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二条*保税区(以下简称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由海关实施监管的对外开放的特定经济区域。
市人民政府设立*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税区管委会),作为其派出机构,管理保税区的行政事务。
第三条保税区具有国际贸易、保税仓储、进出口加工、商品展示等功能,发展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物流、高新技术等产业和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服务业。
保税区的发展应当紧密联系本市海港、空港实际,并与毗邻港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及功能联动,促进港航产业、物流产业和出口加工业的发展。
保税区发展规划应当与保税区邻近岸线规划相衔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保税区内可以设立码头、泊位。
第四条投资者在保税区内的资产、应得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法规和本条例保护。
保税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本条例,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条保税区管委会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并组织实施保税区的具体行政管理规定;
(二)编制保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
(三)按规定权限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批,对其他投资项目进行核准或备案;
(四)负责保税区的计划、经济、贸易、科技、财政、国有资产、统计、物价、审计、外事、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建设、房产、城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经济和社会行政管理工作;
(五)协调保税区内的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边检、海事、工商、税务、国土资源、规划、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工作;
(六)根据有关规定,接受委托做好文化、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等管理工作,履行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责。
前款第(三)、(四)项行政管理职责中,属于市级行政管理部门非行政许可事项需要核发证照的,可以由市级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委托保税区管委会的相关行政管理机构办理。
第六条保税区管委会应当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立和调整行政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保税区的经济和社会行政管理事务。
第七条保税区内的行政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行政,参照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加强和改善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保守投资者和企业的商业秘密,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第八条保税区的信息化建设应当符合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适应保税区发展的需要,合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保税区内的行政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项目信息、中介服务信息、统计数据信息等公共信息库,及时公开政务信息和服务信息,接受社会公众查询。
第九条保税区内的行政管理机构权限内的行政许可实行限时办理制度,除可以当场作出决定的外,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对符合条件的,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对不符合条件的,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不能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经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不超过十个工作日的办理期限,延长期限的理由应当告知申请人。
法律、法规对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期限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保税区管委会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立产业发展资金,对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目录的企业给予扶持。
第十一条在保税区设立内资企业,具备条件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予以登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按照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在保税区设立公司,可以依法分期缴付注册资本。
投资人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依法评估作价,核实财产。涉及国有资产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经国家金融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批准,境内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在保税区内设立经营性机构,经营有关金融业务。
第十四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税区内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进口机器设备、基建物资和办公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保税货物在保税区内或向境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对加工出口产品所需的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和仓储在保税区的境外货物,实行保税,货物仓储、加工的期限不受限制;境外货物进出保税区免领进出口配额及许可证。
保税区内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外汇、税务等方面的具体管理办法,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
第十五条保税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工程设施,应当符合保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经依法批准。
第十六条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需要对保税区内的企业实施行政执法检查的,除依照规定需要保密等特殊情况外,应当预先告知保税区管委会,保税区管委会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七条保税区内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保税区管委会所属行政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机构按照各自职权依法处罚。
第十八条保税区内的行政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等违法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由保税区管委会在保税区外设立的保税物流区域的行政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截至2001年末,已有13180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保税区登记注册,投资总额超过170亿美元,这些投资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本的国际化为物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事实上,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各大保税区国际物流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初具规模富有活力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保税区,其GDI工业总产值、运输量、利税等经济指标大于国内其他14个保税区的总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利用其地理区位(港区一体化)、政策环境、产业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拥有综合优势,以建立货物分拨中心的形式,大力拓展物流分拨功能。
日本的佳能、松下、美能达、JVC、美国的通用电气、宝利来、施乐;德国的金钟-默勒等均在这里设立了分拨中心。目前有近70家强的跨国公司进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针对国内市场的分拨和采购活动发展非常迅速,仅2001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分拨额就已经达到601亿元。
目前,外高桥已形成海运与空运、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区外物流与区内物流、自营物流与外协物流相结合的物流产业。据悉,外高桥物流基地建设采取两翼展开、全面推进的方略。北区,依托外高桥港区,以发展海运物流为主,扩建方圆1.2平方公里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为中外物流企业提供一个集装箱快速集并、中转、分拣、分送的全方位的高效服务平台;南区,以园区跨国公司高科技产品出口加工业为支撑,依托浦东国际机场,发展空运物流。现在,外高桥地区已成为上海重要的航运物流枢纽。目前已有国际班轮干线9条、支线20余条与外高桥连接,全球排名前20位的航运集团陆续进驻港区,而其中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已超过600家。
天津港保税区是全国唯一的坐落在港区内的保税区,这与国际上自由港区的形式较为接近,对形成保税仓储和货物分拨中心极为有利。天津港保税区自1994年起借鉴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确定了“国际物流运作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模式,并提出了“以国际贸易为导向,以物流为基础,以仓储加工为依托,以保税生产资料为连接”的发展方针。
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培育和发展了天津港商业保税仓库、华铁隆津泰、天保国际物流等一批重点企业,吸引了日本宇德、冈谷、丰田、松下以及美国海陆、卡特彼勒等一批世界知名的物流企业合作从事物流运作。形成了以CBW、华铁隆津泰、中轻腾发、振华、铁宇、冈谷、赛思瑞泰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为骨干的现代物流企业群落。
另外,天津港保税区先后建立了国际商品综合市场,国际汽车、机械、纺织原材料、建材等一批专业化保税生产资料市场,天津港保税区已成为汽车、农用膜、油、食用油、羊毛、电子产品、现代家居等产品的分拨配送基地。天津港保税区国际物流业稳步增长,迅速成长为北方最具活力的国际贸易物流区。
广州保税区地处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区,而广州作为华南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是外商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是全球外资加工制造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目前为止,广州保税区已规划2平方公里的范围,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是电脑工业城,专门为电脑产品进出口提供服务,被省市定为重点建设项目;另一个区是物流贸易区,范围大约是1立方公里,设有仓储、运输、报关、码头、服务机构,其设特种冷冻、恒温仓34万平方米;码头一座,年吞吐量100万吨;拥有一批具备综合现代物流管理与服务能力的中外物流企业。其中包括进口汽车及零配件集散中心、华南进口纸张集散中心、珠江三角洲加工贸易企业料件及产品物流中心、化工材料集散中心、国际空运货物物流中心、钢材及有色金属集散中心、金银首饰加工专用料件物流中心、国际货运等项目;努力把保税区建设成为华南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广州及广东省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以上保税区的实践可以看出,统一高效的体制优势和管理优势推动了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保税区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外部基础设施条件也已经基本形成,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初步具备了较好的市场基础。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正在从起步阶段向功能提升和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迈进。
二、内外兼修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保税区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保税区国际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国际物流功能在我国保税区的充分发挥。
从保税区来看,内部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物流业务需求量小,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保税区物流企业的现状与未来,而保税区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物流量。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保税区目前的物流量还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保税区内现有的主要物流企业业务量仍不饱满。这种状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工商企业、跨国公司本身缺乏对保税区物流的需求,而是由于保税区物流企业的专业水平、提供能力、运作质量及其竞争力等还不具备明显的优势。美国规模最大的物流仓储企业之一、威特集团董事长李学海曾直言道:“外商之所以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物流市场,主要因为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还较不完善。人们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是物流,怎样的物流才有价值,中国的物流企业也存在着经营项目混乱、专业性不强的弱点,同时中国物流体系更缺乏一个信用保障机制。”
其次,物流服务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保税区管委会及所属机构虽然在为区内企业提供服务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上看,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保税区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第三,保税区内外的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在吸引新的物流企业进入保税区的过程中,大多数保税区没有注意使保税区内的物流网络与区外的物流网络以及腹地的物流网络很好地相互对接,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
第四,保税区内设施条件仍不能满足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比如现代物流业要求的具有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综合物流系统还没有很好地形成。
同时,从保税区外部来看,亦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由于有关部门对保税区的认识及政策条文的理解不完全一致,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实际上并未得到充分落实,这必然会影响到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
二是物流运作涉及到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物资和对外贸易等若干个行业部门,保税物流的运作还要涉及到海关和外汇管理部门,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部门分割、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状况依然存在,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物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三是海关监管制度建设滞后。
首先是海关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一些过时的法规没有及时废止;正在执行的一些法规不够透明。
其次是海关通关效率不高。对一般贸易进口货物的验放,海关的现行做法是先税后放,申报、查验、征税等手续都在口岸现场完成,大量货物进出口影响了口岸通过,形成了“口岸瓶颈”。
再次是海关通关手续繁杂,海关职能管理划分不清,影响了工作效率。
四是保税区与港口没有进行一体化联动。我国大多数保税区的进出口货物大部分都需要经由港口,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功能显然离不开港口的支持和协作。可目前由于保税区和港口是两个独立的部门,虽然目前两者间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较好的合作与协作关系,但综合效益还是不如一体化的效率高。
三、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措施
1.构筑和完善以多式联运体系为核心的国际物流高速公路
国际多式联运系统是指在国际运输中灵活运用各种运输形式所具有的安全、准时、大量、高速、舒适等特性,综合组织成最有效和最适合运输需求的综合物流运输系统,即由一个承运人负责将多种运输方式综合与集成,以最好的服务、最快的速度、最具竞争力的价格实现“门到门”运输。
这种综合运输方式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扩大运输能力,还能促进运输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发展国际多式联运,不仅是运输业本身的发展方向,也是国际物流的高速公路。保税区具备了构建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体系的条件,这也正是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重要支撑。因此,要积极构建国际物流经营运作的基础设施,形成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比如,天津港保税区要可以建立以天津港口为龙头的海陆、海铁多式联运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和完善空港物流区的运作,从而实现海陆空多式联运体系。深圳保税区可以凭借丰富的海岸港口资源发展以远洋国际运输为龙头、以海铁联运为主要方式的联运系统,带动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特别是充分利用京九、京广铁路的运输能力和广东地区相对发达的公路网,海陆对接,建设小陆桥通道,在提高过境货运总量的同时带动内陆经济的发展。保税区要与区域的总体发展衔接配套,和大口岸建设衔接配套,要创造“九通一平一围”的配套条件,要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供电、给排水、污水处理、通讯、供热、制冷系统,为多式联运企业进区营造良好的国际商务环境。
2.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
随着国际物流信息化趋势的推进,保税区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确保全天候地与国际互联网沟通,以满足国际物流运作的需要。具体说来,保税区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应该包括:
(1)保税区国际物流信息,即进出区商品的种类、价格、数量、性能、预计入区时间;进出区商品的来源或去向。
(2)保税区国际物流商品展示信息,即进出区展示商品的种类、价格、质量、数量;进出口展示商品的供货商信息及可供应商品情况;进出区商品展示空间利用信息。
(3)保税区国际物流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即进出口短期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进出口中长期滞存商品处置信息。
(4)保税区国际物流加工信息,包括区内加工企业信息,出区加工商品信息等。
(5)保税区国际物流仓储信息,即进出区商品仓储条件和设施信息;进出区商品仓储设施占用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进出区商品仓储可用空间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
(6)保税区国际物流金融体系,即国际物流结算体系(网络银行);资金市场(短期资金拆借);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信贷);外汇市场(调剂外汇余缺);保险市场。
(7)保税区国际物流配送信息,包括:公路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铁路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海运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航空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
(8)保税区国际物流服务反馈信息。
3.吸引航运集团共同建设国际物流园区,为推进国际物流网络的建设提供依据。
国际航运集团将以其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同货主的良好关系和高科技的网络技术而成为世界物流的主导力量。这是因为航运集团在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系统中使集装箱运输突破了传统的“港到港”概念,进入了“门到门”多式联运网络。不仅经营传统的海上运输业务,而且大量渗透到陆上运输、港口装卸、仓储、、装拆箱等与运输相关的产业,掌握着全球物流网络中的60%货代业务,物流从资金密集型向信息密集型过渡,从传统的运输业务向国际多式联运发展。因此,吸引国际航运集团和综合物流的骨干企业共同建设保税区国际现代物流园区是营建国际物流网络的中心环节。
物流园区是近几年来现代物流发展的产物,它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它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组织物流活动,将众多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共享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发挥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实现物流的专业化和规模化。
国际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立是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关键之一。国际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立也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保税区贯彻“不在所有、重在所流”的经济思想,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指导下,实施定向招商,按照产业布局和产业功能的要求,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引进基础物流、第三方物流、专业物流和物流技术等多功能行业性的企业落户物流园区,并与海关共同研究物流园区提速通关的必要条件和监管新模式,与国际航运集团和国际大港研究亚太地区的货源、箱源、箱流,为优化产业功能体系,推进国际现代物流网络的建设提供依据。吸引航运集团、建设物流网络。
4.鼓励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服务供给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特定的价格向需求方提供个性化系列物流服务的交易方式,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物流活动和配送工作由专业的物流公司或储运公司来完成,由于它们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因此是独立于买方和卖方的第三方,故称“第三方物流”。
常用于支撑第三方物流的信息技术有: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EDI技术、实现资金快速支付的EFT技术、实现信息快速输入的条形码技术和实现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等。
第三方物流服务实质上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活动的协调实现高效的供应链设计,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分享,库存的可见性及其与生产的良好协调,从而降低库存水平,提高运输效率,并改善订单实现率及企业其它的一些关键的业务功能。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是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能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使企业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和获利能力。
保税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特殊经济区域,吸引了众多国际化大公司前来落户,这就给保税区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带来许多契机,同时,随着保税区业务的不断发展,保税区内的第三方物流业务也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新趋势。
一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服务网络更趋向于全球化。
目前,在保税区注册的大多是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或外商投资企业,这就要求与之协作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有强大的全球网络,有能力对区内企业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从海外供应商到区内企业,从区内企业到国内或海外的经销商和消费者,从而实现贯穿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可见性、订单可实现性和物流与生产的良好协调性。
二是第三方面物流的模式要更加多样化。
随着保税区业务的发展,区内的贸易模式也趋于多样化: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及保税区的一般贸易,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的模式从单一的仓储运输发展成为分拨中心、集散中心,以及材料供应商库存管理等,同时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还具备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如简单加工、包装及订单执行等。
三是第三方物流要从单一客户服务向多客户集约化管理转变。
由于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公司的生产流程外包,许多海外供应商在区内注册实体以便给区内企业供货,同时第二方物流服务商也在寻求降低操作成本、提高操作效率、增强竞争能力的途径,因此,多客户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保税区内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措施。
5.发挥保税区管委会作用,积极发展第四方物流
埃森哲公司最早提出了第四方物流的概念(4PL)的概念:“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首先,第四方物流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使客户价值最大化的统一的技术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运作,只有通过咨询公司、技术公司和物流公司的齐心协力才能够实现。
其次,第四方物流通过其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的能力来增加价值。4PL充分利用了一批服务提供商的能力,包括3PL、信息技术供应商、合同物流供应商、呼叫中心、电信增殖服务商等等,再加上客户的能力和4PL自身的能力。
总之, 4PL通过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来满足今天的公司所面临的广泛而又复杂的需求。
国际物流是涉及方方面面的错综复杂的庞大系统,在一个大的国际物流结点(如海港)往往集中了各种国际物流企业。保税区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不仅要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而且要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这个过程集成起来。保税区管委会还需实现以下整合:
一是以物流分拨配送为核心,实现对各种运输方式和货物的动态跟踪服务;
二是对跨地区、跨国家的物流网点进行有效服务;
三是实现对第三方物流的科学、有效及有价值地服务;
四是帮助第三方物流公司实现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管理系统化、信息网络化;
五是为物流企业提供交易场所,如建立航交所等。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建立国际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交易平台,发展第四方物流应该成为保税区管理部门发展国际物流的重点工作。
只有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才能发挥保税区作为国际物流中心的作用,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带动辐射作用,才能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同时也是发挥政府职能,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当然,保税区管委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和安排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型。
6.全面实施环保物流管理
国际物流环保化趋势日益明显,环保物流将备受关注。环保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环保供给主体和环保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环保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环境经济管理活动过程。
环保物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了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传统直线型的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全新理念,去设计和建立一个环型的循环的物流系统,使达到传统物流末段的废旧物质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中来。
一般称这种废旧物质的回流为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为确保物流环保化,政府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并不断完善有关环境法律法规;要加强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绿色生产、绿色经营,比如对公路运输提价,鼓励铁路运输,并构筑环保物流发展的框架。企业要尽量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要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要树立企业绿色形象;保税区物流企业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还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循环物流系统。消费者要积极倡导绿色需要、绿色消费,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行为迫使企业自律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制绿色物流管理。
7.进一步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要率先在保税区内实行市场准入和贸易自由化原则,取消外贸特许制,放开外贸经营权,区内的所有工业企业均可实行自营进出口;进一步放宽合资外贸公司的审批条件,由审批制向外贸登记制过渡,并允许区内外资企业在保税区以外的地区设立非经营性办事机构:下放区内开展服务贸易的审批权限,营建舶来商品展示中心,吸引国际跨国公司和综合商社进驻保税区,推动区内国际租赁、国际航运、国际法律服务、国际商品展示等服务贸易的开展;努力创造允许区内的所有外资银行经营本币业务,自由融资、自由兑换的离岸金融的试点,适度放宽区内的外汇管制,允许区内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上的自由兑换等方面的政策条件和运营环境。以促进生产与流通,进出口贸易与转口贸易的两个结合,努力营造“一线放开、两线管住、区内自由、促进繁荣”的发展环境。
8.架构海关通关新框架,适应国际物流发展新需要
一是要清理完善法规,做到公开透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执法公开、透明已成必须。为此,对现行涉及加工贸易管理的800多个办法须进行清理、废止、修订、补充,并对有效的法规以署长令公布。海关要主动地通过媒体或到企业和向社会宣传海关规定。或应企业、行业协会的邀请进行宣讲,以利企业了解发挥,遵照执行。
二是建立海关与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海关要经常听取企业的意见,了解世界物流的最新情况,以企业为导向,通过深化改革,使海关监管有效,企业货物进出方便,真正达到海关与企业双赢。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海关监管适应市场经济运作要求,监管的办法要适应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海关管理的现代化。
三是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由对单单相符的管理办法转变到单货相符的实际监管上来;由对每票货物的监管转变到以企业为单元的监管上来;由海关一家管理转变到相关部门综合管理的模式上来,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监管实现对企业进出口货物的有效监管。
四是实现风险管理基础上的信任放行。风险分析是现代海关监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系列的数据收集、整理、互相印证,确定对重点企业、重点商品的管理,突出重点,有的放矢,防止海关监管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纠正监管工作的随意性,保证物流尽可能地不打断或少打断。
五是实现分类管理。在收集企业经营活动情况的基础上,按照企业的分类标准,对企业实现分类管理。要加大企业的法律责任,采用担保等办法,化解海关监管风险。要按照国内商品生产和市场的需求,对进出口商品实现分类管理,以确定高风险监管商品。这种办法的实施将使海关的监管重点更突出、更具针对性。实现海关与企业计算机联网管理。
2012年9月27号,中华世纪坛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拍卖会。中国当代艺术家王怀庆的观念雕塑作品《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在此次拍卖中以140万元的价格成交,这件作品的成交也意味着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天竺综合保税区。
2012年的拍卖市场有着太多的话题,除去老生常谈的价格涨跌之外,内地的大牌拍卖公司进军香港地区是不得不让人关注的。10月7日,中国嘉德在香港文华东方酒店举行拍卖,这是中国内地拍卖公司首次在海外独立举办的拍卖会,标志着中国艺术市场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步。此次拍卖共有两个专场上拍:“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及“观华—明清古典家具及庭院陈设精品”,呈献319件中国书画佳作及39件明清古典家具陈设精品,其中中国书画部分成交286件,明清古典家具陈设精品成交37件,均创出佳绩。首次推出的庭院陈设精品也受到藏家青睐,全部超出底价成交。而在之后的11月 25日,国内的另一家大牌拍卖公司北京保利的香港首拍将紧随其后,油画、瓷杂、书画以及珠宝等四大版块将以夜场形式推出,总数不超过300件,所有拍品均来自海外回流。
不同于中国嘉德在中国书画与明清家具上“术业有专攻”的营销策略,北京保利认为油画在香港永远是最重要的。作为国际化市场的香港,两大拍卖巨头佳士得与苏富比在香港业务量最大的是油画,其次是珠宝与瓷器工艺品,第四才是书画。也正因此,保利瞄准了油画这个最大的版块,力争在首拍中取得好成绩。
说完了走出去的拍卖公司,再来谈谈请进来的拍卖公司。在2010年10月份有一则新闻报道:歌华文化与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管委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中提到未来5年将在天竺保税区形成国内首个保税区内的“文化保税专区”,将“免证、免税、保税”的优惠政策创造性地应用于文化贸易领域,并将这个区域建设成为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北京文化走出去的前沿试验区。
今天,这一构想已经成为了现实,9月3日,苏富比拍卖行与国有企业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签订了一份长达10年的协议:苏富比投资120万美元以拥有与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下合资公司的80%所有权。这一举措也使苏富比得以能够在北京天竺文化保税区举办拍卖会,并且在战略上增强了苏富比长期在大陆立足的机会和进一步打入中国艺术市场的可能。
金融分析师非常认可这一协议,当消息传出之后,苏富比的股票也增至每股35.74美元。美国帝弗尼克拉斯公司(Stifel Nicolaus Equity Research)常务董事大卫·希克(David Schick)的报告指出:“当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为中国市场做好前提准备时,苏富比为艺术市场带来了庄严的举止,这一协议也显示了苏富比强大的品牌效应—仅用120万美元就找到了中国国有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而苏富比的报告认为:“自由港将是一个有利的税务区并可以为与艺术相关的拍卖和非文化遗产私人销售展览、巡回展览、教育活动等提供平台。”
根据合同条款,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将不能再允许其他拍卖公司在苏富比授权地区进行拍卖或销售展览,显然这是对竞争对手形成的限制。但是,对于自由港并没有确定的动工日期,苏富比保持终止这一协议的权利。
对于苏富比来说,选择在今年进军内地是因为北京已经成为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此外,作为一家世界性的拍卖公司,其行业理念以及丰富的经验都会对国内的拍卖公司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将加速内地拍卖公司的新陈代谢。而对于拍卖公司之间的竞争来说,“走进来”与“请出去”只是一个开始。
TIPS
保税区
Bonded Area
保税区是指经国家海关批准,在其海港、机场或其他地点设立的允许外国货物不办理进出口手续即可连续长期储存的区域。它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
保税拍卖
摘 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一切都要围绕“发展”展开。__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不走寻常路——建立内陆首个保税港区。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__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消息,全世界的目光聚焦__保税港区。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__保税港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战略上总揽全局,方案上周密论证,工作上审慎操作。努力将__保税港区建设成为“政策叠加、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功能集成”的特殊功能区域,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建设保税港区的全过程,落实到各个方面。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保税港区;功能创新;政策整合
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战略思想上、发展规律认识上、发展机遇把握上、发展方式认识上、发展目标追求上突出了与时俱进,涉及到发展的价值、代价、主体、动力、条件、模式、战略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中国保税港区目前正逐步形成区域性格局,南有以广州、深圳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中有以上海、宁波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北有以天津、大连、青岛为主的渤海湾区域。保税港区开发建设是前所未有的事业,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如何定位我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和第一个“水港 + 空港”的__保税港区这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模式和功能创新,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是亟需研究的新课题和重大战略问题。关键是要结合__保税港区的实际情况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方面要借鉴国内保税港区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为防止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__保税港区的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以下措施。
一.实施区域功能综合,防止“境内关内”的区域定性难以发挥开放优势
科学发展观从其本质属性来说是一种新的战略思想,保税港区是创新的产物,制度创新是根本。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提出来的新发展观,丰富了发展内涵、创新了发展观念、开拓了发展思路、破解了发展难题。保税港区是具有多重战略意义的制度创新。所谓保税港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目前海关特殊监管区名目繁多,功能单一,政策缺位,一些保税港区虽然就进出口税收而言处于关外,但在海关管理等许多方面仍未真正实现“境内关外”,而只是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造成了各种资源的浪费以及低效率和低效益。总理视察海关时,明确指示“推进海关特殊区域整合,充分发挥特殊监管区域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延长加工贸易价值链”。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大战略思想,着力在保税港区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做到以点带面、协调推进。设立__保税港区并不只是看它可以创造多少经济效益,重要的是为了起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真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发动机”。
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__处在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拥有长江上游最的港口和最具潜力的机场。20__年总理视察海关时,进一步明确指示“推进海关特殊区域整合,充分发挥特殊监管区域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延长加工贸易价值链”。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本质属性的准确定位,建议:一是从立足大局、服务大局出发来功能定位。首先,作__的保税港区,以内河港口、铁路集装箱枢纽站和航空物流为其配套,形成强大的集疏运体系,服务__的对外开放。其次,__保税港区不只是__的,也是西部的,应该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通过各种交通方式联运组织周边省市货源,成为西部地区的转口加工贸易基地,服务西部的对外开放。要带动以__为圆心、半径500公里、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的经济发展,就必须以“立足__,依托西部,辐射长江上游,对接海外内”的总体战略来谋划__保税港区的开发建设。二是整合__各类开放区域的龙头基地和整合的组织基地,包括对出口加工区等,实现对它们的异地整合,功能叠加。三是筹建和完善保税港区经营管理公司,积极协调各管理部门简化手续,做好衔接,解决现实中相互矛盾、相互抵触的问题,防止多头管理模式的状况。四是通过区域通关改革,形成出海大通道,变内陆口岸为开放前沿,直接吸引来周边地区等省市的进出口物流,改变此前,渝、云、贵、川等地企业的货物出口,需要到上海办理出口退税手续,时间慢、还要占用大量资金的现象,使__成为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桥头堡”之一。充分发挥保税港区境内关外、前港后区、区港联动的特殊功能,促进刚获批的__保税港区尽快成为政策叠加、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功能集成的特殊功能区域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实施特殊政策叠加,防止“多头分管”的管理体制难以提高运营效率
科学发展观从其内容属性来说是一种新的实施体系。保税港区“港(口)区(保税区)合一”的区域特征是对传统港口和保税区分离运作管理的一大突破。但目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有多种形态,在功能、政策、监管模式上既有区别又相互交叉,过于强调专业化的结果,就导致了功能和资源利用的单一化、分散化。单纯适用现有“港”或“区”的管理办法,将港口作业、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相互隔离。保税港区在物理形式上合一后,在业务流程、管理制度上依旧没有完全的“合一”,没有实现港口与保税区运作的一体化的深层次整合,口岸功能受到限制。从保税区到保税港区:一字之差“差”在哪里?保税港区作为一种新型监管模式,既不同于“港”也不同于“区”,而是兼有“港”和“区”的双重特性。按照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水平,统筹市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构建__保税港区要从__内陆城市发展的需求和从与其他保税港区发展来定位。
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构建__保税港区的各方面工作,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目前__九成以上进出口外贸物资通过水路运输完成,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周边地区经__水路货运量将突破3000万吨。我们建设国际枢纽港不仅是为了进行货物装卸,不仅是为了吞吐量,而是要促使货物在港口地区留下来进行加工服务,保证货物增值,促进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保税是对外开放的产物,港口是实施保税政策的重要依托。“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它把发展看作是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也就是__保税港区发展的总原则、总思路,建议:一是从保税港区核心价值功能出发来功能定位。参照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区都与港口一体化的模式,实行港区合一,统一
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政策,实现“水港+空港”的模式,组建一个“一区双功能”的内陆型保税港区,使寸滩港、江北国际机场和出口加工区的深层次整合。二是将保税港区“三合一”(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政策加以具体化和规范化。将现在这个全国唯一的“一区双功能”的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和口岸优势有机结合,在功能上互相延伸,相互渗透,在形态上呈 “前港后区”格局,解决多年来海关特殊监管区与邻近的港口相互割裂的状况。三是从形成__保税港区的特点和优势出发来研究功能定位。目前,许多港口城市在进出口货物品种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天津、上海、深圳等搞进口汽车基地等。__要与其他港口城市在市场培育、产品品种等多方面形成错位发展。__除水港及空港功能区外,适时建立铁路保税功能区。四是打通空间连接,形成水陆、水空多形式联运。目前__水路货运量中有1500多万吨来自周边各省,预计到“十一五”末,周边省市经我市水路货运量可超过3000万吨。如何利用这个坐拥长江“黄金水道”的保税港区,打通出海口瓶颈,抓住西部大开发提速,三峡工程一期竣工和西煤东运,东西贸易频繁的带动的机遇,迅速吸引周边货源向__聚集,形成长江上游区域性航运中心是必须关注的重点。三、实施区港体制合一,防止“区港分离”难以达到发展的初衷
科学发展观从其作用属性来说是一种新的指导方针。政策优势是一个地区发展优势中非常重要的优势,政策环境是发展环境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现行的我国国际海运法规、外贸结汇、退税政策、转关管理还不利于保税港区建设,制约了保税港区功能的发展。保税港区与传统保税区相比,不仅是真正的“境内关外”,还享受税收、监管等各项更为优惠的政策,保税港区是目前我国政策最优惠的境内关外特殊区域,享有“免税、免证、保税”和国内货物进区退税等特殊政策,港区内企业之间及与境外之间货物流转免征增值税,加工贸易料件进区可以核销。在外贸经济发展中真正起到降低物流成本、业务灵活性和通关效率等方面诸多的比较优势是主要任务。
“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离开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就根本不可能贯彻落实。内陆唯一的__保税港区的关键是要快速形成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洼地”,成为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的先行区。建议:一是发挥保税港区最高层次的政策优势,保税港区在海关管理上能否真正做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是实现“货物进出自由”的关键。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将监管重点放在“二线”(即自由区与非自由区之间的隔离线)卡口上,海关设在区外办公,加强巡察,一般不入区查验货物;货物入区向计算机备案,出区核销,真正做到货物入区自由,生产经营自由。二是取消对区内企业在货代、船代和外贸经营权等多领域的限制;要落实给予保税港区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取消以配额为主要形式等非关税壁垒将削弱保税区现有的贸易自由度优势。四是保税港区应成为试验区金融开放和资本运筹的中心,在保税港区内适度放宽外汇管理政策, 开设外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开展物流金融、离岸金融等。
四、实施产业导向外向,防止“名不符实”的功能定位难以适应发展要求。
科学发展观从其现实属性来说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保税港区境内关外、前港后区、区港!联动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它是加工贸易企业的最好聚集地。但从目前保税港区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除物流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外,出口加工和贸易功能在保税港区的集聚速度都比较缓慢,使保税港区的口岸贸易、转口贸易、出口仓储等产业的功能未能发挥出来。由于保税港区境内关外定位和特有的功能政策,区域产业呈现外向型特点。因此,这个地处全国最大老工业基地之一的保税港区,主要任务是要通过集聚和扩散效应,打造保税港区的“区位品牌”,促使__保税港区由开发建设阶段逐步过渡到产业集聚和功能拓展阶段。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形成的一种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发展模式。设立__保税港区并不只是看它可以创造多少经济效益,重要的是为了改善地区投资的软环境,特别是利用海关保税的独特条件,真正成为开放型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把握好__产业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建议:一是从整合培育出口制造业产业链优势出发来功能定位。先进制造业特别是整套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使原材料采购、设计、加工、组装、出口等形成了一个出口制造的产业链条。目前沿海保税港区的原料中有50%-60%来自国内,__可以借此大作这部分原材料的加工贸易,为沿海保税港区提供半成品,服务全国的对外开放。重点发展仓储、加工后出口业务,进口分拨业务,转口业务。二是从完善供应链、价值链出发来研究功能定位。可以从贸易加工一体化的角度去,主要是包括一般的货物出口和特殊技术装备的进口,着重研究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整合。__发展内陆加工贸易,重点要大力发展以本地配套和加工优势为依托的“配套型加工贸易”,推动更多的企业进入国际生产体系,使__成为重要的零部件供应基地。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为特色的异国生产装备组装的出口中转基地,形成带动__出口装备制造业提升发展。三是发挥国际贸易保税的政策优势来整合加工组装功能,建设以异国生产、__保税港区组装。要积极发展“一头在外、一头在内”的内需型加工贸易,接受国外订单、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加工制造后在国内销售。四是保税港区的建立,意在凝聚更多的企业,甚至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__保税港区也不能只做货物贸易,同样要发展高端服务贸易。形成加工贸易产品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同时发挥__保税港区的特殊服务优势,努力建设重要进出口产品的贸易展示基地、国际贸易、国际运输仓储基地等、还应包括离岸服务外包的高端服务业产业基地。
作者单位:__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
参考文献:
[1] 吴蓉、李力,现代物流:外高桥保税区产业发展的新支柱[j],特区理论与实践,20__.(11)
[2] 林康、尤崧涛、陈琼秀,论世界自由贸易区与我国保税区的功能和作用[j],国际贸易问题,20__.(3)
[3] 董维忠,区域产业发展与保税区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__年版
[4] 姜丽丽, 王任祥,从区港联动到保税港——宁波港发展新亮点[j],水运管理,20__年第29卷 第01期
[5] 刘恩专,天津港保税区区域经济发展效应的分析与评价[j],现代财经,1999.(2)
[6] 邵小平,洋山保税港区概况和政策功能定位[j],中国水运,20__(6)
[7] 郑德雁,保税区功能定位研究[j],经济师,20__.(11)
[8] 唐忆文,解读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政策[j],中国港口,20__(11)
[9] 李靖宇, 刘振秀,论东北大窑湾保税港区主体功能的定位[j],太平洋学报,20_
_(6)
[10] 梁爽,大连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可行性分析[j],商场现代化,20__(16)
【关键词】保税物流意义
一、保税的概念
(一)保税
-
保税是指货物进口后、保持一种暂不交相应关税的状态,保税制度是指经海关批准的境内企业所进口的货物,在海关监管下,在境内指定的场所储存、加工、装配,并暂缓缴纳各种进口税费的一种海关监管业务制度.保税制度始创于英国,由于企业暂时免交税赋、减少企业资金占用与利息支出、降低贸易成本,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在全世界推广开来。保税不等于免税,目前我国的保税制度适用于三种情况:未办清手续(暂免纳税)、复运出口、加工制造。
(二)物流
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国际物流是指当生产和消费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时,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即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物流活动。
(三)保税物流
保税物流是指保税状态下货物在保税监管区域、场所或网点间的流通,包括保税货物在供应销售链上的采购、存储、简单加工、增值服务、检测、维护、配送、分拨、分销、运输、流转、调拨等,不含加工贸易企业生产链上的物流和传统的口岸通关物流。保税物流与一般的物流系统没有本质区别,追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力保税物流中心的概念与建设意义作效率与反应速度。但海关为了保证进出口货物的合法性,防止企业可能的偷税、逃税、漏税,需要制定一系列严密、规范的程序来保证保税制度的执行,海关监管追求系统的可控性、严格性。
二、保税物流中心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A型)的暂行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暂行管理办法》将我国的保税物流中心分为A.B两种类型。
保税物流中心(A型)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企业法人经营、专门从事经营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监管场所。保税物流中心(A型)按照服务范围分为公用型物流中心和自用型物流中心。
1.公用型物流中心是指由专门从事仓储物流业务的中国境内企业法人经营,向社会提供保税仓储物流综合服务的海关监管场所。
2.自用型物流中心是指中国境内企业法人经营,仅向本企业或者本企业集团内部成员提供保税仓储物流服务的海关监管场所。
三、保税物流中心的概念与建设意义
应现代物流运作和加工贸易发展的需求:区港联动由于港区和保税区相对应的限制,数量有限,只能满足个别的港口地区,同时,其区位分布和“物流服务就近化”原则对保税仓储物流辐射面也形成很大的局限。根据牟署长关于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体系的要求,海关提出了“以港区联动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中心为枢纽,以优化后星罗棋布的公共型、自有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为网点”的三个层次、六种监管模式的多元化保税仓储物流监管体系的整体思路和改革方案,标志着海关改革加工贸易和保税业务的坚定决心。
-
(一)对保税物流中心内的企业的意义
对保税物流中心内的企业而言,通过“保税物流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通关的效率,缩短了流通时间,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费用和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对制造企业,提高了企业物流效率。深加工结转货物只要报关进入中心即可享受退税,避免了过去“一日游”的现象(将货物运到香港,不做任何加工,再运回国内)。保税物流中心有政策优势,进入中心视同进出口:中心内注册的企业,可自动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国际货运权、货物境内运输权等。
(二)对保税物流中心所在地区的经济意义
在一个地区筹建保税物流中心,从地区经济社会战略层面上来看,首先可以提高某一地区的竞争力;从保税物流中心所在的园区来看,可以完善园区的功能,促进园区招商,有利于引进跨国公司、知名企业、国际新兴产业等大型项目到本地区投资,提高招商引资的档次和水平:从保税物流中心建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与优化设的战略意义来看,通过保税物流中心可以有效整合物流资源,推进一个地区物流中心服务水平,促进全球供应链形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对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还可以节约利用土地,同时减轻出口退税对地方财政的压力。
(三)对全国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
我国现有的保税物流形式主要有传统的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保税区以及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区港联动试点。这些保税物流形式在物流分拨配送、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保税物流中心提供了一个可适应和满足跨国公司、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全球化运作的制度平台和环境;另一方面,对传统保税物流形式重大改革模式的出台,有利于支持、引导、规范和促进国内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健康、良性地发展。通过发展国际物流,可以更好地利用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使中国低生产成本优势与跨国公司生产以及综合物流运作能力相结合,从而有可能形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网络提供从采购、加工制造、仓储运输一直到分销和售后服务的能力。
1.为供应链企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有利于优化我国投资软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去主要依靠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投资者的需求。产业聚集、区域聚集等效应和物流环境,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管理政策和制度以及物流服务质量和水平等,己成为投资者评价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而保税物流中心以两仓基本功能为基础,打破两仓界限,揉合、集成、拓展两仓功能,并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赋予若干新功能,使其能在进出口物流中心发挥“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分销中心”的作用。通过优化产业链间的深加工结转,为供应链企业提供辐射国内外的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将进一步促进产业聚集和区域聚集。保税物流中心的概念与建设意义从而有效地改善和优化我国投资的软环境,增强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对进一步吸引外资,特别是吸引跨国公司(包括生产制造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把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分拨中心等转移到我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2.优化产业链间的深加工结转,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链
一是保税物流中心通过提供深加工结转等政策及功能优势,以保税形式吸引跨国公司将他们的物流配送中心入住并开展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物流服务,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许多传统产业已经逐步进入到过度竞争状态并形成买方市场,产品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生产环节的产品技术创新和流通环节的渠道创新。另一方面,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的制造业企业特别是跨国生产制造企业采用以客户为导向的“网络订单气“按单生产,膜式,追求“零库存”、“VMI供应商库存管理”、“ITT灵捷制造”,“小批量多批次”等现代物流管理和生产经营模式,其价值也迅速向产前、产后的研发、分销和服务等领域转移,并进一步影响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选择,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和非核心业务的外包。生产方式的变革无疑对物流系统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建立保税物流中心,提供深加工结转的政策、功能优势、吸引跨国企业将他们原来在海外的全球/区域性配送中心以及保税形式移到工厂所在地,开展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物流服务,达到最靠近生产工厂、物流成本最小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