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启蒙教育

新生儿启蒙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启蒙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启蒙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阮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宋占美,山东英才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上海/)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婴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婴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 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婴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应对~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比如,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 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婴幼儿音乐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发展婴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音乐启蒙不仅可以增进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婴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婴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婴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的身心健康成长。

         ()音乐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主要是通过听音乐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娱乐的愉悦感。听音乐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来进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动听音乐,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情绪,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适,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记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为培养婴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妈妈歌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他/她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声音。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亲唱歌时,可将婴儿抱在膝盖上、怀抱里或陪着婴儿入睡。这样,既有肌肤的接触,又有母亲的体味包围,加上听到母亲的声音,促使婴儿一起感觉,对婴儿大脑产生极佳的影响。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互动歌曲 

新生儿启蒙教育范文第2篇

魏晋南北朝时已存在,“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现在也有些会放鼠标、牙刷等现代物品,也有些会以图像卡片代替实物让婴儿抓取。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宋·吴自牧《梦粱录·育子》载:“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谓此为“小孩之盛礼”。清末民初,北京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儿“抓周儿”礼。虽然,小儿周岁并不搭棚办酒席,也不下帖请客,但凡近亲们都不约而同地循例往贺,聚会一番。一般不送大礼(如贺幛、金银首饰)仅是给小孩买些糕点食物或玩具。

另外,在习惯上,凡与小孩初见的长辈们,都用一挂白线,拴上钱币,给小儿套在脖子上,谓之“挂线”。(此礼平时也适用)。

“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账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儿”还要加摆: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子(刺绣用具)等等。

一般人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仅用一铜茶盘,内放私塾启蒙课本:《三字经》或《千字文》一本,毛笔一枝、算盘一个、烧饼油果一套。女孩加摆:铲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新生儿启蒙教育范文第3篇

在国内,许多家庭信奉“男主外、女主内”,爸爸们每天在外工作,很多时候,工作结束之后还要应酬,而养育孩子的责任则落在了妈妈身上。其实,妈妈和爸爸的育儿方法不尽相同,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也需要父亲的参与。据美国“父亲对儿童健康快乐的影响”的一份报告指出:从孩子一出生,如果有一个积极参与养育的父亲,那么这个孩子更有可能情绪稳定和自信。并且,随着他们的成长,这些孩子具有较好的社会关系。在加拿大,像约翰那样从小关注孩子的成长,积极参与养育孩子的过程之中的父亲比比皆是。

加拿大父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参与?

照顾孩子从婴儿开始 ―― 休产假

许多人可能认为,爸爸粗枝大叶,笨手笨脚地不会照顾婴儿,但加拿大的父亲从不认为自己是个笨拙的父亲。在他们看来,照顾新生儿也是自己的责任。从2001年起,加拿大父亲可以和母亲一样休产假,因此,许多加拿大父亲,在孩子出生以后的几个月内,和母亲轮流休产假,照顾新生儿。朋友丽莎在产下儿子埃里克之后休了3个月的产假,由于工作关系,丽莎不得不重返职场。丈夫马克就接替丽莎也休了3个月的产假。马克每天像袋鼠妈妈一样把孩子装进婴儿背袋,带着尿布袋,和孩子一起上公园,邮局、超市。孩子饿了就喂奶,尿布脏了换尿布,每天把孩子照顾得非常棒、家事也打理得井井有条。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从2000年至2006年期间,使用有偿产假父亲的人数从3%猛增至20%。

畅销书作者斯波克也是著名的儿科医生,他曾在自己的书中指出:对于所有人,不管妈妈还是爸爸,为人父母都是边做边学的。如果你花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你就会变得能对孩子的需求及时作做反应。

让孩子敞开心扉,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都说良好的沟通能力让亲子关系更有凝聚力,加拿大父亲常常向孩子打开大门,当孩子希望和父亲交谈时,加拿大父亲常常会停止手中所做的一切事情,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倾听孩子。因为,父亲们明白,即使再忙,如果不及时给予孩子关注,他们就有可能认为父亲不把自己的事情当回事。特别是在孩子希望和父亲们讨论他们的忧虑、发泄自己的情绪时,父亲会放弃偏见、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话语,不把自己的看法、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让孩子毫无顾忌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童心未泯,和孩子一起疯

和母亲小心的育儿方法不同,加拿大的父亲是天生的玩家,他们常常成为孩子粗野游戏的参与者。雨天,爸爸们和孩子一起跳进水坑踩水塘,毫不在意满身湿漉漉的泥水,冬天,他们和孩子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在雪中翻滚。

在北美的游戏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爸爸们为孩子把秋千荡得很高、在草地上追着孩子玩老鹰捉小鸡。爸爸们还时不时让孩子爬上肩膀坐飞机、骑在背上当战马。和孩子一起疯的父亲,常常赢得孩子的喜爱,也有更好的亲子关系。

通过和孩子一起疯,加拿大父亲让孩子接受适当的挑战,经历各种适度的冒险活动。耶鲁大学儿童精神病学临床教授凯尔・普鲁厄特博士曾说过:孩子要学会一项体育活动,总要有一些风险,如果害怕摔跤,就什么都学不会,孩子也会变得更加谨慎,不愿做没有把握的事。

加拿大父亲粗犷的育儿风格,让孩子经历激烈的情绪起伏,培养孩子应对风险场面的技巧,为孩子走出家门做好了准备。

迎合孩子兴趣,做孩子的啦啦队长

新生儿启蒙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区;儿童健康;管理体系

0-3岁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婴幼儿体质发育、智力开发及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居民对健康追求的思想转变,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保健服务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社区卫生服务逐渐取代传统医疗服务,以团队服务模式为主,以综合性为特点,逐渐的发展壮大。2008年1月,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规范在全国八个试点区共18个检测机构开始实施。

一、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对象与管理内容

1.管理对象研究对象是试点区 0-3 岁儿童,包括正常和异常儿童,收集规范实施以来试点区 0-3 岁儿童健康档案资料。2.管理内容实施团队式服务管理模式,由全科医生、预防保健医生、心理医生、社区护士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组成。根据儿童保健特点,结合社区实际实施包括孕期保健在内的、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辅食及营养的添加,生长发育测评,心理发育状况,生长发育监测,托幼教育机构卫生保健,儿童体检,性启蒙教育,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发生、免疫计划的实施、家庭环境影响因素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儿童保健咨询指导工作。3.管理特点树立了新型的服务理念,建立了家庭、医院与社区相结合的多部门参与综合管理模式,实现了新生儿期-产后访视-儿童系统管理全程式服务;把免疫部门和体检部门有机结合起来;服务对象不再只局限于儿童个体,还包括他们的家庭成员的生活环境、职业、生活习惯等;儿童保健项目也分为正常儿童项目和异常儿童检测项目,包括微营养素和脏器功能的检查等。

二、结果分析

胡海铭等人对广东省江门鹤山市人民医院收集的108为儿童实施健康管理规范,对于0-36个月儿童应用儿童健康管理规范进行健康档案管理,结果显示,儿童健康管理的实施在改善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降低儿童贫血、佝偻病的发病率等方面有显著效果,值得各基层社区广泛推广应用。另外,杨慧敏等人还特别指出,儿童超重率虽然有所降低但仍是高于2005年全国儿童超重率,建议减少超重及肥胖儿童的发生作为下一步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曾玲等人利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和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的筛选与构建,最终构建的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项目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40个,筛选方法较为合理,结果相对准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谭玲琳等人对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无缝式健康管理研究,其采用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使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相结合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不仅加强了社区0-3岁儿童的健康管理能力,还使得儿童健康管理更加规范、及时、有效。

三、讨论

1.传统儿童保健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儿童保健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大多数社区儿童保健服务主要为测身高、称体重、测视力,简单评价身体发育情况及初步解决喂养和生长发育中已经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儿童精神健康的关注较少或水平较低,对于智力的拓展及心理的辅导更是极为少见。这种低水平的工作方式难以满足人们逐渐增加的要求,不能提供优质的综合 。2.观念的转变随着传统以治疗身体疾病为主的医学服务模式,渐渐向促进健康、预防保健为主流的预防控制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由医院向社区、家庭深入。新型的服务模式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更提升了居民接受保健服务的主动性和依从性,扩大了社区在居民心中的影响,使儿童系统系统管理率不断上升。3.提高基层医务保健人员的素质实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过程中要对社区健康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因为儿童需要更专业、更全面、更深入的保健服务,要强调其个体化,总体要遵循整体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同时也有利于社区保健系统的完善和设施的健全。4.存在的问题第一,社区 0-36 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范围较广,但提供的服务项目不够丰富,一些高端的需求还不能够被满足,比如智力测试、早教、亲子活动。第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儿童健康管理人员素质有很大落差,专业人员较少。第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环境还有待提高,设备陈旧,缺乏儿保工作设备。综上所述,社区儿童管理规范的实施对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尤其在生长发育状况、贫血及佝偻病等常见病患病率有了很好的改善。但是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及地区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的不同,群众健康管理意识还有很大的不同,健康管理体系应用还没有完全普及,这也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戴耀华,关宏岩.儿童早期综合发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4):327-329

[2]胡海铭,李颖芳,李淑贤,等.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规范实施效果评价[J].罕少疾病杂志,2016,23(4):58-60

[3]杨慧敏,肖峰,李瑞莉,等.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规范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8

新生儿启蒙教育范文第5篇

一、家庭教育的无可取代性

家庭、学校、社会都是青少年生活的环境,三者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都发挥着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家庭教育是任何其他环境都不能比拟的。

(一)新生儿的启蒙教育大多是在家庭之中,刚刚出生时只接触父母,所以家庭生活几乎是其生活的全部,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早教育,而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奠定了孩子以后发展的基础,因此父母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同时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天生铸就的亲和性。父母与子女是以血缘关是为基础的,是天然联系的纽带。这种关系使其父母对子女无私的保护和爱成为可能,也使子女在父母的保护下,对父母产生一种天生的信赖和崇敬之情,这样子女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更加自然的亲和性,如当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与学校、社会发生冲突时,子女从感情上更能接受父母的教育,并在父母的影响下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共同生活产生的熟知性。家庭是孩子的生活场所,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生活能够反映出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所谓知子莫若父母也,长期的共同生活使得子女的能力、智趣、性格等都在父母的视野之中,这样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的父母教育便具有针对性,能够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教育更加有效。

二、家庭教育缺陷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相关因素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结构有关,尤其是父母离异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结构的变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和家庭功能的缺陷对青少年的影响极大,因此,呼吁父母为子女考虑,主张维持家庭稳定,以保证家庭结构不变,并希望因此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家庭不和谐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主要不是父母一方缺失,而是父母感情不和、争吵,乃至离异的过程中的伤害。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没有发挥应有的教育、情感沟通、保护的功能,孩子看到的不是父母亲社会的行为,相反却向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反映社会的典型,从而使青少年社会化。

三、家庭功能缺陷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着手点

(一)行为上。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模仿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差,还不知道社会的行为准则,父母作为青少年的初任教师,其言行对青少年有很大影响。若家长缺乏社会责任感,为获取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对子女的教育与自己的行为不一致,孩子自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在难以辨别是非的情况下,沾染恶习,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父母对孩子起着身教的作用,父母的行为也是青少年行为出现差异的一个来源。

(二)情感上。满足情感需要是家庭的重要功能,家庭不仅为青少年提供物质条件,而且是满足情感需要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否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相处得是否融洽,关键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沟通良好与否,青少年有爱的需要,父母子女良好的感情互动是满足青少年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一旦爱的需要在家庭中无法满足,青少年就会向家庭外扩张。在父母子女间充满深沉而纯洁的爱,青少年也只是基于这种爱才得以健康成长、发展,他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好的父母子女关系能加强心理联系,使父母子女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青少年和谐的心理状态,有助于青少年人格的形成。

四、以法律规范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所产生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现在的不少家庭正在“生产”着问题青少年,从父母入手,规范父母的行为,是治本之举。而现在对父母进行家庭法制培训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家庭工作凭的是对社会的责任感,而没有法律依据,因此必须明确父母不履行义务所应承担的责任。深入家庭,发挥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功能势在必行。

五、增强家庭教育功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建议

(一)加强对青少年的家庭保护。家庭保护具体表现为父母对教育、保护青少年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的义务,我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中的主要责任。为了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在社会形形的诱惑面前不致走向歧途,父母必须行使法律赋予的某些保护青少年的权利。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履行监护和抚养职能。在家庭中,父母不能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也不能实行家庭暴力,而应保护好其人身与财产权利不受侵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9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

2.保证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让青少年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法律规定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

(二)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互动的预防体系。青少年的人生起点在家庭,知识基础在学校,健康成长在社会,家庭的作用只是一方面。要真正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各方面的力量,帮助青少年树立法制观念,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建立起家庭、学校与社会互动的防范体系,构筑起“三道”防线,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和互动,各方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职,保证孩子在家庭中受到家长的呵护,而且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关注,随时处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方位监控之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青少年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法制观念,使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落到实处。

2.对青少年的不良行为,采取早发现、早预防的措施。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及时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进行教育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