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孩子国学启蒙教育

小孩子国学启蒙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孩子国学启蒙教育

小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第1篇

蒙学不止蒙特梭利

在近日厦门oY书院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德胜教授与记者分享了他近来的遭遇。多年致力于儿童教育研究的他,一见到年轻父母就忍不住上前询问孩子是否开始“蒙学”教育,而对方往往一听到“蒙学”二字就激动起来,不问青红皂白便道:

“是蒙特梭利吧?你们那里办蒙特梭利早教班么?多少钱一个月?”

由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玛利亚・蒙特梭利(Maria M0ntessori)创始的教育法,这些年来在大陆大行其道。无数早教中心、私立幼儿园以“蒙氏”为名,收取高昂的教育费用;市面上卖得最火的育儿书籍――比如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无不“蒙”首是瞻。

“说到底,蒙特梭利只是古今中外诸多幼教专家中的一位,她的教育法纵然有再多可取之处,也绝非世界上唯一的育儿之道,也很难说就是最好的。”王德胜向记者感叹,

“尤其令人叹息的是,中国的年轻父母对一个意大利人如此奉若神灵,却对自己国家传统的蒙学教育知之甚少。”

事实是,中华民族不但是全世界最注重儿童教育的民族,而且很早就开始了对蒙学的理论探讨。《易经》中的第四个卦便是“蒙卦”。蒙卦由上“艮”(山)下“坎”(水)构成,说的是“见险知止”,见到危险,而能知其所止,这是启蒙、教养的起点。在蒙卦的“象传”中又说“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这是从卦象上取其象征之义:水经由山峦,逐层渗入、蕴蓄、过滤、拣择,最后出来的是“源泉滚滚”“沛然莫之能御”的清澈之泉。获此刚健力量,君子便能果敢行动,长育其德。可见,中国传统的蒙学观,从一开始便立意不凡,正所谓“蒙以养正,圣功也”。

而即使从现代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看,中国传统蒙学也有立足之处。

首先,它有整套堪称一字千金的经典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弟子规》。以《三字经》为例,开首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迂;教之道,贵以专”,简易明白、透彻真切。先做“性、习”之分,进而谈论到“教养”的重要,并指出教养之道则贵在专精。之后举具体的事例以明之,让孩子们参与到宽广的文化生活世界,并溯及古往今来,天下兴亡,无所不载。就这样在“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的教养历程里,孩子的生命不再只是孤零零的个体生命,而是上有日月天星,下有大地山川,遍东西南北,历春夏秋冬,这样天长地久、高明配天、博厚如地的生命。

传统蒙学还有其特别而有效的教学方法。陆桴亭在论述《小学》时说过:“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梁,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岁前,使之熟读。”儿童启蒙,养其端正,先是不求文义理解的记诵,进而对于文义的逐层讲习,这样发蒙开讲的过程,大体是华人文化教养传承数千年而不衰的真切实况。

既有如此干锤百炼的传统蒙学教育,又何以出现蒙特梭利一统天下的局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告诉记者,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是中国近现代出现的文化断层。这一代,以及上一代的父母固然知道要好好教育子女,却对祖先珍贵的教育理念浑然不知,一方面心急似火,一方面无所适从,便很容易慌不择路;其二,是蒙特梭利教学法适合商业包装、市场推广、流水线生产,而中国传统蒙学教育则很难“产业化”。一个没有任何教育背景的人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就可以成为某“蒙氏”早教中心的老师;而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私塾先生”――既有国学素养又有人格品质一则难上加难。

来自台湾的蒙教经验

在传统蒙学的当代践行方面,台湾的教育者走在前列。在本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上,有不少嘉宾是来自台湾的蒙学专家。他们告诉记者,台湾政治上如火如荼的“去中国化”,并没有实际波及到儿童启蒙教育领域。文化经典决不应因政治的差异而有所别;相反,经典正是人们调节一切纷争的根源,缔造一切新生的可能。

台中师范学院的王财贵教授,是全球华人“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实践者和推广者。王教授认为,所谓教育,其实就是在恰当的时间、用恰当的方法、去教恰当的内容,使一个生命得到恰当的成长。而一个人在13岁之前首要的教育任务,是将右脑全面充分地开发,不管懂不懂,先将最重要的东西――比如最优秀的经典,最动人的音乐,最美丽的景色――灌输到肚子里。中国古代私塾教育强调的“背功”,在今天看上去虽然显得呆板、残酷、不科学,其实正切准了幼儿的学习特点。

“小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那个时候背进去的东西,一辈子也不会忘!你不信?小九九,你多年不背了吧,难道会忘了?你最小的时候背的诗,

‘床前明月光’,

‘白日依山尽’,是不是现在仍然一下子就脱口而出?”王财贵对记者说,

“在记忆的黄金时期不逼着他多学多背,而让他放任自流,美其名日‘自由发展’,这才是不负责任!”经过几十年的践行,王财贵将自己的蒙学主张归纳为简简单单的六字箴言:小朋友,跟我念。

王财贵的好友、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安梧教授则指出,国学有高端之说,但不能只在云端,而必须落实、生长,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给小孩子教授国学经典,最重要的是让他感受到汉语本身的一种生命气息。有的时候,必须对传统的思想做出当代的演绎。比如,

“智、仁、勇”三德,如伺解释,如何教诲?你当然可以把它们解释为“智慧、仁德、勇敢”,但是这不够动人。林安梧在给小朋友讲解的时候会说:“智”是“清明的脑袋”,“仁”是“柔软的心肠”,“勇”是“坚定的意志”。如此一来,古老的道义,便有了和现代与生活的贴近。

传统蒙学的效果

可以肯定的是,接受传统经典教育的小孩儿,在日常行为规范上确实有令人惊喜的表现。

厦门的西林幼儿园践行国学传统教育,其园长宋远辉非常骄傲地告诉记者,他们幼儿园毕业的小孩子,在品行上明显优于同龄儿童。比如,他们会在公共场合主动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座,因为他们知道《弟子规》上的教训“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然而这只是短期的、浅显的、表面的效果。在传统蒙学推广者的期许中,经典应该从幼儿的读诵开始,渐渐汇成一个智慧的源泉,最终,澎湃成一个健动不息、源泉滚滚、生化活化的世界。一个人从童年起,便亲近经典,时时与它相处,和它成为知心的朋友,最终,让自己的生命得到一个永厘的支柱。

然而,今天的中华儿童,已不是私塾中苦读四书的懵懂小儿,今天的中国,也早就不是三纲五常的社会。以传统经典来教育儿童,很容易触及父母的担忧和困惑: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把孩子培养得“温良恭俭让”,对他真的有帮助么?在这个以资本商业法则运行的世界中,以人伦纲常为核心的儒家道德体系,真有它的运行空间么?在今天的现实背景下,如果只学传统经典,不接触现代西方教育,那无疑是痴人说梦;而如果让孩子既学孔子,又学蒙特梭利,既遵行“首孝悌,次谨信”,又接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小孩子又会如何理解,如何分辨,如何在纷繁甚至互相矛盾的价值观中,做出所谓“正确”的选择?

这些问题继续追问下去,会变得非常尖刻,那就是,重拾儒家传统,对中国的明天真的有好处么?别忘了,也就在百年之前,我们的先辈是如此激烈地反传统,如此偏执地“打倒孔家店”。也正因为当初的变法,当初的五四,中国迈上了崇尚民主和科学的现代化之路。李泽厚先生就曾表示,要警惕儒家学说的卷土重来,因为儒家教义很容易培养出专制体系最需要的奴性道德。

在北师大教授王德胜看来,这些困惑是可以理解的,它们最终其实都落到一个大问题,一个目前没有人能给出完善答案的问题:我们的民族,究竟向哪里发展?是按照张之洞老先生所说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按照严复先生说的“西学体用”?或是有人说的“全盘西化”?又或者是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中国曾经学苏联,而后又效仿欧美,也许我们倒应该学学日本的“和魂洋才”――既实现经济和政治的西方化和现代化,又保持住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伦理道德。

而台湾高雄大学经学研究所所长郑卜五教授则给出一个更为祥和的解释。他表示,现在所谓的读经,读的当然不是“四书五经”,而是那些被公认为“国之瑰宝”的文化典籍,比如《论语》、《老子》、唐诗、宋词。经常读这些“经”的人,久而久之,会养成一种“贵气”。所谓富贵,富和贵其实不尽相同。富有的时候是突然而来的,比如买彩票中了大奖,一下子就富了;而贵气的培养就不容易。它要靠熏陶、靠积淀、靠时间的累积、靠智慧的学识。

郑卜五向记者举了一个“贵气”的例子。有一次他在台湾大学的椰林大道散步,前面有三个女孩子,两个女孩在问其中一个女孩儿,你到底是喜欢那个老张还是老王,又或者是那个老钱,被逼问的女孩子突然跑到一边,绕着一棵椰子树转了三个圈,很显然,她是在借“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其实还没有找到心仪的对象。很显然,这个女孩子已经把经典生活化了;她的绕树,她的笑,是那么的聪慧和优雅。

小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第2篇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小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课堂教学;“小学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63-02

2011年12月28日随着《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的,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引起了更大的关注。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但是目前不少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小学化”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一、何谓幼儿园课堂教学“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把幼儿园教育当作小学教育对待;具体地说,它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方式。所谓“显性的表现是指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与小学教师无异,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与小学生无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幼儿端坐静听,教师始终处于讲解的状态。”而所谓隐性的表现,“其典型特点是教师的教育行为中存在着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幼儿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了应有的自由,教育过程失去了应有的趣味和快乐。”[1]

二、幼儿园课堂小学化存在的原因

1.升学的压力

我们都知道,不少小学特别是大城市中师资条件比较好的小学,幼儿从幼儿园毕业想要进入小学学习需要首先进行入学考试,所谓的入学考试内容是与小学所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联系起来的。所以,为了升学率,幼儿园不得不在课堂教学中对幼儿进行语文、数学、算术等知识的灌输,而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唱歌、故事等活动退居到次要地位。

2.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国时期的曹冲,五六岁时智力就和成人相仿,更是有“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骆宾王7岁能作诗,一首《咏鹅》早已成为幼儿启蒙教育的必备教材。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曾写下名篇《伤仲永》,故事中的主人公方仲永 5 岁便能作诗,被邻里乡亲称为神童。这些儿童在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高于同龄儿童的能力水平,所以才会被称为“神童”。他们是家长拿来教育自己孩子的典型、榜样。我国学前教育有着传统的“教化”定势。我国古代正统的育儿思想,顺着儒家重要典籍《礼记》,到《居家杂仪》、《颜氏家训》、《童蒙须知》,直至明清近世的集大成,都倡导采取教化方式,主张以读(《四书五经》)、写(字)、算(术)为主要教育内容[2]。

3.幼儿园师资短缺

在一些好的幼儿园,师资雄厚,能够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合理的师生比,教具丰富,因此能够在课堂中寓教于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采用多种直观化、形象化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而在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幼儿园,一个班级的幼儿人数超过国家所规定的人数,而教具有限,无法进行游戏、表演等活动。幼儿人数过多,幼儿园空间过小,教师无法真正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变成了奢求。班级人数超过国家标准一倍的幼儿园在县及县以下大量存在,甚至还有不少班级人数达 80~90 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幼儿的安全,端坐静听成了最重要的学习方式[3]。

三、对幼儿园课堂教学“小学化”的思考

1.小学化现象体现了家长的要求

在中国很多家长对所谓“神童”“天才儿童”趋之若鹜,更是教育自己孩子的典型和榜样。如果一个幼儿被称赞为“神童”,更是家长的荣耀。所以在中国最常见的是每天下午放学家长从幼儿园接到孩子最常问的都是“今天老师教了你什么?”或者“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如果幼儿的回答是“老师带着我们做游戏、唱歌、讲故事,我过得很开心”或者是“我今天学会了一首儿歌”,那么这样的回答往往是让家长不满意的,家长会认为这个幼儿园不是一个好的幼儿园,自己的孩子待在这样的幼儿园中会落后于其他开展所谓“小学化”教学的幼儿园的孩子,而且将来也无法升入重点小学。因此,有的家长也强烈要求幼儿园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把英语、算术、识字等知识教给幼儿,自己的孩子学到的越多,家长对幼儿园也就越满意。

作为幼儿园,如果家长出现这种想法时,应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家长委员会”或者举办“教师、家长论坛”等多种形式,改变家长的错误想法。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教育,我们不能用一堵高墙把孩子与周围世界隔开。幼儿园应该告诉家长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的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4]。

2.幼小衔接问题也影响幼儿园课堂教学“小学化”

有专家研究发现,当今幼小衔接的问题,部分是幼儿园课程与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衔接的问题,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要求与以前相比提高了许多,例如识字量、阅读难度、运算要求、非母语的语言要求等都提高了[5]。

因此,如果在幼儿园阶段不进行一定阶段的识字、算术、阅读能力培养的训练的话,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是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那么这样的幼儿很难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就会产生厌学心理。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幼儿很难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自卑感,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虽然我们不断强调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升学压力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高考这个指挥棒依然在发挥作用。所以,“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开展得扎扎实实”,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让每一位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更是想方设法加强幼儿读写算等知识的训练,以使每个幼儿都能跟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

笔者认为,走出幼小衔接误区,并不意味着不考虑“幼小衔接”问题,而是强调幼儿园应将“幼小衔接”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入读小学的适应性上,针对幼儿特点和实际需要,重点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生活的能力、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为幼儿适应小学教育打好心理和行为的基础,而非单纯地提前教会小学课程[6]。

3.辩证看待“小学化”

教育部规定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7]。虽然国家禁止幼儿园中的“小学化“倾向,但是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小学化”不是什么妖魔鬼怪,它的出现是现实的产物,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这个问题,不能因噎废食。在一些幼儿园中,防止“小学化”就是所谓的幼儿园不能有教科书,幼儿园不能出现文字,不能教幼儿认字等。这些无疑是偏激的,是矫枉过正的行为。

儿童是有学习的欲望的,他们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是儿童的权利,有一个欢乐的童年亦是儿童的权利。儿童教育不应当剥夺儿童的这些权利,它应当既促进儿童发展,又使儿童获得学习的欢乐、童年生活的欢乐[8]。所以面对幼儿,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顾虑,抓住幼儿学习的关键期,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等解放出来”,使儿童在游戏中、在参与自然、参与社会的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自然不强迫任何事物去进行非它自己的成熟了的力量所驱使的事。”这里所说的自然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的身心自然发展过程。教育不能强求,不能硬造,不能拔苗助长,而应尊重自然规律,自然而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适度教育,既不能追求超前教育,更不能为了追求眼前一时的发展而牺牲长远的发展。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小学化”就属于超前教育,为了追求一时的利益,而忽略了他们身心发展规律。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长大以前就要像儿童。如果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9]。这段话无疑表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幼儿成长的自然速度。这个速度是大自然安排的,按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违背了客观规律,不按规律办事,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培养出来的幼儿也是发展不健全的儿童。因此,“小学化”的问题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小学化”现象透视[J].幼儿教育,2011,(10).

[2]熊秉真.童年忆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7.

[3]虞永平.找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根源[N].中国教育报,2012-06-03.

[4]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唐其慈,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78.

[5]朱家雄.当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导向(六)[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2,(11).

[6]李立娟,薛梅,马玮一.学前教育政策解析[J].中国外资,2012,(8).

[7]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Z].教基二[2011]8号,2011-12-28.

小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第4篇

Part1父母的争论

乐学外语―你一言, 我一语

“你家孩子学英语了吗?”“哦,在哪儿学的?是外教吗?”

“我们家两岁半就开始了,学得很高兴……”“是吗?!”

“是不是我们也该学了?豆豆都4 岁半了,会不会已经晚了?”

关于宝宝学外语,父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两个问题争论自然也就最多。

关注1 :孩子多大可以开始学外语?

正方:最好还是掌握母语(至少2 岁)后再学

反方:0 岁就开始

正 方

昭蓉妈妈:2 岁以后再学英语比较好。太早给孩子教英语,会让孩子觉得混乱,他会不知道该用哪种语言来表达。2 岁后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常见物品的英文单词,知道怎么说就可以了,也可以掌握简单的用法,比如“我喜欢苹果”,“一起来玩吧”等一些简单的口头语,没有必要完全给孩子一个纯粹的英语语境。母语就是母语,首先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个中国人,喜欢自己的中文!

佳宜妈妈:我认为宝贝在2岁以前是学习母语的关键期,如果学的语言种类太多了,担心不利于母语的学习。我女儿就是一个例子,我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讲英语给她听,不但英语没有学会,到了19 个月母语还不会讲。后来就暂时放弃了教英语,专心教母语,经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先把母语教好了,然后再学习英语。在理解母语的同时学习英语,效果比单纯的教英语效果要好得多。

反 方

东东妈妈:外语启蒙教育应该尽可能得早,最好在0 ~ 12 个月就开始,婴儿语言学习的潜力惊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听力和模仿能力最强的阶段,当然也是外语启蒙的最佳时期。婴幼儿听的敏感度是成人的300 倍,模仿能力和兴趣也都集中在幼小时代,所以这时候的任何有效信息的输入都将事半功倍,当然外语也不例外。

圣琦爸爸:学外语

应该越小越好,有研究表明在怀孕期间妈妈学外语或者是处在某种外语环境下,宝宝以后就会对该种语言敏感,很乐意去学习,而且容易学好。宝宝的语言环境

从小就应该布置好。

关注 2 :给宝宝教英语,中教还是外教?

正方:发音标准的中教就好

反方:一定要外教,这样才地道

正 方佳宜妈妈:我认为宝宝学英语还是中教比较好,因为中教的老师更容易和中国宝宝顺畅地交流,而且也能了解宝贝在学习英语时的困难,这样教起来比较具有针对性,宝贝学起来也更轻松,所以英语只要发音标准,我觉得中教比外教好!

涛涛妈妈:教宝宝英语只要发音标准,我觉得中教比外教好!因为语言环境的影响,中教的老师更容易和中国的宝宝畅通地交流。如果宝宝与外教老师产生沟通上的障碍,那教学成果就会适得其反了。

反 方

然然妈妈:个人认为,外教更合适。宝宝小的时候有一个标准的语言环境最重要,外教从语言到行为都是符合该语系的,如果其他国家的人来教,难免有出入之处。

毛毛妈妈:最好寓教于乐,这点可能外教老师会好些,他的语言模式定了后,和孩子随时用外语交流,也可以引导孩子进入语境,形式也更活泼。在玩中学习,容易引起孩子兴趣。

Part2专业机构的方法

乐学外语――我们需要先热身

乐学外语的路上不仅仅只有父母的身影,还有许许多多幼儿外语培训的老师们,让我们

一起来听听从事了十年以上的幼儿英语老师们的期待和思考。

语言就是要分享

辜霞

培训总监新东方泡泡英语在你和别人分享的过程中才会有交流,才会锻炼你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对一不适合小孩子学外语

孩子应该从小有自己的玩伴,比如父母朋友之间的孩子可能年龄差不多,他们就可以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玩玩具,一起看动画片,小朋友间可以对片子里的情景和人物有憎恶,喜欢谁或者不喜欢谁,他们会有讨论,不管是中文、英文还是其他外语,他们在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而这本身就是我们让孩子学习语言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

Learning is fun

把测评话语从“不及格”改为“再来一遍”

“为什么是95 分,而不是100 分?”当问到考试分数的时候,有许多父母并不去认可孩子付出了多少辛苦才得来95 分,也不去关注现在比刚开始进步了多少,这样的测评体系很容易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曾经看过一个剑桥的评级报告(针对于所有第二外语是英语的各个国家的学生),有一道题的评价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有一幅图,里面有两张椅子,根据这幅图出了一个问题,用英文问:“这上面有几把椅子?”而这道题的测评点是:1. 是否看懂了这个问句;2. 你对这幅图有没有认知能力。所以,如果给一个单词“t w o”就是满分;如果将单词拼写成“too”也可以给半分,因为two 从自然拼读的角度来讲,可以拼写成too,失半分是因为单词拼写有问题,但不代表你的答案是错误的。

其他国家的学生大部分都写着“t w o”,而很多中国学生给出的答案要么就空着,要么就是一句完整的话。为什么?这个现象让我思考了很久。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包括家长,总希望孩子能给出一个完整的回答,觉得那才是正确的答案。孩子还很小,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找到感觉,在他找到感觉之前,不要轻易地打击他的积极性。鼓励不是简简单单地说“你真棒!”包括我们的测评体系,当他没有答对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不及格”换成“再来一遍吧!”

母语的思维方式

语法是特别阻碍语言学习的, 一定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学到的外语更加实用化。当学了十多年的英语还在困扰着父母的时候,当学习外语的方式又回到语法、单词、句式的时候,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们欣然接受并能真正成为可以使用的语言。让外语实用化就需要一种母语习得的方式去教授,比如说场景的多样化,比如语言学习的连续性等。成人在一个纯外语的环境里,外语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提升,但始终没有办法摆脱大脑翻译的过程。而三四岁的孩子,在自己母语思维还没有完全建立时,植入另外一种语言的思维,加以方法得当的引导和培养,就可以建立一种外语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是不需要有互译过程的。

方法一:感受,感受,再感受

游戏、歌谣、夸张的声音、鲜艳的色彩都可以让孩子有最直接的感受,如果将这些容易被孩子感受的方方面面加入到外语的学习中来,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同时,这种方法会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给一阶段的孩子加入大灰狼、小老鼠的故事,当孩子会更喜欢,感知觉会更加敏感,语言也更容易习得。

方法二:家庭是对课堂语言环境的延伸

孩子学习的特点是学得快忘得也快,所以需要父母在家中为孩子营造语言环境,例如播放课堂中学到的情景故事,当孩子听到这样那样的发音信号时,会自然结合课堂中所看到的情景,也会通过对情景的理解来记忆所学到的语言。这样,没有生硬的背诵,孩子感知起来会相对轻松一些,通过使用来掌握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便具有了生命。

英语思维≠英汉互译+ 情景反射式背诵

袁雪

瑞思学科英语学术总监在说儿童英语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两个场景:

场景1. 英汉互译

80 年代的时候最常用的学外语的方法。“杯子怎么读?”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是无意识地会这样问孩子,这是因为家长在学习外语时就用了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是简单机械式的,孩子没有办法在变化的场景中将所学的词汇真正地运用起来。

场景2. 情景反射式英语

90 年代开始引入外教了,但又单一地成为了一种模式化场景刺激下的条件反射式的背诵,像情境英语、口语交际式英语都称之为情景反射式的英语。记得刚回国时,所有来参加入学口试的孩子都会说:“Fine,thank you ! And you ?” 回答得非常流利、准确,发音也不错。背诵一定比真正掌握要快得多,但始终都不能成为自己的语言去面对变换的场合。

看到这两个场景,相信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会会心一笑,我们就是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而走过弯路。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学会应用某一种语言呢?

记得女儿不会写字的时候,会问“后天”是不是那个“天”很厚很厚?“夏天”是不是就是下面的那个“天”?那个时候她是凭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听来的这些词的意思。经过日常生活中反复地说,“夏天好热,夏天又来了,夏天的蚊子真多”,她明白了,反正一年中有一个时段是夏天。所以说语言是应用型的,我们并没有先告诉孩子夏天在字典里确切的定义,她才会使用;而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地使用,孩子也就可以准确地掌握这个词的意思并可以运用得自如。我们在让孩子习得外语时也是一样的,不断地变换和扩大应用语言的场景以及词汇出现的频次,但并非像培养一个语言学家那样教孩子说话。

其实,生活中的学习无处不在。比如孩子喜欢拼图,你可以用一些方位词和他一起玩,例如这个放在右上角,那个是左下角的,他自然就知道“left, right”和“corner”这些词的意思了。学字母的时候,可以用爸爸的背做白板,这样既好玩也在玩儿中比画了字母的输写。一起逛超市的时候,可以写个shopping list,孩子写一个妈妈写一个“soap, bleach”这样的日用品单词自然就知道了,不一定要正式地学习。

Part3专家的观点

乐学外语―母语的方式更贴合孩子

像掌握母语一样习得外语

不管是什么语言,英语、日语还是朝鲜语,只要给孩子一些非常自然的资料,他像自己的母语一样是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获得的,那就是乐学。

接触外语,零岁就可以开始

孩子刚出生便沉浸在母语环境里,他一直在听,直到有一天,

他能自然说出来。

孩子对音的敏感度要远远高于成人。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接受不同的发音,在刚出生时,他会对所有听到的声音产生好奇,并愿意接受。0 ~ 3 岁的孩子可以听母语发音的外语碟片或磁带,家长不需要刻意地引导,仅仅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获得外语的发音。

小孩在匹配,大人在翻译

小孩不需要翻译,他就是匹配,拿着球说ball就可以了,不要说ball,球。

当孩子的母语词汇已经掌握了50 个左右,父母就可以对他的外语学习加以引导了。但这种引导一定不要是互译式的问话。3 ~ 5 岁的孩子已经可以运用自己的母语交流和表达,如果父母想引导,可以看着物品说那个物品名字就行了,不要一边说中文,一边说英文。孩子听多了可以说物品名字或者说一句话,他不需要翻译,大人才需要。

美国人也说:“Have you eaten?”

在美国,中午12 点的时候碰上自己很熟的朋友,也会以“Have you eaten?”来打招呼。如果将语言称之为复杂,不如说灵活。不同的场景、时间段、与交流者关系的亲密程度都会改变语言词和句式的使用。小孩子喜欢玩,在玩中获得的,他就喜欢;喜欢的就会去用,就会去学。

为什么成人学习外语那么难

我们的母语习得是一个自然获得的过程,它遵循了一个语言发展规律,即:音词句子用法,而成年后学习外语的顺序刚好与此相反。所以,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便经历了学习十年、二十年,却无法真正掌握一门外语的痛苦。

专家介绍

谭霞灵博士 (Twila Tardif,PhD.)美国密歇根大学人类发展中心主任,发展心理学教授。谭霞灵博士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密歇根大学执教并与北京和香港的同事共同出版了《汉语沟通发展量表使用手册》(普通话和粤语版本)。谭霞灵博士会说流利的普通话和粤语,更重要的是,她有一个美丽的、热爱大自然的女儿,A m b e r S k y e H i n g ( 伍思岚)。A m b e r 在中、英文的环境中长大,并多次随母亲来到中国。

语言习得的3 个影响因素

影响儿童语言习得有3 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在让孩子接触外语过程中掌握这些因素,并尊重其中的规律,会令外语学习事半功倍。

语音意识

语音意识是对语言声音的一些特征、组合、规律的一种体会和感受,或者是运用。我们会看到一些孩子,他经常会念念有词,自己好像在编出一些歌谣、顺口溜或者是其他的语言游戏的形式。这种能力会贯穿到母语和外语的学习之中来,如果发展得比较好,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理解

孩子是在不同的语境中猜测意思,从而达到对一些词汇准确理解以及对句子的表达。例如:孩子已经知道妈妈和苹果的英语表达,如果他对妈妈说:“Mum,a p p l e .”此时,他说这个话可以有很多意思:可以是Mum,this is an apple. 也有可能是Mum,I want anapple. 或者是Mum,I don’t like the apple. 但是为什么父母能够理解他讲的真实意思?就是因为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所以你会发觉,孩子虽然说的是两个词,不是一个句子,但父母理解并给出的是一句话。而孩子也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慢慢地去摸索这个词和那个词为什么这么组合在一起。

环境

用一种类似母语的环境来培养孩子的英语或者其他外语的学习,可以让孩子对听来的外语发音更加形象化。语言学习的发展是需要有一个真实的、比较生活化的语言环境,它会和孩子自己的成长过程结合起来,在这个环境中强调更多

的是听、说,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宝宝自己的理解。总之环境的重要程度要远大于从几岁开始学。

Tip接触外语,要以母语为先

儿童语言发展是有一个优势语言的,就是说有一个是他掌握最好的一个语言。如果特别强调外语的学习的话,通常来说他的母语的发展就会收到一些影响。

在父母和孩子一起快乐地体会和学习外语时,也是他对母语更加系统、熟练掌握的一个阶段。过早成人化的外语学习,会干扰孩子还没有完善的母语思维。一个随父母移民的小孩,走时已经可以说很流利的中文了,几年后回国和国内小朋友们交流时,我听到,“那个壶是故意用来浇花的”。其实那个小孩真正想说的是:“那个壶是专门用来浇花的。”此时,英语思维已经在干扰他的母语思维了。在英语中,故意和专门都可以是“special”。

专家介绍

陈萍

北京大学儿童心理学博士,任教于北京大学心理系,研究重点为婴幼儿语言发展、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曾与荷兰心理学家合作完成了跨文化研究“中荷儿童阅读能力的跨文化研究”。承担过多项国家关于儿童语言发展方面的研究工作。

Part4父母经验分享

乐学外语―家家有高招

儿童英语不用教,也无须学,像母语自然养成就最好。

京京爸爸 儿子京京 3 岁半

儿子现在3 岁半,加拿大魁北克法语区出生,2岁半才开始叫爸爸妈妈(算是很晚开始说话的孩子)。现在孩子用英语与我交谈,跟妈妈说北京话,每天晚上会看一会儿法语原版幼儿节目,很投入。由于处在加拿大法语地区,家里和周围的英语环境非常有限,在孩子2 岁半的时候,我购买一些美国和加拿大的儿童英语幼儿节目,每天也会选择一小段时间搂着孩子一起看。我坚持不教孩子一个单词,一个句子。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是语言方面的天才,爸爸妈妈只要给他一个语言环境就很好。

外语学习就是扮演老师和学生的游戏

盛盛妈 女儿盛盛5 岁半

对于单词的掌握, 我们的方法是爸爸妈妈一个做老师,另一个和孩子一起做学生,妈妈老师一边用手比画一边说:“ A bird, it has a long big tail, when it opens, look s like a beautifulfan .” 然后爸爸学生和女儿会争着说,“Cock .”女儿会很激动地喊,“peacock!”就这样,全家一起笑声不断地玩一个游戏。当然,时间不会太长,而且爸爸同学是不能总猜对的。

好听的英文歌是最好的“诱饵”子沅妈妈 儿子子沅1 岁8 个月

有些家长会担心宝贝不喜欢学外语,若方法不当,再产生抵触情绪就麻烦了。这个其实不难解决,如果坦然把外语学习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或者在游戏中寓教于乐,孩子会无比期待的。我推宝宝外出散步的时候总会边走边唱一些英语儿歌,子沅经常听得嘎嘎乐,甚至最近特别渴望学着唱,整天揪着里面的几个音自言自语。妈妈还编了一个很简单的音调,每天晚上收玩具的时候,子沅就会反复唱“bye bye toy”(再见玩具)直到收拾完毕,路上碰到小狗走过去又唱“bye bye puppy”(再见狗狗),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句子一个音调,可以变换很多词汇让宝宝练习,重要的是宝宝也会乐此不疲的。

选择哪种外语教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