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餐饮行业前景报告

餐饮行业前景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餐饮行业前景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餐饮行业前景报告

餐饮行业前景报告范文第1篇

据中国加盟网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加盟招商领域较2010年越发显得繁荣。在招商项目方面,投资额度高的项目也明显增加,项目的针对性也有了明显的方向。在创业者方面,有了更多的高素质高学历创业者。在创业者选取的行业方面,也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不再是以前的跟风,创业者结合自身条件,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2011年国家倡导“创业带动就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省市创业指导中心如春笋般先后建立,并结合各省市特点,均出台了相应的创业扶持政策,更有一些小额创业贷款的扶持。既然国家已经在政策上给予了创业的土壤。我们可以根据这样的创业环境和监控到的数据趋势预估:未来五年内,将会是中国加盟招商领域的快速扩张期,同时也会是繁荣期。

2011年全年投资者地域分布:

新增创业者占前五位的分别是:浙江10.61%;山东8.33%;四川8.22%;江苏7.96%;广东6.48%;河南 6.14%;河北5.27%;湖南3.91%;湖北3.55%;辽宁3.48%。

浙江人创业所选择的行业更是多元化,对他们来说,什么挣钱,就做什么。他们有一种挣钱的天分,无论什么行业,他们都能在很短的时间找到利润点,产生利润。上至房地产,下至小卖部,小餐厅。都是他们可能选择的行业,在全国范围内,都可以见到温州口味的餐饮店。但更多的,应该是美容、足疗,按摩之类店面。浙江人在服装、鞋帽、小饰品行业的占有率也是远远超出其他省市。

山东人对加工、设备等实业的关注度是其他省市难以匹敌的,很多现在闻名海内的大型企业,只不过是从山东的一个小村出来的。山东的小作坊很多,目前很多全国连锁的餐饮店的设备很多出自山东。

2011年全年新增投资者预备投入资金情况:

2011年新增投资者投资额度分布比例中,投资额在1-10万元的新增投资者占主导地位,比例高达36.93%,由此可见中小额投资者较多。10-20万投资额的投资者占25.16%;20-50万投资额的投资者占16.65%;50-100万占11.74%;100万以上的占9.52%。

与2010年相比,2011年新增投资者1-10万的份额明显减少。50-100万投资意向的有了明显增加。

投资额1-10万元的项目依然占主流。这部分项目主要合适初创业者,初创业者一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资金少、资源少、经验欠缺,对创业往往感到很茫然。这部分项目一般有小吃店、便利店、服装店、饰品店、奶茶店、洗车等等;投资额10-20万的项目较上月有明显下降;投资额20-50万的项目也有一些下降;100万以上的项目主要是一些大品牌项目,这些项目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投资额大,回报率也相对比较高。

2011年全年新增投资者行业意向:

餐饮行业前景报告范文第2篇

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餐饮业营业额连续18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将保持17%以上速度发展,行业发展前景看好,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长期发展趋势良好。

2004年,全国实现餐饮业零售额7486亿 2005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实现8886.8亿元,同比增长17.7%,比上年净增1336亿元,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为17.4%和2.3%。全年实现营业税金488.8 亿元,同比增长17.8%。

2006年,中国餐饮消费全年零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345.5亿元,同比增长16.4%,比上年净增1458亿元,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相比增长了188倍。 2008年零售额达15404亿元,比2007年增长24.7%,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的速度。而在海外,中餐不断攻城掠地,2008年中餐首入奥运食谱,更进一步走向国际化,根据历年数据分析,预计到2012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20000亿元。餐饮业已经成为拉动消费、实现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经济近年取得的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是持续迅速带动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主因。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00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层次提高,中式正餐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

从长远来看,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近几年餐饮业的增长率都比其它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

行业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法规建设滞后问题。在快速发展中有盲目、无序和低水平发展的现象。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

我国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不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但是,国家加快服务业发展战略将为餐饮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目前我国服务业总量相对较小,2007服务业产值比重不到40%,与全球服务业产值平均比重 60%(发达国家超过70%)相距甚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政策基础,为餐饮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1、金融危机对中国餐饮行业影响简要分析

自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波及全球,美国、日本、欧洲各国政府都忙着救市,目前来看效果还不明显,这次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影响主要是外汇储备部分损失,出口困难,减缓经济增长,失业增加,消费者收入下降,对餐饮业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居民消费能力降低,二是、入境游客减少,旅游餐饮需求缩水;三是,持续低迷将导致消费者信心受挫,降低消费热情。 受口红经济效应的影响,餐饮业成为了十大逆市而上的行业,在危机影响下消费者花上万元吃奢华盛宴的人少了,大宗采购和旅游减少了,但节假日亲朋好友外出聚餐的人反而增多了,中低档餐饮企业生意火爆。国内餐饮业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中,得以“独善其身”,逆市而上,餐饮业拉动内需明显,2008年零售额相比2007年 有危机同时就有机遇,餐饮行业面临场地房租、原材料成本、运营成本降低的机遇,同时劳动力充足、人工成本降低,兼并费用降低将带来低成本扩张机遇,预计未来3年餐饮业将成为金融危机下国际风投、国内资金的避风港,中低档餐饮企业成为本周期投资与发展的热点。

2、业态分析

自改革开放后,世界上多种新型餐饮业态及形式在中国餐饮市场迅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中国餐饮市场的格局。如发端于八十年代末期的麦当劳等洋快餐业以及九十年代产生的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份额不断扩大,特别在沿

海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的餐饮市场呈现国际化的趋势,餐饮市场细分不断深化,中餐、西餐、中西合璧餐,正餐、快餐,火锅、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快速发展。目前国内中餐市场的呈多元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特征。 中餐格局的变化的首先源于国外连锁经营模式的引入,以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巨头主导餐饮业经营模式的变革,中式正餐的内在特点与市场都导致了多数运做的均为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是中餐经营的一贯特点,预计餐饮业连锁经营的瓶颈将导致比例及份额的逐渐下降。

其次,中餐格局将餐饮消费形式变化的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三口人之家逐渐成为餐饮消费主体;大众化的、个人付费的餐饮消费已经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传统中餐的大酒席形式被小餐桌的分餐制所代替。目前以二至四人为消费的主体,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是中国餐饮消费未来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国内新的餐饮消费正与洋餐潜移默化的融合,定位于年轻白领阶层的休闲咖啡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这一阶层人数的扩张,不少餐饮商纷纷以开设咖啡厅的形式,在菜品选择上,中西结合,直接与中餐竞争消费者。

互联网泡沫之后,风投开始将目光投向传统行业,vc的参与将助力中餐行业快速转化,餐饮业的规模化、连锁化运作是吸引风投目光的重要因素,与之前的互联网投资相比,餐饮业的现金流回收快,而且具有经营实体,有部分餐饮企业麾下还有不少不动产。获得vc青睐的中餐连锁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休闲正餐,代表企业如俏江南、一茶一坐;二是火锅类,如小肥羊、小尾羊等;三是快餐,如真功夫、大娘水饺。vc投资的几家中餐企业,如一茶一坐、小肥羊、真功夫等,虽然分属不同的中餐类型,却都具有可复制性、标准化程度高的共性。

餐饮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表明,未来5年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中餐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vc的参与将加快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连锁经营将会加速规划化发展;同时大众化经营的市场空间不断延伸,特色经营更加突出。创新经营、品牌营销的力度加强,管理与人才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3、消费者分析

随首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00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提高,中式正餐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但餐饮需求是复杂多变的,其消费口味和消费心理,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餐饮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看清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当的营销方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菜系分析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菜系”。各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各大菜系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占据着当地主要份额。而地域差异的存在,又引起消费者强烈的求异心理,愿意去尝试不同的风味。所以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热点,它可以使各具特色的风味饮食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目前,菜系出现跨地域经营,相互融合趋势。2008年起我国共有46个城市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这些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比较高,成为中式正餐行业跨区域发展的增长点。

粤菜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风靡至今,20多年长盛不衰,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拉动了餐饮业的繁荣和振兴;同时粤菜选料广博奇杂。适应了食客求新,求异的需要;不断创新,推动了粤菜持续发展。随我国经济的发展,粤菜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在全国形成气候,逐渐走上各大菜系的霸主地位,成为各大都市菜品的龙头,引领消费潮流,份额持续增长。

消费者决策分析

经历了非典,禽流感、h1n1,健康的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卫生。分餐制日渐流行,餐厅卫生状况及每日消毒也为消费者关注,随着绿色食品,素食、食疗、滋补等等概念愈发得到消费者的赞同。“衣要布,食要素”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消费者追求的是一种健康的,合理的膳食关系。健康的,才是最好的,这一点亦成为消费者基本需求。粤菜在口味上清淡,注重营养,亦附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消费者就餐选译不仅只是讲究口味,餐厅的环境、氛围、情调都成了顾客挑选就餐地点的必要考虑条件,消费者日渐注重享受,注重餐饮产品与文化的融合,中国饮食文化和烹饪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不同地区所表现出来的餐饮文化上的差异也使餐饮产品具有鲜明的文化性特征。消费者追求“色、香、味、形、器、质地、声、温、营养、卫生”的同时,主张文化与食品、饮食方式、饮食习惯的融合。近几年应需求而出现的主题餐厅发展迅猛,将这个理念发挥到极致,无论是餐厅的设计装璜、功能布局、装修装饰风格,甚至是其经营的特色菜系,都体现出一定的文化主题和内涵,使餐饮产品的文化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抓住了文化这一卖点,将使餐饮产品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互联网是信息聚集的地方,也是信息传递最快速的地方,对于餐饮企业,网民对餐厅或菜式的讨论热情,会激发其他网民尝试与参与讨论的兴趣。而对于口碑较好的餐厅也更容易得到网民之间的互相推荐,成为消费决策的因素之一。网络口碑营销,网络搜索成为餐饮企业推

广重要手段,

餐饮消费行为分析

随着近年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的更新,推动餐饮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餐饮消费者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商务型消费增加。经济的发展促使商务活动增加,商务应酬活动推动了高档次的餐饮的迅速发展。

二是替代型消费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酒店消费来代替自己做饭,这集中表现在近些年来年夜饭的火爆。

三是被迫型消费增加。越来越多白领人士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时间紧,也没有条件自己开伙做饭,他们处于无奈,没办法只能被迫在餐馆里就餐,这就促使快餐行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饮食习惯也在变化,餐饮产品的消费时段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人工作繁忙,进餐时间不稳定,加上现代营养学的倡导,使餐饮产品的消费时段变得模糊。人们并不要求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但又不想太饿着自己,饿了总想找点儿零食、小吃。为适应这一需求,各种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小食店随之涌现;而一些大茶楼、食肆也纷纷推出下午茶和夜宵服务。这种随时供应,不分时段的便利与快捷正成为一种趋势,以吸引便利型消费者、价格型消费者。

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三口人之家逐渐成为餐饮消费主体;大众化的、个人付费的餐饮消费已经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传统中餐的大酒席形式被小餐桌的分餐制所代替。目前以二至四人为消费的主体,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是中国餐饮消费未来发展方向。现代餐饮企业应从年龄段、收入和家庭因素细分目标市场。

餐饮消费趋势分析:

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预期收入肯定会缩水,大众消费者自然捂紧钱袋,自觉不自觉地缩减了高档消费和大宗支出,一般消费和小额支出并不会受到多大影响。预计不同类型餐饮消费在近3年消费趋势如下:

上班族消费趋势分析:在经济危机的压力面前,上班族们把越来越多的消费行为变成了diy,将请朋友到家里吃饭,减少去餐馆次数。

家庭消费趋势分析:家庭的预算和支出会减少,会缩减了高档消费和大宗支出,但节假日亲朋好友外出聚餐的人反而增多。

商务消费趋势分析:吃奢华盛宴的人少了,中档餐饮消费次数将增加。

消费者分析表明,在未来3年,餐饮经营面临新的发展趋势,粤菜将引领消费潮流,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热点,消费时段及消费趋势将产生变化,餐厅功能日趋多样,特色经营。

4、竞争分析

中国的餐饮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的形势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把握这种变化趋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对策,对餐饮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在改革初期,餐饮企业之间主要是打价格战,打品种、服务、装修战;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

二、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

三、由在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伸。几年来涌现出的一批大的餐饮公司和连锁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寻求向外地扩张,立足和占据外地市场,甚至打进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大都市。如今,地域的概念已经淡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市场半径大大延长。

四、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餐饮业是改革开放比较早的一个行业,外资特别是一些国际名牌企业不断涌进中国餐饮市场,我国餐饮业一直面临着国外餐饮业品牌的强大挑战,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加入wto后,更多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加剧我国餐饮行业的竞争。国外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对我国餐饮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将产生深刻影响。而中国本土品牌餐饮走出去步伐较慢,竞争力不强。 中餐具有色、香、味具全的独特魅力,有着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份额,但标准化是规模竞争的瓶颈,关键的原因是将中餐烹饪作为一种高度手工艺化的工作,需要科学分析形成中餐标准化、流水作业,使之成为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和发展基础的组成部分。这项工作需要长期推行和持续的规范,是多数中小餐饮企业难以承受的,但也是中餐必须突破的关键。

目前百胜集团已利用标准化运作优势,形成中式快餐的标准化并加以推广,目前“东方即白”利用肯德基进行的全面推广就在利用品牌、标准优势向“中式快餐”市场延伸,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国外餐饮业品牌布局已基本完成,未来洋快餐将引领中国餐饮竞争格局,通过国外餐饮业品牌对在中国连锁经营成功案件分析,中餐企业需要借鉴和学习国外餐饮品牌企业商圈选址策略、物流管理能力,单店的运营能力,品牌扩张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

目前国内优秀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提炼经营技术、申报餐饮专利、积淀品牌价值、整合上下游资源。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加速发展新模式,小肥羊就是其中代表案例,至08年3月,小肥羊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北美等地拥有350多间餐厅,业务年增速达35%,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人民币。在 thenielsencompany对中国六大城市市调中,小肥羊知名度接近100%,部分地区“第一提及率”超过50%。小肥羊9年来陆续获得并蝉联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等50

余项荣誉。

小肥羊遍布世界的连锁网络、产品的标准化和连锁经营战略,为中餐行业的经营和扩张树立了标杆。据了解,继味千拉面、小肥羊后,谭鱼头、小南国、真功夫等连锁餐饮企业日前正在酝酿上市。07年中国餐饮业的突出特点是资本活跃,百年老字号全聚德的成功上市,另外还有超过40家的企业正在积极争取上市,预计未来3年经济回暖后,将有更多的餐饮企业上市。

竞争格局分析

从行业数据统计看,中餐行业市场容量非常大,而且膨胀非常快,但我国餐饮企业现状,一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现代化水平低;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据统计,我国现有餐饮网点400万个,从业人员将近2000万人,厨师700万人,平均每185人拥有1个厨师。

餐饮市场相对来说是最分散的一个市场,国内没有一个大的餐饮集团可以占据1%的市场份额。可以说餐饮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规模企业的整合。从餐饮企业竞争与发展格局来看,未来我国餐饮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并伴有更多企业上市。

然而,在餐饮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食品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提升、管理人才匮乏、成本控制难等多方面问题日益凸显,行业竞争愈演愈烈,餐饮业全面进入 “微利时代”,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中国餐饮业已经步入行业洗牌期,必须交流新思想、探索新模式,迅速由传统的“粗放式、模糊式、经验式经营”向“精细化、流程化、连锁规模化经营”转型。

当前的外资企业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国企享受国民待遇,民营企业享受的次国民待遇。在餐饮业内,虽然不明显,但也不乏其例。国内餐饮企业的经营活动除了正常的税收外,各项费用种类太多,缺乏规范性,地区差别也较大,政府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中国餐饮市场将也进一步规范化。

餐饮业竞争格局分析表明,未来国内餐饮业竞争态势将发生四大变化,洋快餐主导中国餐饮竞争格局,品牌成为餐饮的核心竞争力。

6、基本结论

中餐行业面临的主要机会: 2.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00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提高,长期而言中餐中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

3.中餐服务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企业的整合

4.由于金融危机作用,租金、人工成本及兼并费用降低将带来餐饮企业低成本扩张机遇

5.受口红经济效应的影响,预计未年2年,中低档餐饮企业生意火爆,成为本周期投资与发展的热点。

6.预计未来3年餐饮业将成为金融危机下国际风投、国内资金的避风港。vc的参与将加快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连锁经营将会加速规划化发展;

7.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趋势,粤菜引领消费潮流,份额将持续增长。

8.2008年起我国共有46个城市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这些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比较高,可做为中式正餐行业跨区域发展的增长点。

9.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加快,连锁经营将会加速发展;同时大众化经营的市场空间不断延伸,特色经营更加突出。创新经营、品牌营销的力度加强,管理与人才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10.餐饮相关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提升行业进入有利于中餐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中餐行业面临的主要威胁:

1.金融危机带来消费者的信心下滑,旅游餐饮需求减少,预计未业3年高端餐饮消费降低

2.国内餐饮市场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规模以上正餐营业额比例将进一步下降。

3.未来5年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

4.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洋快餐主导中国餐饮竞争格局,

5.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发展新模式,预计未来3年经济回暖后,将有更多的规模餐饮企业谋求上市。

6.餐饮业全面进入“微利时代”,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需要向精细化、流程化、连锁规模化经营转型。

7.法规建设滞后。我国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

8.餐饮结构失衡。由于竞争加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大众化餐饮在一些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行业内高档餐饮势头强劲,中低档餐饮服务明显不足。

9.市场秩序有待规范。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不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影响正常有序竞争,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10.企业正规经营及跨区域发展,营业税税收会增加,对企业利润产生重要影响

餐饮行业前景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餐饮业;食品安全;企业社会责任;对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019-02

1 引言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饮食消费多元化,外出就餐次数增加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此外,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调整期,扩大内需已成为重中之重,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产业,餐饮业固然发展前景良好。

然而,近年来,关系到每个人身体健康的餐饮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从南京“小龙虾”、味千“猪骨汤精”、“地沟油”到麦当劳“鸡翅、甜品派过期仍销售”等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权益被严重侵害,人们要求餐饮业整顿的呼声日渐高涨。同时,在“2012年两会调查”结果中发现,网民最关注的五个热点话题之一就包括“食品安全监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虽然早在1995年我国就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并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2009年6月出台实施了《食品安全法》。但是为何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仍屡禁不止?不得不说,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主要原因。当前,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诚信缺失进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屡见不鲜。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源于20世纪初美国关于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负责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企业社会责任专家卡罗尔(1981)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在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也就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学者郑丽娜(2010)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由公司承担的,针对非股东利益的,对内保护员工合法权益和产品质量,对外保护消费者、债权人和环境的义务。很显然,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与此同时还伴随企业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

另外,国内对餐饮业食品安全的研究重在卫生方面,虽提出了一些对策,但大多集中在政府监管方面,对餐饮企业自身问题,尤其因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而造成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因而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视角出发,分析探讨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以及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内外部原因,继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餐饮业健康发展。

2 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基本现状

我国餐饮业持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国家统计局也从2010年起将餐饮收入作为“消费形态的类别”单独进行统计。2011年全国餐饮收入20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3%。不过尽管我国餐饮业快速发展,但在这背后却是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餐饮食品安全事件的盘点,主要的事件有五十多起。下面列出近年来我国重大的餐饮食品安全事件:

由表1可知,我国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峻。从以上餐饮食品安全事件中反映出我国的餐饮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食品安全卫生;食品化学污染;食品营养等方面的问题。虽然国家严格监控,但食品安全事件仍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另外,餐饮食品不安全的直接后果往往是食物中毒。按食物中毒场所不同,可以分为:集体食堂、家庭、饮食服务单位、其他场所四大类。表2反映出2005年到2011年我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现状。

如表2所示,2006年的中毒事件最多,中毒人数高达14800。2007和2008两年的中毒事件也较多,对人们的伤害也比较大。2009年以后中毒事件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2009年我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上升的原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仍是见效的。但由于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每年的中毒事件仍超过100起,伤亡也比较严重。

通过对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可以看出食品安全问题仍屡禁不止,这就不得不归因于当前我国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这一现状,那么为何餐饮企业会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违背社会道德甚至违背法律责任去欺骗消费者呢?为了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剖析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3 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3.1 餐饮企业内部原因

(1)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盈利组织,其本质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增加企业的成本。因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餐饮企业往往对社会责任熟视无睹,不惜以牺牲公众利益为手段来谋求自身的最大利润。可见,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2)未树立正确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在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企业误读了此概念包含的深刻含义,他们只是将企业社会责任片面地等同于公益捐赠。然而,企业社会责任是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的,企业要对每个环节的利益相关者负责。而作为餐饮企业,首要的社会责任就是保证食品安全,若做不到这一点,公益事业做得再大也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履行者。

(3)餐饮企业自身环境不完善。

我国的餐饮企业多为小企业,生产不规范,设备简陋,卫生状况恶劣、技术落后、标准化程度低,进而导致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在自身发展都成问题的基础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更是难上加难。同时作为我国餐饮业的领头羊,“俏江南”、“小肥羊”、“真功夫”这些知名餐饮企业也忽视企业社会责任,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进而导致整个餐饮行业存在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这一问题。

(4)餐饮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从原材料的种植或养殖过程到加工、包装过程再到运输过程直至最后流向餐桌,在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食品安全直接或间接危害,因而信息不对称可能出现在各个环节上,其中最主要的是食品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餐饮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压力就变小,企业社会责任感变弱,进而导致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另外企业与监管人员的信息不对称、流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都减弱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从而为其提供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机会。

3.2 餐饮企业的外部环境

(1)政府方面。

首先,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食品质量标准重叠混乱,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同时存在很多漏洞,加剧了监管的难度。另外,和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相比,我国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标准和法规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而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都让餐饮企业有空子可钻,继而抛弃企业社会责任。

其次,监管不力使得餐饮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约束。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一个多头分段监管体制,这种监管容易出现监管的交叉和真空,进而导致执法不到位,执法成本高,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另外,政府的执行力度不够也让不法餐饮企业存在侥幸心理。不法企业对其违背企业社会责任甚至违法成本估计很小,因而会冒着风险去从事不法行为。

(2)餐饮行业方面。

在我国,餐饮行业巨头是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跨国公司,它们是行业的领头羊。然而肯德基的“苏丹红”和麦当劳的“麦乐鸡”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却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对餐饮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失去信任。另外我国本土的知名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问题也接连不断。餐饮行业中坚力量的社会责任的缺失,企业之间互相包庇纵容,也就造成了如今整个行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3)消费者方面。

消费者是餐饮业中非常重要的监督力量。但我国消费者消费心理不成熟,维权意识弱,被侵权后大多忍气吞声,这就放纵了餐饮企业逃脱社会责任。另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组织没有代表消费者进行诉讼的职能,只能提供咨询服务和法律支持。然而,一些消费者势单力薄,举证困难,维权成本很高,因而只能采取忍让态度,这也让餐饮企业逃脱社会责任有了可乘之机。

(4)其他社会力量。

除了消费者,企业员工、媒体、非政府组织都是重要的监督力量,但他们的监督作用未充分发挥也让餐饮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熟视无睹。企业员工直接接触到企业的每一环节,因而也就最了解内部情况,然而其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却不敢监督甚至揭发。我国的媒体力量虽日益增强,但仍明显不足;另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不够充分,话语权仍较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在餐饮业快速发展,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渐趋完善的今天,餐饮食品安全事件仍屡禁不止,究其主因,不得不说是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餐饮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做公益事业,以及餐饮业中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都促使了餐饮企业抛弃社会责任;同时政府监管不力、餐饮行业缺少规范体制、消费者维权难等社会因素也让餐饮企业忽视了履行社会责任这一任务。在餐饮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状下,公众对餐饮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餐饮企业也必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才能有效地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获得社会的认可,树立企业形象,获得持续发展。

4.2 对策

(1)加大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度,建立餐饮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以身作则,为企业做出表率。其次,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保障的政府监管制度必须完善,解决好分段监管中的衔接问题,减少监管交叉,做好全程全时“无缝”监管。同时,应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诉讼制度,提高违法成本,重典治乱,给予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者最大震慑,抑制违法冲动。另外,我国可以制定一部具有系统性、实用性、权威性、有影响力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来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2)餐饮行业内部制定规则,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在餐饮行业发展如日中天,食品安全事件却接连不断的情况下,行业协会应制定一些行业标准与规则来规范各个餐饮企业的进入以及经营。同时在行业内应大力宣传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要求大企业做出行业表率,给小企业参考标准。同时可以实行餐饮企业互相监督机制,鼓励其互相举报违法行为,进而交与相关部门制裁。

(3)建立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基础的企业文化。

作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餐饮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使社会责任承担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餐饮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最佳的社会责任策略,并付诸实施。同时,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应定期真实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主动接受监督。对餐饮业而言,安全责任观念与企业成功与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餐饮业一定要主动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作为企业的基本职责来加以重视。

(4)强化消费者和社会舆论对餐饮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监督。

要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督和举报,进而提高餐饮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针对社会参与监督和举报的措施,应尽快建立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制度,让消费者首先知道买什么是安全的。同时应增强消费者监督和维权意识,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给消费者维权创造多种渠道。鼓励企业内部员工以大局利益为重,增强员工自身的道德与责任意识;媒体也应进一步加强监督,及时有效地进行报道,进而形成全民监督的体制来约束餐饮企业的行为,加强其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参考文献

[1]聂飞榕,郭莹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J].金融经济,2008,(16).

[2]谢建华.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食品安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1,(1).

[3]王立武.论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国际化趋势及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1,(1).

[4]胡钦乐,付冉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J].价值工程,2011,(1).

餐饮行业前景报告范文第4篇

巨大的餐饮市场同时也孕育着激烈的竞争,上世纪的末期,餐饮业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洋快餐大举进入中国,西餐逐渐被人们接受,传统餐饮受到极大挑战,餐饮的标准化、工业化兴起。进入21世纪后,在市场的调节和配置下,餐饮业结构得到很大调整,宾馆餐饮突出精品战略,特色餐饮体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休闲餐饮适应假日消费潮流,大众化餐饮成为市场的主流。同时,品牌连锁经营发展迅速,经营方式也由“粗放式”、“传统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向规模化、集团化经营和职业化、信息化管理转变,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理念的结合已成为现代餐饮业经营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之一。

伴随着餐饮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经营理念的转变,餐饮业的营销观念不断更新、营销力度不断加大。从开始的餐饮业“酒香不怕巷子深”、“坐店等客”的传统营销模式,即传统的4P模式(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用现有的产品去寻找客人,逐步发展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灵活营销,如品牌营销、整体营销、特色营销、文化营销等。“2007年北京餐饮行业分析报告”调查结果公布显示,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更新,大众餐饮消费水平快速提高,消费需求向科学、营养、多元化餐饮转变。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深入,网络营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商家所熟悉并喜欢的营销方式。

餐饮业网络营销的利与弊

1.网路营销概述

网络营销(On line Marketing或Cyber Marketing)全称是网络直复营销,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包括网络调研、网络新产品开发、网络促销、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的总称。传统营销观念以4P作为企业营销策略的四个因素,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place)、和促销(promotion)。网络营销更多体现了新的营销理论4C组合:Customer(顾客的需求和期望);Cost(顾客的费用);Convenience(顾客购买的方便性);Communication(顾客与企业的沟通),这样,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营销关系。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基本模式应包括:网上信息的搜集、网上商业宣传、网上市场调研、网上广告投放与、网上销售、网上客户支持服务等。基于网络营销模式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发展网络营销要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和利润最大化两个目标。

餐饮业网络营销,是指餐厅以互联网为段,通过市场的循环营销传播,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商家需求的过程。它可以使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价值交换更便利、更充分、更有效率。

餐饮行业前景报告范文第5篇

中国资本市场募资火热、势不可挡。

2011年,中国资本的天空群星闪耀,甚为绚烂。经过多年积累并渐入佳境的VC/PE行业光彩夺目。

虽然,2011年央行3度加息,6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中流动性收紧,但是依然无法阻止VC/PE募资的狂热。回顾2011年募资情况,仍然可用“大热”形容:上半年募资暴涨,直到8月以后,才由热转凉。

难以想象的282.02亿美元!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中外创投机构共新募基金382只,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本量为282.02亿美元。这是2011年中国创投市场募资创下的历史新高。被中外创投机构募资一路狂热追逐,欲罢不能!人民币基金募集数量占比更高达九成之多,强势主导募资市场。

震撼的388.58亿美元!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共有235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募集,为2010年的2.87倍。披露募集金额的221只基金共计募集388.58亿美元。

募资显著涨幅的背后,是人们对中国经济的热捧与信心。

人民币基金更是一路领跑,从2006年中小板开板以来,人民币基金的规模便逐年扩大;2009年创业板的财富示范效应,更是招徕无数资金杀入私募股权投资,以至于2011年有“全民PE”一说。在境外,过去几年中概股的大热,也有无数境外机构投资者,热捧主投中国的VC/PE基金。

从繁华都市到矿业新城,有多少创业灵感将被盘踞在中国上空近700亿美元的资本金手指演绎成铿锵的财富故事?从莘莘学子到财富新贵,有多少IPO一朝登顶天下闻、产生数以千计的百万富翁甚至是亿万富翁?

虽然2012年,市场充满变数、行业洗牌隐隐到来、退出也踟蹰难行,但是对于欲展翅腾飞的中国各产业、对于含苞欲待放的各创新企业、对于深挖洞、广积粮的中国VC/PE来说,资金将成为支持度过此轮行业洗牌的重要筹码;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无论当下遇何阻力,蓬勃的中国市场会让VC/PE坚信:冬天风雪走、春天花会开。

2 投资暴涨―― “跳级”之最

人人都在寻找一个“绿洲”,中国显然就是这绿洲。

2011年,笃信中国市场即“绿洲”的VC/PE人频频出手,使这年的投资案例数“跳级”增长。

回首10年,中国创投市场投资年年“跳级”,2002年至2011年投资案例数年复合增长率达23.4%,金额更是呈几何级增长,达到46.2%。

即便繁荣如此,2011年仍然创下“最跳级”的记录。

中国VC市场投资案例数1503起,投资金额过百亿美元,达到128亿美元,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分别达到2010年的1.84倍和2.37倍。

与此同时,中国PE市场中的投资活动也急速升温,投资活跃度大幅提升。2011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发生投资交易695起,其中披露金额的共计275.97亿美元。

VC/PE都喜欢投资梦想,精准的投资也将成就VC/PE的梦想。互联网、清洁技术、电信及增值业务3行业吸金状况表现抢眼。

不仅如此,资金向近30个一线行业抛出绣球,这是一场智力与眼光的较量。一旦投资踏入项目,即希望企业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有着强烈决断力和高度智慧的VC/PE,以赚到盆满钵满为己任。

3 海外IPO遇阻――尴尬之最

2011年,中国企业IPO占全球近一半以上,成IPO市场主要来源,可谓全球无可争议的“IPO集散地”;2011年,中国企业IPO被誉为全球证券交易所、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IPO佣金收入的“提款机”。

虽然,2011年,中国企业成为全球IPO市场无可厚非的中流砥柱。但是,中国企业海外IPO不可同日而语。

2011年,在海外市场遭遇沉重打击的中国企业,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均明显下滑。全年仅有75家中国企业在海外8个市场上市,合计融资178.13亿美元,分别仅为2010年海外上市数量和融资额的58.1%和53.5%。

在美国市场一度遭到打压的中概股,赴美上市呈现前松后紧的态势,下半年仅有土豆网1家于8月在美国挂牌上市,此后再无企业破冰。

这不仅仅因为西方经济普遍疲软、金融风暴来袭、欧洲债务危机阴影、经济二次探底恐慌、中东北非政治格局动荡、日本地震海啸危机;也不仅仅因为全球IPO市场跌宕起伏,几度浴火重生;更因为中概股风波、VIE迷局等不利影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大幅遇冷,赴美上市如鲠在喉。

摆在普遍处于困境的中概股面前的,是如何苦练内功、重塑形象。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上市估值和上市后表现不甚乐观,VC/PE机构通过IPO退出存在一定阻力,“不少机构将被投企业IPO延后或考虑其他退出方式变现”将成为现实。

4 并购飙升――数量、金额之最

2011年,中国并购市场在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和产业整合加速的大环境下,实现了火爆增长的态势,并购活跃度和并购金额创下6年以来的历史新高。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1157起并购交易。

纵观全球并购市场,2010年大幅回暖,并在2011上半年强劲上扬;但是2011年下半年全球并购市场小幅受挫,增长放缓。这是因为欧债危机对全球并购市场的影响扩散,并购交易晴转多云,市场增长呈放缓趋势。

中国并购市场却“风景独好”,不仅未受到债务危机的拖累,而且实现了火爆增长,中国企业并购数量和并购金额双双翻倍增长,让全球企业眼前一亮。

2011年,就中国市场来说,中国已经是亚洲最大的并购交易市场,占全亚洲交易总额的23.0%,领先于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其3家“金砖四国”成员,表明中国已整体迈入并购环境成熟国家行列。

与VC/PE相关的企业并购更是快速发展,以并购方式退出热情高涨。2011年在全球的IPO市场步入低谷的大背景下,VC/PE的上市退出回落,并购退出呈崛起之势。2011年,VC/PE相关企业并购共完成194起,与去年的并购数量91起相比,同比增长高达113.2%。2012年,全球股市将持续震荡,IPO市场低迷,上市回报持续走低的可能性增大。VC/PE机构或将采用方式灵活、渠道广泛的并购方式作为主要退出方式,并购退出在投资机构退出方式中的份额或将显著提高。

可以预见,2012年,欧债危机阴云不散,全球并购市场下行压力增大。但中国并购市场的井喷将持续,并购案例数和金额有望再次刷新纪录,“好戏还在后头”。

5 境内IPO疯狂――上市地转移之最

相对于国际经济的一波三折,2011年国内经济发展相对平稳,但是由于沪深两市全年一路走低,使境内IPO规模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即便如此,相对于骤冷的海外资本市场,境内资本市场表现可圈可点。

2011年,境内IPO退出案例数量大幅超越境外。共有281家企业在境内3个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额为437.19亿美元,平均每家上市企业融资1.56亿美元。不过,上市企业数量较2010年减少了66家,融资额降低了39.3%。

企业融资需求的与日俱增、境内上市审批时间缩短、创业板的推出、境内资本市场市盈率的不断攀高、本土VC/PE机构投资趋热等一系列因素,造就了中国企业IPO的前仆后继以及境内资本市场的如火如荼。

在中国企业关注的海外13个市场和境内3个市场上,境内资本市场成为中国企业上市的首选,IPO地点选择明显“内倾”。2011年,深圳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分别有115家和128家企业上市,上海证券交易有38家企业上市。

当然,2011年,国内二级市场逐步下跌,市盈率走低,新股融资规模明显下降,2011年全年创业板企业平均融资额不足1亿美元。

对VC/PE来说,近年来境内资本市场退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且与海外资本市场存在越来越明显的分化趋势。由于赴美上市的阶段性暂停,并且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开始设立人民币基金,外资机构开始将中国资本市场作为其投资项目退出渠道的重要选择。

预计,2012年我国资本市场将继续上演“疯狂的IPO”,更有机构预测,将有约300家企业于境内上市。随着VC/PE投资活动的日新月异,2012年VC/PE支持的IPO数量及金额占比均将有望突破50%,逐渐成为上市行列中的中坚力量,在我国资本市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 VC/PE助农业转身――华丽之最

在VC/PE助力下,农业游走于传统和现代之间,华丽转身。

作为传统行业,农业总体规模的增长已经较为缓慢,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偏低,且易受天气、病虫害等不可控因素的干扰。

但近年来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新农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活力,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新农业产业,将经过怎样的华丽转身而“羽化成蝶”呢?资本将再次发挥其催化剂作用!

近几年,农业的科技化、现代化转变,吸引了聚焦于高科技领域的创业资本的关注。2011年6月,聚焦现代农业的创投联盟在陕西杨凌成立,同时,资金规模达3亿元的杨凌东方富海生物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也正式成立。

除专项基金的成立外,从历年的投资情况来看,自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农业领域投资案例累积达114起,其中披露金额的共达17.6亿美元。披露的案例不仅包括多利农庄、欧阁有机蔬菜等有机种植品牌,也包括一些从事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农资产品生产的厂商。

农业,融入更多科技元素,成为吸引资本驻足的重要原因。2011年,在农业与资本的亲密接触中,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成VC/PE追逐的热点。

在产业链整合与分化的嬗变中,农业正在逐渐脱去“你耕田来我织布”的传统外衣,涌动起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鲜力量。而VC/PE投资,这一工业社会乃至后工业社会的产物,与传承千年的农业亲密接触,充满着异性相吸的冲动,也充满着时代跨越的碰撞。

7 食品投资降至冰点――悲情之最

中国食品、饮料、餐饮受制于“安全”,2011年投资降至冰点。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凸显着食品及餐饮在消费领域的重要地位。但是,食品安全成为降温中国食品及餐饮行业投资热的“冷却剂”。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5-2011年上半年,已经披露的中国食品行业的投资事件为159起,披露金额为47.20亿美金。

曾几何时,中国食品行业投资可称频繁,尤其在2009年及2010年间,披露的投资案例金额及投资事件案例数创历史记录。但是,2011年上半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投资事件锐减,主要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资本对市场的信心与判断。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中国食品安全、餐饮安全的不可控因素较强,极易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

此外,还有其他因素使VC/PE对中国餐饮企业的投资热情锐减:由于证监会提高内地餐饮企业IPO门槛,俏江南、广州酒家、小南国、金钱豹、顺峰集团等多家餐饮企业上市计划全面搁置。这种二级市场难突破的现状,加之VC/PE退出心切,中国餐饮市场投资降至冰点:2011年上半年,中国餐饮行业仅有唐宫中国获得兰馨亚洲600万美元的投资,无论是投资笔数还是金额均创新低。

虽然,食品、饮料及餐饮行业投资较具风险,投资金额与投资案例在2011年节节“败退”,但并非机会全无。VC/PE既要考虑众多风险因素,也面临着中国庞大食品餐饮消费市场的诱惑。总体来看,中国食品、饮料及餐饮行业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前景。

8 深创投投资、退出双丰收――业界之最

人民币基金成创投主战场后,本土与外资VC/PE地位大挪移,本土投资机构以群体的姿态崛起。不过,即便群星闪耀,其中翘楚――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创投”)依然是明星中的明星,光芒四射。

2011年,在很多机构的年度榜单中,深创投均以不俗的人民币基金募资和投资、出众的退出表现摘得桂冠。

2011年,时逢创业板推出两周年之际,有机构统计显示,深创投共实现22笔退出,再登榜首。有人甚至戏言“创业板是为深创投开的”,可见其王者地位。

深创投是创业板大赢家,同时投资项目也是冠军。

从1999年至2011年5月,成立12年的深创投创造了一连串令人惊叹的数字――接洽项目逾万个,已投资项目超过350个,累计投资金额逾83亿元,78家所投企业成功上市,年回报率达36%。

单从项目数量来看,2011年深创投无疑是投资项目最多机构,前3季度一共投资了55家公司。这一数量远高于同行,比排名第二的红杉资本高出近4倍。如此庞大的投资规模,为大部分本土创投所望尘莫及,即使深耕多年的很多外资VC/PE也难望其项背。

12年来,深创投以一国资背景的VC,在这个与时间和风险博弈的行业中,几经波折,历经风雨磨砺,走出了自己的路,成为中国VC/PE界名列前茅的主流机构之一。

9 马化腾的“资本企鹅”―― 跨界之最

以“开放”的名义,那一只“萌态”百出的“企鹅”俨然已经跨出了互联网领域。2011年1月,腾讯产业共赢基金成立,首期募集金额为50亿元人民币,宣告腾讯由此进入了“产业与投资”共舞的新时代。

媒体评价说,腾讯产业共赢基金触角遍布网络游戏、社交网络、无线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新媒体等各领域。更超乎所有人想象的是,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腾讯产业基金便花掉了20亿元,其快拳战术让业界眼花缭乱。

随后,更让业界震惊的是,6月马化腾即宣布其将产业基金规模从50亿元扩容至100亿元,“企鹅”的投资脚步势如破竹。

通过产业共赢基金,腾讯一口气投资好乐买、F团、金山软件、华谊兄弟、珂兰钻石、艺龙网、开心网等项目,其数量超过过去12年总和,跨界力度之大令外界惊呼不已。

从世界范围来看,广义IT企业设立产业基金以求实现业务快速扩张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英特尔投资、谷歌创投、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等都源于此种大环境。

由于中国一级市场及广义IT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中国IT企业设立产业基金的时间也相对较晚。严格意义上而言,腾讯是继盛大成立投资部门后,继而鸣枪杀入资本市场的互联网企业,也是中国少有提出泛娱乐化战略的大型互联网公司。

马化腾曾致信全体员工称:这不是最坏的时刻,也没有最好的时刻,让我们放下愤怒,让我们保持敬畏,让我们打开未来之门。2011,人们看到,马化腾正带领腾讯推开未来之门,走上变身之路。

10 房地产基金后来居上――意外的规模之最

201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关键的一年,坚定的调控政策,改变着房地产市场格局,也催生了一个新事物的崛起――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

这一年,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大热,规模已接近千亿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的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度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迅速增长。课题组汇总各方信息估算,目前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融资总规模已近千亿元。这一数字相比2010年全年约500亿元的数字已有成倍增长。

2011年,在第3季度完成的私募股权投资交易中,房地产行业后来居上,以18起投资案例和12.69亿美元的交易规模跃居各行业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榜首。

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后发制人、夺人眼球。

大量房地产基金不断成立,国内房地产基金规模不断扩张。归根结底,开发商资金链趋紧是房地产基金兴起的直接原因。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房地产私募基金都是房地产公司设立并用于投资自身项目,从本质上说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一个新的资金来源。目前,包括万科、金地、华润、复地等知名开发商均已试水房地产私募基金,此外,有意设立房地产私募基金的地产巨头也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