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准医学发展的局限性

精准医学发展的局限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准医学发展的局限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准医学发展的局限性

精准医学发展的局限性范文第1篇

质子放射治疗是何原理

质子其实就是正1价的氢原子核,原子量为1。经过高能加速器把质子加速到光速的70%~80%,引入到需要治疗的肿瘤部位,通过精准攻击肿瘤,用高温高热杀灭肿瘤,这种治疗方法就是质子放射治疗。高速质子在穿透皮肤和肌肉时只损耗能量的20%,到达肿瘤部位后释放出80%的能量,形成一个尖峰,称为布拉格波,形成高温高热以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布拉格波物理现象其实在1947年就被科学家发现了,但是由于当时还缺乏计算机精准定位等学科的配合,无法用于临床实践。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由美国麻省总医院神经外科和放射学科与哈佛大学高能加速器实验室、哈佛医学院合作科研攻关,将质子放射治疗癌症用于临床实践,这是一个需要多学科集成的高科技医疗技术和设备,前端其实就是高能加速器。

高速质子流引入治疗室后,通过计算机精准定位射入肿瘤部位。质子放射治疗癌症最初主要是用于难以进行外科手术的神经系统肿瘤,例如脑瘤、脊髓瘤,因为在这些部位动手术很容易伤及神经,同时也用于儿童肿瘤的治疗。这项技术在通过美国医疗监管当局FDA批准前进行了800多例志愿者的临床治疗,FDA的审批就经过了5年多时间。

40多年来麻省总医院质子放射治疗中心已经临床治疗9000多名癌症患者。目前,全美大约有5家质子放射治疗医院,包括明尼苏达州梅奥中心、得克萨斯州癌症治疗中心、加州的一家质子放射治疗中心等。

最初质子放射治疗癌症仅限于脑瘤、脊髓瘤等神经外科肿瘤,因为腹部肿瘤受到呼吸的影响,难以精准定位,所以最初质子放射治疗癌症未能应用于肝癌等腹部肿瘤。后来由于技术的发展,事先向肝脏部位植入1枚很小的金箔,大约只有针眼那么大小,作为传感器,呼吸时肝脏起伏运动的信号就会由金箔传感出去,治疗质子光束也会随动,保证在呼吸时也能精准射到肿瘤部位。植入金箔其实很简单,一瞬间完成,病人没有感觉。这个问题解决后,质子放射治疗也开始用于肝癌等腹部肿瘤的治疗了。?

新发展:加入重离子,成为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

这项质子放疗治癌症的技术传到德国和日本后又有了新的发展,即加入了重离子,成为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所谓重离子其实就是碳原子核,正12价,原子量12。日本的科学家认为,重离子放射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比单纯用质子要强,放射治疗次数可以减少、杀伤力更强。目前日本有5家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中心,名古屋大学医学部、京都大学医学部、东京大学医学部等,设备由日立公司制造。

上海的质子重离子治疗医院,是在学习日本质子重离子医院的基础上筹备建立起来的。在筹备过程中,上海的专家们参观访问过美国和日本的质子或质子重离子医疗中心,最终选择了采用质子重离子治疗技术。上海的质子重离子治疗医院的设备是由德国西门子制造的,仅设备造价就约13亿元,加上建设费用大约在15亿元左右。国家发改委支持了1亿元,其余由上海筹措。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任副市长和市长时对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的筹备和建设给予了坚决的支持,才使该医院建成,前后花了10多年的时间。由于质子治疗需要有放射物理学科的知识,而中国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和专业,所以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聘用了一部分外国医疗专家,并且开始在复旦大学培养放射物理学研究生。?

到目前为止,美国的技术仅限于质子放射治疗,没有重离子。在这点上美国和日本、中国的医疗专家有学术分歧。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肯定地认为,加上重离子之后,放射治疗的效果会大大提高;而美国麻省总医院的医疗专家认为,质子放射治疗就足够了,没有证据能证明加上重离子后会有更好的疗效。另外在技术方面,美国麻省总医院质子放射治疗前,要在计算机模型基础上用五轴数控机床加工出肝脏放射模型,导引质子准确射向肿瘤,这个过程约需15天;而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用计算机笔型扫描,因而不需要制作模型。?

“利器”非“神器”,还需理性对待

精准医学发展的局限性范文第2篇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人民医院,山东济南 251400

[摘要] 流式细胞仪被广泛的应用于光学、生物学、流体学和免疫学等领域。其中流式细胞术是其检测的关键性技术,具有灵敏、快速的特点,在细菌的快速检测中得到较为广阔的应用。本文就流式细胞术在环境样品细菌检测、临床细菌检测和趋磁细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以促进流式细胞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

关键词 ] 流式细胞术;细菌;快速检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4(b)-0194-02

流式细胞术于90年代末期被创建,最初仅用于临床检验和科学研究,由于微生物的粒子或细胞较小,因此在微生物领域应用的较晚。但在近几年来,随着荧光染料的改良和丰富、光学科技的不断完善,以及流式细胞检测仪自身的不断发展进步。在如今,流式细胞术在微生物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于细菌学问题的解决具有多参数测量精确,并且迅速的特点。

1流式细胞术在环境样品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以往对环境样品通常应用的方法为平板法,对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总菌数的深入研究具有严重的制约性,常会给检测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并且其他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操作复杂繁琐的特点。但流式细胞是在环境样品中的推广应用,具有测定精准、制备简单、可快速的对多参数数据进行采集,以及可对多元数据进行分析。如今,流式细胞术已广泛的应用于土壤、水和空气等环境中的微生物研究的重要工具,图1为流式细胞术的样品制备技术。

曾有学者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检测仪对猪谷仓空气和实验室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测定。先用液化收集器获取样品,然后用荧光染料染色后,应用流式细胞术辨别样品粉尘杂质中的菌体,并且可通过计数处理,获取细菌总数。流式细胞术还可用以土壤样品的检测,Jean Christophe等学者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测。应用溴化乙锭和跟16SrRNA具有互补作用的荧光探针结合光散射参数对菌体的大小进行限定,然后从土壤微生物的粉尘碎片和群落中区分出絮凝剂产生菌检测菌[1]。

另外,还有学者应用该术对水环境进行细胞的快速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FISH对新加坡压舱水的肠道菌数、弧菌数、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属进行检测。经检测结果发现,应用不同取样点的压舱水,其检测结果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该种现象说明航运业的压舱水的水质情况较为复杂,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些检测实验表明,应用流式细胞术能够进行水质检测和污染监测,在工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该监测方法的应用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2流式细胞术在临床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术在最初主要应用为哺乳类动物的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极为少见。但目前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样品的检测范围也从最初的的真核细胞检测扩展到原核生物的细胞检测中,甚至可对更小的病毒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对促进病症的及时确诊具有重要的作用。较为常用,并且效果最佳的是对于菌血症的诊断。在临床检查中,异质性和药敏性极为常见,并且两者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流式细胞术在临床细菌检测中的应用,最初始于对药敏性的检测。

Suller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分别对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药敏性反应进行检测。其结果表明,应用流式细胞术能够灵敏、快速的对抗生素的抗菌效应进行检测,同时应用细胞氧化活性燃料CTC,可检测出多个不同的细胞亚群,由于不同的细菌亚群对于抗生素敏感性并不相同,因此能够较为直观的反映细胞的异质性[2]。付亮等学者应用临床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结合流式细胞术和确证实验两种方法进行两种药物敏感性的检测。其检测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术和传统的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的特征,但更富有客观、自动化和快速的特性,能够联合应用于药敏性的实验研究。流式细胞技术还可获取异质性和药敏性的相关信息,属于有效的检测手段。该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在于其检测结果能够帮助对疾病进行及时的诊断,特别是对于急性病的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流式细胞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还可应用于其他病菌的检测。有学者曾应用结合分支杆菌采用荧光素SYBR Green I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两种燃料标记后,结合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其检测的菌浓度可低至3.5×103~3.0×104 个/mL,相对于单纯使用FITC 染色的流式细胞术应用更为明显[3]。此外,据有关实验表明,流式细胞术的临床细菌诊断,并不仅仅是局限于普通的细菌检测,还可用于休眠体的检测,能够在其活化前,对疾病作出诊断,进行尽早的诊断,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3流式细胞术在趋磁细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趋磁细菌于1975年由美国科学家Blakemore首次发现,因为其体内据有较小的次磁小体,受到诸多科学家的关注。在目前,对于趋磁细菌磁小体的合成机理并没有明确的文献指出,在研究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的关键性问题在于对磁小体合成量的检测,也即磁性的表征,对于优化磁小体的合成培养条件形成了限制,制约磁小体的大量合成[4]。在近几年来,有学者曾应用流式细胞仪对趋磁细菌进行检测应用,但文献较少,并且缺乏深层次的研究。

结合流式细胞仪的应用原理,以及检测微粒时可应用荧光染料标记定量测量的特点,初步推断流式细胞术能够应用于检测趋磁细菌磁小体合成量。因为趋磁细菌结合体的体内合成磁体较小,并且数量不相等,致使胞内粒度的大小直接受到磁小体多寡的影响。根据流式细胞术侧向散射光信息能够表示细胞胞内粒度的具体情况,因此,流式细胞术在未来的发展研究中,应能够用于趋磁细菌磁小体量的检测,但在目前仍未找合适的磁小体荧光探针,所以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此外,流式细胞术还可以应用于趋磁细菌非趋磁标准珠和突变株的检测研究,据有关研究观察发现趋磁细菌的非区磁性的突变体能够自发的形成[5]。但在目前的研究中,流式细胞仪应用于趋磁细菌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对其仪器精度的提升深入研究,方能进一步的促进流式细胞术在趋磁细菌中的应用。

4结语

流式细胞术在微生物领域中的应用较广,只要可进行荧光分子标记的微粒和细胞,均可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尤其是用以形体较为微小的粒子,具有灵敏度高、迅捷、逐个检测、多参数分析等优点。但由于其前期的应用成本较高,并且在样品处理和荧光染料的选择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但在现代科技不断进步发展下,流式细胞术会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1] 付亮,龙军,袁小澎.流式细胞术快速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研究[J].广东医学,2011,2(4):181-182.

[2] 徐黎明,任桂萍,尹杰超,等.基于流式细胞术的scFv抗体库筛选技术的建立[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3(1):65-68.

[3] 何子纯,李升锦.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的活力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3(8):261-262.

[4] 许文芳.CD64、CRP在重症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2011,1(2):205-206.

精准医学发展的局限性范文第3篇

医学影像技术是高新技术与医学的结合,自20世纪70年代起,以CT问世为标志,伴随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影像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传统单一普通X线加血管造影检查形成包括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X线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I、普通X线检查的数字化成像(CR和DR)以及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多种技术组成的医学影像学体系。医学影像学已经由传统的形态学检查发展成为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诊断手段,医学影像学技术已经由既往"辅助检查手段"转变为现代医学最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使多种疾病的诊断更准确、及时。由于介入医学的兴起,医学影像学已经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成为与外科手术、内科化学药物治疗并列的现代医学第3大治疗手段。目前,医学影像学科是现代化医院的支柱之一,影像学设备的价值占医院固定资产50%以上,医学影像学为临床医学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推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动力。

医学影像学是高新技术与医学的结合点,21世纪医学影像学发展首先依赖于以计算机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进步。由于计算机的性能以几何级数升级,必将带动多种医学影像学设备向小型化、专门化、高分辨率和超快速化方向发展,医学影像学检查亦将由大体水平逐渐深入至细胞、受体、分子和基因水平。近年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医疗影像诊断产业加强战略布局,旨在带动多种医学影像设备向小型化、专门化、高分辨率和快速化方向发展。目前,数字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主要有如下几大趋势:

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将由最开始的形态学分析发展到携带有人体生理机能的综合分析。通过发展新的工具、试剂及方法,探查疾病发展过程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异常。这将会为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评价药物的疗效以及分子水平治疗开启崭新的天地。同时,由于造影剂是影像诊断检查和介入治疗时所必需的药品,未来针对特定基因表达、特定代谢过程、特殊生理功能的多种新型造影剂也将逐步问世。

1小型化和网络化

新技术的发展使医学影像设备向床边诊断转变,小型、简便的床边化仪器将越来越多地投入应用,这将对重症监护、家庭医疗、预防保健等提供快速、准确、可靠的信息,提高医生对病人诊断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同时,数字化成像将安全取代传统的非数字图像,医院内部所有医学影像学设备将联网,在线大容量数字化图像存储得到普及,由于宽频带网络的应用,医学影像学图像的远程传输更快捷,图像更清楚,使远程放射学达到普及和实用阶段。网络化也将加快成像过程、缩短诊断时间,有利于图像的保存和传输。影像学科医生不必到医院上班,在家或出差的旅途中即可完成医疗工作任务。医院内部完全取消借、还片工作,临床科室医生在门诊、病房或手术室、监护室直接经网络调阅影像学图像,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外科手术方案、并直接在手术过程中引导手术入路、揭示手术切除范围。通过影像网络化实现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念,达到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的高度统一和共享。

2多态融合技术使诊断、治疗一体化

在新世纪,将有多种新型造影剂问世(包括组织、器官特异性造影剂,特定基因表达、特定代谢过程、特殊生理功能造影剂),其毒副作用更小、对比增强效果更佳、诊断的特异性更强。此外,医学影像学技术直接应用于药物研制,并用于监测疗效,可促进新药的开发进程。

医学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可分为解剖结构图像(如:CT、MRI、B超等)和功能图像(如:SPECT、PET等)。由于成像原理不同所造成图像信息的局限性,使得单独使用某一类图像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通过研制新的图像融合设备和新的影像处理方法,将成为计算机手术仿真或治疗计划中的重要方向。同时,包含两种以上影像学技术的新型医学影像学设备(如:CT与X线血管造影机)将更受欢迎,诊断与治疗一体化将使多种疾病的诊断更及时、准确,治疗效果更佳。

3 3D打印辅助医学影像

精准医学发展的局限性范文第4篇

1、人工智能技术大幅降低误诊率

现在即使是梅奥这样的机构,据说初诊失误率也高达40%,有人估计国内医院的初诊失误率高达60%甚至更高。初诊失误率太高是当前医学的核心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医生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未来能否通过大数据积累、人工智能技术,来支持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从而降低误诊率?我对此持乐观态度。这样复杂的系统不会很快变成现实,但技术正在十倍的速度发展,2020年应该可以大规模应用了。

2、精准医疗得到普及

最近奥巴马提出的精准医疗,获得了全球的关注。精准医疗的基础是个人基因筛查,据说现在个人的基因筛查成本已经降到了70美元,而且成本还在快速下降、筛查速度还在提高。由于基因筛查技术的进展,未来的精准医疗和我们一直在说的4P医学,有望变成临床现实。现在的障碍主要还在于,全基因组筛查的结果和疾病的联系仍然不够清晰和具体,但确实已经有部分能用于临床了。

3、远程医疗大发展

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将进一步发展,网速将进一步提升、流量费将会进一步下降至很低的水平,在高网速、低流量费的前提下,大数据云端存储和云计算可以实现,这与视频技术支持相结合,将导致远程医疗会成为现实。未来普通的民众都能有机会接触到更好的、更优秀的专科医生。结果全科医生的数量可能并不需要那么多,这为中国的初级医疗保健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现在可能不需要再走英国的全科医生模式了。

4、在线继续医学教育将成为主流

现在还需要通过出差、旅行去参加一场学术盛会,这样做,经济和时间成本过分高昂。未来的远程学习技术,能够将大专家和普通医生、国内医生和国外医生、科学家和医生、医生和医生、医生和全球的学习资源更好的联系起来,他们将能够在手机上随时随地地发起学习和同行协同交流,这是未来的CME图景。

5、廉价手术机器人让远程手术普及

手术机器人源自航天计划,它的本意就是为了解决太空人的远程手术问题。现在因为价格问题不够普及,未来如果手术机器人能够成为医院或者诊所的标配,外科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半径将极大扩展。远程手术室中,仍然需要麻醉、护理、当地外科医生的监护。可能远程的专家们只需要参与手术方案的制定、负责最关键的手术环节――这和现在大专家们在自家医院干的差不多。

6、医改有望获得成功

到2020年,我国的医改能解决最基本的问题吗?――医护自由执业、医疗市场开放、医疗医药分开、医疗价格合理、政府管基本和基础医疗、靠市场解决大部分需求?我认为是可以乐观的。一旦医改成功,医护的临床能力将会市场化,他们的劳动将会得到合理的报酬。如此重要的话题放在后面,是因为在近期看不到医改成功的可能性。

7、医护专业人员准入门槛将提高

为什么中国的医生护士水平差距这么大?为什么医学院吸引不到最优质的生源?

就其本质而言,是因为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上,医护的收入不具备竞争力。只有医生护士人力资源市场化,才能导致高水平医护收入上升,才能导致这个行业具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而只有各个层级的医生职业都具备吸引力,医护的准入门槛才能提升。如果基层吸引不到医生,就用赤脚医生来代替的政策不变化,医生护士的门槛就无法提升。放到2020年来看,有理由对此保持乐观态度,虽然其实我还不太能肯定。

8、制药业继续摆烂和器械业提升

我们的制药工业不但不能研发出国际水平的创新药品,而且也无法制造出优质的药品。这个问题,未来20年能够改善吗?我对此不乐观。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进展会更肯定些。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制药工业得到了过多的保护,存在太多的行政干预,结果民族制药工业不需要按照国际规范市场的要求研发产品就能获得很好的回报。因为该领域利益集团庞大,很难设想其未来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与此相比,医疗器械企业有很大可能性在基础的医疗器械设备制造领域取得最重要的地位。

9、肿瘤治疗技术获得突破

随着精准医疗的推进,干细胞技术、细胞治疗技术、新药物的进展,癌症患者生存期会大大提升,有部分癌症通过预防性治疗得到避免,有部分甚至能彻底治愈。能彻底攻克癌症吗?这个问题,要留给时间来回答。很显然,现在可能正处在技术突飞猛进的战略转折点上。

10、慢病管理将会市场化和网络化

现在通过移动互联网,完全能够对慢病患者进行有效管理、进行更好的服务。因为这部分人群公立医院没有能力、意愿去做,同时中国的全科医生难以形成有效的保健力量(在可预见的将来都无法形成,主要原因是合格的医生难以培养出来),慢病管理领域会成为市场力量占主导的领域。现在的问题是谁来付钱?如果克服了这个问题,市场化的慢病管理技术将会大发展,结果是为普通人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医疗保健服务,同时也能大大节省医保支付的费用。

科技进步带来的民主性赋予了每个人更多自,年轻一代越来越倾向于持有自力更生的医疗健康价值观。何为自立更生的医疗价值观?褒义地讲是自己的健康自己作主;中性地讲是自己的健康自己负责,要获得更大自由就得承担更多责任――这是自力更生医疗健康价值观的潜台词。

自力更生价值观下的互联网医疗DIY模式切入点的背后渗透着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作两部分来看:填补信息鸿沟获得医疗健康的自由决策权;通过自控与自管理进行健康决策的自我执行。

自由决策:

填补信息鸿沟获得决策权

填补信息鸿沟包括两个步骤:获取信息的能力,开始DIY的第一步;解读数据的能力,自动化数据分析跳过医生、实现DIY自诊断。

长久以来,因为获取医学健康知识的高门槛,医生一直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医患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等的背景下,患者DIY无从谈起。然而科技进步与商业模式创新,已经开始打破这种局面,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开始有能力掌握信息,开始迈向自由的第一步。我们获取到的信息包括三种:自我健康数据、医学健康知识、他人健康经验。互联网医疗基于对这三种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切入点:

个人消费级生物传感器硬件

如今借助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个人通过DIY方式全方位了解自己的身体数据不再困难。从关注健康状态的睡眠深浅、运动轨迹、体重脂肪、血压心率到以往只能去医院化验才能获得的尿检、血检、心电图、维生素含量等等,甚至在心理健康方面还出现了能感知情绪变化的传感器技术。这些生物传感器技术以可穿戴设备或家用检测仪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并努力朝着更低成本、更高准确性、实时连续、便捷无创伤的方向持续改进。

基于自动化算法的自诊应用

许多检测到的体征数据在不能得到解读之前事实上几乎没有意义。必须经过分析解读才能呈现出价值,或者说给出诊断结果。在传统模式下,这个工作是由医生来完成的。医生为什么能做到?因为他们的大脑里存有多年积累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而现如今基于大数据,自动化算法已经能在部分领域替代医生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做出诊断。例如之前介绍的AliveCor所开发的ECG移动监测设备,其能通过分析ECG数据得出中风前兆房颤现象的自动化算法通过了FDA的审批。相信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自动化算法,替医生为我们做诊断。

个性化智能化医疗健康资讯

关于获取医疗健康知识,这类资讯信息由来已久,但以往的呈现方式缺乏针对性,并且许多内容对未受过医学训练的人来说艰涩难懂。而现今医疗健康知识开始向着智能化、个性化、简约化的呈现方式发展。例如填入症状,自动化系统将为你匹配出可能的疾病;输入病种、个人病史等信息,系统自动为你查找适合的药品;根据个人生活习性和健康状况,为用户自动推荐的瘦身饮食、养生食谱、健身计划,等等。

患者社区共享临床经验

互联网让信息共享变得触手可得,病友之间交流治疗记录、用药经验成为许多患者寻求救治的DIY途径之一。尤其对于罕见病,即便是专业医师也很难拥有足够多的临床经验,在没有足够多的临床经验支撑下,做出最佳诊疗决策显得缺乏依据。患者社区平台的共享文化不但为患者自身,甚至为医生群体提供了更多支撑决策的信息。

自我执行:

学会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

通过以上那些DIY手段,我们获得了支持决策的足够信息,我们完全有条件获知该怎样做才能生活得更健康。接下去就是执行这些更利于健康的决策,例如控制指标、遵医嘱服药、调整饮食、坚持锻炼、改善作息时间、保持心情愉快……当然这些列举的只是大致的方向,互联网医疗创新模式可以做到按每个人的不同状况为你定制一套生活守则,甚至行为时刻表,问题是你能不能做到,这时候没有医生或护士来看管你。事实上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为了让DIY模式最终得以产生价值,在促进执行上,互联网医疗创新可以做哪些事?

健康自管理工具

现如今有许多健康自管理工具帮助你管理自己,这些健康自管理工具往往具有两类主要功能:计划与提醒。例如帮助你制定康复计划、养生计划、瘦身计划,走出抑郁的心理治疗计划,甚至遵医嘱每日吃药的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在特定时间甚至特定地点提醒你去完成计划。例如曾介绍的Nightingale创业公司设计的个性化智能药盒,匹配你的生活习惯来定制吃药提醒就是为了让你更容易做到遵医嘱吃药。

游戏化社交化激励工具

有了计划,收到了提醒还是执行不了怎么办。对于许多有健康问题的人群来说,这种现象再正常不过了。一些创新公司开始将激励消费者和激励员工的方法应用到激励患者上。在这里最有效的激励方法莫过于游戏化和社交化。一些健康应用将这两种元素应用其中,提高用户的参与度,进一步促进完成健康计划,并长期坚持下来。例如GymPact公司通过GPS追踪技术监督用户是否坚持到健身房锻炼。如果玩家达到了锻炼目标就可以赢得现金,不过也有许多玩家因为没能兑现锻炼承诺而遭到了惩罚。

事实上,互联网医疗DIY模式中的这些切入点往往不是割裂的,有许多整合式的解决方案,将信息获取与解读集成在一起,有些同时还设置有健康自管理功能,实现从DIY获得决策依据,到进行决策执行的完整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DIY流程的设计并非封闭式的,在许多环节中都有接口通向医疗机构或医生个人,允许用户在必要的时候向医生寻求帮助。

来源:医学界 动脉网

精准医学发展的局限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超声成像技术;神经电生理;手术切口

[中图分类号] R68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a)-0103-04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mag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electrophysiological index in surgery incision of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LI Ping WANG Jihong WANG Xingguo GUO Zhiying WU Xinghua WANG Donghai

Department of Functio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uhhot 010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ing the clinical value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maging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in guiding of the surgical incision of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hirteen patients with cubital tunnel comprehensive syndrome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these patients' healthy ulnar nerves were taken as the control. All the patients were tested through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and ulnar nerve electrophysiology examination before surgery,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the below-above elbow segment and wrist-below elbow segment were examined. The continuity of ulnar nerve, the change of the echo of internal structure, limitations expand, near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were observed by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cross-sectional area (CSA) of the expands ulnar nerve was measured, the range of viega profi-press point was labeled. Results CSA and nerve electrophysiolog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between the diseased side and un-diseased sid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or P < 0.01). There was a difference of 0.5-1.0 cm between the parts confirmed by surgery and skin-marker. Conclusion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mag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nerve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can locate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entrapment sites more accurately, which will provide reliable instructional information for making choice of various surgical operation incisions.

[Key words] Cubital tunnel syndrom; Ultrasonic imaging technology; Nerve electrophysiological; Operative incision

肘管综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CT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尺神经在肘管内长期受压,从而产生一系列尺神经损伤的症候群,是常见的尺神经卡压综合征。本研究采用高频超声成像技术实时静态和动态观察CTS患者尺神经,并联合尺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分析CTS患者尺神经形态、走行、损伤及卡压征象,从而确定尺神经卡压的具置、原因、神经损伤程度及累及范围,为CTS患者临床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外科实施手术的213例CTS患者,均选择单侧患病的CTS患者,其中男168例,女45例,年龄19~72岁,中位年龄45岁;左CTS132例,右CTS 81例;病程1.5~42个月。临床表现:患侧小指及环指尺侧麻木伴手指感觉障碍或疼痛,屈肘症状加重,背侧第一骨间肌萎缩,“爪形手”等。在收治的213例患者中,有肘部骨折外伤史者32例,长期从事肘部受力者50例,长期务农者58例,关节炎者52例,不明原因者2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尺神经的高频超声及神经电生理检测。

1.2 检查方法

1.2.1 高频超声检查 首先检查患者疼痛、麻木感觉异常、肌萎缩等现象的范围,再嘱被检者平卧,上肢自然伸直外旋、外展60°~75°,超声诊断仪采用Philips IU-Elite,探头型号L12-5,设置为肌骨超声条件,将探头置于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尺神经解剖走行方向横向和纵向扫查,并配合肘关节运动,实时静态和动态观察尺神经走行、连续性、内部结构回声变化及其比邻结构,寻找其局限性肿胀、变形、卡压的部位,用标记笔在其卡压处做体表标记。应用超声设备自设测量模式测量肿胀和变形处尺神经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并以患者的健侧手臂尺神经作为对照。

1.2.2 神经电生理检查 本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均采用美国牛津公司的Medlec Synergy肌电图仪完成。检查室室温控制在25~30℃,受检者皮温>32℃,患者取坐位,肌肉自然放松,手指伸直,掌心向上,沿尺神经走形在腕部、肱骨内上髁近端6 cm、肱骨内上髁远端4 cm处分别给予超强刺激,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计算尺神经肘段(肘下-肘上段)、腕-肘下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uty,MCV)。尺神经感觉神经检测,采用环状电极作为刺激电极置于小指,以盘状电极在腕横纹尺神经干处记录感觉电位,观察并计算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潜伏期和波幅。并以患者的健侧手臂尺神经作为对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频超声表现

正常健侧纵切面尺神经声像图表现为多条线性的平行稍强回声,横断面声像图表现为椭圆形低回声或中等回声结构,内有均匀的筛网状结构,周边为带状高回声;CTS患者纵切面声像图表现为尺神经梭形肿胀、束状结构消失,神经卡压处明显局限性变细,回声减低,横断面筛网状回声模糊,外膜回声增强,其中102例形成神经瘤样改变,7例表现为尺神经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神经干增粗、表面凸凹不平、回声减低,呈不规则“条索”状,动态观察其活动性减低,神经走行僵硬;11例患者仅见到肘管处尺神经全程增粗肿大,未见明显卡压点和卡压段,彩色多普勒图像显示有不规则的少量血流信号,7例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具体超声显示见,组肘管内尺神经CSA比较显示:健侧肘管内尺神经CSA(5.2±1.5)mm2,患侧肘管内尺神经CSA(17.6±8.5)mm2,患侧肘管内尺神经CSA较自身健侧对照明显增大,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2.2 CTS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202例患者侧患尺神经传导波幅明显减低,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有11例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患侧尺神经运动神经的远端潜伏期、肘下波幅、肘上波幅、腕-肘下MCV、肘下-肘上MCV与其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患者患侧尺神经感觉神经潜伏期、波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其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2.3 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与神经电生理变化及术中所见比较

所有CTS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手术证实占位102例,其中肘管内囊肿53例,神经纤维瘤15例,神经鞘瘤34例;慢性肌腱损伤弥漫性粘连所致卡压21例;骨性关节炎导致尺神经水肿85例,外伤后神经瘤形成2例。具体超声图像见图1,术前超声、体表标记、术中及手术切除囊肿标本见图2。其中11例神经电生理检测无异常者,经手术证实为尺神经炎性水肿,7例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者,经手术证实为尺神经与周围组织发生了粘连性病变。术后证实有107例尺神经部分受压、水肿变细致。

3 讨论

CTS的发生与肘管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密切相关,肘管位于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是一个隧道样骨性纤维鞘管结构,表面由深筋膜覆盖,尺神经、尺侧副动脉和一些结缔组织填充于肘管之中。各种肘关节的急、慢性损伤及劳损均可以引起肘关节软组织的充血水肿、神经粘连、瘢痕组织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因此CTS又称迟发性尺神经炎。在肘部尺神经位置表浅,紧邻肱骨内上髁尖部的后方,在肘关节屈、伸运动时,由于肘管的骨性纤维管较长,肘管形态和容积容易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肘管卡压的症状[1-4]。在CTS卡压早期,尺神经由于局部缺血、缺氧等微循环障碍,导致尺神经卡压处神经轴突变性,随着病程的发展加之尺神经受到长期的反复压迫与摩擦,逐步发生尺神经的神经束及神经外膜进行性增厚,随着卡压程度的加重,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阶段性脱髓鞘改变[5-6]。

尺神经的主要功能是支配手内肌,主管手的精细动作,CTS典型临床表现为尺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障碍,以小指、环指为著,表现为手动作笨拙、丧失灵活性,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出现骨间肌和小鱼际肌萎缩,手指内收、外展受限、手无力、“爪形手”畸形等,早期在神经传导上主要表现为传导阻滞或传导减慢,损害以缺血缺氧为主,晚期以轴突损害、脱髓鞘改变为主,早期确定尺神经受损部位及评估神经受损的程度十分重要。神经损伤后期发生脱髓鞘改变功能恢复将不可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部肌肉一旦受累则难以功能重建,最终导致手部肌肉功能的永久性丧失。随着临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迅速发展,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够对尺神经功能提供重要的信息,在诊断神经损害及其严重程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CTS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7-8],报道称其敏感性为37%~86%,特异性为95%以上[9],与本研究相符。

高频超声能够清晰显示损伤神经两端增粗,中间变细扁平,回声减低现象,变细扁平处即是神经的卡压处。本组11例神经电生理检测无异常的病例中,超声显示尺神经回声减低、CSA略大于正常对侧,经手术证实为尺神经炎性水肿,神经电生理是依靠表面针刺激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或复合神经动作电位反馈信号来帮助定位的,假如神经被组织遮盖,造成神经电位关闭,则神经电生理检测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还有可能是为尺神经卡压处神经发生了代偿性修复。另外本组7例超声未显示明显异常,神经电生理检测提示传导速度减慢,后经手术证实为尺神经与周围组织发生了弥漫性粘连病变,考虑原因可能为尺神经卡压局部发生了营养障碍、轴突损害、脱髓鞘改变等,甚至神经传导阻滞特有的病变,此时高频超声检测尺神经声像图及CSA无明显异常。本组术后证实有107例尺神经部分受压、水肿变细致远心端神经增粗呈神经瘤样改变,神经卡压处轴浆流通过障碍,尺神经纤维乏氧,导致神经电生理显示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0-11]。有研究显示,高频超声检查肘管内尺神经最大CS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3.3%和97.5%[12],本研究CTS组和对照组CSA及神经电生理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高频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的联合,能够有效提高CTS术前的确诊率,明确神经卡压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对临床定位诊断、明确CTS病因提供重要依据[13-18],为CTS临床判断、术后评估、手术效果及病例复查提供可靠的依据。高频超声成像技术诊断外周神经卡压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是辅助临床诊断解剖变异和占位性病变的有利工具。高频超声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尺神经卡压相关结构变化及卡压征象,提供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及与周围组织关系,通过对尺神经卡压处及卡压近端水肿处直径和CSA测量,进行卡压处体表定位标识,指导临床采用微创切口进行尺神经卡压松解术,从而实现减少手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的目的。

CTS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但延缓诊治可导致手部肌群萎缩和手尺侧感觉异常,并最终导致“爪形手”畸形和手功能的永久丧失,故该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有重要的意义,高频超声成像技术与神经电生理检查二者联合可明确CTS的病因,大幅提高CTS患者手术前的确诊率,通过精确定位卡压部位,为CTS微创手术切口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效果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月香,曲文春.肌骨超声诊断[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79.

[2] 王金锐,刘吉斌.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影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68.

[3] Practice parameter for electrodiagnostic studies in ulnar neuropathy at the elbow:summary statement.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Electrodiagnostic Medicine,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American Academy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J]. Muscle Nerve,1999,22(3):408-411.

[4] Karatas A,Apaydin N,Uz A,et al. Regional anatomic structures of the elbow that maypotentially compress the ulnar nerve [J]. Journal of Shoulder & Elbow Surgery,2009, 18(4):627-631.

[5] Beekman R,Schoemaker MC,Van Der Plas JP,et al. Diagnostic value of high-resolution sonography in ulnar neuropathy at the elbow [J]. Neurology,2004,62(5):767-773.

[6] 金永红,华栋.高频超声在上肢外周神经损伤性疾病的应用价值[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6):126-128.

[7] 陈臣,刘艾琳,史其林,等.超声诊断在周围神经损伤应用价值的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09,11(4):367-370.

[8] 夏宪军,刘南平,叶秀芳,等.神经电生理联合超声检查在肘部尺神经卡压损伤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2):118-121.

[9] 张蕴楚,陈定章,罗二平,等.腕管综合征和肘管综合征的超声影像学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23(11):729-731.

[10] 于昕,彭亮亮,柯开富,等.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肘管综合征患者早期诊断意义[J].交通医学,2010,24(4):335-336.

[11] 王会含.肌电图联合高频超声检测在肘管综合征定位定性诊断中的应用[D].吉林:吉林大学,2013.

[12] 林利,杨梅,王华松.高频超声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查在尺神经卡压定位诊断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9):905-909.

[13] 曹洪艳,陈定章,丛锐,等.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6):546-548.

[14] 吴道珠,倪双双,罗洪霞.高频超声技术诊断肘管综合征的价值[J].医学影像杂志,2010,20(2):230-232.

[15] 杨运平,徐达传,许本柯.肘管的应用解剖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0,18(1):8-10.

[16] 秦冰娜,刘炜,石颖,等.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中的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2,14(3):238-239.

[17] 程怿,陈伟民,王怡.高频超声诊断肘管综合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12):2254-2257.