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方古典文化的特征

西方古典文化的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西方古典文化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西方古典文化的特征

西方古典文化的特征范文第1篇

1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有一个漫长的演变,并且在戏剧的基础上形成戏剧舞蹈,之后又经历了中国古典舞和学院派古典舞三个阶段。古典舞继承了戏剧舞蹈的动作,经过演变形成自己独特个性,又给学院派古典舞提供了发展基础。

戏曲舞蹈是中国戏剧的重要形式与中国古典舞之间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中国古典舞初建阶段,吸收了戏剧舞蹈的精髓,承接戏剧舞蹈的文化精神和舞蹈动作,加快了古典舞的发展步伐,为其建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950 年中国古典舞正式命名,并且脱离了戏剧舞蹈的称谓,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特性向前发展,也为学院派古典舞发展打下基础。学院派古典舞是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发展,也赋予了其新的内容,产生了比较典型和有代表性的作品。回顾中国古典舞的历史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中观念不断变化。

2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现状

中国古典舞传承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延续和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有着明显的变化,却具有强烈时代感。中国古典舞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成为当代舞蹈艺术体系一员。但是中国古典舞不可能离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否则将造成古典舞的精髓大量流失,失去本来面目。中国古典舞首先要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传统民族审美特质。因此未来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之路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返璞。为了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古典舞也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国古典舞学科继承与发扬传统舞蹈中的风格特征,更深刻的认识传统艺术的精髓。同时中国古典舞也可以吸收外来因素,完善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在当代的舞蹈创作中,很容易直接“引用”现代舞技法,造成了大量古典舞剧目内容相似。忽略了古典舞要表现的人物思想和特征,甚至个别编导直接吸收西方舞蹈,减少了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学中的审美特征,古典舞的艺术价值大大减弱,弄得中国古典舞千疮百孔的。

3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未来

中国古典舞艺术要传承民族文化,坚持民族化的审美,在面对异域文化冲击时,守护好自己的文化疆域,必须坚定自身的优势,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求发展。

3.1 整合中国古典舞语言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中国古典舞创作语言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完善与丰富中国古典舞的语言体系才能为古典舞的未来发展提供传播的基础。整合中国古典舞语言非常必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巩固以及再提炼,是传承的要求。中国古典舞蹈语言具有古典舞审美特征的经典语言,加强和完善语言系统,形成自身独特性,特别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广漠的土地上,给中国古典舞提供了全新的素素材。在传承与整合中,要抱有谨慎的探索精神,挖掘出古典舞语言最精粹的素材。同时在如今的大量古典舞作品之中,许多现代舞、当代舞语言词汇已经渗透进来。中国古典舞不断传承和发展变化,才能承载时代赋予的使命,克服重重困难,为创建古典舞学科打下基础。

3.2 继承与开拓创新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未来发展,不仅需要开拓创新,更需要进行有效的传承,重视传统文化,寻找一条属于古典舞自己的独特的道路。中国古典舞要与时代紧密接轨,只有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中,把立足点构置于现当代,建立中国古典舞学科,我们后来者要继承他们的衣钵,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让中国古典舞继续辉煌在舞台上。

3.3“和谐”发展中国古典舞原则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品格,是中国文化中的整体体现,是自然与人的审美境界合之为一,它深刻影响了古代审美体验与生命体验。在当今社会,中国古典舞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建立在中国传统审美基础上,代表中国古典的形象。目前,中国古典舞学科正处于不断构建完善的状态,需要我们以“和”的态度,开放式的思想,接纳新的元素,反复试验,最终为我所用。

3.4“融合”优秀的古典舞素材

西方古典文化的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西方 古典园林 艺术 对比 分析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195-01

前言: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慢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其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均具有独特的造林形式,被人类视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特点为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花草树木讲究自然,没有统一的格式,给人以舒适安逸的感觉。而西方古典园林的体现形式则截然不同,在其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造林的手法来体现人工美的价值,采用对称的布局、注重花草木修剪组合而成的精美的几何图案。因此分析总结出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各自特点与精髓,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人生活与审美的新型园林。

1、中西方古典园林概述

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并无大的区别,中西方古典园林分别具有自己独特风格与特征,据资料显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始于夏商时期,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被兴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从早期秦始皇时期的阿房宫,汉代的上林苑简单圈地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受到佛教和玄学的影响,开始模仿自然,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以自然因素为主,创造出类似于自然园林的景观。直到唐代受到各种艺术文化的影响,园林艺术又上了一个台阶,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其宅院与自然山水风景有机结合,在北宋时期园林建筑业又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形成了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而到了清朝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到,连续修建一系列弛名中外的经典作品,如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

西方造园艺术则始于古罗马的中央是绿地,四周围绕住宅的模式,希腊又在古罗马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其典型特点是以建筑为主体,以对称的形式为本,在树木与绿篱造景时,开始应用整形修剪技术。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园林开始快速发展。以人工安排,布局方正的大规模的别墅庄园日益增多。直到凡尔赛宫的兴建,这种几何形式的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达到顶峰。

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园林在艺术上具有:自然与含蓄、造型与空间、借景与意境三大典型特点,主要采用人工仿造各种自然山水风景。在园林的空间布局、景观配置及其建筑群体几个方面均体现着自然式山水风光之美,在此基础上又适当融入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布局上追求自然美,可以简单的比喻为:“把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浓缩在庭院中”,在空间上通过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造园方法,通过空间局部的交错与曲折变化,在有限的面积内,给人以空间无限的感觉,从而形成了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相结合的艺术景观效果,犹如一幅完美的图画。其次是在园林的景观配置方面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点缀适当的花草树木,其典型特点是假山设计自然逼真,池沼布局错落有致,花木品种多样化,不同的季节都设有可观赏的植物且高低分布有别,注重远景与近景的层次,在形式上充分体现了自然天成之美与意境美。再次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虽然没有大型建筑,但其布置往往都很密集。经常设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功能不同的建筑,这些建筑与山、石、水、植物之间紧密的融合在一起,让人无限的接触自然,不知不觉中体会到天然环境情趣。最后是绘画、诗词对中国造园艺术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采用各种山水诗、山水画的形式寄情于景,赋予园林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意境,承载着了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实现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3、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属于迥然不同的两个流派,西方人认为园林是人工创造的,就应该对自然的景观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因此在西方古典园林造园的过程中,以排斥自然为前提,追求严谨性与合理性的相互统一,以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为基础,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所有要素之间比例协调、采用对称式的布局,其总体构图也以规则严谨、直观明晰的形式为主,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之美,由此可见,西方造园艺术主要是立足于采用人工方法来改变自然状态。

总的来说,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西方园林的布局构造中,建筑物体积往往都比较大,在整个园林中占很大的比例,是构成整座园林的基础。所有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塑等都是以大型建筑为主轴,通过对称式的几何图案将园林的整体构造有序的组合在一起。其次是在园林的景观配置方面,非常讲究人为的创意,如水池、台阶、植物及道路形状、大小与位置等每一元素都设计的非常精细,各种植物也都是通过人工修剪而成各种形状供欣赏,绝不允许其自然生长,所有的园林构成元素经过严格地规划与布局后,呈现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菱形等规则的形状,在形式上给人以规则整齐的感觉,在空间上给人足够的想象空间,在思维上给人以征服自然的。

结束语

总之,中西方古典园林风格各具艺术特色。一个优质的园林,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西方古典园林,都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共同特征,只是侧重点不同而以,西方园林给人的感觉偏重于悦目,而中国古典园林则突出赏心。然而对比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并不是本文的最终目的,在日后的景观园林设计中借鉴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综合特点,将双方的优点运用到新型景观园林的创新设计非常关键,所以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借鉴与创新,充分发挥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优势,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新型园林。

参考文献:

[1]祁颖;《旅游景观美学》;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张玲;中国古典园林置石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农技服务;2010年11期

西方古典文化的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简述

        0  引言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而所谓园林艺术,是指在园林中运用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门类。不同的园林艺术特征需要通过不同的园林形态来予以表现。在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史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分别具有的鲜明艺术特征而著称于世。

        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人们习惯于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自从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的涵义和画的构图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谢灵运、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曾自己经营园林。历代诗词歌赋中咏唱园林景物的佳句多不胜数。画家造园者更多,特别是明清时期,名园几乎全由画家布局;清朝许多皇家园林都由画师设计。园林的品题多采自著名的诗作,因而增加了它们的内涵力量;依画本设计布局使得园林的空间构图既富有自然趣味,也符合形式美的法度。

        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是造园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园林毕竟是人造的景物,不可能将自然美完全逼真地再现出来,其中的诗情画意,多半是人的审美经验的发挥,即所谓借景生情,情景交融。观赏者的文化素养越高,对园林美的领会越深。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见《世说新语》);明计成《园冶》论假山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都是强调在园林审美活动中主客观的密切关系。为达到调动审美主体能动性的目的,造园艺术家往往特别注重利用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因为假山曲水比较容易模仿自然,形成绘画效果;二是景物命名。通过匾、联、碑、碣、摩崖石刻,直接点明主题。两者都能较有力地引起联想,构成内在形象。

        创造无穷的空间效果是园林艺术设计特别注意要达到的目标。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而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要表现出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需要某种连续委婉的曲线流动。为达此目的,必须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像清朝学者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就是要达到“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的境界,造成无穷空间的意象。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艺术,为了达到突破视觉局限,与天地融通的要求,造园的过程中还非常强调借景。借景包含借入与屏出两个相反相成的部分。《园冶》指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种种手法。中国园林运用借景手法创造了许多著名的美的画面,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景锡山宝塔;北京颐和园画中游、鱼藻轩借景玉泉山和西山;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锤峰落照借景磬锤峰等,都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

        2  西方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西方古典文化的特征范文第4篇

东西方传统园林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本文从哲学思想、景园构图、造园要素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传统园林不同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

地域文化;哲学思想;景园构图;造园要素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世界园林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三大体系――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式园林、以法国“勒诺特式”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式园林以及中亚园林体系。三大体系分别反映了该地域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审美模式[1]。看待一个问题如果转换一个角度就可以发现另一种理解,本文试从以下三个要素对比分析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传统园林不同的地域特色。

哲学思想

中国历代古典园林都遵奉一个重要的创作原则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计成:《园冶》)。园林受东方哲学提倡“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创作讲究师法自然,崇尚自然。同时,中国古典园林在构图和立意方面渗透着中国传统哲学消极避世和固守传统的价值观念。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园林注重情景交融,追求诗画意境。与此相反,西方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是崇尚理性,提倡征服自然、战胜自然。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西方传统园林表现出来最突出特点就是注重几何构图的形式美,用几何形式来体现对自然的改造。所以东方传统园林体现的是“天人合一”,而西方传统园林体现的是“人定胜天”。

景园构图

在整个景园的构图上,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景区主体,道路穿插于山水之间。中国古典园林平面构图形成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和半开敞空间[2]。拙政园的远香堂就是典型的开敞空间。远香堂坐落于园内荷花池南岸,是园内的主体建筑,四面通透,置身堂中,可将绣绮亭、荷风四面亭等美景收入眼底。而“吴中第一园”留园属于典型的封闭空间。曲折变化的入口空间、灵活穿插的回廊、复合交错的建筑宅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讲究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达到一种含蓄的艺术效果。

西方古典园林的构图总体而言是“几何形”式样,讲究中心明确、轴线对称、布局均衡。以法国“勒诺特式”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古典主义园林, 将形式美及理性的平面构成贯穿于园林艺术之中[3],比如凡尔赛宫明确的建筑中心和四处发散的放射性道路,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远方,具有无限的伸展性。整个园林突出地表现出改造自然和理性的几何美, 从而产生出对称均衡的构图形式。

造园要素

3.1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多采用乡土树种。如北方皇家园林由于气候寒冷干旱,选用的植物品种比较少,多种植松柏等常绿乔木,花木色调以红黄为主,为体现皇族富贵的玉(玉兰)棠(海棠)春(迎春)富(牡丹)贵(桂花)形成了植物配置的主调。而江南私家园林由于地处气候湿润的江南地带,植物品种的选择灵活许多。常见的植物品种有女贞、玉兰、桂花、八角金盘、香樟等,在竖向搭配上,注重落叶与常绿搭配,体现时空季相变化。植物的季相变化给中国传统园林增色不少,产生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特定时间景观[4]。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将各种不同的园林植物人格化,如被视为脱离庸俗的荷花,刚直不屈的竹子等,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5]。

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多扮演装饰的角色。西方古典园林强调植物的人工美,花草都修剪成规则的图案,树木修剪成圆柱、圆锥或方形,甚至形成高墙。例如意大利台地式园林,规则宏伟的建筑外景观要素顺着地势,由跌水或者雕塑规则地下降,两边的植物也规则地伴随地势由建筑空间延伸到户外空间。这种镶嵌式的点缀装饰,使得西方式古典园林在植物的掩映下相得益彰。

3.2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骨架建筑为辅,其特色在于灵巧的建筑形体与自然山水的结合。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形态沿袭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点,“飞檐”、“起翘”等的灵巧外形设计,产生轻盈飞跃的艺术效果[6]。古典建筑因山就水,以千变万化的的形式融合在自然山水中,这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由于哲学思想的不同,在西方古典园林中,建筑统率着园林,并且园林其它要素均服从建筑的构图原则,以建筑为中心或起点向外界延伸。西方园林中建筑统领全园,这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美截然不同。

3.3理水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理水常以开阔不规则的静态水面出现,艺术地创造出泉、溪涧、瀑布等自然水景观,辅以廊、桥连接,间或岛屿点缀,将不同的自然水景贯穿到园林中,成为园林的构图中心。而西方古典园林中的理水动中求变,多以跌水、喷泉或大面积的几何形式存在,追求人的能力的最大发挥与创造。在意大利台地式园林中,以水阶梯或者瀑布的理水形式由高而低倾泻而下,水的灵动给人带来节奏感与气势感;而法国凡尔赛宫的大面积几何水面平静开阔,结合建筑,庄重典雅。

3.4山石

在山石的构成上,江南私家园林喜用太湖石,“瘦、透、漏、皱”的标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灵巧、通透的空间艺术特征。北方皇家园林移天缩地,借景江南园林于皇家园林之中,充分体现了江南私家园林堆山置石的高超艺术水平。位处苏州古城区东北隅的狮子林怪石嶙峋,洞壑盘旋,巧夺天工;留园冠云峰高耸奇特,玲珑透皱,创造出苍劲古朴的意境,成为江南私家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峰石美景。

小结

综上所述,东西方两种园林体系独具特色,归根结底反映了东西方不同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园林中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四大要素嵌合的对大自然景观进行模拟,移天缩地,寄情寓意于山水之中。而西方哲学理念是人定胜天,因此西方古典园林突出的表现人工秩序的规则美。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特色各有千秋,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总结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林箐,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6:16-24.

[2]孔强,李顺,肖彬.构成艺术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49-2752.

[3]陈展川.诗意与理性――中西古典园林风格比较[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3:50-54.

[4] 郑其新.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J].福建热作科技,2005.30(1):36-37.

[5] 居阅时.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涵义实例分析[J].广东园林2005(2):14-16

[6] 焦雷,王春霞.中西方园林建筑艺术风格比较研究[J].四川建筑2008(8):12-14.

排版保留:作者简介:陈娟,女(1981-),硕士,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讲师,从事园林设计,旅游规划的教学工作。

西方古典文化的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芭蕾、西方、审美、特征

一、文化审美

我们都知道芭蕾是西方文化发展的产物,它拥有着鲜明的西方文化色彩,它的舞蹈审美特征也与文化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就芭蕾动作中对直立向上的追求而言,这一点看似只是一种单一的训练方法,但实质却是对文化审美的最好体现。我认为,芭蕾所追求的直立向上,与他们的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西方大部分人群所信仰的宗教为基督教,每一个基督教徒的心中都有一个叫做“上帝”的人,他能实现人们最迫切的渴望,即便这种渴望对人类而言都是很难涉及的。“上帝”居住的地方叫天堂,在天堂里居住的人都幸福快乐,没有人世间的忧愁烦恼,是每一名基督教徒向往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就在我们所说的天上,因为天在上方,所以,这种文化直接的影响了芭蕾舞蹈对直立向上的追求,满足了西方人对天堂的向往和受文化所影响的审美需要。

二、性格审美

我认为,一个舞种的产生绝对不是单方面原因的促成,它需要符合文化、社会、人文等各个方面的审美要求。芭蕾舞蹈的形成也是如此,它不仅与西方文化密切相关,更是受到了西方人性格的极大的影响。西方人的性格开朗大方、做事简单直白、交流方式比较开放等一系列的性格特征都深深的影响着芭蕾的发展和动态。正因如此,西方人性格造就的审美也就趋于外向与直白,因此,芭蕾的动作以寻求外开为美,以面对前方的方式与观众交流成为了表演的主要手段。另外,这种性格审美还对芭蕾的队形运用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西方人直白外向的性格,使他们对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带有明显棱角的队形情有独钟。而这一点正好与我们东方人含蓄内敛的性格截然相反,所以,东方舞蹈多用圆形、弧形等没有明显棱角的队形作为舞蹈的主要运用方式。因此,芭蕾作为西方人性格的产物,代表着西方人的审美特征,它对外开的追求,以及队形的运用正充分的体现了西方人性格使然的审美特征。

三、训练审美

芭蕾之所以在世界舞蹈中被广泛应用,并不是因为它仅仅符合西方人的审美,其实,芭蕾适应了世界各地的审美需要,它体现了世界性人们对于舞蹈需求的共性审美。而这种共性审美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训练出最修长的形体,让我们完成最优美的舞姿,而这一点我相信是芭蕾能够被世界接受的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说,芭蕾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着比较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比较完整的训练体系。而之所以说芭蕾是比较科学的,正是因为它符合人体的自然生理结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般人的双腿在最放松的时侯往往是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外开状态,而并不是双腿紧并或向里的走向,所以说,芭蕾训练的外开,符合人体的正常生理结构,它是在身体自然状态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而芭蕾所强调的动作延伸,也有利于我们对四肢的训练,从而符合我们对形体的训练审美。因此,芭蕾还具有训练审美的特征和意义。

综上所述,芭蕾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文化审美、性格审美、以及训练审美这三个部分,这三种审美特征都已融入到芭蕾舞蹈之中,成为了芭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芭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都知道,芭蕾的历史非常久远,普及范围也十分广泛。现今,芭蕾舞蹈的训练方法已经影响到整个世界舞蹈发展的训练体系,它的审美特征也得到了世界舞蹈的广泛认可,而我们在学习芭蕾舞蹈的同时,了解芭蕾的审美特征也变得不可忽视。因为,充分认识和了解芭蕾的审美特征,能够帮助舞者更好的理解芭蕾,也会使自身的芭蕾素养无论在肢体上还是思维上都能够有所提高,让舞者们的芭蕾舞蹈事业更上一层楼。(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注解

①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50页。

参考文献

[1]《西方芭蕾史纲》,朱立人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1;

[2]《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教程》,孟广城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