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二年级美术教学策略

二年级美术教学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年级美术教学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二年级美术教学策略

二年级美术教学策略范文第1篇

课例信息表

课例名称

《茂密的花》

年度

2018年

学    科

美术

年    级

二年级

教材版本

人美2011课标版

执教教师

唐棣

教学点名称

推荐单位

(县级电教机构加盖公章)

获奖等级

主办单位

达州市电化教育与技术装备中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同学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2.  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国际鲜花苑的图片。

2.发动学生去思考了解花的作用、花的组成、花的种类。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学会在绘画中表现花的形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  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等方法从绘画花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非常熟悉花,花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使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茂密的花》这一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体验生活的美好。  

 

教学策略

这堂课,重在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词语,积极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创设的情境中想象花的模样,再以形促绘,走进画面中的花,体会如何去画茂密的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游览个美丽的地方(并展示图片)。问:“图片中的花漂亮吗?请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形容他们。”(引导他们说出茂密一词)

1.板书课题。

这个“茂密”字上面写得扁一点、宽一点,下面“花”的弯钩写得舒展一点。

二、探索新知

1.了解花的作用

提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在生活中花的作用有哪些(装点生活、净化空气、相互赠送,表达心意。)

2.了解花的组成  

课件单独欣赏单独的一朵花,教师出示一朵花,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出花的基本结构。得出花的组成部分主要分为:花茎、叶、花心、花瓣组成。

3.       了解花的种类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见过哪些花呢?

学生起来回答:玫瑰花、荷花、梅花等等

教师再出示几张不同种类花的图片。

4.       说说你最喜欢的花

让同学们自己思考并描述,主要是过渡到接下的内容。

5.       分析绘画作品中花和叶的变化。

出示向日葵图片和喇叭花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与分析可以用什么形状表示。(向日葵:花心——圆、花瓣——椭圆、叶:三角形)(喇叭花:叶——三角形、花:椭圆+三角、花心:星形)

6.       如何表现茂密的花

出示四张图片,让同学们对比选择:怎样才能让花茂密?

教师总结,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数量多及前后遮挡关系可表现花的茂密。

7.       欣赏老师范画

师:老师画了一幅花,不知道能不能叫做茂密的花,大家来给老师点评点评。(借机再把茂密的花的特点重复一遍)

8.       欣赏名家作品以及其他学生作品

通过观看,可以得出茂密的花多种多样,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甚至可以拟人化。

三、能力反馈

动动手、评一评

(1)       师:请同学们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2)       师:各组把作品展示出来,比一比,哪张更美丽。

(3)同学们,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4)师:构图饱满,画的种类多,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前后遮挡关系也有。

(5)师:看来,同学们都了解到茂密的花怎么绘画了。

四、任务布置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在课后将自己身边的花画出来,形成一幅茂密的花给老师同学们分享。要记住,花虽然美丽,但很脆弱,所以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

 

 

二年级美术教学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师生互动 有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11-02

“师生互动”是一个确立师生关系和师生活动的重要概念。课题教学中,无时不真实地存在着师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为“师生互动”。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师生之间的协同作用。它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互动教学方式发挥群体的优势,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兴趣,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效率、有创造性。

但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①教师的组织不到位,互动过程流于形式。互动的内容、方式以及教学活动过程不明确,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表面上热闹,实质上学生学不到基础知识和技能;②小学生由于自控力较差,互动中会有一些不必要的争端或讨论与学习无关的问题,使交流与讨论过程变成自由散漫的活动,教学秩序比较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③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教师出示交流问题或学生发现新问题时,有的学生由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或存在知识缺陷,对所交流的内容置若罔闻等问题。这三个问题使教学效果打大折扣。

因此,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创设有效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中接受美术熏陶,让师生互动在课堂中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在美术学习和实践中耳闻目睹到师生互动失效的案例进行分析,对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创设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情境。

1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的组织不到位,互动过程流于形式

美术教师创设师生互动过程,也是一个分工,目的明确的过程。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策划,课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

【案例】如在二年级《茂密的花》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大自然的花的视频,然后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学生在视频上看到了什么。只见一个个学生争相举起了小手,很正常,因为问题实在是不难,但是老师还是说:同桌讨论一下,我们与老师一起来欣赏。

【反思】在美术课堂上也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围在一起大声讨论起来,似乎很热闹,可是只要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没有生生、师生间的互动。案例中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学生马上就能回答出来的,可这位教师非要花足时间、花够力气地反复合作讨论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这样的合作讨论有必要吗?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位教师过分考虑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而没有去考虑或很少考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种缺乏教学目标统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行为,往往导致教学者的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更谈不上对教学目标浅效应的考虑。

【策略】“实效”――明确本课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时机进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设计不在于热闹,更不在于花俏,也不能流于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我们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使学生更关注美术的本身。

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里的协调能力,可是并不是每节课任何环节都需要小组讨论。教师应当根据美术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上。

同样是《茂密的花》这节课,教师就要抓住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怎样才能描绘出茂密的花”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对美术中一些特殊的表现技法还不是很熟悉,如何用合适的表现形式来描绘茂密的花是学生最想解决的难题。此时教师就抓住这个合作的时机让学生分组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对学生来说就具有挑战性和表现性,就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2 美术课堂互动交流过程出现学生自由散漫教学秩序,达不到预期效果

【案例】在一次公开课中,老师就“你对怎样才能变成巨人保护地球”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还可以和老师玩巨人游戏。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们上台和教师做游戏的做游戏,在下面讨论的讨论,整个课堂像炸开了锅一样,吵翻天!而最终也没讨论出来怎样变成巨人来保护地球!也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教师不得不提前终止这个环节!学生们的热乎劲还没过呢,就被她一盆冷水泼灭了!

【反思】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很多美术教师认为:自己不是班主任,没有必要对学生的纪律要求太多。其实,对学生提出纪律和游戏规则的要求是养成学生秩序感的有效方法,而秩序感本身就是美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每一个从事美术教学的一线教师都应该自觉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如果像这位老师一样,无组织地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只会养成随意散漫、爱讲话的不良习惯。

【策略】“实在”――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能真正与老师互动并归纳总结。

二年级美术教学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协同教学课程统整教学团队教学策略

协同教学是一种教师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以教师个人为主的教学方式,由不同专长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对班级的学生采取大班教学、小组讨论、独立学习或者个别指导的方式,来完成某一单元或者某一领域的教学活动。[1]上海市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自2005年开始《课程统整理念下的小学协同教学实践研究》,迄今已有2年的历史。我们在课程统整的基础上进行了协同教学的初步探索,通过主题式课程统整的教学设计,来探索一种协同、高效、乐学的协同教学实践,为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而努力。

一、确立课程统整的目标:协同、高效、乐学

协同教学的理论内核来自西德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的协同学。协同学是从系统演化的角度来研究开放系统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作用下,其内部诸要素、诸层面和诸子系统之间,如何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协同效应,自组织成为一个协同系统的内部机制和规律的科学。协同学的基本原理是协同效应原理、自组织原理和有序原理,其中协同效应原理是核心。[2]所谓协同效应是指在一个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相互作用,而且呈现相对无序状态。人们可以对系统中各要素施加影响,当外界力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系统内的要素会呈现出协调、合作的态势,达到一种有序状态,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系统的作用。

基于协同学的基本理论,我们将协同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协同、高效、乐学”。我校通过三种课程统整方式、多种教学团队的组建、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来发挥教学系统的“协同效应”。在对学校课程进行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我们从探索自然、关心社会、体验成长三个方面进行主题式协同来达到“协同、高效、乐学”的目标。课程统整以新课程中的语文教材为主线,其他学科有机渗透融合,形成一系列知识群。在探索自然中,设置了动物天地(一年级)、植物王国(三年级)、生物天地(四年级、五年级)等主题;在关心社会中设置了“手牵手,共成长”(二年级)、“奇妙大世界”等多个主题;在体验成长中设置了一年级的“我是快乐的小学生”、二年级的“鲜艳的红领巾”、三年级的“我十岁了”集体生日派对、四年级的“广阔天地任我行”社会实践活动、五年级的“追寻新的理想”等。这些主题内容的安排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循环往复、循序渐进。

二、选择课程统整的方式:单科协同、多科协同、循环协同

长期以来,小学课程仍然以分科为主。分科课程中,不同学科的知识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相互之间没有多少联系。学生的思维方式常常局限在各门具体的学科材料和书本知识中,难以抽象出普遍的思维方式、方法。学生难以将知识融为有机的整体,表现出思维的片面性、凝固性,缺乏创造性。不同学科的知识重复现象严重,学科间顺序安排不合理。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协同,各学科的教师只关注完成自己学科的教学目标,造成了学生的重复学习,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为了改变分科课程知识孤立隔离的现状,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个人生活意义的状态;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我校对现行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统整。课程统整的方式一般有6种:(1)学科内统整,(2)以学科为中心的跨领域课程,(3)多学科课程,(4)整合式课程,(5)科际课程,(6)超学科课程。这6种课程的统整程度逐步升高。我校采用了其中三种课程统整的方式:学科内统整(单一领域协同)、整合式统整(多科协同)、超学科统整(循环协同)。

单一领域的协同是在一个学习领域中采用纵向协同的方式对一至五年级教材中的相关主题进行整合,增加课程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性与意义。这种整合方式仍然以分科方式进行,协同的要求比较低,所占比重不大。多科协同以主题的方式将现行教材中不同学科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统整。我们从一至五年级的教材(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选择了不同的主题,从目标、内容、实施方法三个层次上进行统整。例如,我校在一年级的“动物天地”主题中,将语文学科的《小乌鸦爱妈妈》(40)、《比尾巴》(48)、《小溪生病了》(54)、《小海马》(57)、《小猪问路》(58);数学学科的《海底世界》;美术学科的《我绘制的鱼》;常识学科的《亲近动物》;音乐学科的《跟着动物走》;体育学科的《滚翻、走和爬》等内容进行有机统整,形成目的明确、内容连贯的主题,以达到协同、高效、乐学的目的。在课程的实施方法上也进行了协同,如《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中:

1.协同音乐课中的同名歌曲,使学生在吟唱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2.协同课程中有关鸟类喂养的知识,突破难点,体会小乌鸦对妈妈的爱。

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要有爱心,并学会关心别人。

循环协同根据课程标准来设置主题,以学生的多元智力发展为主线,而不是根据学科内容来选择主题,因此统整的程度高。循环协同主要由专长教师组成。我们学校按照不同的线索设置了多种主题,如“精彩午间”中安排有“我行我素”、“天生我才必有用”、“奇妙大世界”、“小雨点广播电视台”、“健康卫生”等。循环协同以轮换方式来实施。

我们认为,这种课程的统整方式,可以使课程成为一个过程,一个教师展示课程能力、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充满活力的过程。当课程成为过程,教学就内在地与课程整合为一,从而结束了课程与教学的长期分离状态。课程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以及课程与教学的内在统一为学生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创造出广阔的空间。这种将课程与教学过程统整为一体的协同教学,为我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契机。

三、建立专长互补的教学团队

在传统的学校教学实践中,一间间的教室隔离了教师在教学现场的同伴交流与团体智慧,教师必须独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造成了个人主义与互不干涉的传统教学文化,从而阻碍了教师专业地位的提升。而协同教学让教师突破教室的隔阂,由2个人或者2个以上的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共同授课,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我校根据课程的协同方式组建了三个教学团队,单一领域教学团队、跨学科教学团队、智能教学团队。单学科教学团队主要由不同年级的某一个学习领域的教师组成,如语言学习领域、或者数学学习领域等。跨学科教学团队由语文、数学、英语、科常、音乐、美术等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而智能教学团队则以个体教师的智能强项为核心,团队(7位)的每位教师确认自己的智能专长,担负一种智能课程的规划,相互支持。在协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教师的合作意愿以及相互尊重对于协同教学的成功非常重要,而教师的自由组合是形成这种团队的重要条件。自由组合的团队使团队成员间学科知识、兴趣、视角、经验背景和资格水平上各不相同,这不仅可以提升教学团队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而且也可以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但是在专业知能水平上,如果教学团队成员的差距太大,则可能造成教学团队成员之间难以保证真正的平等,展现真正意义上的智力互动。因此,教学团队成员间的真诚合作、平等相待是协同教学成功的保证。

四、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了多种团队合作方式。最常用的是团队成员共同参与整个协同教学环节的设计,如协同方式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的实施、评价等,共同确定实施时间。教师们或者在不同的课堂中相互配合;或者两位(两位以上)教师都在同一教学现场,在教学过程中轮流呈现不同的教学材料;或者合作教师共同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但分别对同一班级的不同小组进行教学,分别批改同一堂课的作业。虽然教学团队采用了不同的协同方式,但是协同教学并不等于教师轮流呈现特定的教学内容,而需要进行整体设计,使不同教师主导的课堂都成为实施统整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团队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在具体的教学策略方面,为了实现协同教学的目标,我校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系统的决策活动,以达到最佳效益。我校主要采用了两大类教学策略,一类是合作式教学策略,如教学团队教师共同拟定教学目标与计划,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采用多种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讲解或者角色扮演的方法,共同观察与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来充分展示与分享学生学习的成果,最后由教师综合及总结。一类是采用多元智力的教学策略,如头脑风暴、写札记、做中学、音乐欣赏、同伴分享、合作小组、一分钟内省等。

五、提供成功的保障

在课题研究启动时,我校成立了“学校统整课程开发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校长、各学科组组长、科研室主任、科研员、大学的课程专家、家长与学生代表组成,其职责是制定《学校统整课程开发指南》与科研实施计划,统筹安排学校统整课程的开发与课题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我们确立了定期研修制度,利用周三的上午两节课时间,每月进行2、3次研修,学习协同教学的理论、修改完善课程指南、设计主题教学、反思与提升教师的实践。在课题研究中,学校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到网上,教师则根据自己的专长自愿参与课题研究。同时也将教师撰写的文章进行网上评选、交流。

课题研讨活动以学习团队的形式从不同的层面展开。目前主要有两类团队:管理者学习团队由校长直接领导,由科研领导小组与行政班子成员组成。活动形式是每月举办一、二次论坛,主要由校长组织团队进行学习反思,调控学校课题的运行,规划课题的下一步实施计划。同时,管理者学习团队都会深入各教学团队,在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形成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纽带作用,一方面将学校的决策传递给教师,另一方面将教学团队的思想传递给学校决策层。协同教学团队的研习以教师论坛为载体,开展全体教师学习研讨,利用每周五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2次活动。一次为协同教学理论学习,一次为协同课堂教学研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多次外请专?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同时也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

综上所述,在两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对课程统整与协同教学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教师参与课程统整的规划与研究提升了教师的课程能力,而协同教学的实践活动提高了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一种和谐有序、高效乐学的新型教学文化正在全校师生间悄然兴起。

【参考文献】

[1]张德锐等著.协同教学——理论与实务.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

二年级美术教学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 生活化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62

我国美术课程标准强调,要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基于此,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积极倡导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美术课堂,让学生从中感受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验生活,并通过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眼中的生活及内心的情感。

一、发现生活之美,激发创作思维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美术创作思维进行科学的引导,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学生无法张扬个性,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思维受到抑制。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师要将新课改理念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让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大胆的、自由的创造,进而表现生活之美。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美术创作思维,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小学苏教版的美术教材图片丰富多彩,内容富有生活气息,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例如,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的《小挂件》一课时,我在课前就要求学生发现自己生活中漂亮的挂件,并把这些挂件带到课堂上。这节课开始时,学生带来各式各样好看的挂件,有汽车上寓意“一路平安”的挂件,有过年时挂的寓意日子“红红火火”的中国结挂件,还有棒棒糖挂件、蝴蝶挂件、生肖挂件……我把这些挂件挂在展览区,让学生去欣赏。学生即好奇又兴奋,他们从这些各具特色的挂件中发现了生活中的美,纷纷想尝试自己制作一个挂件。可见,生活中有很多美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欣赏。

二、提炼创作元素,表现生活之美

让学生在创作中体现生活中的美,就必须在生活中提炼创作元素,把生活中的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将生活化的场景、生活经验等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绘画能力不是靠教师传授一些美术技能就能提升的,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等,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表现生活之美的兴趣。例如,在执教《罐和壶》一课时,我没有马上让学生去临摹、制作罐和壶,而是用多媒体模拟“先民制陶“的场景。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陶和罐产生于一万年前,陶器伴随着我们的祖先走过沧海桑田。岁月更替,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学生观察着这些罐和壶,解读着其中所传递的信息,对陶艺产生了兴趣,对罐和壶的创意、造型有了新的构思。他们认为,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花卉等画在罐和壶上面,表现生活之美。

三、直接体验自然,自主学习美术

大自然是美术的天然课堂,它水光山色,草长莺飞,引人入胜。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直接体验自然,可以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富有大自然气息的课堂中,愉快、自由、自主地学习美术。让学生直接体验自然的教学方式很多,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两种方法。其一,运用多媒体展现自然世界,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回忆。小学美术教材与自然有关的主题较多,如《走进大自然》《秋天来了》《春天的色彩》《美丽园林》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这些内容有关的影像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其二,结合文本内容,创造条件,带领学生直接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比如,在执教《蔬菜》时,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农民的菜园。在参观中,学生观察到菜园里那些带着露珠的蔬菜美如画,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纷纷表示想用画笔创作出一幅绚烂的画卷。

四、延伸美术课堂,激活学生思维

生活化的美术教学还要延伸美术课堂,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延伸美术课堂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生活、大自然的体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比如,学生可以和家人一起去观看画展,看风景,为学校设计校徽,为妈妈设计衣服等。美术课堂的延伸还包括课前的资料收集活动。要使我们的美术教学更富生活气息,就要重视在预习中进行生活场景的渲染。例如,在执教《找找三角形》时,我安排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通过寻找三角形活动,延伸美术课堂,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二年级美术教学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浸入式教学;综合课程;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623.31

一、我校参加课题实验的情况

“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与教学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自1997年启动,到目前为止,参加本实验的幼儿园小学覆盖了西安、北京、上海、福建、宁波、中山、东莞等地。

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在2007年9月开始参加此项课题研究,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学生现已经入读四年级,继续进行科学学科英语浸入式课程实验。自2007年以来,每年都有一名新的老师参与实验课题,每位新参与的老师都是从一年级的综合课程开始进行实验。在四年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国-加拿大-美国”教育合作项目“英语浸入式教学与课程研究”项目组专家和课题组指导教师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的大力帮助,使实验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鼓舞,有信心把实验继续做下去。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实验教师成立了课题研究团队,开展互助学习研究。在现有的四名实验教师中,有两名教师已经基本领会浸入式教学的原理,能够较好的把握浸入教学的原则,并多次承担广州地区浸入式教学交流研讨课,其中实验年限最长的詹平平老师在去年被课题组评为优秀实验教师。

二、教材的对教学重要性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对成功有效的教学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认知能力的载体,教材应当具有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和功能,高质量的教材不仅能使学生易于获得知识,而且能通过知识的学习,在学科的素养方面受到熏陶,在学习、应用乃至发展知识方面受到启示。适当加强教材内容的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适当增加一些弹性,更有利于为个性教育提供一定的空间。在内容上既要考虑到通俗易懂,又不宜过于详细,要有意识地逐步提高阅读台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材立体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包括主干教材、辅助教材、纸质教材和电子网络教材的立体化教材建设,能为在校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广阔的空间。对于参与浸入式实验的教师来说,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的教材尤为重要。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的教材目标是双层的,既有学科目标,又有语言目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非常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内容;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的教学法有别于一般英语教学法,需要教师充分的把握教材、理解教学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实施好教学。

三、综合课程存在的问题

小学浸入式英语教学实验开展以来,实验教师在一直在使用《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材。随着实验的进一步扩大,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教材目标把握不准确、无法恰当的运用教材,所教的内容偏离教材主题等等。正对这种现象,笔者在对一、二年级《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实验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与问卷,发现现有的教材存在以下问题。

1. 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感,缺乏地方特色

近几年,浸入式英语课题西安、广州、珠海等地已经陆续开展实验,《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在各地同时使用。广州、珠海与西安的地区差异显著。就目前的《课程》对广州地区的师生而言,教材内容略显陈旧,跟不上现代广州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背景。与时下行行各种英语教材相比,《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材的选择图片比较传统与保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州地区在小学已经开设英语口语课程,实验学生在使用《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的同时也使用广州版的口语教材。相比之下,学生认为广州版的口语教材更为生动、有趣。如何让《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材内容更丰富有趣,更具有时代的气息,是对课程内容编写提出的新挑战。

2.课程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但是有些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离太远,在课堂生学生很难理解。如《综合课程》1B中《农场动物》一课,学生居住在城市,远离农村,而且在中国学生比较少见实际意义上的农场,对农场的概念不是很理解,所以教师在区分农场动物和野生动物及一般动物时,用了多种方法解释,也无法令学生完全明白。另外,对于第7课《动物的成长和变化》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已经超出了一、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遇到这类课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比较棘手、很头痛,教师师往往就舍弃了这些内容,选择更适合学生生活经验的课文。

3、综合课程包含的学科内容过多

《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材融合了英语、品德与生活、艺术、体育等学科知识和技能。笔者认为综合课程包含的学科内容过多,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具有超前性,不符合现有的师资水平。近年来,小学新招聘的的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的英语专业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对其它学科的了解仅限个人的常识。不像前些年的受中师教育的学生在学校里有受过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一般技能的培训。所以教师在相对于美术、音乐、体育等其它学科内容的知识比较贫乏,对于这类课程内容,老师们也感到很头痛,教师对这些专业的知识不了解,教师掌握这些基本的专业技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4、课程教辅材料不齐全

学生在不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接受多种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各种各样的辅助教学形式,如实物、图片、幻灯、投影、光盘、网站等。由于《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还在试用阶段,课程所配的教辅材料不是很齐全。对于音像资料、图片资料、学生活动材料等等都很缺乏。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教学带来不便,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特别是课后复习阶段,缺乏辅导性材料的辅助,造成学生课后学习比较困难。

四、实验教师应采取的对策

1、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有双层教学目标:语言目标和学科目标。语言目标是课文中核心的词汇和句型,学科目标是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应该知晓的综合知识。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应该紧紧围绕这两类目标内容拓展相关的教学材料。教师首先关注语言目标,当语言目标是有具体意义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语言目标为中心,进行拓展、延伸。例如:综合课程学生教材1B的第一课美丽的春天,春天很显然是本课的核心词汇,教师就可以根据春天一词展开拓展。教师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以春天为中心词的概念图,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春天是些月份?有什么样的景象?春天有哪学特征等等。这样教师的思路越来越宽,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这个基础上,再提炼出本课的学科目标:认识春天。如果课文的语言目标不是非常具体的内容,可以从学科目标着手,找到课文的中心内容。例如:综合课程学生用书1A第一课上学去,本课的学科目标是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核心内容向学生介绍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根据课文的两层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师应该掌握教学策略之一,通过这种方法组织的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学目标,又能很快找到与课文内容互补的教学材料。

2、采取形式多样教与学方式

在浸入式综合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故事教学、情景教学、歌曲教学、动作教学、媒体视听等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班级集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同伴互助学习、个人自主学习等方式,丰富课堂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的需要。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形式,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积累教学形式,并能够适当、合理的运用。

3、适当的裁剪整合教学内容

许多实验教师不仅要教授浸入式英语课程还要兼顾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英语教材的教学。笔者建议教师可以适当整合两者的教学内容,将相关主题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即解决了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学习要求,也能符合浸入式英语教学的课程内容的要求。其次,针对于浸入式英语课程教材,教师也可以进行一些裁剪和增补,对于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可以针对核心的主题进行一些材料的补充,对于学生比较难以接受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裁剪,不需要生硬的教授。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之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利用教学环境,教学关系、课堂生成资源等等。

如何使用好浸入式英语综合教材是实验教师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提出的几点策略是我校实验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一些经验,希望对其他参与实验的老师有所帮助,对课题研究人员提供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强海燕,黄小丹,Linda.小学低年级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学指南[M].西安外语音像教材出版社

[2]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0

[3]黄小丹.美国外语浸入式教学研究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4

[4]迟廷萍,赵薇.我国小学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