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景写生美术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第一环节:搭脚手架---围绕水粉风景写生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这一环节是风景写生前的准备阶段,包含以下几方面知识框架搭建:
第一、 色彩基础知识及水粉画技法准备。
第二、 水粉风景写生作品欣赏。
第三、 教师的作画示范及学生的风景画临摹。
(2)、第二环节---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水粉风景写生教学目标和目的能否实现协商?水粉风景写生能否避免过多集中于预先规定的单一的学习路线?教学设计的目标如何做到更少关心预先设定的教学策略?我们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第一、如何引入问题情境
【示范激励启动法】:教师精彩灵动的现场示范,是启迪心智,激发兴趣,激励学生快速进入写生情境的有效方式之一。
绘画的直观形象性和实践性决定了教师栩栩如生的示范,能使学生为之震动,不仅树立教师形象,增进师生情感,激情得以激励,兴趣得以激发,技能水平得以提高。
在各类示范方式中,教师当场演示是最好的示范方式,是学生技能获得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自始至终完成一幅完整范作,让学生当场观摩,使学生逐步弄清楚自然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随着示范进程的推移和展开,方法步骤一个程序一个程序地演示出来,每一步骤具体运用的处理方法和用笔用色技法手段都让人一目了然,心领神会。 示范的直观形象性及聋生极强的观察力,特别需要聋校教师成为示范和演示的行家能手。往往教师动人的示范画还没完成,学生已跃跃欲试!这是对学生兴趣最好的激励,让学生似乎感到,面对大自然美好景色,自己好像已经能像老师那样,可以尽情挥洒表达。
【问题求解探索法】:
绘画是一种感性成分颇多的活动,写生中学生必然遇到各种麻烦和问题,只有在试图克服时才会主动寻求从认识上解开疑难的钥匙。纵横交错、峰峦叠嶂的山岭,如何取舍?斑斓多彩、色彩微妙的丛林,色调怎样统一?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面对大自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为初学者,将面临如何取舍,选取景物,又怎样组成一幅构图比较理想画面的问题。大自然是美丽的,但不是什么东西都入画,什么都能引起美感。照抄景物,就会缺少概括和归纳,出现远近、主次不分,画面堆砌现象。
在写生教学实践中,我感到,聋生的第一感觉和瞬间概括能力比较强,因为小色稿作画时间短,有利于把握瞬间感觉,是迅速提高把握色调能力的有效手段。
【直接进入写生法】:
这种方法多用在写生活动已经进行过几天后,学生对写生的步骤、过程和方法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直接进入写生地点, 根据自己的观察开始写生。教师则根据之前写生中问题的分析,在巡视中对学生出现的困惑给以释疑和引导。不是每一次规定单一的目标,和预先规定的单一的学习路线,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可能的生长点,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在色彩教学总体目标内灵活完成不同的阶段目标。体现协商,而不是强加,给学生开启最大的自由探索、挥洒灵性的空间。
第二、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
聋生性格中有倔强、固执的特点,画画时表现出无所顾忌、大胆泼辣。做事时非常投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画画时更是这样,什么颜色都敢涂,什么方法都敢实践,不拖泥带水,这与建构主义倡导的独立探索非常吻合,在进入了写生情景阶段,指导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聋生独立思考的探究精神,探索写生的用笔用色技法技巧。
独立探索写生过程中需要注意:
1.避免过多集中于预先规定的单一的学习路线,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引导聋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2.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尽情尝试多种表现方式和工具,选择符合主题的最合适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
3.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聋生沿概念框架攀升,起初的引导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给予学生自由挥洒的空间,越来越多的的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
4.提供机会使聋生不断评价自己的作品、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提高美术创作中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3)、第三环节:效果评价---对写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根据聋生特点,学习效果的评价如何做到能否更少参照标准?使这一诊断性评价能够给予聋生完成并发表每一阶段作品的机会,使其获得艺术创作的成功感,诱发其进一步的创作欲和学习欲。
水粉风景写生效果的评价方式尝试:
1.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评价方式不仅可以通过考察学生的创作过程和美术作品,还可以考察与此创作有关的其他材料。如调色板上的颜色调制、小色稿的情况等等,关注学生是否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其他场景中。
色彩实景写生中需要关注的因素包括:取景与构图,空间层次的表现,透视关系 ,冷暖、明度等空间关系表现,画面的总体色调、室外光色变化这些个方面。针对写生中可能出现的画面色彩缺乏对比因而软弱无力;白粉用量的过当,冷暖倾向不当;用色过于强烈色块倾向不当产生局部的燥;色彩污浊,仅限固有色,单调缺乏变化;色彩变化紊乱,用色勇猛,没有前后空间透视及色彩秩序;无色调意识,把握不住色彩间的相互联系等问题,是在评价中重点关注的多元指标。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提供机会使学生不断评价自己的作品、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
现场评: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和潜在可能的生长点。
完成评:关注聋生的兴趣热点、对问题的敏锐度、设想的新颖性
3.评价内容的人性化
注意围绕聋生各自不同的创作内容、创作方式,作品评价做到更少参照标准,善于发现学生色彩写生中的不同闪光点。
学生的兴趣热点、投入程度、执着程度、对问题的敏锐度、设想的新颖性等大家关心的学生品质应该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得到显现和培养。
(4)、第四环节:反思性学习---写生风景作品的展示、展览
1 巧设生活情境,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相关联,和他们的经验相整合,就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巧设生活情境,培养自主体验能力,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上美术17 册《生活中的标志》这一课时,笔者到学校附近的大街上和超市里, 用录像机录制了许多公共标志和商品的商标放给学生看,然后让他们讨论分析标志设计的特点与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生活中的现象兴趣盎然从而积极的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2 巧设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思维能力。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和向导, 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质疑解难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上美术13 册《多变的颜色》第二课时———“色彩与情感”时,笔者给学生提了个问题:“在某工厂车间,一群工人搬运一批箱子时,抱怨说太沉,总经理知道后,来到仓库视察,他发现箱子的颜色都是黑的,于是在当天夜里请人把箱子都涂成了淡蓝色,工人再搬运时,都说箱子变轻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一下子好奇起来,接着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探究“色彩与情感”的问题中去了。
3 巧设活动情境,培养自主实践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社会中的一些重大事件给我们得体验是直接而深刻的, 是我们教育的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如迎接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开展“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迎奥运书画和奥运知识小报比赛活动。此外,在每学期的美术教学中还安排了与生活有关的“科学创造未来”为主题的科学幻想绘画创作,结合一些重大事件、纪念日、公益日如3.12 植树节、6.5 环境日等美术创作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4 巧设交流情境,培养自主展示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即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欣赏美术第15 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更好地认识理解作品呢? 运用美术欣赏自主学习法,可以这样设计这节课:首先,让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资料,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达。芬奇,了解作品,有条件的自制ppt 幻灯片。其次,课上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并随意选取学生作“小老师”为大家讲解自己ppt 幻灯片。
通过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再到为大家讲解,学生渐渐的喜欢上了当“小老师”一展风采。
5 巧设学科情境,打造自主学习氛围。
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境, 美术学科具有很多的优势。具体表现在美术专用教室的打造上,我们美术老师平时要善于收集教学素材,积极创作美术作品,努力打造具有“美术馆”和“博物院”特色的美术教室,让美术室的作品“说话”,让美术室的藏品“发光”,让学生一进美术教室就对艺术产生无限的兴趣。笔者参观过一些美术室较好学校,这些美术室共同的特征就是建设中能追求功能上求实用、美观上讲品味,能根据美术学习活动的内容形式,使不同的美术教室各具不同的功能(国画书法类、手工制作类、陶艺泥塑类、写生类等)。室内环境布置分别设有学习体验区、优秀作品赏析区、课堂作业展示交流区、美术成长记录存放区、工具材料存放区等等。改变了以往美术教室只为少部分特长学生专用的状况,从而真正服务于全体学生,服务于日常教学及课外辅导活动, 为学生能够广泛参与多种形式美术学习活动并进行自主的实践体验提供了保障, 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风景。
6 巧设自由情境,打造自主学习空间。
关键词:美术特长生;自主学习;元学习
高中是莘莘学子“十年苦读”最重要的阶段,对每个高中生来说,能否顺利度过和解决学习面临的困境,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前途命运,还关系到他们对国家和社会将做什么贡献。对于美术特长生来说,也不例外。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需要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需要有高效的监控措施作保障。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紧密相连,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提高学习效率一般性的整体策略或谋划。策略或谋划形成习惯,也就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美术课程以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
高中美术特长生的教学课程主要有:素描、色彩、速写、书法创作(选修)、美术鉴赏、艺术设计等内容,其中素描教学包括静物写生、人像写生、风景写生等;色彩教学包括色彩静物写生、色彩人像写生、色彩风景写生等;速写教学包括人物的静态(动态)写生、生活场景写生等;书法教学包括历代名帖名碑的临摹、诗词的创作、金石的刻印等;美术鉴赏教学包括对美术基础知识的介绍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艺术设计教学包括标志(商标)设计、招贴画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以上所有的教学课程需要教师给以足量的介绍、讲解或示范,但更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自主学习活动,从而完成从数量到质量的积累,从粗浅认知到深入掌握的飞跃。
二、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齐莫曼指出,通过个人学习实验和偶尔的观察这两种途径来获得自主学习能力,任务繁重,充满挫折,效率低,其效果比采用直接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要差得多。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把教学作为一个最主要的培养途径[1]。齐莫曼进一步指出,在实际的学习情景中,完全自主的学习和完全不自主的学习都比较少,多数学习介于这两极之间[2]。
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任务很繁重,仅靠自己的摸索和观察来获得自主学习能力,显然会影响效率。那么,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如下:(1)导趣:根据教学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愿望、需要,形成强大的内驱力。(2)导向:根据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发展实际,确定自己发展的方向目标。(3)导法:指导学生具体设计、规划学习的程序,探索学习的方法。(4)导控:指导学生实施学习计划,突破学习障碍,攻克学习难关,完成深层探索和训练,并时时监控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监控和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5)导思:指导学生回顾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进行自我调整。(6)导境:创设发展条件,包括宽松、民主又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充裕的自主时间和机会,提供自主发展必备的训练材料,不断给学生有效的激励和指导。
以上正体现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建构主义心理学家所指出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由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应采用一些策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干预。
(一)激发动机,使学生“想学”
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具有唤起、定向、强化、维持、调节的功能。学习动机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任务坚持性等方面来决定个体的学业成就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学习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以及采用的程序、方式及手段的组合[3]。它是学习者获得学习结果的工具。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即说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就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
(三)发展元学习能力,使学生“独立学”
元学习能力指学习主体对学习活动的意识和监控。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莫司1993年提出来的。元学习能力包括如下几种能力:会激励自己勤奋学习;会确立学习目标;会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适当的学习方法;会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4]。总之,元学习能力是开展自主学习的根本保障。
(四)营造和谐环境,使学生“乐学”
创设师生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是自主学习展开的必要外在条件。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的勇气。
美术特长生是伴随着现代社会需要出现在普通高中学校中的一个占有相当数额的学生群体,然而从近几年高校教育反馈信息来看,由于学生生源的变化以及大部分学生为着应考而机械地学习,已使高校的教学质量明显下滑。所以对美术特长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⒖嘉南祝
[1]尹少淳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8.
[2]尹少淳主编.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1.
一、课例档案
二、课题来源
《桃花江水》一课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自编的教材内容。本课的设计理念:一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二是本土文化的挖掘与弘扬。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著名音乐家黎锦晖先生创作的《桃花江是美人窝》唱遍大江南北,桃花江山美水更美:秀美如画的桃花湖,气势磅礴的马迹塘电站,色彩奇特的广场喷泉,清新甜润的山间小泉,远近闻名的罗溪瀑布……这些景点的水各具风采,是家乡一道道美丽的旅游风景。于是,我选择了身边的资源来让学生进行审美感受,并创作艺术作品。
三、教学实况与评析
课间播放歌曲《桃花江》,上课铃响停播歌曲,老师面带微笑,提问:“家乡桃花江有哪些景点与特色?”
生:标志“楠竹之乡”的洪山竹海、“人间仙境”的浮邱寺庙、“神秘秀丽”美人窝、“甜美仰卧”的羞女峰……
师:在我们的家乡拥有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几天同学们在课前和老师采风摄影,更多地关注了家乡的独特风景。(打开课件)看,这是我们班摄制组拍下的资料(学生神态专注,在享受着自己的作品成功),这是我们班写生组画的速写稿(在以水为题材的景点现场写生的作业),那么今天我们进一步体验并创造桃花江水的艺术作品。
评析:师生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亲切和谐的氛围中进入课堂。艺术的根基是情感,而情感的根基则来自我们生活的这方水土,那么农村美术教育就应该抓住“这方水土”这个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
“同学们,这些天我们来到家乡风景区拍水、画水、赏水,今天老师把它们带进了课堂,我们做个有趣的游戏――玩水。”老师打开水缸盖,教室里非常安静,老师设置的悬念,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看。”(出示课件)
实验:滴落,波动,扩散,流动。
探究:通过玩水,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顿时兴奋起来,离开座位跑至水缸,有用一次性杯倒水的,有用气球灌水的,有用塑料袋盛水并用牙签戳洞的,还有用小石头往缸里扔观察水在扩散时的状态,在教室的一角,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他们把观察发现的结果都一一记录在实验结果栏中,实验汇报得出:水的形态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多变的状况(出示课件)。
评析:把水搬进课堂让学生在愉悦合作中收获知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不同之处。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享受知识探索带来的快乐。
师: (打开课件)看,这些水景点,有自由奔放的广场喷泉,有微波荡漾的桃花湖,有飞流而下的罗溪瀑布,有雨后清新的山间露珠,它们形态各异,美不胜收,那么今天罗老师与同学们就把我们生活中丢弃的废旧材料变成一件件神奇的水模型艺术作品。
师:(手指课件中的画面)我们把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集中,大家小组间一起探究两个问题:①你们组的材料适合设计什么形态的水模型?②怎样设计,造型是否合适你们的创意构思?
生1:我发现用毛线、小石子、干树枝、厚纸箱皮等可设计出立体的罗溪瀑布。
师:哇!真不错,这个创意很好。
生2:我们组用元宵闪电筒倒过来做喷泉,用竹竿围成做护栏杆,加上天然色彩的卵石,可设计出广场喷泉。构成广场另一道风景的是我们在中心处用易拉罐做的一个雕塑。
师:非常独特的设计,你们组巧用废材不但能再现桃花江的美,还能提升对美的品位,原来我们的身边竟丢掉了这么多的“宝贝”。而我们要把它们做成一件件艺术作品时可采用些什么方法手段呢?
生答,师板书:撕、拼、摆、粘、挖、切、搭……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创意和制作方法,那么现在是否可动手做了呢?
生:老师我觉得不行,因为要先分工安排,这样才能合作完成。
师:太棒了!你想得真周到。(课件出示制作步骤:①构思设计;②分工合作;③制作完成;④作品展示。)
播放背景音乐,伴着音乐的旋律,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师生互动,乐在其中。
评价:教师将“主人”的地位归还给学生,将学生视为主体,面对学生收集到的废旧材料,惊讶与惊喜并存:废光碟、圆珠笔、泡沫板、沙石、竹枝等。学生真正在享受知识的探索、艺术的创造,他们的思维独特、设计巧妙,难能可贵的是整个课堂的气氛热烈,学生的兴趣极浓,的确,孩子们天生就是艺术家。
经过十多分钟的制作,一件件水模型艺术品展现在我们眼前:广场喷泉、罗溪瀑布、桃花湖……随之就进入了互动评价的。
生1:我们组创造的是《桃花泉水》,这里有一个故事,听说喝过桃花泉的人都会变得漂亮呢!我们用竹枝做背景,用树枝与粉色废纸做桃花林,我希望来桃花林的客人都来品尝我们的桃花泉,我认为我们组的作品色彩美。
师:大家看,不光色彩美,做得也很精致!
生2:我们组把广场喷泉的造型重新设计,根据“桃花江是美人窝”的这一特色,我们把大小喷泉设计成由点、线、面夸张变形的女性体态……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课堂上不停地传来阵阵发自内心的鼓掌声。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评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评价建议的第二点是“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彼此协助,互相支持,资源共享,提高了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了团体目标,他们收获着成功,分享着喜悦……曾有一位哲学家讲过,“世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一理念在本课中得到了体现与证实。
四、课后反思
“玩水中创造美”是我参与省级课题“充分利用地方美术资源,深入开展农村美术教学”中创编的一个课题。我的家乡桃花江拥有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而桃花江水更是具有特色。根据其特点我确定了“桃花江水”这一课题。
从景点观察到水模型设计课程资源的转换,我经历了一定的艰辛、努力探索与实践。我通过课前考察,了解水景的特色,与学生一起收集素材,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废旧材料,让他们真正在玩水中感悟美,在感悟中发现美,在发现中创造美的艺术。
要】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新课程的根本要求。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以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提升审美效果为目的组织教学。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效果的策略,以期能为进一步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提供教学参考经验。
【关键词】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观
任何美术作品都蕴含着艺术家所要表达的特有情感和思想。艺术品的美各有千秋,欣赏时,要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欣赏过程中去,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解读和分析美术作品的各种要素搭建平台,让学生徜徉于艺术的感染、熏陶之中。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打造温情美术欣赏课堂的关键点
“春蚕”、“蜡烛”、“人梯”、“园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些词汇都体现了我们教师的伟大。作为美术教师要有较高的人格魅力、文化素养,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教育事业。
1.接受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现代教育不仅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更关注者学习过程;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而且也是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帮助者、调控者和评价者。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教师基本的素质要求。
2.丰富的知识体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越来越多,更新越来越快。教师如果不与时俱进,学习提升自己,那么旧知识只能哀叹过去的英雄今天已无用武之地了。教师只有有了丰富的知识,教学中对教材的理解才有广度,对教材的挖掘才有深度,教学方法的选择才更机智、更灵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
3.教学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螺旋式上升,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只要坚持去做就一定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成绩。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打造温情美术欣赏课堂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能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如在教学《建筑艺术欣赏(一)》一课内容时,师生课前搜集有关建筑艺术的各种资料、建筑的图片、音像资料等,通过收集学生对中国的建筑艺术有了初步了解,这不但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审美能力,还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上课伊始,我给大家播放去年国庆长假去北京旅游的录像资料。学生一下子被天安门的庄严、故宫的瑰丽、颐和园的壮美、万里长城的不可一世所吸引,然后和着音乐欣赏我事先搜索到的中西建筑图片。建筑的不同风格令学生陶醉,自然很想了解建筑艺术,也很想创作属于自己的建筑艺术品。这样的课堂学生始终处在兴奋、愉快、有趣的学习状态中。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才会热情高涨、才思敏捷,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合作探究学习过程是打造温情美术欣赏课堂的新看点
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美术欣赏合作探究活动搭建美术与时代之间的桥梁。通过美术欣赏探究活动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新鲜的空气,赋予美术欣赏教育以丰富的现实意义。如: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欣赏一课,为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组织欣赏和评述等教学活动,师生一同赏析印象派作品,然后讨论:①画家选择了什么?②这时画家追求什么?③他们所画的作品是真实的吗?④我们如何理解《日出·印象》的真实?⑤画家为何选择在船上画睡莲?通过探究使学生了解印象派及后期的风景画、静物画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印象画派所选择是表现真实,追求的是某一时刻的光色效果,强调室外写生,讲究笔触。这种真切开放的交流给学生带来的是最直接的心灵震撼与思想启迪。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也在交流中汇聚与成熟,从而让学生找到一把打开审美大门的金钥匙。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打造温情美术欣赏课堂的绿色通道
记得保尔·瓦雷里说过:“思想隐藏在诗句中,就像水果富于营养,它是滋补的,但似乎又仅仅是一种美味。有人从中获得快乐,也有人从中领悟真谛。”欣赏课上,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十分必要。新课程以来,现代教育技术以它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教师要发挥网络技术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运用,采用幻灯、投影、录相、视频等电教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想象、审美理解,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如:赏析《大鱼和小鱼》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海底世界,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海里的主角,学生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
总之,美术作品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凝聚着人的理想信念、愿望、情感、情绪等。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高杰.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