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速公路节能减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U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239-02
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模块化建设――低碳运行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概述
我国的高速公路自建国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无论从高速公路的建设里程上来说,还是从我国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运输业上来说,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巨大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高速公路的保养问题也引起了公路管理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可以说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高速公路“建设与保养共同发展时期”,在承担了巨大的运输量,对国民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高速公路与我国的经济一样,同样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型和完善。本文主要探讨了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的建设与养护问题,也即是在十二五规划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将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养护与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结合在一起,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在速度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质与量的均衡。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路面基本上都是由沥青铺设而成的,可以说沥青对于高速公路的路面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运用沥青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废料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些废料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可利用价值。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就是如何利用沥青废料,使其重新满足高速公路用的性能要求,追求既节省资源和资金,又避免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一、我国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简介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比较晚,加之在技术方面的限制,我国在利用沥青路面所产生的废料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这突出地表现在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充分利用了沥青废料实现资源可再生和循环利用不同,我国的路政管理部门曾于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对沥青废料的利用进行过一些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上个世纪的过程中,这些对沥青废料的利用主要是运用在一些普通的交通路面以及非机动车路面领域,在高速公路的路面还没有进行尝试。近年来,尤其是随着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社会的号召,我国沥青路面废料的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养护过程中得到了更加广泛运用,其中的技术也日益成熟和进一步推广。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的高速公路在实现节能减排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这一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还需要一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尤其是在GDP主导经济发展模式的思维还没有完全转变的各级地方政府中,对于这一技术的推广还面临着极大的难度,有待中央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通过税收、产业政策等方面对其进行支持和帮助,以使节能减排这一国家的基本政策能够在高速公路领域得到落实。
二、新技术下公路路面的沥青
由于运用了新的工艺技术与方法,与传统的沥青路面不同,在经过了可再生技术下的沥青,其铺设在路面上实现了节能减排与养护公路的双重效果和目的,正是由于这一新技术的使用,使得沥青新材料下的高速公路既环保又安全,又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实现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统一。具体来说,在高速公路路面铺设了沥青新材料,其主要体现出了以下的几个性能。
这些性能主要是通过原来的沥青与再生技术后的沥青进行对比而得出的研究结论,通过化学方法得出由于使用了新技术,与原来的沥青相比,新技术下的沥青在其铺设在高速公路路面之后,沥青的油性成分减少了,而其沥青质则有了很大的增加和强化;通过进一步的测试得出,在高速公路上新技术下的沥青其路用技术指标所体现出来的针入度有了明显的减少,而其软化点则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上升,同时也伴随着沥青本身延度的降低。而在高速公路过程中之所以产生了以上的新型沥青,或者说是沥青的使用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主要原因在于沥青本身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物质材料,它本身是由油分、胶质、沥青质等混合物组成。所以,作为一种混合物的沥青其本身使用性能的改变,是可以随着组成其成分的各种材料性能的改变而变化的,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工艺技术,通过运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在沥青这一混合物中掺进其他的物质材料,使得沥青得到重新组合和调配,形成一种新的沥青或者说是物质材料,而这种新的沥青混合物又重新表现出新的技术性质。将这一新生成的沥青运用在高速公路领域的路面铺设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突出在表现在其对于节能减排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正是这一简单可行技术的运用和推广,使得高速公路的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公路路面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
高速公路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多种多样,其可以通过对公路两边的绿化进行管理和安排,可以通过对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进行限制与管理,这些都可以实现对高速公路的节能减排工作。而通过对高速公路路面的沥青进行调配再进行铺设,以实现节能减排工作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种创新和创造幽的活动,它实现了节能减排与废料材料再利用的统一,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统一,进而实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对于这一高速公路路面的节能减排技术,重要的是如何推广的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速公路沥青新技术的推广进行进行探讨。
第一,高速公路推广沥青新技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意义重大。我国自建国以来,共建设了长达8.5万千米的国家高速公路,并且现在每年需要进行修复和养护的高速公路的里程就达到8000千米以上,可以说由于存在巨大的商业空间,所以说沥青新技术的推广其意义不可忽视,在推广这一新技术的同时,可以每年将这8000千米的高速公路进行路面的重新铺设,以最大的强度和力度,实现高速公路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同时可以建设成坚固、耐用和持久的高速公路网络,这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行业来说,实现快速、安全的交通运输的作用显著。
第二,高速公路沥青新技术的应用的推广,各级政府尤其是路政管理部门负有直接的指挥和组织责任。在我国高速公路属于国家所有,作为由全国纳税人的钱所修建的高速公路,其当然也是为全民服务的,因此政府与路政管理部门作为代表全民进行养护的相关部门,应当担负起对长达8.5万千米高速公路的养护责任来,尤其是随着沥青新技术与工艺的研究出来,政府与路政管理部门应当在适当的时间,争取资金支持,以实现对高速公路养护的技术投入,实现在养护高速公路的过程中,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追求,为我国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重要的后备保障力量。
第三,高速公路沥青新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负有直接管理和运营高速公路的企业集团。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法人组织,其本身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在我国有诸多的高速公路已经实现了上市,即完成的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为股东尽可能地赚取利润是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共同目标。但企业本身同样也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例如不能为了发展企业自身而随意的进行污染与排放,所以在对高速公路的养护过程中,完全可以实现企业自身赢利与节能减排的统一,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层在养护过程中追求使用先进的技术,通过对沥青进行再生可利用对高速公路进行铺设养护,真正达到高速公路在养护过程中的节能减排目标与企业赢利追求的统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如何不走西方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老路,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十分重要的,其中节能减排目标的提出,便是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高速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在节能减排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如何运用新技术,对沥青进行重新的调配与组合,主要是对比例与新物质的掺入等方法,实现对废料的再利用。这一技术在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的养护和改建扩建中应当大范围地运用和推广,这样不但可以节约资金,实现经济效益,同样也会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实现高速公路领域节能减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振军.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破坏与沥青的再生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4):44
[2]潘飞鹏.关于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运用讨论[J],工程建设.2011(6):76-78
一、总体要求
(一)充分认识高速公路实行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的重要意义。近年来,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济青、滨莱、青兰三条高速贯穿境内,实现了所有区县都有高速公路连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随着社会机动车辆的快速增加,部分高速公路因停车收费而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为保障高速公路出入畅通,我省已于2010年7月1日完成高速公路ETC一期工程建设,全省17市64个收费站共开通ETC车道134条,实现了全省高速公路联网电子收费。市13个高速公路收费站中已开通7个收费站14条ETC车道,我区滨莱高速公路收费站已开通2条ETC车道。实践证明,实施高速公路ETC,是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公路收费站拥堵、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的有效措施;是促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节约用地、节约车辆管理成本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公路网络化管理趋势、发挥公路网整体效益和服务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广应用高科技成果、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载体。
(二)基本思路。按照需求引领、政策指导、统一标准、稳步推进的基本思路,加快电子不停车收费的推广应用,为广大群众提供畅通、便捷、安全、高效、绿色的公路运输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三)工作目标。
力争到2011年末,全区鲁通卡发行量达到500张,ETC电子标签用户量达到300个,非现金支付使用率(非现金交易笔数与总交易笔数之比)达到10%以上。
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区鲁通卡发行量达到3000张,ETC电子标签用户量达到2000个,非现金支付使用率达到40%以上。
二、保障措施与鼓励政策
(一)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落实。为做好全区高速公路ETC的推广应用工作,成立全区高速公路应用联网不停车收费技术协调小组,具体负责ETC推广应用工作的组织、调度、监督等工作(见附件)。区交通运输局要会同区发改局、财政局等部门,把促进高速公路应用ETC作为提升高速公路服务水平、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科学有序推进,强化宣传引导,切实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促进我区高速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二)积极推进全区公务车辆安装ETC车载设备。为规范全区公务车辆的通行费支付管理,降低公务车辆的使用成本,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大企业等单位的车辆,均要安装高速公路车载设备(鲁通卡及专用电子标签),用于支付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和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小轿车及其他经常通行高速公路的车辆,须于2011年8月底前安装完毕。自2011年9月1日起,对规定安装ETC车载装置,但仍使用现金缴纳高速公路通行费的票据,原则上不予报销。
(三)对ETC用户实施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优惠。为提高广大用户使用高速公路ETC的积极性,采取在一定时期内(8月31日前)为用户免费安装ETC车载设备,对使用预付费鲁通卡支付联网高速公路通行费的用户,可享受5%的折扣优惠。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减排;系统控制;公路交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5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2-008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2.043
公路交通正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断扩大着自身规模,近几年,凭借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与勘察设计理念日益成熟,我国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也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以来,公路桥梁隧道渡口里程总长度已经达到512.2551万米,已建成通车的隧道多达7384处,短隧道4544处、中隧道1357处、长隧道1218处、特长隧道265处(如图1所示)。其中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长度达到18.02公里,被誉为“亚洲第一”。
图1 近十年我国公路隧道渡口里程统计图
通过上述数据可知,公路隧道现今已成为我国实现快捷、安全、高速运输的重要设施,并作为实现环境交通友好型的核心措施,在我国现代化交通运输发展与进步中起着不可撼动的作用。
1 国内外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发展现状
1.1 国外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就开展了公路隧道照明技术的研究,至今已有六十余年。诸多国家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其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当时间发展至现代,国外发达国家隧道照明系统渐渐从高科技智能向可持续人性化方面发展。仅东欧各国,高速公路隧道已经普遍开始使用“二次配光”和“逆光照明”技术。在充分利用光源的同时,节约了电力能源与照明工具等资源。在照明工具选择上,欧美等发达国家摒弃了高压钠灯,转而使用光纤维隧道灯、电子感应无极灯等新型设备。
1.2 国内发展现状
国内隧道照明系统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当前时代下,我国公路隧道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依旧比不上国外成熟的技术与理念。差距不仅表现在技术与经验上,基础性的工程建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我国于2000年1月颁布了《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详细规定了隧道调光分级、光源分级、总均匀度以及灯具布置等。但是由于最近几年电能资源浪费极为严重,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广泛关注隧道照明系统节能设计问题。我国在深入研究理论的同时,在高速公路隧道建设中也运用了相应的节能设计,例如广东龙头山隧道、河北司马台隧道、安徽前家山隧道等已先后将LED灯与无极调光技术应用于公路隧道照明中。
1.3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发展趋势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质量影响着行车安全,多年以来,高速公路隧道建设者们一直将照明质量作为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与研究重点,却忽视了能源浪费问题。因此,我国现阶段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节能降耗设计是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性化、经济化、科学化是照明技术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设计方案
2.1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特点
高速公路大体上是半封闭空间,空间内部由特殊管状结构构成。这种设计容易造成隧道内外交通环境差别过大,导致车辆通过隧道时产生明暗交替,影响行车视觉。所以,以隧道通行安全性与运行环境舒适性为前提,高速公路隧道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影响照明质量的因素,例如闪烁现象、亮度均匀、视觉特效、路面亮度等。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高速公路隧道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驾驶员的暗适应、明适应能力。因此可以将隧道照明分为五个部分:接近段、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出口段。如图2所示:
2.2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设计要求
2.2.1 接近段设计。接近段作为接近隧道洞口的一段道路,主要起到对驾驶员视觉初步调解作用。接近段空间亮度接近洞外亮度,所以不需要设置照明。一般情况下,接近段路基两侧会种植大量树木或设置百叶天棚、断墙洞口等减光措施。该设计目的在于减弱“黑洞”效应,节省能源。
2.2.2 入口段设计。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第一段路便是入口段,该路段光照设计目的在于消除“黑洞”效应对驾驶员的影响,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并起到一定优化节能作用。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规定K值计算法计算亮度,即:
Lth=L20(S)・K
2.2.3 过渡段设计。车辆经过入口段后,隧道照明亮度便会渐渐降至中间段照明水平,这个过程中照明由亮变暗的区域被称为过渡段。过渡段照明设计目的在于帮助驾驶员适应较低亮度,克服“适应滞后”效应。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规定,过渡段共有TR1、TR2、TR3三段,过渡段长度根据隧道设计最高时速,并依照CIE适应曲线函数进行计算,即:
Ltr=Lth*(1.9+t)-1.4
2.2.4 中间段设计。高速公路隧道最长的一段道路即为中间段,驾驶员经过之前三段道路后已经完全适应隧道内照明程度,所以中间段照明为基本照明。《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规定高速公路隧道中间段最低亮度要求为2.5cd/m2。一般情况下,中间段照明亮度设计按表1设计取值即可。
2.2.5 出口段设计。出口段作为高速公路隧道最后一段道路,通过该路段适应时间较短,所以在出口段照明设计上应以消除“白洞”效应为主。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相关规定,出口段亮度应为中间段照明亮度5倍,长度取值60m。
3 高速公路隧道节能控制系统设计
3.1 主程序设计
高速公路隧道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核心在于为车辆提供按需照明,并以此为基础,实现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控制。具体流程为:开启主程序并进行开机自检,排除组件故障,在系统运行正常情况下开始系统初始化;当系统存在异常时,先对系统进行故障修理,并退出主程序。节能控制系统完成自检与初始化过程后,即可开始正常运行,主程序将通过脉冲信号预估车辆行驶速度,并运用数据云对车辆位置进行模拟,保证系统误差控制在1%以内,以误差修正后的车辆位置作为启动区域,开始照明调节,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3.2 车辆位置云模拟系统计算
云模拟系统是控制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程序的核心部分,程序系统将采集到的车辆位置信息传至DSP,在车辆位置预估程序完成数据处理后,交由TMS320F/28035发送至继电器输入端,从而完成照明控制。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控制系统车辆位置估计程序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
3.3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控制程序设计
本系统将继电器控作为控制核心,通过系统前端所采集到的车辆经过DSP处理后位置数据,发出对应动作控制照明灯具。当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输出为低电平时,继电器将断开,反之,继电器则吸合。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隧道数量日益增多,现代隧道照明系统大多存在能源浪费、无效照明等缺点,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引发的隧道运营开支浪费情况有增无减。本文针对高速隧道照明系统资源浪费情况做出了针对性的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策略,为降低隧道运营成本、提高照明系统工作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满足高速公路隧道基本照明需求的同时,保证了隧道依据车辆行驶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照明,从而达到了节能减耗、提高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曹伟星.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29).
[2] 张韬.基于视觉特性的高速公路隧道照明光源亮度与能耗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4.
[3] 于甜甜.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关键词 绿色建筑理念;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8-0046-02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们的出行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机动车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方面人们出行,拉近彼此间距离的同时,也使得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大大增加,给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高速公路的基础性设施,服务区承载着多样化的功能,是体现公路交通文化的窗口,不仅需要满足使用需求,还必须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 高速公路服务区概述
所谓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是指设置在高速公路周边,为过往车辆和驾驶人员等提供相应服务的基础性设施,主要包含停车、加油、休息、餐饮等多个功能,可以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确保高速公路行车的安全和舒适。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为司机、乘客等提供服务的建筑,如餐厅、休息区、卫生间等;其二,为车辆提供服务的建筑,如维修站、加油站、停车场等;其三,为设备提供放置位置的建筑,如锅炉房、配电房等。各自的功能不同,在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绿色建筑理念
2.1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绿色建筑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绿化,而是一种建筑形式,指建筑可以在不影响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身的使用价值。
2.2产生原因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开始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缓解能源危机。建筑行业作为占据社会总能耗接近30%的行业,对于节能减排有着十分巨大的意义。对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减少建筑对于能源的消耗和对于环境的破坏,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成为建筑设计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绿色建筑理念也因此而生。
2.3作用
1)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建筑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利益,部分建筑企业开始无视环境进行房地产的开发和建设,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对于建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客观上对建筑企业进行了筛选,净化了建筑行业的市场,同时,绿色建筑提出的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发展理念,也使得建筑行业在施工中更加关注环境问题,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有效节约能源资源
对于我国当前的形势而言,建筑能耗几乎占据社会生产总能耗的40%,属于我国的能源消耗大户,而由于我国能源资源的缺乏,建筑的节能问题就成为社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绿色建筑通过对先进施工技术和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极大地节约了能源资源,既满足了建筑正常运行的需求,又减少了能源消耗,为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将建筑对于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的能源紧缺问题,为后代的发展节约土地资源和能源,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 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的绿色设计
以某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筑设计为例,对绿色建筑理念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设计进行分析。
3.1工程概况
该服务区位于城际高速公路的中间位置,气候冬冷夏热,温度变化较大。服务区规模相对较大,设有餐厅、超市、休息厅、卫生间、客房等对外服务建筑,同时还有办公楼、职工宿舍等对内服务建筑,周边配设有维修站、加油站、锅炉房等附属建筑,在功能方面相对比较齐全。但是,经过实际的调研分析,该服务区在多个方面都存在能源消耗巨大的问题,而且在建筑的整体布局规划方面缺乏系统全面地考虑,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3.2建筑设计
运用绿色建筑理念,对服务区的建筑进行重新设计,需要坚持几个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建筑的舒适性;
2)对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使得建筑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3)引入适当的建筑技术,提高建筑的生态型;
4)避免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空间;
5)兼顾经济效益,确保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在对该服务区的建筑进行重新设计时,要尽量利用现场的地形地质条件,对太阳能、风能进行合理利用,以实现节能降耗的效果。为了保证资金的快速回收,要采用适当的技术,缩短资金的回报周期;为了保证建筑功能的实现,要在结构布局上充分体现出服务区快捷、方便、合理的要求;为了体现当地的交通形象,要在建筑造型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出本地区的文化因素。
(1)整体布局设计
①场地布局:对服务区建筑进行重新设计后,将建筑与停车场分开,便于车辆的进出,减少车辆对于建筑的影响,同时,将室外活动场所放置在建筑的周边,使得乘客可以从建筑直接到达活动场所,更加方便。
②建筑定位:合理的建筑定位可以使得建筑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区域内的气候环境产生有利的影响。对建筑进行重新设计后,将住宿楼和综合楼的位置进行了重新布局,将职工宿舍独立出来,与客房分离,使得功能分区更加明确;通过住宿楼与综合楼的布置,形成了一个半包围式的院落,为乘客提供活动的空间。
③建筑朝向:改进后,将主要建筑的朝向改为南北向,同时采用行列式布局的形式,对阳光进行充分利用,保持建筑的自然光照和通风,减少照明等的能源消耗。同时,减弱了冬季风对于建筑的影响,便于建筑在冬季的保暖。
(2)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
①围护结构
首先,采用新型的节能保温材料对外墙进行设计和建造,提高墙体的热阻,减少在冬季取暖和夏季降温方面的能源消耗;其次,门窗采用中空玻璃,框架为塑钢材料,并使用保温砂浆、泡沫塑料等对缝隙进行填充,进一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然后,在建筑的顶部,采用60mm厚的挤塑聚苯板,以提高屋顶对于阳光和寒冷的抵挡能力,减少气候对于建筑的影响。
②绿色能源的利用
首先,加强对于太阳能的利用。该服务站的日照条件相对较好,年日照百分率在60%~70%之间,太阳能丰富,可以通过在屋顶设置太阳能热热水器的形式,对太阳能进行利用,减少锅炉的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也可以设置太阳能路灯,减少照明设备的耗电量。
其次,加强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一方面,可以建设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对雨水、生活废水等进行收集、储存和循环利用,经过沉淀、净化和消毒处理后,可以用于洗车、景观水池用水、冲洗地板、浇灌植物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设置相应的节水措施,如对卫生间的水流大小进行调节、对洗车用水进行限制等,从小处入手,节约水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3节能效果
经过重新设计后,服务区建筑在功能布局、节约能源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与原有方案相比,建筑的总能耗可以节约50%以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4结论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筑设计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进行绿色设计,实现建筑的节能减排,是时展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杨本昭,张芮.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设计第略研究[J].华中建筑,2008(1):103-104.
[2]黄艳,孙薇,凌宇,唐成.低碳型高速公路服务区帕环壤设计[J].科技信息,2013(12):18.
[3]任有才.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楼的设计[J].中华建设,2008(15):45-46.
[4]马建兴.略谈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筑节能[J].山西交通科技,2008(21):124-125.
[5]郑东军.生态・功能・形象――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设计探讨[J].工业建筑,2006(2):215.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公路交通;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直接决定了发展的的方向,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则是发展模式的核心思想,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并在未来的发展和实践中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理论下促进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资源利用模式分析
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在于其具有发展性、协调性和持续性,而资源又是促进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所以为了实现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资源利用模式,为未来我国交通发展模式指明道路。在整个资源利用模式中,主要包含了能源与土地以及建筑材料。
首先从节能策略来看,主要应从公路交通结构的节能和技术节能以及管理方面的节能。而从结构性的节能模式来看,主要是对道路的基础设施结构和车辆的运力结构以及车辆能源消费结构等进行优化,并致力于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而从技术性的节能模式来看,主要是在未来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的技术,并在车辆中强化节能技术的应用。而在进行管理节能时,主要是致力于道路运输组织水平的提升,切实加强道路客运组织的管理,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及服务品质,切实加强汽车驾驶员的节能意识强化和培训,不断提高其节能素质,强化并养成节能驾驶的习惯。
其次从土地利用策略来看,主要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对路网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并对收费站撤并之后采取联网收费,以尽可能地节约土地资源,同时还应将技术等级不断的提升,着力实现交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并通过多种渠道强化节约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最后从建筑材料利用策略来看,主要的尽可能地采取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控制,并尽可能地将基础设施的可靠性能提升,切实加强材料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并尽可能地采取节能环保的材料,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下促进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环境适应模式分析
为了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势必需要采取环境适应模式,这就需要在交通事故方面采取安全发展的战略,并结合当前的大气污染及温室效应采取绿色发展战略,针对当前交通拥挤的现状则应采取畅通发展战略。
一是在交通事故方面,主要采取的安全发展战略,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致力于设计的优化,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致力于道路行车环境的优化,严禁出现超载和超限运输的情况,同时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切实加大力度加强对道路交通的监管,才能更好地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断提升驾驶员的素质水平,强化其安全意识,尤其是严把车辆的性能关,确保安全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得到有效的提升。二是在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方面的绿色发展战略来看,主要是对现有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对现有的节能减排体系进行完善,并构建有关节能减排方面的监测和考核体系,对现有的节能减排激励政策进行完善,明确并强制实施绿色的排放标准,加大力度推进水上交通运输的发展,尽可能地实现绿色而又低碳交通。三是在面对交通拥挤方面实施的畅通发展战略,主要是对现有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不断的完善,确保道路收费政策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切实加强价格杠杆的利用,对道路施工进行优化管理,并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化道路监控水平的提升。
3 可持续发展理论下促进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资金供给模式分析
该模式的选择有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为了实现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致力于资金供给模式的利用,这就需要以公共财政为框架,构建普通公路的投资和融资机制,并对现有的高速公路收费的政策法规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利用市场资金筹集高速公路修建资金,并构建促进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之间统筹协调发展的机制,尤其是在投融资机制方面,必须对事权进行明确,对不同行政等级公路投资的责任主体和主体责任进行明确,在财政方面,政府也应加大对其的投入,同时还应对政府的财政性资金投资结构进行适时的调整和优化,保证财政资金得到科学使用。与此同时,还应在市场机制筹集修建资金方面,对现有的公路收费政策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并着力构建与我国国情相符的特许经营制度,加强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和改造,通过科技的力量打造智能化的高速公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研究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还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其竞争力,最终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但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资源利用率低下、环境适应性差和资金不足等,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就必须加强资源利用,尽可能地适应环境,尤其是应确保资金供给充足,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扬.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2]王建军,李富勇,牛俊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公路交通安全评价[J].中外公路,2006,3:287-289.
[3]李扬.我国公路二元发展的资金供给模式与风险监控研究[J].公路,2012,12: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