面相处的机会,其结果必然将是对现实中人际交往的疏远和心理距离的扩大,容易导致自身道德认知和现实行为的偏离。

(二)大学生网络交往情感放纵导致的道德失范

大学生处于身体发育逐渐成熟,精力充足、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情感丰富、渴望友谊和交流的阶段。部分大学生对于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认识不正确,把虚拟和现实彻底对立起来,认为网络外不能做的事,网络中都能做且不必负责任,因为这是在虚拟的世界里,一切都是不真实的,无形中抛弃了道德规范做出种种失控行为,甚至导致大学生人格出现分裂。另外,网络的弱监控性和约束网络交往的法律建设相对滞后使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除去了承担责任的重负,个别大学生利用网络损害他人名誉和人格、传播虚假信息、在网上进行情感欺骗、暴力信息等,阴暗心理在网络中得到随意释放。大学生网络交往不受现实社会中的法律规范、道德伦理的约束,崇尚网络强权,形成将自我凌驾于他人和社会之上的思维习惯,这些对处于心智成长期,辨别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很难主动识别和抵制,从而导致现实人际道德的失范。

二、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网络交往的法制和道德规范建设

全社会要高度重视,社会网络监管部门要主动出击,加强互联网交往法制和伦理道德建设和引导,同时应当有专门的“执法者”依据规则进行规范性的管理,如建立成熟的大学生网络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管制办法,实行网络交往的“实名制”。增强我们在网络中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号召“文明上网、文明建网、文明网路工程”,倡导大学生从客观实际出发,努力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提高操作水平,自觉维护网络安全,建设网络文明,勇做倡导和维护网络安全的先锋。保护大学生权益的同时,传授网络安全知识,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让每个大学生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网络交往中的不文明行为必然大量减少。

(二)健全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教育机制

网络交往道德建设要求健全持久的教育机制,网络交往道德教育是防范网络交往道德失范的有力保障,但应形成一种内涵健全、运行灵活、持续作用的教育机制。网络交往道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以教育引导、健全心理规范行为、强化自律、学会交往为主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是指网络交往道德教育,要以学生学会健康的网上交往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是指教育和引导学生清楚的知道,在网络交往中辨明真假,以建立学生的道德底线;“健全心理”是指帮助学生消除网络交往中的阴暗灰色心理,低俗猎奇心理、媚俗发泄心理等,进而建立起与网络交往相适应的自律、自警的健康心理;“强化自律”是指教育重在形成学生内心的道德信念,成为自律意识很强的人;“学会交往”是指教育要使学生掌握网络交往的行为规范和交往技巧,建立健康的网络交往认知和交往意识,能进行正常又健康的网络交往。教育内容主要应当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交往的伦理教育、法纪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自律教育、知识教育,并使这些方面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有针对性地解决网络交往中的相应问题,提升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素养和能力。根据网络交往道德教育的实际,可采用网络平台的教育方式,学生专题辩论的教育方式,网吧与学校联动的教育方式,知识宣讲或宣传的教育方式,字画结合的教育方式等等。教育方法教育要深入学生的内心,引起学生心灵的反省与震撼等等。网络交往道德教育能否常态化、长期化、人文化,关键在运行,要深入到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空间,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良好网络交往道德的形成。

(三)营造网络交往道德建设的文化氛围

网络交往道德建设的文化氛围的营造在网络交往道德建设中具有关键性的重要作用。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不仅浓厚,而且文明、高雅、高尚、积极向上,它会给大学生无形的“德性”熏陶,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的网络交往道德选择,形成向善、向上的人格力量。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要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把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就必须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中,弘扬主旋律,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文化占领大学生网络交往阵地。逐步树立以人为本,制度制定为了人、服务人、同时也约束人为核心的制度文化,把对大学生网络交往管理上升到校园文化建设理的层面,这样才更能使学生尊重制度、服从制度,并自觉用制度约束自己。建立学生网络交往的自律性团体和自律性的社团公约,形成社团成员间网络交往的相互监督和对外监督机制。加强上网管理,是对网络交往行为的他律形式,是预防网络交往道德问题的制约性力量。一方面与校园周边网吧建立联动或协同管理机制,可聘请网吧老板作为网络交往管理的“兼职辅导员”,以弥补学校管理“鞭短莫及”或“难以涉及”的缺陷,并建立互助公约,或签订协议,学校相关管理制度进网吧,使教育管理的力量在最大程度上渗透到校园周边网吧。另一方面校园内的数字图书馆、计算机房、学生公寓内的学生上网,与此管理相关的人员,以及同学间都应尽到监管的责任,特别在学校数字图书馆、计算机房发生的网络交往道德问题,老师发现后不问不管,那是失职失责行为。另外通过计算机专业教学渗透网络交往管理,即计算机教学不能仅仅教技术,还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交往的虚拟世界里如何做人,如何去交往,如何成为一名有道德的网络人。指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如何从心理、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去进行自律,帮助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律认知,进而健全其网络交往中的自律行为,防止行为道德失范。

大学生网络交往中的道德问题是一个当代大学生教育不可等闲视之的重要问题,是一个事关大学生身心是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积极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措施,切实加强了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建设,提高了当代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素质,使他们不仅能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进步,而且能健康、有道德的进行网络交往,真正成为能适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范文第3篇

一、加强思想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课堂常规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如在计算机基本操作中,如何规范地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要有正确的坐姿等,这样就能在学生脑海中树立正确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再如介绍如何用鼠标和键盘时,我们就应该重点教导学生如何爱护好计算机设备,对鼠标用力时不能太重,更不能敲桌子,要用正确的指法击键,同样用力适当,不能随意乱拍打键盘。在技能训练中,要随时教育学生正确、规范使用电脑设备,要对学生多进行机房各项制度的灌输,教育学生爱护电脑,养成正确开、关机的习惯,以保护电脑设备;同时,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禁止在微机室内吃零食,保持学习环境的清洁。

二、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养和规范的教学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如教学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应该提醒学生要根据文档的内容进行命名保存,最好不要以文档默认的DOC1或XLS1来命名,并且最好不要把文件存放于系统目录下,同时要求学生把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于系统以外的驱动器,以便重装系统不丢失文件和查找文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出榜样,以身示范,对学生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让学生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把德育教育应用在课堂上。

教学中,往往一个机房每天都有几节上机操作课,人流量较大,在管理上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很多德育的问题很容易暴露出来。经常有学生进机房抢位置,进入学校机房时追逐打闹,人多挤在一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设备人为损坏后无法确定是哪个班哪个同学所为,不利于财产的管理。有的学生一开机就打开网络下载游戏,有的学生会乱敲键盘,有的学生上网浏览不良信息,有的学生上网聊天,有的学生在网络中使用不文明语言等等。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渗透德育教育,教育学生要保护好电脑设备,保持机房卫生清洁,有序进出机房上课等,随时告之学生,机房是大家的公共财物,需要大家共同去维护和保管。在管理上,各班进行编号入座,每节课上机前,让学生认真检查其所座位置电脑设备的情况,有问题及时告诉老师并做好记录,特别强调每位学生下课后要把自己所座位置整理好,恢复成课前状态。同时要求学生创建自己的文件夹并把自己的所属文件及资料都放在里面,做到责任到人,互相监督和共同维护,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四、正确引导学生应用网络,培养良好网络道德素养。

信息技术课的开设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载体,更是思想教育的载体,网络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如此多的新鲜事物,更容易让学习好奇和接受。要利用网络,就得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了解网络文明公约,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争做一个有教养的网络文明好学生。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从心里去感知网络的利与弊,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受,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如网络诈骗、盗取别人的网络信息等,都是违法行为,过度进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都是不良的行为。要正确引导学生上网查找学习资料、收发邮件、文明博客、网络交流、智力游戏,教育学生遇到无聊、不健康的信息马上离开,学会自我保护,谨防受骗,养成文明的网络道德素养,形成健康的网络心理。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道德教育;互联网

1. 青少年网络运用现状 本学期,笔者对部分新生做了一项“因特网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80%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接触过网络,其中有一大半的学生上网是为了打网络游戏或者去聊天室聊天:15%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更有3%的学生经常接触到一些不良的网站。如黄色或者暴力网站:还有部分学生对“网络黑客”非常崇拜调查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这说明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是摆在全社会。特别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新课题。

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正处在情感的高峰阶段。他们需要有自我情感的流露和与社会发生冲突的机会,但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情感并不能自由地表露,总是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匡正,而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就可以毫无拘束地放纵自己的情感,高谈阔论,挥洒自如。

有学生认为:“在网上,我是绝对自由的,想干啥就干啥。”他们在网上聊天时谎话连篇,在BBS论坛上发表议论时毫无顾忌,观点偏激,甚至会发表一些越轨的言论。这主要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信息接受、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避害就利的心理又促使青少年将现实世界中的情感移植到网络世界中,长此以往,青少年会逐渐丧失现实社会交往的技能,甚至有意识地逃避社会现实,情感更趋向于冷漠。在网络世界里,一切都比现实世界自由,容易放纵自己,而回到现实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也就是所谓的“网络孤独症”。另外,由于网络上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刚好迎合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因而对青少年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吸引力,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产生“网络强迫症”,欲罢不能。

第二,对青少年行为方式的影响。互联网带来大量的不良信息,使喜欢猎奇、缺乏免疫力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腐蚀,渐渐地抛弃原有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受到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盲目模仿、追求,导致种种畸形行为方式的形成。由于互联网的“虚拟”特性,现实世界中的法律、道德规范在这一全新社会空间中几乎无法发挥作用,而适应网络空间的新规则尚未有效建立,导致青少年在思想上对网络形成了“无规则、无道德空间”的错觉。我们经常发现有很多学生。在网上生龙活虎,但在现实生活中交往却很少。这是因为有的学生喜欢崇尚自我、喜欢标新立异、喜欢通过网络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但是,这种形式的交往丢掉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带有“去社会化”的特征,与现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有的人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表现为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与他人相处不融洽等症状。

第三,埘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有少数学生会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如黄色网站和暴力网站。这主要是凶为部分学生好奇心强,辨别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弱,抵御网络糟粕的能力较弱,不能主动地抵制不良信息的入侵。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网络自护的教育,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并提高思想认识。还要利用在学校课堂教育的主阵地,控制引导学生上网。

2. 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为学生在学校接触网络的主要引导人,在立足本课堂的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目前,我们可以从“育”、“疏”、“控”、“建”等方面人手。以期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和谐的网络学习环境。

(1)育。 所谓育。就是教育,说服。在学生上第一堂信息技术课时,就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使用规范教育。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让学生知道我们操作的对象虽然没有生命力,但是仍然需要受到道德法律的约束。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遵守使用计算机的安全制度,未经许可不擅自使用他人的计算机,拒绝不健康和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盗版软件,不制作和有意传播计算机病毒。要同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在学生开始上网之前,首先要学习《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

要善于上网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还要对学生进行慎独教育,教会学生不逾越道德的底线,抵御来自网络的有害信息,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健全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品格。否则,我们如果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小节无害,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的行为。甘为欲望所驱使。很可能就会像吸食一样,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最终落得害人害己。

对于网络中缺乏他律性的监督网络主体享有自由的同时,如果忘记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缺乏内省的自我监督。也就无法成为一个现代文明人。不管在何时何地,要时刻反省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

(2)疏。 这里我所提到的疏。其实就是指使用好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教学中来。在具体学科内容教学中,网德教育可以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譬如文件的下载,教师可以预先制作一个专题网站。让学生掌握常见文件类型的下载技能。同时教育学生,在下载之前要了解该文件会不会对自己的计算机造成破坏,学会保护好自己的计算机。譬如信息的搜索,可以和其他学科整合起来。布置给学生具体研究课题,比如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功过。家乡有哪些特产等等,有了具体的任务,学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事情,同时也引导了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再譬如在讲信息的交流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学校局域网内安装腾讯企业版,指派给每位学生一个号码,同时公布一个聊天主题。让学生通过QQ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评选出最佳观点,这样学生既体验了网络聊天。又引导了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论。

(3)控。 所谓控,即用技术的手段控制学生上网的内容,上网的范围可以在每台学生机上安装防毒、防黄软件,譬如“网络爸爸”,可以过滤不良网站。推荐健康网站。记录上网历史等等。还有在信息技术教学和机房的日常管理中,并不是希望学生时时都能上网。那么如何对学生机实时上网进行控制?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使每个机房都自成一个局域网,再加上一个合适的服务器,让学生机通过教师机才能连接到校园服务器,然后连接]nternet。在教师机上实现控制学生上网的功能。需要额外准备的设备硬件是一块网卡,软件是服务器Winroute。

第一步,更改机房的设置,在教师机上安装两块网卡。一块用于连接到校园网,通过校园网连接到Internet,另一块用于本机房内部网络。将学生机的组名设为一个组,IP地址设成唯一的,并且互不冲突。

为了使学生机能上网,还要进行IE设置。先打开IE的“Internet选项”对话框,进入该对话框中的“连接”标签。单击“连接”标签中的“局域网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地址”为教师机的内部IP地址。完成计算机设置之后,机房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教师机可以正常上网。二是学生机可以正常通过TCP/IP协议与教师机相连(即通过网上邻居可以找到教师机)。

第二步,安装合适的服务器,我们选择的是WinRoute软件。WinRoute是一个免费的软件(在华军软件园可以下载),它提供防火墙功能,可使多台机器使用同一个IP地址访问Internet:而且只需要在教师机上安装WinRoute软件即可,学生机上无需安装。

WinRoute的安装过程非常简单,双击安装程序后只需按照提示点击按钮,当出现对话框时,先选择“Networkadapterf局域网)”,再点击下面的小三角,选择具有外部IP地址的网卡,再点击“OK”按钮就可以了。之后,重新启动计算机。会发现在任务栏上多了一个小圆球图标,这说明Winroute安装成功了。

第三步,对WinRoute做一些简单的设置。双击任务栏上的WinRoute图标(小圆球图标),将会看到一个要求输入WinRoute管理员密码的对话框,因为我们还是第一次进入WinRoute,还没有为WinRoute设置管理密码,所以直接单击“OK”按钮就可以进入WinRoute的管理界面了。单击WinRoute的“Settings”菜单下的“ProxyServer”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General”标签中勾选上“ProxyServerEnabl”复选框。由于教师机是先与校园网连接,再连接到Internet上。所以要设置二级。这里在“Advanced”标签中输入“Patentproxy”。此时,教师机就可以对学生上网实行控制了。

方法是右击任务栏上的Winroute小圆球图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StopWinRouteEngine”命令,则学生机就不能上Internet了,而教师机还可以正常上网。如果想让学生机上网,右击任务栏上的Winroute小圆球图标。然后单击“StartWinRouteEngine”命令就可以了。通过这样简单的设置就实现了在课堂上教师机控制学生机上网的功能。

(4)建。 所谓建,就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联合各个学科教师,努力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形成正确的网络教学文化氛围。加强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使校园网成为学生的网上乐园。校园网是否有生命力,关键要看网络信息是否丰富。对学生教师是否有吸引力,信息资源匮乏的网络是一个空网、死网,没有存在的价值。怎样搞好信息资源的建设,使得网络上的信息富有价值,这需要看信息资源服务的对象是谁,他们需要什么信息。所以在校园网数字资源建设中,我们应当始终坚持网络服务的对象性原则,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为学生服务,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第一步,我们把收集到的大量适合于学生浏览的优秀国内外网站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以绿色通道的形式放在校园网上。这样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方便多了,绿色通道链接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科资源”、“网上学校”、“外语教学”、“软件天地”、“搜索网站”等一系列的网站,并注有相关的说明和链接。有了这样的网络导航,学生上网就安全了,目的也明确了。从而让学生逐渐把校园网当作自己的信息中心、渴望访问的网站。

第二步。校园网信息完善阶段,以师生共建为主。以信息技术竞赛为突破口。让有能力的学生先行一步,掌握网页制作技术与应用,建立个人网站、班级网站、专题网站,个人网站具有强烈的个性化,为个人资料收集整理、网上宣传交流、主体探究服务:班级网站具有体现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设立班级相册、荣誉榜、学生作品、团队生活和具有班级特色等方面内容的栏目:专题网站以学科内容为主题,深入探讨学习社会中的某一个问题。形成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这样全体师生行动起来了,建立起了对教学有用的网站、信息,从而让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得以实现。

第三步,互动网站的创建。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学生已有了较强的用网、建网能力。如何让静止的信息互动起来呢?如何让学生在用网、建网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网风呢?如何让校外家长、同行的信息集中到校园网中来呢?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互动网站的建设开展,设立信箱、聊天室、论坛,校园网上每条信息均设立评论,收集网上的各种建议、反馈信息,最终让网上所有信息都有了生命并能推陈出新。我们的重点是建设校园论坛,即一个能让学生自由发表言论、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的舞台,也是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的一个有效方式。在选题方面,让学生自发地以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或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或心理上的心理问题为主题创建论坛:在管理方面,我们先动员各科科代表、有论坛使用经验兴趣的学生做版主,并让他们组织学生建成一个管理团队(或叫兴趣小组),提出自己的发展思路与管理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及时整理与总结,我们只是告诉学生:“要自己多提供资料,对网友发上来的帖子要及时回复,要善于总结,充分利用奖励、置顶等方式激发网友参与讨论;学期结束时对论坛成果要以电子报刊或网页形式总结。让学生版主提高编辑能力,对成果反思,进而提高信息素养。”

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未成年人;网络道德问题;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1-0136-02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目前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迅速地进入人们的生活,正在快速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甚至是社会结构。它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起着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并且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潜能。网络在“网上的一代”的未成年人的生活和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为人类以及人的个体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众多的机会,其中的未成年人已经成为受网络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0年7月15日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了4.2亿之多,较2009年底增加了3600万人。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率已攀升至31.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目前为2.77亿,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网络的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它对成长中的未成年人(以学生为主体)的健康成长也有一些消极影响。成长中的未成年人,由于他们具有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和社会经验少等特点,所以很容易在网络中迷失自己,所以他们在网络活动和现实生活中就表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角色错位、情感冷漠、道德意识淡化和道德行为失范等。网络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在未成年人中出现的网络道德问题,对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对之加以应对。

一、提高网络主体的道德品质,增强未成年人网上践行道德的自觉性

道德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的重要形式,它是一个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使学生确立起自己的道德信念进而养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都是必须的,只有对网络行为主体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才能塑造出他们的在网络社会所需要的道德人格,进而才能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网络上的道德风尚。与网络道德教育相比,网络道德修养更加不容忽视。道德教育效果的大小取决于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在网络行为主体的网络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道德教育只是外在条件,而他们的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则是内部根据,才具有决定意义。

二、高度重视学校的网络道德教育。加大网络道德教育实施的力度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战场,应能了解和把握网络发展的态势,洞察网络对未成年学生的影响。应积极主动地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德育教育,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中的重要内容。要将未成年学生上网的动机和网上行为作为重要的德育课题来研究。加强正面引导,务求收到实效。学校还要设法改进在主渠道上的教育方法:1)要将传统的灌输式的德育变为参与式的德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注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促使未成年人自觉地践行网络道德规范。2)要改进教学方式,设法利用网络以增强教学效果,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德育的目标。3)要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把未成年人带入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环境之中,以让他们能阅读到更有益的书刊,促进其思想道德和智力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校园信息网,建立起多种形式的网上德育阵地

对校园信息网,学校可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本校的财力状况对网络进行跨学校与跨区域的连接。这在技术上是不会有困难的,难点在于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政府可以站在教育产业化的角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办法以吸引企业或相关学校来投资。校园网的具体形式有:1)开设传统的德育网站。这种网站必须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的德育方式,必须变“灌输”为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德育内容也必须以精简好用为原则。要把点击与访问人数的多少而不是上级领导是否赞扬作为衡量网站办得如何的标准,要使优良的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的资讯手段在网上能找到结合点。2)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在网络信息时代,由于网络具有迅速和隐秘等特点,未成年人在心理健康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要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心理咨询比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能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更有利于未成年人打开自己的心扉,从而也更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3)开设网上论坛。在网上论坛中,通过电子邮件让未成年人就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并利用网络特点为他们创设一种平等与信任的情景对他们进行引导,帮助未成年人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建立德育信息资料库。未成年人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成才,他们的道德观念及网络行为也会影响到人们在网络上的道德表现,会影响到社会。信息库的建立将有助于我们及时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将会使学校的德育做到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四、增强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意识,为未成年人开设相关课程

要在未成年人中开设网络道德课。要使未成年人把网络道德与网络技术置于同样的地位加以学习和掌握。要充分利用网络所提供的条件来对未成年人进行网风、网德和网纪的教育。要以“两课”为主渠道,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起网络道德的意识。在网络社会里,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法纪,应遵守社会共同规则,树立起自己的主体意识,使自己成为网络上有道德的主体。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从中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动态,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的趋向。对于网上的一些“灰色”和“黄色”的所谓讨论,要及时地加以引导。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网络组织他们就相关问题开展讨论或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使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网络道德是否需要以及技术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

五、建设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设法形成抵御不良文化影响的网络环境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在思想文化乃至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已成为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中需要重视的一个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如果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不去占领,非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就会去占领,所以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建设。第一,要加大经费投入以创建一批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中文网站及专门的教育网站,在该网站上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播,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在网络上的影响力。第二,要注重各类网络信息产品的开发。从源头上抓起,是搞好网络信息产品开发、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从而优化网络环境的关键,只要能在网络信息的源头上把住关,在其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未成年网民就会从中受益。因此,要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

合,要制作一批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中文宣传教育软件等信息产品。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网络信息产品开发商的教育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正本清源、净化网络环境的目标。

六、树立开放的心态,学习先进国家对网络进行管理的经验

网络是对人类社会存在方式的扩大和延伸,人是网络社会的主体,所以在网络社会中也需要并且应该有一定的规范来约束各网络主体的行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听任网络上的无序或不讲道德的状况存在。一些国家甚至企业都有他们自己的明确而详细的网络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例如,美国的计算机协会就为其成员制定出了如下的行为规范:1)为祖国和人类做出贡献;2)避免伤害他人;3)要诚实可靠,要公正,并且不采取歧视行为;4)要尊重他人的隐私:5)要保守机密。当前,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国际的共识,所以我们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以进一步规范我国国民的网上行为,毕竟他们在这方面已有多年的经验。因此,我们应制定并完善我们网络上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应设法提高网民遵守网络道德的自觉性,以使他们能自觉地按照网络上的公德规范和网络道德来约束自己的网上行为。

七、未雨绸缪。做好未成年人上网前的心理辅导工作

进入网络空间就好比是进入了一个浩瀚的信息、知识和娱乐的数字迷宫,致使有些来成年人会花大量时间把自己沉浸在这种虚拟的空间之中而不能自拔,会成为人们所说的“网虫”,有的甚至还会因此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不能视网络如洪水猛兽,而应对未成年人作恰当引导。一方面,为防患于未然,在未成年人上网之前我们就应向他们宣传有关上网可能导致人的心理障碍等方面的知识,宣传防止产生心理障碍的方法,使他们尽量避免因上网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对已因上网而产生心理障碍的未成年人进行及时的矫治,如告诫他们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他们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与父母及与老师的交往。同时,学校还应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以便与家长配合,引导与指导未成年学生的网上活动。

八、积极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引导未成年人恰当从事网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